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
(1)邊際成本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邊際收入,指但企業的銷量達到某一相對固定的銷量Q時,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引起銷售收入變動額。
例:當企業銷售100件商品時(為基準銷量),銷售收入為7000元;若企業銷售101件商品,銷售收入為7090元。則:邊際收入即:7090-7000=90元/件,一般確定後不變。
邊際成本,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動額,通常只與變動成本有關。
例:生產某種產品 100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成本: 50元/件。若生產 101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5 040元,單位成本:49.9元/件。則有:
分析:邊際成本=5040-5000=(5040-1000)-(5000-4000)=40元/件
Ⅱ 邊際成本的實際應用
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其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決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計算產量和勞務成本的方法是在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直接成本上計入合理部分的生產間接費用(即間接成本)得出單位完全成本和總成本,非生產間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為期間費用處理。完全成本法有賴於對產量的估計,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生產水平而不是銷售水平。如果產量大於銷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會推延到下一會計期抵減利潤,固定成本的性質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業生產一種零部件產品,其生產性費用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變動製造費用(能源)7元/件,固定製造費(折舊)4000元。其非生產性費用為:管理費用(保險)400元,銷售費用:其中變動費用3元/件(買一送一),固定費用(廣告費)600元。期初庫存為0,本月生產1000件,銷售600件,售價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如下:
單位生產成本:10+5+7+4000÷1000(件)=26元
銷售收入:600件×40=24000元
減:銷售成本:600件×26=15600元
毛利:8400元
減:期間成本:600件×3+400+600=2800元
凈利: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庫存中有固定費用(折舊)1600元(4000÷1000件×400件)
作為存貨,虛增了資產和當期利潤。同時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業很難正確作出是否應該增產或減產的決策,因為產品或勞務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與企業的產量無關。
2、用邊際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如下:
單位生產成本:10+5+7=22元
銷售收入:600件×40=24000元
減:銷售成本(全部變動):600件×(22+3)=15000元
貢獻毛益:9000元
減:全部固定:4000+400+600=5000元
凈利:4000元
由此可見,在邊際成本法下,利潤與銷售量直接相關,而與產量無關。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差額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庫存產品中所含的固定費用數。所以,用邊際成本法更能准確地反映企業實際利潤。同時,也可以看出,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短期增減產量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因此,邊際成本法對企業管理者短期產量決策是非常有用的。
Ⅲ 什麼是邊際成本加成
1·邊際成本加成是指因為規模經濟,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2·在經濟學和回金融學中答,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Ⅳ 一家企業在兩個市場上銷售產品,生產產品的邊際成本是一個常數,等於2。兩個市場上的需求曲線方程如下:
兩個是一樣的東西。下面給你三個式子,估計你會明白
1,產品市場:π專(Q)=TR(Q)-TC(Q)對屬Q求導得出最大時有MR=MC
2,要素市場:π(L)=R(L)-C(L)對L求導得出最大時有VMP=W,完全競爭市場一般乃此式,其中W是工資水平是常數。
3.生產函數,是Q=f(L,K)此式就說明勞動投入L和產量Q的關系。因此1,2兩式其實就是一個式子。
你把2式算出來的L代入3式出來的Q肯定就是1式了嘛,其實你把3式代入1式還不是同樣可以搞出2式來。
西方經濟學從兩個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使得問題更有說服力,本人並不覺得哪個是多餘的。
Ⅳ 以高於邊際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為什麼可以增加利潤
