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清远市本妙觉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清远市本妙觉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2-03 19:37:22

⑴ 佛弟子修行时,坐禅时,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吗

如果能按照您说的。做到什么都不想。那已经是无想定。那是外道定,是凡夫定。但是只怕,我们说什么都不想,其实,只是想了一个什么都不想。其实追问下去,又是谁在什么都不想?我啊!有个我,又怎么是什么都不想?!
2、在大乘看,这种无想定甚至于小乘极果阿罗汉的灭尽定,又叫枯禅,死禅。禅门里又叫冷水泡石头。婆子烧庵的公案就是讲这事儿的。确实。和木头没区别。所以婆子说,我三年白白供养了一个痴汉!
3、圆觉经上佛说,真正佛性智慧的开显,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想佛的名号,样貌,确实是一个执念,这个执念的目的是打掉另一个执念。您能否用想佛的名号和样貌来熄灭自己的一切妄念呢。如果可以。这就是圆觉。就是肉包子打狗,最后凛然一绝朗然现前,桶底脱落,自见本来。如果不行,那就是“包子发霉狗在吠,热热闹闹都挺累”。念佛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能用念佛熄灭掉一切来自于执着妄想的念头。恭喜恭喜!已经快到家了!婆罗门女就是端坐思维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而到地狱救母的。方法没有错。只能说我们还没用对,没用好。
4、金刚经的名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无上智。是菩萨玩儿的东西,是佛坯子的专利。就像帝王蟹,就像天久翅。都是世间一等一的好东西。但是能不能给婴儿吃?!显然不能。婴儿吃了只能泻肚。作为没有见性开悟的学人拿着金刚经当镜子照,也一样只能把自己的福报和资粮当稀一样拉出去。到头来毁了自己,无有是处。天然童姥不让梅兰竹菊四剑去学天山派的甚深武功是有道理的,过早的接触自己啃不动的经典,结果就是自断筋脉,气血逆行……
5、想的太多了就是烦恼障,知道的太多了就是所知障,背上扛着两座大山,驴年才能翻身做主人?!
作者:法嘉宗智
来源:知乎

⑵ 《楞严经》卷五之花巾六结

香炉乍热,法界蒙熏。

本文自用,请勿流通。

        上回说到阿难发问“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之义,只见如来在师子座中,整了整内衣裙,把外大衣收敛一番,左手按扶七宝几,右手在几上取来劫波罗天人供奉的花巾,当着众人的面,绾了一个结,给阿难看,问他,这叫什么?阿难和众人齐口应到,这是“结”。

        (注原文中,1.师子座指佛陀坐的地方,不管是床还是地都称为师子座,取“人中师子”义。2.涅槃僧:音译词,意译内衣,印度古穿法横叠围身,长绳绕四圈固定,多有不齐。3.僧伽梨:音译词,意译九条衣。外出需要正装时的大衣,僧伽梨是下下品,也就是九个级别中最次的那种。4.七宝几:用佛教七宝攒就的几案,包含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佛教所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

        且说如来又绾了一结,再问阿难,阿难及众人又答“结”,如此六番,问答无差。各位,这也就是佛陀在开示,放在任一当下的教室,有如此人中师子,怕早被人哄下讲台了。堂下诸菩萨、阿罗汉等却各有思索,因为他们知道,师子所为,不为已而为开示啊,这里面包含着最朴素的相信、谦卑、接纳、臣服,正是师授徒收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就在此时,方能证得佛陀与诸阿罗汉、菩萨在妙觉圆通上的差异,阿难此时未解佛陀真意,辩才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亦是如此,同佛知见的普贤菩萨如此,十方唯识的弥勒菩萨亦是如此。偏偏有一位说自己“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陀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的菩萨,也未能解佛陀真意。究竟是哪位菩萨,此处留下伏笔,卷六自有分晓。

