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
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十大影响
WTO将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结构性冲击和整体性挑战,其中影响最深远,冲击最隐蔽、外中最悬殊的领域之一很可能是电子商务领域。
■ 第一∶在电子商务形式上∶网上商店百花齐放争妍
由于WTO允许全球网络公司直接拥有49%-100%的中国网络公司股份,并允许银行、运输、保险等大范围的开放,将极大地刺激全球各类网上书店、网上CD、网上礼品店……拥入中国,同时长期困扰中国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发展的网上支付、网下运输、网中平台、网络成本将迅速溶入世界的标准化,同时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也将利用网上商店推销,因此网上商店将会出现百花齐放,中西争妍局面。
■ 第二∶在电子商务行为上∶网上购物百万人头簇动
由于WTO允许外国银行开展本币业务,也允许中国百姓人民币兑换美元,加之一大批持巨额资金,先进技术,全球用户的网络公司的低成本甚至亏本促销,网上购物在中国将掀起百万人头齐簇动,网上争相购物忙的局面。
■ 第三∶在电子商务文化上∶网上社区百万家灯火通明
WTO将中国与世界互熔在大世界小社区的新家族中,国人与洋人之间,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国内团体与国外团体之间交流与沟通急剧加大,网上社区将在24小时全球几万里昼夜灯火通明。
■ 第四∶在电子商务内容上∶网上信息百家站点争鸣
WTO将ICP的开放做为最优先考虑的行业,拥有全球最多眼球和最交互技术的信息提供商将与中国ICP展开一场文化与文化的较量的新世界(相关新闻,实时行情)大战。
■ 第五∶在电子商务用户上∶网络接入上千万网民倍增
AOL参股"中华网",在WTO美中签约的当天,暴涨每股74美元,超过日平均成交额15倍,创下美国NASDAQ涨幅最大的个股之一,已经看出世界级ISP出击前的信号。
■ 第六∶在电子商务骨干设施上∶网下电信万亿竞争大战
由于WTO允许中国电信行业49%50%的股权与运营权对外开放,这将意味著,在中国电信市场多年经营的世界电信公司终于可以由"非法同居"变为"明媒正娶"了。
■ 第七∶在电子商务跨国联盟上∶网络投资十亿千亿兼并
由于WTO对中国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的突然对外打开,将使一大批国外网络公司将以M&T(收购与兼并)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这将有利迅速扼制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外资投入减少,全球资金最充裕、投资速度最迅捷,对中国市场最饥渴的行业莫过于信息技术网络行业。
■ 第八∶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上∶网上出口亿万淘金起潮
由于WTO对中国服装(相关新闻,实时行情)、纺织、机电等商品,永久性不再受"最惠国"、"反倾销"之类的惊吓,将借助最新网络技术迅速介入全球传统买家与网络买家的网上出口,届时,将近2000亿美元的今日出口额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到网上来。
■ 第九∶在电子商务就业上∶网络经济千万新岗急聘
由于WTO将使世界对中国劳力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激增,再加上中国出口行业的带动(据国务院发展中心预测)将有上千万新的就业机会出现。
■ 第十∶在电子商务对民族产业升级上∶网络经济兆亿财富创生
WTO将使全世界最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行业及全球最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市场完成它们的全球领导地位,同时,也将从体制上、资源上、资金上、管理上、人才上激活国有及民营经济,由网络经济为主流的社会财富创生要素将在全球互动中创生出兆亿GNP的产值。
总之,拥有中国介入的WTO组织,将使全球化更加合理健康。拥有WTO规则下的中国将使民族产业步入千禧之年新纪元。
Ⅱ 关于《WTO对中国电子商务》论文的开题报告
不好意思,最近很忙,腾不出时间帮你整理。
Ⅲ 关于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
一、物复流信息将更加及时
二、物制流速度将得到很大提升
三、物流企业业务范围会更广
四、物流管理会更科学
五、物流人才获取知识的渠道将更广,物流人才更具专业化
六、传统物流企业将会因互联网而重新洗牌
七、电子商务物流会大大节约企业物流成本
(3)中国加入wto对电子商务扩展阅读:
物流的行业地位: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通过物流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2001—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2013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2013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较上半年回升1.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
Ⅳ 举例说明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速度回答加悬赏!
1、加入WTO对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使低成本跨国贸易成为可能,并将改变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和贸易模式,所以WTO对其十分关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WTO协议主要括《服务贸易总协定》、《ITA协议》、《基础电信协议》与TRIPS协议等。
在WTO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影响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显然仍是开放电信业的问题。从1998年到目前,我国电信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电信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在与实力强大且已建立国际战略联盟的大型电信公司的竞争中,中国电信服务业确实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还有,WTO要求其成员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共同基础上,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而我国电信体制在这一方面却相距甚远,目前尚无完整成文的《电信法》,所以,可以预见,加入WTO,我国的电信服务业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当然,中国加入WTO后,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电信服务协议,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开放过程中可逐步参与,并可以要求有关的电信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提供先进的通信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服务技术帮助我国发展电信业。还可以利用保护幼稚产业、安全例外等条款,保证民族产业的发展。
此外,加入WTO后,我国的电信业要逐步开放,允许国外有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电信公司、网络运营公司来华投资建设、经营基础电信网络和电信增值服务业,将有效地加速我国骨干网、接入网的建设,增加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数量和带宽,提高网络运营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收费标准,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上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一些国际知名的ISP、ICP将登陆中国,众多ISP、ICP等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重新定位。
还有,加入WTO还会对我国的电子商务税收环境、安全保障、法制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法律环境上,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自由化下对国内产业的保障机制,制定完善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法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市场的进口保障机制,增强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完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并轨,建立有的效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等。
2、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
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包括:充实与完善即将出台的电信管理条例,实现电信立法。从电信业务的市场管理、电信网间互联、电信资源管理、电信资费管理、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电信服务与监督、电信建设与保护等多个角度实现建立公平、有序的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及电信企业的权益,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
出台电子签名等法律法规;修订《著作权法》、《商标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颁布CA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电子资金划拨的具体管理办法等法规及规章。
Ⅳ 中国邮政体系后WTO时代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的邮政,也将面临着国内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邮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邮政和跨国速递公司将进入中国邮政市场,中国也可以进入其它国家的邮政市场。这对中国邮政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对这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怎样认识它,怎样适应和应对它,则是要从头做起的新课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中美、中欧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订,中国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分析家认为年内即可解决。按照wto两个主要法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wto各成员国要按照贸易自由的原则,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壁垒,无条件给予最惠国待遇,承诺“市场准入”并给子“国民待遇”。
一、充分认识加入wto的意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wto,热情欢迎wto
