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營銷案例分析總結怎麼寫
1、案例經過說明。
2、找出關鍵點。
3、根據營銷理論:戰略、4P等加以分析。
4、總結提升。
B. 體驗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體驗營銷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答復:作為體驗營銷實施目標怎麼做?
1.識別目標客戶,認識客戶,
2.為目標顧客提供體驗,專
3.確定體驗具體參數屬,
4.讓目標對象進行體驗,
5.進行評估與控制。
個人總結分析:
作為體驗營銷的具體工作,一方面考慮客戶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一方面考慮對象客戶的綜合服務的評價與否,進而使產品效用的期限和程度得到一定的認可和一致好評,能夠使產品的品質和保障得到綜合質量服務的提升,和質量管理服務的綜合效益,從而達到標准規范的管理、流程、體系和服務。
謝謝!
C. 營銷心裡學讀後感1000字
營銷心理學的10大原則
1、錨定效應
自然學家康拉德洛倫茨發現,剛出殼的幼鵝會深深依賴它們第一眼看到的生物(雖然一般情況下來說,那個生物就是他媽)。但是事情的轉折來了,某一次洛倫茨無意在一次實驗中被剛出殼的幼鵝們第一眼看到,它們從此就緊跟著他直到長大。
由此,洛倫茨就證明了幼鵝不僅根據它們出生時的初次發現來做決定,而且決定一旦形成,就堅持到底。洛倫茨把這個現象叫做「印記」。(說白了就是第一印象)
這個效應在經濟中體現得很明顯,行為經濟學有個詞叫「錨」,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某個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價格(或我們第一次決定用某一個特定的價格購買某一樣特定的商品時的價格)將在此後對購買這一產品的出價意願產生長期影響,這個價格,就是「錨」。
黑珍珠產自於一種黑邊牡蠣,在上世紀70年代時即使價格低廉,也還沒什麼市場,經過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寶石商人的「策劃」後,才終於大放異彩。
他將黑珍珠放置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店鋪櫥窗展示、並標上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價,同時在一些印刷華麗的高影響力雜志上刊登廣告,廣告中黑珍珠在磚石、紅寶石和綠寶石映襯下,熠熠生輝。他還把黑珍珠戴在了紐約當紅歌劇女星的脖子上,在曼哈頓招搖過市。
就這樣,原來不知價值幾何的東西,一下子成了稀世珍寶。這位精明的商人就是一開始把黑珍珠與世界上最貴重的寶石「錨定」在一起,此後它的價格就一直緊跟寶石。
價格本身就是一種品牌定位,它絕非是理性的僅僅由供給和需求兩種獨立力量取得平衡進而共同決定的。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是很容易被操縱的。也就是說,不是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市場價格,而是市場價格本身反過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2、互惠原則
在《影響力》一書中,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介紹了「互惠」概念。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加以回報。
西奧迪尼在書中寫道,當服務員遞給顧客賬單時不給薄荷糖,顧客將主觀地依據服務水平給小費。而如果服務員給了一顆薄荷糖,小費則增加3.3%;如果給了兩顆,小費則破天荒地增加約20%。
營銷中有許多方式利用互惠原則,你不需要贈送貴重的東西,小禮品就很好。運動衫、電子書、甚至像手寫便條這樣簡單的東西都能長久地建立互惠關系。切忌還沒贈與他人免費品,就考慮相應的回報。
「拒絕——退讓」這個策略是一個很高明的策略,這個策略其實是互惠原則的延伸:如果第一個要求和第二個要求提得恰當,那麼對方會認為第二個要求是你做出的讓步,因而覺得自己有義務做出相應的讓步。
比如:如果你想買套房子,對方出價為150萬,你的心理價位是120萬,那麼你絕不能出120萬。基本上在談判中,彼此都會預設一個空間,如果你的第一出價是120萬,那麼對方會認為你的底線在130萬或更多。這個時候,如果死咬住120萬,那麼很可能談判就會告吹。所以合適的做法是,先出個100萬,看看對方的反應,然後慢慢讓步。
