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企業的影響請問綠色包裝對物流企業有什麼影響
社會的發展帶動了需求的變化,促使物流和包裝理念在融合中不斷更新,逐步形成了一種理性發展的趨勢。發展現代物流是國民經濟全面、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需要。循環經濟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已被我國確定為今後經濟的發展模式。包裝產品生命周期短,又多屬一次性使用,用量大,因而消耗資源十分嚴重;其固廢物又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而包裝工業實施循環經濟更加迫切。在現代物質社會中,包裝的合理運用促進了物流體系的完善,構造了和諧的節約型商品流通社會。按照循環經濟理念,現代物流的發展對包裝提出了以減量化(Rece)為核心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提供綠色包裝,構建綠色物流體系。
一、應用循環經濟理念,發展綠色包裝
1.包裝工業發展應符合循環經濟原則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基本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形式,其實質是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效益。
實施循環經濟最重要的操作原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Re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環(Recycle )。三個原則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三者的順序也不能變動。減量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減量化就是要減少進入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將重點放在預防廢物產生而不是產生後治理。目前存在的過度包裝浪費資源並產生大量廢物,以及一次性包裝物是不符合減量化原則的。其次,要注意包裝材料的再利用。像紙版箱、玻璃瓶、塑料袋等包裝材料可以再利用,以節約能源和材料。第三,要盡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資源化。所謂資源化是指把已完成使用價值的物質返回到工廠,經處理後再融入新的產品之中。資源化能夠減少人們對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的壓力,製成使用能源較少的新產品。一般原級資源化在形成產品中可以減少20}90%的原材料使用量,而次級資源化減少的原生物質使用量通常只有25%左右。
2.以發展綠色包裝為行業方向
綠色包裝既是一種包裝理念,也是一種理想包裝,至今尚無統一的定義和評審標准。然而國際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壁壘對包裝卻提出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的要求。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的技術標准、環境標准、包裝標簽及環境標志、衛生檢驗檢疫條例等綠色壁壘對包裝提出的限制主要有:包裝材料含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及影晌生態或人體健康的微生物病菌,包裝印刷中含有可能像內容器遷移的有機溶劑或重金屬殘留物質;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或自行降解性能;有無環境標志等四個方面。
目前,綠色包裝的內涵包括以下五點實行包裝減量化;包裝應易於重復利用或回收再生;包裝廢棄物可降解腐化;包裝材料應無毒無害;包裝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均不應對環境產生污染。前面四點應是綠色包裝目前必須具備的要求,最後一點是依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系統工程的觀點,對綠色包裝提出的最高要求。
3.發展綠色包裝,應對環境貿易壁壘對我國包裝及物流業的挑戰
在國際貿易中,隨著關稅大幅度下降,環境貿易壁壘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新形式應運而生,其影響也越來越大,幾乎波及我國外貿出口的所有領域。綠色包裝正成為新的非關稅壁壘—綠色壁壘。例如,1998年歐盟單方面禁止我國未經檢疫的木製包裝箱、木製托盤入境,使我國經濟貿易損失達數十億元,之後又在2000年宣布從中國、加拿大、東南亞、美國等地進口木製包裝箱、木製托盤必須經過熏蒸滅菌處理。發達國家過於嚴格的綠色包裝標准,提高了貿易「門檻」。2000年,歐盟在環境貿易壁壘方面採取了更大的行動,要求家電、電子產品、通信用品的回收率為60%以上,個別產品回收率高達75。其中包裝製品回收率達85 % ,這項規定將於2006年1月正式執行。近年來由於包裝問題產生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許多商品出口歐美還要支付高額的包裝廢棄物處理費用等。我國包裝業、生產企業、物流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二、發展綠色包裝,構建綠色物流系統的措施
發展綠色包裝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包裝容器、包裝材料、包裝技法、生產工藝以及廢棄物處理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包裝學科的新發展。研究綠色包裝要不斷創新,研製新型節能環保的材料,提高評價包裝材料性能的測試水平並建立相應標准化工作程序。同時,包裝機械必須更新提高技術水平,包裝設計和印刷裝演應該包含更為豐富的信息和時代特徵。另外,綠色包裝相應的法規、技術界定以及人才的教育培養將涉及各個方面的各個環節。
1.加強立法和執法,確保綠色包裝健康發展。
國內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指導、扶持、保護綠色包裝企業及產品,同時對不符合綠色包裝發展方向的企業責令整改或關停。在制定法規時,國內相關部門既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提高技術水平,又要結合我國實際,認真研究包裝環境,立法全面嚴謹,與國際接軌,執法力求嚴格規范,確保綠色包裝健康發展。
2.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減量化為中心,積極研發與推廣各種綠色包裝材料與設備,以適應物流業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需要。
