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哪些營銷的經典案例
5月9號,各大品牌又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百雀羚交出了一份令人驚艷的答卷。支一鏡到底的神廣告由局部氣候調查組設計繪制,長度427厘米,看完大概需要6分鍾。一鏡到底長圖廣告並非百雀羚首創,而百雀羚卻無疑是玩得最成功的一個。百雀羚,憑借母親節定製禮盒「月光寶盒」的廣告,成為廣告、營銷、公關、新媒體、傳媒……各種圈的熱議話題,諸多賞析、評論文章的發布更是促進了廣告的傳播。雖然轉化率不高,但傳播性、口碑都堪稱上乘之作。隨後,更多品牌方開始使用一鏡到底長圖的營銷方式。
Ⅱ 市場營銷經典案例
有一位學員,他以前是做醫療器械銷售的,做得很累,後來學習了營銷之後就迷上了資源操控,他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叫做植入式公益廣告,賺的不多,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空手賺了幾十萬,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案例跟其它案例有什麼異曲同工之處。
第一步,搞定廣告公司
他沒有公司,他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家廣告公司,這個廣告公司就是做一些招牌、鐵架廣告欄這些東西的,找到這家廣告公司之後呢,他說我有一個親戚是防震抗災局的,他們現在准備在每個小區做防震抗災宣傳欄,他可以把這個業務給我做,因為我不能以個人的名義去接單位上的活,所以說我必須掛靠一個公司,如果說可以的話,到時候掛靠到你的公司,到時我跟這個親戚說一下,把這些業務都給你做。
其實這個人根本就不認識什麼防震抗災局的渠道,也沒有什麼親戚在防震抗災局,這是一個虛擬的籌碼,不過就這樣他一下子就整合到了廣告公司。
第二步,搞定防震抗災局
他找到防震抗災局,拿了一份報告說,現在中國災難頻頻,我們防震抗災局應該也有這種義務,把這些知識宣傳給市民,你看現在由我們廣告公司出資在每個小區每個社區門口做公益廣告位,其中1/3給你們防震抗災局做公益宣傳,2/3我們推薦一些好的品牌商家的廣告收回一些成本,那麼其實這里就是它的盈利點。
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這些政府組織是有義務來做的,但是沒有途徑,你有這么好的方式來做,並且不違背原則,而且還做出了政績。當然這里是要打個小的鋪墊,就是他不止談了一家,他談了很多家,談了交通局,談了房管局,談了食品安檢局等等,談判方式跟與防震抗災局一樣的話術,但是只有這一家答應的比較敞亮,一下子就簽了。
第三步,搞定商家投放廣告
做廣告鐵架是需要成本的,他拿了委託書找到本地的商家來做廣告,出示了一個欄目的樣本,他說我們現在有3000個小區需要做這個宣傳欄,我們以每100個小區為一個單位,每個社區都有幾千戶人家,你這個廣告覆蓋幾千幾萬人,每個單位就可以達到近百萬的瀏覽量,基本上一年進進出出就給你形成了品牌印象,他把廣告位分成了二十幾塊,每一塊是1萬多塊錢,最終商家討價還價,以1萬塊錢成交,每個單位總成交20多萬,3000個小區劃分成了30個盈利單位。
第四步,搞定物業小區
如何讓物業小區願意投放廣告,其實你只要給錢就行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空手套,除一些成本收益還是不菲的。
如何盈利?
