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雙11電商套路一用戶策略是什麼
馬上就迎來雙11,親愛的們手(腎)還好嗎?
每年商家大促不知道要騙走多少人的腎。
也許你很想知道,我就隨便看看,怎麼就一步步把錢放進他的口袋裡了呢?
在電商中,讓用戶付出的越多,用戶粘性就越強。好比天貓最近的捉貓貓,領紅包活動,它並不是直接送給你,也不是直接讓你去搶,而是需要完成一些任務或是通過各種小游戲來獲取,當你為這個優惠券花費的精力越大,自然越不捨得浪費這張優惠券。
沉沒成本的典型應用之一就是預付定金機制,電商平台預先讓用戶付出定金,提前鎖定消費者,降低用戶反悔率,提高成交量,說起定金機制,這就聊到商品的價格策略。
看來天上真的不會掉餡餅啊。
B. 雙十一各大電商平台的活動策劃文案怎麼寫
雙十一來其實是淘寶主推出來的,自還是以一種搭便車的心態去做策劃案比較好,可以細扣一下今年天貓雙十一的預案,從這個預案上做一些細致的文章。
不同的平台的售賣側重點肯定也不一樣,11月11日的主題無非就是脫單、光棍、宅男、取暖、冬天、立冬、家居等等。
如果品類或者平台不在上述之列,還是以掛靠的形式比較好。這樣心態上也不會累,形式上也不用太費心的去做。整體會比較自如一些。畢竟掛靠主流的詞語,檢索量也會多。
C. 雙十一各大電商商家採取哪些營銷措施
降價,買送,秒殺,打折等等平常也都是這些
D. 朋友們幫忙一下,2018年「雙十一」各大電商平台有什麼促銷活動及活動玩法
不同平台是不同的。
到平台看。
玩法:先領取優惠,再下單。
E. 雙11電商套路二價格策略是什麼
價格策略
來個案例:
預售價5888的手機,雙11預熱期間付100元定金,雙11當天,定金100抵1040,翻10倍抵用,付清尾款,提前收貨。假設你是一個近期打算購入手機產品的消費者,當你看到這條消息時作何感想?100元定金當1000用,10倍增幅,心不心動?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原價5888元的手機,直降940,現價4948!你會不會在想,差不多少了一個零頭,也將近5000,要不再看看其他的。
這在行為經濟學中稱之為「損失規避」,損失規避是指,人們總是強烈傾向於規避損失:一定數額的損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強烈程度約相當於兩倍數額的獲益感受。
在交易過程中,損失5元的痛苦,是獲得5元的幸福填補不了的。比如商品滿88包郵,如果湊不滿88,要單獨再付5元郵費大多數人可能不易接受。
事實證明有的事情需要換個方式才可以。
F. 請分析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平台雙11的價格策略,他們針對的消費群體都
有意思的是,雖然沒有公布「雙11」的數據,但拼多多還是在聲明中「不經意地」小露版了一下馬腳:權
據拼多多說,「雙11」期間,拼多多服務了4.8億用戶——這個用戶規模和天貓「雙11」的5億用戶基本不相上下,這么大的用戶體量,最終銷售額能差到哪裡?
拼多多還披露了一個數據:11日零點剛過16分鍾,平台的汽車銷量就破了1000台,截至11日上午9點26分,包括長安CS75、五菱宏光S3、觀致5S、名爵ZS、 寶沃BX5/BX7/BX7TS在內的五款車型全部售罄。
G. 雙十一各大電商平台的250種優惠活動名稱或方式方案
現在雙十一不都過完了嘛,一般都是滿多少減多少這種的,然後就是預售啊什麼都
H. 為什麼各大電商都要在雙11搞活動
11月份比較適合做一個購物節,因為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由秋入冬,消費者需要采內購一大批生活用品,容諸如衣物、鞋子、被子等等;另外,歷數全年,唯獨11月沒有大的節假日,購物節可以給人一個緩解放鬆的契機。
經過阿里的大力運營,加上國內外媒體的報道和關注,已經形成了強大的「雙十一」影響力,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購物節,也成功為消費者設置了消費議程——提示消費者在每年11月11日這天,所有商家均會推出大幅度折扣,消費者應該在這個時段出手購物最劃算。
(8)雙11各大電商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從近年來國內主要網購平台開展「雙十一」促銷活動情況來看,部分網路經營者涉嫌價格欺詐、虛假宣傳、假冒偽劣、不正當競爭等違法違規行為。因此部分消費者逐漸看清個中貓膩,進而更趨向於理性購物。
一定要小心騙子冒充賣家,眾多消費者在「雙十一」瘋狂血拚的時候,騙子們也在摩拳擦掌。警方根據此前的網購騙局,提出公眾最容易上當的環節:一旦遇到網購異常需重新付款或者退款、網店異常無法付款等情況,不要輕信所謂的客服,更不能直接按照對方要求轉賬匯款。
I. 雙11電商套路三文案策略是什麼
文案策略
最後,來說說商品的文案策略。
看個案例:
假如早上去吃煎餅,一張陳舊的木板上寫著:六塊錢一個,正宗山東雜糧煎餅。
假如,我們換個說法。
電商也是如此,商品詳情頁里都給你講一個故事,描述一個場景,讓你聯想到更美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都有實現自我的高級精神追求,而物品則是場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轉移心理賬戶這種方式,一件普通的物品也可以產生高階需求的價值。
再比如,如果在雙十一之前發了獎金,比起工資,你是不是更可能把獎金揮霍一空呢?
當然,這個說法成立的前提是
老闆,發獎金啊!
抓住用戶的選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