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超和CBA的運營方式是怎樣的 利益是怎麼分配的
以前中超聯賽組織、電視轉播權轉讓、賽事贊助、球員俱樂部處罰、裁判培訓全部由中國足協一手包辦,俱樂部僅僅握有冠名權轉讓和門票收益,2004年G7革命之後,中超公司呼之欲出。2005年謝亞龍上任後,按照之前的計劃,中超公司的成立提上議事日程。但是,由於成立中超公司的提議是在閻世鐸任上做出的,而當時的謝亞龍對於這項提議還有一些意見和猶豫。甚至在足協重新進行了「要不要成立中超公司」的討論。在各方的力挺下,最終中超公司還是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了,並將中超經營權從福特寶公司分出來。但是,中超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成為沒有市場化,沒有經營的「皮包公司」,對中超的商務開發、品牌運營等業務沒有進行任何有建設性的操作。
其實對於公司化運作來說,中超公司從根本上還是沿襲了福特寶的經營模式,中超公司基本還是在足協掌握下,董事長、總經理都是謝亞龍親自「指派」人員管理,而「董事會選舉產生」只是一個過場,在第一次「選舉」中,南勇成為董事長,呂楓成為總經理,謝亞龍對此並沒有任何解釋,他甚至在一次會議上認為「中超公司的模式是真正的股份制公司」,但與福特寶時期,足協指派邵文忠擔任總經理沒有任何實質的區別。
中超公司成立後,從瞿郁明到呂楓兩任總經理並沒有帶來大的改變,從招商到品牌推廣都是沿用了福特寶公司當時的模式,而中超公司初建的班底也都是從福特寶公司照搬來了負責的員工,這決定中超公司不會有創新的思路和發展的具體設想,中超聯賽招商走下坡路也難以避免。
隨後就是2005年的冠名商的「裸奔」,自1994年職業聯賽後出現首次無冠名商的現象,此後「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冠名商成為中超公司未來幾年裡的最大追求,而沒有「裸奔」也成為謝亞龍在管理聯賽方面最後一塊遮羞布,甚至不惜自降身價,把冠名費由8000萬元降到了3000萬元,而金威啤酒也利用了足協和中超公司的這種心理打了一場漂亮的「商業戰」。
在2007年金威啤酒簽訂的合同中,其中有「1+1」的續約條款,「第二年冠名費可在第一年合同的基礎上進行上浮20%優先續約」,但是金威啤酒先是以「國資委拒絕金威贊助」為由正式照會中國足協和中超公司中止2007年合同文本的執行。隨後,聯賽開始前,再度緊急開始冠名談判,又以原價拿下了冠名費,金威巧妙地省下了原合同中「20%」的提高價格,成為贏家,而足協和中超公司拿到冠名商的心理被對手很好地利用了一番。
只有改變 才能「前途光明」
在中超公司最新的會議上,決定的是2009年奧運後的相關運營措施,關於奧運會後的聯賽計劃,中國足協、聯賽部和中超公司聯手打造的一份完整的2009年中超聯賽計劃5月份就已經悄悄出台。在這份名為《打造後奧運時期本土最具優勢的體育營銷平台》的2009年中超聯賽計劃書中,特別強調了「在後奧運時期,中超聯賽蘊含著巨大潛力」,以及未來發展的七點重要內容。
這份報告被認為對未來兩年的中超聯賽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謝亞龍的奧運核心戰略,很多中超公司的運營人才也不得不對奧運退避三舍,現在奧運結束後,而謝亞龍留任希望較小的前提下,在展望未來的國內聯賽環境的改善方面,足球圈內人包括投資人都有較高期望,他們都相信在內因、外因兩股力量作用下,國內足球產業仍是「錢途光明」。 最新消息是足協又被布拉特侄子的公司給涮了。 CBA的經營模式
在每年CBA聯賽中,聯賽委員會為最高權利機關,凌駕於CBA聯賽辦公室和俱樂部之上。各俱樂部同樣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從目前收益情況來看,俱樂部更多是通過球隊對所屬公司進行廣告宣傳,並沒有獲得實質性盈利。他們的經營范圍包括:球票銷售(門票收入全歸俱樂部,球票背面廣告)、場內廣告(盈方規定的兩塊廣告,且限時段)、球衣廣告(任何標志或字體不可超過26×8厘米的范圍)。
俱樂部不能使用俱樂部標志用於盈利,沒有任何製造和銷售紀念品的權利。俱樂部招商范圍之外的廣告業務均由中國籃協指定的管理運營商盈方公司運作。中國籃協每年從中收取利益,並按照俱樂部每年聯賽的排名情況給予一定廣告回報。(冠軍球隊在350-400萬元之間,一般球隊在200萬元左右)
Ⅱ 如何經營CBA俱樂部
品牌,
Ⅲ 籃球培訓班銷售計劃