前面跟防震抗災局提到的2/3投放廣告收回成本,我們說是這樣說,實際上我們是有利潤的,我們把每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好,利潤自然就出來了。
回到本質,為了讓你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再次對植入式公益廣告詳細解析,其實與搞定比爾蓋茨案例一樣的原理,南昌學員當時發現公益是植入廣告的商機,把廣告植入到物業小區,這樣能小賺一筆,但物業小區的狀況一般非常難進,而且廣告價格也非常高,並且物業小區不願意配合,一個個都牛逼哄哄的,所以就開始思考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做,能讓物業服服帖帖的配合我們呢,並且能拿到最低的物業廣告價格甚至免費整合,最終就想運用公益的形式來做。
首先公益的形式一般都會有政府相關機構參與或者非常有影響力的企業參與,比如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安全局等,無論物業的負責人是多大的官,一般都會服服帖帖的配合,影響力也很容易做到事情也好辦,但是自己沒名沒分,這個事情就不好做。
接下來就會思考最終決定談判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局、防震抗災局等,只要有了他們的加入,哪怕是付費也比正常低很多,而且配合度都非常高,因為這些監管局影響力都是公認的,無論你是多大的官很容易鎮住他,而且借著公益的形式,這個事情就更容易辦妥。
雖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但這些監管局的領導也不會見你,更不會相信你能把事情辦成,況且你還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必須有一個可信的身份。這個身份本身我們是沒有的,所以也必須要整合,那到底用什麼身份這成了一個難題,因為以什麼身份都可以,只要能讓防震抗災局相信,並且對當前的這個項目有著幫助,最好能連環使用,最後就想到了廣告公司。
這個學員並不是想幫廣告公司帶來生意,而最終整合廣告公司的目的是借力廣告公司的名義方便談判,當時發現與商機相關的市場有這幾個痛點。
其次,當時廣告公司給商家的印象超級不好,商家花錢做廣告沒效果,正好有防震抗災局的身份,所以跟商家談的時候可以用防震抗災局的身份來談,威力比廣告公司身份還大,綜合考慮就不能用廣告聲公司的身份了,用了反而會壞事,因為商家對廣告公司的印象特別不好。
但是談防震抗災局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大的身份,而且也發現防震抗災局也有義務來宣傳防震抗災的相關內容,我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做就比較合理,一個是我本身就是做廣告的,第二個也可以以擴展業務為由低成本製作,並通過收取商家廣告費平攤成本,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談判,這樣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防震抗災局宣傳途徑解決了,成本問題也解決了,政績還是自己的,廣告公司也拓展了業務,說實話當時也沒想到其他身份,最終通過以上判定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談判,所以一定要選擇最適合的身份,只要能把這個事情干成參與的人越少越好,因為涉及到風險與管理的問題,但每個點都要相互制約,本書的每個案例都已經表現出來了,請大家反復學習,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
歡迎關注「營銷策略」公眾號
回復「案例」,99套經典實戰案例免費領……
接著就去談廣告公司,你不能以商家的身份、不能以物業的身份、也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去談,最終對比後,很自然的就以防震抗災局的身份來談。
廣告公司搞定後,這樣我就有了廣告公司的身份,然後再以廣告公司的身份去搞定防震抗災局拿到委託書,再以防震抗災局的身份去談商家談小區,最終我們這五個關鍵點,南昌學員,廣告公司,物業小區,商家,防震抗災局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這就是通過弱小的我,把本來和我沒有關系的、不可能幹成的事情用了牽線搭橋,建立了強大的資源庫。
防震抗災局之所以參與,首先是公益活動,做出政績對他們是有益的,其次確實有義務宣傳,最後還不需要花費防震抗災局的任何成本。
Ⅲ 如今的營銷有哪些國內國外
