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丧礼三拜九叩礼怎么行
三拜九叩是礼节上最高的级别。 跪是双膝跪地,而非单膝,叩是叩首、叩头,是头点地。
三拜九叩是三步一跪,当跪下后就是叩首,而且叩一个头就要站立起来,在跪下去,如此叩三个头,是为一跪三叩首,再走三步,叩三个头,再走三步,再三叩首,是为三跪九叩首。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
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1)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销活动用语扩展阅读:
三拜
拜礼重复三次。三拜要行跪后两手相拱于地,俯首至手,重复三次。古人使用三拜礼有三种情况。一是遇特殊行三拜,以示情切;二是主人对众多客人行三拜礼,以示普遍行礼;三是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三拜始于先秦,经过近代,至现代后较为使用。
九叩
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该礼节是清代时最庄重的大礼,行礼时,先放下马蹄袖,然后跪下挺直上身,将右手伸平举起到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连举三次站起。
如此大礼民间一般不用。仅在人们描述本地最高大礼时与“三拜” 联用,称“三拜九叩”为最高礼节,对帝王表示尊重。
三拜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拜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修炼三拜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
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
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里面暗藏养生修炼的口诀。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净化心灵,表示对神仙佛祖们的景仰尊重。二则可使身心慧光圆通,养生修炼。
『贰』 谁能告诉我礼法“三拜九叩”的具体方法,要通俗点谢谢
三拜九叩成语解释
【名称】三拜九叩
【拼音】sān bài jiǔ kòu
【解释】指封建社会觐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事例】净鞭一响,肃然无声,只听鸿胪寺的鸣赞高声赞礼,群臣趋跄跪拜,也是~的最敬礼。 ★高阳《慈禧全传》四
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
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里面暗藏养生修炼的口诀。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净化心灵,表示对神仙佛祖们的景仰尊重。二则可使身心慧光圆通,养生修炼。
道教的三拜九叩如下所示:
一:走进庙观后,进入大殿,面对神像,首先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尺远,身心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要存,嘴里舌搅华池甘液自生。静下心神。
二:头脑清静后,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顶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诀通阴阳。子午诀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接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合。男女左右手相反,又称太极诀。然后呼气三口将诀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完腰鞠躬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诀,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向右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分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此时脑子里要观想你叩拜的神佛化成一道光进入你的体内。手在做时,意念要到,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此为返老还童式,是为还精补脑。
意念观想自己身上放出万道金光。此是于你叩拜的神佛金合二为一。
五:起身,左手护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入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过泄,此是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此是三拜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到位,两脚靠拢立正,弯腰打鞠躬退出大殿。
三跪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跪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修炼三跪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
『叁』 三拜九叩怎么做的,尤其是九叩不要直接粘贴百科,我要白话。
叩就是磕头,三跪九叩就是,跪一次磕三个头,跪一次磕三个头,跪一次磕三个头,电视上应该经常见到的啊,然后你算算不就是三跪九叩啦,望采纳
『肆』 三拜九叩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
『伍』 农村丧礼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么做
这不仅仅是农村丧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是拜见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礼仪。具体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三叩)前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后跪下磕三个头;(六叩)中三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九叩)后三叩
7、起身,合掌鞠躬。礼成
1,3,5共三拜;2,4,6共9叩
三拜九叩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会意字。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资料来源:网络:三拜九叩
吊丧的礼仪
1.吊丧的吊丧礼仪
如果你得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应前往吊丧,吊丧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灵堂吊唁,也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朋友去世,不去吊丧是十分失礼的。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装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
2.吊丧的吊丧礼仪
如果你得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应前往吊丧,吊丧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灵堂吊唁,也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朋友去世,不去吊丧是十分失礼的。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装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
3.吊丧磕头礼仪,作揖磕头步骤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注意: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4.吊丧的礼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我国的古礼,对丧事比喜事还要郑重。
