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淘寶,百度,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與如何獲取利潤 以及他們成功的原因。 謝謝了 大概就可以了.
我也是開網店的,可以交流。我是賣虛擬的。自己也是今年開始開淘寶店鋪的,可以交流交流。經驗談不上,或許可以給你些建議
2. 阿里巴巴早年市場營銷的策略
阿里巴巴早年市場營銷的策略如下:
第一階段(1998一2001年):為企業提供免費信息,搶先佔領市場。當時中國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還處於信息流時期,阿里巴巴調研企業市場播求,分類整合企業的注冊信息,根據不同的特點,為企業提供免費且有效的信息服務,快速搶先佔領了網上B2B交易市場。
第二階段(2000年):開展企業的信用認證,為盈利打好基礎。信用是中國電子商務最大的障礙。阿里巴巴首次推出了中國互聯網上的誠信認證方式誠信通,著手解決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上的瓶頸問題,阿里巴巴因此而開始創收。
第三階段(2003一2004年):發展海外市場,擴大貿易范圍。「中國供應商」為企業提供獨立的賬號和密碼,建立英文網址,讓全球220個國家近42萬家專業買家在線瀏覽出口企業信息,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商機。
第四階段(2005一2007年):並購「雅虎」,創新一種可以延伸發展的電子商務搜索。阿里巴巴形成了以「雅虎」為平台、大型網路購物平台「淘寶網」、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為依託的交易信息搜索及支付系統,為來自全球的商人提供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和交易平台。
第五階段(2008年一):進軍B2C市場,發展全新的網路交易模式。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迅速,但B2C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B2B與C2C,電子商務的發展極不平衡。阿里巴巴准確把握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適時調整戰略,進人B2C市場。
3. 怎麼做好阿里巴巴,淘寶的運營
淘寶發展至今,已經14年。很多過去有用的運營手法,突然一下不管用了。很多過去成功的操盤經驗,突然一下子成為了過去。有許多人都在抱怨淘寶是越來越難做,競爭成本越來越高。其實不是難做了,而是買家群體成長了,購買需求變化了,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只有不斷挖掘,店鋪才能夠做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市場變化以及應對辦法。
一、市場競爭大,代表買家需求量在增加
淘寶平台現在是愈來愈成熟了,流量分布很個性化,雖說淘寶很難做,但俗話說:競爭大就代表需求量大!並且,2016年淘寶給與了很多機會,對中小賣家更加扶持了,天天特價活動要求也改變了。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習,更多的了解淘寶的流量入口變化趨勢,跟上節奏。
二、刷單
你朋友如果是做運營的,他今天跟你說:我店鋪每天都在增長,我店鋪從來沒刷過單。我相信,這些話都基本在忽悠你的,回到家裡他比誰都刷的猛。因為做我們電商的,是不會有人不刷單的。因為刷單是平衡轉化率,做好基礎銷量上直通車,做好買家購買慾望,評價。記得是適當的刷,不是大幅度的刷!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淘寶上還能純靠刷出爆款超過3000件就已經是奇跡了。因為現在的淘寶防防作弊系統早已經臻於完善,小二能操作的許可權也越來越少。
三、直通車
大家在聽到直通車這個名字的時候,覺得深不可測,不敢去嘗試。直通車無疑是店鋪切入最快的效率之一!一天花費100元,跟一天花費1000元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直通車很多都是講策略的!因為側款,測試關鍵詞都得時間的磨合!直通車效益是出來最快的,但是直通車內部的操作方法是令你最頭疼的!直通車沒開好,店鋪重要的切入口少了一個,你店鋪如何能做好呢?展現丶點擊丶轉化,這三個點是直通車最想達到的,如果你用心想過,或者你想要知道這些如何操作,你只能去實戰學習,或者是看看朋友成功的直通車是如何操作的。
現在無線端直通車競爭力度較大,大家完全可以放鬆點,不要過於激烈的去競爭,因為都是大賣家正在搶著頭破血流,而你只需要做好關鍵詞,去定位你的核心買家,做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足矣!