但羅伯特·B·西奧迪尼也提到,使用「拒絕——退讓」策略有一個注意點,就是你的第一個要求必須合理。一旦對方覺得你的第一個要求不是真誠的,那麼它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比如這個case里,你說你要5萬買這房子,對方可能直接拂袖而去……
3、社會認同原則
大部分營銷人員已經意識到這個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認同指人們會採取他們喜歡或信任的人的觀點和行動,也就是從眾效應。
比如在募捐的場所,如果我們看到裡面已經有錢,我們就會更有可能往裡面放錢;如果裡面沒有錢,我們反而更不可能往裡面放錢。
這背後的心理活動就是:裡面有錢時,我們會告訴自己,別人也覺得這個東西該捐錢,我不如也捐;裡面沒錢時,我們會告訴自己,這個東西別人都不捐,估計不靠譜。
商家營造並炒作「熱銷」假象,往往就會造成真正的熱銷結果。製造熱銷的現場感,是常見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過對熱銷的宣傳,增加「火上交油」的效果,比如廣告上常用的「累積銷量XXXX」、某飲料「環繞地球XX圈」、「連續N年銷量第一」等等。
即使沒有具體數據或數字,還可以通過廣告畫面中呈現無數人在某場景下,同時正在使用或追捧某品牌產品來暗示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樂等很多品牌廣告都長期使用這種暗示手法。
這種「羊群效應」的影響,不僅僅只發生在排隊現場和接觸廣告的那一刻,這種體驗或印象被我們記憶存儲後,以後在消費同類商品時,我們往往還可能再次選擇使用羊群效應技巧的品牌。
4、誘餌效應
在價格模型中常見此效應,其中一個價位故意來吸引人們選擇最貴的價位。丹·艾瑞里曾做過一個著名的TED演講:「我們控制自己的決定嗎?」,其中有個《經濟學人》雜志訂閱的廣告案例:
①電子訂閱:59美元。
②紙質訂閱:125美元。
③電子和紙質訂閱:125美元。
訂閱電子和紙質雜志的價格和只訂閱紙質雜志的價格一樣,他們為什麼會提供這樣的選擇?這正是艾瑞里考慮的問題,他聯系了《經濟學人》的內部人士,但沒有從他們那裡得到直接回答。因此他決定親自實驗,找出答案。他給100名麻省理工學生提供了上述價格表,詢問他們購買的選擇。當三個選項都在時,學生選擇了混合訂閱;當去掉125美元的紙質訂閱選項時,學生選擇了最便宜的選項。
這意味著中間選項不全是無效的,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參照,他們通過對比會發現混合訂閱非常劃算,從而刺激他們花更多的錢訂閱雜志。
對價格而言,相對的百分比,比絕對的金額更容易產生激發行動的誘惑力。這就是我們消費行為中常見的相對論,憑相對因素做決策是我們自然的思考方式。
5、稀缺原則
西奧迪尼提出的稀缺原則概念:機會、內容或產品越少,其價值就越大。
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在人們的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種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
短缺原理在商業上的應用就更多了,比如告訴顧客某種商品數量有限,不能保證一直有貨。值得注意的是,「時間」也是一種資源,所以「截止日期」、「搶購」、「秒殺」等等銷售手段,同樣能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解釋留學界那句振聾發聵的名言:「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為何短缺原則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原因有兩點:
①人類習慣於用獲得一件東西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它的珍貴程度,一件東西越難獲得,它的價值往往也就可能越高,因此,短缺性會刺激我們對其奮力爭取。
②當某種原本唾手可得的東西變得越來越難得,我們就失去了一部分選擇的自由。人類都有一種維護既得利益的願望,於是這種不自由的可能性使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從而主動做出某些行動,以避免失去這件東西。
8、捆綁損失原則
為什麼經常看到很多商家會說「買3999元電腦,送耳機、送高檔滑鼠墊、送免費1年上門維修」,而不是把耳機、上門維修等價格都包在3999元裡面?同樣是花3999買了這一堆產品和服務,為什麼要把某些部分說成是「免費」的?
