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古代市場營銷策略

古代市場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6-27 13:36:19

①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與古代范蠡的生意經有什麼相同點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與古代范蠡的生意經有什麼相同點

商訓》是中國古代生意經,作者范蠡。
《商訓》即《陶朱公商訓》,又稱《陶朱公生意經》或《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戰國時代越國人,是越王勾踐的謀士。他在幫助越國消滅吳國後,功成隱退,自號陶朱公,經商理財,富甲天下。後世商人尊他為商祖、經營之神。他的經商原則「陶朱公商訓」被捧為商人之寶,傳揚海外。陶朱公的經商原則包含了經營和管理的各個層面,以謀士和商祖的奇智曉諭商人們審時度變,預測行情;薄利多銷,長遠經營;質高貨真,誠一致富;出奇制勝,善於競爭;識人用人,善於管理……
一直以來,社會關注的重心都是從商贏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應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訓》用簡單的語言闡述了一個道理:」欲從商,先為人」。待人接物、規矩方圓、誠信為本、勇於決斷,這些不僅僅是為人的品德,更是一個商人成功秘訣。
我一直很欣賞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為一個人的成功,其次才是從商謀略的成就。為人陰險狡詐,做事不講規矩,只求蠅頭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僅是經商大忌,為人也必生嫌隙。這樣的「商人」最終只能「傷人傷己」。
然而,如今的市場之上,商道不存,「黑老闆」之風越吹越勁。但俗話說無商不奸,但縱觀中外商賈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這些只想著牟利的老闆們應該好好讀讀《商訓》,仔細領悟其中為人從商的哲理。

范蠡經商的訣竅,在於運用市場價格變化來掌握供求關系,採取「貴拋賤收」的經營對策,他說:「貴上極則反賤,下賤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即商品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少了,商品就會積壓,這時就要及時降價推銷。而商品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多了,商品就會少起來,價格就會上升,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要及時把商品拋出銷售,以免積壓。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緊時機,及時把商品購進。
不僅在古代,人們學習范蠡的理財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財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的借鑒作用。

② 為什麼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市場營銷的鼻祖是哪位總

宏觀的講市場營銷的范圍很廣,小到在終端銷售一個產品,大到建立一專個國家,或是建屬立一種意識形態。市場營銷(Marketing),是外來詞,港台同胞喜歡講市場行銷,在中國古代是沒有這個詞語的,比較相近的是謀略、縱橫捭闔、兵法等,中國市場營銷的鼻祖可以是盤古,在混沌的世界裡,開辟了天與地;也可以是伏羲,伏羲一畫開天地,將所以事物劃分陰與陽,陰與陽為人類認識世界,形成思想奠定了基礎,同時陰陽也是後來儒家、道家、醫家等百家思想發展的基礎,所以伏羲作為鼻祖是最合適的人選。

③ 為何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市場營銷的鼻祖是那位永遠釣不到魚的業余釣手姜子牙

想沾遠古姜子牙的名氣

④ 市場營銷專業作業 在古代,如果你是一個皇帝,怎樣設計一個宮廷制度

1、整頓吏抄治是個大重點。但要做襲好很難很難,但我決不放棄
2、科舉,不興文字獄,要有創新,我絕不會束縛學子思想。
3、在古代「士農工商」,商總是在最後一位,要重商就要對外開放,加強經濟發展。農的適當一點就行了,因為她是靠天吃飯的,幾年內年年有好收成那隻是夢想,實現不了的,因為在古代,科技不夠發達。
4、百姓的精神世界,宣傳道教佛教思想等等,還要引進外來思想,讓思想多元化。

⑤ 求《大染坊》中的市場營銷分析

古人雲:「觀千里不能自顧其耳,舉千鈞不能自拔其身。非目的疾、力不及也,勢也。」大意是,一個人就是千里眼,也看不見自已的耳朵;能舉起千斤重的物品,也不能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體舉起來。這不是眼力和力氣達不到,因為「不得勢」。當今有些人和企業之所以不能取得應有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不是「目不疾、力不久」的問題,而是「不得勢」。就像一個小小的螺絲,如果沒有螺絲刀,就會上擰不緊又打不開。不是沒有這個力氣,就是因為「不得勢」。