四、營銷
有很多店鋪,很多商家,根本連營銷是什麼都不知道,甚至有些連想都沒想過要做什麼營銷。營銷顧名思義,就是做出一個營銷活動,讓買家對你寶貝更加深刻,購買慾望提升!
1、營銷活動以季節為目標--不以產品銷量為中心
比如說,今年潮流白色,那麼你做黑色的,就輸了!也比如說,現在是夏天,你去賣冬裝,那麼這個也可想而知!所以,營銷是要有針對性的,並不是說你產品銷量高人氣高,就代表著你產品什麼時候都能賣出去!
2、營銷到位,抓住核心人群
做一個店慶,或者做一個虧本大清倉的字體!然而消費者,是必須要購買這款產品去使用的,那麼最後看的,就是你的營銷方案,有沒到位,客戶選不選擇你了。
比如今天我電腦的鍵盤壞了,那麼我就是必須要購買這款產品才可以的!我看的肯定是營銷活動我購買了,是否真正佔到了便宜呢?而我不是要的便宜,因為便宜的我是否放心,會不會退換貨率很高?所以營銷到位,抓住核心人群,這一點有必要大家去考慮考慮!
五、2016年該如何去實現店鋪經營目標?
在2016年我們該如何去實現店鋪經營目標?分為兩點:一是手機端,二是特色產品。
目前手機端占據的分量,大家可想而知,因此,賣家要把手機端內功做好,這樣店鋪才會越來越好。而特色產品,在目前的阿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他究竟需要什麼產品才會給到大力度的支持,究竟是什麼產品才會更容易讓自己店鋪做好呢?這個特色產品的內容,只是給那麼做店鋪想換產品,或者是做當地周邊有優勢產品的朋友參考。
六、為什麼別人比你做得好?
1、分析類目競爭對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把競爭對手的店鋪列出來,放在一個文檔裡面(注意,要求店鋪的產品結構與本店類似或者說人家只做了本店的部份類似產品)。大概分析2-3個做的還可以的競爭對手,然後去分析別人標題是如何做的。一個店鋪,能看得出來他大致的流量,也能看出來他是刷多少的!最重要一點,去分析別人轉化率為什麼會那麼高?或許別人流量跟你一樣多,但是別人轉化率比你高出幾倍,這是什麼原因呢?詳情頁?促銷活動?返現?搭配活動?這些都得去分析,為什麼別人做得比你好!
2、分析店鋪總評分提高的原因
把好評率>=99.20,描述>=4.7,服務>=4.7,發貨>=4.7的數據全部標紅,四項都標紅的店鋪初步判斷為優秀店鋪,把其店名標紅,得到下面這些店鋪。這四項反映的店鋪的綜合服務能力,但是服務好不一定賣得好,還得看商品對顧客的價值。買家在你類目中,需要怎樣的產品,而不是單價低就一定是你最棒的!而你需要知道你競爭對手的店鋪中,有什麼跟你的不一樣!商品價值與自己店鋪是否有所差距?
想明白自己做淘寶要的是什麼,找到自己產品精準的目標人群定位,做好運營節奏的把控,再學習一些實際操作的技能,開好淘寶店不難。大家加油!
現在淘寶變化的是非常快,因為互聯網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為了避免讓大家學到錯誤的過時的知識,我聯合淘寶上的牛人,組建了一個群,想學學習淘寶運營的小夥伴,可以來這里學習,這個群的開始的幾位數字是:五五七,中間的幾位數字是:四零三,最後的幾個數字是:四一七,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獲取運營機會,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4. 淘寶網的盈利模式與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有什麼不同
剛好在做這一方面的培訓順便簡單說一下~
阿里巴巴和淘寶無外乎就是產品免費,服務收費。
其中阿里巴巴還有企業會員制什麼的,淘寶也是有很多類似的付費推廣
現在很多收費的服務更多是在搜索和各種醒目廣告位上做文章。。。
但是以上這些都不是精髓。。。
馬哥最精明的地方還是支付寶,想想裡面一天流動的資金有多少?