▲瓦楞紙箱要向微型化、減量化方向發展。瓦楞紙箱包裝應用范圍廣,在運輸包裝、物流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居各種包裝之首,2004年我國紙製品包裝行業工業總產值為1085.7億元,占包裝工業總產值的33%,占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紙製品包裝四大行業包裝總產值之和2485.23億元的43.69%,產能已居世界第一。僅其自動生產線已從1995年的600多條發展到2004年的4000多條。我國瓦楞紙箱產量已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由落後跨入了世界紙箱包裝大國,但還不是強國。
目前,瓦楞紙箱包裝行業普遍存在資源浪費,產能過剩,開工不足(平均開工率只有35 % -40}i`o);市場供大於求,無序競爭,企業效益低下,虧損面擴大;從整體上看,還處於初級工業化階段。以單條生產線為例:美國的一條線的年產量是6000萬平方米,德國是5700萬平方米,法國是4400萬平方米,而我國只有400萬平方米,差距相當大。所以,瓦楞紙板生產上速度、上檔次,是一個發展趨勢。而減少落後設備,關閉小企業,則是紙包裝行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後,瓦楞紙箱業的發展應以減量化為中心,向微形化、低克重方向發展。
發達國家三瓦紙箱成為市場主流,從而可以大大節約紙張消耗、節約木材、節約能源,而我國恰恰相反,是以五瓦紙箱為主(詳見圖表)。以2003年瓦楞紙箱產量為158億平方米計算,我國多耗材70%以上。
近年來,繼蜂窩紙板、重型瓦楞紙板、。3A」型特種瓦楞紙板、增強加心瓦楞紙板(俗稱「瓦中瓦」)等新型包裝材料之後,微型瓦楞紙板(亦稱「微細瓦楞紙板」)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將是我國包裝行業與物流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目前,我國微型瓦楞紙板生產還存在起步較晚、品種少、檔次低、生產技術及工藝水平不高等問題,較高檔次的微型瓦楞紙板還需要進口。因此,國內微型瓦楞紙板生產企業需要盡快研發出抗壓強度更高、緩沖性能更好、印刷更精美、克服「搓板」現象以及成本更低的微型瓦楞紙箱(盒)。
▲在運輸包裝、物流系統中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工作。
「包裝現代化,裝卸機械化.運輸集裝化,倉儲貨架化,管理信息化」是實施運輸包裝改革、發展物流產業的基本原則與內容。長期以來,木托盤、木製品包裝等是運輸包裝的一種主要製品,在物流系統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耗用木材量很大。我國是世界上木材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隨著木材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節約木材和代用是緩解木材供需矛盾、實現木材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
在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的重點環節和重點工作中,國辦發[2005]58號文件中指出,要發展木材代用,優化木材消費結構。提倡、鼓勵生產和使用木材代用品,優先採用經濟耐用、可循環利用、對環境友好的綠色木材代用材料及其製品,減少木材的不合理消費。在包裝、運輸業繼續推廣塑料、金屬、竹材等非木質包裝和木塑復合包裝;限制以天然林木為原料的一次性木製品和木製包裝物的生產和使用,限制食品、飲料、酒類等消費品的過渡木製包裝行為。因此,在物流系統中,應大力推廣國際上最新的運輸包裝技術—纏繞包裝替代木箱包裝、瓦楞紙箱包裝等,節約木材資源,實現運輸包裝的減量化,這是企業降低包裝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應對國際環境貿易壁壘的一項重要舉措。
纏繞包裝技術是近年來在運輸包裝領域涌現出來的一種現代化的新技術,是推進集裝化運輸和物流產業化的基礎。它採用特定配方與工藝技術製成的纏繞拉伸薄膜,通過應用先進電子技術和精湛的機械製造工藝製成的纏繞包裝機,將各種外形規則或不規則的產品包裹成一個整體,使貨物能受到保護,防止擦傷、碰傷,不破損、不散失、不劃痕,減少油污與臟斑的產生,減少因包裝不善帶來的經濟損失。
纏繞包裝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改變產品原始落後的包裝,而且能提高單元載荷體,提高裝卸、運輸作業效率;保證裝卸人員、運輸工具的安全,是發展集裝化運輸和物流產業的基礎。纏繞包裝技術還可以大大降低貨物(產品)包裝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也是纏繞包裝技術能夠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纏繞包裝技術的出現,代替了原來的各種紙包裝、木包裝,可以大大減少木材、紙張等資源的消耗,為改革運輸包裝、發展物流產業我到了一條好的減f化對策。拉伸薄膜裹包與其他組成單元貨載的方法(如捆紮帶、粘合或使用收縮膜等方法)相比較,適應性非常廣泛,可以裹包各種構型的產品和實現相同尺寸的產品堆碼,滿足各種貨載的要求。
3.積極開發AD.STAR新型閥口包裝袋,替代原有「塑塑復合袋」、「紙塑復合袋」、「預應力復合袋」、「玻纖夾筋袋」等。
AD.STAR新型包裝袋是國際上最新產品,具有自重輕、強度大、高耐磨性和高防水性、價格低、操作方便、有利環保(可以再循環製成其他產品,恰當的焚燒可獲得一定能量,其焚燒後的肥料對水和土地絕無污染)等優點,有著廣泛的用途,可以保護被包裝物在運輸、儲存中牢固、不破包,減少因包裝製品不善帶來的經濟損失,為生產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AD. STAR新型包裝袋是針對目前我國實際情況,解決好水泥、糧食、化肥、碳黑、塑料粒子、糖、鹽、飼料、沙子等各種大宗物料包裝的最好產品,可以取代那些正在被廣泛使用的質量好但價格高,或正在被淘汰的質t次價格低的「塑塑復合袋」、「紙塑復合袋」、「預應力復合袋」、』『玻纖夾筋袋」等產品。
我國是世界上包裝袋需要量最大的國家,年需要,10億條包裝袋,以年產3600萬條包裝袋計算,我國需要建立300餘個同樣規模的工廠。目前,AD.STAR新型包裝袋與AD.STAR新型包裝袋生產線在我國尚屬空白,市場前景廣闊。
⑵ 供應鏈綠色物流管理策略
綠色物流無非就是簡化包裝,優化路徑,統籌貨源,應用高新科技,使用清潔能源的運輸方式等幾個方面。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的程度受到了企業運作營銷等策略的影響,舉個簡單例子,馬上要到中秋了,月餅現在的包裝越來越復雜,這樣完全是和綠色環保背道而馳的。但是為什麼這些企業要選擇這種增加成本又破壞環保的方式呢?原因很簡單,月餅基本成為送禮的東西,包裝精美往往能讓企業獲得更大的銷量,攫取更多的利潤。再舉個例子,現在很多的家電數碼產品,為了佔領市場,會在各個城市的各大賣場進行大量的布點,而且會不斷的推陳出新,這樣會造成嚴重的庫存積壓,賣不出去的東西往往會返廠進行再生產,一來一回你覺得綠色環保嗎?