這是因為人對損失和收益的感知並不是線性的,假設你獲得100元能得到某種快樂,而想得到雙倍的快樂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同樣,損失100元受到的某種痛苦,可能要損失400元才能感受到雙倍的痛苦。
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折到一起,給用戶一個總價,讓用戶一次支出3999,而不是感覺到多次支出(為電腦支出3000,為耳機支出200,為維修支出200……),用戶就覺得付出這些金錢沒有那麼痛苦。
所以,無數商家會說「買3000元電腦,包郵」,而不是說「總共3000元,其中電腦你花了2995,郵費5元。」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移動傾向於用「月套餐」讓用戶一次性支出一大筆,而不是每次電話簡訊流量都要重新付費。這也就是為什麼健身房一直堅持年費會員而不是按照次數收費,用戶覺得年費會員比每次都花50元更加優惠,但是實際上他們高估了自己將來的使用程度。
同樣,如果把「好處分散」,用戶感知到的「好處」也就會增加。
所以商家不會說「賣給你了一大推套裝,其中包括電腦滑鼠等」,而是說「買電腦,送滑鼠耳機,送高檔滑鼠墊和維修」。就像泰勒在《營銷科學》雜志中發文說的:「別把聖誕禮物放在一個盒子里」。
總之,為了讓你覺得你受到了優惠,商家們會千方百計地捆綁損失,同時分散好處。
7、折中效應
如你去買橙汁,下面有兩種橙汁可以供你選擇:A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結果顯示,各有50%的人選擇了A和B。
下面看另一種情況:A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C橙汁,600ml,58元。此時,選擇B的人大大增加了,大約有70%的人選擇了B,20%的人選擇了A,10%的人選擇了C。
這個現象就是「折中效應」,當人們偏好不確定的情況下做選擇時,往往更喜歡中間的選項,因為中間的選項看起來更安全,不至於犯下嚴重的決策錯誤。
很多時候我們買東西的時候都喜歡選取中間的價格,因為太高的,我們自身消費能力有限,太低的吧,又看不上。這就要求你對自己的人群需要把控好,精準的去進行定價。
折中效應還體現在餐館的菜單上。我們發現很多飯店往往前幾頁的東西非常貴,常常是幾百甚至幾千的奢侈菜品,但是你繼續往下翻,看到中間幾頁時,心裡的石頭稍稍落地了。因為你看到不少雖然價格很高但是仍然可以接受的菜,例如98元的羊排,80多元的燒鵝等,你再往後翻翻往往會發現二三十元的家常菜。
這個其實也是折中效應,如果你請人吃飯,你肯定會想點二三十的太沒面子了,但是幾千的又太貴,還是點八九十的吧,不太貴但是又有面子。
8、預期效應
我們對事物已有的印象,會蒙蔽自己觀察問題的視線。而對一件事物的預期,會影響到我們對其的態度和體驗。如果我們事先相信某種東西好,那麼它一般就會好,反之亦然。
國外的一個實驗證明,將同樣的咖啡放在高檔次的器皿和一般的器皿中,人們會普遍覺得高檔次器皿中的咖啡味道更好些。一件產品的包裝形式和設計,也會營銷到人們對包裝內產品的品質認知。
另一個研究是用加了醋的啤酒做的實驗,當參與者們被事先告知酒中加了醋時,因為有了預期,他們就始終不覺得這啤酒好喝;而另外一組在喝完酒後覺得味道不錯,在被告知酒中加了醋後,評價還是正面的。事實上,事後知道真相的參與者與根本不了解實情的人對加醋啤酒的喜愛程度是一樣的。
這表明,預期的確會影響人的行為乃至知覺。一些餐飲店在菜名前加一些帶點異國情調的、時髦的詞語,比如「阿拉斯加鱈魚」,我們還沒有吃到,就似乎已感覺到這菜要比普通的鱈魚味道要來得更鮮美些!
