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抓住重要節日營銷
節日促銷不同於一般促銷,是各大商家打起的一場「無形之戰」,本著賺取利潤的意圖,爭奪顧客,挖掘大量潛在的顧客。每當節日,各大品牌和商家各出奇招,以各種促銷方法來招引顧客的眼球,如今節日促銷已經成為各個商家的常用手法。但並不是一切企業商家的節日促銷戰略都是正確的,節日促銷戰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促銷的結果。究竟怎麼走出一條正確的節日促銷路途,贏得顧客,添加盈餘,是一切參加節日促銷企業商家應該考慮的問題。
怎麼走出一條正確的節日促銷路途?
一、把握節日促銷與顧客的聯系
節日促銷面臨的是顧客,產品的商場和目標都是圍繞著顧客。產品出售出去之前,企業與商家需求對顧客的消費心思進行研究,每次促銷的主題與方法各不相同,顧客的消費心思與消費方法就不同。有些節日是偏向於送禮,比如新年、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等;有些節日是偏向於個人消費,比如雙十一、雙十二這些商業性比較強的節日。不同的節日顧客的購買意願和購買行為都不相同,顧客的消費特徵是依據節日的變化而變化的。
二、區別網店與零售店促銷的不同
網店是經過網路渠道出售產品,零售店直接面臨顧客、與顧客近距離觸摸式的消費。網路渠道節日消費面臨的是全國網民,來自於不同地區的網民,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人們的喜愛愛好規范的要求差距較大,所以消費人群、消費傾向各不相同。網店在展開節日促銷的時候,由於消費人群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網店只需找出顧客的共同之處擬定促銷策略即可。
零售店節日促銷面臨的消費人群一般是鄰近的顧客,受眾規模比較窄,所以零售店要依據區域特徵與人群特點,有針對性的擬定節日促銷戰略。與網店比較,零售店的消費群體規模盡管比較小,但是可以直接與顧客觸摸,顧客可以直接觸摸產品,在必定程度上佔有優勢,經過各種便捷的方法與相應的營銷策略,可以影響引導顧客消費。
三、學習其他成功的節日促銷計劃
一般來說,關於一些大品牌大企業,在節日促銷策劃上花費的心思比較多,消耗許多人力、物力與財力,擬定出的節日促銷計劃的質量相對就會高。中小企業假如成本有限,直接學習這些成功的節日促銷計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掘其間優秀活躍的成分,以此規劃出新的計劃,為自己企業所用。
四、擬定具有構思的節日促銷戰略
每年都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節日促銷,而促銷的方法和形式迥然不同,促銷意圖和手段也大多相同。商場上行業很多,產品類型多樣,它們都有各自的特徵和特點,消費形式與方法就有不同。一味的依照原有的、大眾的形式開展節日促銷,促銷作用很難有大的突破。不管是節日促銷仍是一般促銷,對顧客來說都是促銷。在顧客看來,促銷常在,而一切的地方促銷形式大體相同,這就決定了促銷並不會特別招引顧客。企業商家只能擬定新的節日促銷戰略,擬定具有構思的節日促銷戰略,改變新的促銷形式,帶給顧客不一樣的感覺和體驗,添加顧客的購買慾望。堅持開展立異,走出歸於自己的節日促銷成功之路。
Ⅱ 西方有哪些重要的傳統節日
情人節 Valentine's Day。
愚人節 April Fool′s Day 。
復活節 Easter Day。
萬聖節 Halloween Day。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Ⅲ 論西方節日與我國傳統節日在國內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節日,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外來節日的重視程度都明顯提高,節日氣氛也增加不少。每逢中國傳統的春節、中秋節或是聖誕節、情人節等,商家已備足貨源,娛樂場所排出了通宵經營計劃,公交公司也針對節日客流特點准備增車並延長服務時間等,飯店裡更是賓朋滿座,這些現象充分體現了節日的氣氛。藉助節日,人們與親人朋友相聚、表達祝福、尋找快樂、宣洩壓力,這些都表現了今年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財富的,益豐厚。干群們認為,土節也好,洋節也罷,給了我們融入親情友情的時間,給了我們尋訪幸福的理由,就是好東西。 針對面前社會上出現捍衛本土文化,抵禦洋節的現象。干群表示,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必須捍衛。傳統節日需要我們不斷的傳承,比如中秋節、春節、重陽節等等,不但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沉澱,更是與人提供團員、互訴親情友情的機會。現在許多年輕人對外來節日比如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非常的熱衷,對我國傳統節日卻相對冷落,這樣的現象並不提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引進新的文化來充實我們的生活,但是,不能因此而忘卻我們本土文化的根本,我們需要的是用新的文化來充實自己,補充自己,共同繁榮,而不是以摒棄自己的為代價來吸取別人的。