籃球字〔2014〕30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育局訓競處或相關處、各籃球項目管理中心、各CBA、WCBA、NBL籃球俱樂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總政宣傳部文體局、各行業體協:來 自 西 陸 軍 事 http://www.xilu.com
為學習和貫徹新的注冊管理辦法(2014),進一步規范和嚴格管理籃球注冊管理工作,經研究,定於2014年7月23日至7月25日在陝西渭南舉辦2014年全國籃球項目注冊管理工作培訓班,承辦單位為陝西渭南信達籃球俱樂部,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報名資格及要求
(一)各有關省市體育局、總政宣傳部文體局、行業體協負責籃球全國年度注冊管理人員,各CBA、WCBA、NBL籃球俱樂部負責中國籃球協會年度注冊管理人員。
(二)各注冊單位必須派專職注冊管理人員參加,每單位至少報名1人,可報名2人。
(三)每名專職注冊管理人員只能代表一家注冊單位從事注冊管理相關工作,俱樂部和體育局的注冊人員不得相互兼任。
二、培訓內容和要求
(一)新注冊管理辦法(2014);
(二)全國年度注冊相關規定要求;
(三)中國籃球協會注冊管理系統的升級管理介紹;
(四)注冊工作規范要求演示;
(五)研討和答疑;
(六)閉卷考試。
Ⅳ cba什麼時候開始的職業化運作
這是一個大問題,也是個好問題。我多說一點。
你的view試圖變得insightful,但是希望你在了解現狀的情況下再問這種問題。
中國cba聯賽至今沒有開始完全的職業化運作。至於職業化的嘗試是從李元偉時代開始的,也就是在2000年前後。
如何判斷一個聯賽是否職業化?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和nba的模式聯系(後者是純職業化的)起來比較,我們從聯賽性質開始說。
cba是由國家體育局負責籌辦的,聯賽能否舉行、如何舉行直接由國家當局決定。nba是美國一個獨立的組織,不受任何國家權威部門的控制和管轄(當然,前提是它做的事情都合理合法)。
運作部門決定了聯賽的本質。由於cba是國家高度,它的運營宗旨和基本原則都是以服從國家需要原則。眼下,中國各大體育聯賽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鍛煉運動員,以求在國際性比賽中獲得好名字,為國爭光為目的的。職業化的引入一方面是運營資金需要,一方面是逐步向國際接軌(我國最擅長座這個了)。但因為本質不變,所以當今cba聯賽最多也只能是被閹割的職業化。
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標準的職業化。
首先,聯賽有獨立的運營資質,既有關聯賽的任何決定都可以由本組織決定(比如nba中,是否改變聯賽規則,是否批准一支新球隊加入,都是直接由所有球隊的老闆坐下來投票決定)
其次,球員的各項權利和福利得到保障。比如自由選擇球隊,聘請經紀人為自己決策新東家以及薪資待遇等等。
最後,聯賽有健全的營銷和推廣計劃。作為職業體育聯賽來說,「體育運動」只是它的形勢,盈利能力,社會知名度是追求的本質。
可以發現,以上三樣在cba中都沒有完全貫徹。
不能再往下說了,越說越深的會。
騎士隊的華裔股東黃某某今年初在中國開始獨自籌備運營nbdl聯賽,以獨立的運營資質向cba叫板,因為是獨立的組織,它具備了職業化的基本性質和雛形。
他能否發展起來,不但可以顯示國家對這類獨立運營資質的組織是否放行,同時也可以了解國人對國內職業體育賽事究竟有多少接受程度。
拭目以待吧。
Ⅳ CBA的「北極星計劃」內容是啥
Ⅵ CBA籃球各個俱樂部靠什麼掙錢
CBA俱樂部的收入主要由三個部分提供資金:冠家和贊助商投資,CBA聯賽股息,團隊票收入。還有其他商業活動,自營業務活動(如賣球衣)等。
然而,一些小型市場團隊是另一個東西。例如,許多場地只有5,000-8000個座位。季後賽無法進入,票數將大。此外,該團隊還參加了一些商業活動,如收入,這筆會計很小,主要播放團隊推廣和推廣。因此,由於流行病,有較少的贊助商,捕手的標題,沒有收入來源,許多團隊都處於損失。
Ⅶ NBA球星來CBA對CBA經濟的影響,可以給點資料么、例如哪個球隊的門票銷售量之類的。
很好的一個例子 山西中宇
以前門票最貴60 現在50是最低的票
山西在引進棒子 馬布里以後 球市看好 激發球迷熱情
山西中宇就是最好的例子
Ⅷ CBA營銷是做什麼的
推廣籃球運動與銷售運動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