由此可見,「得勢」與「不得勢」可謂是天壤之別。世間的人和事都是一樣的。封建時代皇帝的兒子生下來就是王爺,老皇上看中了就是太子。幾歲的孩子讓太監抱著就可以登基,接受群臣的跪拜。為什麼?因為他有血統上的優勢。現在有些有背景的學生,走出校門不久,就能當上科長、處長或者是企業的經理、總經理。而有許多人奮斗終生也拼搏不到他們的起跑線上。就是因為他們「得勢」。如果「不得勢」就完全兩樣了。常言說:「馬瘦毛長肥四蹄,落翅鳳凰不如雞;老牛掉井力無用,虎入平川被犬欺。」這就是形容它們不得勢時的情形。駿馬本來可以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因為瘦而失去了光彩;鳳凰這種高貴的神鳥本來應該是傲翔高空的,因為落翅結果比雞飛得還要低;老牛掉到井裡,渾身是力也沒有辦法使出來了;獸中之王的老虎出了深山,連狗就敢欺負他。在動物園籠子里,小朋友都可以拿著麵包去戲弄老虎。不是這些動物沒有能力,而是失去了它們應有的優勢。就像蚊子可以戲弄大象,蜘蛛可以鬥鬥大蟒。並不是大象和大蟒斗不過蚊子的蜘蛛,也是因為「不得勢。」

什麼是「勢」呢?就是一種事物形成的趨勢或態勢。例如:國內外的情形叫形勢,一個地區的局部情形叫局勢,失火的火叫火勢,發大水的水叫水勢,颳起大風叫風勢,有權有勢叫權勢。「兩軍相遇勇者勝」的勇字就是氣勢,鑼鼓喧天的叫聲勢。兩者相爭,占上風的叫優勢,處下風的叫劣勢等等。這種趨勢或態勢形成的力量就叫勢力。在「勢」面還沒有形勢趨勢的力量之前,叫做「有勢無力」或「有形無勢」。比如水缸里的水,就是有勢無力或有形無勢。一旦讓水形成了勢,就有可能具有排山倒海、勢不可檔的威力。再如一個官員,有他手中的權力沒有轉化為勢力之前,也可以稱之為有形無勢或者是有權無勢。但是,一旦權力轉化為勢力,勢力就要比權力厲害得多。因為權力要受法律法規和上級所授職權的制約 ,勢力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是不受這些限制的。古今一些貪官污吏之所以敢於胡作非為,不僅是他們手中的權,更重要的是這種權力轉化成的勢力。

沒有「勢」或者「不得勢」的人怎麼辦呢?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需要借勢或造勢。唐代詩人王之煥有句婦孺皆知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說為了看得更遠,就得去登高;為了涉水過河就得去打造船隻。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遠,就需要藉助於車馬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則,就不能獲得優勢。就連狡猾的動物也知道造勢和借勢。如人們常說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等,就是它們造勢和借勢的表現。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借勢拓展到政治、軍事和商業貿易上來了。如歷史上的「水淹七軍」就是藉助水勢,如「借東風」就是藉助風勢。清朝的大貪官和坤之所以敢於胡作非為,就是藉助乾隆皇帝的寵愛之勢,胡雪岩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被錢庄解僱的小伙計,發展為一代「紅頂商人」,某種程度上也是藉助了左宗棠、王有齡等這些人的權勢。

上面說的是借勢。什麼是造勢呢?《孫子兵法、勢篇》對造勢的比喻是:「轉圜石於千仞之山。」意思是就像一塊石頭水懸在高空,弄得人心惶惶,都急急忙忙的奔跑躲避。這就形成了一種「勢」。一旦下落形成的威脅力就是勢力。這種勢的力量和威脅遠遠比那塊懸在空中的石頭大得多。有心人就可以利用這種勢做許多事情。假如有人出售可以抗禦那塊石頭的安全帽,或者有一個安全的避身之所,一定能夠借勢發財。但是,如果人們對那塊懸在空中的石頭都滿不在乎,那就沒有形成「勢」。也就不可利用了。同時,那塊石頭也千萬不能落下來。一旦落下來,最多砸傷一、兩個人,說不定一個人也砸不住。其他人也用不著恐慌了。石頭落到地上以後,人們就可以隨意處置它。連小孩子都可以在它身上拉屎撒尿。因為這塊石頭落到地上已經沒有「勢」和「力」了。

在商場激烈的競爭中,為了獲得優勢也需要借勢或造勢。高明的商人往往都是借勢或造勢的高手。電視連續劇《大染坊》。說的就是商業奇才陳壽亭——陳六子的故事。這位討飯出身的陳掌櫃,之所以能夠在兵慌馬亂的年代裡取得驚人的商業成就,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很會造勢和借勢的商人。劇中多處出現了他借勢和造勢的情節。

