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夷山的特點
1、地質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2、氣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處中亞熱帶,武夷山四季氣溫較均勻、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約12℃~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區。年相對濕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3、森林資源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1)武夷山景區營銷策略獨特之處擴展閱讀:
自然遺產
1、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2、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 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准。
3、大紅袍景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後,武夷山將不再製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4、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
② 武夷山的山有什麼特點
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武夷山的景點:
1、天游峰。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郁蔥蔥。
2、九曲溪。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准。
3、大紅袍景區。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③ 武夷山主要景區的各個特點
有好多文字,樓主看完要有勇氣哦!
風景名勝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屬典型 武夷山 閩越王城的丹霞地貌,於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榮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武夷的美感在於山。由於遠古時期地殼運動,加之重力崩塌、雨水侵蝕、風化剝落的綜合作用,使山體發生奇特變化:峰岩上升,溝谷下陷;山色因地熱氧化而顯紅褐,山形因擠壓而傾東。它是全國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為典型者。地殼運動使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有的直插雲霄,有的橫亘數里,有的如屏垂掛,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就武夷山的景觀而言,則是神似居多,似乎更加耐人品味。
黃崗山
山主峰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中國東南最高峰,號稱「華東大陸屋脊」。山頂有江西省人民政府豎立的「黃崗山」標志碑。由於山勢陡峭,群峰林立,該地區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形成了我國東南大陸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黃崗山頂屬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質,並未完全對外開放。
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全長62.8公里,流經中部的生態保護區,蜿蜒於東部丹霞地貌,分布巒岩壑間和深刻的斷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巒岩壑間縈回環繞,9.5公里的河曲,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曲率達1.9公里。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單斜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和生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岩隙壑嶂都生長著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見的自然山水景觀。
曲折縈回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寬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緩、視域大小、視角仰俯等都達到絕妙的程度,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岩列仙岫」的獨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 武夷山這些遺存星羅棋布,如璀璨的寶石,鑲嵌於武夷山的溪畔山澗、峰麓山巔、岩穴崖壁,將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勞動融於自然山水之間,為武夷山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給人以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感。這在我國的諸多景觀中是極為罕見的。 1982年,武夷山作為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以福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7年5月8日,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古閩越
閩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武夷山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在武夷山東部絕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先民喪葬遺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現今國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懸棺 武夷山。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其實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和已消逝的古閩族文化的極為珍貴資料。