預期不僅影響人們對於視覺、味覺和其他感官現象的認知與體驗,還能夠改變人們的主觀甚至客觀體驗。
我們常見的另一種預期導致的偏見與價格高低有關。有一個實驗:同樣的飲料,分別以正常價格和正常價格的一半售賣給不同的實驗者學生,然後讓參與者答單次組合題。結果是「價格決定成績」,喝了正常價格飲料的學生平均答題要高於買半價飲料學生28%。尤其是當在飲料瓶上標示出明確的「改善思維功能」的信息提示後,與價格威力相加,其威力更加強大。
事實上,質量也是個主觀概念,價格也是質量象徵的一部分。即使是同品類、同質量的產品,如果價格偏低,就會讓人把它看得差了,最後,它也就真的差了。對醫葯、軟飲料、化妝品和汽車等消費品來說,預期價值可能成為真正價值。所謂「便宜沒好貨」,就是我們對低價的一種無意識的反應。
廣告等品牌傳播手段的核心目的就是塑造人們對某產品、服務乃至企業組織的正面預期。這種預期一方面原因品牌本身的承諾,另一方也源自熟悉、口碑和信任。甚至說的更本質一些,廣告就是在塑造一種認知預期的偏見。
9、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指一旦人們擁有某物就非常不願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損失的。這是因為比起收益帶來的快樂,我們更在意損失帶來的不快樂。
假如你是一名醫生在一個小村子裡工作,現在村子裡有600人同時患上一種致命的疾病。目前有兩種療法供你選擇:採用A療法你只能救活200人;採用B療法,那麼有1/3的幾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幾率一個人也救不了,你怎麼選擇?大部分人選擇了A療法,因為他們更願意救活數量一定的一群人,而不願意冒所有人都死去的風險。
同樣的小故事,我們接下來換個說法試試:
假如你是一名醫生在一個小村子裡工作,現在村子裡有600人同時患上一種致命的疾病。目前有兩種療法供你選擇:採用A療法一定會死400人;採用B療法,那麼有1/3的幾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幾率一個人也救不了,你怎麼選擇?這時候大多數人又選擇了B,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400人就這樣死去。
同一個問題的兩種邏輯意義相似的說法會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當消費者認為某一價格帶來的是「損失'而非「收益」時,他們對價格就會非常敏感。
當決定自己的收益時,人們傾向於規避風險,都有風險厭惡症。而當人們面對損失時,一個個都變的極具冒險精神,都是尋求風險的冒險家。
運用損失規避原則可以增加人們對免費產品的後續增值服務的使用。例如,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免費開放產品的特定功能,到期後,顧客已經對該功能產生依賴,最終只能通過付費來享受這個功能。
再比如通過搶購和限時優惠營造的「稀缺感」,讓我們覺得如果不參與這個促銷,我們就失去了一次機會。而這種「失去感」激勵我們想盡辦法迅速下單購買。
10、心理賬戶
為什麼現在電商越來越多地說「滿1000減200」而不是「1000元後,打8折」?「滿減策略」為什麼大行其道?
