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广州有花市等活动,西安有什么传统活动
西安石榴花,西安石榴花,成都。芙蓉花,天津水仙花,上海菊花
Ⅱ 请问花朝节有什麽风俗活动这些活动该怎麽做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这祭花神倒真是风雅的事了,这一天,大概不会只是女人们的事了,一冬的禁囿让男人们有机会出来活动活动,或是放下手中的活,或是抛开案上的书,帮着系红绳,顺便可以看一看当下的颜如玉了。女人们祭完花神,急急的去找和自己相对应的花神了,正月的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1]。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诗云:“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张正见花朝诗云:“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诗人方干诗云:“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对于花朝节的歌咏,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是很多的。
花朝风俗,各地不一。东北是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开封是举行民间的“扑蝶会”,优胜者可获大奖,《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在洛阳,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挑食野菜,品尝时鲜。商丘人更注重天象与丰收的关系,是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在苏州,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诞。在节庆中,一般都有酒食宴乐助兴。
明清时的北京,花农一般多住在右安门外南边草桥和丰台一带。据明人刘侗《帝京景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孪枝……。”清初冯勋《六街花市》也说“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这些描述记载了旧时北京地区种花业及花卉商业的一些情况。在花朝节这天,北京的“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据说,当年清宫的“花朝宴”最为讲究,太监们在颐和园中用红、黄绸条装扮牡丹花丛,以使满园春色,霞光飞扬,慈禧太后一边品尝着花卉做的点心,一边观看《花神庆寿》的喜剧。
在北京丰台区还有一座花神庙,此庙坐落在丰台镇东纪家庙村北,是春天祭祀花神的场所,同时也是丰台地区各花行会的会址。据说,这座花神庙始建于明朝,庙门上方曾悬有“古迹花神庙”的牌匾,庙内前殿有花王及诸路花神的牌位。传说洛阳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因得罪了玉皇大帝,被打入凡间,花神们便来到京城南郊大地使得,丰台一带开满各种鲜花。人们为感谢花神对人间的恩赐,于是京都各花行集资建造了这座花神庙。
在花卉中,牡丹、芍药素有花王之称。在历史上,北京的牡丹也是很有名的,而北京的牡丹又以丰台花乡的为最佳。优良名品有“官锦红”、“梨花雪”、“白玉带”等不下数十种。
Ⅲ 广州哪里有好玩的活动
广州迎春花市,是广州人民的一场嘉年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2013年的广府庙会,将于2月24日在中山四路城隍庙忠佑广场开锣。今年的广府庙会将继续设立“广府庙会美食节”,为期七天,从广府庙会开幕持续到3月2日广府庙会结束。南海神庙的庙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菠萝诞,即南海神诞,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Ⅳ 迎新春,花市推出卖花活动,38元一盆,65元两盆,我有24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盆还剩多少钱
240/65=3余45
45/38=1余7
2*3+1=7
迎新春,花市推出卖花活动,38元一盆,65元两盆,我有240元,最多可以买7盆,还剩7元。
Ⅳ 逛花市的介绍
逛花市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繁浩的中华古史典籍,雅称牡丹城的洛和城的昆明,均以花事兴盛着称于世。但广州作为美丽的南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异邦的奇花异草最早移入广州,使得这里草香花韵故事,百代罕有匹敌。尤其是“行花街”(广州方言:hǎng fā gāi)作为全独一无二的汉族民俗,自古名扬四海,饮誉五洲。而今,广州年宵花市,作为一轴散发着浓郁岭南风的文长卷,不仅就了广州“花城”的美誉,也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堂之皇之的被载入史册,使岭南花文化作为其省会的文化品牌变得顺理成章。我们在咏叹之余,是否也想探一探其中的深奥缘由。
Ⅵ 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量异常火爆,为何它能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
来自荷兰、以色列、英国等18个国家的47家花卉园艺企业和国内的400余家花卉企业参展。本次展会在呈贡斗南设立的分会场,推出花艺冠军锦标赛、花拍之夜、花卉展销会、摩登鲜花生活集市等精彩活动。
东南亚是云南花卉的传统市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互开放的产业合作,为双方商贸活动注入新动力。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打通,经过采摘、分级、修枝、包装、拍卖等过程,云南鲜花只需近40小时的冷链运输便可抵达曼谷。本次展会期间,来自泰国的著名花艺师展示“泰国兰花”在各种场景的应用作品,通过“花拍之夜”促进中泰友谊,共谋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芬芳“云花”,香飘世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花卉资源,呈贡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力“云花”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向世界春城花都迈进。
Ⅶ 游花市的节日特色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汉族民俗活动。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Ⅷ 问几道小学数学题、
1,最大正方形一定是以长方形的宽为边长的
所以剪掉部分是长方形
面积=12×8-8×8=32平方厘米
2, 15+12-4=23人
3, 2君子兰=8杜鹃
6君子兰=8×6/2=24杜鹃
4杜鹃=10茉莉
24杜鹃=10×24/4=60茉莉
4,再过一年两人都加1岁,总和增加2,为40+2=42岁
爸爸是红红的6倍,两人综合为红红的7倍=42岁
红红明年年龄=42/7=6岁
爸爸=42-6=36岁
Ⅸ 花街见闻义卖郁金香活动四百字作文
在除夕的前一天,我和姨妈去逛花市。走进花市,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花市里的花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些红红的玫瑰像一片片神奇的红色彩云,而那些粉红色的梅花又像一颗颗粉色的小星星。你一进到花市就好像来到一个花的世界。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大棚里,大棚里各种鲜花应有尽有,有许多花平时我见也没见过。有令人觉得温暖的红彤彤的山茶花,有美丽的蝴蝶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欢迎着春天的到来,有着迷人外表的“风信子”等等。忽然,一阵花香吸引了我们。我们朝香味的地方走去。
原来发出香味的是一盆盛开的郁金香,我心想:难怪这么香,原来是它。但吸引我的不是郁金香,而是放在郁金香旁边一些不起眼的散花,散花里有一枝花虽然很普通,但却很好看。我拿起这支花,这枝花的颜色是淡紫色,花中还有一小点白色。这时老板娘走了过来,亲切的对我说:、“这是“勿忘我”,因为很普通,所以没有什么人买,如果你喜欢的花,以送一支给你。”“真的吗?真是谢谢您了!”我高兴的说。老板娘继续说道:“你喜欢就好。这是干花,不用浇水,只要把它放进水里就行了。”我点了点头。这时姨妈也买了几盘郁金香,之后,我们就继续向前走。
花市不止只是卖花的地方,还有许多东西卖,我们买了许多东西,但最喜欢的还是那枝“勿忘我”。
Ⅹ “行花街”习俗的由来
“行花街”
又称“游花市”“行大运”。
“行花街”是从古至今,珠江三角洲人民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起源朝代无考。
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鸿图。
粤人素性爱花,加上气候暖湿,种花方便,城乡许多人家,久有种花养花之习。每届新年岁首,赏花之风大兴,民间多有在除夕(又称行花街)、买年花的习俗。
花市以穗(广州)、佛(佛山)、陈(顺德陈村)、龙(东莞石龙)4个古城镇起源最早。
民俗心理丰富的涵义。如红桃谐音“鸿图”,金桔谐音“今吉”等。
广州除夕游花街,还有“卖懒倡勤”之俗。广州童谣有云:“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