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幫我找一篇關於奢侈品促銷活動的策劃方案,如LV ,GUCCI,包括時間、地點、活動內容
時間!地點!寫個2012年格陵蘭島行嗎?
您這問題提得……
⑵ 請問對古馳包包品牌特質進行分析,明確傳播和創意策略是怎樣的謝謝
古奇品牌一直以生產高檔豪華產品著稱。無論是鞋、包還是服裝,都以「身份與財富之象徵」品牌形象成為富有的上流社會的消費寵兒。
早在古奇歐·古奇(Guccio Gucci)工作於倫敦豪華的貴族飯店的廚房時,目睹那些富貴客攜帶的精緻華美的旅行提包,古奇便決定回到義大利故鄉,開始製作古奇標志旅行包箱。將古奇作為標志印在那些皮革製品之上。
你的問法我不是很明白。
⑶ 奢侈品品牌開發周邊產品有何營銷策略
一年兩次的大牌時裝發布被認為是時尚界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設計師透過這個平台向公眾展示最新創意,媒體通過設計師發布樂此不疲地分析盤點流行趨勢,明星藉此機會穿梭各大秀場增加出鏡率,時尚人士憑借秀場中第一排的寶座鞏固圈中地位,大眾則在這場由時尚界導演的熱鬧大戲中尋找樂趣。人們通常認為在轟轟烈烈的場面過後,那些華麗衣衫能為品牌賺得盆滿缽滿,其實並不見得,高級時裝的沒落足以說明這一點。
對於相當多的品牌來說,它們真正販賣的奢侈品其實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些為它們賺取大量利潤的產品往往不是成衣,而是其他周邊產品。利用多元化產品線大肆斂財逛街時稍加留意奢侈品品牌店鋪的櫥窗,很容易發現箱包、鞋履等配飾產品往往占據了其中的主打位置,翻開各種時裝雜志,也不難發現奢侈品品牌的廣告中配飾才是主角,成衣反而淪為配角。「看完一場時裝秀後,能夠給我留下印象的都是配飾,而不是服裝。」某資深時尚人表示。「配飾會在時尚界擁有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它與時尚周期有著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在於它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專攻奢侈品戰略管理的意國時尚負責人嚴駿總結道。最先發現奢侈品配件價值的品牌是Chanel,隨後由Prada提出的手袋價值再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近年來Louis
Vuitton、Gucci在塑造年輕、動感、沖擊力的配件方面也作出了不少貢獻。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今主流的奢侈品品牌幾乎都有被冠以「經典」的配件產品,比如箱包類產品中,Louis
Vuitton的Speedy
25、Chanel的菱格紋2.55、Prada的尼龍包、Hermès的Brikin等,都是品牌經久不衰的熱賣單品,甚至為數不少的奢侈品品牌在依靠售賣配件產品維持費用龐大的成衣開發。與服飾配件不同,香水和化妝品的開發實際上並不是由奢侈品品牌完成,因為這兩項產品開發的科技含量較高,需要由專業的研發公司根據品牌要求進行開發,這個過程對品牌來說並不復雜,它們只需要選擇適合品牌定位的香調和產品包裝,然後坐在辦公室等待研發公司的人送來成品。這個過程就相當於生產香水和化妝品的公司為奢侈品品牌進行貼牌生產。然而,這兩個被劃規為 「奢侈品品牌入門級產品」的系列,恰恰是人們以較低的價格換取奢侈體驗的最佳途徑,而奢侈品品牌也可從中以極低的成本換取高額利潤。Vertu高檔手機進入中國,宣告了奢侈品手機時代的來臨,隨後Giorgio
Armani、Prada分別聯手專業手機品牌共同推出手機產品。人們習慣性地頻繁更換手機,讓奢侈品品牌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機。與此同時,奢侈品品牌對筆記本電腦也打起了主意,據嚴駿的調查推測,具有收納攜帶筆記本功能的箱包將成為奢侈品品牌爭搶的下一個配件領域。跨界合作分享同級客戶資源世界頂級相機品牌徠卡剛剛宣布與Hermès合作推出紀念版M7旁軸相機,全球限量發行200套。此前,Hermès為日本著名地產集團商森大廈株式會社的豪華直升機提供了全套設計。200台照相機和一架直升飛機,數量這么少,品牌能賺多少錢?其實這種跨界合作明擺著沒有多少即時利益可圖,Hermès之所以這么做,顯然另有目的。