首先假設這2種情境:
1、你某天因不小心剮蹭,修車花了1000元;心情不好,回到辦公室,發現抽獎中了200元。
2、你某天因不小心剮蹭,修車花了800元。
這兩種情境下,你覺得哪種情境你會心情更好?我想大部分人會猜是第一種,而實驗結果也是這么證明的。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會為收益和損失設置不同的「心理賬戶」,並且往往用不同的方法來看待不同的「心理賬戶」。
修車花費是在我們心裡的「意外損失賬戶」里,這時800和1000差異沒有那麼大,給我們帶來的損失痛苦差不多。而「中獎」是在我們心裡的「意外收獲賬戶」里,200元比0要多很多,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
同樣,滿減策略也是用了這個原理。一件商品打8折,1000元的東西付出800就能買到,差異貌似沒有這么大。但是如果是滿1000減200,感覺是自己已經付出了1000塊,(和800差異不大),然後又額外收獲了200元(200比起0差異很大)。
更有甚者,很多商場採取滿額返券的方式(比如滿1000元,送你200元現金券,可以買任何東西),這更加強烈了區分了兩個不同的心理賬戶,讓消費者覺得自己獲得的優惠更多。
其次,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賬戶,你要別人買東西,其實就是要給他一個購買的理由來滿足這個賬戶。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標用戶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帳戶,普遍捨得在哪個帳戶上花錢,然後運用情感化設計來突出強調,也就是為用戶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花錢理由,從而減少花錢的心理愧疚,促成購買。
例如同樣一件標價為2千元的衣服,如果是給自己買可能覺得貴,捨不得買,但如果是送給心愛人的生日禮物,可能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是因為用戶把這兩類支出歸到了不同的「心理帳戶」,衣服買給自己的是「日常衣物支出」,但是買給心愛人則會歸為「人情或情感維系支出」,顯然大多用戶會更捨得為後者花錢。
D. 關於"營銷心得"為話題800字作文
轉眼間,一周的市場營銷實訓結束了,給我留下的是無窮的回味和深刻的體會,
營銷心得體會
。這次的實訓宗旨是「引領環保潮流,創造綠色家園」。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買車的人也日趨增加,所排放的尾氣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暗淡,其中夾雜著越來越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輛轎車一年排出的有害廢氣比自身重量大3倍。近100年來,氣候變暖已成為人類的一大禍患。冰川融化、水位上漲、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等都對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二氧化碳則是地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所以保護環境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只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的家園才會得以保存,而我們公司經過研發,生產出一種新型的能進化尾氣的環保凈化器,把排放出的有害尾氣經過凈化設備的過濾後將有害氣體及汽車排放的固體懸浮顆粒進行分解及吸收,大大降低了汽車尾氣對環境的危害。為我們創造一個綠色家園。
做策劃書之前,我們計劃好了實訓每天的任務,根據計劃,我們在努力,每天都認真完成任務。首先我們分析了這次營銷的環境,只有先分析好營銷環境,才能制定好營銷戰略與策略。分析營銷環境時,我們8個人,一起考慮,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看法,並且每人都要單獨寫一份自己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然後統一意見。環境分析完,我們也對這次確定的市場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就是第二天的目標市場戰略策劃,由我們公司股東成員參與討論,然後由我們公司目標市場部經理總結出了一份適合我們公司的策略,我們對我們的市場充滿了信心,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市場確定下一步。緊接著就是營銷策略組合,這步是最關鍵的,需要從產品、價格、分銷渠道、促銷這些方面分析,每一個分析都要從實際出發,才能更好地把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在進行「4P'S」分析時,我們團體的8個人都在盡自己的努力,想盡辦法努力開拓我們的市場。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發揮更好。當然,要做好一個策劃,還需要對我們的創業進行預算,雖然我們沒有真正接觸過企業的創業,沒有看過企業的財務報表、財務分析等等,但是我們還是根據我們已有的市場,對我們的資金進行了一個預算。最後就是總結,通過總結,可以看到我們面對市場該從哪裡入手,我們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我是負責市場分析的,說實在的在我們這一組壓力挺大的,因為我們公司股東實力都很雄厚,要是我的市場分析做的不好就意味著我們公司的信譽度以及下面的工作該如何繼續,畢竟下面的那些部門全都是依附於市場分析去展開的,都是環環相扣的。所以我的任務很重,還記得第一天實訓時,老師給我們布置好了任務後,我們公司成員很積極的還留下來一起討論了我們的工作計劃,我們還單獨為我們建立了一個QQ群,以便交流,並且還統一時間一起上網在網上討論第二天要做的任務,我們這組的工作任務都是提前一天准備好的,我們這組的工作人員都很負責,我做的那份分析報告還得多虧各位股東的參與,我們那組可有意思了,在做市場分析的時候,全部股東成員在我耳邊給我說怎麼怎麼寫,我就在那裡沉思,他們就覺得給我說了這么多我也記不得,於是他們很有人情的就把自己的意見全都各自寫了一份讓我總結,我說好啊,然後又給我講解我們公司是干什麼的,然後給我說了讓我對我們公司有了了解之後才一起離開,因為我們這組第一次在網上參加討論的時候我沒參與到,由於沒加上我們公司的QQ群,所以還一直都覺得挺不夠意思的,不過後來我都按時參與了討論,記得等我把市場分析總結出來了之後還讓公司成員到網吧把分析報告打在桌面上,然後把分析報告在發給公司成員看,看了之後再提建議,大家都參與了討論,我就等他們給我修改,然後再做總結,在這次實習中,過程是辛苦的但結果是幸福的,我很欣慰的是能和這么一組有責任感的人共事。
