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服务试点目前有哪些
七大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业务开展情况简介
在中国进出口外贸需求趋紧的背景下,由政府部门运作的跨境电商正蓬勃兴起。2013年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9个部委《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已经开展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的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等5个城市展开新政策试点,2013年9月,广州获批成为第六个跨境商务进口服务试点城市,2014年7月,深圳获批成为第七个国家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各试点城市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0年至2013年,中国的海外购物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800亿元。2013年,中国内地的“海淘族”已达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012年跨境交易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为33.1,增速远高于同期外贸增速;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预计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自2013年7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14年11月底,出口、进口额分别为7亿元和7.4亿元人民币,属贸易逆差。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5000家,企业超过20万家。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去年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已突破30亿元。
在出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北京、苏州、青岛、金华、东莞、西安、南京、葫芦岛、银川等16个城市先后开展出口业务,累计验放清单3823.5万份,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价值约20.4亿元。在进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先后开展了进口业务,共验放包裹411万余件,价值约10.1亿元。
现从七大试点城市来梳理一下2013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上海“跨境通” 网站:跨境通-进口商品海外购物平台,海淘首选,原装进口,海外直供
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试点模式为网上直购进口模式、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一般出口模式,城市跨境电商在于直购和保税进口以及一般出口。目前,上海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简称“跨境通”)自2013年12月28日上线,逐步完善跨境服务三大模式,目前已经形成直邮中国和自贸赚取模式,跨境通销售的产品类别主要是母婴、保健食品、箱包、服装服饰、化妆品五大类产品,集中在快消品领域,商品价格与实体店相比,可优惠30%左右。
截至2014年12月,上海海关直购进口模式成交约2.4万单,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成交约3.2万单,合计货值逾1700万元。同时,上海海关已为55家电商企业、12家物流仓储企业完成跨境电商备案工作,业务地区涉及涵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跨境网购热点国家,跨境电商品牌集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上海在自贸区外,松江区、嘉定区和普陀区均成为开展跨境电商区域。至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达9066亿元,同比增长28.1%。
二、重庆“e点即成”网站: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重庆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特色在于其是全国唯一具有跨境电商服务四种模式全业务的试点城市,即包括一般进口、保税进口、一般出口和保税出口。
2014年6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跨境电商成为重庆西永永微电子产业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方向。至2014年6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半年时间平台共累计验放清单15.8万单,成交金额达4456.62万元,共备案企业达36家,日用消费品成为重庆人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最爱采购的品种。预计,重庆跨境电商上场规模在2014年将达到10亿元销售额,预计2015年达30亿元销售额,2016年达50亿元销售额。
三、杭州“跨境一步达” 网站:跨境一步达—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
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目前浙江省唯一集“保税进口”与“直购进口”模式于一体的全业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并设有跨境一步达。至2014年11月,已有124家商家入园开展业务,还有一批垂直电商平台和商家正在接洽之中。
“双十一”期间,共验放近38万单货物、价值7157万元人民币。目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进口业务累计交易订单突破近76万单,位居全国7个试点城市前列。未来,杭州将在原有试点成果基础上,向国家申报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宁波”跨境购”网站: 跨境购—集全球商品导购与跨境电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宁波保税区主要从事跨境进口电商贸易,其依托保税区的优势,开展“保税备货模式”,即跨境企业在国外批量采购商品,通过海运备货到保税区制定的跨境仓内,消费者通过网络下订单,电商企业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商品以个人物品形式申报出区,并缴纳行邮税,海关审核通过后,商品包裹通过快递公司派送到消费者手中。
截至目前2014年11月27日,保税区已累计引进电子商务企业230家,其中获批跨境进口电商试点企业117家,上线71家,商品备案7238条,物流企业4家(EMS、顺丰、中通、中国邮政),仓储企业2家(富立、中海贸)。至2014年12月26日,已有69家电商企业申请能力认定考核,其中通过高风险能力认定21家,通过基本能力认定45家,未通过基本能力认定1家,审批和整改2家。同时,“跨境购”平台上线。
至2013年12月7日,宁波海关累计审批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120.8万票,货值3.01亿元人民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71.6万名消费者通过跨境平台消费。宁波保税区跨境进口电商于2014年年底实现3亿元销量。2014年12月16日,宁波保税区政企通服务平台完成验收,正式上线运行。
五、郑州”e贸易” 网站:E贸易_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2013年,郑州被列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是国内唯一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跨境电商试点的城市,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跨境物品集散中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市有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产业园区。
