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克亞營銷是真的嗎
是真的
2008年3月,他推出了中國最高價的營銷課程——《打造你的賺錢機器》,3天3萬元的內課程價格,超越了容所有來華的外國專家和跨國公司總裁。
2008年7月,他創造了博客營銷的新傳奇,通過幾段簡單的網路視頻,在4個小時內,輕松實現
100萬元的銷售額。
Ⅱ 劉克亞營銷全集
szunlfyfbcbac,你好!
針對「劉克亞營銷全集」,小弟簡單談談有關的營銷技巧、營銷策略。
營銷應該從顧客出發,而非產品。從產品出發的營銷,境界最低,把營銷等同於推銷和廣告,是「產品驅動型」:企業先有一個產品,然後再去尋找顧客。這種營銷模式,在現在的競爭環境下,已經過時了。
從顧客出發的營銷模式不只一種,其初級階段是「市場驅動型」:企業先發現一個市場,瞄準這個市場,發現它的需求,然後盡力超越競爭對手去滿足這些需求。這跟產品驅動型相比是180度的轉彎,是革命性的進步。
市場驅動型的企業,假設自己面對的是同質的市場、需求一致的顧客。但是,即使是利基市場,顧客量也可能很大,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從顧客出發的營銷模式,還有更高級的「顧客驅動型」:企業盡量了解每個顧客的需求,然後進行個性化的營銷。
資料庫營銷是典型的個性化營銷的例子。一家通過郵購目錄直銷服裝的公司,積累了200萬名顧客的資料,經過數據挖掘,發現這200萬名顧客包括5,225個市場單元。比如,其中一個市場單元是同時買了一件藍襯衣和一條紅領帶的850名顧客,他們再買一件海軍藍夾克的可能性很大。那麼該公司如果推廣海軍藍夾克,就只用發信給850而不是200萬顧客了。
這是國外10多年前的例子了。中國的許多企業也明白了:光從顧客出發是不夠的,還要從每一位顧客出發。於是開始個性化營銷、資料庫營銷、一對一營銷,從市場驅動型升級成為顧客驅動型企業。
比市場驅動型和顧客驅動型境界更高的,是「驅動市場型」:開創一個全新的市場,或者重新定義舊的市場,包括:革命性的產品創新,如索尼的Walkman;顛覆性的產品創新,如提供低價而超值服務的美國西南航空;重新定義舊的行業,如Barnes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Ⅲ 劉克亞的克亞營銷
2005年,開始轉作營銷策劃培訓,當年創立克亞營銷;
2006年,他帶來了美國的銷內售信模式;容
2008年,他帶來了博客營銷模式;
2012年,他帶來了博客和銷售信的疊加模式;
2013年,他帶來了網路講座和銷售信的融合模式。
Ⅳ 克亞營銷最近很火,它和利拓營銷策劃有什麼不同呢
這兩個平台我都接觸過,我認為克亞營銷是劉克亞老師創辦的,其實關鍵人物專也就是,它以營銷策屬略和營銷培訓為主的平台,主要是教企業寫銷售信什麼的,更多還是停留在思考的層面;而利拓營銷策劃不僅專注於品牌策略層面,還專注實戰銷售層面等
Ⅳ 劉克亞營銷怎麼樣有誰聽過嗎實不實用,是不是只講些理論,能不能帶來客戶,親幫幫我!!謝謝!
我看過李炳子抄營銷跳板比他的效果好很多,之前聽劉克亞的剛開始覺得很興奮,但是就是用不上不能落地。
有一次偶然機會,我在朋友的空間上看到李炳子營銷跳板,很不錯,關鍵是他對人性的弱點把握很到位,知道怎麼樣才能吸引客戶,他裡面也有很多實例銷售信,他用不同的表達把一件事演繹的淋漓盡致辭。
通過他的方法,我的空間的閱讀才二天就有67個訪問量,他還有很多國外的經典書籍,我還要慢慢消化,希望每天進步一點點,呵呵!
Ⅵ 劉克亞老師有些什麼獨特的營銷方式
我有,去我的網路空間看看!!資料非常全的哦!!!
Ⅶ 劉克亞老師一天賺3000萬,是怎麼賺的
成功了,金口玉言,失敗了,胡說八道,偶然和必然是有區別的。
Ⅷ 劉克亞、阿國網路隨筆,懂懂,盧鬆鬆,他們是不是一夥的
他們四個當然不是一夥的,各自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都是培訓師不假,劉主要是銷售方面的,阿是思維方面的,懂是軟文方面的,盧網站方面的。
Ⅸ 劉克亞關於寫銷售信的書籍是
轉於李喬一寫的文案文字,名相只為說法使用,當我們到達彼岸的時候,名相就可以放下。而在銷售信當中尤其如此,一個好的銷售信一定是基於寫作人的個性、創新力,如果10人都是一個寫法,那麼這篇文案就已經無法具備讓客戶心動的因素。
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他們所關心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而我們銷售信就是需要把他們想到的我們都提前告訴給他們,通過一定的寫作技巧,讓客戶始終保持繼續閱讀下去的興趣。
同時,每個寫作手到達不一定的階段,知名度開始的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長篇大論的去寫長篇文案,而是簡單的說清楚這個產品帶來的好處,客戶有需要的時候,自然就主動下單。
所以,長篇文案的真正作用來源於客戶對你沒有了解的情況下,而短篇文案,適合客戶對你有所了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進行分清楚。
概念、明相實質上是基於人性的好奇心所設置的一系列糖衣泡彈,很多人被一擊即中,思想已經是在別人的框架裡面誕生。
寫作技巧
這個公式,是我看到過至少兩位國外非常實誠的大師在使用的方法,而他們沒有任何的改編,而是原封不動的告訴我們,他們如何使用,也許是他們善良、單純的本質告訴我們這些。
如果你了解你一定知道這個公式,沒錯,就是AIDA。
A-引起客戶的注意
I-引起客戶的興趣
D-激發客戶的購買慾望
A-讓客戶採取行動
當你無法融會貫通的時候,依然不需要擔心,你可以回想下,你做銷售的時候,給客戶的流程是什麼樣的?如果你有這個經驗,我相信這個公式,你會比別人用的更好。
Ⅹ 劉克亞的人物經歷
18歲時,走進中國科技抄大學的校門;
大學畢業分配到國家機關工作;
通過考托福,考G,到紐約大學學習化學;
從紐約大學退學後,到西北大學的凱洛格商學院學習;
大學畢業10年後,劉克亞擔任全美財富300強的羅門哈斯公司北美市場經理,並和朋友共同創立了個人發展培訓公司。此時,他已經拿到全美當時排名第一的凱洛格商學院的MBA,並且年薪至少10萬美元;
商學院畢業後,克亞進入了羅門哈斯公司;
和朋友在費城創辦了個人發展培訓公司;
2000年,劉克亞從施貴寶辭職回到中國,提出了「國際自由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