中国邮政历来是“官办”企业,主要业务实行垄断经营或邮政专营。加上几十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缺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经验,也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邮政部门参与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但往往是无备而行,更多的是仓促上阵。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更谈不上参与竞争了。因此,面对“入世”,邮政人产生了不同的心态:有的对于什么是wto,加入wto将对我国产生何种影响,茫然一片,知之甚少;是福是祸,浑然不觉,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对加入wto深怀忧虑,感到中国邮政力量薄弱,技术落后,管理落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敌不过发达国家强大的竞争对手,感到前景暗淡。有的认为“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主动调整自己,改革自己,发展自己,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就能逐渐适应新的形势,并在新的环境中使自己发展壮大。
对于中国“入世”,包括开放邮政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这是正确认识、把握和对待wto的基本前提,必须加以明确。
1.加入wto,对我国必将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今世界正在走向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这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这种形势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跳跃式发展。我们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入wto,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利。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稳定的多边的优惠待遇,减少贸易争端,改善外贸环境;可以通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引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先进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经验,包括先进的经营方式;可以寻求更多的商机,增加产品、服务、劳务的出口,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世界市场: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潮流。十几年来,我国政府之所以锲而不舍地进行艰苦的先是“复关”后是“入世”的谈判,其目的就是要进入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谋求国家民族的强盛繁荣和兴旺发达。
2.我国加入wto,将为邮政的发展繁荣带来良好的机遇
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接轨,必将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国民经济和社会消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都将有巨大的增长。这就为邮政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邮政必将彻底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激活经营机制,涉足众多的领域,向企业化、商业化、多元化进军,网络和业务都将迅速增长。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将大大改善,为中国邮政融入世界市场提供种种便利,商业机会将大大增加。邮政的网络、设备、人力、信誉等资源,将通过广阔的市场优化配置和互补共用。必将使邮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速完成向现代化的过渡。
3.邮政市场的开放将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
加入wto以后,把市场经济完善.竞争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比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推向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邮政当然要受到一定的冲击,中国也不会例外。但是这种冲击决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市场一开放,外资外商将一拥而进,民族企业将难以招架,就要七零八落,导致大批破产和倒台。因为,按照wto的原则,各参与国是要双赢和互利的,其宗旨并不是破坏国家的经济。不然,wto的组织就无法维持,更难以发展。wto允许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保持市场开放程度的不对等,并将得到诸如关税保护、普惠制、过渡期等较为发达国家更多的优惠待遇。同时,我国邮政市场的开放及开放的程度要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有计划有步骤有次序地进行。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在开放邮政市场的谈判中,必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邮政是社会基础设施和事关国计民生的性质,以及邮政发展还相对落后的现状,运用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原则,在开放邮政市场问题上坚持慎重的态度:将以开放市场的时间作为控制自由化的手段;并根据业务性质和影响确定市场开放的顺序;对外资控股将做必要的限制;在承诺开放市场时要以对普遍服务问题做出妥善安排为前提。当然这种过渡期的时间不会是无限的,市场开放的不对等也不会是永久性的。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个过渡期内(比如几年)认真进行调整,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精心准备,就会逐步适应环境,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邮政所受到的冲击是不会太大的。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邮政将会越来越强大
市场竞争是不讲情面的。它是能力的较量,是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的较量。邮政市场开放后,面对发达国家的邮政和跨国快递公司,中国邮政会处于暂时的劣势,市场份额会缩小,有救益的业务被蚕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代中国邮政具有百年的历史。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传递网络和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有上千亿元的固定资产,10多万个营业局所和投递局所,五、六十万邮政职工,3万多辆邮运汽车……,同时又有为全社会所公认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入世”以后,在新的体制和框架下,这些生产要素将得到合理组织、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同时,“入世”和开放市场之后,强敌在旁,矛盾复杂,竞争激烈,压力倍增,邮政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受前所未有的现代市场竞争的“洗礼”,经更大的风雨,见更大的世面,受到严酷的锻炼和考验。邮政被全面推向市场以后,它要求生存、求发展,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办事,从而扫除长时期来由于“官办官营”、行政保护、垄断经营而形成的惰性,产生一种自我调整、自我改革、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奋力拼搏,不断前进,战胜困难。经过一段痛苦的磨练之后,中国邮政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健康的身形,成为国内市场上有优势的竞争者,并能打入别国邮政市场的大门,进入广阔的世界市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邮政的发展都将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之后,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的升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管理的科学化,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都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跟上形势的发展,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加入wto、开放市场的重大意义,改变对wto漠然视之或掉以轻心的状态,消除害怕市场开放受到冲击的消极心理和不必要的疑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wto,热情欢迎wto,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使中国邮政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二、正确分析邮政现状,做好应对“入世”挑战的准备
当我们正确认识“入世”和开放市场的重大意义,看到良好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十分严峻。中国邮政的现状与开放邮政市场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一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处在行政保护之下的邮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不能适应多元主体竞争的局面,难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并逐渐成为发展邮政生产力的阻力。二是邮政组织结构呈纵向一体化的形式。这种结构重视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缺乏有效的经济契约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制于行政管理,难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这种纵向一体的组织结构,几乎“包容”企业的全部活动,多项业务混合经营作业,难以满足不同业务的特殊要求,难以核算各专业的成本,无法实行专业化经营;这种组织结构还限制了整个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蓬勃活力,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三是邮政的运递网络还相对薄弱。除了能力明显不足,技术水平、运行效率不高之外:还在于运递网、金融网、计算机网“三网分离”,形不成强大的物流配送的优势,缺乏与国内外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能力和机制。四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偏低。邮政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长期处于垄断经营,对员工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对人员进出把关不严。在邮电合营的体制下,人员统一调配,素质较高的职工较多地被安排在技术要求较高的电信工作岗位;而邮电分营时则受邮、电企业效益不均衡的影响,又有一批高素质职工流向电信部门,因此造成邮政企业适应现代技术、现代管理,以及经营、营销要求的人才严重缺乏和断档。邮政的这种现状,很难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更难以参加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解决当前邮政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轻装前进,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入世”之后,中国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肯定的,只不过是个时间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因此,要未雨绸缪,做好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网络能力的调整、改善和增强,以及邮政队伍素质的提高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1.改革是邮政的根本出路
