A. 比亚迪 调研报告
F6马上上市了,制动系统是我在负责,很不错!
B. 关于汽车的调查报告
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
调查时间:2000年3月27日至4月25日
样本量:3268
被访者:网民
调查机构:
报告内容:
此次调查活动自3月27日至4月25日共为期一个月,调查内容涉及当前汽车消费现状以及今后汽车消费取向等多方面的题目共计33个,百多个选项。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遍及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共计获得有效调查答卷3268份。其中,北京接受调查人数最多为 944人,占28.89%;西藏自治区最少。接受调查的人员特点如下:主要以23-40岁左右的男性中青年组成,他们普遍学历较高、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更加关心汽车,是私人汽车购买特别是轿车的主要潜在消费者。以上消费者特征正好与本版读者定位相吻合。他们关心的也就自然成为本报所关注的了。
由全国最大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主办8家互联网网站和7家媒体共同协办的“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网上调查”近日结束。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市场不是政府和商家说了算真正决定它“前途”的是消费者。
我为什么现在不买车
1.高价格、低收入影响购车
在调查受访者影响其购买汽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71%的受访者选择了汽车价格,有53%的受访者选择了收入水平,选择政策影响的有28%,环境影响的占21%,道路限制的只占7%。
从以上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当前国内制约私人购车的主要原因仍是过高的汽车价格和相对较低的家庭收入。此次调查显示有87%的消费者认为国内汽车价格过高,希望降价;有12 %的人认为现在国内汽车价格合适。在调查影响消费者选购汽车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价格,有80%的人认为他们在购车时会考虑价格因素;排第二位的是售后服务,有63 %;而汽车的品牌因素只占37%,排第三位;考虑汽车性能因素的排第四,有24%。而购车方式、购车服务、汽车实用性等因素则分别只有11%、6%和4%的人考虑到。
2.购车、用车环境都不好
汽车的使用和购买环境也是除汽车价格外影响私人购车的主要因素,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汽车的使用和购买环境绝大部分都表示不满意,在购车环境方面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了满意。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天津的满意度最高也就只有35%。在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上,有61%的人认为购车环节的价外费用过高,59%的人认为购车手续烦琐,42%的人对地方限制性措施不满。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由于上海实行汽车牌照拍卖政策,使上海人在汽车价外费用和地方性限制政策两个方面的不满意度都最高,其中对价外费用不满的人达到67 %,而北京因为实施新的环保、泊位证政策,使购车程序更加复杂,因此北京人最不满意的是购车手续的烦琐,有61%的人选择了此项。
在用车环境方面只有18%的人认为满意,北京和上海表示满意的只有10%和11%,远远低于平均值,北京人最不满的是道路堵塞和无停车位,分别占74%和60%,上海则有69 %的受访者对用车费用过高表示不满。
3.汽车质量、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在对国产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调查中,虽然分别有75%和66%的受访者认为满意,但表示不满意的也达到25%和34%。对售后服务质量不满的比例比对汽车质量不满的比例高近10%,表明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厂商在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加强服务上仍需努力。
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的调查比较中,天津的受访者对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不满意度都最高,分别达到33%和41%,上海的不满意度最低,分别只有16%和23%,北京的不满意度在上海和天津之间,但都略高于总体平均值。天津和上海两地调查结果的巨大差别,表明国内汽车生产、消费市场的不成熟,不同品牌和档次的汽车其质量和服务体系都有较大差距。天津和上海两地的地产车分别在本地区的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两地调查结果的巨大差别从侧面反映了国内中低档汽车与中高档轿车在汽车质量和服务质量上存在着差异。
从1997年的分期付款到1999年的贷款购车,进入2000年后,汽车生产和销售厂商都希望消费信贷能够成为开启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一把金钥匙,渴望汽车消费信贷能为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一些生机,但现实却是消费信贷这一购车方式咨询的多而实际成交的少。
本次调查显示消费者之所以不选择信贷购车方式是因为89%的消费者对现在实行的信贷购车方式都表示不满意。在调查所不满的原因时,有72%的受访者认为手续复杂、49%认为费用较高、48%的人认为担保方式太少、43%的人认为还贷时间过短、39%的人认为月还贷费用较高。手续复杂被排在首位是由中国当前社会现状决定的,中国的消费者普遍尚未建立消费信誉,不管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商家在考虑进行贷款和担保时都不得不面对巨大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制定的核查、担保手续,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贷款购车的附加费用偏高也是妨碍消费者选择这一消费方式的原因,现行的贷款购车方式,如按3年期还贷计算,最终的附加费用大约是一次性购车所需费用的10%左右,对于一辆10万元左右的国产普通轿车需多花1万多元。在担保方式的选择上,第三方担保方式是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担保方式,很多汽车销售商为了开展贷款购车业务,向银行提供商家第三方担保业务,对汽车的消费信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希望采取此种方式的受访者并不多
C.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D. 汽车调查报告是什么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回得的成果的文答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汽车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调查、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汽车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E. 比亚迪汽车调研报告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万辆。从06年5月基本完成上市,再到07年6月18日第10万辆下线,比亚迪F3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跨过了中级轿车生存的第二门槛;而从07年6月到08年6月,比亚迪F3用12个月的时间,再创造了产销10万辆的奇迹,为自主品牌之最,成为“速度之王”。