如今營銷模式多種多樣,隨著電子商務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路專營銷的意義越來越重大。屬談到網路營銷,我覺得日前最重要的就是微博營銷與電子郵件營銷,日後微信營銷也不容忽視。但只注重這些還不夠,還要注重指向交易完成的最終導向,這就應該把線上博客,論壇,微博等與線下電話結合起來,當然如果能挖到營銷精英最好,一個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其他同事會學到很多東西,進步很快,業務就會開展很多。
簡單地說下國外的(了解不多),國外同樣重視網路營銷,而且由於西方民主意識深入人心,人們看重對自我能力的塑造等方面,西方出現了參與式營銷、休閑游戲式營銷等新生營銷模式。
希望上述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Ⅳ 誰知道關系營銷經典案例
喬·吉拉德把成交看作是推銷的開始。他在與客戶成交之後,並不是把他們援專於腦後,而是繼續關心他們,屬並恰當地表示出來。他每月要給自己的1萬多名客戶寄去一張賀卡。一月份祝賀新年,二月份紀念華盛頓誕辰日,三月份祝賀聖帕特里克日……凡是在他那裡買了汽車的人,都會收到他的賀卡。正因為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客戶,客戶才不會忘記喬·吉拉德。喬·吉拉德在銷售過程中總結出了著名的「250定律」。他認為在每位客戶的背後,都大約站著250個人,這是與他關系比較親近的人:同事、鄰居、親戚、朋友。如果一位推銷員在年初的一個星期里見到50個人,其中只要有兩個客戶對他的態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於連鎖效應就可能有5000個人不願意和這位推銷員打交道。因此,在銷售過程中不能得罪任何一個客戶,得罪一個客戶就等於得罪了250個客戶。反過來講,如果你贏得了一個客戶的口碑,就等於贏得了250個客戶。
Ⅳ 有哪些比較成功的品牌營銷案例可以借鑒的
1、杜蕾斯感恩節」十三撩」文案
杜蕾斯已經成為熱點營銷的代名詞,而2017年感恩節,杜蕾斯一次性調戲了13個品牌,包括綠箭、德芙、士力架、宜家等,被撩的品牌們也紛紛機智回應,立即成為火熱的話題營銷。
這種品牌互相調戲的方式其實很常見,但是每一次都能引爆市場,關鍵點就看文案能不能撩倒大眾對品牌的那個「嗨點」。
2、扎心了老鐵!網易雲音樂扎心地鐵文案
2017年3月,網易雲音樂把APP上點贊數最高的數百條樂評印滿了杭州市地鐵1號線和整個江陵路地鐵站,紅底百字簡直搶眼。這些文案條條走心,讓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這種由用戶的UCG產生的內容,一直是市場的經典玩法。而知乎的全部內容,不都是如此嗎?在APP運營推廣中,值得借鑒。
3、小朋友畫廊,」1元最美公益」
8月29日一早,朋友圈在一個晚上全部淪陷,大家紛紛在購買自己的畫作做屏保。這些從小自閉症朋友的繪畫著實驚人,風格不同,大家可以通過微信購買,非常便利。
當公益與小朋友、藝術掛鉤,沒有道德綁架,而且具有個性化;1元購畫,參與門檻低;以朋友圈的平台,容易形成從眾心理,取得刷屏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活動由騰訊公益牽頭,具有品牌背書。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激發,活動在極短的時間內,據達到了初步設定的1500萬的目標。
4、芝麻信用地鐵長長長文案
6月6日芝麻信用在上海地鐵投放了一組長廣告,形式非常新穎,被譽為壓到鍵盤的文案,腦洞極大。
Ⅵ 幫忙找5本以上的關於公益營銷的外文文獻
1、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ublic Welfare Marketing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R Enterprise
2、Public welfare marketing of sports games in China
3、Competitive environment,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use of rel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 marketing of charity beneficiary services
4、The scope for market segmentation within the charity market: An empirical analysis
5、The charity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
Ⅶ 慈善營銷的案例分析
王老吉一億元帶來的「意外收獲」