20年来处在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大环境中的邮政,也做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邮政的改革,除了网络组织改革有较大动作外,大多局限在财务制度、用工制度、内部分配等企业内部的微观领域,对于邮政管理体制、运营体制等关系到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改革则没有多大进展。因此在邮电已经分营.邮政独立运作的新形势下,彻底改变邮政的封闭状态,据弃依靠行政保护的陈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机制,是历史赋予邮政人的庄严使命。
邮政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当前改革的重点应是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邮政真正成为有活力、有效率、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适应加入wto和开放市场的要求,实现从传统邮政向现代化邮政的转变,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邮政唯有改革,才能发展。这不仅为外国邮政改革经验所证明,也为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所证明。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在邮电部门曾经酝酿、研究、规划了10年以上,但一直没有多大进展,政府企业、独家经营的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1998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建议做出决定,组建信息产业部,实行政企分开,部直属的电信企业与行政脱钩,剥离重组。短短两年时间,我国电信管理体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原来的一家电信企业重组上升为中央直属的两大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从而在国家行业管理下,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网通和中国吉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多家竞争的新局面,带来了中国电信事业迅速发展的空前繁荣,并满怀信心迎接着“入世”后国际电信市场的新竞争。如果不是“入世”的要求,政府下决心解决体制问题,那么电信业的改制重组不知还要延迟多少年,电信的发展也必将滞后若干年。现在,我国“入世”在即,邮政市场的开放势所必然。因此,邮政的这项改革也显得格外迫切。邮政的政企分开,就是把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一分为二,使得邮政主管部门真正成为邮政行业的监管者、执法者和协调害,独立于所有企业之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使邮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商业化、多元化的经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人担心政企分开后,政府不管企业了,将会影响甚至削弱邮政的普遍服务。其实普遍服务与政企合一并没有必要的联系。政企分开后,邮政作为企业其经营状况将会逐渐好转,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同时,邮政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必然通过邮政立法,专营优惠,建立补贴机制,减免税赋,由暗补变为明补,并以责权利明确的委托协议作约束,普遍服务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切实加强。
按照国家经济改革的大趋势。邮政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源、交通、通信部门,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行业,邮政通信企业应是国家控股、参股为主的多元主体投资参股的经济实体,成为统一品牌的大的企业集团公司,各个专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子公司(地方上成为相应的分公司),如邮政网络和邮件处理公司,邮政工农业和投递公司,经营有关业务的专业公司。改组后邮政集团公司要彻底改变企业原有纵向一体化的封闭体系,以各专业或业务为经营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上下左右均以经济关系、资本关系、契约关系为基础和纽带。各专业公司作为邮政运营商可以按照商业关系,与网络邮件处理公司和营投公司进行财务结算;而网络、邮件处理公司和营投公司,在保证为集团内各专业公司服务的同时,可以放开手脚走向社会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各专业公司则按照自己的特点放手经营,开创广阔的新天地。这样以股份制形式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的邮政公司,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会建立起来,邮政行业也定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强化网络建设,完善网络功能,使邮政成为物流配送主力军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邮政能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有没有强大的实力。邮政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我们已经建成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设备武装起来的实物传递网,基本建成的用信息高新技术设备武装起来的综合计算机网和“绿卡”金融网。中国邮政的先天优势是网点遍布城乡,联系千家万户,在物流业尤其在电子商务中沟通企业与个人的联系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的优势。这是传统的物流业企业和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络公司都很难与之比拟的。在当今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环境中,中国邮政非常有希望也有条件成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邮政以中心局体制为框架的传递网络,覆盖面积很大,但却比较分散,物流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衣村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现代物流密集的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邮政网路。尤其是运输投递力量则短缺,并不占优势;邮政的运输网络,主要依靠社会公用交通设施,自主运输能力则比较薄弱;同时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一直主要是以满足邮政包件、信件、发行的报刊的传递为目标,承载能力差,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处理能力明显不足,不能适应进军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同时两个计算机网络之间及其与实物传递网之间,还处在分离状态,没有融为一体。处理自身的邮递业务尚不能得心应手,更难以对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配送,包括认证和支付的“一条龙”服务。摆在邮政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邮政网络建设,按照物流配送的要求,把邮政的运递网、信息网、金融网紧密链接,融为一体,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把邮政的运递网和营业投递网点,整合成为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物流体系,为中国邮政向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进军创造必要的条件。
3.面对“入世”,要加强人才的吸引、培育和提高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事业的兴旺,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商机的把握、竞争的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因此未来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严重缺乏恰恰成为邮政部门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入世”和开放市场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十多年来,国家的“复关”“入世”的谈判始终局限在外交外贸高层专业领域,其他部门对世贸组织的情况和规则知之甚少,在邮政这个有涉外业务的部门,熟悉国际贸易,了解wto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内容和规则的人才也是为数寥寥,这对“入世”面对邮政领域的谈判和应对挑战是不利的。在邮政企业的管理层,由于长期受到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影响,缺乏懂政治、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广大职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管理体制和企业性质的制约,普遍缺乏市场.竞争、经营的意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支有市场竞争能力。有公关能力的营销队伍。这是传统业务发展停滞、下滑,新业务发展不快,形不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的这种人才形势和队伍状况如不很快改善,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应当成为邮政行业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
首先是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和高中级管理人员中,迅速普及wto的常识。使大家了解wto的性质、任务、宗旨及运作方式,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则,了解“入世”对邮政将会产生的影响。做好“入世”和参与竞争的精神准备。
其次是要在通过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前提下,加强对人才的重点培养:一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外经外贸(包括wto)、法律法规、高新科技、经济金融、现代管理和邮政业务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造就一批熟悉邮政业务、掌握市场规律,善于公关和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对市场变化有迅速反应能力的高级的营销策划和营销组织的人才,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三是要采取多种措施,从兄弟单位和其他行业引进懂得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善于营销策划和具有良好组织能力的高级营销人才。
第三是要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办法,做到核能力大小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破分配制的“大锅饭”,按贡献大小付酬,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Ⅵ 中国加入wto.对我们做跨境电商的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你们有做跨境电商的吗
有做的噢,海外帮是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佼佼者!