07年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
2008年3月18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全国上市,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今年比亚迪汽车将有F6、F3R自动版、F0、F8、DM双模电动汽车等至少5款新车投放市场,同时将产能提升到80万辆,以满足市场需求。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日前,比亚迪汽车发布了2009年的销售目标,随着今年以来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比亚迪方面已经把明年目标定在了40万辆。
据了解,9月,比亚迪实现整车销售23500辆,首夺自主品牌单月销量冠军,标志着比亚迪汽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8年比亚迪F3表现抢眼,连续数月稳居“万辆俱乐部”,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25万的市场保有量。F0作为比亚迪9月刚刚推出的一款A00级精品小车,上市前就一直备受关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F0首月销量便达到10059辆,一举杀入9月销量排行榜前八。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乘用车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37%,至538500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F3以15343辆的成绩超过捷达成为单一轿车新销量冠军。捷达当月销量14945辆,而老对手桑塔纳则不到1万辆。
据估计,F3和F0明年将承担约30万辆的任务,而F6将承担至少10万辆的产销任务。在价格上,比亚迪还期望能够调整F6的价格,据透露,明年比亚迪将在F6的定位和营销方面继续有大动作,给市场带来更大刺激。
其他搜一下应该有很多了,像BYD汽车现在的发展速度在自主产业中算是一个奇迹,没有任何一支自主品牌可以像F3一样单一车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突破20万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其他的资料还有很多,自己搜一下吧!
F. 求一篇比亚迪汽车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没有给比亚迪汽车带来更多好运。
2010年,比亚迪汽车遭遇“滑铁卢”。销量增速仅为行业平均增速的一半,季度业绩暴跌9成以上。2011年,比亚迪汽车会有怎样的命运?2011年1月18日至24日,本报汽车研究院与盖世汽车网进行了联合调查。在为期一周的调查中,共收集到有效投票数4152票。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造成比亚迪遭遇大挫败的主要原因,是其当前的管理体系无法支撑公司的高速度发展;两成以上的人士认为比亚迪会就此一蹶不振;要使得企业营运良好,比亚迪在管理上应遵循汽车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避免初级错误。
问题之年
对于比亚迪在2010年所遭遇的巨大发展挫折,业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其过快扩张之下管理体系滞后所致,投票比例达40%。
201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踌躇满志的比亚迪汽车被重新推回到聚光灯下,其汽车业绩骤降,更是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经销商大范围的退网,使比亚迪一度陷入危局。
在西安投资50亿元启动的40万辆产能扩张项目(比亚迪最大的扩产项目),因涉嫌“非法占用耕地”而被紧急叫停。
紧接着,比亚迪将年度销售目标调低至60万辆,最终以51.98万辆收官。在连续几年的销售翻番之后,其增速跌至16%,仅为市场平均增速的一半。在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其负面结果在财务报表上尽露无遗:比亚迪公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与2009年同期11.6亿元人民币相比,其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大跌99%至1182万元。至今,比亚迪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仍旧疲软,被评级机构调低目标价,并维持跑输大市的评级。
对于一家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而言,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急速发展”与“厚积薄发”这两种发展模式往往前者更受决策者青睐。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一旦打开局面,可以令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厚的收益、赢得市场口碑和知名度。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双刃效应,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企业决策者及高管往往将精力投入到市场前线(即销售),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无法得到重视;在销售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鞭策之下,后续的服务支持和渠道维护的重要性被忽略,经销商不满情绪容易被激发;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往往会
大量招聘员工,新员工未得到充分岗前培训和能力积累便奔赴前线,人才培养机制严重缺位;更为关键的是,“急速发展”往往会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造成破坏,导致内部管理成本攀升,员工忠诚度和执行力下降,最终使得决策层诸多富有创意和独到的市场策略无法得到有效传达和执行,造成无可估量的后果。
对于比亚迪在2010年所遭遇的巨大发展挫折,业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其过快扩张之下管理体系滞后所致,投票比例达40%。同时,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过长以及新产品的乏善可陈,是导致比亚迪兵败另一大因素。
在急求规模壮大和市场份额提升的战略中,比亚迪内部系统的运行已经严重超负荷,2010年其所遭遇的各式困境以及表现出来的疲态增长,只是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G.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去前瞻网,有免费的放出来了。。
H.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的概念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抄主要是通过对汽车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调查、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