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歐美音樂、華語音樂、日韓音樂在當今樂壇的地位
我默默地翻開了自己的網易雲歌單,發現不論是它給我的每日推薦,或者是我自己的收藏歌單,或者是我現在的播放列表,清一色的English music,夾雜40%的日韓,卻只有零散分布的幾首中文歌。
⑵ 如今歐美樂壇盛行的歐美流行音樂有許多流派,其中便有POP 流行這一流派,那它囊括所說的流行音樂嗎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POP MUSIC種類流派:
RAP
rap是一個黑人俚語中的詞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深受廣大樂迷的喜愛。
斥責或說唱音樂,RAP的節奏布魯斯音樂(R&B) 風格包括節奏性vocals 巧辯了在音樂陪同。陪同一般包括電子鼓敲打與樣品(數字式地被隔絕的酣然的叮咬) 被結合從其它音樂錄音。1979 年第一斥責紀錄被創造了並且風格上升了到突起在美國在80 年代中期。雖然期限斥責互換性經常被使用與配合敲打並以節律唱誦的音樂, 後者期限包含亞文化群, 說唱音樂是簡單地一份。期限配合敲打並以節律唱誦的音樂
布魯斯(又譯藍調(blues),港台常譯為「怨曲」)
是一種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特殊的和聲。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後,在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它與黑人的種植園歌曲(勞動時集體合唱的無伴奏歌曲)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布魯斯起源於過去美國黑人奴隸的聖歌、贊美歌、勞動歌曲、叫喊和頌歌。布魯斯中使用的「藍調之音」和啟應的演唱方式都顯示了它的西非來源。
布魯斯音階
有非常大的影響,拉格泰姆、爵士樂、大樂隊、節奏布魯斯、搖滾樂、鄉村音樂和普通的流行歌曲,甚至現代的古典音樂中都含有布魯斯的因素或者是從布魯斯發展出來的。在詩歌里這個詞常被用來描寫憂郁情緒。
雷鬼(Reggae)
雷鬼教父Bob Marley一種由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 Steady)音樂演變而來的牙買加流行音樂。事實上,很難在洛克斯代迪和雷鬼之間劃出明確的界限。只是後者較前者更為細膩,更多地使用電聲樂器和更加國際化。如果說斯卡音樂還只是在美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拉美流行音樂的話,那麼雷鬼則已發展成為歐美搖滾樂主流中的一種重要體裁了。
雷鬼音樂發源於牙買加,其根源來自New Orleans的R&B。當時牙買加的樂手根據廣播中聽到的New Orleans快節奏R&B,發展成屬於自己的R&B音樂。這種稱為Ska的音樂型態,在當時60年代相當盛行。然而在一次非常熱的夏天, 當地的人無法在高溫的戶外彈奏如此快節奏的音樂及跳舞。當地的樂手就將音樂放慢,而形成了 Reggae音樂。 Reggae這個字是源自於「Ragged」,代表牙買加不修邊幅的舞蹈形式。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
是一種當代的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南部與阿帕拉契山區。鄉村音樂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融合了傳統民謠音樂、凱爾特音樂、福音音樂及古時音樂。鄉村音樂的曲調,一般都很流暢、動聽,曲式結構也比較簡單。多為歌謠體、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鄉村音樂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弦樂伴奏(通常是吉他或是電吉他,還常常加上一把夏威夷吉他和小提琴)及歌手的聲音。鄉村音樂拋開了在流行樂中用得很廣的「電子」聲(效果器)。最重要的是,歌手的嗓音是鄉村音樂的標志(民間本嗓),鄉村音樂的歌手幾乎總有美國南部的口音,至少會有鄉村地區的口音。四、五十年代,鄉村音樂來到大的城市,受其它樂隊的影響,加進了鋼琴及其它樂器和電聲擴音,那時人們對這種音樂叫"納什維爾"。由美國國家錄音藝術學院舉辦的"格萊美獎"是其中最高獎項。
