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節假日營銷的策略
(1)促銷的市場類型不同的市場類型需要不同類型的促銷工具,比如IT與超市,超市與百貨、商廈,商廈與大賣場,大賣場與電子城的特點和環境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選擇促銷方式也應不同.
(2)競爭條件、費用分配這包括IT企業本身在競爭中所具有的實力、條件、優劣勢及競爭品牌的條件、環境。由此制定企業可提供的獎勵幅度、數量、品種、折扣率和獎項設計與兌獎率、產品銷售費用、附加利益費用(指投入的獎勵及回收率)。
(3)銷售促進媒介的選擇比如,選定贈券這種促銷工具,必須對媒介進行組合排隊,多少直接送給顧客,多少發放在包裝里,多少直郵到家,多少通過報紙、雜志附帶等,都應量化、細化、合理化。
(4)銷售促進時機的選擇銷售促進時機選擇是成功的開始,時機起止是節日營銷的生命鍾,必須予以重視。過長過短,都會制約節日營銷的順利開展。按照國外慣用的做法,節日營銷促銷日期以半月為宜,節前4天為推動期,節中7天為重點期,節後3天為修補期,每期持續時間以平均購買周期的長度為宜。
(5)銷售促進目標對象的選擇節日促銷需要促銷的對象多種多樣,既可對消費者、社會團體的銷售促進,對中間商、零售商的銷售促進,亦可對推銷人員乃至同行製造商、供應商進行銷售促進。分清主次,正確選擇銷售促進對象是開展節日營銷首要考慮的因素。一般而言,只有把產品流轉到消費者手中,企業營運才算最終完成,因此節日銷售促進的對象應以拉動消費者為主,輔之對零售商的銷售激勵。但如果是大型節日營銷活動,考慮完成規模、效應,就須多節促動,多方齊用。
② 春節年花銷售策略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當下春節習俗的傳承問題主要在於它沒有很好地完成從農業文明形態向現代文明形態的轉型,其文化內涵、過節方式與現代社會還有一些不太契合的地方。
許多城市青少年就感覺春節「太折騰人」,禮俗繁瑣,規矩太多;部分中年人則感覺送禮物、給壓歲錢等花銷太大,過節不堪重負。
我認為,這種負面意見的產生不是由於年俗本身不適合現代社會,而是由於近代以來,中國開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採取的相關策略,使得傳統節日沒有順應社會變遷而進行必要的革新。在現代社會,春節要得以繁榮壯大,必須進行必要的調適,具有足夠強的現代性。
在現階段,除了民間順應生活方式的變化而進行過節習俗的自動更新外,相關政府部門、學術界及其他社會力量在進行年俗的傳承與保護時,策略上應考慮在以下三個方面強化春節習俗的現代性元素:
第一,提煉宣揚傳統年俗的現代文化內涵。節日文化內涵的現代性與部分傳統習俗的合理存續並不矛盾。一方面,部分特色古舊習俗在現代社會本身就有展演和紀念的意義;另一方面,這些舊俗也會轉生出新的意義。
過年的原始意義主要是在新舊年交替之際祭祀神靈、施行巫術,這種習俗和內涵在現代必然逐漸衰減,而其少量的相關遺俗則成為營造隆重、歡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的手段,成為民眾表達安定紅火的生活理想的方式。如放鞭炮,本來是通神或驅邪的一種儀式,現在則成為一種歡慶的方式。貼對聯、守歲、拜年、壓歲等其他年節習俗也都可做類似的解釋。
可以說,春節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適應於現代社會的演變的,並且產生了為現代人喜歡的新民俗,比如除夕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居民燃放更富觀賞性的煙花代替注重聲響的鞭炮等。拜年方式的演變更具代表性。傳統的拜年方式是家庭走訪式的,而且採取跪拜式的禮儀。如今只有少數農村地區還保留著跪拜式的拜年禮儀,絕大多數地區則由走訪式的當面問候拜年轉為以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為主。
一些城市舉辦的大型春節廟會是將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成功範例。近年來,北京每年春節都要在地壇、龍潭湖、白雲觀、琉璃廠等公共場所舉辦廟會,很受群眾歡迎。各廟會幾乎每天都出現人山人海的場面。舊時的廟會是在祭神祈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集會,現在的廟會以游藝、娛樂、貿易為主,祭祀活動很少,地壇、天壇等廟會的祭祀儀式只是展演性質,琉璃廠、世紀壇等廟會則沒有任何祭祀活動。當然,由於過去多年的社會環境因素,春節也不是很好地完成了現代轉型,其現代性仍需要加強。