所以,我想說的是,綠色物流僅僅是個概念而已,中國如此,世界上的大公司都是如此。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寫好,我個人認為你應該從企業的成本和經營策略作為切入點,從企業自身的運作去探討這個問題。企業的原則永遠是賺錢,綠色物流永遠不會是企業優先考慮的目標,要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只能在保證了企業利潤上升,至少不下降的同時進行。當然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以月餅例子為例,企業追求包裝精美,但他永遠不會過度去包裝,我說的過度是指,比如盒子的厚度,如果1毫米的紙能達到要求,他絕對不會去用2毫米的,因為2毫米的紙會增加他的成本。你反過來想,盡管2毫米的紙比1毫米的結實美觀,但是企業處於成本的考慮選用了達到要求的1毫米,這不僅降低了他的成本,實際上多多少少也減少了用紙,也可以看成綠色物流吧。
綠色物流只是企業在物流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博弈而已,很多大企業現在在一個勁的倡導綠色環保,他無非是看到了裡面他有降低成本的空間而已。殊不知他為了標榜自己公司的環保用的印刷品,投放的電視平面廣告,都在增加這個世界的綠色負擔。所以如何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還需要你去好好的研究啊。
⑶ 什麼是綠色物流推行綠色物流的策略是什麼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從物流管理過程來看,主要是從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目標出發,改進物流體系,既要考慮正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又要考慮供應鏈上的逆向物流體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准則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中文名
綠色物流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目 標
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包 括
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
⑷ 物流營銷策略有哪些
1.產品策略
產品戰略是指物流企業所包含的服務或產品的決策、服務和產品,如設計、包裝、品牌等。產品或服務。物流服務主要是通過運輸和信息技術來幫助客戶實現對不同目的地的運輸,不同商品和不同產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得到不同的物流服務。
2.價格策略
定價策略就是物流企業根據客戶的價格合理的需求,並提供業務,以吸引顧客一個輕微的成本。包括折扣價,與同行,靈活的付款方式等方面的價格比較。價格優勢是公司拓展市場,增加利潤的關鍵因素,占價格,這是非常重要的物流成本,物流企業應該是交通,路線,合理的護理手段,成本合理的規劃,制定相應的目標客戶價格,按客戶的要求相結合,開發一個合適的價格。
3.促銷活動策略
推廣策略是指物流企業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向公司推廣有益信息,通過網路推廣、廣告推廣等線下推廣活動,推廣公司品牌和服務。人事晉升、公關等方式。旨在提升品牌,提升企業知名度,激發客戶興趣。
4.營銷渠道策略
營銷渠道是指物流企業選擇銷售自身服務的策略。這里有三種。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銷售平台,直接向客戶銷售企業服務。利用他人的行銷平台,與代理商行銷人員銷售物流服務。建立戰略聯盟,與同行和其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實現雙贏。
5.關系營銷策略
關系營銷主要是維護、增強新舊客戶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發展潛在客戶,提高老客戶的滿意度,物流企業需要充分重視客戶的需求和利益,必須樹立積極的服務意識,全面考慮客戶需求,針對性地調整客戶服務,確保原有服務繼續引入新的服務類型和各種增值服務,運用此營銷策略,使物流企業和客戶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從而實現長期的合作關系。
⑸ 何謂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如何實現綠色營銷與綠色流通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從物流管理過程來看,主要是從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目標出發,改進物流體系,既要考慮正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又要考慮供應鏈上的逆向物流體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准則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這個是他的官方定義
綠色運輸管理
(1)開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聯合起來,分工合作對某一地區客戶進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對某一地區的客戶所需要物品數量較少而使用車輛不滿載、配送車輛利用率不高等情況。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業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類型。從貨主的角度來說,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發者,如果各自配送難以滿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採取共同配送,送貨者可以實現少量配送,收貨方可以進行統一驗貨,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說,特別是一些中小物流企業,由於受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約,運量少、效率低、使用車輛多、獨自承攬業務,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採用共同配送,則籌集資金、大宗貨物,通過信息網路提高車輛使用率等問題均可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去除多餘的交錯運輸,並取得緩解交通,保護環境等社會效益。