這幾天實訓雖沒都在教室上但真的很累,但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累並快樂著」,雖然說很苦,但是這幾天我過得很充實,而且我有機會將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這次實訓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公司股東的凝聚力,我在這一次的實訓中,對我們班的股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拉近了我和一些同學的關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又多了幾筆財富。
總之,這次的實訓,把書面上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這樣不僅加深我們對營銷的理解,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我們的營銷能力。通過團體合作,我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懂得了怎樣去配合一個團體,這為我們以後面對社會打下了基礎。這次的實踐經歷使我們終身受益,給我們積累了經驗,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並且這次的實訓給予了我不同的學習方法和體驗,讓我深切的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會更加註重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多與這個社會進行接觸,讓自己更早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E. 六個營銷故事讀後感
[六個營銷故事讀後感]社會化營銷:一、割草的男孩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六個營銷故事讀後感。」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感想:1.我認為這個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個思想,即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不斷地探詢顧客的評價,我們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然後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工作質量,牢牢的抓住顧客。2.這也是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第6條:\"持續改進\"思想的實際運用的一個例子。我們每個員工是否也可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做一些持續改進呢?3.不光是營銷人員,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做到讓顧客滿意。對於營銷人員來說這樣是可以得到忠誠度極高的顧客.對於我們每個職能部門員工來說,只有時刻關注我們的」顧客(服務對象)」,工作質量才可以不斷改進。4. 這也是溝通的問題, 一個人想得到公正,客觀的評價真的好難。這個故事是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方法呢?應該算是一種創新吧。二、德國人的規則最近讀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規蹈矩的德國人的:「中國的留德大學生見德國人做事刻板,不知變通,就存心捉弄他們一番。大學生們在相鄰的兩個電話亭上分別標上了「男」「女」的字樣,然後躲到暗處,看「死心眼」的德國人到底會怎麼樣做。結果他們發現,所有到電話亭打電話的人,都像是看到廁所標志那樣,毫無怨言地進入自己該進的那個亭子。有一段時間,「女亭」閑置,「男亭「那邊寧可排隊也不往「女亭」這邊運動。我們的大學生驚訝極了,不曉得何以「呆」到這份上。面對大學生的疑問,德國人平靜地聳聳肩說:「規則嘛,還不就是讓人來遵守的嗎?」德國人的刻板可以讓我們開心地一連笑上3天,而他們看似有理的解釋,也足以讓某些一貫無視規則的「國產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開心之餘,嘲笑之餘,我們漠視規則已經多久了?我們總是聰明地認為,那些甘願被規則約束的人不僅是「死心眼」,簡直是「缺心眼」。規則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為什麼要被死規則套住呢?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落後人家好多年。SAP是德國人做的,在學習SAP的過程中,也感覺到他們的嚴謹,但是如果我們在以後的執行過程中,漠視制度,那麼SAP在實際應用時會不會有障礙呢? 制度就是讓人來遵守的!!請大家牢記這一點!三、為什麼買香草冰淇淋汽車就會秀逗的故事?「請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下結論」,一切皆有可能!有一天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龐帝雅克(Pontiac)部門收到一封客戶抱怨信,上面是這樣寫的:這是我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寫信給你,我不會怪你們為什麼沒有回信給我,因為我也覺得這樣別人會認為我瘋了,但這的確是一個事實。我們家有一個傳統的習慣,就是我們每天在吃完晚餐後,都會以冰淇淋來當我們的飯後甜點。由於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們家每天在飯後才投票決定要吃哪一種口味,等大家決定後我就會開車去買。但自從最近我買了一部新的龐帝雅克後,在我去買冰淇淋的這段路程問題就發生了。你知道嗎?每當我買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時,我從店理出來車子就發不動。