從經濟學原理說,廠商利潤最大點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如果是自由競爭企業,邊際收益就等於價格,所以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利潤最大;如果是壟斷企業,那麼價格大於邊際成本,對壟斷企業來說,管制邊界在價格(需求線)等於邊際成本,這樣總剩餘最大,但對壟斷企業來說,它個體的利潤不但不是最大,而且虧損,如果價格等於平均總成本,則壟斷企業賺到零利潤。
兩部制定價就我所見,一般用在壟斷公用事業如水電,但同時現在的商場自營盤很少,都出租櫃台給別人,很多也用兩部制配比成本,因為沒有工廠企業之間半成品、產品之間的異質性,對空調啊、照明啊按不同租賃人的面積分攤固定成本,對結帳、物流人員按各櫃台的銷售量和使用服務量攤可變成本。
就兩部制定價方式而言,其實原理有一樣的地方,因為國家也罷,商場也罷,主要目的在於限止和效率化資源使用,國家至少我們國家的思維方式是號召大家勤儉用水節約用電的;而商場的空間也是稀缺的,採用兩部制,由於可變成本跟量走,那麼會促使租賃人壓縮固定成本(面積),就可以多出租給其他人了。次要目的在於承擔對象合理化,固定成本按平均攤,可變成本按量攤。
總的來說,管理學概念和經濟學概念上,對「效率價格」等方面主體、行為方式、概念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框架沒有必要融合起來,其實主流格式的經濟學原理教科書,凱恩斯宏觀和新古典微觀也都無法無縫融合起來呢。
Ⅵ 邊際成本怎麼算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1、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2、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3、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6)邊際成本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就是分析總成本、收入(企業最終利潤)和企業產銷量之間的關系。它也是建立在邊際成本法基礎上的,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主要是進行保本分析和目標預測。
一、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也屬於本量利分析的范疇,它是在相對狹窄的范圍內討論成本、收入和銷量之間的關系。保本就是利潤為零,保本點就是收入和成本總額相等的銷售量水平。
二、目標預測
1、所有本量利分析都是建立在以下公式的基礎上: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2、這一公式是邊際成本法下利潤計算的數學表達式。運用公式中各要素有助於企業管理者進行預測和決策。
3、該新產品要實現年利潤80萬元的目標,年銷售量必須達到16667件。這就為企業管理者合理安排生產、組織營銷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信息,使管理者決策心明眼亮,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決策失誤。
Ⅶ 邊際收益的計算實例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
計算公式:邊際收益=售價-變動成本
案例:
一個航空公司的邊際問題是決定對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價格。
假設每個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元。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元買一張票。那麼這300元就是售價。
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邊際成本是一包花生米、一杯咖啡、一罐飲料,為20元。那麼這20元就是變動成本,不管這位乘客是否上飛機,固定成本是不變的。
根據公式計算:邊際收益=300(售價)-20(變動成本)=280元。
(7)邊際成本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1、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於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2、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指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如技術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當該生產要素投入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效益增加量是遞減的。
3、邊際收益可以用來補償生產中的固定成本,甚至超過固定成本,為企業帶來利潤,邊際收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當銷售收入低於保本點時,收益不足以補償固定成本。
當銷售收入等於保本點時,收益剛好補償固定成本。
當銷售收入高於保本點時,收益除補償固定成本外,產生利潤。
4、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益,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網路-邊際收益
網路-邊際成本
Ⅷ 企業如果以邊際成本一下的價格進行銷售,是否可以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效果
這個需要考察企業所處的產業吧,觀察企業在市場中是否有一定影響力和在產業中的地位,而且需要考慮到博弈問題,如果產生古諾均衡,降價也不能擴大份額
Ⅸ 求一市場營銷的案例分析答案
