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市场调查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市场调查

发布时间:2021-01-16 03:29:54

1. 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起源于洲。他包括所有民间音乐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内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容而不断产生变化的。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入城市,构成早期的产业工人,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劳工阶层、中下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在当时,反映怀念故乡,眷念乡村生活的音乐题材,正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亲人来到陌生环境求生存人们的心里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早期流行音乐来自于黑人音乐。他们以口传心授及与白人之间的私人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形,这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2. 高分求关于“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的研究性报告~

在“现代”的流行定义下,民族往往被放在和“流行”对立的角度上,总是认为:民族的是传统的,是落伍的,甚至是“老土”的。其实不然,在许多现代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民族乐器。整整6年前,因为听到隔壁寝室传来一阵悠扬的古筝的声音,还因为那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流行歌曲,所以我不禁产生一种灵感,一种编辑专辑的冲动;因此得名:《中国民族乐器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应用》。所听到的那首流行歌曲是许冠杰、张国荣共同演绎的《沉默是金》。
依稀记得盒带专辑的所收录的曲目有以下内容:

A side
1.沉默是金 许冠杰、张国荣 古筝
2.刀剑如梦 周华健 笛子、扬琴
3.归来吧 陈慧娴 唢呐
4.偏偏喜欢你 陈百强 笛子、古筝、箫
5.来生缘 刘德华 二胡
6.高天上流云 张 也 琵琶

B side
1.倩女幽魂 张国荣 琵琶、古筝、二胡
2.爱江山更爱美人 李丽芬 笛子、古筝
3.十亿皇帝 周 峰 小锣、唢呐
4.潇洒走一回 叶倩文 二胡、古筝、琵琶
5.灰姑娘 郑钧 巴乌
6.雪在烧 黄莺莺 二胡

《刀剑如梦》中,笛子高亢嘹亮直插云霄、扬琴清脆似蹄声阵阵,一个空旷的草原上英雄逐鹿的景象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归来吧》过门处的几声唢呐,凄凄惨惨,人欲心碎;《偏偏喜欢你》里三件乐器将一个男子心中的温柔和在情感面前的犹豫不决表现的淋漓尽致;《倩女幽魂》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四弦一声如裂帛”;《十亿皇帝》里喜庆的除夕气氛也就只有唢呐和小锣方能体现得出来;《雪在烧》那把二胡如泣如诉、声声紧迫,使你从心底发出最强烈的呼喊……

虽然已经是6年前的事情了,专辑也只是复制了几盒送给几个不错的朋友。估计磁带已经老化无法再听,可动听的音乐、美妙的旋律依然存在。
好歌共分享。

3. 举例说明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之忧劣。

音乐风格的发展都要经过实验,例如不同风格的搭配最后磨合为一种大众认可的风格内,之后变成主流风格。容例如你说的中国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着是一种新尝试,一种实验性风格音乐,这是有助于音乐的发展!
但两种不同类型的东西结合,会产生很多矛盾。也会产生很多四不像!这应该是弊端!

4.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听觉的享受,后者是心灵的享受。不存在谁比谁更好,只是欣赏前者和后者的人有版很多观念上的不通,前权者认为后者卖弄,后者认为前者肤浅……我的水平刚好夹在中间稍偏后者,但是现在也慢慢发现了前者亦有广阔天空。流行音乐的歌词可能听起来毫无意义,至于旋律就更杂了,但是流行音乐追求的不是“听起来有意义”,不要求有主题,而要求的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进而由听觉带动心情甚至思绪;中国民族音乐似乎刚好相反,带歌词的音乐追求的是完整的表达一定主题,不带歌词的纯音乐就更追求要有细腻的主题和涵义了,似乎要拨动人的心弦,由内而外,心动了情才动,这一点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音乐中表现的更突出,无论是叙事的《扬鞭催马运粮忙》还是抒情的《二泉映月》好曲无一例外。 感受:喜欢听前者的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后者,这个当今社会太浮躁了,心中的尘垢日积月累,经常停下来洗涤一下、想些事情应该是必不可少;喜欢听后者的不妨试着听听前者,波澜不惊的文人生活虽好,但是生活在现代 勃勃的生气亦不可少。

5. 民族音乐会被流行音乐完全取代吗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

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现在我们所听的歌曲,像是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等等歌手,他们的歌都属於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性:

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

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於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摇滚乐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倍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正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了。

摇滚乐的正式产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这个名词却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 n' Roll)这个名词。1955年,电影《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对摇滚乐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群学生唱起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55年7月,《昼夜摇滚》在波普排行榜上获得第一名,标志着摇滚时代的到来。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个摇滚乐偶像。从此,摇滚乐开始风靡全国。