然而,與音樂本身同樣重要的是音樂所包含的內容,而在這一點上,鄉村音樂與流行樂、搖滾、說唱樂以及其他流派非常不一樣。鄉村音樂一般有八大主題:一、愛情;二、失戀;三、牛仔幽默;四、找樂;五、鄉村生活方式;六、地區的驕傲;七、家庭;八、上帝與國家。前兩個主題絕不是鄉村音樂所獨有的,但是後六大主題則把鄉村音樂與其他的美國流行音樂流派區分開來。
重金屬音樂(英語:Heavy Metal)
是一種應用強烈的旋律與失真(distortion)吉他音效的搖滾樂分類音樂。最早起源於西方1960年代後期的重搖滾樂(英語:Hard Rock或Heavy Rock),1970年代初的新一批樂隊(齊柏林飛船,黑色安息日,深紫色樂隊)將演奏技巧加以改良,華麗搖滾(英語:Glam Rock)潮流過後又出現了一批正式自稱重金屬音樂的樂隊猶大聖徒(Judas Priest)。
重金屬(Heavy Metal)必須具備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司填滿整個聽覺的背景空間,而構成一種含有高爆發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壞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搖滾樂。通常泛指傳統的主流派重金屬或無法分類到其他重金屬流派里的重金屬樂。
爵士樂(JAZZ)
爵士樂源於藍音,是一種從前居住在美國南部的非洲奴隸以及他們的後代們的民間音樂。藍調深受西非文化和音樂傳統的影響,這些奴隸也逐漸成為移居到城市的黑人的音樂家。爵士樂是爵士舞起源的重要原動力,但現代爵士舞也受到古典音樂、搖滾樂、迪斯可和hip hop的影響,發展出modern-jazz、disco-jazz、rock-jazz、new-jazz等。
盡管現代的唱片界有時將爵士樂劃分為傳統爵士樂和現代爵士樂兩類,其中傳統爵士樂是指採用了4/4拍的行進性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的爵士樂,而現代爵士樂是指採用了貝斯演奏跳舞音樂的爵士樂。這種劃分有時會顯得毫無疑義,如果拿這種標准來衡量,人們幾乎無法判斷肯尼·金是否比比賽希爾·泰勒的音樂更應屬於現代爵士樂。其實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相關的概念予以劃分爵士樂的種類並不確切,這造成了一些既具現代風格又包含了傳統風格的優秀作品無法分類的問題,因為爵士樂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程是連續不斷的。各種風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聯系,大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以下十九種風格: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奧爾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樂)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蘭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樂隊爵士) Swing(搖擺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樂) Avant-Garde (前衛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後波普爵士或現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風格爵士) Vocal Jazz(人聲爵士)
hip-hop
是20多年前始於美國街頭的一種黑人文化,也泛指rap(說唱樂)。hip-hop 文化的四種表現方式包括rap (有節奏、押韻地說話)、b-boying(街 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盤技巧)、raffiti writing(塗 鴉 藝術)。 因此rap (說 唱 樂)只是hip-hop 文化中的一種元素,要加上其它舞蹈、服飾、生活態度等才構成完整的hip-hop 文化。
Hip-hop:(廣義)是一種源於街頭的文化、文化現象、文化運動和生活方式。
Hip-hop:(狹義)包括MC、DJ、所有的Street dance(包括:Breakin',HipHop,new Jazz,Poppin',Lockin',House,Krumpin' ,reggae,C-walk等舞蹈統稱hip-hop)和Graffiti(塗鴉)等四個主要方面,街球、beatbox等為補充。