第二,開發、宣揚春節紀念物,營造浪漫熱鬧的節日氛圍。節日紀念物,或稱節日象徵符號,指能代表節日特色的事物,如春節的餃子、鞭炮、燈籠、對聯、臘八粥、灶王爺、生肖動物等。
節日紀念物對於傳統節日現代性的建構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維系人們的節日情感,豐富人們的節俗活動。傳統節日傳承了幾千年,已經在族群成員的內心積淀了較為穩定的民族情感,這表現為到了節日期間,如果不遵行特定傳統習俗,個體成員會感受到情感失落,如除夕不能跟家人團聚,會感覺年節生活過得不完滿。但是這種節日情感也不是無條件地一代傳一代的,需要藉助節日里特定的儀式、活動來傳承。
在傳統社會里,人們在節日里進行的特定儀式或活動往往靠相關的信仰來驅動,或靠一定的文化需求來維系。而在現代社會,與農業文明相適應的那些文化需求已很少存在,於是許多節日儀式、節俗活動就難以傳遞,而使節日呈現節俗減少、衰弱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節日紀念物的使用對於節日傳統的維系就變得很重要了。這些節日紀念物在傳統社會只不過是節俗活動的用具,在現代社會卻往往成為節俗活動的軸心和驅動力。這是因為這些節日紀念物上凝結著民族文化精神,已經成為民眾節日情感的寄託,也是節日特色的重要載體;這些節日紀念物也有世代傳襲的使用方式,圍繞這些紀念物的行為模式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營造濃重的節日氛圍。節日對民眾而言是不同尋常的時間,人們過節時都有過節的心情和活動。在傳統社會或在保留較多傳統習俗的農村,人們過節的莊重感或神聖感一般是由祭祀儀式帶來的。比如河北景縣農村過春節時,年三十晚飯前,各家男人要去墳地請祖先回家吃餃子、過年,完成請神儀式後,意味著把祖先請回家了。這時人們都有神在家裡的意識,家裡的氛圍變得異常莊重,說話做事都很謹慎,比如煮餃子時大人會叮囑孩子們不要說「破了」「不夠」等不吉利的話,要說「掙了」「富餘了」等吉利話。
而在現代社會,在城市裡以及許多鄉村地區,民間信仰淡化了,在重大節日里也沒有祭祀儀式了。如果不用其他節慶方式來彌補儀式的缺乏,節日往往變得冷冷清清。在這種情況下,節日紀念物就派上了用場。用節日紀念物來布置環境,圍繞節日紀念物進行習俗活動,是營造節日氛圍的重要方式,特別是營造外部可見的節日氛圍的主要方式。於是在現代社會,我們對節日時間的「非常」感覺,除了來自在我們的記憶中保持的那些特定時日的重要意義外,就主要來自這些節日紀念物對環境的渲染、使用節日紀念物的習俗活動。
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順利傳承有賴於節日紀念物消費市場的推動。在傳統時期,節日活動主要是在家族的范圍內進行的,公共活動很少,節日用品也主要是自家製作的。而在現代社會,家族活動減少,節日用品主要是從市場購買的,同時,節慶方式的社會性和公共性增強了。過節的公共活動和文化消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家的經營和推動,而節日紀念物的相關消費就是商家經營的主要方式和目標。對於商家推動現代節日傳承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近年來洋節在中國城市的興起,商家的推動就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商家的炒作能夠改變節日的主題,也能產生一個全新的節日。比如西方的聖誕節本來沒有聖誕老人,但是後來由於商家作用,聖誕節幾乎成了一個圍繞聖誕老人來過的節日。目前我們在過傳統節日時不是完全不使用紀念物,但是在紀念物的數量、質量以及使用的規模等方面,還很不夠。過得較隆重的春節使用紀念物較多,在較大程度上起到了營造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的作用,其缺點是面目較為陳舊,現代氣息不足。
第三、強化、拓展傳統年俗的娛樂性與公共性。我們的傳統節日在唐宋及其以前的時期大都有很豐富也很有趣的習俗活動,但是明清之後受儒家文化和理學的影響,過於看重禮數與教化,到現代又過得更加單調,在戶外舉行的娛樂性節慶活動太少。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娛樂性最強、公共活動最多的當數元宵節。現在的元宵節被當作春節的一部分,是春節的結尾和高潮。在上古時期,元宵節文化內涵的核心是祭祀太一神(即北極星神),祈求豐收和子嗣。
