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營銷的營銷模式
「整合營銷」模式即在信息搜集、論證、實施、反饋的循環網路的支配下把各個相關產業環節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集高效的產業鏈運作模式。具體到電影業,也就是要把制、發、放及相關產業領域整合起來,以電影作品為中心,建立起多支點的盈利模式和資本回收渠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著名學者唐·E·舒爾茨提出了一種現代營銷方法——整合營銷傳播(IMC),成為備受推崇的現代營銷模式。「IMC從理論上脫離了傳統營銷理論中佔中心地位的『4P』 理論,強調『4C』理論,企業營銷傳播思考的重心從『消費者請注意』轉變為『請注意消費者』倡導真正的『以消費者為中心』。」 IMC理論的發源地——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組把IMC定義成: 「IMC把品牌等與企業的所有接觸點作為信息傳達渠道,以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目標,是從消費者出發,運用所有手段進行有力的傳播的過程」。
首先我們要搭建現代客戶導向型組織架構,成立高效的客戶管理團隊——IMc中心。整個管理模式為客戶——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層管理人員的倒三角型模式,並且IMC中心直屬最高決策者領導,保證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准確性。這樣便可以通過社會統計學的數據搜集和分析來預測消費者與潛在消費者的消費慾望、滿意度、忠誠度以及一系列的市場指數,為整合營銷傳播模式提供堅實的運作基礎。對消費者資料庫的分析和以此做出的市場預測應該貫徹到電影產業運作的各個環節當中去,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帶著IMC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進入到劇本的編寫階段,即根據目標市場選擇適當的題材和故事,確定影片的主題、風格和類型,結稿後,報企業集團決策層審議,決策層可以根據政策風險評估、投入產出預測、資金運營現狀等來確定是否付諸攝制該影片。一旦影片投入拍攝,就應該按照「輕」「重」「緩」「急」的策略制定一套科學化的宣傳計劃,如採取捆綁推廣宣傳、產品贊助、電影素材拍攝廣告、聯合促銷等方法。在這方面,《英雄》可以稱得上是個典範,在前期策略階段採取了「封鎖消息」、「推出《緣起》」、「沖擊奧斯卡」、「抵制盜版宣傳」的手段,在中期策略階段採取了「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人民大會堂首映禮」、「內地音像版權天價拍賣」的宣傳攻勢,在後期策略階段主要採取的是「影院營銷」、「打擊盜版」等方式。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整合營銷模式是一個循環的綜合體,在營銷的最後階段要搜集營銷信息,並及時反饋給調研、咨詢部門,以更新已有的消費者資料庫,完善信息監控系統,這樣就完成了整合營銷的一個循環。
電影整合營銷模式的理論建構和市場檢驗需要在模仿和借鑒中逐漸展開,同時也離不開硬體和軟體的支持:即要解決體制層面上「兩個制度」的問題——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管理設施現代化,加強硬體的建設,如計算機化管理系統的完善;具有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人才,為整合營銷模式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引入整合營銷觀念,建立立體交叉的盈刊模式和超穩定的經營結構,是當前電影業發展的切入點和重點。
幾年前,「營銷」對於中國電影業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是《英雄》讓人們感受到了「營銷」的魅力,接下來《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無賊》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讓營銷迅速升值。不過,縱觀世界電影營銷的現狀,中國的電影營銷只是進入了啟蒙的時代。與好萊塢電影的營銷相比,差距是很明顯的。「好萊塢的營銷策劃是建立在科學運作的基礎上,他們不是憑感覺和經驗進行咨詢,而是通過嚴密的市場調查和信息分析,設計出一個完備的營銷方案。而我國電影業的整體營銷水平還不高,很多電影企業的營銷行為的隨意性強而科學性弱,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電影營銷策劃。」
⑵ 一部電影在營銷過程中如何市場細分