        如来对阿难说,我绾第一次结,你说是结,绾第二,第三等结,你还说是结,这是为何(你难道就不会去区分吗?话外音)?阿难如实回答,我没听懂。如来不得已,说,你再仔细看看,这花巾“巾体是同,因结有异”,第一次绾了一结,实为一结;第二次绾,这个花巾已然变成有一结的花巾了;同样,第六次绾的是有五结的花巾。结结不同,各有所因。“毕竟同中,生毕竟异”,如果你能明白此结非彼结的道理,就能明白你的六根,也是这样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意思是说,六根的知见(注:与“无见”对立的“知见”上文有所阐述)是虚妄的根源,我们眼睛的虚妄,可能引发或被误认为是心意的虚妄,六根的虚妄互相纠缠引发,错乱以至于无所归因,谓之“狂劳”。虚妄和狂劳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苦”啊。这本是佛陀最精妙的无遮大悲,专为阿难开示。可惜这阿难似听非听,只见他又问,既然世间狂劳如同此结,如何解除?

        这里插一言,各位,这阿难是佛陀的堂弟,表里表亲,佛陀不会在意。阿难在佛陀身边可谓最久,听经最多,问经最多,却不得法。说严重点,阿难只是用耳听,却不入心,少有斟酌吸纳,佛陀此处,本意是讲解心结,内视观心,心即澄明。阿难却不加消化,直奔下一个主题——解结。这样对他而言就很难穿越过去,心结未明,如何解开,这也是佛陀下一个开示所要谈论的。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阿难未明之处,佛陀宣讲出来,倒真真是普度众生了。

        佛陀听得此问,左右手分牵花巾两头,抻开来问阿难,这样解得开吗?阿难,解不开。佛陀问阿难,那你说怎么解?阿难说,“当于结心,解即分散”。(看来阿难是明知故问?)佛陀苦笑道,阿难,我说的是佛法,是从因缘上讲的,不是世间和合表表面面的东西,我已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现前种种实状,“松直棘曲,鹄白乌玄”(松树为什么是挺直的,荆棘为什么是曲弯的,鹄鸟为什么通体雪白,乌鸦为什么赤黑一片),我都知道其根本缘由(此处确实没说明白,佛陀知与不知,从知见到无知的内情,却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大抵也是本经所编纂不出的部分,故阿难亦未发问)。阿难,随便你决定从六根中选择一根,把根结去除,那相关的尘相(此处指因此根结所出虚妄之相,本卷实相即解了一结的五结花巾)就会自行消灭。“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如果因六根的原因所产生的狂劳虚妄都消亡了,这人就会真实起来,本卷实相为解了六结之后恢复本来面目的花巾)。阿难,“诸妄消亡”只是一个结果,为了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把劫波罗花巾上的结同时打开,把因此的狂劳虚妄同时消除吗?阿难此时似乎明白了:不啊,世尊,这些结本来是一个一个依次绾成,如今应当依次解开。这六个结同结在花巾这一个物体上(花巾六结指的是入世法,即六根本因所出之“知见”;花巾无结指的是出世法,指澄明圆通后的“无见”,可见“无见”是在洞悉六根之后才可持有的“见”。譬如“断欲去爱”,首先要先有欲有爱,再知欲知爱,次断欲去爱,再次至无欲无爱,终究大愿大慈。此处秘法,阿难却在“世间和合粗相”的境遇,此注),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那么解结时,怎么可以同时解除呢?佛陀说,“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这句是本卷要表达的本意所在,意思是说,六根解除虚妄狂劳的根本在于先解一根,如果能证得一根解除,就会获得“空性圆明”的体验,进而获得“法空”,也就是解脱六根的方法。这里要注意的是,先解哪一根,每个人的境遇和机缘都不同,先解哪一根是不同的人解脱六根的关键,即你最擅长运用的、最能持久运用的、最能欢喜运用的根识,此处后文专述),“解脱法已,俱空不生”,你得到了解脱之法,运用了解脱之法后,解脱之法亦成“空执”“空缚”,一并去之,无结无法无缚执,以至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这可以称作菩萨进入了三摩地的境界,获得能见诸法无生无灭且能安忍不动的“无生忍”心。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然阿难撇开这“慧觉圆通”,再步向前,询问佛陀一根清净的秘法,且看下回分解。

偈云:

        花巾六结无疑惑,

        一根清净有密严。

看懂此文者,法喜随意,恭请加我为好友。

——尼达

附一、『六解一亡』以一花巾喻为真实本性,以六结喻为因六根知见引发的世间烦恼狂劳虚妄。当知见之结解脱为无见之见,真实本性的六根之结也就消亡不在,花巾本体呈现,原来的六结花巾的虚妄之体也就消亡了。这六解,指的是六根清净,这一亡是的是有六结之体的混沌之我消亡为空性圆明的真我。网络解释六解一亡为生死与涅槃的变化,大缪。

附二、网络之『六解一亡』(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附三、《楞严经》卷五原文(部分)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览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花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花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花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花,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 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成解?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⑶ 深圳心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培训机构

不是。深圳心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不是培训机构,主要营业项目有计算机咨询。

⑷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什么意思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注释】
“大佛顶”:“大”为形容词,修饰“佛顶”,用以表示如来所证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称作“大”呢?若真正大者,则必须是所谓“无量无边,无有方所,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着一切处,于三界乃至十法界中,不着一切法;廓然如虚空,故能容受一切而无挂碍,亦不瞋恼,亦不生心忍受;广如大地,负载一切,离一切相,无有方圆大小、青黄赤白、前后三际断”,具如是之德,以西洋哲学的术语来说,即是:“具有这样的属性(Attributes)”,才能称作真正是“大”。那么,什么东西才具有如是之德?除了真如本性外,无有一法,得配如是之德。而如来即是亲证了真如本性,故得以“大”来形容如来之性德。

“佛顶”:梵文为“乌瑟腻沙”,又称“无见顶相”,此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其相为:顶上有肉,高起如髻,故又称“顶上肉髻”。此肉髻之顶是一切人、天、菩萨都见不到的,所以称为“无见顶相”,此是如来无量世修忍辱及谦下于人、礼敬三宝及善知识,故得如是之相;以谦下一切,故顶高起,为人所不能见。此无见顶相是佛三十二相中,最明显,也是最殊胜的一个,以其居于顶上之故。
又,“大”是如来所证的如如之理,不生不灭;而“佛顶”则是如来依本愿力,起于大悲,累世为度生而勤苦修行,所得之胜妙果报,乃最极清净之善法,超过一切人天、二乘、菩萨,故人天、三乘贤圣皆不能得见。这是所谓的“不能得见”,不仅是指不能看见如来有相之顶,其深密之义则是:见不到如来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最高境界是如来自证,其深秘奥。而这部经所呈现的境界、力用与法门,正是从这至高、最极秘奥的大佛顶上所出生的,因此此经的法门也是至高、奥妙的。
(附及,“大佛顶”三字,如前所说,“大”是修饰“佛顶”,“佛顶”两字是在一块儿的,应作一气读,因此句读是“大、佛顶”,而不是“大佛、顶”——这样读就变成好象是在讲一尊“大佛”的头“顶”了!)

“如来”:梵文为“多陀伽他”(Tathagata)。义为:乘真如之道而来。“如”,为真如、不动、平等、不生不灭之义;此是佛所证之极理,因此即是佛智的最高代表。佛既证真如、平等、不动、究竟解脱的智慧,已体诸法皆如(《金刚经》云:“如来者,诸法如义。”),本不生灭;然见众生以不悟此法,而妄造诸业,枉受无量六道生死之苦,于是依本住法,起于大悲,“不来而来”度化众生;如是,度尽无量众生已,不见有一众生实灭度,亦不见自己在度众生,亦不作是念:我在度众生;彼为我所度。如是,如来虽来度众生,然亦“来而无来”。如是,“无来而来”、“来而无来”,故称“如来”。因此,“如”是大智,“来”是大悲,悲智双运,即是“如来”。又,“无来而来”主要是就众生而说的,即是大悲示现。“来而无来”是就佛本身而言的。再者,“来”,具体而言,即是来此世间示现成佛,乃至从“兜率天”下,入、住、出母胎,以及出家、修行、成道、说法、入涅槃等“八相成道”,皆是如来所现的“来”之相。