2014年,郑州开通了“E贸易”试点平台,平台吸引了包括韩国馆3000余家、德国馆310多家、以色列馆100多家企业到郑州展开业务对接,目前平台已入驻319家企业。E贸易主要业务模式为跨境B2C营销模式,所售商品直接与海外生产商联系合作,中间不经过任何代购、代销环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保证了商品原汁原味的进口质量。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监管进出口商品总值累计达到10718.03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征收税款共计931.36万元。进口商品涵盖化妆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商品涵盖固态硬盘、手机壳、网络摄像机等,销往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全面业务量44.3万单。交易额和业务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后三年内年均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30%以上。
近年来,河南省制造业发展迅猛,贸易需求增加。比如黎明工业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电商渠道,外贸电商占电商销售的70%。主要市场是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基础建设薄弱的国家。未来,河南跨境电商B2B模式也将成为一大助力。
2014年前三季度,郑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19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将超过2800亿元;全市网络零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42%,预计全年将超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以上。
六、广州“状元谷” 网站未知。
广州于2013年9月成为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广东作为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七成。广州跨境电商主要有B2B、B2C两种渠道,货品主要来自欧美和日韩,品类主要涉及母婴、轻奢、化妆品和鞋服等,在跨境电商试点业务模式主要是一般出口(邮件/快递),B2B2C保税出口和B2B一般出口三类。
(1)B2C一般出口(邮件/快递):通过线上信息平台进行试点企业备案、商品备案及全程信息管理,允许试点企业凭交易或物流清单先申报放行,月度汇总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凭汇总的月度出口报关单办理退税、结汇手续。海关根据企业管理类别实施分类通关。
(2)B2B2C保税出口:按“整进、散出、汇总申报”的模式进行。整进是指整批出口货物填写备案清单或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进入园区。散出是指个人网购后填写清单向海关申报并由电商企业提供税款担保,海关先凭清单分批分散出园区。汇总申报就是定期将清单汇总后,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个人网购商品涉及许可证管理的可免许可证。
(3)B2B一般出口:适应新的贸易发展需求,将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或大型电商平台作为外贸改革试点,通过专业的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及全程信息化手段解决及规范监管问题,由当地政府对此类大型平台企业制定专项的退税保障基金,并由财政统筹此类试点企业的退税款项,提供优先退税、快速通关等服务。
2014年前三季度,广州市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合计进出口商品7845万美元,其中第三季度进出口7488万美元,进出口量约相当于上半年357万美元的20倍。广州海关网购保税进口业务量在全国6个进口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二,零售出口业务量排名第一。2014年1至10月,广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出口4.8亿元人民币,网购保税(B2B/B2C)进口货值1.8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2014年11月27日,广州正式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并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行动计划书”,以此支持广州跨境电商的发展。另外,随着广州自贸区获批在望,跨境电商在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布局激战已经打响。
七、深圳前海 网站未知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型贸易形态,发展迅猛,已成为外贸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圳2013年进出口规模居全国外贸大中城市榜首,为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014年7月,国务院同意深圳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同时,深圳是我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拥有全方位的口岸基础设施,物流基础雄厚,市场分析显示,深圳跨境电商业务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
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2014年第56号),为进口试点启动提供政策依据,深圳海关紧紧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在前海湾保税港区试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模式。
2014年9月9日,深圳首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物品,由快递车辆运载驶出前海湾保税港区。这标志着深圳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正式启动。在出口试点已启动的情况下,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进出口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八、小结
总体来看,随着首批跨境电商城市试点,跨境电商自2013年以来正逐步变得理性,2014年作为中国跨境电商元年,为各大试点城市攻城略地的契机,故其各自推出相应的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或以进口保税为主,或以直购为主,或出口为主等,同时在各大品牌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各大零售商品企业纷纷号召入驻,呈现不同的规模发展趋势。
结合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来看,在B2C领域中,仍然是进口需求大于出口,国内对于母婴产品(如奶粉、尿不湿)、化妆品、服装、食品、生鲜、轻奢品等需求较大。另外,跨境电商“保税模式”的运营,对于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购物来说,一方面降低了价格,另一方面则购物更为方便快捷。对于诸多涉足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讲,这相当于一片蓝海,2014年如天猫国际、蜜淘网、菜鸟网、敦煌网等纷纷出现。就此来讲,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未来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则是跨境电商的出口贸易市场增长点将进一步集中在新兴市场,比如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网民数量位居欧洲第一,达7000余万。其中,一半以上的俄罗斯网民进行过网上购物。2013年,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2014年中国通过“跨境网络零售”方式销售到俄罗斯的产品预计将会超过34亿美元。另外,中国制造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将随着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比如海外仓的布局和建设,增长力将会爆发。
2014年,仅是跨境电商的元年,而随着中国政策的放开、物流配送及支付体系的完善、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加入,未来前景将会更好,市场仍待开发完善。
❷ 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货币量有多大b2c,c2c之和及b2b
摘自:YiShop电商系统
电子商务整体数据:
交易规模: 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B2B交易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