世界頂級相機的用戶和直升機的乘坐者都是什麼人?答案當然是極具消費實力的群體,它們用得起徠卡和直升飛機,光顧Hermès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類似這樣的奢侈品品牌跨界合作屢見不鮮,其實質是兩個同級別品牌意圖進行客戶資源分享。通過開發周邊產品擴大市場的同時,奢侈品品牌不失時機地推出能夠倡導生活方式的產品:Chanel先後設計了漁具、滑雪板、迴旋鏢、網球拍、自行車等運動用具;Louis
Vuitton每年更換旅行手冊,製造限量版麻將,以及出售價格為450美元的筷子……只要生活中需要的,奢侈品幾乎都有所涉及。「配件既能盈利,又容易創新,為什麼不做呢?」嚴駿一語道破奢侈品品牌開發周邊產品的核心所在。
⑷ 關於奢侈品營銷策略
有啊,很多。先給你看看周大福的營銷:周大福:營銷策略演繹成功經典
中國人對於珠寶首飾的喜愛,可謂是由來已久,因為它不僅具有保值功能,更凝結著悠悠華夏幾千年的文化古韻…… 中國人對於珠寶首飾的喜愛,可謂是由來已久,因為它不僅具有保值功能,更凝結著悠悠華夏幾千年的文化古韻,而穿金戴銀更是富貴顯赫的象徵,也是身份、地位的標記。香港的周大福,以自己滄桑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幾十年來珠寶首飾業的歷史巨變,用自己獨特而張揚個性的營銷策略,演繹著周大福珠寶首飾成功拓展的經典。 提起香港的周大福及其系列珠寶首飾,在業界及消費者中,可謂是耳熟能詳。周大福,這個創立於1929年,後碾轉遷移並正式在香港成立的珠寶金行,歷經70餘年的風雨歷程,逐步奠定了其在香港珠寶首飾業界的領導地位,並倍受消費者的鍾愛與信賴,在有些地域,周大福已成為珠寶首飾的代名詞。 周大福進軍內地市場始於20世紀90年代,為避開香港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尋找新的突破與增長點,以設立武漢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為標志,正式吹響了進攻內地零售市場的號角,並於1998年,全面「挺進」國內市場,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在內地發展分行數目已近二百家,成為內地珠寶飾品領域里躍出的一匹「黑馬」,2005年,周大福計劃在內地新開分店80家,力爭使周大福分店遍及中國的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周大福,這個入選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的珠寶首飾企業,緣何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星火燎原,成功佔領港澳及內地的大片市場,其市場拓展成功的奧秘到底在哪裡? 待續·····
⑸ 香奈兒公司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作為奢侈品,其成功在於近百年的專注、堅持和創新。香奈兒的目標客戶是優雅、有消費能力的時尚女性。因為客戶聚焦,客戶集中,在營銷方面,香奈兒就更側重引領時尚,藉助時尚引領消費人群口碑。
從1971年可可?香奈兒去世到20世紀80年代初,香奈兒品牌的主設計師幾經更換,但基本上都是讓香奈爾服裝原地踏步。直到1983年1月卡爾?拉格菲爾德出任香奈兒首席設計師,情況才得以改變。那時候的香奈兒被人稱為「睡美人」,雖然受人尊崇,但並不代表她能賺錢。香奈兒品牌需要復甦,卡爾?拉格菲爾德的任務就是喚醒一位「睡去的女人」。
在那個年代,品牌復甦的概念並不存在。但是,卡爾?拉格菲爾德的確用行動詮釋了這個概念。卡爾?拉格菲爾德天生充滿決心,從來沒有苦讀或取得任何證書,完全即興創造。他知道自己不是夢想家,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怎麼做。
1984年,卡爾?拉格菲爾德執掌香奈兒第二年,首次推出了高級時裝系列。在卡爾?拉格菲爾德看來,每6個月的循環才有意義,因為他愛改變,不留戀任何事物,不能被什麼東西牽制。他知道,時尚是短暫、冒險、不公平的。他必須時時刻刻如履薄冰,並在它破裂之前跨出下一步。
為了使香奈兒品牌迅速走出陰霾,卡爾?拉格菲爾德不僅設計香奈兒時裝,還兼職香奈兒平面廣告攝影,出任香奈兒藝術大片的幕後指導,接受香奈兒跨界合作的邀約。卡爾?拉格菲爾德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我只出點子和設計。問題不斷在變,我做這行就因為沒有一定的答案。」
卡爾?拉格菲爾德不可思議地把兩種對立的藝術品感覺統一在設計中,既奔放又端莊。如今,香奈兒品牌的拉格菲爾德版本,色調較為艷麗,裁工則更加高雅素媚,有著融典雅與幻想為一體的特徵。
《長松組織系統》工具包——建立科學營銷方案、營銷品牌等等。提高客戶忠誠度的秘密武器!