“密因”:“密”,是秘密。“因”,是本修因,亦即因地修行之根本。所谓“因地”有三种意义:
一、通称尚在菩萨位时的修行,都叫“因地”,成佛时就称已达到“果地”;因此,“因地”(菩萨位)是相对于“果地”(佛位、佛果菩提)而言的,因为菩萨从初发心到十地,都是成佛之因,故是“佛地”之因,故称“因地”。(附及,此处的“地”,是境界的意思。)
二、“因地”,亦可指初发心,因为菩萨最初发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因。
三、“因地”亦可指菩萨初见道时,因为严格而言,菩萨在见道位(亦即禅宗所谓的初见性)之前,一切所修尚无有归趋,亦没有依据,亦很容易退心。但在见自本性后,即使只是刹那之顷,也都从此不再迷失,走冤枉路。此处的“如来密因”(“如来”秘“密”的本修“因”)就是指的这个——见自本性——而言。这个见本性的修因之所以称为“秘密”,有几层意义:
1、“密”是如来自行境界,九界不能得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故称为“密”。
2、是“不共”之义,此修因,由于不与人、天、外道、二乘、乃至权教菩萨共,只有一乘实教,决定成佛的大道心菩萨方才能得闻如来如是开示,而悟入,(小根小机之人则不能得闻,以不具大心、不具深弘誓愿,闻则生悔,乃至因疑法、忌法而生谤,反招大祸),因此这实是成佛的“密诀”,而这密诀是如来所自行、自证的,故称“如来密因”。
3、“密”,有宝的意思,因为是如来自己修行成佛的密诀,所以很宝贵;因为很宝贵,所以把它珍藏起来,不轻易示人,故称为“密”。譬如有人有一无价之宝,他就会把它珍藏起来,作为传家宝,不随便拿给人家看,只让他的继承人知道,旁人皆不知不见。如来亦如是:本妙觉心,从本以来,清净本明,所谓“本觉”(《圆觉经》称为“净圆觉”,《六祖坛经》称之为“本性”),这是如来的至宝,是不随便给人看的(所谓“我于凡愚不开演”),只给他的继承人(发大菩提心的佛子)看,以便绍隆佛种、继佛职志。以上为释“密因”之“密”字。

“修证”:“修证”是承上面“密因”而来的。有了“密因”,修行的密诀,就依之而“修”。从见道那一刻起,即矢志守着它,一刻也不愿离开它,不忍离开它,弘忍大师所谓:“但信真谛,守自本心”,又说:“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见五祖大师《最上乘论》)。这个“守心不二、不忘、不退、不失、不没”,就是所谓的“菩提心坚固”,或“道心坚固”;因为“菩提”是觉的意思,所以“菩提心”即是“觉心”;若能如此守心不二、不忘、不失、不退、不没,当然就可说是“觉心坚固”,如此“觉心坚固”,其心自然清净、明了、不动、不散、不乱、不杂、不坏、恶念不起、烦恼不生,如此,其心自然有“道”,故称“道心坚固”(亦即达摩祖师所说的“心如墙壁”)。这样就是修行,也是最高的修行,因为是依着“如来密因”而修,故是无上。“证”是证明、或悟入的意思。譬如世间学、数学、逻辑、或物理、化学等,有一命题或假设:“设A大于B,小于C,若X等O时,则……”等等,让你去解一个程式,你解完后,发现假设与结果相符,你最后便说:“原式得证”。佛法中的修证也是一样:佛提出种种修行的方法与果地的境界(这就是假设命题),你依着去“修”(这就是解题),最后发现你所得到的答案,与佛所说的一致(这就是“原式得证”)。“原式得证”时,表示你解题的方法没有错,且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犯什么严重的过错(也就是你“修对了”),因此你也能亲自“证明”如来所说的境界,《阿含经》所谓“自作证”,大乘所谓“亲证”,即亲身经历的意思,《楞伽经》所谓“入如来地”;入如来地也就是“证”菩提。

