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战略分析(1200字)
自1886年诞生之日算起,可口可乐公司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众多消费者一直保持着对可口可乐的忠诚。这是为何?原因很多,但秘诀之一是保持“产品质量”和“形象质量”。关于可口可乐的“产品质量”,大家有目共睹;而“形象质量”,就是通过市场生动地将产品最好的形象展示给消费者。
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策略中,有效的生动化是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可口可乐公司强调,公司成功与否,往往可以从市场上可口可乐产品的生动化工作做得好坏中看出来。
所谓生动化是在销售终端所进行的一切能够影响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产品的活动。生动化原则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产品和售点广告的位置、产品和售点广告的展示方式、产品陈列和存货管理。生动化工作的目标包括以下4个方面:强化售点广告,增加可见度;吸引消费者对可口可乐产品的注意力;提醒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的产品;使消费者容易见到可口可乐的产品。为了达到生动化的目的,可口可乐要求其销售人员在做生动化工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货架展示:
需要考虑位置、外观、价格牌、产品的次序和比例。
1.位置
可口可乐强调产品要摆放在消费者流量最大、最先见到的位置上。为此,业务员要根据商店的布局、货架的布置、人流规律来选择展示可口可乐产品的最佳位置,如放在消费者一进商店就能看见的地方、收银台旁边等等,这些地方可见度大,销售机会多。
2.外观
货架及其货架上的产品应保持清洁、干净、整齐。
3.价格牌
应有明显的价格牌。所有陈列的产品均要有价格标识,所有产品在不同的陈列设备中的价格均应一致。
4.产品次序及比例
陈列在货架上的产品应严格按照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的次序排列,同时可口可乐品牌的产品应至少占50%的排面;产品在货架上应唾手可得;包装相同的产品必须位于同层货架上,同时要平行;包装轻的放上面,重的在下面;要注意上下货架不同包装的品牌对应,如上层是易拉罐的可口可乐,则下层的对应陈列就是塑料瓶的可口可乐,即所谓的品牌垂直。
当商店无足够的产品陈列空间时,可口可乐公司向客户提供活动货架,以争取陈列存货空间,用于陈列销量大、周转快的品牌和包装。对活动货架的管理,可口可乐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1)存货
可口可乐应占公司产品陈列的50%(垂直陈列),其他品牌则依销售量比例陈列。一般而言,以不超过1种包装、4~5个品牌为原则,陈列于活动货架上。
(2)位置
在超市或自选商场(便利店)的主要饮料区之前;在主要陈列区末端;在竞争者产品之前;靠近相关产品(如小吃区域等)。
(3)包装
塑料瓶包装最适合陈列于活动货架上(除非活动货架是专为易拉罐或利乐包所设计的);而易拉罐则比较适合进行“落地陈列”。
(4)展示
每一个品牌、包装陈列时,必须清楚标明“品牌”、“包装”、“价格”及特价等促销信息,并确保店内所有价格一致。
(5)落地陈列
落地陈列是为了促销产品,强调某一促销活动(产品/包装)、假日特卖,或者提供高周转产品有更多的存货量所做的陈列。
2010-6-28 20:02 回复 古有花气袭人 22位粉丝 2楼
●广告
售点广告能提高售点的形象,把客户引进售点,同时也增加可口可乐产品展示的吸引力、可见度。广告需要考虑位置、外观、选用、售点和买点的广告。
1.位置
广告应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如进门处、视线水平处等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外观
广告也代表了可口可乐的形象,因此广告外观应干净、整洁。
3.选用
广告品的种类很多,在选用时要注意销售什么产品配什么广告,这也是专业水准的一种表现。
4.售点和买点广告
生动化是围绕着产品在售点和买点内进行的,因此广告品必须张贴在售点和买点内。
总之,售点广告要做到:
广告品必须贴于商店的显眼地方,不可被其他物品遮盖;
海报或商标贴纸必须贴于视线水平位置,不应太高或太低;
更换及拆除已褪色或附有旧的广告标语的广告物;
不应同时出现两个新旧广告攻势的广告品,当张贴“永远是可口可乐”的广告品时,应同时换除原有“挡不住的感觉”的广告品;
当促销活动结束时,必须将广告品换除。
●陈列
陈列就是把一些商品有规律地集中展示给顾客。陈列产品生动化的目标是占据更多的陈列空间,尽可能地增加货架上的陈列产品数量。应在售点内多处展示可口可乐的产品。顾客能在越多的地方见到可口可乐的产品,他们买的机会就越多。
1.陈列位置
可口可乐的产品应陈列在消费者容易看得到的最好位置。
2.陈列方式
可口可乐产品应集中陈列,同一品牌垂直陈列,同一包装水平陈列。维持每一品牌每一包装至少两个以上的陈列排面,以方便补货及增加产品循环。
如有价格促销时必须使用“特别价格标示”,内容应包括“原价格”、“新价格”、“节省差价”及“品牌包装”等信息。包装陈列方式以上轻下重的原则陈列,可根据地点或商店的不同而调整。总之,陈列分配应依销量大小来决定。
⑵ 市场营销的案例分析怎么写
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的步骤:
1、罗列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3、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SWOT矩阵:
优势 劣势