你好 電影營銷 我給你抄舉個例子:你看過《泰坦尼克號》吧,傻子都知道是愛情片,但是有一天我看見一個文章講《泰坦尼克號》中蘊藏的管理學知識(文章這么說的,在工作中公司遇到小危機了沒有在意,結果小危機只是更大危機的前兆,輪船撞冰山那一段,船長認為是一個小冰山,其實下面冰山一角,就這個意思),這個很重要,愛情片一般是年輕人看的比較多,當視角轉換後,不光年輕人去看這個電影了,從事管理或者工作的人去看了,這樣錢就賺多了。懂嗎??有很多的方法,自己製作搞笑的視頻或者圖片,引發病毒營銷,那就最好了
⑶ 電影營銷手段
小成本電影在拍攝前期就以經找好了銷售渠道,大製作可以到各大電影節上做宣傳,自然會有電影公司願意購買
⑷ 談商業電影如何面向市場營銷
營銷不分行業,不管是電影還是房地產,都是採用一套營銷理論與方法,而不同只能是因為不同操盤人的水平高低來體現。
⑸ 電影營銷的營銷改革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電影的理解,總是徘徊在商品和宣傳工具之間,電影行業到底應該用一種政府行為還是用一種企業模式去構建?理念上這個問題早已得到解決,可是在實踐上卻動作遲緩,中國的電影業舉步維艱,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制約著電影的進一步發展,諸如條塊分割、發行環節過多、產發放嚴重脫節、電影隊伍嚴重老化和電影管理模式落後等等。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腳步18益加快,一直對中國電影市場虎視眈眈的好萊塢製片商已經著手准備登陸或已經登陸中國電影市場了。宏觀來看,這對中國電影業其實是一件好事,外來的競爭壓力促使傳統的電影管理體制發生轉變,不適應的將被淘汰,全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將會逐步取代現有的僵化的管理模式,中國電影業在營銷戰略方面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主要體現在: 從表象上看,體制問題似乎與電影營銷毫無關系,其實,這才是最根本的。我們的電影市場是生產、發行、放映各自為政。在基層,發行部門雖然擁有影院,卻在發行上沒有多大自主權,影片的供應是計劃型的,從國家到省、市、再到縣,基層發行部門只是完成電影從上一級移交給電影院的這樣一個過程,自由選擇片源,只能是一種空談,甚至於在檔期上,基層發行部門也只能是在有限的空間里合理調整:省一級電影發行部門可以比較自由地組織片源,安排檔期,卻不擁有屬於自己的影院。因此既不能對基層電影人進行自由調動,又無法對電影院進行改造。要改變這一現狀,主要做法有兩條:
第一條是建立集產、發、放為一體的現代化公司。這樣的現代化公司可以由三種形式發展而來,其一是以「放」為核心,即某電影院能夠自由組織片源,並能獨立或合作製片,其發展的趨勢是打破地域界限,在各城市設立自己的子公司,樹立自己的品牌,經營自己的特色影院,因其發展模式類似於肯德基,我們暫稱之為肯德基模式。其二是以「發」為核心,發行部門利用自己掌握豐富片源的條件,以經濟實力打入放映部門,擁有自己的放映院線,這是我國現行電影體制改革的方向,很多發行部門都採取了這一做法。我們稱之為傳統模式。其三是以「產」為核心,即製片商介入放映部門,利用自己雄厚的資金參股或控股,直接參與影院的人事管理及影院建設,其優點是省去了發行環節並能體現自己的特色,而且能得到資金保障,比較穩定。
第二就是產、發、放仍然脫節。但不是這種脫節,而是建立在市場體系完善,競爭機制完備的基礎上。放映部門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片源或委託發行部門組織片源,如同顧客選擇商品、商場選擇貨源一樣。由於市場完全開放,電影放映部門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加強,發行部門必須以實力吃飯,即能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片源。隨著影片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以產、發、放為主體的社會分工將進一步得到強化。事實上,電影業的公司化、集團化與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強化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
中國電影業的經營理念嚴重滯後,經營機制不盡合理。如同開篇所言,電影到底是用政府行為去經營,還是以企業模式去構建?雖然理論上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在事實上電影與政府的依存關系仍然是緊密的,政府擁有人事權。如果從電影的長期發展來看,政府對電影應該是宏觀控制,如同企業同工商局的關系一樣。工商局只負責審批企業的注冊登記、商標等事宜,企業則在市場中接受檢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電影不同於其它產品,比如食品、香煙、酒類等,無論是肯德基,還是紅塔山,都屬於可延性消費產品,對顧客來說,品牌代表的是質量,一種品牌一經確立,一個顧客有重復消費的需要;商家所做的就是盡量維護品牌的信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可是電影不同,對具體的某部電影來說,它只能是屬於一次性消費。