因而吊丧应 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所以,亲友中有丧事的, 我们都应主动关心。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显示 出友谊的珍贵,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增进友谊、加深 感情的一种方式。现代丧事一舣不发请柬,大都是在报 纸刊登讣告,或者在某处张贴讣告,不具体通知个人,是 否前往吊丧全凭你自己根据情况决定。
一般来说,死者 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前来吊丧。所以,如果你得知 亲友去世的消息,或是亲友家中有丧事的消息,都理应前 往吊丧。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去世,不参 加吊丧是一种严重的失礼行为。
5.吊丧有什么样的礼仪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
生离虽难过,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 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或母)、中年 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
因而,对死者家属 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家属不仅是表示同情,或是相伴流泪。
一般来说,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死者亲属健康状况。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奉的 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
如 本来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 此外,可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 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
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 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分而发生 意外。 (2) 了解死者亲属的思想顾虑。
了解死者亲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 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遗业。 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 慰。
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 虑,减轻忧虑和悲痛。 (3) 展望未来,多讲一些值得欣慰的事。
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 事多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所成绩,使家 属看到希望。 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行劝慰,效果当然会更好。
(4) 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如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招待工 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处,都应予以谅解。
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好各项 事务,绝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属更加伤心和悲痛。
6.吊丧应该讲究什么礼节
吊丧应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
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 种崇高的精神活动。1。
需吊丧的情况办丧事不发请柬,一般是在报纸上刊登讣告或者在某处张贴讣告,不具体通知个人。是否 前往吊丧全凭自己据情况决定。
一般来说,逝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前来吊丧。 所以,如 果得知亲友去世的消息或是亲友家中有丧事的消息,都理应前往吊丧。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 友、师长、长辈去世,不参加吊丧是失礼的。2。
吊丧的方式吊丧的最好、最简单的方式是参加逝者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一般送花圈表示我们的悲 悼之情。
可以单独送,也可以几人合送,还可以以一家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送。 追悼会是庄 严肃穆的场合,参加者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追悼会的每一项仪式。
与 场合气氛相适应,参加追悼会的人服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有些 人参加追悼会时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也有些人在举行告别仪式时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还有些 人浓妆艳抹,披红戴绿。
凡此种种,都是对逝者极不尊重、对家属极不礼貌的行为,是参加追悼 会的大忌。吊丧的第二种形式是到逝者家中抚慰逝者亲属。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知道消息较晚或因出 差等原因错过了追悼会的。用这种形式吊丧的可这么做:首先,抚慰亲属,说明没有参加追悼会 的原因和歉意,表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劝慰亲属节哀。
而后,可在逝者遗像前肃立默哀一两分 钟即可。用这种形式,态度要自然,表情要真挚,服饰要朴素,言谈举止要得体。
让逝者亲属感 受到你的真情,得到精神的慰藉。第三种方式是书面吊丧。
可用于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用以上两种方式亲往吊丧的,如果逝 者在外地或吊丧者行动不便等情况。 这时可用唁电、唁信吊丧。
3。赠钱、物吊丧吊丧一般赠送花圈或鲜花就可以,不必赠送钱物。
但有些和逝者或和丧家关系比较密切 的,或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是丧家生活比较困难,也可适当赠送钱、物。送钱的一般用白纸信封 装,外面写“奠仪”,俗称“白封包”。
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着的为佳。 还有一种 是送整幅布制作的挽联,挽词用纸写好再用别针别在布上就成了挽联。
4。安慰逝者亲属安慰逝者家属不仅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泪,一般来说,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逝者亲属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逝者临终前连日侍奉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逝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 如本来就患有慢性病 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
此外,可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 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果逝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 阻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度而发生意外。