Ⅶ 21世纪最热门的行业是什么
1.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2.生物技术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各地把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术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付诸实现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关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3.现代医药类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不仅在世界发展较快,而且在我国也是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相关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年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Ⅷ 加入WTO,给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论我国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并必然诱发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电子政府(E-Gov)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府会带来无与伦比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以及社会和政府的全方位交流,会极大地增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并有效地防范公共权力的异化,因而世界各国政府都将电子政府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但是信息技术能否在政府管理中有效地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取绝于是否有一套依据电子政府的运行特点而构建的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如果我国在电子政府基础上嫁接传统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则电子政府势必会成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设施一流,而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IBM公司总部政府服务负责人托德·拉姆齐指出:“大约85%的政府IT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不是说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灾难,而是由于这些项目执行时间过长,成本过大,提供的服务没有预期理想。就我国目前政府上网工程的进展来看,其状况令人堪忧,到2001年6月30日已建成5181个政府数据库,但绝大部分是死库(仅向内部或研究机构开放,不对社会开放),而且向社会提供的信息缺乏规范,随意性极大,信息的采集、加工、维护均存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建起的网站乏人问津,成为信息海洋中一个又一个分割的信息孤岛,远未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许多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府的运行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府体系中的关系尚未明确就盲目上马,极有可能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的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结果被托德·拉姆齐不幸言中,缺乏与电子政府运行特点相吻合的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如不加快构建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电子政府项目可能会成为我国继企业之后由政府掀起的又一波互联网泡沫。
二、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
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关系到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核心制度安排。政府作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对社会实行必要的政治管理,政府所掌握的政治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政府行为的结果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对政府绩效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就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着手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并有专门的杂志刊载相关学术文章,到了60年代,美国会计总署就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重的审计,俗称“三e审计”,后扩展到“五e审计”,在1972年,美国政府审计师用于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占到了其总工作量的86%,足见绩效审计在美国政府审计中的地位。为了保证审计的顺利进行,其审计部门是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的。美国会计总署1994在修订的《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作出了如下定义: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标,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的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就是包括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以及项目审计。A、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包括确定:1、机构是否经济地和高效率地取得、保护和使用它的资源(如人员、财产和空间);2、低效率和不经济情况产生的原因;3、机构是否遵循了与经济性和效率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B、项目审计包括确定:1、达到立法部门和其他权威机构所确定的预期成果或收益的程度;2、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的有效性;3、机构是否遵循了与项目有关的法律与规章。
70年代,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得以飞速发展,成为评价政府业绩的核心指标。但由于政府行为的结果包罗万象,不单纯是效率和经济性的问题,要面面俱到对每一项结果进行评价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避免“三e审计”的片面性,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共同构成,硬性指标是由美国会计总署承担的对政府的绩效审计,软性指标是由社会大众对政府进行评价,定期发布政府支持率,以增强政府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权威性。
我国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有相当多的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评价的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但对电子政府的评估体系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基本上还没有展开。目前审计已成为我国评价政府的主要手段,我国全面开展了对政府的审计,但重点关注的是经济性审计,对于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目前仅局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尚未全面涉及,反应出我国对政府的审计关注的主要是投入和过程,尚未高度关注结果和效率。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还存在缺陷,国家审计署隶属国务院,地方审计机关在业务上向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在行政上对本级政府负责,形成双重领导,影响了对政府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6)。可以说,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自身建设还相当不完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与现实的发展有一定差距。
三、我国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
我国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极为紧迫,与当前电子政府迅猛发展的态势不相吻合。电子政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客观上为构建一个统一、开放、高效率、低成本、民主的政府创造了条件,如果自下而上来构建电子政府,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电子政府理解的歧义,势必会造成标准的五化八门,各级地方政府建构的电子政府的结构和职能差异巨大的局面,也必然直接影响到了电子政府的运作效率。电子政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是政府管理史上的又一革命性变革,要确保这一项目的成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中央政府有必要率先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府的组织结构,规范其职能,该撤的撤、该裁的裁、该并的并,建立电子政府的结构和职能的标准体系,然后才能上电子政府项目。美国电子政府项目的建设程序首先是由副总统戈尔牵头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绩效评估委员会”(NPR),由计算机专家、会计师、效率专家、法律专家、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等多学科专家构成,这一委员会负责对电子政府的结构和职能予以全面评估,形成相应的标准,然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这种严谨的作风确保了美国电子政府项目的成功。据统计,1992年至1996年,美国政府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美元,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废止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其成效显著,尤其重要的是,政府职员开始关心民众的需求,电子政府拉近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为创建一个更加民主的政府提供了现实保证。
(一)电子政府无法嫁接我国传统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对传统政府行政架构和政府治理手段而言,“电子政府”堪称一场革命性变革,必然会对政府内部运作和部门重组带来新的要求和内容,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原有的政府运作手段的技术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再造其运作流程,创新并整合其服务,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将会带来技术、制度和理念的互动,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和传统的管理制度,带来理念和制度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并非自发完成的,如果没有与技术革命同步的制度和理念的创新,技术的生命力将会被遏制,先进技术的采用不会必然带来政府运作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明确的是:电子政府并非现代政府的代名词,但它是现代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的强有力的工具。中国所要建设的政府是一个现代政府,而非电子政府。因此,不能单从技术的角度来评价政府,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不必然造就现代的政府。必须把对电子政府的评价纳入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之下,评价体系的灵魂就是评价的价值取向。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了评价的价值取向、被评价组织的结构和职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式,即评价是评价主体基于一定的被评价组织的结构和其应履行的职能之上的,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应反应出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来。当被评价组织的结构和职能面临重大变化,当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时,绩效评价体系势必要发生变化。
我国的电子政府工程是1999年正式开始的,而此时政府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正面临重大转轨。在20多年改革开放中,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和评价的价值取向均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由于1978年开始改革时,政府对于未来发展目标缺乏明确定向,对于具体的发展手段同样存在分歧,所以,民众和地方政府承担起了探路的任务,中央给出原则,民众和地方政府探索具体的道路,然后由中央政府来提炼、升华和推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层”决策模式。这一决策模式的优点是为各种可能推动发展的方法大开方便之门,容许试错,有利于冲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缺点是导致我国许多的改革都是实践走在理论之前,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随意性极大。在实践过程中,相当多的地方政府采取了短视的做法,牺牲环境、牺牲劳动者利益、牺牲弱者利益,完全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寻租盛行,市场遭到层层行政权力的分割和肢解,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场的公正性和统一性、社会的公平性均存在严重缺陷,相信北京人在漫天的沙尘暴中正在细细品味政府行为短视的恶果。这种决策模式和评价体系是相对封闭、随意和片面的,具有人治、专制、程序不规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特点,也被称为“政绩型”评价模式,往往强调投入和过程,而忽视效率和结果,这种“政绩型”评价模式导致一大批为官员增添政治资本的低效率、无效益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马,使我国相当多的地方财政陷入困境。早在1999年,中国官方就对1998年底以前乡村两级自身的各种债务、债权和担保形成的各种债务进行一次彻底清查。虽然至今仍未知确切的结果,但中国基层政府的负债状况惊人应是确凿无疑的。据农业部一位已经离休的司长对《新闻周刊》透露:中国乡镇将近5万个,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余万元,计2200亿元左右。至于县级财政赤字就更为惊人。