一是打造一種無所畏懼的氣勢。他在周村通和染房時,因為所染的布質優價廉引起同行的嫉恨,他們便勾結土匪,趁陳壽亭外出之機將其綁架到荒郊的關帝廟里,用點燃的筒子香燒他相威脅,逼其降價。陳壽亭假裝就範,卻在接過土匪點燃的筒子得後摁在了自己的胸口上。土匪大驚。不但不敢再威逼陳壽亭,反而交上了朋友。從此在周村一帶聲名大震,誰也不敢無端找他的麻煩。他到青島開辦大華染廠後,一個當地黑社會的惡霸到那裡敲詐勒索,為了威協陳壽亭,自己拿刀把自己的肉割下來。但是,陳壽亭並不懼怕,拿起他割下的肉就放在嘴裡吃了。結果,那個惡霸割了三塊就不敢再割了。之後也不敢再去敲詐勒索了。這就是一種氣勢。從氣勢上把對方壓倒。

二是創造一種對自己有利形勢。他應當地士紳盧老爺的邀請,與其留學歸來的公子盧家駒到青島合夥開辦大華染廠,便和當地元亨染廠的老闆孫明祖展開了明爭暗鬥。由於初到青島當然處於劣勢。為了打開他們「飛虎牌」色布的銷路,他採取一系列造勢和借勢的謀略。一是不惜花錢讓盧家駒帶著姨太太住進渤海大酒店,在另一家旅店裡安插上內線。用請客送禮,負擔客戶食宿和明價暗贈的辦法截走孫明祖的客戶;二是給青島各大零售布店的伙計們發放獎金,給帳房先生提「份子」,鼓勵他們拚命宣傳他飛虎牌的產品;三是藉助學生抗日遊行的機會,給學生免費贈送橫幅。前面是抗日口號,後面就是他的「飛虎牌」產品廣告。通過這些造勢和借勢的策略,解決了廣告、客源和終端銷售的問題,改變被動局勢。也是他的大華染廠能在青島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步。

三是把對方逼上無力招架的劣勢。日本侵佔我東三省,引發了青島各界的反日高潮。青島紡織印染業聯合抵制日貨。陳壽亭的大華染廠也是簽了名的。恰在這時,陳壽亭和日本商人藤井簽訂的一船坯布提前到貨。而這只船卸下坯布後又要裝運軍糧去大連。時間很緊。陳壽亭就准備利用這個機會狠狠地「坑」一下日本商人藤井。盧家駒很擔心,陳壽亭便對他說,我不是軍人,不能去前線抗日。但是,我能狠狠地「坑」一下這個日本鬼子,也算是抗日了。於是,他以回周村探親的名義迷惑外人,又讓盧家駒把孫明祖這個可能的競爭對手邀到嶗山去休息。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一再拖延時間,消磨對手的信心和意志。把藤井逼到了極端的劣勢。才以每件35元的「跳井價」收下了藤井的坯布,還讓藤井無可奈何地表示感謝。

四是藉助官方和名人的勢力震懾地方上的邪惡勢力。陳壽亭從青島搬遷到濟南開辦宏巨染廠時,當地以白志生為首的一夥地痞流氓都想趁他開業之機,給他來個下馬威。以便今後對他敲詐勒索。他不僅做了必要的准備。同時請來了山東最大的企業家苗翰東和外國的商業機構來助威。他曾經救助過的東北流亡學生沈遠宜又為他請來了濟南的軍政要人。那些混混們一看陳壽亭後台這么硬,氣勢這么大,就偷偷地溜走了。這就為他在濟南順利開辦宏巨染廠鋪平了道路。

五是用造勢的辦法讓對方由優勢變劣勢。上海六合染廠是一家實力很強,技術先進的企業。陳壽亭到上海本報來是與六合染廠洽談合作的。由於六合染廠的董事長林祥榮得知陳壽亭是討飯出身,便故意冷落他。在令他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不再與林家的六合染廠合作。他一邊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以高出林家數倍的工資高價聘請上海技工。一邊化裝成討飯乞丐去六合染廠的批發部。抓住伙計「一塊錢一件也買不起」的口實,低價買走了著八千件布。使林家的六合染廠遭受嚴重損失。當林祥榮在報紙上登出攻擊他的文章後,他就把從林家一塊錢一件買來的虞美人花布當尿布公開處理,一分錢五尺。並大量贈送給那些沿街乞討的乞丐,讓他們到處宣傳:虞美人花布只能做尿布,不能做衣服。由此上演了一場「飛虎戲美人」的造勢工程。使上海林家六合染廠「虞美人」花布的市場信譽一落千丈,接著就喪失了長江以北的大遍市場。逼得上海林家六合染廠沒有辦法,已退居幕後的林老闆只好親自出面,請山東的工業家苗翰東從中調解。

