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一个好友送了我一盒太平猴魁,是骆驼坑品牌的,喝了后非常不错,改变了我对猴魁原来的看法
品牌茶叶价位不好评估,其中蕴含了包装营销等等费用,但是初步看,楼主的茶叶应该不会低于500一斤,我的意思是口感好的猴魁价格
② 怎样宣传太平猴魁
介绍: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陈列优质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及“万人品茶”专用茶等荣誉,20世纪 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功效: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润甘甜,具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此茶真正体会到“深谷幽兰”之感或喻为“大山深处的高贵公主”。据广大爱好者反映,对慢性咽炎,经常吸烟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③ 太平猴魁的加工工序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便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太平猴魁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④ 你好!我是安徽黄山猴坑人,家里世世代代种植茶叶,(太平猴魁)想问一下怎么在网络上销售自家茶叶
这个其实说难也不难,把自己的品牌茶叶拍张照片儿。再上传到朋友圈儿并且介绍一下自己的产品的特色及工艺手法,想要的自然会找你联系。
⑤ 茶叶怎么打开市场 家里好多茶叶卖不出去怎么办有没有需要的帮忙推荐 太平猴魁
说真的,现在茶叶市场真心烂了。茶叶品种包装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十万,但真正喝起来有可能几百的还不如几十块的。消费者现在上当受骗多了,很多都不喝了。我是做茶叶生意的,感觉现在越来越不好卖了。你卖真货人家都怀疑你加了香!
⑥ 介绍下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的采摘和加工十分精细严格。猴魁茶采自新梢芽叶,这种茶芽壮叶肥,色绿多毫,持嫩性好,保证了成品茶的质量。猴魁茶的采茶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采茶时还有“四拣八不采”的要求。“四拣”是指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壮枝健枝不拣弱梢病枝;为了保证鲜叶大小整齐、老嫩一致,对采回的鲜叶要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朵进行选剔(也称为拣尖)。“八不采”即无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弯弱不采、虫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不采。采制猴魁茶一般是上午采、中午拣、下午制。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贡尖、天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共九个等级,其中以猴魁为极品,魁尖次之。太平猴魁茶的加工方法只有杀青和烘焙两道工序,不需揉捻。杀青时用手炒锅,炭火烘烤,火温在100℃以上,每杀青一次,仅投鲜叶100-150克,在锅内连炒三五分钟,制作的全过程长达四五个小时。太平猴魁的包装也很讲究,须趁热时装入锡罐或白铁罐,待茶稍冷后,以锡焊口封盖,使茶叶久不变质。
太平猴魁茶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茶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在冲泡时应采用中投法,即先将茶置于白瓷杯或透明玻璃杯中,冲入90℃的开水至1/3杯,稍停待茶吸取水分舒展后再注满水。此茶初饮时,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令人有“刀枪林立”、“龙飞凤舞”之感;品饮时茶汤色泽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滋味醇厚爽口。太平猴魁即使冲泡三四次仍香美可口,余味深长,真可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⑦ 教你如何选购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出产于安徽省黄山区,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相传南京叶长春茶庄在太平县新明茶区设茶号,收购茶叶。老板为了赚取利润,将成茶中的幼嫩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往南京等地。猴坑茶农王魁成借鉴茶商的做法,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一芽二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质,故以产地猴坑所在地,定名为“猴魁”。
选购太平猴魁,可以根据它的外形特征来判断优劣。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和独有的“猴韵”。相关信息:太平猴魁,茶叶名称。属绿茶类尖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 中的系列中。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并赢得荣誉。此外,还有其茶文化,保健作用。
⑧ 太平猴魁的茶叶文化
传说一
“太平猴魁”产于中国黄山北麓太平县的猴坑、猴岗和彦村。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传说二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2009年4月10日,第三届太平猴魁茶文化节暨“茶乡渔村风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接待点——黄山区太平渔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参加“茶乡风情游”体验活动的50多名游客及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旅游画刊等20多家省内外媒体参加了活动开幕式。
此次活动由黄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区旅游委员会、茶叶局共同承办。活动围绕茶乡、渔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营销,以“茶文化”、“渔家乐”为媒,结合2009国际旅游小姐北方赛区冠军总决赛黄山区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启动仪式上安排了赛事选手巡游走秀表演、采茶秀、互动摄影、茶道表演、茶叶制作流程展示、渔家烧烤等内容丰富的参与活动,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旅行社积极推出“游赏黄山区景点,吃住黄山区农家,品购黄山区名茶”等特色旅游线路,组织自驾游、乡村游客人来黄山区旅游休闲。 2014年10月,文艺传承网创始人、原文化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管委会副秘书长、词作家万宏应太平猴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安徽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中明邀请,与海军军乐团著名作曲家崔丹一起创作了《猴魁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