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透过这一数字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地方政府拖欠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决策模式和考核指标的缺陷以及由此形成的短期行为,其评价体系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形成的。在这种评估体系下,干部政绩好坏,只问工厂多少,却不问市场大小,只问产值利润多大,却不问负债还贷。这样,企业是建起不少,但是形成效益的却没有几个。这种长期形成的评估模式具有巨大的惯性,如果自下而上来构建电子政府,则这一决策模式和评价体系将在电子政府的建设中得以展现,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它必将导致巨额的国民财富的浪费。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工程,大多是在一种缺乏宏观规划与指导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广乾博士如是说,“电子政务要成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子政务才能得到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中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起的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可能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提示我们,是到了该结束这种试错型管理模式的时候了,中国到了应该理论先行,到了应该自上而下来推进社会发展的时候了。事实上,在我国加入WTO的前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评价标准就面临着来自国际法的约束,内外的环境都在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的转轨。尽管WTO是一套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但良好的市场环境是需要由政府来建构和维系的,所以,WTO对于政府的约束比对企业的约束多得多。要构建一个符合WTO规则的市场经济体系,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接轨,不可能经济规则与世界接轨,而政府的行政治理模式却依然特立独行。西方国家普遍将增长、公平、民主和秩序作为现代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价值核心。著名学者亨延顿在《发展的目标》一文中提出了他认为发展学说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五项指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并具体阐述了每项指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增长是指经济增长,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来界定经济增长;公平主要涉及分配,集中于两个目标,一是减少绝对贫困,二是减少不平等;民主是按照西方民主的模式来界定,主要关注了民主的先决条件和民主制度的发展;稳定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自主主要关注了欠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问题。亨延顿的核心指标与其他西方学者如彭诺克、阿尔蒙德等的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增长与福利、民主和自由、安全与稳定、公平与公正等,不同之处在于亨延顿将自主单独列出,这对我国构建政府的评估体系是有参考价值的。由于我国的发展水平与西方有较大差距,因此,西方的政府评估价值取向在我国的应用是必须考虑到现实条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增长、公平、民主、稳定和自主理应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只不过每一指标在不同时期其重要性会有所不同。
民主、法治、效率、自由、人权、公共利益、社会公正、正当程序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所在,这与我国传统政府治理的人治、封闭、不讲效率、官僚主义、不负责任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政府治理模式正从对公民社会的直接干预走向宏观调控,从政府直接投资转向了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处于全面调整之中,政府从原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转化为只当裁判员。我国构建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理应成为电子政府评价体系的价值核心,具体而言,电子政府的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应包括:高效率、低成本、法制化、推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民主、开放、廉洁、负责任、稳定和独立自主。这些价值取向应在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电子政府评估体系的基础是电子政府的内在结构和职能
绩效评估是基于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应履行的职能之上的,不可能在不清楚一个被评估的组织的具体结构和其应履行的职能时,评价主体能作出合理的评价。电子政府的组织结构到底如何构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在探讨。目前比较成熟的观点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府体系中的职能是有差异的,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从各级地方政府获取社会运行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决策,通过立法、司法、行政、财政、金融等手段来宏观调控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为所属区域的企业和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维护当地市场的公正、公平和效率。这样,电子政府就包括一个内网和一个外网,内网主要是政府内部的沟通,外网是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纽带。基于电子政府的职能,其结构至少应包括:实体要素、支撑要素、目标要素和人员要素。具体而言,实体要素是构成电子政府的物质基础,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以及信息资源库;支撑要素是保证电子政府顺利运作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规范、共享信息的范围和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机制;目标要素是电子政府所要达成的目标,包括电子化公文、电子商务、电子邮递、电子税务、电子福利、电子民主、政务信息公开等内容;人员要素是维系电子政府良好运行的人员素质保证,包括对系统的维护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要保证电子政府职能的实现,首先就必须构筑合理的电子政府的结构,政府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电子政府结构的复杂性。未来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这就需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使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政府机构之间实现互通互联,做到“一线式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每一个部门要根据电子政务的要求,首先在单位、系统内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程序、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而且还要按照互联互通的要求,在统一标准下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对接。由于我国现有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基本上是在不动政府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各个部门独立来建设的,导致技术标准五花八门,要有效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以整合,如果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和标准缺乏有效整合,就急于上新的电子政府项目,将会使未来的整合更加困难。
下面绘出了一个电子政府的参考模型,以方便分析:
电子政府的参考模型
对比电子政府这一参考模型,我们会发现我国电子政府项目的实体要素进展较快,而支撑要素、目标要素和人员要素的进展则相对欠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要素都不是地方政府可以单独完成的,如相关法律法规、电子民主的运行机制、电子服务标准、信息采集机构的独立性等,没有强有力的统一规范是不可想象的。关于电子政府的信息法规在我国就是一个空白,什么信息可以公开?什么信息不能公开?政府信息如何保证它的准确性?信息服务如何确保质量?目前无法可依,所以难于对其进行评价。而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的政务信息公开,其信息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在这方面,美国和英国的立法先行的作法值得参考。1993年美国颁布《电子化信息自由强化法》,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规定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哪些信息公众可以免费获取,为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可靠,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公开环节绝大部分由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机构来承担,而不是全部由电子政府自身来完成。英国在1993年颁布的《开放政府白皮书》(TheWhitePaperonOpenGovernment)中,政府明确承认人民有权要求他们获取信息服务的质量,对提供公共服务的运作者可以施加压力,开放政府理论的实用规则在1994年4月正式颁布,确保了电子政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电子政府建设仅仅有实体要素的孤军深入、快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其他要素同步发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府的巨大优势。汪玉凯教授指出: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虽然就此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全国性的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要控制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确保其优势的充分发挥,评价体系要优先发展。首先要规范电子政府的结构,然后对电子政府的实体要素、支撑要素、目标要素和人员要素制订全国统一的具体标准,其中,目标要素是电子政府项目的产出,而实体要素、支撑要素、人员要素是保证电子政府产出的基础。所以,对目标要素的评价应侧重于效果评估,民主、社会公平和公正、高效率等电子政府价值取向应能在其产出中有效反应出来,对于电子政府的产出应由国家审计机关和民众共同评估;对实体要素应侧重于经济性和效率性评估,即对政府部门是否经济地、高效率地构建起了电子政府的实体进行评估,应由国家审计机关来负责实施;支撑要素应确保电子政府运行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率,应体现出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来,即法律法规应超前、统一、充分反应电子政府运行的内在要求;对人员要素的评估应体现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样可以由国家审计机关和民众共同来评估。
(三)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作为人民的受托人依法履行其治理的职责,这是任何民主社会的政府都会坦然承认的,但从古至今,执政者的权力运行往往超出了其范围,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民众往往也无可奈何。但当执政者的权力运行与人民的意愿偏离太远时,社会矛盾就会以剧烈的社会冲突表现出来,甚至产生革命运动,推翻执政者,历史反复在上演这样的悲喜剧,民心的向背成为政府权力运行的核心牵制力,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着政治势力的更替。任何一个民主社会对政府绩效的评价主体只能是人民,电子政府同样不能例外。但人民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常常受制于信息传递渠道的狭窄、传递通道的不畅、传递成本的昂贵,而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畅通的表达,加上政府为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必定会垄断或封锁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或危及到政治统治的信息,会用强力控制传统大众传媒,有选择地发布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来影响公众的认知与判断,普通公众要获得充分信息或反过来通过有效渠道向大众自由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几乎不可能,所以必然会经常出现政府权力与人民意愿相背离的局面,古今中外均概莫能外,差别只在于偏离的程度与时间的长短。这使政府管理体系出现诸多问题,如官僚主义、效率低下、权钱交易、贪污腐化、政府失灵,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目标在传统的政府运行方式下难于实现,政府自身就成为问题的中心,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树立政府的威望,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得不颁布法律法规,对权钱交易、贪污腐化进行惩罚,对官僚主义进行约束,努力解决政府效率低下、政府失灵的问题。电子政府提供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手段,电子政府使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互动化,天生就具有民主、开放的属性,它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影响政府的力量,使一种有回应力的、高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由人民意愿来驱动的政府成为可能。
电子政府之所以令众多有远见的政治家怦然心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提供了公民大规模和高强度的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它带来的开放性大大加强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它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当代社会,政治权威要获得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使社会上具有政治参与要求和能力的公民参与到政治体系和决策过程中来;而政治稳定的实现和政治秩序的建立,也有赖于社会各种利益得到制度化的代表和表达。传统的代议制由于代表的代表性问题,以及在及时和全面反应民意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现代政府完全有必要引进直接而广泛的电子民主。电子政府自身的结构也迫切需要人民来参与直接评价,因为,电子政府打破了传统的政府金字塔式的管理层级结构,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势,每一位政府职员的权力被相应放大,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在网络空间完成,其上级管理人员很难知晓服务的质量,因此,对其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引进人民的直接评价。