(2)了解逝者亲属在逝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逝者 有未竟之遗业。 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
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 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3)针对亲属的喜好,多拣他(或她)高兴的事讲。
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 且学有长进或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亲属看到希望。 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 行劝慰,效果当然更好。
(4)如逝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处,都应予以谅 解,还要积极配合亲属处理好各项事务。
7.死人出殡的礼仪
-- 丧葬礼仪 生与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终点,所谓「人死为大,丧之以礼」, 可见丧葬礼仪的重要性。
台湾人对死亡的观念是灵魂不灭,认为人就是肉体灵魂的结合。死后,肉体归于尘土,而灵魂离开身体存于宇宙之间,同时灵魂对其子孙会加以保护,因,此子孙要尽孝,死后, 子孙要祭祀。
一般台湾的丧葬礼仪大约可分为如下的部份: 1.临终 (1)《搬铺》:病重临危,则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厅中临时铺设之板床,称 为搬铺或徒铺,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谓之「寿终」 ,而依古礼,男徒正寝,女徒内寝。惟徒铺为男移正厅正旁(右侧), 女移倒旁。
如是,徒移正厅,认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将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虽不移正厅,亦移床前地上。
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厅而移护龙(侧屋) 。凡被搬铺,已知将离此世,召换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此谓「分手 尾钱」,嘱家人预备丧事。
(2)《竖魂帛》:死后,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红绸之被布) ,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脚尾饭」(米饭一碗,饭上置 鸭蛋一粒及插筷子一双),烧银纸,点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纸或白布,上写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暂代位牌,供于正厅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
又取下厅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盖神明、祖先的灵位(此于纳棺后始恢复原状),其 他如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小轿借以对天奉告死 亡,门前置香案等,类此均为丧家之表示。 (3)《开魂路》:至弥留状态或于死亡之后,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 乃由道僧制「幡仔」,男者绿色,女者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将之悬于有叶竹枝。
幡仔,葬仪时由丧家长子执 之,作为领先标志,灵时烧掉。 (4)《乞水》:死后,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
即掷筶,以铜币投 于水中,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后,用竹端挟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之「 好命人」以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为仪式。
(5)《剃头》:男尸理发称为「剃头」,请理发师为之,亦叫「剃死人头 」,价钱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须用红包讨吉。女尸梳妆,则由长媳为之,须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泪滴在死人身上。
(6)《换寿衣》:继而为死者洗身后换寿衣,称「套衫」,使用之栉具折 断之,一片弃于路上,一片置于棺内。为死者穿服之寿依,系用死者生 前寿辰由其儿女赠制之「张老衫仔裤」,女之寿衣即用婚嫁时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
寿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须奇数,不能用偶数, 因丧事只可单不可双,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负担。 (7)《抽寿》:换寿衣后,另有「抽寿」之俗,则丧家人均食面线(寿面 )煮乌糖(亦称红糖)者。
糖原用于吉事,丧事反而用糖,盖此假借化 凶为吉,故俗称抽寿,据说死者年岁可添加于子孙寿命,为吉兆。 (8)《哭路头》: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边大声恸哭,但在还没 死去前,无论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
号哭时,要 脱下帽子和鞋子,妇人要摘下发上饰,并把鞋底下的木板块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饰品拿掉,近亲也是一样拿掉所有的饰品,一律穿着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东边,女人在床位西边号。
出嫁的女儿,在听到讣音 后,随即穿着素服奔回娘家,于靠近家时,沿途听爬号哭。出嫁的女儿 ,在听到讣音后,随即穿着素服绝,此时大家悲由心生,一屋尽是号哭 声,号哭的内容多为怨死者为何不长寿。
(9)《惊猫》:在尸体体温尚未完全冷却的时候,要安顿好四肢、身体, 同时避免被猫接近,因猫属虎性,如果被猫跳过尸体,尸体会站立起来 ,抱走其它的东西,所以安置尸体的房间,要有人通霄看护,如果不幸被猫跳过尸体,尸体会站起来,这时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让死人抱住 ,死人就会恢复原来侧下的姿势。 (10)《报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亲死了以后,子女要拿着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报告死讯,俗称「报外祖」。
外祖得知消息 后,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里,门前的桌布要反翻过来,死者的子女在门 外迎接外祖,称为「报外祖」,外祖要问明死因,如果认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护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孙,由此可见,外祖的样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来,可由其它亲人代替。待外祖入丧家后,方可入殓。
(11)《守铺》:死后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 ,以示孝服。又,纳棺后,遗族亦睡棺旁,俗称「困棺柴」 (12)《送礼敬》:人死未殓,至戚亲往吊,俗称「送礼敬」,即至灵前 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支,亲朋转赠则以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 (白腊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白纸包封者)引丧。
(13)《买寿板》:买棺材避言买棺材,而谓「买大厝」或「买寿板」, 以取吉祥。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小红布条,称为 「放纸」。