道教洞天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綉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
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 水簾洞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琳琅滿目。水簾洞不僅以風景取勝,又是武夷山道教勝地,古來道觀多擇此構建,為山中著名的洞天仙府,又稱唐曜洞天。洞室軒宇明亮,洞底岩疊數層,呈長條形,設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積約100平方米,洞沿設石欄護衛,憑欄可盡賞洞外飄灑飛散的水簾。透過明亮的水晶珠幔,還可觀賞山中盆景式茶園勝景。門票:23元
桃源洞
武夷山桃源洞位於武夷山六曲畔內,此地窮極幽深,石崖相倚成門,復履婉轉而入,石橋下溪澗流水,內忽平曠,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環山,桃林片片;田疇可一、二十畝,彷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故得名。
道觀創建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是時武夷山仙靈之說吸引大批高士來此隱居修煉。會稽女冠孔氏、庄氏、葉氏(後人稱三皇元君)結伴來武夷修煉,後皆結茅於桃源洞,並開發成一方避世隱居的樂土,桃樹成林。宋儒陳石堂、高士吳正理也曾居此煉養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隱居桃源煉丹。元朝時擴建劉文簡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劉文簡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觀已遠近聞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觀之一。當時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佔地面積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選此地居之;明吳拭《小桃源洞訪道人》詩雲:「……,窮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棲心煉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無需索;風動棕花落,雨過葯苗摘。」道觀經過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處殿堂倒塌。
桃源洞1990年,桃源道觀獲批准為對外開放宮觀。福建省宗教局對道教重振十分重視,並介紹三名從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觀開展教務工作,把桃源道觀列為該省重點宮觀之一。1991年,住觀道士對大殿內部進行整修,並用閩北珍貴木杉---紅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聖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細;裝配紅豆杉供桌、銅香爐、燭台和宗教用品,開展正常宗教活動。1993年,道觀根據省人民政府頒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登記暫行規定》,經核准給予登記發證,道教文化活動全面開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並於1996年3月4日舉行盛大開光大典,中國道協、省、地、市領導主持了開光儀式,海內外信眾三千多人參加了開光盛典。老君聖像高十六米,寬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嚴,神態和藹可親,線條暢然,灑脫自在,超然物外。
桃源洞道觀重修面積佔地約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山門(中軸部份)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經閣等殿堂組成。有道教徒開展道務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養道教人才和宣傳道教文化之場所。1995年桃源道觀和武夷山景區籌集資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
國家森林公園
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三大峽谷並存,形成三條旅遊線:龍鳳谷、翡翠谷、神秘谷。森林公園山奇、瀑美、水秀、林幽,集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
龍鳳谷是一個奇特的瀑布群景觀。奔騰強勢似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玉龍瀑布,雍容高潔、蹁躚優雅的孔雀瀑布,黃如緞錦、富貴奔放的黃龍瀑布,彤紅熱烈、執著豪邁的丹鳳瀑布,其間夾雜著許多小瀑和跌水,身處其中,目光所及之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水聲或激越或柔和,總會在有意無意叩擊著你的心扉。
翡翠谷集中了森林公園的主要景色。翡翠溪綠如翡翠,長約12公里上有大小36個翡翠潭、中有18個絢麗多姿的五彩池、下有9級珍珠灘,溪中有瑩綠深沉的翡翠潭、神奇罕見的鴛鴦瀑布、活靈活現的鱷魚潭,水中都蓄滿靈秀,晶瑩剔透,翠綠誘人。這里奇峰高聳,海拔1630米的九重天,氣勢磅礴、紅艷綿延的太陽山大赤壁,獼猴之鄉的花果山,威嚴壯觀、直插雲霄的聖旨峰,蓊鬱挺拔的蟠龍山,山山相連,峰峰疊翠。翡翠谷的森林原始而深幽,枯藤老樹之間,一片原始氣息。當朝曦初露,霞光萬道,在蟠龍山、聖旨峰、九重天觀日出是一種最美的享受,雲蒸霞蔚之中,山不轉水轉,雲不轉山轉,如蓬萊仙境。翡翠谷的象形石頭也是一道獨到的景觀,龜背石、鱷魚石、母子情深、豬首石、青蛙石等,把原始森林公園裝扮成了一個天然的動物園。這里是五彩的世界,富貴的金銀池,繽紛的五彩池,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當秋天來臨,漫山紅遍,別有一番韻味。
神秘谷是森林公園最為幽深的峽谷。原始森林和無邊竹海簇擁著神秘本色的大峽谷,兩岸是大片原始林和次生林,峽谷幽深,山重水復,十里山水畫廊,是森林探險好去處。山色朦朧中,夢幻池泛著多彩的波光,如夢似幻,神秘率真,靈動的大小龍潭在大山之間舞動著青春的活力,「生命之門」靜靜地向你闡釋著生命的偉大。森林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1017種,脊椎動物93種,其中有名貴的紅豆杉、鵝掌楸、香果樹,有珍稀的白鷳、黃腹角雉、穿山甲等。神奇的原始森林使園內空氣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吸氧、野營、森林浴、品鮮等生態旅遊的好去處。行走在原始森林公園內,有種革新換面的清爽感覺,特別是漫步於杉樹原木棧道上,感受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充分體驗生態旅遊的無窮魅力,更是別樣的享受。
清舟漂流