一部優秀電影,營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來擴大它的知名度,比如海報、櫥窗、媒體、政府紅頭文件、廣告及其它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通過這些方法,對某部電影來說,可能是成功的,然而令電影營銷人員困惑的是,下一部電影又該如何宣傳?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沿用老一套,不用說觀眾,就連自己也開始懷疑媒體的客觀性了,久而久之導致的必然是觀眾的漠然。
其實,這種針對某部電影的狂轟濫炸式宣傳是不可取的,對電影業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是一種慢性自殺。它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觀眾對於電影宣傳的漠然。電影工作者應該有重點、有突出地炒作幾部電影,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然而,這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借鑒某些服務行業的行為,譬如浴室、歌舞廳和茶室等,它們提供的是場地、環境和服務而非產品,它們建立的品牌是陣地品牌而非產品品牌。電影的困境不是行業內部競爭的結果,而是行業之間競爭的結果
。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使電影成為眾多娛樂方式的重要一元,換句話說,如何使電影成為與浴室、茶座、廣播、電視等並駕齊驅的娛樂休閑方式,已經成為營銷工作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電影的營銷重點是樹立陣地品牌,搞好電影院自身建設。多廳、多功能以及提供溫馨可人、富有特色的環境,高清晰度銀幕以及良好的聲響效果都應成為影院追求的方向。 搞好電影營銷最重要的還是搞好自我包裝,除了具體包裝某部影片外,重點還要放在電影的硬體包裝— — 影院建設上,即電影的形象設計。電影樹立的是陣地品牌,形象設計尤為重要。在這方面,亞細亞影城曾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睹了1991—1993年亞細亞神話的人們一定還記得:亞細亞影城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受到了上自中央下到黎民百姓的密切關注,江總書記還親自前來視察過,應該說,影城在創立品牌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其硬體設施在當時也是一流的,然而不到6年的時間,亞細亞影城迅速衰落了。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影城所在地沒有良好的大環境;比如電影市場的衰落;比如豪華影城的相繼崛起。然而,沒有良好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沒有良好的用人機制及人才觀念,從而導致決策上的諸多失誤,才是其根本原因。很難想像,用最傳統的腦子去操縱一台最先進的機器能夠充分發揮機器的作用。亞細亞影城的失敗在於遵循傳統的管理模式而沒有引進現代化管理方法,從而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沒有充分利用、維護並發展品牌的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細亞」這三個字的含金量在不斷地降低。
「窮則變、變則通」,電影發展到今天,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如果電影不思進取,不與國際接軌,其生存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因此,在中國行將加入世貿組織之際,中國的電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誰最先轉變觀念,准就將是未來電影市場上的大贏家。所以可以通過網路來發展電影,讓互聯網來推廣電影。
⑹ 如何做電影營銷
坐電影一下,我看到了電影營銷基本上就是直接在這個網上發這個消息比如說各大平台網站還有嗯嗯,團購網站這些都發消息。
⑺ 2015哪部電影的營銷策略最好
電影營抄銷一方面是指企業利用電影如襲置入式廣告、贊助等方式來展開營銷活動;另一方面是指電影自身的營銷,電影在拍攝和製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定位,利用營銷的思維來展開運作。這里所指的電影營銷主要是電影自身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