1、 摇滚乐的来源

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美国的种族隔离一直很严重,在住宅区、学校、教堂和各种社会设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开的。在种族隔离的政策下,黑人保留着自己的宗教、语言、服饰、舞蹈和音乐。节奏布鲁斯像其他黑人音乐一样,拥有自己的群体。它被称作"种族唱片",与白人音乐市场是分开的。

节奏布鲁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斯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果。它在城市布鲁斯的基础上结合了摇摆乐和钢琴音乐布吉-乌吉的特点,声音变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节奏。它还保留了黑人音乐即兴演奏的传统,合奏时仍然采用可以不断反复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与和声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鲁斯唱片一直由小唱片公司经营,战后,由于黑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几家大唱片公司对黑人音乐产生了兴趣,此时,排行榜也开始用"节奏布鲁斯"来代替原来"种族唱片"的称呼。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1908~1975)、乔·理京斯(Joe Liggins)等。节奏布鲁斯的特点在很多摇滚乐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特别是早期的摇滚乐,好多都是节奏布鲁斯的"翻唱版"。70年代,节奏布鲁斯与福音歌(Gospel)相结合之后,使它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致70年代所有的黑人音乐都带有一股浓烈的节奏布鲁斯气息,特别是索尔音乐(详见索尔音乐部分)有时和节奏布鲁斯几乎难以区分(如马文·盖伊、杰克逊五兄弟等人的作品)。80年代以后,节奏布鲁斯融进了更多的流行音乐成分,使其变得更加商业化。比如当今的节奏布鲁斯,好多都已经失去了原有布鲁斯的特征,而强调反拍的律动成了它的主体,有时偶尔在演唱中还能找到几个由滑音而带出的布鲁斯音符。像近几年出现的所谓的节奏布鲁斯歌手白兰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莱恩·麦克奈特(Brian Mcknight)等人的音乐,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节奏布鲁斯了,如果硬要从理论上分析的话,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被商业化了的,被流行音乐市场漂白过的节奏布鲁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奏布鲁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两首格莱美获奖作品: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的《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给我一个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进流行音乐成分又保持布鲁斯特征的现代节奏布鲁斯佳作。节奏布鲁斯作为摇滚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成了历史的见证,它在影响了摇滚乐之后,自身的不断发展,又使其变成了当今流行乐坛最受宠爱的乐种之一。

高雅音乐
除非专门研究管风琴历史,不然你大概不会熟悉吉尔斯。朱利安(Gilles Jullien 1650—1703)这个家伙。他倒也曾经留下雪泥鸿爪--在一座大教堂里任管风琴师达四十年,写了很多赋格和赞美诗。从历史评价来说,在当时法国学派的管风琴家中只能算勉强入流,至今也是籍籍无名。可是他竟然狠狠打动了我。

这张CD中有两首精短的小曲,选自他的。我无比热爱第一首,。它由笛栓引入,然后在主题发展中加入簧栓,顿时显出香艳之姿。那湿淋淋颤巍巍的高音带着亮和单的稚拙表情,让人疼爱不已。“光清寒入,焰暗风过。”在这深长流丽的吟啸之声下,伴奏和声极简,气息停匀,只靠仙气渺渺的旋律把乐境经纬撑得阔大,薄如蝉翼而仍见丰润饱满。其中无处不在的装饰音轻甩着头,以一双荡子之眼觑觎世界。它说不上“深刻”,无非是好听得简单,直指肺腑,令人避无可避。多少次,我只反复听这一首,听得心生悲慨寒凉,如同亲见自己的生命在四季中随它代谢。

后面一组小曲由尼古拉斯-安东尼。勒格布(Nicolas-Antonie Legebue ,1631—1702)所作,曲风与朱利安相去不远,只是不那么“单”,用了更多的音栓,几乎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各个音栓隐现之间造成风萧云漫的幻境。想想十九世纪生出的无数浪漫派小提琴小品,大概有类似的味道,可是这音乐生自宽广的管风琴,虽然声色迷离,还是避不开博大胸怀的。勒格布写过弥撒和素歌,与朱利安一样喜爱温暖迷人的曲调,不太在乎对位。这五首小曲象一组气息贯通的小诗,令人无法转述,只觉得它们各自以深情的旋律抬头对视,在纯真的清辉间互相吸纳,照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两首路易。库泊兰的作品,《二重奏》和《幻想曲》,一头机灵俏皮,不乏宫廷里嬉游的气味。他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弗朗索瓦。库泊兰之表弟,是我最喜欢的羽管键琴作曲家,写过很多大部头作品,技术空前复杂。他的管风琴之作多轻灵娇媚,有些甚至可以在羽管键琴上演奏,老师说他的乐谱简单得只有稀疏的音符和连线搭成骨架,特供人大弄即兴手艺。这里选的两首,不太能代表他的面貌,不过看到这样一个严肃的作曲家亦常调笑,解颐,弄技,而且居然被记住,倒也有趣。