(2)採取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復合一貫制運輸(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環節、多區段、多運輸工具相互銜接進行商品運輸的一種方式。這種運輸方式以集裝箱作為連結各種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進復合直達運輸的作用。為此,要求裝載工具及包裝尺寸都要做到標准化。由於全程採用集裝箱等包裝形式,可以減少包裝支出,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貨損、貨差。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的優勢還表現在:它克服了單個運輸方式固有的缺陷,從而在整體上保證了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從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決了由於地理、氣候、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市場環境差異造成的商品在產銷空間、時間上的分離,促進了產銷之間緊密結合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效運轉。
(3)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方式。發展第三方物流,由這些專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務,可以從更高的角度、更廣泛地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簡化配送環節,進行合理運輸,有利於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佔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當一些大城市的車輛配送大為飽和時,專業物流企業的出現使得在大城市的運輸車量減少,從而緩解了物流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除此之外,企業對各種運輸工具還應採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環境的原料作動力,如使用液化氣、太陽能作為城市運輸工具的動力;或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快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
綠色包裝管理
綠色包裝是指採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有:促進生產部門採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製成的包裝;在流通過程中,應採取措施實現包裝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1)包裝模數化:確定包裝基礎尺寸的標准,即包裝模數化。包裝模數標准確定以後,各種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便需要按模數規定的尺寸包裝。模數化包裝利於小包裝的集合,利用集裝箱及托盤裝箱、裝盤。包裝模數如能和倉庫設施、運輸設施尺寸模數統一化,也利於運輸和保管,從而實現物流系統的合理化。
(2)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有利於物流系統在裝卸、搬遷、保管、運輸等過程的機械化,加快這些環節的作業速度,有利於減少單位包裝,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有利於保護貨體。如採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集裝方式。
(3)包裝多次、反復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採用通用包裝,不用專門安排回返使用;採用周轉包裝,可多次反復使用,如飲料、啤酒瓶等;梯級利用,一次使用後的包裝物,用畢轉化作它用或簡單處理後轉作它用;對廢棄包裝物經再生處理,轉化為其他用途或製作新材料。
(4)開發新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器具:發展趨勢是,包裝物的高功能化,用較少的材料實現多種包裝功能。
綠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價格貼付、標簽貼付、商品檢驗等簡單作業的總稱。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產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綠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措施: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飲食服務業對食品進行集中加工,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帶來的能源和空氣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門對蔬菜集中加工,可減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丟放及相應的環境治理問題。
廢棄物物流的管理
從環境的角度看,今後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廢棄物的產生,盡管已經採取了許多措施加速廢棄物的處理並控制廢棄物物流,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仍然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致廢棄物處理的困難,而且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資源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於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
⑹ 求助一篇關於「綠色包裝在物流企業中的應用」的論文
綠色物流與綠色包裝
摘 要 :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綠色物流中包含綠色包裝的內容,綠色包裝是綠色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綠色物流的綠色包裝策略包括:強化綠色包裝意識、充分利用可回收容器、工業物流成組化和加強綠色包裝的設計研究等。