武夷山清舟漂流位於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三姑大橋旁,觀景路路口,漂流全程約8公里,正常水位全程漂流時間約需2小時。沿途佳景勝跡有: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風姿卓越的「三姑石」,令人神往的「換骨岩」、「梳妝樓」,美味誘人的「幔亭宴」、雄偉壯觀的「大王峰」,威風凜凜的「獅子峰」,有驚無險的「金龜灘」,驚心動魄的「打拖捎」、「磨盤灘」、「跳舞灘」……,艇下溪流湍急,一波三折,浪遏飛舟,讓人豪氣頓生。
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偏北地段,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邵武、光澤、建陽三縣市,以及江西省鉛山縣。距武夷山市區60公里,面積總面積570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也是目前世界同緯度帶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建於1979年,是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重點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世界自然保護網成員,1992年被聯合國定為全球多樣性保護區。目前,全國已建國家自然保護區155處。武夷山自然博物館就建在保護區三港的溪岸旁。
保護區內群峰連綿,北部黃崗山海拔2158米,為我國大陸東南部最高峰,素有「華東屋脊」之稱,度假區距黃崗山頂約90公里。這里包含了我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還是世界聞名的野生動物樂園。攀登黃崗山,沿途可觀賞桐木關斷裂帶、古澗飛瀑,並領略植被垂直帶譜:垂直分布在海拔350-1400米之間的是甜櫧、木荷等樹種群;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的是針葉闊葉過渡林帶;分布在海拔1700-1970米處的為中山苔蘚矮曲林帶,分布在1700-2158米的黃崗山頂部或緩坡低窪地段的為中山草甸帶,由於環境極端特殊,生育著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形成山巔綠茵「草原」。中山草甸、日出和雲海是黃崗山的一大旅遊特色。武夷山的野生動物現在已經知道的有5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7種。
武夷宮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據《 武夷宮武夷山志》記載:武夷宮始建唐天寶年間(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夷宮初建時,並不在今址上,而是築屋於一曲的洲渚上,稱天寶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為其弟李良佐「辭榮入道」,才移建今址,名「會仙觀」。會仙觀建成後,歷代篤信仙家的封建統治者,都不惜花費重金,多次修葺、擴建這座宮殿,改名「仲佑觀」。南宋詞人辛棄疾、詩人陸游、理學家劉子軍、朱熹等都主管過沖佑觀。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觀為宮,稱「萬年宮」。明正統四年(1439年),觀毀於兵燹。天順、成化年間(1457-1487年),雖經官府多次撥款修葺,都未能恢復舊觀。嘉靖四年(1525年),觀又遭火焚,次年創復。即為現在的武夷宮。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不住數次火焚和兵燹,後僅留下幾間空房。近年在旅遊、文化部門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又重新修復,庭院里的兩株桂樹,則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是800—900年的古樹。全面恢復武夷宮的計劃將逐步進行。這座千古名觀必將重現昔日的雄姿。
門票:含在一票制內。
武夷大峽谷
武夷大峽谷擁有青龍大瀑布景區及大峽谷漂流兩大游覽項目,青龍大瀑布位於武夷山大峽谷公園西側,瀑布周圍森木茂密,水源十分豐富,深谷絕壁上;堪稱「華東第一漂」的大峽谷漂流河床屬桐木溪的一段,該溪為九曲溪的源頭之一,是武夷山最清澈最純凈的水源。期待刺激!期待驚險!期待與自然的搏鬥!期待「有驚無險」後的輕松!期待回歸自然的感受!即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激動、一種區別於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
門票:40元
武夷龍井山
武夷龍井山位於武夷山自然風景區東南面8公里,北距武夷山市區12公里處。龍井山健身休閑自然生態保護區,保護區域面積2000多畝,平均海拔300多米,氣候冬暖夏涼。區內有一條在白堊紀地質年代形成的斷裂帶峽谷,長5000餘米,陸生脊椎野生動物4綱20目33科55種,其中:哺乳綱6目9科9種;鳥綱10目16科23種;爬行綱3目6科15種;兩棲綱1目2科8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國家II級保護8種,省級重點保護2種。種子植物有68科118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國家II級保護5種,省級重點保護2種。原始闊葉林覆蓋率達100%,蕨類、菌類、苔蘚類植物豐富,峽谷內一年四季花木繁茂,鳥類繁多,加上奇峰怪石嶙峋,峽谷內自然生態均衡,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因此龍井山被一些科考人員稱為「綠色之肺」。
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龍井山祈雨堂就是當地百姓求神祈雨、求福的地方,已成為武夷山東部最熱鬧、最有影響力的祈雨場所,只要是遇上旱災年頭,四村八鄰的村野之民就會到龍井山求雨,其場面十分壯觀。至今還留有祈雨的起水方井遺存。龍井山是近年來武夷山新開發景點之一,它擁有生態完好的自然景觀,峽谷里冬暖夏晾。主要景點有:龍井瀑布、龍王岩、深山大湖、觀景台、祈雨堂。
天游峰
天游峰位於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從這里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稱。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遊人提供食宿方便。天游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觀。有殿宇式的樓閣,名「遨遊霄漢」,成為遊客飲茶、賞景的場所。
④ 武夷山景區市場細分所採用的標準是什麼
⑤ 旅遊景區市場營銷策略
營銷策劃本來就是沒有格式的
首先分析你的景區的特點,然後分析這個景區專現在的目屬標市場都是什麼樣的人
然後看你自己的意思,是要在這個經典本身做文章,
還是要開發新的目標市場,或者在原有目標市場上做些活動來吸引人
景區的營銷手段並不多,一般都是通過舉辦XX節來刺激遊客……
