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個預存活動是什麼意思
預存話費,分月返還給你。就比如預存50元。贈送你50每個月返還20塊。總共返還5個月。
B. 個人所得稅預繳預扣方法
為進一步適用穩就業,確立了在納稅人總計收益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本人所得稅;在其總計收益超出6萬元的當月及年之內事後月份,再預扣預繳本人所得稅。
對上一詳細納稅本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企業預扣預繳薪水、薪酬所得本人所得稅且全年度薪水、薪酬收益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年度薪水、薪酬所得本人所得稅時,總計扣減花費自1月份起立即依照全年度6萬元測算扣減。從總體上必須另外達到三個標准:上一納稅本年度1-12月均在同一企業就職且預扣預繳申請了工資薪金所得所得本人所得稅;2.上一納稅本年度1-12月的總計工資薪金所得收益(包含全年度一次性獎金等各種工資薪金所得所得,且不扣除一切花費及不征稅收入)不超過6萬元;3本納稅本年度自1月起,仍在該企業就職受聘並獲得工資薪金所得所得。
依照總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本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如保險營銷員和證券經紀人。一樣需另外達到下列三個標准:1.上一納稅本年度1-12月均在同一企業取酬且依照總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申請了工資薪金所得本人所得稅;2.上一納稅本年度1-12月的總計工資薪金(不扣除一切花費及不征稅收入)不超過6萬元;3.本納稅本年度自1月起,仍在該企業獲得依照總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稅金的工資薪金所得。
若達到之上標准,且已提交成功,從2021年2月稅金隸屬期起,稅金測算時,經扣繳義務人確定享有該現行政策的納稅人總計扣減花費全自動按6萬元測算稅金。
C. 個人因公司活動取得的現金獎勵需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因公司活動取得的現金獎勵屬於偶然所得,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分析如下:
一、《個人所得稅法》列舉征稅的個人所得共有11項,其中第一項和第十項規定如下:
1、工資、薪金所得: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2、對於一些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予征稅。這些項目包括:
①獨生子女補貼;
②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
③托兒補助費;
④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3、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計程車駕駛員採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計程車駕駛員從事客貨營運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
4、自2004年1月20日起,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的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全額並入營銷人員當期的工資、薪金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並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
5、個人在公司(包括關聯公司)任職、受雇,同時兼任董事、監事的,應將董事費、監事費與個人工資收入合並,統一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6、偶然所得:偶然所得,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3)個人參加營銷活動扣預存擴展閱讀:
1、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它偶然性質的所得。依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個人偶然所得稅。
2、稅費計算: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資料來源:網路:偶然所得
D. 移動營銷送預存誰掏錢
自己預存的費用
是自己掏出了
贈送的預存是移動掏的
E. 個稅如何計算個人參加活動獲得的獎金怎麼繳稅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國稅發[2005]9號文件基本規定是:「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
1、發放年終獎的當月工資高於3500元時,年終獎扣稅方式為:年終獎*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2、當月工資低於3500元時,年終獎個人所得稅=(年終獎-(3500-月工資))*稅率-速算扣除數,稅率是按年終獎-(3500-月工資)除以12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
這里我們以一個示例進行計算演示:
小王在2013年12月工資6000元,同時領到2013年的年終獎20000元,當月所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如下:
1)當月工資個人所得稅=(6000-3500)*10%-105=145元
2)年終獎個人所得稅=20000*10%-105=1895元
當月個人所得稅總額=145+1895=2040元
由於單位發放給員工的年終獎形式不同,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
一、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超過「3500」元,再發放的年終獎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計算時,除以12找稅率,但計算稅額時,速算扣除數只允許扣除一次。
例一:趙某2013年1月工資5000,年終獎24000,無其它收入。
趙某工資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5000-3500)*3%=45元
趙某年終獎(24000)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
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即:24000/12=2000元,