在中國北方和中部都缺乏飲用涼茶的習慣,王老吉作為灌裝飲料領域的後起之秀,2002以前一直盤踞於華南地區,屬於地區性的飲料。但是近幾年憑借著其完美的定位,恰如其分的解決了中國人在飲食過程中普遍擔心的「上火」問題,可以說,王老吉從2002年前維持在的1億多元銷售額迅速成長為2007年銷售額近90億的飲料品牌,關鍵在於找到了這個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之處,並成功包裝為市場上的「紫牛」產品。紫牛是指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之處。在市場上表現為:通過在產品、服務、概念中尋找到自己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之處的「創意病毒」,接著找到「創意病毒」的早期接受者即「噴嚏者」,通過對「噴嚏者」的感染,使「創意病毒」快速擴散,成為市場上受消費者歡迎的流行物。
可以想像,一家深知紫牛策略的企業在日常的傳播活動中,對於市場上存在的「創意病毒」是十分敏感的。5月18日晚,央視一號演播大廳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王老吉以一億元人民幣,讓廣東加多寶集團一夜成名。國內民營企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在財富積累增長同時,逐步開始樹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參與社會公益的企業公民形象,所以才有了王老吉熱心捐助1億元參與抗震救災的壯舉。對企業本身來說,則是在市場上傳播了一個引發爭先討論的「創意病毒」,後續關注度之高直逼當年蒙牛贊助的「超級女生」,帶來的營銷效果也許大大超出加多寶早先的預期。
著名社區天涯上出現「王老吉,你夠狠!捐一個億,膽敢是王石的500倍!為了整治這個囂張的企業,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的帖子後,馬上在聊天室、論壇社區和MSN、QQ等網路工具上瘋狂傳播開來,「封殺令」這個「創意病毒」經過「噴嚏者」的傳播,熱迷症在網民中開始相互感染,紛紛採取實際行動「封殺」王老吉,與此同時,王老吉開始出現在以前不曾覆蓋的銷售渠道中。不難發現,處於熱迷狀態的消費者對紫牛產品的態度是緊緊跟隨,而不接受甚至主動屏蔽對紫牛產品不利的意見,在消費者中出現了就算「王老吉是營銷,我以後也要喝它的聲音,所以才有了「捐了一億,王老吉涼茶重慶賣斷貨」的火爆局面出現。
從王老吉本身來說,剛剛踏進年度銷售的旺季,前期的廣告活動已經產生預熱效果,但是忠實消費者真正開始大量飲用多半是要在完全進入夏季以後。如何在涼茶飲料市場跟進者已經增多,消費者對王老吉處於充分知曉的情況下吸引眼球,成為王老吉品牌的一大營銷阻點。正如初到草原,忽然在看到遠處一群花白奶牛覺得很新鮮,而如果一路下來,你將不斷的看到花白奶牛,你還會覺得有趣嗎?但是突然在一片花白奶牛間出現一頭紫色的奶牛,你是不是覺得很驚奇。王老吉就是要做這頭紫色的奶牛,要將消費者的目光聚集過來。如此一來,捐款數額就只是數字上的問題,但必須是一個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數額,最好還能出人意料。可以說,「一億元」對王老吉來說就是一個完美的「創意病毒」。
如今,人們不僅熟知了王老吉,而且知道了加多寶。品牌對飲料企業的重要性相比其他行業更重要,相比較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市場上活動而言,王老吉確實需要一次聲名鵲起的,才能穩固其中國第一罐的美譽。
與其說王老吉是一次意外的收獲,不如說是一次紫牛實效的完美演繹,但是行動第一,公關第二,千萬別留下為營銷而營銷的印象,反而會得不償失。王老吉終究是應是中國人的老話「善有善報」。 家樂福的「第一先鋒」
家樂福在2008年可以說是招來橫禍一場,因為「聖火傳遞」而捲入民族情緒的漩渦,在人們抵制家樂福的初期其並不曾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而此次地震過後,家樂福可以說還是處於藏獨事件的「撲火」狀態,公關事務還處於緊張運轉中。所以才有了5月12日下午,汶川受災的消息一傳出,家樂福當即指示位於成都的五家門店向災區緊急捐贈帳篷、棉被等救災物品,同時通報法國總部。家樂福國際基金會隨即決定,向中國受災地區捐贈人民幣200萬元。
可想而知,作為第一個反應的國際企業其行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而中國人一向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相比起後來在網路上被批得狗血淋頭的國際大企業,家樂福此次公關之旅可謂合格。
然而,更多的國際企業則在捐款活動中因網民廣泛傳播「國際鐵公雞排行榜」而苦惱,但其中恰恰卻沒有家樂福。事實證明,在市場上,只有紫牛才會值得關注,才有價值,家樂福果斷決策,獲得的先發優勢是其他跨國企業所不及的,避免了在抗震救災捐款活動再次受到攻擊。一般來說,國際企業在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時,一般需要向總部申請,獲得批准後才能動用資金參與,所以很多跨國公司因此在起初的捐款並不太多,陸續才將捐款額擴大至千萬級別,這才導致國內的網民的批判聲。