干群們表示,冷落本土節日也只是個別現象,大多數中國人對我國的傳統節日非常重視。 認為對外來文化抱持什麼樣的態度,是測量國運盛衰的一個有效尺度。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發展,國與國之間文化上也在迅速融合。中外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激烈,中國文化也在為很多國家的民眾所喜愛。2006年春節期間,英國許多城市舉辦了大型的「中國年」慶典活動,金發碧眼的英國人學著中國人的樣子穿唐裝、放鞭炮、舞龍舞獅;作為歐洲文化中心的法國巴黎,更是文化包容的典範,在那裡,沒有人會擔心中國的春節與大紅燈籠高高掛會動搖他們的文化根基;在美國的一些州,春節已經變成了法定假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一個聖誕節的到來卻被視為將「喪失文化的主體性」,我們為什麼如此小家子氣? ,聖誕節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我們的「幸福出口」,如果一味的以捍衛民族文化為理由,把洋節日一桿子打死也沒有必要。干群們認為,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洋節,其意義並不是一成不變得,一個共同點就是,節日正變得越來越歡快喜慶。節日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除了反映民族傳統及道德風尚等內容外,更寄託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希望以及對親人朋友的祝福。節日的增加,人們對節日的重視,過節氣氛的越來越濃郁都反映了近年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標準的提升。「抵制聖誕論」看到了文化差異,卻忽視了以文化差異為美。干群們認為我們既要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又需要立足於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博大的胸懷面對世界,吸取外來文化營養,美化我們的生活。至於民主文化是否因外來文化受到削弱,關鍵還在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不斷的創新。 幹部群眾認為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時代,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比,都更有理由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和迎接外來的文化,而不是被現代文明裹挾而走,或者固步自封以反彈的方式去抗拒。換句話說,即便「擇其精華,去其糟粕」,恐怕最有效的手段不是盲目排外,甚至閉關鎖國。古今中外的文化發展史早已證明,只有博採眾長才能發展和強健,盲目的排斥外來文化,有礙於民族文化的進步與傳承,越是心理狹隘,思想就越是封閉,進而就越是不自信。如此循環反復,不但會讓我們失去大國的風范,還會與文化自身的價值背道而馳。
Ⅳ 如何結合傳統節日文化與營銷策略
1、酒店在策劃和運用「味覺」這一元素時更多地是應該去考慮在開發挖掘地方傳統節版日特色食品上權做足文章。比如有的酒店在做全年活動策劃時,將「二十四節氣」與「養生美食」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遵循天氣變化的規律,適時推出符合養生、飲食調理需要的美食。
2、西方的洋節日則更多地表現出了人們的互動性、參與性、狂歡性,以自我為中心,崇尚個性張揚。情人節、聖誕節、感恩節„„莫不如此。這些洋節日更多地在人的「觸覺」、「視覺」、「聽覺「、「嗅覺」上做足了文章,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渴望相互交流、群體參與、共同發泄情緒的願望,自然更能吸引消費者。
Ⅳ 我國大部分學生注重西方的節日。我們該採取什麼措施
一、關於西方節日
節日從古至今都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產物。節日慢慢成為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國家個體的逐漸形成,每個國家都發展出花樣繁多的節日。世界的不斷發展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也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許多民族不僅慶祝自己的節日也開始外國的節日,這種現象在中國比較普遍。
當聖誕節、感恩節、萬聖節到來的時候,人們特別是年輕人都會一起慶祝,或是逛街購物或者吃飯看電影開派對,許多商家更是抓住這些機會大肆宣傳促銷,其熱鬧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 造成東西方節日待遇差異的原因
1.西方節日盛行的原因