但如果我買的是其它的口味,車子發動就順得很。我要讓你知道,我對這件事情是非常認真的,盡管這個問題聽起來很豬頭。為什麼這部龐帝雅克當我買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麼時候買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龍?為什麼?為什麼?事實上龐帝雅克的總經理對這封信還真的心存懷疑,但他還是派了一位工程師去查看究竟。當工程師去找這位仁兄時,很驚訝的發現這封信是出之於一位事業成功、樂觀、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師安排與這位仁兄的見面時間剛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時間,兩人於是一個箭步躍上車,往冰淇淋店開去。那個晚上投票結果是香草口味,當買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車上後,車子又秀逗了。這位工程師之後又依約來了三個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車子沒事。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車子也沒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車子「秀逗」。這位思考有邏輯的工程師,到目前還是死不相信這位仁兄的車子對香草過敏。因此,他仍然不放棄繼續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夠將這個問題解決。工程師開始記下從開始到現在所發生的種種詳細資料,如時間、車子使用油的種類、車子開出及開回的時間…,根據資料顯示他有了一個結論,這位仁兄買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時間比其它口味的要少。為什麼呢?原因是出在這家冰淇淋店的內部設置的問題。因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暢銷的口味,店家為了讓顧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將香草口味特別分開陳列在單獨的冰櫃,並將冰櫃放置在店的前端;至於其它口味則放置在距離收銀台較遠的後端。現在,工程師所要知道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部車會因為從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時間較短時會秀逗?原因很清楚,絕對不是因為香草冰淇淋的關系,工程師很快地由心中浮現出,答案應該是「 蒸氣鎖」,讀後感《六個營銷故事讀後感》。因為當這位仁兄買其它口味時,由於時間較久,引擎有足夠的時間散熱,重新發動時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買香草口味時,由於花的時間較短,引擎太熱以至於還無法讓「 蒸氣鎖 」有足夠的散熱時間。讀後感想即使有些問題看起來真的是瘋狂,但是有時候它還是真的存在;如果我們每次在看待任何問題並秉持著冷靜的思考去找尋解決的方法,這些問題將看起來會比較簡單不那麼復雜。所以碰到問題時不要直接就反應說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沒有投入一些真誠的努力。做質量的首先要相信顧客的投訴,沒有誰閑的無聊找人投訴玩兒!人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所以一般結論是在自己的習慣性思維後產生的,因此不一定可靠,認真調查,分析再做決定,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是國人和老外的不同,顧問老羅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實驗不能重復五次以上,不要輕易下結論,而我們呢,經常搞一到二個數據,就出了結論。「請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下結論」就是這個故事給予我的!會投訴的客戶才是真的回頭客戶或者是真誠的客戶!處事態度,莫若於此!若人人皆有此處事態度 , 何愁公司經營不好 ! 四、小和尚撞鍾————制度(工作標准)與培訓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准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感想:1.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結果,是由於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鍾的標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2.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缺乏工作標准,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准盡量做到數字化,要與考核聯系起來,注意可操作性。3.既然我們有了工作標准就應該很好的去執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領導認為你不能勝任工作才後悔!4.所以公司、各部門、各崗位的培訓都是很重要的,為了讓員工知道該怎麼做,就必須定好標准,作好培訓!領導------請重視制度和培訓,這樣才能培養員工,您才不需要這么忙員工------請遵守制度,這樣才能勝任工作,你才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五、猴子與香蕉我在讀西點軍校的故事時,看到西點實驗室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我把他與培訓與服從聯系起來,與大家分享:有6隻猴子關在一個實驗室里,頭頂上掛著一些香蕉,但香蕉都連著一個水龍頭,猴子看到香蕉,很開心去拉香蕉,結果被水淋的一塌糊塗,然後6隻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然後換一隻新猴子進去,就有5隻老猴子一隻新猴子,新來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隻老猴子知道碰香蕉會被水淋,都制止它,過了一些時間,新來的猴子也不再問,也不去碰香蕉。