5. 關於淘寶和阿里巴巴商品推廣的方法
要說那些都要做的!不過如果你請不起人那就不要做了!免費便宜的資源就是博客和微博還有論壇,網路貴到你請不起人! 這個都做不起的你乾脆轉行吧
6. 跪求~~~淘寶網行業的營銷建議和啟示 急,在線等!
在關於營銷策略的討論中,「差異化」早成了個熱門詞語,很多人好像認為在市場競爭中越能與別人不同就越容易成功。
肯定如此嗎?
先說一個博弈論的故事。在一次劍橋大學的五月舞會上,正進行著一場輪盤賭游戲,獲勝者將免費獲得明年舞會的入場券。倒數第二輪後,領先者巴里已擁有700個籌碼,而位列第二的女生只有300個,結果似乎已無懸念。落後的女孩被迫做了一個高風險的決定――將全部300個籌碼壓在3的倍數上,然後巴里隨手壓了200個籌碼在偶數上,這樣他只有1/6的可能性輸掉比賽。可結果,巴里輸掉了比賽。
事實上作為占優的一方,巴里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讓1/6的風險出現,他只要同樣壓300個籌碼在3的倍數上就能穩獲冠軍了――至於篩子轉到哪裡根本就是無所謂的,以400:0取勝還是以1300:900取勝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對於領先者而言,面對挑戰最明智的策略――不是創新,而是跟隨。
營銷戰中尤其如此。再說一個故事,關於兩個交易網站的,一個叫易趣,另一個叫淘寶。前者成立於1999年,在4年的時間內幾乎壟斷了國內全部c2c市場,03年3月又被全球最大的個人交易網站ebay收購,從市場到資金全面占優;而後者是阿里巴巴網03年7月剛剛成立的一個拍賣網站,好像除了壯志雄心以外,啥都沒。三年後,淘寶網的市場份額為67.3%, ebay易趣為29.1%。故事結束。
一次匪夷所思的市場逆轉,不得不讓人大惑不解――易趣,到底輸在了哪裡?
答案是,錯誤的營銷戰略。
讓我們回到2003年的秋天。作為市場的挑戰者,淘寶非常清楚尋求差異化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要麼不同,要麼滅亡。於是,淘寶宣布免費(當時的易趣已經收取商品登錄和交易費用很長時間了)。面對淘寶咄咄逼人的策略,易趣顯得自信滿滿,不但堅持收費,還對對手的攻勢嗤之以鼻,「非正常的競爭手段會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免費不是一個獨特優勢,淘寶要趕上易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易趣的總裁邵亦波當時這樣說。這就是易趣犯的第一個錯誤,也是最致命的――繼續收費。
免費還是收費,這是個問題。但這不是個對還是錯的問題,而是個做還是不做的問題――微妙的是,其實這還得根據對手的選擇來選擇。實際上,對於一個能給用戶帶來收益的商業交易平台來說,即便不收交易費用是極其愚蠢的一個行為,易趣也應該選擇和淘寶一同愚蠢,而不是保持不同,留下萬一對方押中而自己沒押中的風險。於是,在有著充足資金的情況下,易趣並沒有跟進淘寶的免費策略,而是默認了二者的差異化,這當然正中馬雲的下懷。試想,如果擁有海量人流的易趣網也是不收費的,那麼又有誰會去一個成立沒兩天,總共也沒幾個買家晃悠的小網站去賣東西呢?但是,現在有理由了。
誘人的免費政策讓淘寶的用戶數在成立之初的幾個月就迅猛增長,這讓市場霸主ebay易趣大為緊張。但有趣的是,此時的易趣又顯得過於在戰術上重視對手,啟動了一項少見的廣告封殺計劃,動用巨資與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簽署了排他性協議,阻止淘寶等拍賣網站在上述三家網站作廣告,企圖將淘寶遏殺在搖籃中。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郁悶的淘寶只好努力開發曲線宣傳道路,將自己的廣告投向了地鐵站、路牌、公交車等眾多非互聯網主流媒體,可不經意之間,易趣和淘寶之間的另一個差異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營銷宣傳方式的迥異。於是,在2004年的街上或者地鐵里,到處都是「淘淘淘淘淘淘我喜歡」這樣可愛的淘寶廣告,而此時的易趣仍沒有快速地跟進戶外廣告,而依然耕耘著它那些大型門戶網站的營銷宣傳。