當代社會,元宵節祭星、祈年、祈子的習俗都已衰落,其節俗精神可歸結為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表達民眾繁榮興旺、團圓美滿的意願。舊時繁盛樣態的元宵節可看作中國的狂歡節,各種聲勢浩大的歡慶娛樂活動洋溢著民間的狂歡精神,故有「鬧元宵」之說。元宵節的節慶活動集中了幾乎所有大型的傳統娛樂慶賀方式: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扭秧歌、唱戲、猜謎等。元宵節的燈會、唱戲、扭秧歌、舞龍舞獅等歡慶活動是在社區內舉行的群體性公共活動。通過良好有序的公共慶賀活動,可以加強民眾的公共意識、社區認同感、集體榮譽感,有助於創建社區的和諧氛圍。
傳統節日的演變與轉型固然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機制與活力,依靠民眾的自然傳承與自主選擇,但是中外歷史經驗表明,問題並不如此單純,外部干預也能對節日的興衰存亡起到很大作用。目前傳統節日的衰弱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過去外力干預的結果。現在要運用傳統節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政府輿論對此予以倡導,並給傳統節日以更多的假期,這就是一種很有力的政策干預。當然,外部干預還應有更為系統成套的措施。從整體上說,我們應促進提升傳統文化在現代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增強民眾文化自覺意識,逐漸消除崇洋情結,這才能從根本上營造有利於傳統節日興旺的人文環境,也是其現代性得以滋生和壯大的基礎與動力。
正月十五,最熱鬧的就是燈市。這幅清代元宵燈市圖,表現了當時的街市
春節的國際化與習俗的傳承
近年來,春節的國際化趨勢成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其實,舊歷年習俗的國際化早在古代就已經開始了,特別是在國力強盛的唐代。唐代,我國的夏歷和傳統節日習俗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亞地區,並為這些國家所採用。直到今天,源於我國舊歷及其節日的年俗在朝鮮、韓國、越南還過得很隆重,並享有較長的假期。日本則在1872年改用西歷時,將傳統年俗挪到了西歷元旦上。歷代遷移到其他國家的華人社群,也都保持著傳統年節習俗,這是春節國際化的另一方面。
身在異國的遊子、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都很重視以傳統習俗歡度祖國的節日,以此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國的人文情懷,也向周圍的異文化族群表明自己的文化身份,展現自己所屬群體的文化特色。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升,海外華人在異文化社會過中國年的聲勢越來越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非華裔民眾觀賞、參加到華人過年活動中來,並且,華裔春節越來越多地受到當地主流社會的尊重以至接納。
海外華人過年特別重視展演方式的公共性,注意在公共場所用富於民族特色的慶賀形式向當地民眾隆重熱鬧地展示華裔文化族群的存在,因此舞龍、舞獅子、敲鼓、放鞭炮這類有著鮮明的中華文化符記又能引人注目的活動格外受到華人的青睞。他們也適當吸收若干當地社會常用的節慶方式,如很能造勢的巡遊。2004年,美國紐約州公布「中國農歷春節」為該州法定節假日。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模里西斯等國也為當地華人過春節設立了公假。從2007年開始,每逢中國農歷新年來臨,加拿大政府都會發行一套生肖紀念郵票,今年也推出了牛年生肖郵票。今年春節前夕巴西政府也發行了一枚印著「金牛「圖案」的郵票,這是繼巴西郵局繼蛇年和馬年郵票之後第三次發行中國農歷生肖郵票。所有這些事例說明,春節慶典被當作海外華人所屬的族群文化的亮麗標志,當地主流社會對華人年節的尊重與接納也是以此為象徵,表示對華人貢獻的認可和對華人文化的尊重。
傳統節日是一種隆重舉行的標志性民族文化,能夠顯著地體現民族文化特色,強烈影響其他民族對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關注和認識,也是異文化群體認知我們民族特色文化的一個便利的窗口。有人說,春節的國際化顯示出中國軟實力和在世界影響力的顯著增強,這是很有道理的。
與文化的其他部分相比,民俗文化的傳承更大程度地依靠口傳身授、代代相傳的方式。拿過年習俗來說,我們各人腦中關於年的印象、習慣有多少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呢?還不是從小跟著長輩過年,耳濡目染而來的嗎?這種傳承方式的要害是不能斷代。現在有不少人擔心青少年不喜歡過我們的傳統節日而熱衷於過西方的節日。這是因為傳統節日真的不適合現代社會嗎?