机会 so战略(增长性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威胁 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竞争优势(S)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东西。例如,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技能优势: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丰富的营销经验,上乘的客户服务,卓越的大规模采购技能
●有形资产优势: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现代化车间和设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存,吸引人的不动产地点,充足的资金,完备的资料信息
●无形资产优势: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商业信用,积极进取的公司文化
●人力资源优势:关键领域拥有专长的职员,积极上进的职员,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丰富的经验
●组织体系优势:高质量的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客户群,强大的融资能力
●竞争能力优势:产品开发周期短,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与供应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
竞争劣势(W)是指某种公司缺少或做的不好的东西,或指某种会使公司处于劣势的条件。
可能导致内部弱势的因素有:
●缺乏具有竞争意义的技能技术
●缺乏有竞争力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组织资产
●关键领域里的竞争能力正在丧失
公司面临的潜在机会(O):
市场机会是影响公司战略的重大因素。公司管理者应当确认每一个机会,评价每一个机会的成长和利润前景,选取那些可与公司财务和组织资源匹配、使公司获得的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的最佳机会。
潜在的发展机会可能是:
●客户群的扩大趋势或产品细分市场
●技能技术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为更大客户群服务
●前向或后向整合
●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获得购并竞争对手的能力
●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可快速扩张
●出现向其他地理区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胁(T):
在公司的外部环境中,总是存在某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构成威胁的因素。公司管理者应当及时确认危及公司未来利益的威胁,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来抵消或减轻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公司的外部威胁可能是:
●出现将进入市场的强大的新竞争对手
●替代品抢占公司销售额
●主要产品市场增长率下降
●汇率和外贸政策的不利变动
●人口特征,社会消费方式的不利变动
●客户或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提高
●市场需求减少
●容易受到经济萧条和业务周期的冲击
⑶ 市场营销报告怎么写
1、市场调查(有些地方这个环节,除非你了解行业)
2、现状和背景(市专场情况,产品状属况、分销情况,竞争态势、经济形式)
3、问题和机会分析
4、目标市场选择和目标确定
5、营销战略确定(目标市场战略、组合战略4P、定位)
6、战术确定
7、损益分析
8、营销计划控制
⑷ 市场营销战略分析报告怎么写
1、确定企业任务
2、确定企业目标
3、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市场定位分析与市场细分
4、确定企业的业务组合
5、确定市场发展战略
6、确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与定位
⑸ 市场销售分析报告
你可以到网络的“网络数据中心”看看 那里有好多行业分析报告!祝您好运a! 单纯性针对市场分析营销是不会有大太效果的,除非你是完成工作作业这些东西
⑹ 市场营销报告怎么写
具体你们做的是什么产品呀?首先你要先了解竞争品牌销售的 产品特点(也回就是市场上的卖点)答 竞争品牌的价格政策 竞争品牌的销售通路 竞争品牌的各种促销政策。这些东邪都是要在你的营销策划中体现出来。 然后就是你自己品牌的 产品卖点 价格政策 销售通路的建设 还有各种不形式的促销政策。 再次就是要用你的产品和竞争产品做对比 找出优缺点也就是你们的产品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尽量去发挥利用) 你们的产品对于其它竞争对手的劣势(尽量弥补竞争中尽量避免) 第三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找出你们公司目前在市场竞争中的机会 第四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找出你们公司产品目前在市场竞争中所受到的威胁(这也就是所谓的(SWOT分析)
再有就是你根据以上种种分析之后所制定的在价格调整 通路建设和促销等政策的制定。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因为我不是做你们那行的所以没有任何数据只能给你写一个大概的参考提纲。不过如果你能有足够的数据的话 我认为1500字是很好完成的!顺便说一句 一个好的营销报告不是以字数来确定的!