形勢變得非常有趣,有淘寶廣告的地方沒有易趣,而有易趣廣告的地方找不到淘寶,對易趣而言,這其實遠不如所有的地方都有二者的廣告,因為戶外廣告的受眾中很多網上交易的初級用戶甚至不再有機會知道中國還有一個「易趣」了,這讓這個國內最大的交易網站極為尷尬。到2004年末,淘寶借力賀歲片《天下無賊》將創意十足的戶外廣告大面積鋪開時,易趣在營銷宣傳上的劣勢已經極其明顯了。
其實,早半拍或晚半拍行動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積極地應對。當年百事可樂包下南京東路所有的路牌廣告後可口可樂做了什麼呢?它包下了南京西路所有的路牌廣告。就是那麼沒創意,但你是老大你怕啥呢。顯然,易趣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在營銷宣傳的方式上,選擇了有我無你的策略,這讓淘寶在自己的成長期中繼續有機會與老大保持著不同。
那麼,在淘寶高歌猛進的同時,易趣又在忙些什麼呢?「2004年9月17日零時,在易趣、ebay雙方數百名研發人員近一年的努力之後,易趣宣布與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ebay實現全面對接,中國的網民從此可以直接與外國網民交易。」――國內絕大多數媒體都將這則新聞都當成喜訊來報道,可事實上,這個舉動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一樣,看似大獲成功,實則又埋下隱患。
果不其然,淘寶沒有錯失這個繼續差異化的天賜良機。淘寶網發言人立刻宣稱:「淘寶網將更堅決地本土化。」 這樣一來,淘寶幾乎成了國內本土交易平台的化身,而國內的市場領導者ebay易趣竟去代表跨國交易平台了!用戶會更青睞哪種平台還並不確定,但確定的是,易趣面對一場本該由淘寶發起的艱苦的攻城戰,居然自己主動把城門打開出來決戰了!
其實,既然能守,又為什麼要攻呢?在易趣和淘寶撕咬最為激烈的2004年,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創新無疑是想當危險的。同時,淘寶繼續堅決地進攻,大力推廣更加實用的全新支付方式「支付寶」。面對這個並不是很復雜的技術,易趣再次放棄了立刻的跟進防守,而是冒著極高的風險試圖引進更精密的paypal支付系統來一步登天,結果因為政策原因一直沒能成功。到04年底,實在忍耐不住了的易趣才倉促推出抗衡「支付寶」的「安付通」時,它已損失了足足1年的時間。
平台的對接果然並沒有給易趣帶來很多跨國交易,反而牽扯了自己很多精力。更糟糕的是它還帶來了不少問題,調整後的頁面讓很多用戶都很不適應,ebay總部對易趣用戶賬戶的頻頻莫名其妙的凍結也讓人憤怒異常,而淘寶憑借更親和的本土網站定位和「支付寶」的快速普及再次向其發起了總攻,這讓易趣在這一年終於徹底崩潰。無數易趣用戶奪門而出,逃向了淘寶的懷抱。05年10月馬雲宣布淘寶網將繼續免費3年,給易趣丟下了最後一顆原子彈。至06年5月,易趣網這個中國c2c市場曾經的老大,只剩下不到30%的市場份額了。不可一世的ebay易趣,輸掉了這場戰爭。
回頭看看,其實打敗易趣的不單是淘寶,還有易趣它自己。每當淘寶用各種奇招怪陣進攻時,易趣從未在第一時間跟進來消除差異化,反而時不時地主動來點創新擴大了與淘寶的差異,這讓挑戰者的存在變得越來越具有市場價值,並利用最終得到了翻盤的機會。
或許,一場本該持續十年的戰斗,在三年內就煙消雲散了。
差異化or not?千萬別選錯咯。
弱者進攻,強者防守--易趣和淘寶營銷大戰的啟示(http://bbs.fdc.com.cn/showtopic-9361198.aspx)
7. 如何做好阿里巴巴電商銷售渠道
多在學院學習吧!
