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你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拟三条宣传标语
①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②保护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技艺;③发挥中医优势,建设健康中国;④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Ⅱ 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能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逐步构建起继承传统、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
中医药文化对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有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
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进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等形式,加强中医药文物、珍贵标本、医药古籍等的收藏保存。整理近代名医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做好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支持藏医药、蒙医药文献整理出版工作。
做好整理传承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院校、企业、国内外学术团体等机构部门的作用,利用并整合现有资源,争取举办各种节会、展览会、推介会上增加中医药文化内容,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并发挥基地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
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继续推进中小学中医启蒙教育活动。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包括科普图书、网络、动漫、戏曲、电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还要通过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探索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并助推区域的发展。中医药在甘肃的广泛认同感,有利于深化中医药特色医改,引导民众的健康观向养生、保健方向转变,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使中医药真正成为破解民众“看病贵”难题的重要手段。
Ⅲ 想出本书,中医药继承普及的,学术型的。
为了达到什么预期呢?想传播,可以发博客,或者,论坛里面发帖。
Ⅳ 请教下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战斗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负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中医的整体观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只有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对科学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弘扬中医学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促进中医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构建世界新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我们要增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探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认识和把握加强中医药文化健身的重大意义。
Ⅳ 中医药传承发展,怎么做才好
中医及中医药,要真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其诊断的规范化,处方的数字化,计量的标准化,这些无疑迫在眉睫。
Ⅵ 中成药如何做好学术推广
自上个月西南之行,初步探索了“中药中推”的模式之后,这个月又往河北、北京一试,效果不错。就“女金”、“益宫”两产品的推广结果来看,这一模式不仅经销商反响良好,亦是医生所能接受的,且评价很高。长久以来,中成药如何在临床上进行学术推广,一直是国内制葯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一道难题,也是制约中成药临床上量的一个瓶颈。目前,各药企普遍采取的是“中药西推”的模式,其观点:一是所面对的医生有90%以上的都是西医,对中医药不了解;二是西医的知识体系是排弃中医的,对中医药不接受。鉴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面对西医医生普遍采取的是一种迎合的心态,在推广模式上也就只好“中药西推”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原因不过两点:一是对推广对象-----医生这个团队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二是推广者自身对中医中药的不了解,没有信心。由于这两个不了解就足以造成目前“中药西推”的“鬼话连篇”。的确,我们目前在临床上所面对的医生这个群体,90%以上的都是西医,即就是有少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走入临床后,也只能算是西医式的中医了(目前的教育模式就是如此)。其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和诊断治疗的方法与中医都有着天壤之别。这的确是中成药学术推广的一大障碍。但是,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单一的,都有其多面的属性。医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在本人多年的实际操作中,对这个群体的了解,更加深了这方面的认识。首先,医生这个群体,尤其是中国医生这个群体,除具有现代医学的知识体系外,请不要忘记,这个群体是生长、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他们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不可避免地打上我们民族文化的烙印,具有先天性,这是他们能够接受和必须接受我们民族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其次,做为一个有专业性知识的群体,他们有着对知识渴求的强烈愿望,尤其是与之专业有密切关联的知识体系,更是如此。这是他们能够接受中医知识的条件;其三,目前临床上还有很多用现代医学知识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认识上盲区,这是他们能够接受中医药的需要。当然,这只限于从营销的角度来谈对医生这个群体的认识。另外,做为一名中医中药学术推广者应怎样做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和信心上的问题。其一、中医是什么?中医赖以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其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医的基础理论,比如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以及精、气、神等等。其三、如何建立自己的整体观、辨证观?……其四、如何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医?对这些问题的解剖,将有助于推广者正确认识中医和坚定推广信心。从而创立属于自己的“中药中推”的推广模式。待续。
Ⅶ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