从业人员: 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35万人。
B2B行业数据:
市场规模:2015年上半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
市场营收: 2015年上半年,中国B2B电商服务商的营收规模为110亿元,同比下降4.3%。
市场份额: 2015年上半年,中国B2B电商服务商市场份额排名:阿里巴巴39%,上海钢联8.7%、环球资源5.2%、慧聪网3.6%、焦点科技2.1%、环球市场1.3%、网盛生意宝0.7%。
融资规模: 2015年上半年,B2B获得投融资企业数量超过70家。
跨境电商监测数据
交易规模: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
交易规模进出口比例: 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出口占比达到84.8%,进口比例15.2%。
交易规模模式结构: 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1.9%,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8.1%。
海淘十大热门商品: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海淘十大热门商品分别为:护肤彩妆、母婴用品、奢侈品、电子产品、服装、保健品、箱包、新宠厨具、智能产品、生活电器。
网络零售行业数据
市场规模: 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40亿元,相比2014 年上半年的10856亿元,同比增长48.7%。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 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2014年上半年达到8.7%,同比增长31%。
市场份额: 2015年上半年,中国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57.7%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5.1%份额;苏宁易购位于第三,占3.4%份额。位于4-10 位电商依次为:唯品会(2.5%)、国美在线(1.6%)、1号店(1.5%)、当当(1.3%)、亚马逊中国(1.2%)、聚美优品(0.5%)、易迅(0.3%)。
用户规模:截止2015年6月,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17亿人,而2014年上半年达3.5亿,同比增长19.1%。
移动购物交易规模: 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网购交易规模达到8421亿元,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移动购物市场份额:2015年上半年,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份额中,阿里无线占据第一的位子,达80.1%;手机京东排名第二,占10.7%;手机唯品会占据第三,份额为2.6%;位于4-10 名的分别是:手机苏宁易购(1.8%)、手机1号店(0.6%)、手机国美在线(0.5%)、手机聚美优品(0.4%)、手机当当(0.3%)、手机亚马逊(0.25%)、买卖宝(0.2%)
❸ 跨境电商未来趋势如何怎么预测近几年数据如何
跨境电商正在掀起新一轮浪潮
跨境电商正在掀起新一轮浪潮,更多中国品牌将走向海外,更多海外品牌将走进中国,好货通全球在成为现实。在互联网全球加速普及的今天,世界各国企业正在利用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机构,开通全球生意;世界各国消费者,正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机构享受全球消费带来的快乐。
在这一轮浪潮中,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机构正是跨境电商的领跑者,是最先洞察趋势的先知者,是助力企业开展业务的落地者,跨境电商服务商是跨境电商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生态力量。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0%。到了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增长至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4%。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8.06万亿元,同比增长20.3%。预计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将达到9.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61%,预计到2022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将达到20.5万亿元。
中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分析预测
2015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为0.9万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1.2万亿元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7600亿元,同比增长46.7%。预计2018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2.5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50%,预计到2022年我国进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8.3万亿元。
中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分析预测
2015年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5万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5.5万亿元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预计2018年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7.3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23%,预计到2022年我国出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3.8万亿元。
中国境电商发展阻碍分析
1、跨境电商现有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跨境电商现有的服务体系虽然有国内成型的经验借鉴,但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及国内外客户的差异,国内成型的服务体系在国外并不奏效。跨境电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的实际情况,通常在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有效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跨境电商不但要认真分析国外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还要根据国外市场环境及国外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并提高服务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物流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物流起着重要作用。物流发生在买家支付之后,但实质上是卖家的商品到达买家签收后,支付货款才转给卖家,这样就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支付在物流之后的情况。在B2C交易中多使用国际小包邮寄的方式,没有被纳入到海关登记。当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由于物流等原因使得货物没能到达买家手中时,货款不能按照既有的规定打给卖家。但并不一定是卖家的问题,具体的原因十分复杂,这个风险就直接影响了支付的问题。
3、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风险
大多数支付平台都采用二次清算的模式,导致客户资金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沉淀,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一沉淀的资金量十分巨大。第三方支付可以直接支配交易资金,甚至发生越权调用资金的风险,一旦第三方携款潜逃,对交易双方将产生极大的损失。监管机构没有明确相关的支付问题及处理手段,也没有通过对支付运营商实行准入和主体监管的方式来规范支付能力。当前,监管机构既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支付清算服务的提供者,也承担了一部分外汇银行的执行功能,这样既非金融机构又有外汇监督和执行的功能。国家外汇监督管理局应及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给予明确定位和规定。这种风险不加以控制,那么非法资金流通渠道就可能快速形成。