關鍵詞 綠色物流 綠色包裝 可持續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綠色物流和綠色包裝是兩個在物流界已經受到足夠重視的詞彙,但把這兩個詞彙連接起來,並對其關聯度進行研究的就很少了。而綠色物流和綠色包裝關系密切,對其研究不但能夠促進物流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助於物流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擴大。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同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聯系,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保證社會實現良性循環發展。在社會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維護地球環境的基礎上。當代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有利於下一代環境的維護以及資源的持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五點:(1)發展是重點;(2)發展經濟與環保,使之構成一個有機整體;(3)應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經濟和政治運行機制;(4)人們的自身發展需要與資源、環境的發展相適應,人們應放棄傳統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5)樹立全新的現代文化觀念。
為了治理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論題,並且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逐漸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1)我國的城市大氣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據73個城市的調查,超過限額的城市已佔70%左右;(2)目前我國水資源匱乏及水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缺水,每年因供水不足影響工業產值1200億元以上,全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遼河、淮河、海河、黃河40-70%的水體已經降至最差的四類和五類標准;(3)我國城市道路雜訊14年以來居高不下,全國有47%的城市區域受到雜訊的污染;(4)垃圾污染已成為世紀末的嚴重話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城市每年生活垃圾產量在1億噸以上,全國歷年垃圾堆存量已高達60多億噸,佔地66萬余畝。
⑺ 綠色物流的實施策略
1.樹立綠色物流觀念
觀念是一種帶根本性和普遍意義的世界觀,是一定生產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質的反映,是人們活動的指南。由於長期的低生產力,人們更多地考慮溫飽等低層次問題,往往為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為個體利益忽視社會利益,企業因這種非理性需求展開掠奪式經營,忽視長遠利益和生態利益及社會利益,進而導致來自大自然的警告。
2.推行綠色物流經營
物流企業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制定其綠色經營管理策略,以推動綠色物流進一步發展。
1)選擇綠色運輸。通過有效利用車輛,降低車輛運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規劃網點及配送中心、優化配送路線、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載貨率;改變運輸方式,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或海上運輸;使用綠色工具,降低廢氣排放量,等等。
2)提倡綠色包裝。包裝不僅是商品衛士,而且也是商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綠色包裝要醒目環保,還應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環( Recycle)。
3)開展綠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轉向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集中處理流通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減少廢棄物污染,等等。
4)搜集和管理綠色信息。物流不僅是商品空間的轉移,也包括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儲存和利用。綠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儲存的都是各種綠色信息,並及時運用於物流中,促進物流的進一步綠色化。
3.開發綠色物流技術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綠色物流觀念的樹立、綠色物流經營的推行,更離不開綠色物流技術的應用和開發。沒有先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樣,沒有先進綠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綠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們的物流技術與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物流機械化方面、物流自動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網路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技術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否則綠色物流就無從談起。
4.制定綠色物流法規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
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非常重視制定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對綠色物流進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主要表現在:運輸工具的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流通加工的廢水排放污染水質,一次性包裝的丟棄污染環境,等等。因此,他們制定了諸如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國外的環保法規種類很多,有些規定相當具體、嚴厲,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最新國際環境標志也已經頒布執行。
5.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
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要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標,培養和造就一批熟悉綠色理論和實務的物流人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