⑥ 武夷山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臨安市西北部,面積4284公頃,經度范圍:119°24′11〃-119°28 ′21〃,經度范圍:30°18′30〃-30°24′55〃,海拔范圍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的森林生態系統和森林景觀。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為\"森林禁伐區\",一九八六年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為全國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在全國的自然保護區內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是因為她是生物種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集中點,不僅生物資源,保存較好,旅遊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特別明顯。原1050公頃范圍內有高等植物2160餘種,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種,國家保護植物35種;有高等動物2274種,昆蟲200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34種,以\"天目\"命名的動物48種,是名符其實的\"生物基因庫\",被七十餘所大中院校定為教研實習基地。區內的森林生態有高、大、古、稀、美特點。有全國最高的57米的金錢松,整個老殿景區的樹木均為30米以上的喬木;有古柳杉群,區內胸徑1米以上的古木600餘棵,僅柳杉就有400餘棵,胸徑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積達75.4立方米;野生野杏、連香樹、香果樹,迎春木均為珍稀的古老種類,被稱為\"活化石\"。豐富的森林生態形成了優美的森林景觀,春至野花遍地香氣襲人;夏到綠樹成蔭,清新涼爽;秋來翠竹紅楓,金黃的銀杏滿山皆是;冬天則是玉樹銀花的優美景象。獨特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獨特的復雜多變多類型的森林生態氣候。年平均氣溫仙人頂為8.8℃,山麓禪源寺為14.8℃,特別是受地勢小環境影響,禪源寺景區形成了冬暖夏涼小氣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26℃,是避暑的\"清涼世界\"。天目山距臨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處在黃山至杭州的黃金旅遊線上,為東南沿海的綠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為宗教名山,北魏酈道元所注的《水經注》中就有記載,建於元代的開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建於清代的禪源寺佔地40餘畝,曾有齋堂500餘間,僧侶1000餘人,是全國最大的韋陀道場。李白、白居易、蘇軾、李時珍、乾隆及近代的郁達夫、徐悲鴻、胡適名人都到過天目山,為天目山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近幾年來,隨著生態旅遊的開發,保護區的旅遊接待設施已初具規模,有接待床位1300餘個,旅遊車輛30餘輛,成為東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態旅遊的首選地。
浙江天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於1988年,為副縣級事業單位,核定計財科、經營管理科、辦公室、保護科、科研所五個科室為副科級,定編人數48人。行政上由臨安市人民政 府領導,業務隸屬浙江省林業廳。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職責是:1�保護天目山保護區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2�加強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加強生態旅遊開發,為保護區的建設積累資金,提高幹部職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餘年來,天目山人勤儉創業,甘於奉獻,以保護為宗旨,加強保護力度,曾獲林業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進單位。以科技為依託,不僅是生態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場所,也是學校教學實習重要基地。據統計,來天目山進行教學實習的大中專院校70餘所,每年有30餘所的中小學來天目山舉行各種科教活動。不僅生態資源保護較好,文化建設也上了一個台階,天目書院,天目山詩書畫院相繼成立;生態旅遊開發已初具規模。局設立了旅遊科,加強了旅遊的管理,整個保護區的建設,保護、科研、開發三位一體,事業逐步完善。正如詩人張學理的對聯\"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賢開拓,自然寶庫全憑來者經營\"所說,天目山管理局現任領導班子和職工以護名山,愛名山為榮,立足高起點,確定高標准,請上海同濟大學設計的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和禪源寺景區詳細規劃已經完成。即將投建,恢復天目山佛教勝 地禪源寺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二十一世紀的天目山將更加的輝煌。
---------------------------------------------------
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的最高地段,東經117度27分至51分、北緯27度33分至54分。總面積56527平方米,是世界同緯度帶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為95.3%。建立於1979年,被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武夷山不僅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自然風光著稱,而且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成為「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氣候特點
地處中亞熱帶,境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擋、削弱北方冷空氣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東南海洋季風,形成中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潮濕,霧日長,垂直變化顯著。保護區內年平均氣溫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8--84%,早霜10月份,終霜3月份,無霜期253--273天,平均霧日達120天,隨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數遞增率為21.3小時/百米,年降水量遞增率為44--54毫米/百米。
地質地貌