中国境电商发展趋势分析
1、跨境电商综试区持续扩围,强劲拉动对外开放。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至35个,除山西、宁夏、新疆、西藏、青海外,覆盖至全国26个省区市,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正加速形成,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再添新抓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持续扩围,犹如一剂多巴胺,强劲拉动对外开放。
具体从区位优势来看,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呼和浩特在深化俄罗斯、东北亚贸易往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贵阳、昆明、南宁等地与东盟诸国贸易往来已久,经验丰富;西安、兰州、厦门、义乌等地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繁荣中东欧贸易方面大有可为。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抓手,打通人财物等资源的国际流通,在开放中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2、“一带一路”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增长
“一带一路”的建设,能体现出我国近年来国际合作的成果。2018年是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第五个年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达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幅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
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政策逐渐放开,经济增长带来的可支配收入提升、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以及支付、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品牌也将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当地产业升级和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双赢。
3、巨头入局区块链,跨境电商有望迎来新面貌
阿里巴巴、京东以及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巨头入局、动作频频,纷纷试水区块链,无疑昭示着跨境电商可能迎来崭新面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防止篡改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对物流信息打假方面意义较大,这项技术从理论上可以嵌入到所有电商平台。然而,现在的区块链还处在婴儿时期,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限制了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其表现之一,即不同国家跨境电商、供应商、品牌商的区块链应用水平不一,需打通诸多环节。
❹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
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和客户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但目前看,B2B、B2C、C2C是主要形式,其中B2B是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按照贸易主导主体,可分为销售方控制型、购买方控制型和中立第三方控制型。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国是世界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成熟发达地区。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但发展速度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亚洲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秀,市场潜力较大,但是近年的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并不理想,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地区。
全球B2B电子商务交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2年至今,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球B2B交易额达到8.3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B2B交易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0多倍。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东南沿海属于较为发达地区,北部和中部属于快速发展地区,西部则相对落后。
自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2007 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17000亿元。未来3年,仍是我国电子商务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和爆发的时期,我国电子商务投资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一方面,2007年国家“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成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2007年我国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2500亿元,比2006年增长25.5%。目前B2B 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在综合类网站中,阿里巴巴已占近乎7成份额。2007年我国B2C网站总收入约为52.2亿元,同比增长33.5%。B2C是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随着网络购物环境的好转以及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化程度的提升,在总体规模上B2C 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未来网购的主流。2007年我国C2C交易额约为410.4亿元,同比增长90%;C2C是目前我国网购的主要形式,但普及率还较低,不到网民总数的3成。
2、中央政府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
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电子商务政策和法规,努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表一:中央及浙江省有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内容重点
2004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第一部法律。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电子交易安全,促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为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5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五项基本原则: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和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2006年5月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行动计划”: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完善结算清算信息系统;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式。