定價策略,市場營銷組合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
價格通常是影響交易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難以確定的因素。企業定價的目標是促進銷售,獲取利潤。這要求企業既要考慮成本的補償,又要考慮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能力,從而是定價策略具有買賣雙方雙向決策的特徵。此外,價格還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靈活的因素,它可以對市場作出靈敏的反映。
一、影響企業定價的因素
A:內部因素
(1)企業的營銷目標
(2)企業的營銷組合
(3)產品成本
B:外部因素
(1)市場結構
(2)市場需求的價格彈性
(3)市場競爭
(4)國家政策
(5)其他外部環境因素
二、成本導向定價法
1、總成本定價法:成本加成,目標利潤
2、邊際成本定價法
三、需求導向定價法
1、需求價格彈性
2、供求關系
3、准確把握顧客心理
四、競爭導向定價法
1、隨行就市定價法
2、密封投標定價法
3、主動競爭定價法
五、價值導向定價法:
根據客戶對公司產品的價值認知確定價格。
六、新產品定價策略
(一)撇脂定價策略
所謂撇脂定價是指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階段,把產品的價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潤。
撇脂定價的條件:
(1)市場有足夠的購買者,他們的需求缺乏彈性,即使把價格定得很高,市場需求也不會大量減少。
(2)高價使需求減少,但不致抵消高價所帶來的利益。
(3)在高價情況下,仍然獨家經營,別無競爭者。高價使人們產生這種產品是高檔產品的印象。
(二)滲透定價策略
所謂滲透定價是指企業把其創新產品的價格定得相對較低,以吸引大量顧客,提高市場佔有率。
滲透定價的條件:
(1)市場需求對價格極為敏感,低價會刺激市場需求迅速增長。
(2)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會隨著生產經營經驗的增加而下降。
(3)低價不會引起實際和潛在的競爭。
(三)滿意定價策略
滿意定價策略是一種介於撇脂定價策略和滲透定價策略之間的價格策略。其所定的價格比撇脂價格低,而比滲透價格要高,是一種中間價格。這種定價策略由於能使生產者和顧客都比較滿意而得名。有時它又被稱為「君子價格」或「溫和價格」。
七、產品組合定價策略
1、生產大類的定價
2、可選產品定價
3、必選產品定價
4、附加產品定價
5、產品捆綁定價
八、價格調整策略
1、折扣和補貼定價
2、分層定價
3、心理定價
4、促銷定價
5、地區定價
6、國際定價
九、刺激性定價策略
1、拍賣式定價
2、團購式定價
4、搶購式定價
5、與產品未來利潤增長掛鉤的持續回報式定價
6、會員積分式定價
Ⅹ 「邊際成本定價法」詳細解釋,請附實例,謝謝
一、邊際成本定價
邊際成本定價法是企業以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
屬於成本導向定價。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邊際成本定價法是達到市場均衡的定價方法,此時企業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短期利潤為零。
由於邊際成本是商品在不考慮沉沒成本的情況下可以銷售的最低價格,因此企業在短時期內能繼續維持下去。
邊際成本定價是指這樣一種定價規則,廠商或國有企業使得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定價法也叫邊際貢獻定價法,該方法以變動成本作為定價基礎,只要定價高於變動成本,企業就可以獲得邊際收益(邊際貢獻),用以抵補固定成本,剩餘即為盈利。
二、事例
在電力市場中,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對電力商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所有環節進行協調與控制。電價的形成機制與電價的結構體系決定了電力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高效運行。電價在電力市場實現過程中占據著核心地位。
電力市場的理論問題集中在電價上,具體表現為將電力從生產到消費的一切行為都用價格(費用)表示出來。
例如峰谷電價計算、水電電價的確定、無功電費的計算、檢修費用的計算、備用費用的計算、輸電費用的計算、接網費用的計算、事故損失計算、可靠性費用計算等等。
利用電價在市場環境中的經濟信號作用,指導、調節、控制電力生產與消費,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組織生產,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10)邊際成本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定價法的應用:
電價是影響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力部門通過出售其唯一的產品(電能)來回收已投入的資金和籌集相當一部分擴展資金。電價的高低直接關繫到電力部門的利潤,從而影響到電力工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及吸引外部投資的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電價主要基於財務核算而確定。一般是在歷史成本(或平均成本)上增加一定的附加量,附加量的大小通常取決於政府,這種定價方法稱為綜合成本定價法。
邊際成本的概念是著眼於未來,其定義為在系統優化規劃及優化運行的基礎上,增加單位電能供應,而使系統增加的成本。
從定義可見,以邊際成本為基礎的電價,其本質就是解決發展問題,為系統擴建籌集資金。
同時電價給用戶一個選擇,用戶根據增加電能消費得到的收益與增加的電費支出,決定是否增加電能消費,從而實現了負荷管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