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地勢最高區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脈最高峰,也是中國東南大陸最高峰。區內地勢高低懸殊,高山深谷縱橫,在面積556.7平方米的小范圍內,最高處達2158米,最低處僅300米,相差1800多米。區內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羅系兜嶺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崗岩。武夷山脈有數十個與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埡口,它們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斷層隱落而成,是小股氣流運行的通道。
植物種類
保存著2萬多公頃原始類型的森林,有30類群系,100多個群落。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過渡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
有近四千種植物。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松、南方鐵杉、鍾萼木、鵝掌楸、香果樹、銀鍾樹、觀光木等19種。還有紫楠、香花木、武夷四照花以及武夷玉山竹、崇安唐竹等百數十種珍稀物種或武夷特有物種。這些珍稀植物在研究植物進化史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
動物種類
野生獼猴群
自然保護區內已知脊椎動物有475種,其中哺乳綱8目23科31種,鳥綱18目47科73種,兩棲綱2目10科35種,魚綱4目12科4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9種,二級48種。
其中被列為國家保護對象的脊椎動物有華南虎(已多年未見出沒)、獼猴、短尾猴、毛冠鹿、雲豹、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鴛鴦、白鷳、草鶚、穿山甲、蘇門羚等。崇安髭蟾(角怪)、麗棘蜥、竹鼠、蠑螈、大頭平胸龜、長腳鼠耳蝠、短腳鼠耳蝠以及崇安地蚣、武夷湍蛙、三港雨蛙等數十種動物,是全國僅見於此的獨有珍貴物種。全國昆蟲有32個目,在這里已發現31個目,金斑喙鳳蝶、寬尾鳳蝶等屬於珍稀種。蛇類已發現5科26屬64種(其中毒蛇17種),佔中國蛇類種數的1/3。
----------------------------------------------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1133公頃,最低海拔高度14.1米 ,最高海拔高度 1000.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屬1863種,16個自然植被類型,獸類38種,爬行類20種,鳥類178種,蝶類85種,昆蟲681種。建築面積4700多平方米,其中用於辦公和科研的3100多平方米,設有實驗室、圖書館、展覽室、標本室、講座室和接待室;職工住宅有1590多平方米。已建有珍奇觀賞植物園鼎湖山珍稀瀕危植物園、華南杜鵑園(山)、竹園,面積總計5.43公頃,種類合計158種;另有5個蔭棚及繁殖棚,佔地300多平方米,一個苗圃地佔地7000多平方米。3個永久樣地佔地4公頃,進行生態研究觀察。
翻開世界植被圖,沿著北回歸線由東往西,褐黃的標色不無遺憾地告訴你:這是令人觸景生畏的回歸沙漠帶。越過茫茫沙漠或稀樹草原,在位於北緯23°10′,東經112°34′的地方,你會驚喜地發現一片蓊蒙的綠洲,象一顆璀璨的翡翠,赫然鑲嵌在這條北回歸沙漠帶的末端。這就是素有「沙漠帶上的綠色寶庫」之稱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境內,東距廣州86km,南臨西江3km,西離肇慶市中心18km,北與九坑相鄰。這里群峰列峙,滿目青翠,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懸的飛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的森林群落,豐富多彩的物種資源渾然交織在一起,使其成為物華天寶之地,並以「活的自然博物館」譽滿海內外。
地處熱帶北緣,亞熱帶南緣,溫暖濕潤的季風氣侯,正是大自然對鼎湖山的
偏愛,這里保存並繁衍著眾多的森林植被類型。群峰之間,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溝穀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屬於熱帶植被類型,後者屬於亞熱帶植被類型,而季風常綠闊葉林則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之間的過渡類型,為中國南亞熱帶所特有。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季風常綠闊葉林構成了一個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方向。此外,由水翁、蒲桃和魚尾葵所組成的河岸林與溝穀雨林相連,呈一條彎曲的玉帶與溪水交輝相映,狀似一條走廊,惹人注目。在這眾多的植被類型中,最能體現鼎湖山森林地域和景觀特色的要數季風常綠闊葉林和溝穀雨林。
鼎湖山的季風常綠闊葉林,迄今已有近400年的保存歷史,它在種類組成、群落結構、生長發育和進化演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規律,反映了本地帶植被的最高生產力水平及其自然資源狀況,是研究自然生態平衡的樣板。季風常綠闊葉林外貌蒼綠,林冠重疊稠密,群落層次結構復雜,一般可分為五層。其中,喬木可分為了三層,外加灌木和幼樹、草本層。由錐栗、荷木等散生的陽性巨樹所組成的喬木第一亞層,林冠層不連續,呈半球狀。這些巨樹高達30多米,3-4個人攜手才能合圍。高大挺拔的樹干,粗糙的樹皮以及逐顯蒼老的枝乾和樹梢,一方面表明它們在森林中唯我獨尊,不可替代的長者地位,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它們經過數百年的滄桑風雨,即將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喬木第二亞層由黃果厚殼桂、厚殼桂等主要種類構成。它們樹干挺直,樹皮光滑;枝繁葉茂,鬱郁蔥蔥,顯示出奮勇爭先的勃勃生機,假以時日,它們將取代上層的高大古樹。從喬木第三亞層往下,伴隨著豐富多彩的層間植物,種類組成復雜繁多,雖比不上熱帶森林物種的茂密富饒,但卻反映了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原始風貌。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鼎湖山地勢軒昂,地形錯落,最高峰雞籠山海拔1000.3m。兩條由西北獨自發
源的溪流,終年水花飛濺,流泉淙淙。在縱跨整個鼎湖山後於東南出口處合二為一,最終奔向西江。溫暖、陰濕和靜風,使慶雲寺到半山亭一帶,以及白雲寺附近的山澗谷地上,分布著亞熱帶南部所特有的溝穀雨林。由凸脈榕、魚尾葵、橄欖、肥莢紅豆等組成的溝穀雨林,下與河岸林相接,上與季風常綠闊葉林相連。雖在群落合成特徵上已不如真正的熱帶雨林,但群落外貌、結構和種類組成有其自身的特點。當你登高俯瞰,這兩條溪流好象禮儀小姐所佩戴的綠色綵帶,而其間生長著的溝穀雨林又恰似鑲嵌在這條綵帶上的綠石,把鼎湖山裝扮得分外妖嬈。