2007年6月
《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的产业地位,明确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还从提高电子商务水平、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完善支撑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目标。
3、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将不断完善,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将会更加强劲。电子商务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将促使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将不断出台,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将不断完善。同时,也促使物流、信用、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更全面的展开,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2)电子商务应用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稳定持续增长态势;在区域发展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东南沿海的电子商务在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辐射力也逐渐提高,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企业应用方面,在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协助下,将促进企业由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向支付型电子商务发展、协同电子商务的发展,深化企业应用水平。
(3)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
在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占据综合类B2B领域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在综合网站市场之外寻求专业化细分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正在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电子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围绕电子商务服务形成的从低端技术环节到中端支撑环节再到高端应用环节的电子商务服务链在我国结点饱满,一个全新视角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群正在形成,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5)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2006年以来,移动通讯商,密切关注移动商务企业市场,中国移动和银联联手推出的“手机钱包”,完成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的个性化服务。基于移动支付的支持,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4、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以200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区域结构为例,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实现了全国50%的交易额。而西部地区占比不到10%。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仍显滞后
中小企业受到自身管理水平、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较于大企业,明显滞后。据统计,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而在大型企业中,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销售的比例就已分别达到30%和27%。
(3)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电子商务的发展急需出台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加强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监管,以减少或消除在线交易双方的风险,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4)虚拟市场监管不力
这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在线产品信息管理、交易服务的监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5)电子商务税收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法
由于网络交易量统计和网络征税技术的困难,使得电子商务征税很难实施,至今仍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
(6)物流配套体系仍需完善
我国尚未建立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管理水平低,现代物流业发达程度欠缺,全国范围或更广范围的物流配送能力尚显不足。
(7)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由于受到我国电子商务教育体系仍处于摸索过程中,且电子商务本身发展迅速等因素共同影响,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加大。
❺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2009年到2016年的每年交易额是多少从业人员的人数2009年是多少,现在是
电子商务交易额(万亿元) 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万亿元) 电子内商务从业容人数(万)
2018 31.63 3.52 4700.65
2017 29.16 2.9 4250.32
2016 26.1 2.45 3760.43
2015 21.79 1.98 3255.32
2014 16.39 1.25 2690
2013 10.4 0.425 1680
2012 8.11 0.125 1500
2011 6.09 0.041 1350
❻ 我国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有多少亿元
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
❼ 我国近几年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是多少
6000亿左右,5月14日,据2005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传出消息,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专易总属额有望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市场“钱”景诱人。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达到743.19亿元,同比增长47%,北京、广州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分别为666亿元和230亿元。
❽ 截止2015年我国居民跨境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多少万亿元
我国2015年国民跨境电子商务零售额达5万亿元
❾ 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电商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国家电商发展战略
近年,政府出台了一些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列举如下。
战略规划十二五规划:
将电子商务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措施
商务部:商务部于2013年11月21日发布了《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并推出十大措施促进电商发展。
