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基层应急管理培训方案

基层应急管理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1-09-21 05:34:02

㈠ 如何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要制定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在日常要加强演练,做好对突发情况的处置,积累应急管理经验。

㈡ 对于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有什么工作思路

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
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
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二)
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向上级人民府和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
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要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区应急平台中的预警功能,要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
要着力解决边远山区预警信息发布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

㈢ 如何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
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著,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着力提高表达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精于准确表述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观反映,准确描述。反映问题要如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隐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突发事件信息和应对分析研判报告的要素齐全,主要内容不能遗漏,遣词造句要有分寸。这是保证准确描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简洁不是简单,决不能将应该表达的内容省去。简洁就是要凝练。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细敲,练好过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于动笔;要善于借鉴,研读范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着力提高现代化办公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办公的能力。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时效性,因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都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娴熟应用,使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切实发挥作用。
六、着力提高协调能力。协调是工作的手段,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作为具体执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协助领导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当前影响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多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将基层鲜活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提高领导决策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管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㈣ 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技巧:
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
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著,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着力提高表达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精于准确表述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观反映,准确描述。反映问题要如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隐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突发事件信息和应对分析研判报告的要素齐全,主要内容不能遗漏,遣词造句要有分寸。这是保证准确描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简洁不是简单,决不能将应该表达的内容省去。简洁就是要凝练。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细敲,练好过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于动笔;要善于借鉴,研读范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着力提高现代化办公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办公的能力。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时效性,因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都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娴熟应用,使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切实发挥作用。
六、着力提高协调能力。协调是工作的手段,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作为具体执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协助领导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当前影响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多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将基层鲜活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提高领导决策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管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㈤ 如何提升能力素质,开启应急管理新篇章

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

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著,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着力提高表达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精于准确表述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观反映,准确描述。反映问题要如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隐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突发事件信息和应对分析研判报告的要素齐全,主要内容不能遗漏,遣词造句要有分寸。这是保证准确描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简洁不是简单,决不能将应该表达的内容省去。简洁就是要凝练。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细敲,练好过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于动笔;要善于借鉴,研读范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着力提高现代化办公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办公的能力。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时效性,因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都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娴熟应用,使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切实发挥作用。

六、着力提高协调能力。
协调是工作的手段,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作为具体执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协助领导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当前影响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多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将基层鲜活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提高领导决策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管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㈥ 如何破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三大瓶颈”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建设标准还不完善,导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难开展、难持续、难创新。近年来,百色市应急办在实践和探索中,注重刨根问底、对症下药,有效破解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三大瓶颈”,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化“动力不足”为“主动作为”

针对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可干可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我们注重学法用法、强化责任、扶正心态,化“动力不足”为“主动作为”。

大力加强法规意识。应急管理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涉及领域比较新,目前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我们采取简报通讯、视频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给基层干部灌输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依法干,按规办”的思想意识。

切实增强责任感。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性灾难频发的年代,我国更是一个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基层是突发事件的源头,也是应急管理的“末梢神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基层领导干部培训中,不忘安排应急管理知识的课程;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不忘筹划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在城乡醒目位置处,不忘悬挂应急管理工作的标识标牌;在科技文化下乡时,不忘宣传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大力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不断强化事业心。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为国家、企业和公民提供安全、正常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领域和一种特殊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的大背景下,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注重从文化入手,举办“知识竞答”、“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调整基层干部对应急管理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化“标准不高”为“质量至上”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应急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化“标准不高”为“质量至上”,是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查找实实在在“短板”。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点毋庸置疑。有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得不实;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有的应急队伍能力素质不高;有的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我们知难而上、尊重事实,每年派出工作组到基层实地考察和调研,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而后分门别类地剖析,找到真正的原因和破解的对策。

找对“怎么干”的路子。应急管理工作“想干不会干”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常见弊病。去年,我们研究制定下发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与考评细则》,狠抓了10多个乡镇、社区、村屯、企业、学校应急管理建设试点,召开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特别在硬件建设上,我们统一规范了基层应急办必须建立“三室一库”(办公室、值班室、科普宣教室和器材库),办公室必须做到“三有”(有牌子、有必备的办公用品、有必需的办公器材),科普宣教室必须做到“四有”(有场地、有桌椅、有教材、有投影仪)。

确保考验中见“真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年来,我们注重在完成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和应急演练活动中检验基层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百色市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平果县洪涝灾害应急救助演练等100多次,完成了靖西华银铝泥浆泄漏事故、德保高速公路多贤隧道塌方等应急抢险任务50多次,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化“监管不力”为“牢牢掌控”

基层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作,为确保有专人去抓、有专人去干、有专人去落实,必须化“监管不力”为“牢牢掌控”。
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基层应急办,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实行预案定期修编和根据演练及实际情况适时修编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执行、终止台账记录制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数据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商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商会。

采取激励措施。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全市绩效考评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考核,作为年度推荐表彰先进的依据;坚持每季度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倒查,奖励好的单位,鞭策差的单位;制定《百色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训练与考核大纲》,每年组织一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考核和比武竞赛,激发练兵热情,促进训练落实。

加大督导力度。近年,我们为培养应急管理工作“明白人”,除驻点帮建、现地督导外,还通过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拓展基层领导干部抓建视野。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工作实际,指导基层在应急管理建设上推行“三结合”的做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民兵队伍建设,结合人防疏散基地建设),达到“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平时服务”的目的。

作者:李洪新 百色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

㈦ 怎样提高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应该坚持和加强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本民生
地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坚持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统筹研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编制预案过程中,应该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地编制预案,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派出所、医疗卫生等专业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形成了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3、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领导责任体系
明确主要领导是对本单位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负分工范围内的责任。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2、加强工作值班、信息报送制度建设
平时应加强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强化办公室值班制度,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坚持第一时间报告,严禁漏报、迟报或不报等现象。3、建立工作预案
主要通过对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突发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的排查、原因分析、预测、演练、调解、处置、善后等建立具体处置预案,尽量按事件的种类、性质进行设计,制定完善专项的应急预案。4、建立了政府应急联动系统
处置突发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地方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做到整体联动,不失信、不错位、不越位。在便捷高效的沟通环境中,保障信息的全天候畅通才能有效地处理好应急事件。
当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慌张和惧怕,而应该严阵以待,坦然面对,及时启动编制好的预案,积极深入一线,紧张有序地处理好突发事件。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会化危机于无形。

阅读全文

与基层应急管理培训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奇妓女 浏览:705
谁和她睡觉了女主 浏览:970
叶玉卿所有有电影 浏览:388
外国几个小孩冒险的电影 浏览:388
民国十大诡异电影 浏览:48
最新电视剧男女主名字 浏览:810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浏览:948
鬼片吻戏最多 浏览:661
大尺度无遮挡外国电影 浏览:203
孙悟空恐怖电影 浏览:389
日韩中文字幕2019 浏览:757
韩国免费中文电影 浏览:435
黄霑演过的电影 浏览:410
找孩子电影叫什么 浏览:919
外国两个男的在火车上看到女人喂小孩奶 浏览:925
吸脂怪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375
小吃店促销方案图片 浏览:859
男同尺度太大的电影 浏览:326
外国老电影译制片40部 浏览:434
以前大尺度的港片电影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