倘佯於古林綠海之中,品味「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那離奇古怪,神秘玄妙的熱帶森林景觀,會使你會味無窮,留連忘返。在那土壤淺薄的山坡上,雄偉壯觀的板狀根,形如板牆,又似昆鵬展翅,向四周延伸,牢固地支撐著仁面子、荔枝等參天大樹,使之雄踞於林冠之首。那黑的、青的、黃的、紅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藤蔓植物,有的圓粗如巨蟒,有的扁平如履帶,有的則纖細如絲線,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攀岩走壁,繞樹而上;似鞦韆,似繩桿,騰空飛掛於大樹之間,縱橫交織於林冠之上,無所不在地顯示它們魔高一丈的生存本領。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激烈爭奪,使一些附生植物選擇錐栗、荷木等大樹蒼老的枝幹,作為自己的安身之所,脆花蘭、蜈蚣藤、獅子尾等在枝幹上劃地為營,將自己發達的根系深扎於樹皮裂隙之間,巧取豪奪,繁衍生息。它們或攀附緊貼樹干,或懸垂倒掛,風姿綽約,儀態萬千,宛如空中花園一般。植物世界生存競爭最殘忍的一幕應是絞殺現象,本來依靠動物和鳥類將種子攜帶到宿主枝丫和樹皮裂縫後,才得以萌發生長的榕樹,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貪得無厭,得寸進尺,憑著自己垂吊而下的氣根網,將宿主團團抱住並絞殺致死,進而占據宿主的位置,求其自身的發展。在水筒木、青果榕等桑科榕屬植物,以及水東哥的樹幹上,出現了開花結果的奇特現象,魚尾葵更是別出心裁地從莖干或葉柄處長出一個碩大的花序,似觀音手中的魔鞭,倒掛干頂,成一景。其實老莖生花的植物多數為雌雄異株,將自己鮮艷的花朵顯露於昆蟲最易觸及的位置,顯示了植物對昆蟲傳粉的一種特殊適應。至此,你不得不驚嘆自然界的博大精深。
鼎湖山遍地珍奇,滿山寶藏。保護區1133ha范圍內,生長著2500多種高等植物,約占廣東植物總數的四分之一。1845種野生高等植物中,桫欏、紫荊木、土沉香等國家保護植物達22種,鼎湖冬青、鼎湖釣樟等華南特有種和模式產地種更是多達30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孑遺植物桫欏,逃過了第四紀冰川的浩劫,鼎湖山生存下來,雖野生數量已寥寥無幾,但同門兄弟-黑桫欏卻選擇陰濕避風的地方安家落戶,已成旺族。經過40年的保護和繁殖,一些珍稀瀕危種類在鼎湖山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丁不旺。格木已成群落,觀光木、雞毛松的後代早已融入植物大家庭中,隨處可見其芳蹤。而長葉竹柏則成了鼎湖山獨特的行道樹種,笑迎八方賓客。
四方物種,兼容並存,薈萃於此,將鼎湖山裝點得花枝招展,充滿生機。春天,油麻藤那圓粗的莖幹上,則開出了一串串晶瑩剔透,豐腴動人的禾雀花,那白的白里泛綠,那紅的紅中紫,似一群排列有序,振翅欲飛的禾雀。在林木稀疏的杜鵑山上,20多種華南杜鵑花競相怒放,紅色、白色、紫紅色、粉紅色,滿山遍野,爭春斗艷。初夏,錐栗、荷木盛花,一簇簇淡黃色的花球點綴在高低起伏,參差不齊的林冠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從而引來成群的蜂飛蝶舞。秋冬季節,山杜英、天料木、山烏桕的葉子由綠變紅,似一抹血色涌動在暗綠叢中。魚尾葵的果實嫣紅如瑪瑙,儼然串串佛珠,倒懸在筆直挺拔的莖幹上,耀眼奪目。紅花油茶那鮮紅碩大的果實,會使你彷彿走進了春華秋實的蘋果園。而桂花那濃郁、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魄盪神遊,飄飄欲仙。
生物學家把鼎湖山稱為「物種寶庫」和「基因儲存庫」,這里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植物並兼有多種用途。有以木質堅硬著稱的格木、野生荔枝等優良的用材樹
種320多種,葯用植物更是多達900種以上,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巴戟、肉桂、何首烏外,尚有能治慢性支氣管炎的紫花杜鵑,可醫肝病的黃根豆,以及靈芝、馬勃、霍克斯蟲草等58種葯用真菌,300多種野生園林觀賞植物中,粵萬年青、長生鐵角蕨,以及各種蘭花,在裝扮大自然的同時,亦可美化你的居室,與你朝夕相伴。20多種野生果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百年以上的野生荔枝、野生龍眼,雖其果實已退化變質,苦澀難咽,但它們卻是改良、復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基因來源。10多種保健飲料植物中,苦丁茶、絞股藍已受益於平常百姓,但被當代文豪郭沫若贊為「客來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滿杯」的鼎湖特產紫背天葵,因鍥生於懸崖石壁,數量稀少而十分珍貴。此外,還有油脂植物180多種,澱粉和芳香植物各40餘種,纖維植物110多種,鞣料植物60多種。不勝枚舉的資源植物,為人們監測、研究、保存、繁殖和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豐富的原始材料
⑦ 景區常用的營銷策略有哪些
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版及購買力的信息、權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直接與競爭對手競爭;這種策略主要適用於本企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行業中企業實力相當或本企業實力上略占優勢的情況,對於企業的要求當然也很高;2、使競爭對手難以反擊;即採用一些措施、手段是競爭對手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處於失敗或被動、劣勢的地位,對於企業的策略,創新性,技術性等要求都很高,現實中可行性也有待考慮;3、不戰而勝的競爭策略;主要是採用一些迫使對方投降、讓步的策略方式,採取一些競爭手段,逼迫對方作出退出該領域或行業的手段來,要根據行業特點和具體情況而定;4、與競爭對手合作的策略。這種方式比較可行,對於實力相當而求得共同發展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劑良葯,既可以求得雙贏,又能增進合作,實現企業盈利。
⑧ 武夷山景區有哪些景觀和特色
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其中風景區方圓60平方公里,人們稱它為「奇秀甲東南」,其景色被概括為「三三九九」,「三三」指盤曲山中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九九」指的是夾崖森列的99岩。
武夷山風景的精華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復繞山,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於懸崖峭壁上的神秘懸棺都列在九曲溪邊。景區內還有遇林亭宋代瓷窯遺址、武夷宮等游覽景點,極具人文價值。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東南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區內峰巒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渾、古樸、雋秀於一體,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被納入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