海关:2013年,海关全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积极探索适合跨境电
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等4种新型海关通关监管模式。
江苏省:江苏省商务厅鼓励示范城市在相关政策、法规、税收发面先行“试水”,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浙江省:浙江省、市、县(区)
三级政府机构已准备在2014 年推出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浙江省政府先后已出台了 3 个电商方面的专门文件。浙江省还将在电商人才培训、行业统计、电商标准体系建设及电子商务立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上海市: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已经推动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和新型贸易现代化专项工程实施管理细则》、《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为相关企业“触电”提供了完善的机制和政策保障。
广东省:省政府2012 年以来提出《广东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
二、中国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电商发展状况中国整体发展状况
交易规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同比增长42.8%。
区域分布:
排在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
从业人员:截止2013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80万人。
细分领域: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B2B电子商务占比80.4%;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市场份额达到17.6%;网络团购占比0.6%;其他占1.4%。
长三角发展状况
上海市:2013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增速明显,交易额突破10000亿大关,占全国交易总额的10%,同比增长高达35%。其中,网络购物(B2C/C2C)交易额1928 亿元,同比增长74.5%。B2B交易额8632亿元,同比增长28.6%。与其他省市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大头”相比,上海电子商务在B2B上的优势显然更明显,B2B的交易额占比超过八成。因为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加快,制造业成为上海电子商务应用的最大行业,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贡献度逐年增高。2014年,上海将继续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着力聚焦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浙江省:2013年,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零售总额3821.25亿元,同比增长88.48%;全省在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设各类网店约139万个,同比增长54.44%;网络零售过亿的企业达100多家。近年来,在浙江省政府的政策引导推动下,浙江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普及,经营业态日益丰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诞生了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生意宝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2014年,浙江将组织5000家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杭州市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拥有全球最大的B2B 平台、C2C 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一大批全国领先的行
业电子商务平台,浙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大省。
江苏省: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较早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区。依托长三角的地缘优势和发达的水运网络,江苏省一直是外贸大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内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线下与线上交易起头并进,是江苏发展电子商务的一大特色。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支持购物中心、连锁企业建立有实体支撑的网络交易平台,销售渠道更加开阔。为提高产业集聚能力,省厅鼓励建立中心商区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综合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专业化服务。
截至2013年,江苏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已超过9000个,开展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达到3856个,通过上网发布信息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3252480.8万元,通过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1322495.1万元、通过自建营销网站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1115500.8万元,合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5690476.7万元。
珠三角发展状况:
广东省:2013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33%;广东商家在天猫上的交易额突破600亿;天猫“双十一”广东以33.748亿元的总成交额勇夺“中国网购第一大省”。电子商务的热潮掀开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成为刺激社会消费必须依靠的蓬勃力量,更成为推动广东消费兴旺的生力军。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着力强化电子商务基础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提升研发创新努力,不断加强推广应用,特别是在2012年8月以来组织实施了广货网上行的大型活动,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传统企业上网触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广东省电商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大平台不多。而广东电商企业的发展也将逐渐由粗放增长走向国外成熟的发展模式,由价格战逐渐走向以服务为主导的增长方式,注重顾客体验,提升管理效率。
三、电商发展趋势
世界各地电商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特点
1.移动流量和销售将继续增长。在2014年,在线流量和通过移动设备下订单的总数的比例在全球的每一个市场都将增长。
2.品牌厂商将越来越多地指望市场进行在线销售。2014年,品牌厂商将继续向市场迁移以扩展其在线市场份额和比较快地实现营收增长。
3.全球各地的零售商需要规划关键的在线购物日期。向新的全球市场扩张的美国和欧洲的品牌厂商必须像在自己的家乡市场一样规划关键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日期。
4.随着厂商和零售商为品牌厂商提供新的优惠条件,进入新市场将更加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品牌厂商向新的全球市场扩张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将成为一个单个的联络点。
❿ 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
2011-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但增速不断下降。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