說唱起源於60年代,而作為音樂理解的Hip-Hop則起源於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時候會加一點R&B)。這是一種完全自由式即興式的音樂。這種音樂不帶有任何程式化,拘束的成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炫Hip hop 只要你high 。
Hip-Hop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搖擺,加在一起就是輕
扭擺臀,是以前美國的蹦迪(當然不是像咱們,他們是搖擺臀部,咱們是頭-_-)原先指的是雛形階段的街舞(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霹靂舞),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概念--我們現在說的Hip-Hop文化還包括了那些寬大的衣服、沉甸甸的純金飾品、平時說起話來就「YoYo?nzsspwhat』s up?men!」的口語習慣--總之就是那種美國貧民街區里黑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范兒」。
R&B
R&B的全名是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來和搖滾來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見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Hip-Hop和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R&B成分。
「節奏布魯斯」(R&B)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的時候,它甚至還沒有名字。但這個詞才一出現,它就迅速廣泛地傳播開去。時至今日,R&B已經成了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早期的搖滾樂就是以R&B為基礎的,它是由受流行音樂影響的「鄉村和西部音樂」延展而來。R&B不僅僅是在布魯斯和搖滾樂之間的一種重要的過渡音樂,它還是布魯斯、靈魂樂、搖滾、爵士樂之間最重要的音樂分支。
當然,布魯斯無疑是R&B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爵士樂元素也同等重要。最早的R&B藝術家就是來自「大樂隊」(Big-Band)和「搖擺爵士」(Swing-Jazz)領域。在「二戰」前,爵士樂遠比今日風行,那時它是一種為跳舞而演奏的音樂,但是在樂隊中通常會有歌手。「二戰」期間,許多重要的爵士樂藝術家開始發展「上乘爵士」(Be Bop)和「酷爵士」(Cool Jazz),這種跳舞元素更少的爵士樂。然而受戰時的經濟、軍事等因素的影響和約束,「大樂隊」開始逐漸減少。但聽眾們,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迅速增加的非裔美國社區的聽眾,他們仍然希望聽到可以跳舞的音樂。於是音樂家們為了適應聽眾,就做出音量更大、使用更多的電聲樂器,並且以「回復」(Riff)為主的「布吉音樂」(Boogie)。著名的R&B歌手有魯震宇、Big.Y 原創的單曲《寫給陶喆》。
⑶ 如何較快入門歐美音樂,即作為一個門外漢如何快速熟悉歐美樂壇
先從時來興的音樂聽起來咯~多關注源billboard,或者看看QQ音樂里的歐美樂排行。另外也可以加那種歐美音樂的QQ群,會長姿勢的。建議另外再聽一下各位diva的歌,看看vma啥的。基本上惡補個兩個月可以補起來。建議到YouTube上找「best songs 2017」或者16年的,總歸先熟悉起來沒有錯。
⑷ 華語樂壇與歐美樂壇的差距