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歷史上有過夏商、西漢和南宋等多次鼎盛時期,如以架壑船棺為象徵的古越族文化時期,以城村古漢城為標志的西漢文化時期和以朱熹為代表的宋朝理學文化時期,這些都為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感。
⑨ 旅遊景區營銷策略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景區已有2萬余家,各種新的景區又層出不窮,不斷涌現,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眾多的景區中脫穎而出,吸引遊客?在諸多成功因素中,科學的景區營銷是關鍵。一、 樹立科學的營銷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營銷觀念。景區營銷發展到今天,觀念、認識、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提的最多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仍沒有在景區的營銷過程中得到貫徹,並且這一口號的無處不在已經沖淡了它的基本含義和有效性。事實上,「以人為本」不僅體現為尊重人(包括員工、遊客、銷售商),更體現為為遊客提供增值的服務。景區的產品可以帶給遊客超出他(她)期望的體驗,他(她)就很滿意,然後對他(她)的親人、朋友或周圍的人講整個遊玩的美妙感受,促使他們也來景區消費。這是一種最有效,也最經濟的營銷方法。景區營銷一定要樹立這種廣義上的「以人為本」認識,以遊客為導向設計產品、設計營銷策略。二、 做一個科學的營銷規劃「規劃就是財富」已成為業界共識,很多景區在開發前都做了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包括修規和控規)。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總體規劃可以在景區的總體定位、發展戰略及景區發展各要素安排上進行總體的部署和安排,營銷規劃在總規中雖有專門章節,但是畢竟還是粗線條的勾勒,並且滿足不了景區營銷的動態性特點及要求;修規或控規對景區景觀和各項工程建設提出要求,但多是「硬體」的,對於營銷、管理等「軟體」方面的內容卻沒有涉及。因此,景區還應該有營銷的專項規劃。一個科學的營銷規劃是保證景區營銷工作得以有效開展、達到預定目標的必要內容,而且從長遠來看,景區做專門的營銷規劃是一個趨勢。這樣可以根據景區實際的建設情況適時的進行營銷工作,從而避免盲目的、沖動的、無序的開發市場,科學的營銷規劃可以事半功倍,目標准確,更有效的使用資金,從而帶來豐厚的收益。三、 景區產品科學定位景區要想在紛爭的旅遊市場中取得優勢,就得在信息傳遞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揚給廣大消費者,並能牢牢抓住消費者,讓自己的產品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景區可以採用以下定位的方法:1、攀附定位攀附定位是一種「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區的市場影響來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亞譽為「東方夏威夷」,把雲台山譽為「北方九寨溝」。採用這種定位方法的景區並不去占據攀附對象的市場地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而是以近、廉、新的比較優勢去爭取攀附對象潛在顧客群。採用這種定位方法不可與攀附對象空間距離太近,因為這種定位是吸引攀附對象景區的遠途的潛在顧客。另外,對於已出名的景區和具有獨特風格的景區不能隨便採用此種定位方法,這是景區經營之大忌。2、心理逆向定位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費者一般思維模式,以相反的內容和形式標新立異地塑造市場形象。比如,寧夏的沙坡頭,內蒙古的響沙灣本是沙漠,一般遊客不會把次作為旅遊的目的地,而景區也利用此逆向的定位,把此打造成以沙漠文化為表現形式的旅遊勝地。遊客也正是逆向思考「沙漠怎麼還能旅遊」,從而產生興趣前來遊玩。3、狹縫市場定位狹縫市場定位是景區不具有明顯的特色優勢,而利用被其他景區遺忘的旅遊市場角落來塑造自己旅遊產品的市場形象。比如山西省的大寨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由於歷史上「學大寨」的事情,山村開始走旅遊發展道路。他們以潔凈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氣、知名的旅遊產品(大寨核桃露)、特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干凈衛生的住房條件,用比市場低得多的價格去佔領附近城市的休閑旅遊市場和美術院校校外寫生市場。4.變換市場定位 變換市場定位是一種不確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針對那些已經變化的旅遊市場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易變的市場而言的。市場發生變化,景區的特色定位就要隨之改變。四、景區產品組合首先要對自己的旅遊產品有所認識,根據景區所提供旅遊產品的主要內容和特徵,組成完備的營銷組合,然後再來考慮其營銷策略的制定。1、景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產品景區的產品不能僅僅理解為旅遊地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等,還應該包括必要的旅遊設施、旅遊環境、遊客觀賞和參與的活動項目、景區的管理和各類服務等。景區產品的實質是服務,而不是風景名勝本身。風景名勝不能通過購買發生所有權的轉移。2、景區產品營銷組合因素:(1)景區吸引物。景區吸引物就是景區內標志性的觀賞物。它是景區旅遊產品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景觀部分。旅遊從某種角度講也可稱作「眼球經濟」,遊客正是觀賞景區某一特定物才不遠千里、不怕車馬勞頓趕來旅遊的。這是景區賴於生存的依附對象,是景區經營招徠遊客的招牌和幡簾,是景區旅遊產品的主要特色顯示。沒有這個吸引物,遊客就不可能來景區旅遊消費,尤其在今天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吸引物不僅靠自身獨有的特質來吸引遊客,還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塑造和宣傳才能起到應有的引力效果。(2)景區活動項目。景區活動項目是指結合景區特色舉辦的常規性或應時性供遊客或欣賞,或參與的大、中、小型群眾性盛事和游樂項目。景區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如文藝、體育表演、比賽,民間習俗再現,各種絕活演藝,遊客參與節目,尋寶抽獎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是景區旅遊產品的一部分,而且還可作為促銷活動的內容。(3)景區管理與服務。景區產品表達形式盡管呈多樣化,但其核心內容仍是服務。