这是一张从图书馆借来的法国十七世纪管风琴音乐第二卷的CD,里面收录了当时法国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的作品,由NAXOS出品,录制于密歇根州GrandRapids市的圣马克大教堂。图书馆里的管风琴CD均由美国管风琴行会所赠,从16世纪到梅西安杜普雷都有。而我向来是看到早期的东西就稀里糊涂往家搬。初听是在春假,整个地区大雪。每次下大雪,这个茫茫世界立即在我眼里变得不可知,从来都顾不上欣赏什么雪景,心里唯有恐惧。当天边给朋友发email 边放上这张片子,一下子被旖旎绝色惊倒。而它们又似乎天生亲切于人,我当时的感觉,正象宝哥哥见了黛玉,“这个妹妹我分明见过的。”整个春假大雪不停,这张CD竟成了雪中相依为命的东西。它打开一片云蒸霞蔚的嫣然气象,让人在寒冷和孤闷中格外感激。

寒来暑往,就这样经历了管风琴上无数的好音乐。一直自诩只以管风琴中的血肉性灵为怀,不特别介意年代和掌故,但有时又觉得历史也是生命故事,从枯燥的数字中窥见一张张面孔的沧桑哀乐,其实也大得音乐趣味,所以乐于弄清各学派来龙去脉。弹琴的人尊敬北德意志学派是必然,因为那里有伟大的布克斯底胡德和巴赫,而南德意志有帕赫贝尔,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名人。可是,我从心底最迷恋的居然是“小资”的法国学派,一大堆如今已经湮没不闻,我连名字都不太会念的“小”管风琴家。那些音乐是我心里怜惜的宝贝,想多听又不敢,生怕弄伤了,不听又忍不住,牵肠挂肚得紧。

弹过弗朗索瓦。库泊兰的一支小曲,名叫 “Cornet咏叹调“,只用双手,似乎视奏就能对付。不料老师对我“熟练”的弹奏并未称许,耐心告诉我法国学派的百般讲究,比如多数情况下,六个一组的八分音符要把前四个弹成附点,后面两个断开。他给我弹那些露珠般滚动的装饰音,绝了。此外,谱子上看到的音乐只是骨架而已,演奏家都要加入一些即兴装饰。那时的法国学派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了细致的簧音栓,比如cornet等等,如果不是在专门的法国琴上,则需好几种音栓组合来模仿那种声音。这些法国音乐真是卓尔独立—随便翻到一首弹弹,那般风骚艳丽而又秋水般明净的声音一下子就会生出色香味,既然视觉嗅觉味觉能一起帮忙,自然不难鉴别。法国管风琴就是这样独特。我听过一张法国琴上演奏的北德代表人物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居然也晃悠悠现出香艳。你可以说法国风难脱几分脂粉气,不过也可把它想象成风里幽兰,相比德国派的繁复,它好在清澈熨帖。出于好奇,想知道那声音到底从何而来,我开始在大堆管风琴书籍中搜索出三百年前的法国故事。

法国古典管风琴学派自十七世纪初由泰托洛兹立下开山之功,在路易十三和十四时代成型和完善,于世纪中叶确立了一套独特的制琴和音栓配置的风格 ,音色富丽而且清晰,两手间要有鲜明对比。脚键盘的旋律通常不复杂,作为手键盘声音的加强,而不象德国学派那样常常与手共同对位。这一百年中,欧洲历经惨烈的三十年战争,教堂常常被毁,艺术家自然难逃离乱。然而,管风琴这样精微的艺术却在人世悲声里发扬光大,令人不可思议。也许是由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激烈对抗,宗教生活的影响空前之故。教堂因此是必须占领的重要地盘,许多管风琴家同时是神父和神学家。至十七世纪中叶,战火停止,随着吕利的宫廷作品和长笛音乐的流行,加上路易十四大嗜声色享受,作曲家们渐渐不满泰托洛兹的对位为主的谨严刻板和学究气,而更青睐于歌唱性旋律和世俗享乐的精神。

到了整个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启蒙时代,法国管风琴音乐中以大量世俗内容取代宗教内涵,它为烟火、舞蹈、庆典伴奏,常常是狂欢场合的炫技之物,日益浮华而缺少内容---在人性的解放中,管风琴这庞然大物居然渐渐象脱缰的野马,不知所之。时风如此,一度在欧洲影响巨大的法国学派终于式微。直到弗朗克和圣桑那里,真正富有灵感而且秉性正大的管风琴创作才接续了昔日薪火。