近代中國的節日在短短的百餘年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盡管中國近代節日的演化與西方文化的傳播分不開,但這種變化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近代節日的演變,特別是西方節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對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這更應使我們注意在引進外來文化時不能對傳統文化一概否定,而應該對其合理成分加以傳承和發揚。在這個意義上,近代節日的演化或許能為今天的文化保護提供一點啟示。
中西方交流越來越頻繁,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節日在內都影響著中國人。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大特點就是全家人聚在一家享用一大桌的美食,在過去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不高,所有人盼望的就是可以吃上一頓豐盛的大餐,但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魚大肉對人們的吸引力不如往日了,人們如今更重視精神層面的消費,西方節日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這種精神需求,因此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很多西方節日也很有人情味,比如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都能讓我們體會到身邊濃郁的親情和愛情。
2.西方節日的積極影響
西方節日對中國社會的積極影響,一方面西方節日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給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不斷吸收新的節日也可以充實國人的生活,這不僅可以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促進國際間的交流,也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趣味,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
3.西方節日的消極影響
西方節日的不斷侵入也使得中國傳統節日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年輕人這一群體對於中國傳統節日更是陌生,加之很多中國節日都是陰歷時間,年輕人對於陰歷的計時方式也比較陌生,所以往往忽略傳統節日。
三、對待西方節日的態度
在對待西方節日態度方面不同年齡段對此有不同的態度,年齡稍長的一些人對此毫無興趣可言,他們認為這些節日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商家促銷騙取錢財,老一輩人節儉慣了,他們不理解年輕人買鮮花等看似不實用的東西。然後年輕一代人對西方節日則比較感興趣,因為我們所成長的環境就是文化大融合時間,從小到大接受者各國文化的熏陶,思想也必然相對開放,這也無可厚非。
一些評論家認為中國人正在失去他們傳統的價值觀和對歷史傳統的尊重,其實這種想法在我看來未免有小題大做之嫌,因為很多年輕人慶祝西方節日並不是因為多麼崇拜追捧西方文化,他們只是為了獲得一些樂趣,追求一些新鮮刺激,有人認為這只是一種娛樂行為,也有人說這是在追求時尚,但是並不代表國人在慶祝西方節日的同時就不再重視中國文化傳統,相反,我堅信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自豪感是骨子裡與生俱來的,不是任何其他西方事物可以替代的,西方節日也許可以錦上添花,但永遠不會撼動中國文化之根基。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也是如何使傳統節日更加有趣更加新鮮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如今我們已經出台政策,凡是中國傳統節日都放假三天,為的就是提高傳統節日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但是不是簡單的一個假期政策就可以提高其地位,我們應該找尋更加卓有成效的方法,加大對傳統節日的宣傳,尤其是年輕人的偶像情結,我們也可以聘請一些明星偶像做宣傳。
最後,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認識到,在對待西方節日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問題上要採取辯證的態度,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這些節日彰顯出的是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我們應對傳統節日加以繼承和弘揚,在接受西方節日是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盲目崇拜迷失自我。
Ⅵ 如何做好節假日的營銷策略
首先說明節假日營銷在企業的日常營銷中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它包括所有的環節還是很難的!所以,節假日營銷必須有針對性,分清主次,重點解決終端通路。
下面介紹幾種節假日促銷的方法:
一、強力轟炸的高空戰。要根據費用預算情況,適量的策劃和發布媒體促銷廣告,從而使促銷信息有更廣的受眾范圍。媒體要選擇目標消費群經常接觸的,從而減少資源浪費,如廚衛類小家電產品,消費群多集中在城鎮,宜選擇報紙或有線電台。報紙廣告力求軟文與硬廣告相結合,這樣傳播效果會更佳。
二、見縫插針的游戲戰。如印製宣傳單頁或海報,在一些居民點或商場門口發放或張貼;贊助商家的DM傳單,利用商場的活動來加強品牌的傳播效果;或者到在的社區進行上門咨詢活動或服務活動;在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進行節前促銷宣傳等。
三、細耕細作的陣地戰。在終端進行主題布展與生動化陳列。圍繞促銷活動主題,根據一些終端的條件在其門口、商場內、展區內等進行裝飾和美化,通過POP、海報、宣傳頁、條幅、樣機演示等內容,全面展示產品促銷活動,塑造良好的節日氣氛,還可以通過各種促銷資源實現終端促銷攔截,使節日促銷信息傳播到位。
四、聲勢浩大的強攻戰。主要指在大賣場門口或大型公共場所進行的抽獎活動、新聞發布活動及文娛演出活動。如果說前面的促銷准備是刮風、打雷和閃電,那這些場戰役就是風雷閃電給人以懸念和震撼之後的傾盆大雨。通過這些大型現場活動,使節日促銷活動引向高潮。 在節日促銷活動各項准備工作到位之後,該研究如何將促銷信息發布出去,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和參與促銷活動。單一的手段效果往往是不明顯的,需要圍繞這些目標策劃立體的活動推廣戰術。
Ⅶ 什麼是節日營銷
從傳統的媒介推廣,到互聯網營銷,再到現在逐漸形成的利用國人的風俗習慣來做營銷回推廣。在答人們注重對節日里做推廣,往往能事半功倍,有著出乎意料的效果,所以節日營銷不僅是一種機會,還是對我們能力的一種檢測!
節日對中國人來講是中華文明的哲學思想、審美意識和道德倫理在民俗風情上的集中體現,因為有了熱鬧的節日平常生活變的更有期待。因此,成功的節日營銷在於激發節日購買訴求、創造利潤、積累並轉換目標顧客群,同時不能傷害品牌價值。基於客戶需求,更好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讓客戶獲益、終端獲利,這樣的營銷活動才是良性、可持續性的。
一、節日營銷要點:
1.理解節日
2.把節日當成事件
3.善用連環節日
4.節日特點
5.爆款元素
6.內容形式
7.產品元素
8.傳播渠道。
二、營銷運用方式
產品特點+情感訴求
新科技+明星帶動
產品特點+情感訴求+小的線下場景
爆款元素免費+趣味內容
爆款元素+內容營銷
產品特點+內容形式
情感元素+內容形式
節日特點+產品元素+爆款元素
Ⅷ 從社會問題上分析西方節日的盛行
1.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國改革開放後,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漸增多。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加速了外國文化對我國的影響。隨著外企越來越多地登陸中國,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也相應增多,遇上其本國節日慶賀一番,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國人出國的機會也多了,海歸們在國外接受西式教育,對西方文化耳濡目染,歸國後仍然保留西方的節日習俗也無可厚非。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通用語言,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英語教育在中國已經成為大眾化的教育,「英語熱」使得英語國家的文化教育在中國相當普及,一般的青年人,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對西方的主要節日有所了解,可見,「洋節熱」的出現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的。
經濟生活的改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也是必然結果。人們希望能在過節時放鬆平常綳得太緊的神經、宣洩心中壓抑太久的情緒,和朋友聚一聚、玩一玩、樂一樂。而西方節日在進入中國後,淡化了其濃厚的宗教色彩,轉而以娛樂為主的特點,這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這種需求。
2.媒體和商業的炒作
媒體對西方節日過度關注。每逢西方重大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許多報紙雜志往往大量登載有關西方節日的報道,從其背景知識到其特殊的慶祝方式,從國外的歡慶場面到國內的熱鬧追捧,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宣傳作用。更有甚者,某報在愚人節當天發布了一則雷人消息,引起公眾的議論與猜測,而在傍晚時又宣布其為愚人節玩笑,這更是以犧牲報刊的嚴肅性來強化公眾對愚人節的關注。西方節日不斷升溫的背後是巨大的商業利潤。年輕人追求時尚,熱衷國外的節日,玩得開心就行,而商家正是發現並利用了這個相當龐大的消費群體,極力宣傳包裝。雖然中國人並沒有完整地拷貝西方的節日,但國內的商家已經學會了利用西方節日營造商機。聖誕節、情人節等節日越來越受到商家的重視,因為在此期間,不僅消費者能從消費的過程中體驗節日的美好感覺,多了一個相互問候的平台,商家也可在提供禮品的過程中獲得豐厚的利潤。西方節日也就這樣被炒作了起來,成為商家盈利的重要時段。