電子商務很多人總以為成本低,但真正做後就不是這么回事了。如果你自己很熟悉電子商務,成本確實是很低,但如果什麼都要請人做,那電子商務一點都不便宜。
個人覺得電子商務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許多做電子商務最後死掉的一大部分原因是人力成本過高造成的。我們的傳統行業,許多崗位其實都無需專業知識,普通的中專生就可以勝任。在電子商務領域就不是這么回事了,電子商務是一個技術活,運營要有經驗和人脈、推廣要有技術和經驗、美工要有技術和美感,就是客服也是要有經驗。但做電子商務也不是很可怕,個人覺得電子商務要做得好,本人有技術和經驗還不夠,還需要不同崗位不同技術領域的人才加盟,如果這些人才是半桶水,工資是便宜,但只會慢慢消耗你的投資;如果是高手工資又很高,我看大家一起創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試水電子商務,為電子商務提供了高速發展的動力。不過由於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在管理、運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電子商務並非真如外界傳言般「門檻低,投入小」,不懂電子商務的來做這行的話,要成功也不容易。
記者調查發現,受規模和資金的限制,很多企業只能在以所在地為中心向周邊有限的范圍內擴展業務,市場空間有限,而電子商務由於足不出戶就可以將產品推廣到全國各地,目前已經成為企業擴大銷售、贏得新的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
不過現在做電子商務的很多傳統企業,在進入電商行業代運營之前只知道這一行能賺錢,又能拓展市場,簡直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但大多數企業都沒想清楚一個問題:我自己定位在哪?換一句話說,我要從何處下手、怎麼著手。
第一,看模式。企業在下手電筒子商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網站正確的發展經營模式使企業自身能夠在網上營銷和推廣中少走彎路,最大化的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創造最大化利潤。像際通寶的「行業網站連鎖加盟」模式,只需要少量的加盟費就能讓企業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還在網站運營、品牌推廣上為加盟商提供便利,不僅為企業成功做好電子商務提供保障,還為企業節省下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好的電子商務網站,往往會在市場定位中會切身的考慮企業用戶的利益,為消費者滿意網站提供的一切服務。
第二,看技術。這里的技術,不只是技術本身的高低,還在於技術方面的服務以及對技術的態度。際通寶在為加盟商構建網站平台時,沒有單純以自己的認識來考量平台的功能,而是充分結合了加盟商對傳統產業的認識,畢竟加盟商是行業的知情人,外行人做內行事通常只有事倍功半。由於不同的行業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際通寶(http://www.gtobal.com/)還會根據具體的行業用戶需求來開發具有行業特性的功能,做到真正滿足企業用戶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只有那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用戶體驗好的網站平台,才是真正能夠發展起來的好平台。
第三,看價格。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雖然傳說中的電子商務成本不高,但是成本上的投入也不可或缺,更何況如果不懂的話,即使投入了也未必能收獲多少。加盟商在際通寶只需付出108000萬/3年或156000/5年的加盟費用,就能享受除建站、運營的品牌推廣、流量支撐、數據支撐等服務,還能享受多元化的收益。這樣的模式相比自己建立網站的費用,顯示更加物有所值;相比做網站平台的會員,手上掌握了主動權。因此,傳統企業一定要選擇既物有所值又放心的電子商務網站。
