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自贸区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哪些经验
厦门海关在全国率先逐步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的6项制度。另外,厦门检验检疫局推广了上海自贸区的特殊物品政策。
Ⅱ 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经验推广实施方案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非法资金流动一般具有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等特点。大额和可版疑交易报权告制度,通常被视为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核心。反洗钱法引入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对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缺乏明显经济和合法目的的异常交易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以作为发现和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
Ⅲ 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推广的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有哪些
【答案】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上海自贸区,将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共同发展,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观点,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一个从个性中寻求共性的过程,故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知识。
Ⅳ 如何提升复制自贸区成功经验的成效
有了经验日后发生什么事情 自然懂得怎样解决了那么多自贸区一起发生事情 那会很麻烦的 更可况每个城市省份特色和生产都不同 我担心会破坏少数民族的经济 像韩国那样首先培养几个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再放开市场..........
Ⅳ 北京实行自贸区总体方案,有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9月21日,备受瞩目的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建立北京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北京自贸区的设立意味着京津冀三地均已设立自贸试验区。
Ⅵ 哪些自贸区经验将复制推广至全国
据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就复制推广上海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的共计30项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做出部署。
此外,在特定区域复制推广改革事项三项,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创新、“保税混矿”监管创新等,截至目前,国务院和各部门已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153项。
商务部负责人表示,自贸区探索至今,已经形成不少可以推广的经验,下一步,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将是自贸区的重要任务,也将助推自贸区红利更大外溢。
文章来源:央广网
Ⅶ 上海自贸区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哪些制度可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位知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立足在全国推出可复制可推广制度,自贸区将在9月份形成向高层汇报稿,涉及内容将远不止此前市场预期的36项制度,而是涵盖海关、商检、外汇、金融、工商、政府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戴海波昨日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也对复制推广内容将超预期的说法给予肯定。“36条是我们在挂牌满半年的时候提出的单子,当时就说是动态的单子,根据实践探索,可能会增加或减少。现在看来是增加的。” 据他介绍,增加的内容集中在制度创新,主要涉及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
记者从多方获悉,2013版和2014版负面清单中涉及产业方面的开放举措,也有部分将向全国推开。“负面清单本来是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制订的,而该目录一开始就是全国性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可向全国复制推广。”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按照相关流程,复制推广内容将经过评估机构评估,评估结果将上呈高层,最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决定复制推广内容的清单。
目前,一个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贸大学、普华永道等国内外机构组成的评估小组正在对自贸区制度进行总结评估,届时将形成第三方评估意见。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也将对自贸区各项制度进行政府内的系统评估,而此评估属于自主评估。戴海波表示,预计评估结果将在自贸区挂牌一周年时将正式出炉。
其实,自贸区的一些制度创新已在逐步推广中。比如海关已就“先进区、后报关”等14项制度在全国推广,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也在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金融制度方面,自贸区试点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制度已在整个上海市推广。
Ⅷ 广东复制推广18项自贸区改革经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方晴)公证“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企业名称资助申报制度……全国18项自贸区试点经验将在广东推广。近日,广东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有关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复制推广到位,及早取得实效。
根据《广东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工作分工表》,此次推广的改革事项涵盖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方面。其中,17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省复制推广,“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这一项经验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广。
投资管理领域的5项经验为:“公证‘最多跑一次’”“自然人‘一人式’税收档案”“网上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
贸易便利化领域的6项经验为:“海运危险货物查验信息化,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及污染危害性货物合并申报”“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通关全流程‘一单多报’”“保税燃料油跨港区供应模式”“海关业务预约平台”“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6项经验为:“审批告知承诺制、市场主体自我信用承诺及第三方信用评价三项信用信息公示”“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编制”“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机制”“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优化进口粮食江海联运检疫监管措施”“优化进境保税油检验监管制度”。
Ⅸ 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协调机制制度及组织不够健全
上新增的三个片区,GDP、税收额、进出口额、投资额、跨国公司总部数量、金融机构数量等经济指标,已经占了浦东新区的很大份额。但与此同时,浦东新区政府作为区一级政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城乡统筹等繁杂的工作,还承担了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任。
3、虽然扩区了,但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任务,包括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产业开放、金融创新等,仍然只能在120平方公里的有限区域内先行先试。
4、扩区后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期限是2-3年。随着3年后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以后外资相关法律的修订,中美BIT的签署,甚至中国加入TPP,自贸试验区大规模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工作将告一段落,自贸试验区辖区政府职能终将回归到正常的功能区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5、国家始终对新设机构、公务员编制等严格控制。
6、过去的一年多,上海自贸区管理和协调方面遭遇到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亟需通过比较大的结构性改良来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包括条块化的纵向协调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政策零碎化程度比较严重,定期例会式的横向协调周期较长、反应较慢,不能顺应自贸区瞬息万变的实际需求,企业“能进不能干”现象背后的信息及时沟通和民众预期管理等急待加强。
7、随着自贸区扩容至四个,中央政府层面的自贸区事务协调机制预期将完善,将出台新的协调机制,甚至出现新的协调机构,进而对地方政府层面的对接机制也将提出现实要求。
新设的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跨区域特征更明显,也会遭遇纵向协调和横向跨区域组织协调的难题。具有先发优势的上海,应充分利用这次扩区的契机,大胆进行管理协调机构和机制的重大调整,顺应自贸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好与中央政府新的协调机制或机构对接的准备,同时也对全国其他自贸区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