拉格菲爾德版的香奈兒在高級時裝、高級成衣、香水、珠寶首飾、手錶、皮製品、化妝、個人護理、服裝配件等領域引領了時尚潮流。「香奈兒從服裝延伸到配飾、手錶、香水,這一做法可以引導和培養潛在消費者。」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夥人李哲說。
如今,卡爾?拉格菲爾德讓香奈兒起死回生,創造了另一個神話。
「可以這么說,如果卡爾?拉格菲爾德讓哪個模特紅,這個模特一定紅,不論這個模特是哪個國家的。」錢丹丹的一席話足以讓人們明白,為什麼卡爾?拉格菲爾德被稱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
「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些超模,這與卡爾?拉格菲爾德有密切的關系。近幾年,迪奧男裝的設計師海蒂?斯曼,也是卡爾?拉格菲爾德捧出來的。」張大川說。
「他非常了解服裝設計,可以說他是時裝江湖的老大。如今香奈兒在全世界的定位跟他是分不開的。很多人認為,香奈兒已經不太偏向於年輕人了,而是偏向擁有消費能力的人。其實,近期香奈兒發布的服裝都適合年輕人。對於卡爾?拉格菲爾德這樣一個年紀很大的設計師,他能夠與時俱進,不放棄原來的東西,把活力注入到服裝設計里,讓一個古老的品牌年輕化,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很多品牌都失敗了。」張大川說。
《長松組織系統》工具包——建立科學營銷方案、營銷品牌等等。提高客戶忠誠度的秘密武器!
「香奈兒作為奢侈品,其成功在於近百年的專注、堅持和創新。香奈兒的目標客戶是優雅、有消費能力的時尚女性。因為客戶聚焦,客戶集中,在營銷方面,香奈兒就更側重引領時尚,藉助時尚引領消費人群口碑,而不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李哲說,「香奈兒不是簡單地按照年齡定義目標消費者,而是更關注消費者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消費欣賞能力。有些奢侈品品牌,雖然在中國業務增長很快,但是由於營銷定向、營銷方式的原因,變成了『擁有XX品牌等於擁有財富、有面子』,受到高收入人群的追捧,雖然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炫富需求,但品牌內涵被忽略了。」
⑹ Gucci為什麼成價值增速最快的奢侈品牌
榜單顯示,GUCCI 的年度品牌價值——由消費者品牌認知和財務數據計算——增長了 66%,是今年增長最快的奢侈品牌, 等品牌領導者曾擔心數字化會稀釋品牌權威,但現在他們正在擁抱數字技術,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移動商店,還是在街邊的商店,品牌正通過多個渠道向消費者提供無縫購物體驗。
以Gucci為代表的數字營銷高手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個性表達的訴求的心理,甚至將這一群體納入到內容創作的范圍中,以互動性形成傳播力。
從時間來看,Gucci 的數字創意項目非常密集,且強調個性主義和販賣情感。回顧梳理Gucci去年大事件的時間軸,Gucci數字創意項目的發生頻率幾乎達到每個月一次,均獲得了良好的反饋結果。
2017 年 2 月,Gucci 首次直播男女裝合並時裝秀,發布2017秋冬系列,成為米蘭時裝周期間在Instagram上被討論最多的品牌。
⑺ GUCCI旗下有咩品牌呢
從1999年開始,GUCCI集團收購了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公司和Yves Saint Laurent Beauté公司,Yves Saint Laurent Beauté公司旗下則擁有一系列香水品牌的專營權;同年,GUCCI集團購入了一家義大利皮鞋公司70%的控制權。
2000年,Gucci Group透過收購繼續擴展業務,同年5月收購 Boucheron-全球其中一個擁有最悠久歷史的珠寶、鍾表及香水品牌。同年的12月,Gucci Group亦收購了英國時裝品牌 Alexander McQueen 51%的全球股份,同時亦收購了總部設於日內瓦、在美國市場經營的成功名表生產商 Bédat& CO。在2001年,Gucci Group繼續進行策略性的收購。與位於義大利威欽察(Vicenza)的著名皮具公司Bottega Veneta簽訂收購協議,正式收購此公司66.7%(後增至78.5%)的控股權。不久之後,集團與 Stella McCartney宣布達成協議,共同發展以Stella McCartney為名的全球性品牌,並以集中銷售名牌女裝及配飾為主。最近一次的收購行動於2001年7月6日,是另一法國時裝名牌 Balenciaga。Gucci Group收購此品牌91%的股權,而設計師 Nicholas Ghesquière則持有餘下股權。
Gucci Group最終於2001年9月10日與法國集團 LVMH達成協議,後者需完全放棄 Gucci Group股份(LVMH曾於1999年在未有對所有股東作出公開及公平的招股的情況下嘗試奪取公司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