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雲創業經歷
馬雲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之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網際網路,回國後創辦網站「中國黃頁」。1997年,加入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
1999年,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使馬雲多次獲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學府講學,當中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至今 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B2B電子商務平台,目前已成亞洲最大個人拍賣網站;
2003年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並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
2006年至今 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受影響的評委,還用中國雅虎和阿里巴巴 為《贏在中國》官方網站提供平台。《贏在中國》主辦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網路廣告為贏收項目的營銷平台「阿里媽媽」。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門襤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長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實行廣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開辦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商業網站——「中國黃頁」,提出並實踐面向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互聯網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他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全球首個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台;他發起並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並使之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的盛會。
馬雲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
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馬雲創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志《日經》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來領袖」之一;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2004年12月,榮獲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在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他開辦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商業網站,他提出並實踐面向亞洲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他於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從而在全球首創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台,他發起並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使之成為青年企業家交流與成長的平台。2002年成為杭州市政協委員。
哈佛大學兩次將他和阿里巴巴經營管理的實踐收錄為MBA案例。在2002年1月發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馬雲對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的闡述,"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在於每天的瀏覽量是多少,而在於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以此來表明對阿里巴巴迅速發展的認可。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並於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的《日經》雜志的封面人物,《日經》雜志高度評價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里的貢獻 "阿里巴巴已達到收支平衡,成為整個互聯網世界的驕傲。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日本市場逐漸升溫,大量的日本企業將目光投向阿里巴巴,並對她寄予了濃厚的興趣和希望。"
馬雲於1995年4月創辦了"中國黃頁"網站,這是全球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信息站點,在國內最早形成面向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商業模式。1997年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1999年3月,馬雲和他的團隊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他根據長期以來在互聯網商業服務領域的經驗和體會,明確提出互聯網產業界應重視和優先發展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B2B),他的觀點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很快引起國際互聯網界的關注,被稱為"互聯網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獲得國際風險資金2500萬美元投入,馬雲以"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的經營管理理念,迅速招攬國際人才,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為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迎接"入世"挑戰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平台。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繼續為中國優秀的出口型生產企業提供在全球市場的"中國供應商"專業推廣服務,此服務依託世界級的網上貿易社區,順應國際采購商網上商務運作的趨勢,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商品供應商,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國際訂單。目前加盟企業近3000家,超過70%的被推薦企業在網上實現成交,眾多企業成為國際大采購商如沃爾瑪、家樂福、通用、克萊斯勒等的客戶。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倡導誠信電子商務,與鄧白氏、ACP、華夏、新華信等國際國內著名的企業資信調查機構合作推出電子商務信用服務,以"誠信通"服務來幫助企業建立網上誠信檔案,通過認證、評價、記錄、檢索、反饋等信用體系,提高網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機會。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會聚了來自2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萬注冊商人會員,每天向全球各地企業及商家提供150多萬條商業供求信息,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是全球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總幹事薩瑟蘭出任阿里巴巴顧問,美國商務部、日本經濟產業省、歐洲中小企業聯合會等政府和民間機構均向本地企業推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兩次被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 從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㈡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馬雲與抖音的成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馬雲與抖音的成功其實是背後位元組跳動和阿里的合作成功,從營銷視角看主要有三個維度的啟示:
1、機會。
沒有機會,莫談營銷。要麼去創造機會,要麼去發現機會。舍此,都是奢談營銷。也可稱之為機會意識。機會意識,是營銷思維的支柱。
2、價值。
機會,要麼意味著未被徹底滿足的需求,要麼意味著新需求。抓住這樣的機會,最核心的問題是提供更好的價值或者新價值。無論是用舊瓶子裝新酒還是用新瓶子裝老酒,都不足以抓住這樣的機會。也可稱之為價值意識,或者價值創造意識,它是營銷思維的根基。
3、戰略。
營銷視角下的機會,本質上都屬於戰略機會。比如電商,這樣的機會估計從出現到成熟,需要經歷二三十年。如果沒有戰略洞察力和戰略規劃能力,要麼會成為匆匆過客,要麼會將戰略機會戰術化。
(2)營銷案例馬雲擴展閱讀:
抖音與阿里各自所面臨的困境
1、抖音
資本寒冬之下極為渴望現金流,在今年的資本寒冬之下,美團、小米、映客、藝龍、愛奇藝、bilibili等超過30多家小巨頭紛紛上市或已經發布招股說明,小米甚至在上市前夜調低估值,只為獲得更多投資人的資金。
可見壓力之重,而對於長期進行大規模廣告投放以及補貼的今日頭條來說,自然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因此,現階段的頭條也有著上市或者尋求下一輪融資的可能性,其此前開辟"放心借"的現金貸業務,也揭示了其對於資金的渴望,其必須在尋求下一輪融資之前,在現金流上交出漂亮的數據。
而擁有1.5億日活的抖音也承擔著變現重任,因此尋求阿里的投資,並通過其電商資源變現,也在情理之中。
2、阿里
流量逐步進入到盡頭,騰訊系電商緊逼從QM最新報告中可以看到,手機淘寶的用戶增速僅為14.2%。而對比騰訊系拼多多282.9%的增速,阿里不得不感到恐懼。
而此前,阿里也分別入股了小紅書、寶寶樹、分眾等各公司以謀求流量,來抵騰訊系的威脅。對於騰訊系而言,由於微信擁有著無數用戶場景,因此電商交易可以見縫插針的進入,而誕生僅僅3年的拼多多也即將上市,足以說明騰訊的實力。
㈢ 簡要說說馬雲的個人營銷
簡要說說馬雲的個人營銷,馬雲營銷營銷應該還是挺大的啊,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的
㈣ 馬雲說阿里巴巴是一家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企業,請結合市場營銷知識和
不用說大道理;很簡單,只是從馬雲嘴裡說出來才覺的內涵深奧需要討論一下而內已;
顧客是上帝,容上帝就是第一,永遠沒錯的。他給錢呀!
員工;具體幹事的,再好的方案,計劃,靠員工來實施,沒有員工,上帝的錢如何搬運到股東的口袋裡呢?
股東;只是投資搭個平台而已,小錢變大錢,收賬,
兩頭坐著,中間在幹活,他會說,分錢的時候,員工第一,股東第二
㈤ 馬雲如何營銷
馬雲,男,1964年10月15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營銷是指,企業發現或挖掘准消費者需求,從整體氛圍的營造以及自身產品形態的營造去推廣和銷售產品,主要是深挖產品的內涵,切合準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讓消費者深刻了解該產品進而購買該產品的過程。
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國家,營銷不應該一成不變。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在消費品行業、B2B行業(business to business instries)和服務業,營銷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同樣的行業里,不同的企業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營銷方式。營銷學是關於企業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科。營銷學用來辨識未被滿足的需要,定義、量度目標市場的規模和利潤潛力,找到最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細分和適合該細分的市場供給品。
過程
(1)機會的辨識(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2)新產品開發(New proct development);
(3)對客戶的吸引(Customer attraction);
(4)保留客戶,培養忠誠(Customer retention and loyalty building);
(5)訂單執行(Order fulfillment)。
這些流程都能夠處理得好的話,營銷通常都是成功的,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企業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
環節
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有4個環節支撐整個營銷體系。
第一環:產品
第二環:盈利方式
第三環:銷售渠道
第四環:傳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