“了义”:“了”,是完全、圆满、究竟、通达之义。“义”,是道理之义。“了义”即是指佛在本经所阐发的道理是究竟、圆满、通达第一义谛理的。以佛所示之教有两大类:第一、不了义法,亦即是所谓的“权法”。所谓“权法”是佛为了摄受、教化、调伏、长养、成就根机未熟众生,而由其大悲心中所流露出来的甘露法乳,令一切有情闻后,易得信受奉行,普得增长善根,故不了义教亦即为“方便教化门”,或“方便接引门”,禅门所谓“教下”者,即是指此。第二、了义法,亦即所谓“实法”,这是佛为成就根熟众生,而自其萨婆若海所流出之自证境界之法,此法为“直指人心”、直示离言法性,无上甚深,故是诸佛及实教大菩萨之境界,非凡外权小之机所能趣入。本经所宣示的,即是此无上甚深微妙第一义谛(了义)之理与事。

“诸菩萨”:“菩萨(Bodhisattva)”为梵文之音译,全称应为“菩提萨埵”,汉译省称为“菩萨”。“菩提(Bodhi)”,梵文,义为“觉”、或“觉悟”。“萨埵(Sattva)”,梵文,义为“有情”。“菩提萨埵”合称,有三种意义:
一、“正在求觉之有情”,又称“大道心有情”;
二、“已经觉了之有情”,亦即菩萨已非迷位凡夫,而是已有证悟,位列贤圣(贤圣皆是已觉了之人,非是迷惑之凡夫);
三、“求自觉、觉他之有情”,菩萨为求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求开悟,亦令他开悟)之有情,亦即所谓“上求下化”(上求菩提一切智,下化六道诸众生。)
以此三义,故这种有情得称为“菩提萨埵”。“诸菩萨”:依本经而言,菩萨为求无上菩提,须历经六十位修证,也就是六十个阶段或证悟的境界。此六十位是:三渐次位、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十地、等觉、妙觉。(《华严经》与《菩萨璎珞经》则明五十二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中“十信”为凡位;住、行、向为“三贤位”;十地为“十圣位”;《大智度论》所明者,为从十住开始,共四十二位。)因为菩萨的修证有种种差等,故称为“诸菩萨”,义即:各种阶位之菩萨。

“万行”:菩萨须依六度而修万行,自利利他之万行圆满后,方成菩提。又此“万行”如观音之三十二应;地藏之冥阳两度、出入地狱、天上、人间;普贤之十无尽愿等,皆是菩萨之万行。乃至药师如来因中之十二大愿、弥陀之四十八愿,亦是其于菩萨位时之万行。

“首楞严”:又译为“首楞伽摩(Surangama)”。佛在《大般涅槃经》中解释“首楞严”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简言之即自利化他二事,亦即福德、智慧二事,或自受用、他受用(法身与应化身);详言之即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六波罗蜜、四摄、四无量心、四禅八定、灭受想定、三明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悉皆成就、坚固、不动不坏、称为“首楞严”。若以本经而言,则为依于如来秘密之本修因(真如本性、或如来藏性)而起修,历六十阶,证二十五圆通,而契入如来觉性大海,坚固不动、不生不灭,从而从体起用,称为“首楞严三昧”。“三昧”者,定慧等持,定以自持,慧以化他。是故此三昧境界,即是佛之境界,此定即是佛定。佛自住于此三昧,用以自利、化他也。换言之,佛菩萨之一切度生事业,皆是在三昧中行,非于散乱中行(——散乱何能度生耶?!)如《准提陀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世尊为“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即入准提三摩地(准提三昧)”,而说出“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又如《地藏十轮经》述地藏菩萨每于晨朝,入于首楞伽摩三昧(即首楞严三昧)、加持众生。故知佛菩萨之定,非沉空味着之小定,乃自利化他、一体成就之大定。