羅素有一句名言: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這里我要這樣套用一下:文化多樣性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本源。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種文化肯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各民族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才能維持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格局。我們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按上述道理當然是不能丟棄的;從世界范圍內的文化發展實例和學理上看,經過調適更新,它也完全能夠適應並有益於現代社會。我認為,洋節與傳統節日的關系就如同洋快餐與中餐的關系,我們吸收進幾個有特色的洋節也無不可,但只能是用它來豐富我們的節日體系,而不是在此同時把我們的傳統節日扔掉。麥當勞不愛吃了還可以改吃北京烤鴨,洋節不愛過了卻未必還能過回傳統節日,因為傳統節日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於物質性的東西,一個群體的節日習俗如果失傳了是很難再撿回來的。
③ 如何給特色食品店做營銷方案
我覺得你在給特色食品店做營銷方案的時候,一定要去注意到這專個特色食品是怎樣屬的一個特色,擁有著怎樣的一個特色,並且說是他這樣的一個食品,有著怎樣的一個味道,然後再去做出一個推廣,讓別人去認識到這樣的一個產品。
④ 物流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物流管理的劃分有以下分類標准:
一、宏觀物流與微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是從社會再生產總體的角度來認識和研究物流活動。宏觀物流主要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物流活動的運行規律以及物流活動的總體行為。
微觀物流是指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整個物流活動過程中,微觀物流僅涉及系統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或一個地區。
二、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整個社會為范疇,以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這種物流的社會性很強,經常是由專業的物流承擔者來完成。
企業物流是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它由企業生產物流、企業供應物流、企業銷售物流、企業回收物流、企業廢棄物物流幾部分組成。
三、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國際物流是指當生產和消費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獨立進行的情況下,為了克服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
而對物資(貨物)所進行的物理性移動的一項國際經濟貿易活動。因此,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這種物流是國際間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
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中重要的物流領域,近十幾年有很大發展,也是一種新的物流形態。
區域物流是相對於國際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個國家范圍之內的物流,如一個城市的物流,一個經濟區域的物流均屬於區域物流。
四、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動的共同點和一般性,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的廣泛性,因此物流系統的建立及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
特殊物流是指在遵循一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制約因素的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
(4)節假日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根據《快遞暫行條例》:
第二十一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寄件人填寫快遞運單前,應當提醒其閱讀快遞服務合同條款、遵守禁止寄遞和限制寄遞物品的有關規定,告知相關保價規則和保險服務項目。
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
第二十二條寄件人交寄快件,應當如實提供以下事項:
(一)寄件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
(二)收件人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三)寄遞物品的名稱、性質、數量。
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
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第二十三條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根據業務量變化實際情況,為用戶提供正常的快遞服務。
第二十四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規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損毀。
法律法規對食品、葯品等特定物品的運輸有特殊規定的,寄件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第二十六條快件無法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
快件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屬於信件,自確認無法退回之日起超過6個月無人認領的,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二)屬於信件以外其他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登記,並按照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處理;
(三)屬於進境快件的,交由海關依法處理;其中有依法應當實施檢疫的物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七條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第二十八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實行快件寄遞全程信息化管理,公布聯系方式,保證與用戶的聯絡暢通,向用戶提供業務咨詢、快件查詢等服務。
用戶對快遞服務質量不滿意的,可以向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訴,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自接到投訴之日起7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用戶。
第二十九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暫停快遞服務的,應當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向社會公告暫停服務的原因和期限,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⑤ 節日營銷的節假日營銷策略
一個節日營銷活動要包容所有環節十分困難,因此節日營銷必須有針對性,分清主次,重點解決終端通路。通過對零售商和消費者這兩個終端的非常刺激,形成一條直線以拉動整個銷售面的鋪開。
零售商業包括超市、倉儲、百貨、商廈、大賣場、電子城,針對終端的營銷活動,主要目標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提高零售商的產品庫存、增加上櫃率和取得銷售點的優越化、生動化,有效配合廠家節日推廣活動。
針對消費者的營銷活動,就要分析消費者對產品傾向程度,節日消費行為,對促銷辦法的接受程度,對相似競爭性的產品、價格、渠道的市場態度,最終決定是通過新產品推出增加新消費者?是通過促銷手段鞏固現有消費者,或是通過4P手段吸引競爭性品牌的使用者
節日營銷活動必須有量化的指標,才能達到計劃、考核、控制的目的。量化的指標通常有銷售額、市場佔有率、毛利率、對比日期、增長率、重復購買率、促銷廣告的到達率等。
同時,選擇營銷溝通工具的選擇很重要。節日期間,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強烈,使得節日營銷活動不僅要求企業自身迅速推出適銷對路的IT產品,制定吸引人的價格,使目標顧客易於取得他們需要的產品,而且還要求IT企業在節日期間乘機加強或重塑其在市場上的全新形象,設計並傳播新穎、獨特的外觀、特色、購買條件和產品,給目標消費者帶來利益誘惑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根據不同消費者的文化背景、收入、所處地域文化,進行溝通與促銷活動,並藉助這些工具或活動把這些信息在特殊時期(節日)、特殊地點充分披露展示,以形成超常的規模消費。這些營銷溝通工具包括廣告銷售促進、宣傳人員推銷的組合和優化。
比如,為鞏固成熟IT產品的市場,節日營銷中可採用送小面值贈券、連環大抽獎等方式;為推出新產品,採用降價、免費試用、買一送一、郵寄產品名錄、報價單等;同時還可以製造公關事件,利用某一新聞促銷事件,渲染張揚產品或企業,如獻愛心回饋社會活動、體育贊助或傍星促銷等。當然一些主題廣告宣傳,從色彩、標題到方案、活動等均能突出節日氛圍,營造節日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