丧仪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烧金纸「接棺」,奉入厅中。
(14)《围库钱》:接棺后,行「围库钱」之仪。库钱或称「随身库」, 即冥币,乃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
8.农村丧礼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么做
这不仅仅是农村丧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是拜见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礼仪。具体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后跪下磕三个头;(六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后跪下磕三个头(九叩)
7、起身,合掌鞠躬。礼成
(5)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销活动用语扩展阅读: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会意字。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资料来源:网络:三拜九叩
9.丧事礼仪注意什么
1、服装:男女均应穿黑色或蓝色等深色的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衬衣或暗色调的衬衣,女士不应涂口红,不可戴亮色调的围巾。
2、饰品:尽量不要佩戴饰品,如需佩戴可考虑素色的饰品或尽量不要外漏,千万不要外漏佩戴黄金,这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尊重。 3、慰问句:关怀和安慰对于死者亲属是很必要的,一些过当的举重如嚎啕大哭应尽量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句语,一般可以这样说:“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伤,请节哀”或“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请保重好身体”。
4、措辞及举动:在葬礼上一定要注意用语,不要出现“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时肃穆的吊唁者应收敛,不要高谈阔论。带着儿童的,不要让孩子嬉笑打闹,说话声音尽量压低,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示出诚意。
(5)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销活动用语扩展阅读: 吊唁的礼物选择: 1.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交往礼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你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记得,这个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
2.挽幛、挽轴、挽额也称礼幛,题词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 3.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 4.花圈或花篮。
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不过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黄色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黄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肃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实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黄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恋之意,让逝者走好。
(5)白色大丽花可布置灵堂、灵车,寄托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对亡灵的哀悼。
『陆』 想跟中国做生意,就必须在中国“三拜九叩”,为何要有这样的规定
古代外国想要和中国做生意,首先得派使者来中国面见皇帝,然后行三拜九叩之礼,才能在中国建工厂,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是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礼节的制约,这是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和表达自己的诚意,但有的外国人就比较笨,不懂就被赶了出去。
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的,这下就惹怒了嘉庆,自己才上位,就这样欺骗自己,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所以就让大臣把他们赶回去了,这下中国就对英国彻底关门了。
『柒』 中式婚礼习俗三拜九叩
中式婚礼的讲究很多,要想办一场真正的传统样式的婚礼,就应该仔细了解一下他的习俗。
1、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友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贴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问名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薄礼至女方家,议婚继续进行,也叫过文定或小定。
纳徽:正式送聘礼至女方家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缘;十一月则隐含无尽之意。
亲迎:正式成婚,迎亲表示了男子要求从夫君的强烈愿望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3、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家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4、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吉祥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意谓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
5、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散撒迷。
7、迈火盆:新娘莲步轻移,迈过火盆预示婚后生活红红火火。
8、跨马鞍:利用谐音寄托祝福,预示婚后两人生活平平安安。
『捌』 三拜九叩是什么礼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1、“拜”:会意字。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
本义:“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就是站起身来,然后慢慢地双腿膝关节触地,上身匍匐在地,这个动作就称之为“拜”。
2、“叩”:《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叩”:其动作就是身体不起来,而头在地面,用头叩触地面三次。
(8)三拜九叩不可免迷促销活动用语扩展阅读
三拜九叩的出处:
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
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
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宋道诚《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玖』 三拜九叩
我拜过这样的礼节,有点繁琐,建议你可以看一下礼书,上面有写的。
『拾』 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
应该是三跪九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