这都是“故事”了,而音乐永远是“今事”。奇怪,只听不读难免摸不着来龙去脉,读过历史再听音乐,又须要小心,不能让历史骗了。音乐虽然生自人世中音乐家的苦思和增删,存活下来后却又执拗地独立于历史,只为了后世类似的想象和诗心而存在。你听那来自悲惨岁月的琴声,却如同千尺柔条,翩翩于烟水迷离的幻境,那恬静安然的神情几乎不给人联想尘世历史的机会。与音乐心会之际,爱比历史更真实。无论这一派风流人物在史中如何留痕,如何沉寂,我就是喜欢无名的朱利安,甘愿在他的旋律里长梦不醒。

6. 如何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区分开来

仅供复参考:
1、你的嗓音条件制适合唱民歌,不适合唱通俗;
2、你的民族音乐学的不够深入,以至于你还是喜欢流行的;
3、也许你的年龄是追星的年龄,情感上更接近通俗歌曲的表现;
4、再退一步,唱法无好坏,只是歌曲风格的把握问题。

7.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有什么关系

对于流行音乐,一个前提性的看法是--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
从具体的音响特征、音乐形态(节奏法--节奏的切割与组合、旋律法--不同的旋法)、乃至结构上,作为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们的确有很大差异。民歌就是民歌,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我想我们可以先从对"流行音乐"这个概念的具体分析入手。什么是"流行音乐"呢?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和深度(或强度)的。首先从时间这个维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在古典时代,古典音乐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这是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切入。再从空间这个广度来看,流行的方式也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在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山歌就是山民们的流行歌曲。这是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至于深度或强度则没有客观指标,它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和音乐形成社会共鸣的程度,这是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的角度进入。从具体的音乐传播内部环境看,影响音乐传播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性因素(性别、年龄、地域等)、社会性因素(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等)。有的音乐适合在二十几岁的青年间传播(比如摇滚乐),有的则适合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传播。有的音乐适合在酒吧这类城市商业场所传播,而有的则适合在农村。正因如此,有学者提出了分众的概念,认为在当代信息与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实际上已不存在一个无差别的一体化的受众。"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过去的,是指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的、乡村的、自然形态的(仍保留原始形态)。今天的,是指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音响。国外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曾有一个著名的"模仿说"观点,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流行音乐的实质:流行音乐本质上是对传统民歌的模仿。当然是"变形模仿",可是要当心,模仿得不好就会露出马脚,比如:《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白桦林》和俄罗斯民歌、《好汉歌》和《王大娘补缸》,有时模仿与抄袭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弄不好就人我莫辨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流行音乐本身也是起源于民歌。今天的流行音乐,其本质依然是民歌--工业时代的民歌、都市民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8.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其实很简单。民族音乐就是歌唱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流行音乐俗称通俗音乐所以它通俗易懂,是跟随着流行趋势的音乐。

9. 民族,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他相比较的劣势

楼上说得很到位啊, 我是个年轻人,我很喜欢民歌,但在我身边的同学几专乎没有和我相属同爱好,唉~ 但我从不恢心,我认为民族的高雅的艺术绝对不会没落的,不能简单的看有多少人追随。
其实民歌要仔细品位的, 楼主试一试去品位一下应该有新的发现的。

10. 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该选哪个

怎么说呢 我也是学音乐的 90后 现在高三 我开始也是冲着流音去学的 后来才发现 一般高考回大部分学校答都不考流音的(像音乐学院的话可能就会考,卜过高手非常多) 一般考美声和民族的 所以就选了美声 老师说你条件好的话 建议你最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毕竟音乐都是相通的 学会了民族 你唱流行音乐的话 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提高 毕竟先把高考这关过了 流音的话到大学也可以另外学(舞台也更广) 现在会唱歌的人太多了 特别是流音的 最后希望你自己加油 好好学 当然我这只是意见(仅供参考) 呵呵 努力点

阅读全文

与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市场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推广典型经验 浏览:763
餐厅国庆节促销活动 浏览:698
政府文艺汇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05
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理解 浏览:961
b2g电子商务网站 浏览:635
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前景分析 浏览:469
绿色建材公司宣传推广方案 浏览:75
9月初9小学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3
电子商务部经理工作职责 浏览:3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472
幼儿园防传染病培训通知和方案 浏览:65
发电企业市场营销述职报告 浏览:531
培训学校课程培训方案 浏览:809
闲来麻将推广方案文库 浏览:525
大型演唱会策划方案 浏览:322
武胜电子商务进农村 浏览:55
新老师培训方案 浏览:128
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方案 浏览:748
skii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312
2014年电子商务分析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