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秘藏青稞酒的介绍
古秘藏(zàng)青稞酒,青海省著名酒类,酒质清雅爽净、绵甜醇和,用青稞制成。中国第一款浓清兼香型青稞白酒。
Ⅱ 古秘藏青稞酒三等奖多少
这个里面没有了
Ⅲ 中诉网怎么查询
请问你具体要查什么?是查中诉网官网地址吗?直接去网络搜索就可以了
Ⅳ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wadqw2e2
Ⅳ 古秘藏青稞酒的简介
古秘藏(zàng)青稞酒是青海省西宁著名的酒类,是中国第一款浓清兼香型青专稞白酒。含有防癌、属抗癌元素——硒。可抑制胃酸过多,对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有预防作用。同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生理节律的作用。
Ⅵ 古秘藏是传销吗
不管新旧,只要符合《禁止传销条例》的规定就是传销,规定如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第七条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Ⅶ 古秘藏青稞酒的历史由来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公主版突感不适,忽而大权汗淋漓,忽而又瑟瑟发抖,口干舌燥、浑身无力。随行御医和当地郎中均束手无策。当晚,公主梦见五尺白须老者,告知三重泉有神物可以治好她的病。翌日,侍从快马加鞭赶至五峰山上的三重泉,取来三罐泉水供公主饮用。公主饮后顿觉神清气爽,三日后痊愈。入藏后,文成公主对三重泉念念不忘,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神物。于是差遣藏族酿酒师取回三重泉水,在大唐宫廷酿酒法的基础上又汲取古老的藏族酿酒法和土族酿酒法,酿造出雪域圣珍——古秘藏酒
Ⅷ 敦煌莫高窟 王道士为什么买宝贝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首先捡了几件自认为值钱的东西,送给敦煌知县汪宗瀚,请他鉴定,也希望能换点钱。汪毕竟对古物有些知识,就索取了一些文书和经卷,作为官场交结的"礼品"。1902年,苏州人叶昌炽当了甘肃学政,汪知县便送给叶昌炽宋乾德六年(966年)的水月观音像一幅和写经卷子、梵叶本各两件。叶昌炽是清未著名的金石学家,对此十分珍视,遂建议甘肃藩台,将这些遗书如数运解到省城兰州保存,但藩台认为这些"废纸"无甚价值,遂以五六千两白银的运费难筹为由,下令就地封存。1904年3月,王道士乘封存之机,私藏遗书若干,或馈赠官绅,以趋炎附势;或私卖于世,以中饱私襄。至少有安肃道道台廷栋、迪化(今乌鲁木齐)将军满人长庚、文人恒介眉、张筱珊、张友履等人也拿到了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流传至民间,莫高窟秘藏古代手稿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当时中国的目光都在渤海湾,不会有任何人向这渺无人烟的荒漠与阴冷黝黑的洞窟望上一眼。但是,这些宝物却使外国的"考察家"、"探险家"和文物间谍垂涎三尺,他们纷纷将魔爪伸向了莫高窟。从1905年到1924年,不到20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俄、英、法、日、美等国的"考察家"来到了敦煌,盗走了三、四万卷经书及许多珍贵的壁画、雕塑,给莫高窟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1905年,德国考古学家阿尔波特在哈密从土耳其商人口中听到藏经洞的消息,这对他充满诱惑,但又由于时间紧迫,于是他以抛硬币决定是否前往。"正面朝上,会满载而归;背面朝上,则空手而回",他写道。结果是背面朝上,于是他备马打道回到了喀什干,失去了他的"应属于我的难以置信的宝书"。可是,同时10月,沙俄帕米尔地质考察队的勃奥鲁切夫来到敦煌,仅以6包俄国日用品为代价,骗取敦煌遗书两大包。
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爵士伪装成玄奘的信徒,随带中文秘书兼翻译蒋孝琬,从英属印度经新疆来到莫高窟,经过3个多月的周密谋划,在高达10英尺,整堆500立方英尺的手稿中,花了37夜的功夫,恣意桃选了他需要的东西。一翻讨价还价后,他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万余卷,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术古物,约500余幅。6月13日,斯坦因的运输队启程,可是,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再约10个月后,这批文物被偷运至伦敦博物馆。
1906年6月,法国人保罗·伯希和率领考察团,在新疆寻访探古时,在乌鲁木齐偶遇一个被流放的满清某宗室的兰公爵,看到一份他拿的敦煌手稿,方知千佛洞发现秘密手稿的消息。伯希和与助手瓦兰博士、摄影师查尔斯·努埃特三人于1908年7月到达敦煌。他漂亮的中国话迷住了王道士。8月3日,伯希和进入藏经洞后,"惊得呆若木鸡",遂决定检查一下整个书库。他用整整3个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阅读速度,紧张而有条不紊地翻看了所有写本和绘画的每一张纸片,将卷子分为两堆,一堆为精品,一堆为凡品。然后和王道士秘密会谈,最后仅以500两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车后偷运回法国,与查尔斯·努埃特在莫高窟拍摄的数百幅黑白照片,现皆收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 1909年,日木人大谷光瑞组织探险队,到敦煌掠取了大量经卷,仅大谷大学就收编7000多号。同年,清政府北京学部拨付库银6000两,下令敦煌县令陈藩交出剩余的遗书。王道士早已将许多私藏于两个大转经筒中。 转年,由新疆巡抚何彦升负责上交时又被雁过拔毛,层层剥夺,最后只有劫后残存的8697卷送到北京,收存在京师图书馆中(今北京图书馆)。
1911年10月,大谷探险队第三次在丝路"考察"时,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写经469卷,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又从王道士手中骗买走足足四大箱,600多卷经卷。两次共骗盗图书、经卷、写本、刻本达11,604号,及绣刺品、绘画多件。1915年,当斯坦因取道喀什走出中国时,45头重载骆驼满载着141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队,远看就象沙漠上的一列火车。其中一头骆驼背上四个古怪的大木箱,装的就是敦煌文献。
1914至1915年,俄人鄂登堡盗去写经在3,000件以上,另有丝织艺术精品150余方,壁画500余幅。 直到1919年,甘肃政府耳闻民间常有人向外国人兜售敦煌写本的消息后,下令敦煌当局查找流散的敦煌遗书时,再次把藏经洞打开,里面竟然还藏有94捆。
Ⅸ 古秘藏青稞酒的习俗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青稞酒色微黄,酸中带甜,有“藏式啤酒”之称,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评价要端起青稞酒壶,边斟三碗敬献客人。前两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碗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评价。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发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开花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谁来敬酒,谁就唱歌。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