服務的特點就是它的提供與消費常常處於同一時間,每一次服務失誤就是一個不可「回爐」修復的遺憾的廢品產出。在服務過程中的管理尤顯重要。實際上管理就是最核心的服務。景區管理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對員工的管理,二是對景區的管理。不管是哪種服務,都要以最大限度滿足遊客需要為宗旨,為遊客服務。(4)景區可進入性可進入性指的是景區交通的通達性。由於很多景區處在交通不方便的偏僻地區,使得遊客進出景區大受限制,甚至交通成為營銷瓶頸。景區的產品銷售過程與有形商品銷售不同,是景定人動,遊客必須來到景區享受服務,經營要靠大量的客流。目前,在國家交通條件改善的情況下,影響景區可進入性的不是主幹交通,往往是景區門前的最後「十公里」,必須引起重視。五、景區如何選擇市場1、景區要先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 景區對旅遊市場的選擇是分層次的。首先要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然後再考慮其他影響旅遊的因素。在以地域為界選擇市場時,應該遵循由近到遠、逐步擴大的原則展開市場營銷。2、景區營銷要瞄準中心城市以景區所在地為中心,以距離遠近為半徑,按地域把旅遊市場劃分為近、中、遠三個梯次,分別對應於景區企業市場發展的近期、中期和長期規劃。無論哪個梯次都要以該區域范圍內的中心城市為主攻目標市場。因為消費也有梯次傳遞的規律,一般是從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最後到農村。時尚消費更是如此。旅遊是一種時尚消費,所以重點要抓中心城市旅遊市場。3、特殊群體的市場這類市場大多數以宗教、登山、戶外運動為主,多數遊客是出於自身的興趣前來旅遊。六、同區域的聯合營銷1、注重文化的同源性同一區域內的旅遊景區,無論其旅遊資源是以自然風光為主,還是以人文景觀為特色,都會被打上深刻的區域歷史文化的烙印,只是各自景區旅遊資源載體所呈現的區域歷史文化內涵的側重方面有所不同。正是這種不同的特色組合在一起,才鑄就了一個區域深厚而獨到的旅遊魅力。旅遊者在選擇出遊目的地時,往往不會只根據對一兩個景區的好壞做出自己出遊線路的判斷,而會篩選幾個具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作為候選目標,選擇其中對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個地區來作為自己的旅遊目的地。由於財力、時間、交通和旅行社的線路安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長線遊客在到一地游覽時,也都不止參觀當地的一兩個景點,而是會盡可能地多游覽幾個景點,全面了解體驗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因此,各個景區在市場推廣活動中,將景區景點的宣傳推廣與所在地域旅遊業發展的大環境割裂開來是極不明智的,進行聯合營銷十分必要。在旅遊產品的廣告宣傳推廣上,既強調區域旅遊整體品牌的打造,又突出各自景區獨到的旅遊資源魅力。參與聯合營銷的會員景區在涉及旅遊地資源開發、產品和線路設計、產品組合包裝、定價、客源市場分析、營銷戰略的制訂實施、旅遊相關信息資源共享、知名度和整體形象的塑造上,要堅持目標一致性、利益共享性,強調行動協調性、投入多元性,共同出謀劃策,發揮各自所擁有的資金、技術、區位、人才、信息、知名度、營銷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以 「合力效應」來達到憑個體力量不能達到的營銷效果。2、締造區域旅遊統一品牌在宣傳中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時,力求找到優勢景區之間進行聯合營銷的經濟合作點和文化結合點,變互相拆台為共同搭台。優勢景區應當結合各自的品牌效應和優勢項目,搭建項目更加齊備、價格更加優惠、市場更加規范的區域旅遊平台,構建出統一的品牌聯合體。實現資源共享、宣傳互惠、客源互流,消除紛爭和避免資源的浪費,進而推動區域內景區的管理建設,促進交通的改善,降低旅遊成本,增加效益。3、權責明晰實現共贏目前,很多地方的旅遊景區景點不是由當地統一的政府部門管理,而是分別被眾多部門所管轄,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景區景點的獨立法人資格。體制障礙直接導致了景區經營管理的混亂與低效,造成有些景區強調部門或地區個體的經濟效益,忽視聯合協作,自我封閉、各自為政。景區之間因信息、技術溝通不暢,致使區域景點條塊分割,景點遍地開花,重復雷同建設,資源浪費嚴重。所以,要想建立旅遊景區聯合體,必須盡快建立全區協調機制,盡快理順經營機制,打破部門間的利益紛爭,明確各自職責,實現政企分開,真正把旅遊景區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夠在市場經濟中自主發展、自負盈虧的企業,以現代企業理念規范其經營,為旅遊經濟發展服務。七、景區的深度開發景區雖然受地域限制,但發展市場的空間還是無限的。景區可以採取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內涵型發展模式,一種是外延型發展模式。1、內涵型發展模式內涵型發展模式是指景區企業在景區內開展多種經營,全方位滿足目標顧客的需要,提升景區服務檔次和擴大服務內容。旅遊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是遊客的基本需要,隨著旅遊消費的檔次提高,進而發展到健(健身)、教(教育)、休(休閑)、度(度假)、療(療養)等需要。這些都是主流需要,此外還有諸多個性化的需要。按照市場營銷理念的認識,需要就是市場,這么多的需要給景區服務提供了無限的空間。2、外延型發展模式外延型發展模式就是指景區企業在景區以外發展經營活動。這種發展模式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來實施的。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1)主業延伸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也叫一體化發展模式,就是將景區業務向有聯系的行業發展。面對旅遊市場向前延伸到旅行社、旅遊交通行業開展業務,向後延伸到飯店業、旅遊商品生產行業開展業務,橫向則投資開辟新的景區。這種模式不管向哪個方向發展,都離不開景區原有的經營主業,都是以原先的主業為中心向外圍逐步拓展的。這種市場發展模式需要景區投入大量資金,是一種投資發展模式,需要慎重對待。(2)圍城打援模式。這是一種多角化發展模式。其意不在於主業的轉移,而是要在跨行業的兩個行業領域同時經營,利用相互的影響作用取得綜合經濟效益。(3)管理輸出模式。這是一種經營效益出色的、有名的景區企業利用專業化管理技術,向同行業擴張的發展模式。八、營銷信息的收集與管理信息的管理貫穿景區科學營銷的全過程。不僅在制訂營銷規劃之前需要收集和分析信息,更要注重在營銷實施的過程中收集和分析市場的反饋信息、競爭者的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和改善營銷計劃。綜上所述,景區的營銷工作比常規的產品營銷要復雜。景區由於產品的特性:不可移動、不可復制、即時產生、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同時進行,因此營銷工作就區別於常規產品的銷售。制定體系化的營銷策略就是重中之重,有了科學系統的營銷策略才是完成整個景區的銷售任務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