第四,看服務。用戶是網站平台發展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據際通寶相關調查顯示,42%的人認為商家信用、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是目前網上交易的最大問題。因此,際通寶在對注冊用戶進行嚴格審核的同時,推出視頻認證、實地認證等一系列的誠信認證服務,通過身份認證的會員還可以上傳營業執照、企業視頻、榮譽證書等證件,以此獲得表示企業或個人的資信(誠信)高低的「資信檔案」。通過引入中立第三方對企業資質、實力等進行真實性驗證,並提供給網民自主查驗和核對,為平台企業用戶嚴格把關,讓加盟商放心、舒心。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要做好電子商務(http://www.lgo100.com/),在選擇網站平台的合作夥伴方面至關重要。選擇好了,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更周全的服務,還可以拓展市場,提高自己的品牌競爭力,加快邁進電子商務時代的進程!(文/際通寶)
在傳統企業紛紛進入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出現許多成功的企業,如聯想電腦、李寧、百麗等。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失敗案例,許多傳統企業花巨資投入電商,收效卻很差,甚至無功而返。傳統企業要不要做電商?如何才能做好電商?
電商與傳統業務本質相同
中國的電子商務發韌於本世紀初,但真正的出現大發展與大跨越是在2010年之後, 2010年被稱為真正的中國電子商務元年。各類電商公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電商似乎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的行業,很多電商的業內人士過分強調電商與傳統業務的差異性,把電商搞得很神秘。
我認為,首先必須要破除對電商的迷思!電商並不是一個獨特的行業,其本質和傳統行業並無不同。電商是通過互聯網在線的方式進行推廣和交易,除此以外,電商和傳統行業並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所有傳統行業所通行的規律,對電商同樣適應。從這個角度看,傳統企業不應該對電商感到迷茫,反而應該發現自己更有優勢做電商。
比如說,電商經常被描繪為「先燒錢,後賺錢」的行業,對於一些承載了巨額風險投資的電商企業來說,或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一定要做好審慎的投資預算和規劃,我以電商的市場推廣投入為例進行說明。
很多企業對於如何投放網路廣告拿捏不準,究竟投多少算合適?廣告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例應該多少?我經常給傳統企業電商主管的建議是,參照你們傳統業務的廣告投放效益核算是最靠譜的,千萬不要聽信一些所謂專家宣稱的,做電商首先要「先燒錢,後賺錢」。有人會說現在一些著名的電商也處於燒錢的階段,而且還燒得特別旺盛,我的觀點是,讓他們去燒錢吧,傳統企業絕對不能這么做。我相信,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如果一直需要持續的大額投入,但卻遲遲無法贏利,肯定是有問題的。
家電、3C類傳統的品牌企業,一般市場推廣費用占銷售額的3-5%,這些企業如果做電商推廣,也應該控制在這個比例內,或者比這個比例高一些。如果電商推廣費用超出10%,甚至像有的企業達到15-20%,那絕對是必須反思甚至放棄的,因為這種經營模式沒有價值。
流量是所有電商企業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流量其實就相當於傳統企業的客戶訪問量和關注度,如一個商店的客戶進店數,一個品牌被消費者知道、提及、詢問的次數。電商網站的流量,除了部分自然流量外,大部分需要通過網路廣告投放的形式引導進來。訪問流量轉化為訂單的客戶,大部分是通過以網路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關鍵字搜索進來的。隨著競爭的激烈,關鍵字投放的費用越來越高,讓很多傳統企業不堪重負。