再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
趙某年終獎24000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24000*10%-105=2295元。
趙某2013年1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340元。
二、員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不超過3500元,再發放的年終獎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但可以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其中「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以收入額扣除規定標準的免稅所得(如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後的數額。
例二:錢某2013年1月工資2000,年終獎24000,無其它收入。
錢某當月工資2000元,未超過費用扣除標准3500元,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錢某2013年1月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為3500-2000=1500元。
錢某年終獎24000元,先減除「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1500元)」,225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
22500除以12個月,即:22500/12=1875元,
再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
錢某年終獎24000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24000-1500)*10%-105=2145元。
錢某2013年1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145元。
三、員工一個年度在兩個以上單位工作過,只能按照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年終獎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納稅人可以自由選擇採用該計稅辦法的時間和發放單位計算。
該條款的要點是:
1,一個員工2013年1月發放的年終獎適用了除以12找稅率的優惠計算政策,2013年其它月份就不能再適用了。
2,一個員工一年一次,在兩處以上取得年終獎,也只能適用一次。
3,員工即使工作時間不足12個月,也可以適用一次。
例三:孫某2012年1-3月在石油企業工作,2012年4-8月跳槽到電信企業,2012年9月至今跳槽到房地產企業工作,
如果孫某2012年12月在房地產企業取得工資5000,年終獎24000,其它無收入,雖然錢某隻2012年在房地產企業工作4個月,但其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與例一趙某相同,即當月工資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5,年終獎部分也是除12找稅率,應繳納個稅2295元。
房地產企業計提年終獎時,計提、發放會計處理同例一。
四、員工同一月份在兩個以上單位取得年終獎,可以選擇一個單位的一次性獎金按照國稅發[2005]9號文件優惠辦法計算,從另一單位取得的年終獎合並到當月工資薪金項目繳稅。
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如果同一個人同月在兩個企業都取得了年終一次性獎金,納稅人在自行申報時,不可以將這兩項獎金合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享受一次性獎金的政策;對該個人按規定只能享受一次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優惠演算法。
例四:李某2013年1月工資5000,取得本企業發放的年終獎24000元,另取得兼職單位發放的年終獎6000元,無其它收入。
李某本企業年終獎(24000)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即:24000/12=2000元,
再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
李某本企業年終獎24000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24000*10%-105=2295元。
李某取得的兼職單位發放6000元年終獎應合並到李某當月工資薪金中計算繳納。如果兼職單位按發放年終獎計算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了個人所得稅6000*3%=180元。
李某在本企業取得工資5000元,本企業代扣代繳(5000-3500)*3%-=45元個人所得稅。
年終匯算清繳,李某工資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5000 6000-3500)*20%-555=945元。
F. 到月底了莫名其妙多了這個 個人專款預存優惠業務 扣了11塊 查了下錢幾個月也扣了 但是金額不一樣
問過客服,是:存話費送話費,有保底消費。比如存100每個月送10。每個月保底消費10元。如果你只打了2元,個人專款…是8元。
我以後不會好好回答你們的問題了
G. 參加活動如賬上有費,是否可以抵扣活動預存費用
貴陽地區:不能抵扣,必須重新繳活動預存費。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51為你解答。
H. 我參加了移動的活動每個月扣128保底消費怎麼辦
以河南用戶為例,最低消費分為:基礎套餐費和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兩種。如果手機有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時,每月消費必須達到承諾最低消費額度,如您月底消費不足,將進行全量差額補收。
最低消費不包含特殊資費(手機支付類、合作類等業務費用)。
基礎套餐費用可通過變更套餐降低最低消費;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內容,需等活動到期後自動結束。
鑒於各省業務規定存在差異,您可以詳詢當地10086。
I. 個人因參加企業的有獎銷售活動而取得的贈品所得,應按「偶然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那當然要給人家你的身份證復印件了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支付單位要履行全員全額扣繳扣繳義務,沒有你的身份證明材料,怎麼扣繳你的個人所得稅、怎麼錄入你的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