四、总结
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事关电子政府工程成败的制度性安排,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我国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应以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作为评价的核心,立法应先行,相关法律法规应充分反应出现代政府的价值取向来,评价应基于合理的电子政府结构和其应履行的职能,评价的主体是最为广大的人民,评价的方式应软性指标和硬性指标相结合,硬性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应由多学科专家共同来制定,由国家审计署负责实施,软性指标在我国应分步推进,电子政府工程的实施应从上至下来进行。
Ⅸ 商务英语在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商务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2. 管理中的营销战略
3 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 跨国企业电子商务专项分析
5. 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策略研究
6.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
7. 浅析海运提单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8. 英语口语或语法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9. 商务谈判中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10.21世纪的营销主流--绿色营销
11.商务谈判中英语的作用
12.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3.当代信息技术对管理现代化的影响
14.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变革
15.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公共关系发展
16.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17.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
18. 某某公司某项目整合营销方案设计
19.某某企业2004年营销计划设计
20.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分析
21.论现代营销理论在某某工作中的运用
22. 加入WTO背景下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3.组织市场开拓方案探询
24. 论营销渠道的合理性设计
25.论企业微观营销环境的改善
26. 论快速消费品的营业推广模式
27. 论企业营销人力资源开发
28. 浅谈对信用证的审核
29.国际商务单证的作用及种类
30.我国出口包装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
31.如何顺利通过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
32.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33.当前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35.当今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36.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和前景
37.如何认识和对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38.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探讨
39.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40.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41.公共企业的管理和改革
42.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43.品牌的延伸
44.外贸业务报价的策略分析
45.不同交货条件下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6.评析出口贸易中保险公司的作用
47.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48.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49.通过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50.阅读英文报刊的好处
51.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52.英汉翻译中的"信"的原则
53.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5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商务能力
55.我国出口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56.加入WTO后的中国服装业如何走向世界
57.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58.中小贸易企业所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发展
59.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60.WT0与中国纺织业
61.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62.浅析国际贸易中银行所起的作用
63.入世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64.新经济与企业文化
65.论科技兴贸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66.如何在商务谈判中取得成功
1. 使用更广泛,更频繁.
2. 分类更细, 更专业,
3. 水平越来越高.
4. 涉及到商务纠纷更多,法律英语需求猛增.
5. 要适应亚洲,非洲,欧洲等来自非英语国家人讲的英文.
加入WTO后,我国涉外经济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商务英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分析了商务英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西方语言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分析了商务英语热的经济本质,探讨了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及发展对策,呼吁社会各界认识商务英语在当代的特殊经济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he propos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a's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of innovation. Master of classical economics since Adam Smith's "The Wealth of Nations" publishe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s the basis for sub-two roads: a labor theory of value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apitalist economy in order to criticize the building of a socialist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classical Ricardian economists, as well as Marx, Engels, Lenin, an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rise of Marxist socialist state economist. In our count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nomics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Another is based on equilibrium price theory of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as the basi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with Marshall, Keynes and Keynes developed countries beyond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presented by some Western economists. Development economics were based on two different, develop different themes, each have gone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period and also the fate of different experiences. Marxist economics in particular,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Eastern European socialist countries, such as setbacks, has undergone a profound and even radical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basic content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research themes have also taken place in fundamental changes,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he theme into the theme of the market economy so that the focus of Marxist economics from unreasonable criticism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 and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the traditional stages of change to focus on building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odern stag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s is also facing two roads. A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is based on a broad absorption from abroad and correct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 closely linked to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ich practice, the effor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build the commun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ervices; the other is in the negative the guiding role of Marxism and scientific value, the negative of China's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negate the unique experience and theory, advocate total Wester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of Western economic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s teaching, research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this end,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xism meaning of the time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strive to develo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style, Chinese style of economic theory.
In today's world and today's China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social thinking more active than ever before, all kinds of concepts are intertwined, and a variety of cultures, all kinds of idea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widely, the new liberalism in the West to a new long-term rule Later, the rise of conservatism, from the evolution of idea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to the "third way" theory of the rise, from the Huntington'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o Robertson's "culture of the global model" and so dizzying. Western hostile forces through the use of economic power, technological strength, strongly to bourgeois ideology to the world, socialism has always been its focus on China. And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ways been a social gathering and exchange of ideas in the forward positions.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ersonnel, and promote higher e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chools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to uphold and consolidate the College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sphere, th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cience to reveal the objective economic law, we further必然规律mast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a firm belief in socialism.