華語歌壇,看似熱鬧,無論是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華語歌手,都十分活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唱片市場卻一步一步走向萎縮,華語樂壇永遠都是這樣小家子氣,歐美動輒千萬的銷量是華人歌手不可企及的神話,每年最當紅歌手的唱片銷量不過二三百萬張,跟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嚴重不成比例,謝霆鋒曾說:「哪怕1000名中國人中有一個人買正版,世界最暢銷歌手就不會外國人。」,但是,有什麼理由讓中國人去買正版,華語歌壇素質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兩岸三地最紅的歌手是台灣的周傑倫,他的曲風是美國70年代流行的黑人音樂的翻版,很多歌手眼巴巴看著,隨後也效仿起來,目前市場上一半的歌手都跟周傑倫的屁股後面,可是這種沒有根植在中國文化上的文化形式是最終是不會長久的,因為他不是中國人的東西,周傑倫自《葉惠美》後一張比一張低的唱片銷量也驗證了這些。
華語樂壇直到今天仍沒有一個強烈的聽覺身份,無論是R&B,HIP-HOP,POP,還是ROCK,JAZZ.都是外國人玩膩味的東西,卻被華語歌手拿來復制,復制也罷,技術卻不高,真是讓人失望。試看一下,華語樂壇還有幾人可以算是真正的流行的歌手,這要從音樂和人氣兩方面來說。在香港,容祖兒可以說是紅的翻天,可在內地,除了一首翅膀歌之外,不知道還有什麼,在台灣,估計他還不如二線歌手,他的音樂性也不高,完全是靠英皇用錢砸出來的,真不知在600萬人的香港是真的比13億的大陸更有吸引力,還是什麼?所謂「新四大」根本不值一提,「舊四大」中也只有張學友是靠音樂,劉德華的偶像多過實力,另二位天王跟音樂應該沒有太多關系。陳亦迅唱功了得,估計除了台灣,還能賣掉幾張唱片,所謂流行歌手,沒有流行性還做什麼流行歌手。謝霆鋒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可是他被寄予太高的希望,在經歷風風火火和頂包挫折後,他在大陸和台灣的受歡迎度也還是所有港星中最高的,無疑這有他外在形象好的一面,也有他內在才華的一面,確實他寫了不少好歌,出道以來創作不低於70首,可所在公司卻不是最適合他的,如果母公司簽在華納,可能現在就不一樣了。最近《釋放》,無論怎樣說都不能說是他的代表作品,只能說是拿一大批名音樂人做了平庸的音樂,銷量也是摻了大量的水分。如果謝霆鋒肯回歸音樂,重新潛心創作的話,他還有可能修成正果,如果依照英皇的安排,他真能做一輩子不倫不類的偶像。像劉德華那樣的,任何方面都沒有過人的長處。
說到台灣,除了周傑倫之外,王力宏是相當努力也是相當有才華的一位歌手。孫燕姿是在走下坡路,蔡依林99年出道,唱片賣不掉,後來被公司冷藏,直到2003年靠「雙J戀」上位,估計受到了高人的點撥,F4是真正的偶像,新鮮性退去後 ,他們也隨之完蛋,楊丞林是去年台灣唱片市場最大的黑馬,也只是一個小可愛罷了。王心凌也是此類,5566不過是一個靠改版騙小孩錢的數字組合,我最受不了的眾多台灣歌手的親日傾向,楊丞林王心凌就是此類。眾多新馬歌手到台灣「鍍金」,也只有林俊傑,梁靜茹,光良,不多的數人有所成績,但始終他們做不了華語樂壇的主宰。
如果說港台音樂爛的話,那麼大陸就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了。看看流行的都是什麼人,何炯,趙薇,陳好,范冰冰,還有「超級女聲」,這些都是什麼人?可以除了朴樹,許巍,孫楠,金海心,以及一些老天後外,全是俗人,俗不可耐的那種。「超級女聲」讓全民選秀成了全民選丑,內地除了民謠和搖滾,沒有音樂
⑸ 歐美樂壇重要獎項
1.格萊美
格萊美是英文「格拉姆風」(留聲機)的變異諧音。以它命名的音樂獎迄今已有40多年歷史,其獎杯形狀如一架老式的留聲機。
1957年,美國洛杉磯一批音樂人和唱片公司管理人員倡議成立一個代表音樂製品藝術和科學的機構,並通過這個機構鼓勵有才華的音樂家、歌手及幕後音樂製作人員。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簡稱錄音學會)及名為格萊美的音樂獎因此誕生。首屆格萊美音樂獎於1958年頒發,以後錄音學會每年舉行一次頒獎儀式,獎項也由最初時的26項增加到28大類共101項。
格萊美音樂獎雖然是美國唱片行業中的獎項,但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音樂界的格萊美就如同電影界的奧斯卡一樣,雖然毫無疑問地打上了美國文化的印記,但世界各地的多數音樂人仍以能夠捧得這架老留聲機為榮。
格萊美所以能夠為世界音樂人津津樂道,除了美國一直是全球流行音樂的中心、代表了流行音樂的較高水平外,還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它的權威性。美國錄音學會是一個由眾多資深音樂人組成的機構,已在美國各地設置了12個地區分會和一個製作人與工程師分會,目前會員超過萬人。歌唱家、演奏家、詞作者、作曲家、指揮、攝影、解說詞作者以及音樂錄像片製作人等15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委,但只有那些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沒有真才實學和對音樂事業缺乏執著追求的人一般是進不了評委會的。由如此眾多資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委會理所當然地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信任。