比照傳統業務,可以清晰認清搜索引擎關鍵字投放的本質所在。一個賣電腦的店鋪,如果開在深圳著名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大,進店人數多,生意就非常好做,但是店租也非常高。電商企業在搜索引擎投放的關鍵字廣告,就像在互聯網這個巨大的虛擬空間付出的店租,你付的店租多了,你就能獲得更多流量,更優質的潛在客戶。通過店租的類比,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把握搜索引擎關鍵字投放的費用比例。一般綜合性的商場,場地租金占銷售額的比例約在4-6%之間,品牌專賣店的租金,一般在6-8%之間。由此可知,如果在搜索引擎上的關鍵字投放金額超過銷售額的10%,就必須非常警惕。
因此,不要被電商熱鬧之下的神秘感搞暈,傳統企業的商業經驗已經非常豐富,只要堅持原有的經營之道,並快速學習電商的經營之術,一定可以做好電商。
找到適合自己的電商模式
當然,不同的傳統企業做電商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對於零售領域的傳統企業來說,做電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再開一個網上商城。目前很多零售企業已經開了網上商城,而且經營效益還不錯,如蘇寧易購、銀泰百貨、天虹網上商城等。
並非所有傳統零售企業都能夠成功地再復制一個網上的自己,只有規模較大、經營品類較豐富、店面數量多、覆蓋廣的傳統零售企業,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成功的網上商城。為什麼?第一,網上商城吸引並形成穩定的基礎流量的成本非常高,只有豐富的產品線和較大營業額才能覆蓋流量的成本;第二,網上商城的倉儲、物流和售後服務成本非常高,只有店面數量
多、覆蓋廣的大型傳統零售企業,通過線下與線上業務的緊密配合,才能有效地解決倉儲、物流和售後服務問題。
傳統的產品品牌企業要做電商,最重要的任務是做好網路銷售渠道的全覆蓋。因為電商對傳統的產品品牌來說,首先是一種新型的網上銷售渠道。我認為傳統產
品品牌可以自建一個B2C網站,專門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但自建B2C平台不能作為做電商的主戰場。全面進入和覆蓋淘寶商城、京東商城、卓越網、1號店、當當網、唯品會、團購網、某些銀行的網上商城等所有目前主流的網路銷售渠道,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這種新渠道策略在傳統行業已經見證過無數次。如家電行業,原先銷售的主戰場在五交電公司、百貨商場,隨著蘇寧、國美專業性家電連鎖企業的興起,後者成為家電的銷售主角。電腦銷售原先主要在電腦城,而最近幾年,家電連鎖和其他商超(如沃爾瑪等)已經成為電腦銷售的重要渠道。對於傳統品牌來說,互聯網就是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哪裡能賣東西,就進駐哪裡。
傳統品牌進入網上渠道,第一個選擇是淘寶網,其他的優質網上渠道包括京東商城、1號店、當當網、卓越網等。在具體業務操作上,需要注意產品線與定價的區隔,這方面傳統品牌具有豐富的經驗。
傳統品牌自建B2C商城也有重要的價值。它可以起到品牌旗艦店的作用,用於展示企業的最新產品,發布企業新聞,推廣企業形象。但是,由於網上吸引流量的成本非常高,單一品牌的銷售額又不可能非常大,因此,一般的傳統品牌自建B2C商城很難給企業帶來效益。但如果傳統品牌的產品類別比較豐富的話,自建B2C商城也可以創造相當可觀的銷售額,如海爾自建B2C商城,年銷售額已接近10億,這個規模在電商裡面已屬不錯,雖然與海爾整體超千億的銷售額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
通過以上的解構,「傳統企業如何做好電商」似乎成為一個偽命題。傳統企業做電商,既是應有之義,又是必然之舉,也是可為之事。相信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會在電商領域成功掘
8. 2019年雙11,,淘寶銷售額是多少阿里集團採用了哪些營策略
2019年雙11淘寶銷售額是多少?阿里采購集團採用了哪些營銷策略?採取了綁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