For an in-depth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17 large and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 the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students of the fighting force, the role of party branches, and further promote party-building work of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culture, innovation mechanism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al thinking and style of work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in order to build a quality school, hospital style, study style and provide a strong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s. Related to the work of party committe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ployment of the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hospital, the party committee discussed and approved by the College decided to undergraate students in the party branch memb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17 largest actively practicing the 'six-a'" the theme of activities, the creation of the "six In a "brand works. First, the "six a" brand engineering work to creat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as guidance,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inheritance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to enhance grass-roots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creativity, cohesion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constantly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arty members and long-term mechanism. Through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six members of a" party branches and students, "one of six" to create activities to further stimulate the students a full-house party branch members and students to establish an advanced awareness of the practice of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ole played by nature, based on their posts, to work hard and make the mental state,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he strong will of perseverance and rigorous truth-seeking attitude, influence and lead a full-house students, and actively create a good school, hospital style, study style, and promote quality ecation and teaching in our hospital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Second, party members and students practice the "one of six" activitie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theme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ecation of Party members to explore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members and continuing ecation student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arty members as the core purpose of the party members through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one six" activities so that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rai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enhance awareness of the peopl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ractice the "one six" main contents are: a firm belief, reading a good book, a good solid work to help a student in charge of a dormitory, contact a group of activists to join the party. Truly "a party member is a banner," the students set a good image of party members, party memb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Firm belief": to join the party is a belief,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a mission, as a young university student members must bear in mind the purpose of the party, a firm of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deals and beliefs. Strengthen theoretical study, an active part in practic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while striving to always maintain a clear political and firm, fully committed to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great cause to the practice of practical action to communist ideals and beliefs. "Reading a good book": book is the best spiritual food, more times that I adhere to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party and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young students should create a positive learning culture and improve theory. Members of the activities require students each semester reading a good book (Essays may be theories, motivational books, current events, such as learning of a meaningful book of life), and write a reading experience. "A good solid work": the party'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serve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of serving the masses, activities, starting from the small side, the details start to help the students, student services ,解难题for them, do solid work. "Help a student": each student members of "twinning" form of life and learning from all aspects of helping a student persist in solving ideological problems with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helping to keep abreast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learning object and ideas of the dynamic, timely understanding and help ease the node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means to help them solving their problems in life,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udents become concerned with employment, for students to do practical things, take concrete actions to reflect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arty members. "Responsible for one bedroom": each student is responsible for party members and a student dormitories contact for members of the stud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edroom, living and working guide to help; bedroom responsible for health, discipline and day-to-day conct of inspectors,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building a healthy, progressive and civilized culture bedroom; timely master bedroom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the requirements and dynamic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lead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dvanced dormitories, in time to advanced, for the advanced. "Contact group of party activists": expanding the ranks of party activists at the universit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arty to contact the object of the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guide clients to play an active ties to move closer to the party and create a "known party, love the party, the party" a good atmosphere. Do a good job in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manner where the branch of the party activists to develop the training and study tours to help link the process to join the party object to 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to take action and lead a group of activis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CPC led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have achieved a great victory for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ause of socialist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have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ll these fully demonstrat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advanced party. The face of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ill always maintain the advanced position,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complete the new mission, the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new glory, is an urgent need for answers to important practical issues, and how rational,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is the major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the subject.
Fir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way of think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first of all the above should be based on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art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lowest maximum program of the nature of the Program. Comrade Jiang Zemin 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ommemorate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said: "program of a political party is a banner. In th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various historical stages, each stage of both of our party's basic program that is the minimum program, of long-term objectives of the maximum program. We are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programs of the unity of persons. "the party's development history has proven, the party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maximum program and the minimum program, essentially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 conditions. Program and Program of the highest among the lowest, not only embodies the dialectical unity, but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If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arty's minimum program is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democratic state and society. This program embodies the meaning of a new era, with the nature of history.