其次是它的公正性。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有一套十分嚴格的制度和程序。被推薦的作品必需選自當年。作品推薦上來後,首先要經過來自音樂界各領域的 150多名專家篩選和資格確認,而後進行分類。除需由特別提名委員會投票的作品外,初選合格的作品要全部送交評委進行第一輪投票。但每個評委只能從其中挑選自己專精的9項進行投票,當然他們還要投票選出當年的年度唱片、年度專輯、年度歌曲和年度新人4個獎項。初評後的名單再交評委進行第二輪投票,每個評委的投票權除4個基本獎外,只能選擇8個獎項進行投票。這些嚴格的措施有效地保證了評選的公正性。
第三是它廣泛的影響性。格萊美獎問世之初並沒有多大名氣,是電視幫了忙。電視不僅將格萊美原本刻板的頒獎儀式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還通過向全球直播極大地提高了格萊美音樂獎的國際知名度。大量歐美歌壇巨星登台獻藝,加上美國人擅長運用的舞台藝術和技術手段,更使格萊美的頒獎儀式成了風靡世界的娛樂活動。今年2月舉行的第44屆格萊美頒獎晚會就吸引了全球170個國家的約17億觀眾收看。格萊美頒獎儀式走向世界為格萊美音樂獎成為全世界音樂人廣泛接受的一個獎項立下了汗馬功勞。
格萊美獲獎作品顯然不是少數人炒作或唱片公司自吹自擂的產物,而是經過專家和嚴格程序評選出來的。這些作品本身的高質量加上電視的渲染在使獲獎者走紅、唱片熱賣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起到了領導音樂潮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評委們也是消費者,自然也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熱賣唱片、走紅歌手、流行電影歌曲當然也最容易走進他們的視野。
除格萊美音樂獎外,美國錄音學會還先後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董事會獎及格萊美榮譽殿堂,以表彰有傑出成就和長久歷史價值的人物和作品,其中也包括那些不在格萊美評選范圍內的人士和被歷史埋沒了的人物,比如黑人歌唱家羅伯遜就在他逝世22年後於1998年獲得了終身成就獎。美國錄音學會還積極參與諸如唱片商標立法、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數碼音樂下載訴訟等涉及唱片企業和個人權益的事業,並積極倡導藝術交流和音樂教育,格萊美基金會還為有困難的音樂人提供幫助,支持年輕人加入音樂人行列。
2.全英音樂大獎
有著「英國格萊美」之稱的全英音樂獎始於1977年,披頭士樂隊拿走了當年的最佳英國樂隊和年度最佳專輯兩項大獎。此後該獎逐漸發展成為歐洲樂壇的一項重量級頒獎禮,不同時代的當紅樂隊和歌手在這里獲得了榮譽,其中包括邁克爾·傑克遜、艾爾頓·約翰、皇後 樂隊和比吉斯樂隊等。
3.全美音樂獎
4.蒙特卡羅世界音樂獎
5.加拿大朱諾大獎
6.鑽石獎
7.英國最著名的音樂獎項「水星音樂獎」
水星音樂獎創始於1992年,是英國地區享有國際聲譽的音樂類獎項之一。每年的水星音樂獎由一些中立的評委投票,從各種風格的音樂中選出去年一年當中在英國或愛爾蘭地區出版的最優秀的專輯。
8.HITO流行音樂獎
9.美國CMA鄉村年終獎
10.Billboard音樂大獎
11.MTV亞洲音樂大獎和MTV歐洲音樂獎
MTV全球音樂電視台歐洲音樂大獎將會通過MTV全球音樂電視台遍及全球的電視網路向超過十億觀眾播出。
MTV歐洲音樂大獎創辦於1994年,目的是表彰歐洲觀眾喜愛的歌手。
與其他音樂大獎不同的是,MTV歐洲音樂大獎完全是由公眾評選出來的。
候選人名單由音樂界權威人士和普通公眾組成的1000人評審團提出,
然後由歐洲各地的觀眾投票選舉出他們心中最喜愛的歌手。
⑹ 歐美樂壇的發展。 比較標志性的歌手有代表性的歌手 各種音樂風格的發展
這類歌手實在是太多了,像是eminem,火星哥,艾薇兒,嘎嘎姐。你直接搜一下版歐美著名歌星權,我也很喜歡歐美音樂,最喜歡的莫過於eminem。其實這個你完全不必提問,直接去網路即可,我就是通過網路來了解的歐美音樂。喜歡的話我們可以做朋友,望採納!