“经(Sutra)”:梵文,修多罗,有二义:
一、“贯串”之义,佛以名身、句身、文身,亦即种种语词善说,而将其所开示之教法贯串起来,令不散失,亦令受者易持,如线串珠,则易执持而不散失。再者,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有如一大串摩尼宝珠所成之璎珞(项链)——其中每一颗珠皆各代表一大法门——而此等诸宝珠则是由一条线贯穿于各珠之中心,故不散失,而得成一整体;此贯穿各珠中心之线,即是三世之佛心:由诸佛一贯之大悲一切智心中,流露出无量妙门,度脱众生。故此诸妙门,既由诸佛一切智大悲心中出,即不得离于此心,若离此心,法即散失、堕落;故一切法恒须以佛心为本、为依,方能持之不堕;行者如是持,方冀有朝一日得其“心要”入佛本心,更而得其全体之珠,而非但以得一珠二珠为已足。此为“修多罗”深秘之义。
二、修多罗是“契合”、“契入”之义。这是指佛一切所说,不但契理,而且契机。“契理”即是如理而说,指佛之所说,未有一法而违于理,皆与道理相合,不作妄说,故经中言:“如来是如语者、是实语者、是不妄语者。”然而,如理如实之语,则未必能令听者信解、受用。故佛语除契理外,还具“契机”的特色。“契机”的“机”字,有根机、时机、与机缘三义。亦即佛所开示之法,不但契合真理,且契合当时听者的根器(根机),并能配合当时的因缘(时机、机缘)。详言之,佛对上根且机缘成熟之人,即开示无上直指之法;对中下根人、或因缘未熟之人,即为说种种接引之法,以次第成熟之。若对下根人说无上法,即不相应,而不能信解、奉行;反之,若上根人为说下根法,亦不相应,不能得益。是故佛语一方面谛实、契理、顺理,一方面又能随众生之根、性、欲而达契机、随机;因而佛语于人、于法,皆能两全、圆满。
复及,末法时期谈佛法者,常太侧重所谓“契机”与“随机”,而几乎忽略了契理,因此常衍成“于理不合”,或“于理无据”之现象,如是即导致“不如法说法”,甚或为了一时“契机”或迎合时尚,而“非法说法”(不合佛法的言说,而说是佛法)、“法说非法”(明明是佛法的,却说不是佛法——此即是谤法),而名之为“方便”,或“方便说法”。凡此种种即有哗众取宠之嫌,实不了“契机”与“方便”之真义。所谓“方便”,梵文为“沤和俱舍罗(Upayakausalya)”,译为“方便胜智”,或“方便善巧”,简言之即是“方法”或“巧妙的方法”之意,乃八地菩萨方能现出之大智慧。故知“方便”绝非“随便”。

【义贯】
此经为开示自如来的“大佛顶”(无见顶)相上所现出之“如来”秘“密”、依于“因”地本心“修证”、而达到之“了义”境界,及如来教敕六十阶位“诸菩萨”,依此因地而起自利利他之“万行”,悉皆达于究竟坚固“首楞严”之契“经”。

⑸ 武汉心想事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好。
1、武汉心想事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每月的基本工资是7000元,节假日还有其他的奖励,工资待遇较好。
2、所做的工作非常的简单,比较轻松。

⑹ 杭州田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私企吗

杭州田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私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杭州田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私企,成立于2018年09月06日,法定代表人为曹金德,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501号2幢1201室,经营范围是网上销售兼销售,服装,皮毛制品,鞋帽,箱包等。

阅读全文

与清远市本妙觉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古装艳情 浏览:748
香港电影孙耀扬一个女的被合在玻璃箱子 浏览:318
孩子们的秘密 相似的电影 浏览:226
少女大尺度电影 浏览:362
韩国音乐制作人1电影叫什么 浏览:41
明星四级片大全 浏览:737
同人凌辱系列 浏览:781
大胸美女性感电影 浏览:403
有个叫安娜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551
雪中同人小说 浏览:791
全网封禁40本小说名字 浏览:510
国产老电影战争故事片 浏览:740
不卡顿的看剧网站 浏览:779
电影院位置怎么排的 浏览:686
香港邵氏老电影40部 浏览:3
韩剧电影合集完整版 浏览:860
法国啄木鸟十大经典电影在线播放 浏览:970
教育培训的策划方案 浏览:746
韩国片儿子的妻子李彩谭 浏览:422
wu在线免费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