然後再換一隻新猴子,就這樣,最開始的6隻猴子被全部換出來,新進去的6隻猴子也不會去碰香蕉。體會與感想:我認為這個故事反映的是培訓的重要性和無條件的執行制度1.培訓的重要性:把好的經驗做好培訓,讓大家共享,培訓好了,可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大家都會向同一個方向,也是正確的方向使力,這樣的團隊或公司會戰無不勝的。2.制度就是要無條件執行的。因為制度是經驗的總結。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錯誤或受懲罰的。六、降落傘的真實故事————品質沒有折扣,多站在消費者的觀點想一想不知道那位大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品質沒有折扣」,品質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執行!這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的真實故事。在當時,降落傘的安全度不夠完美,即使經過廠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傘製造商生產的降落傘的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9.9%,應該說這個良品率即使現在許多企業也很難達到。但是美國空軍卻對此公司說 No, 他們要求所交降落傘的良品率必須達到100%。於是降落傘製造商的總經理便專程去飛行大隊商討此事,看是否能夠降低這個水準?因為廠商認為,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沒有什麼必要再改。當然美國空軍一口回絕,因為品質沒有折扣。後來,軍方要求改變了檢查品質的方法。那就是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行中的機身跳下。這個方法實施後,不良率立刻變成零。一點體會:許多人做事時常有「差不多」的心態,對於領導或是客戶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會覺得對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認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們經手的日本協和的質量投訴。我當時真的認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這是一種對待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態度決定一切。或許我們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買回的酵母做的饅頭里吃出一根頭發,什麼滋味!?我們也許會說:10萬(或10億)袋酵母里才有一袋裡有一根頭發,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十萬分之一,對於吃到頭發的消費者來說,是100%。試想,如果什麼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麼每年有20,000次配錯葯事件;每年15,000嬰兒出生時會被抱錯;每星期有500宗做錯手術事件;每小時有2000封信郵寄錯誤。看了這些數據,我們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為我們是生產者,同時我們也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我們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義,而不是庸庸碌碌的。 〔六個營銷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F. 現代營銷案例分析學習心得如題 謝謝了
面對快速發展,競爭殘酷的市場,作為一個營銷人,我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重壓下求生存謀發展,我們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的營銷能力,才不會被市場拋棄。非 常感謝中國市場學會舉辦的《中國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資格證書》考試。它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檢驗營銷能力的平台,為我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考試教材》涵蓋非常廣泛的營銷知識。我們在學習時首先要在整體上對它有一個把握,理解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只有理解了理論和方法才能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結合市場熱點,從理論上進一步總結,形成自己的營銷理論體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做事都有自己方法和風格。那營銷也同樣如此,每個人的營銷風格和手法都是不同的。把別人的營銷經驗轉化成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體系。從眾多營銷人中脫穎出來。 第三,打開思維,創新解決方案。我們思維出於我們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又會束縛我們思維的發散。我們要把各種社會知識融入到我們的營銷思維中去,不要僅局限於營銷知識,突破思維的瓶頸,創造出新思維,這樣我們的營銷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對於一個營銷問題,我們要從實實在在的市場中去解決 問題,而不是看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正確運用了哪些營銷理論。我們在思考營銷問題時,要打開思維的門,拋開理論的束縛。只要做個有心人,有時跳出問題本身,反而會帶來新的出路。一個好的創意說不定就是來自你的靈光一現。 營銷是一門需要不斷去感悟的技能。並不是學了多少營銷理論知識和方法,就能成為一個營銷高手的。我們要在學習中領悟營銷的真諦,不斷積累各種知識和經驗。在營銷實踐中調整自己的體系,提高營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