六,利用對方的漏洞打擊對方的氣勢。濟南律師訾文海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當他得知印染業有利可圖的時候,也想插手這個行業。於是,就和日本商人藤井聯合,開了一個模範染廠。他們商量要憑借日本人的財力,以低於成本價傾銷的辦法把其他染廠統統壓垮。面對訾文海和藤井的氣勢,他沒有用你降我也降的辦法。通過分析認定這種低於成本價的傾銷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於是,就採取通過布商來了個你賣我收。你賣多少我就收多少。然後把這些花布一些運到膠東去賣,一些運到東北日本佔領區邊界。讓日本人合辦工廠的產品到日本佔領區去「走私」。結果使訾文海和藤井「賠了夫人又折兵」。促使了他們的合作破裂。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商人更加懂得造勢和借勢的重要。花樣不斷翻新,手段不斷提高,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如改革開放初期,爭著創辦合資企業,現在爭著使用外國的名牌。廣告和各類促銷活動更是無以復加。除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進行地氈式的廣告轟炸外,宣傳畫、宣傳冊以及各種夾頁、傳單到處可見。在各種類型的商品交易會、展銷會、推廣會甚至民間廟會上,商家的廣告可謂遮天蔽日,目不暇接;促銷活動更是鑼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請名人加入促銷隊伍的行列。幾乎把這種造勢和借勢的活動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成了實力和財力的大比拼。有些沒有實力或者是財力不足的企業,似乎是被「逼上樑山」,舉債造勢。這樣就由「競爭」變成了「豪賭」。結果使勝利者遍身鱗傷,失敗者片甲不歸。不知有多個商界的英雄好漢在造勢和借勢中倒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筆者看來,大概有如下這些原因:

一,商業競爭中的借勢和造勢,是一種高智慧的商業謀略。其目的是以較少的投入而獲得較大的利益。運用的基本原則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博大和以柔克剛。她的核心應該是「巧」和「妙」。也就是要掌握好運用的對象、時機、深度和火候。如果設計不周密、操作不到位,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果過了頭,就可能產生負作用或者是傷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把這種謀略變成了兩軍對壘的實力交量,就超出了謀略的范疇了。

二,造勢和借勢都是在有競爭對手或自身危機的情況下,使自己獲得優勢或轉危為安、轉弱為強的一種策略。在設計和實施一項造勢或借勢謀略的時候,要考慮到社會環境、政策環境、人們心理狀態和接受程度等等因素。認真分析你的這種策略能不能造出「勢」來,這種「勢」能不能形成「力」。一旦造不出「勢」或者這種「勢」沒有可利用的「力」,就會全盤皆輸。如果步步跟在別人後邊走,也會很被動。一種方法使多了也就不靈了。因為商業謀略講究的是「出奇制勝」。

三,借勢看似比較容易。因為隨著某種社會潮流的「勢」,人人都可以借用。但是,凡是已經形成某種趨勢的東西生命力可能就不會太長了。如果去藉助有著借貸對象的「勢」,那可是需要謹慎從事的。「引狼入室」的歷史教訓屢見不鮮。因為凡是有能力把「勢」借給你用的人,往往要比你的「勢」要強。否則你就不必向他借「勢」。如果對方是個貪心之徒,在你借用他的「勢」之後,往往就非常危險了。周朝的申候為了對付周幽王曾向西戎借兵,結果西戎熟知了周朝的地形,年年擾亂邊境,弄得周朝不得不東遷洛陽。吳三桂為了攻打李自成曾藉助清兵的勢力,導致清兵入關統治中國達二百多年。所以,借「勢」一定要慎之又慎,萬萬不可飲鳩止渴。

總之,造勢和借勢,是商業競爭中不可缺少的商業謀略。但是,一定要權衡利弊,在「巧」、「妙」和出奇制勝上多下功夫。

請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⑥ 為什麼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古代市場營銷的鼻祖是哪位總也釣不到魚的姜子牙

他很好地推銷了自己。。。。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雖然他滿腹經綸、才華出眾,但在商朝卻懷才不遇。他已年過六十,滿頭白發,仍在尋機施展才能與抱負。後竟遇文王,佐周滅商,成就功業。
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 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⑦ 市場營銷角度分析: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曾經說過「物壯則老」請分析如何

壯:壯實,強壯;老:老死。事物壯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朽。指一切事專物盛極必衰的自屬然規律。
【出處】:《老子》第五十五章:「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延伸】:老子後面說:「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變衰老,這是因為他是「不道」的,不道的必早已(早死)。「物壯則老」說的是常道,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道,就是持盈保泰,老子的重點是在這里。

閱讀全文

與古代市場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