3.傳統教育的缺失
在現代社會,學校應當是普及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洋節熱」,映照出當代學校教育的一大明顯缺失,即缺少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教材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載體。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中,最成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就是歷史課了,從小學直至高中,進了大學還有必修的公共課中的中國革命史或中國近現代史。而現行教材對中小學生沒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不能有效地擔負起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教師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及對待西方節日的態度也深刻地影響著年輕一代。如今從幼兒園起,老師就帶著孩子們慶祝聖誕節、製作感恩卡、准備母親節禮物,其初衷及結果都是好的,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懂得孝敬父母,但是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很多孩子分不清哪些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日,而哪些又是西方節日。
政府導向對於傳統節日的傳承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清明祭掃、中秋團聚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節日。而在2008年以前這兩個節日並不是法定假日,人們只能將其自行調至周末。不是假日的傳統節日對於年輕人來說自然沒有多少吸引力了,因而年輕一代對其相當冷漠就毫不奇怪了。2008年後,政府經調查後對節假日做出新的調整和規定,清明節、中秋節都已成為官方節假日,這對於傳統節日文化在年輕人中的普及是具有一定意義的。
4.西方節日的優勢
我國傳統節日,運作形式單一,主要以走親戚、聚餐為主,春節吃餃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而走親戚花費又很大,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過節反倒是一種負擔,缺少浪漫色彩。而西方節日在進入中國後,其本身具有的宗教色彩淡化,成為朋友相聚的美好日子,大多帶有狂歡色彩,比較輕松浪漫,又注重情調,適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心理,容易為年輕人所喜愛並接受。
Ⅸ 節日營銷的節假日營銷策略
一個節日營銷活動要包容所有環節十分困難,因此節日營銷必須有針對性,分清主次,重點解決終端通路。通過對零售商和消費者這兩個終端的非常刺激,形成一條直線以拉動整個銷售面的鋪開。
零售商業包括超市、倉儲、百貨、商廈、大賣場、電子城,針對終端的營銷活動,主要目標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提高零售商的產品庫存、增加上櫃率和取得銷售點的優越化、生動化,有效配合廠家節日推廣活動。
針對消費者的營銷活動,就要分析消費者對產品傾向程度,節日消費行為,對促銷辦法的接受程度,對相似競爭性的產品、價格、渠道的市場態度,最終決定是通過新產品推出增加新消費者?是通過促銷手段鞏固現有消費者,或是通過4P手段吸引競爭性品牌的使用者
節日營銷活動必須有量化的指標,才能達到計劃、考核、控制的目的。量化的指標通常有銷售額、市場佔有率、毛利率、對比日期、增長率、重復購買率、促銷廣告的到達率等。
同時,選擇營銷溝通工具的選擇很重要。節日期間,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強烈,使得節日營銷活動不僅要求企業自身迅速推出適銷對路的IT產品,制定吸引人的價格,使目標顧客易於取得他們需要的產品,而且還要求IT企業在節日期間乘機加強或重塑其在市場上的全新形象,設計並傳播新穎、獨特的外觀、特色、購買條件和產品,給目標消費者帶來利益誘惑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根據不同消費者的文化背景、收入、所處地域文化,進行溝通與促銷活動,並藉助這些工具或活動把這些信息在特殊時期(節日)、特殊地點充分披露展示,以形成超常的規模消費。這些營銷溝通工具包括廣告銷售促進、宣傳人員推銷的組合和優化。
比如,為鞏固成熟IT產品的市場,節日營銷中可採用送小面值贈券、連環大抽獎等方式;為推出新產品,採用降價、免費試用、買一送一、郵寄產品名錄、報價單等;同時還可以製造公關事件,利用某一新聞促銷事件,渲染張揚產品或企業,如獻愛心回饋社會活動、體育贊助或傍星促銷等。當然一些主題廣告宣傳,從色彩、標題到方案、活動等均能突出節日氛圍,營造節日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