⑺ 市场部的营销分析报告怎么写
完善丰来富市场部市场研究已有工作内自容及架构。目前市场部市场研究工作除对项目进行针对性市调工作报告外,主要包括在售项目定期销售分析报告、主要城市月度市场研究报告、典型企业专题研究报告等方面。今后可适时拓展研究层面及研究范围。增加全国房地产定期研究报告、特定产品定期研究报告、推广媒体定期研究报告等形式。将研究地理范围从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城市拓展至全国,将研究层面从项目、宏观市场拓展至产品、营销推广等层面。
⑻ 谁能给一篇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的范文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自行车生产企业2007年1-6月份电动自行车总产量484.98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331.19万辆相比,增长46.44%;1-6月份销售电动自行车482.32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332.86万辆相比,增长44.9%。
一季度生产电动自行车218.66万辆,去年同期为147.31万辆,同比增长48.44%;销售电动自行车219.48万辆,比去年同期147.38万辆,同比增长48.92%;二季度生产电动自行车266.32万辆,去年同期为183.88万辆;增长44.83%;销售电动自行车262.84万辆,与去年同期148.98万辆相比,增长76.43%。
针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绝大多数超标的情况,2007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就车速、车重、车宽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以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此举将改变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生产情况。此外,《自行车安全要求》改进了闸皮材料构成、制动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对骑行的速度和制动距离也都进行了修改。
从去年开始频繁发生的油荒对电动车这一新型能源代步工具行业无疑是频传的福音,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岁月里会更加频繁的发生,毕竟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以现有使用水平在150年内即将枯竭,换句话说就是每年世界将会有1/150的油井会枯竭,比如说中国石油的储量占世界的1/50,那么以世界石油如此用度三年时间中国所有油井都将枯竭,市场规律是物以稀为贵,以现有的用度每过一年石油的供应和价格都会给现有的用油群体一份沉重的压力,但对电动车行业却是一片商机。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全国及海外1100多种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各省市相关统计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电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电动自行车市场及加入WTO后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是电动自行车企业、电动自行车经营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和单位、计划投资于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和个人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动态,把握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的必备的精品!
《2007-2008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07-2008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的定义
一、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及分类
二、电动自行车基本性能介绍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的特征
一、电动自行车类型
二、电动自行车的主要优点
第三节 2007-2008年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二、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四节 政策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外关于轻型电动车的立法和标准制定
二、我国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和标准
三、电动车新标准的回归
四、国家颁布实施《自行车安全要求》新标准
第五节 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一、全球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分析
二、我国电动自行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我国轻型电动车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章 全球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一、国外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状况
二、国际电动自行车发展动向
三、全球电动车市场再度繁荣
第二节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能分析
二、市场需求状况
三、主要产品分析
第三节 主要国家电动车发展概况
一、日本
二、美国
三、欧洲国家
第三章 2007-2008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预测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动车产业化期待系统集成商
二、电动自行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和需要分析
三、2007年中国电动车进入重新洗牌时代
第二节 2006-2007年电动自行车市场现状与特点
一、2006年中国电动车市场视点分析
二、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及电池需求量
三、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市场产销状况
四、2007年电动车市场淡季分析
五、2007年电动车市场遭遇寒流
六、2007年中国十大电动自行车及车用电池排名
七、2008年中国电动车展望
第三节 2007-2008年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一、中国电动车产业“高调”发展
二、电动自行车价格战的分析
三、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共存
第四节 2007年电动车行业发展预警白皮书
一、2007年电动车行业发展趋势
二、行业发展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