⑺ 歐美樂壇十大靈魂唱將
劃時代的歐美歌手:
1.英國:約翰列儂(披頭士樂隊成員):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又譯甲克蟲樂隊)毫無疑問是流行音樂界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擁有最多歌迷,最為成功的樂隊。
2.美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貓王):20世紀世界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誰?答案勿庸置疑,那就是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貓王」(The Hillbilly Cat),這個綽號是狂熱的美國南方歌迷為他取的昵稱。
3.美國:邁克爾·傑克遜: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被譽為流行音樂之王(the King of Pop),西方流行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其成就已超越貓王。他擁有世界銷量第一的專輯《THRILLER》,銷量達1.04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數據)。他的唱片總銷量數以億計,據2006年底統計,其正版專輯全球銷量已超過7.5億,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現在比較紅的:樂隊組合
4.後街男孩:後街男孩 (英文:Backstreet Boys,縮寫:BSB)是一支美國流行樂組合,1993年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成立,其成員分別為:尼克·卡特(Nickolas Gene Carter)、霍伊·多羅夫(Howie Dorough)、布萊恩·利特爾(Brian Littrell)、Alexander James McLean(亞歷山大·詹姆斯·邁克林)和成立之初五位(凱文·理查德森已退出)成員都不過十幾歲。至今為止他們已經在美國銷售了3800萬張唱片,全球銷量近9000萬張,是自1990年代中期來最受歡迎的男生組合。由於他們在美國當時是較早的一個男孩團體,所以被譽為「男孩團體皇上皇」。
5.林肯公園:Linkin Park——世界上最優秀的現場表演搖滾團體之一,你可以說以前從沒有聽說過,也可以用你對音樂對時尚最挑剔的眼光審視他們,但是無論如何,林肯公園的確是這個時代最獨一無二的混種音樂霸王,他們早已在全球大
現在比較有深度的歐美歌手:
6.阿肯:(akon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是他每年都是在4月16號來慶祝自己的生日~~)
7.尼歐:
這個原名Shaffer Chimere Smith,有「R&B神童」之稱的美國創作型男歌手於1982年10月18日出生在阿肯色州的一個音樂世家,效仿《黑客帝國》影片里男主角的名字Neo給自己起了一個NE-YO的名字。
8.賈斯汀:
自從與小甜甜布蘭妮分手之後,「超級男孩」賈斯汀的人氣便一飛沖天,他不僅重登黃金單身漢之列,先後和克莉絲汀、珍妮傑克遜、卡邁隆迪亞茲傳出緋聞,2002年底發表的首張個人專輯《Justified》,在音樂上也以全新的曲風締造出傲人的排行表現,堪稱是新生代歌手中際遇最教人艷羨的超級巨星。
娃娃臉 BABYFACE :今為止,仍然沒有哪一個音樂人能做出像他這般輝煌的業績。他曾多次獲得格萊美獎,製作了一百多首暢銷單曲,其中大多數登上R&B和流行排行榜前十名。
這些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T.I.、凱耶韋斯特(說唱天王)、克雷格大衛(Craig David)、R. Kelly(羅凱利)R & B 樂界霸主
⑻ 打敗A妹,讓比伯贊「牛」,為什麼老城路會火爆整個歐美樂壇
因為他的風格比較受人們喜歡,讓人們百聽不厭。他的歌詞內容讓人們聽後非常的輕松,也很好表達出每個人內心的想法和願望。
還有這個歌曲的創作者也讓每個人都喜歡,他的英文名叫Lil Nas X,翻譯過來瑟吉歐特倫特·雷諾,阿提戈斯·羅斯,他非常有音樂天賦,考入大學後不顧父母的反對,幾個月就退學了,專門自己搞音樂。
為了生活他經歷了一段十分落魄的生活,怕自己的父母生氣一直不敢回家,直住在姐姐家的地板上,還會有人對他的選擇指手畫腳的,因為這段不堪的經歷成為了歌曲的創作靈感,歌曲十分的貼近人們豐富的思想世界。
⑼ 為什麼歐美樂壇影響力越來越大
其實,北美和拉丁美裔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從地理上來講北美洲的墨內西哥在歷史上劃分容在拉丁美洲,北鄰北美洲的美國,再加上拉丁美洲的文化在北美洲的影響力廣大,有許多拉丁美裔的明星的光芒是非常閃耀的!
拉丁美裔的文化在北美影響之大可見一斑,不僅僅是因為文化背景和歷史的原因,現在,拉美音樂火遍全球,也正是因為拉美文化的熱情似火,以及其音樂的韻律感十足,給人帶來「想要與之共舞」的感覺。音樂、體育、影視,總結下來,各個領域拉美整個大的區域在世界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⑽ 怎樣知道歐美最近流行什麼音樂,哪裡有歐美樂壇最新資訊
百事高音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