紫牛實效強調的就是在市場行為中尋找到有利的「創意病毒」,並通過「噴嚏者」傳播出去,在消費者中引起熱迷症,成為市場上受歡迎的流行物。家樂福通過第一個參與捐款,接著在各大媒體發布家樂福鼎力支持北京奧運和抗震救災,而且與地震和救災的話題一概迴避,言談務實、態度誠懇。既淡化了前期的「支持藏獨事件」的不利印象,同時也在國內樹立了有愛心的國際企業形象,反而使前期批判者失去了借機批評的口實。
可以說,家樂福此次慈善營銷是抓住了「第一個參與」這個創意病毒,通過早期接受者如媒體的記者、支持家樂福的消費者、政府代表等即時的傳播出來,使消費者接受了家樂福是支持中國社會公益的國際企業,通過網路上網民的口耳相傳使更多的人接受這一點,最終使家樂福的「藏獨門」危機得以平息化解。 奧康集團的慈善營銷
2007年中國慈善事業風光無限的就是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其憑借獨特的慈善模式一舉獲得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特別貢獻獎」。4月6日,王振滔在北京正式啟動了第一個由中國民營企業家設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王振滔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推出了全新的慈善模式:受資助學生要在工作後資助一名貧困學生,這個基金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預計2011年起每年受助者超過1萬名。
如果說資助貧困學子的善舉有很多,而且王振滔的捐助也不是最大,但慈善的標准不是以捐款多少而論,而是看這一舉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有多大,能否以自己的善舉帶動更多的人行善。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振滔慈善基金會」這一善舉意義深遠,而獲得慈善排行榜「特別貢獻獎」也是理所應當。
2007年奧康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舉動就是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皮具產品供應商。與此同時,奧康的慈善營銷也順勢展開。5月10日,奧康集團宣布:秉承「人文奧運」精神,通過幫助奧運冠軍實現個人「公益夢想」,構建2008「公益奧運」的「圓夢行動」正式啟動。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圓夢基金同時成立,總額約為3000萬元人民幣。馬燕紅、高敏、錢紅、王軍霞、楊凌、田亮等6位奧運冠軍成為第一批「圓夢大使」。「楊凌,奧運之光,白內障兒童康復計劃」、「田亮愛心病房,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康復項目」、「馬燕紅,退役體操運動員脊椎矯正康復計劃」、「錢紅,公開水域救助工程」等慈善工程也相繼展開。吸引了新浪、SOHU等網路媒體及10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在短時間內,營造出社會熱點。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發現,雖然奧康所做的都是慈善事業,本著以一顆慈愛的心去扶助貧困弱小群體,是沒有追求任何回報的,但是,也正是這種無私的舉動吸引了媒體與社會的關注,獲得社會和公眾的認同,無形之中,對於提升奧康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有了極大幫助。這就是慈善營銷的魅力所在,不去刻意追求名譽,而讓社會主動去關注。業界有句話說的好「做廣告不如做新聞,做新聞不如做公益」,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個功利營銷的今天,大多企業都是以贏利為目的採取一系列營銷方式,而公眾也早已對那種赤裸裸的企業、產品宣傳不以為然。不可否認,營銷是企業的終極目的,但是可以採用的手段很多,以慈善事業為載體的運作達到企業的營銷目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營銷方法,既回饋了社會,博得了公眾的贊譽,也取得了良好的營銷效果。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慈善營銷,必將能大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