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same should be based on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art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historical role. I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arty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overthrow of imperialism, feudalism and bureaucrat-capitalism, the rul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achieve complete political independenc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20 years, the party has led the Chinese people out of economic poverty, the Chinese nation to achieve economic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from a variety of simp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the dialectical view o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party and class basis. For example,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party, some people think: Since the party is the vanguard of the working class, it can only be an element of workers as the main orig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left" point of view, the party had a narrow circle of "Workers Party" or "Peasant Party." At this stage,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instrial workers, there are others who blame the Chinese working class has thus lost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working class is no long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lass foundation. A long tim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party, more emphasized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vanguard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China,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Chinese people on behalf of the faithful."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not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but also from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80 years of practice is not a straight roa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ll sizes have experienced the ups and downs, and even severe setbacks. More than 80 year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historical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at the party's cause as a result of compliance with the law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oth in understanding error occurred, or has failed in practice, the party have the ability to correct mistakes and move on. The party's ability to precisely this kind of self-correcting nature of the party of another embodiment.
Seco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deci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 major factor ........
Ⅹ WTO关于电子商务的规则
WTO规则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 WTO规则对电子商务的适用问题提上多边谈判日期
时序更新,人类社会跨过20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多方面,市场经济的天然扩张性是其根本性原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以及英美等发达国家扮演极其重要的促进角色。 其中,电子商务为经济全球化继续拓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内涵与外延,改变传统贸易方式,不仅因24小时的连续交易使国际贸易信息传输和资金周转加速,而且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手续和过程,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并大大增进国际贸易机会。 而WTO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主体,其所建立的一整套以自由化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挥出有力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但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鲜事物,原有WTO规则对其并无特别考虑,由此引发WTO规则应如何适用于电子商务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互联网近年指数级的增长势头使得乌拉圭回合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估计明显不足之问题凸显而出,并已被WTO察觉。1996年在新加坡召开的WTO第一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提及电子商务问题,并且通过了《贸易与信息技术产品部长宣言》(以下简称ITA)。根据这份宣言,WTO将努力促使“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的最大化”。ITA取消了一系列信息和电讯产品的税收,其中包括许多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产品,签署成员有42国,占世界信息技术产品交易额的93%。199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WTO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部长们通过了《全球电子商务宣言》并敦促总理事会“制定一个全面的工作计划以考察所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贸易问题”。部长们重新确认:至少于1999年下次部长级会议之前,会员国将维持其不对电子商务征收关税的现有做法。在1998年9月的特别会议上,总理事会建立了上述的有关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并将由以下WTO的机构分别执行:服务贸易理事会、货物贸易理事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贸易和发展委员会。每个机构都将考察各自范围内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问题。这些机构将不迟于1999年7月30日提交有关其工作计划的报告或信息。 但在1999年西雅图部长会议上,由于发达国家极力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内容塞入WTO新一轮谈判议题,引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导致这次部长会议不欢而散,原定的电子商务议题也被迫搁浅,直到2001年11月的多哈会议启动。
毋庸置疑,WTO在电子商务领域启动多边谈判以及WTO规则将适用于电子商务已是确定事实。但究竟是适用现有的GATT、GATS、或两者皆适用、还是另外达成一个全新的法律规则至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而对于电子商务本身及WTO的成员方来讲,不久将见分晓的结果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前者,多边谈判所决定适用的规则的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必然会对其发展产生反差巨大的结果;对于后者,尤其是对欠发达成员方,适用GATT或GATS将对其国内经济政策产生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与税收管辖方面的自主权保留程度上。鉴于此,对WTO规则适用电子商务的研究已显颇为迫切与必要,本文正由此出发,对相关问题作出探究,以求获抛砖引玉之效。
二、 WTO规则对电子商务的适用的范围选择
事实上,要在WTO现有的规则体系或创立全新规则间作出选择,首要解决的前提是应先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与范围作出合理界定。而尽管电子商务近年来获取长足发展,并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至今却尚无一个统一并能被各国广泛接受的定义及范围。按美财政部1996年《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的定义,其是指运用电子设备和技术在双方与多方间进行货物或服务的交易能力。 而按照WTO对其定义,其是指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之生产、分配、市场营销、销售或交付。 具体的讲,电子商务可以分成两种方式,即直接购买和间接购买。 前者整个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交易商品通过电子传输,又称在线(on-line)交易;后者指交易双方在网上要约、承诺、付费,但交易商品由卖方通过传统运送方式交付买方,又称离线(off-line)交易。在WTO已涉及电子商务的特别专家小组的会议或报告中,电子商务目前主要被看作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1)信息,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电子传输;(2)商品和服务的网上购买并通过非网络途径交付;(3)服务(有些情况下是商品)的以电子方式通过互联网的实际提供。实际上第2种就是指离线交易,电子商务在这里充当的只是传统货物或服务贸易的新式中介作用,对传统商品交易的本身并没有产生任何质的改变,其应根据交易的标的是货物还是服务来决定是属于GATT还是GATS规范。而其他两种实际是指在线交易,其究竟应归属货物还是服务并应受何种规则规范正是WTO有关电子商务多边谈判的焦点,也是本文探讨范围(后文若无特别说明,所称电子商务主要指这两种)。
对于电子商务应受WTO何种规则规范在特别专家小组已有讨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歧或方案,即或GATT;或GATS;或另外订立不同于两者的一套全新规则。孰优孰劣,下面分别作出讨论:
如果将电子商务归为货物而适用GATT规则并加上现有的对此类传输的关税免征协议,无疑等于成员方必须承担使网上交易全面自由化的义务。这是因为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GATT规则的一般性义务。通过接受GATT的规则进而适用国民待遇,成员方就得放弃它们对通过互联网进口的产品在国内税方面实行歧视待遇的权利。此外,关税免征还使成员方对通过互联网进口的商品的税率约束在零关税的水平。事实上,截至目前还没有成员方考虑过采取这种做法。无论在乌拉圭回合中还是其后进行的服务议题谈判都有一些成员方对电子商务作出了一些具体承诺,但这些谈判无不基于如下假设:即通过互联网交易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货物。
相反,如果将其视为既不同于传统的货物也不同于原有意义的服务,从而抛弃GATT或者GATS规则,再为网上贸易设计一套全新的规范。这种方案实际上几乎没得到过任何成员方拥护,原因是为电子商务寻找全新的法律规范完全不合情理。 包括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接入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分别由GATS及其附件即《基础电信协议》所涵盖。所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在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应物。由此,在GATT和GATS中都可以找到规范互联网交易必须的法律规范。
因此可见,真正可选并现实的方案是将GATS适用于所有的通过网络传输的的电子贸易,而这种选择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他方案的不合理性,还因为其本身具备重大的支持理由。
首先,将所有电子商务定义成服务明显比定义成货物更为合理。虽然诸如书籍,计算机程序,电影和音乐制品在电子商务完成后可以以有形物的形式输出,这样似乎也有与传统货物贸易相似的“有形对应物”。但我们可以看到电子传输在跨越国境之时并无有形对应物,即使电子商务完成后最终转化成为诸如书籍或者光盘般的有形货物,但也不能否定这个事实。 事实上,在许多时候,传输的信息最终根本没有转化成有形对应物。例如,接收方继续以数字形式存储这些电子信息使其成为直接在屏幕上阅读的书籍或者在计算机上播放的音乐。
其次,采取这种定义的另一优势在于它不仅干净利落而且有利于将国家间关于这类问题的争端减少到最小。 现有电子商务争端多源于一些国家将电子商务视为货物而另一些国家将其视为服务。如果采用以电子商务的最后结果是否会形成“相应有形物”而判断其是货物还是服务的混合式的定义,在处理任何涉及互联网贸易的争端时,专家组不得不首先判定争议标的究竟是货物还是服务,缘由这是决定是适用GATT还是GATS的前提条件。这样无疑又增加纠纷的复杂性与解决纠纷的烦琐度,既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又极大增加解决争端成本。
再次,GATS的《基础电信协议》的达成以及在这些服务领域贸易自由化承诺的取得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而这正是参与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美国、欧盟、日本及经合组织建立全球性电子商务框架的建议中强调指出,对WTO两项协议(基础电信和ITA协议)的有效执行将对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正面的助益。GATS电信协议附件和基础电信协议都提供了一个进一步将电子商务纳入其中的框架。例如,《基础电信协议附件》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以规范网上交易。事实上,在已经对基础电信部门作出具体承诺的69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已在互联网接入方面作出具体承诺。
另外,随经济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迅猛发展,近几年反全球化势力恶性膨胀,甚至成为西雅图会议启动新一轮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失败的重要原因。除狭隘民族主义与闭关自守思想外,诸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日益贫困化与边缘化、资源枯竭化、金融泡沫化、环境恶劣化等等皆为反全球化的深刻的根源。所以全球化若要得到继续与顺利发展,这些客观现实不得不引起到国际层面的足够重视,从而在多边自由化谈判中更多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承受能力与照顾到其适当利益是必要选择。因而,对于广大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将电子商务视为服务并适用GATS比适用GATT容易接受的多。缘由GATS的国民待遇原则并不是一般性义务,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市场准入与准入模式选择实现对跨国电子商务的有效控制,在税收管辖方面也拥有比适用GATT大的多的自主权。相反,假若将电子商务视为货物或采取混合性定义而使GATT的国民待遇与关税约束这种一般性义务得以适用必遭发展中国家强烈抵制,从而导致电子商务多边谈判针棘重重,前景黯淡,反之妨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 WTO规则对电子商务的适用的若干问题
然而,采用GATS虽然是现实可行方案,但也带来一些必须加以解决的效率方面的问题,需要多边谈判给予高度重视与探讨解决途径。
首先考虑关税与配额问题,GATT对以有形货物方式进口的货物的关税约束及其配额限制对于贸易自由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目前的GATS规则显然只能叹为观止,从而对电子商务的效率产生影响。假若电子商务的成本低于有形交付,关税影响效率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缘由单纯从成本上考虑,产品以电子商务方式向一国提供时其价格必然会低于以有形方式提供该产品。撇开总体平衡方面的考虑,这种变化相当于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并增加了国家福利。但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图景不过是海市蜃楼。在这些国家,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计算机或者无法联网。因此在这些国家更可能的做法是一群独立企业家先通过网络接收产品,然后将其转化为有形物如光盘再将其出售给消费者。而这种活动本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