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有哪些
1、原料具有民族和地區特色
以捕角為主要經濟生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魚皮為衣。長期從事狩獵的鄂倫春、鄂溫克等族狍皮獸筋縫制衣服。經營畜牧業的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諸牲畜皮毛。從事農業的少數民族則以當地出產的棉麻絲為原料,紡織布帛絲綢,縫制衣服。
2、服飾款式紛繁
少數民族服飾大體上有長袍和短衣兩類。穿袍子的民族一般戴帽蹬靴,穿短衣的民族多纏帕著履。袍子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蒙古、滿、土等民族的高領大襟式,有藏、門巴等族的無領斜襟式,有維吾爾等族的右斜襟式等,還有坎肩式長袍。
短衣有褲和裙之別。裙子款式有百褶裙、筒裙、短裙、連衣裙等。
3、結構、風格各自有異
無論是袍、衣、裙、褲,不同的民族在結構、風格等方面都有差別,同是高領大襟袍,有開叉和不開叉的,有前後開叉的,有前後開叉和周圍鑲邊的、黎、傣、景頗、德昂等民族婦女都穿筒裙,但黎族為棉製錦裙、景頗族為毛織花裙、德昂族為橫條紋裙,而傣族多為市購布料裙。
4、刺綉、蠟染用於服飾裝飾上
刺綉一般運用在頭巾、腰帶、圍裙以及衣襟、環肩、下擺、袖口、褲腳、裙邊等易損部位,既起裝飾作用,又有實用價值。刺綉包括桃花、補花、綉花等多種工藝,綉花的手法有平綉、編綉、結綉、盤綉等,花紋圖案有自然景物,吉祥圖案和幾何紋樣等。
5、工藝精湛
紡織、鞣皮、擀氈等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如黎族的木棉布、藏族的氆氌、維吾爾族的愛得麗絲綢、鄂倫春的皮毛製品等素負盛名。
⑵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和生活習慣
1.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男女都喜歡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膠質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
維吾爾族人待人接物很講禮貌,在路上遇到尊長和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後把身體向前傾三十度,並連說:「艾斯拉姆艾來孔!」並且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
2.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的服飾大都寬大而又結實,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便於騎馬和放牧,哈薩克族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她們喜用白、紅、綠、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製作連衣裙,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綉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
在哈薩克人聚居的地方,老年人不論男女與貧富,都非常受人尊重。晚輩們見到他們,要行禮問候,用「阿克薩哈勒」、「阿帕」等尊稱代替其名。老人說話時,晚輩們決不可以打斷插話,更不能在他們面前抽煙喝酒。
3.回族
回族人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
4.蒙古族
蒙古人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5.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也大致相似。
6.滿族
滿族人的衣服大多都是旗袍,旗袍滿語稱「衣介」,是滿族特有的服裝,旗人服裝的俗稱。滿族男女老幼都穿旗袍,旗袍的樣式特點是:圓領、捻襟、左衽,四面開楔,束腰,有扣絆,窄袖(有的帶有箭袖),這種衣服便於坐騎,適應游獵民族的生活習慣。
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接人待客,講究禮節,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面時要說「預祝節日愉快」,如遇重大節日,有的還有 互相寫信或互相致賀電的習慣。
7.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曲棍球運動久負盛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1989年被國家體委命名莫旗為「曲棍球之鄉」。
8.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服飾十分講究,他們的傳統飲食也十分豐富,獨具民族風味。塔塔爾族人民熱情奔放,能歌善舞,主要民族樂器有「庫乃」、「庫布茲」和「巴拉萊依」等,目前使用較廣的有手風琴、曼陀琳、吉他、小提琴等。
⑶ 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生活習慣
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生活習慣:
1、瑤族
瑤族服裝有白褲瑤、青褲瑤、長衫瑤,其服飾也各有特色。長衫瑤女子著"超短裙",其特點是外面穿中長裙,裡面穿超短裙,超短裙的數量為七、九、,十一條不等,各人穿的數量多寡視家境而定,但必須是單數,這么多的短裙穿在裡面,中長裙的外面又用一條布帶栓住,勒出曲線,因此長衫瑤的婦女人人都顯得肥臀豐腰,體態迷人。
白褲瑤男子穿的是瀟灑的白馬褲,褲長僅及膝蓋,黑帶束口,有綁腿,具有典型的狩獵特點。白褲瑤女子的上裝,是兩塊布料鬆散的由袢聯在一塊,頂端開一圓孔,前幅布多為青色,後幅多淺藍或深灰,綉有花紋圖案,下裝四季穿裙。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歷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2、朝鮮族
朝鮮服 ,韓國叫한복(韓服),朝鮮叫조선옷(朝鮮服)是一種傳統的朝鮮族服裝,受漢服襦裙影響較大。朝鮮服的特色是設計簡單和衣服上並沒有口袋。
朝鮮服按不同的場合而分為不同類型,包括:日常生活、典禮和特定場合。典禮服飾是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時穿著,例如嬰兒滿月、婚禮和葬禮。
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每年8月15日便被確定為老人節。
3、苗族
苗族服裝大多遍施圖案,刺綉、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並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從刺綉圖案中往往可以尋出苗族的歷史和象徵意蘊,可謂是「有意味的形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藏族
藏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等地。其服飾基本結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久而久之,脫一袖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5、滿族
滿族服飾主要分四部分:
帽飾: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即長袍)、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鞋飾: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
佩飾:滿族人佩帶的飾品分骨飾、石飾、珠飾、金銀飾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份,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貧富。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
網路-民族服裝
網路-56個民族
⑷ 人們對少數民族服飾需求量大嗎
對於少數民族的服飾來說,
市場上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
但民族服飾的價格高,利潤大,
如果做這個生意還是很不錯的。
⑸ 55個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主要由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主要部分構成。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等製成,牧區女子多用紅綠等色長綢纏頭。
2.回族
男子喜歡戴無檐小帽,以白色、圓頂居多,穿白襯衫外套黑坎肩。過去,婦女普遍戴蓋頭,從20世紀50年代起,時興戴白色仿護士帽,老年婦女仍外罩蓋頭,現在也有用素色紗巾包頭的。
3.藏族
藏族服飾頗具特色,農區男子穿右開襟氆氌長袍,腳著皮靴或「松巴鞋」;農區和城鎮的婦女冬春穿長袖長袍,夏秋為無袖長袍,腰前系有彩色橫條圍裙,即「邦墊」,姑娘則不系。牧區男女服飾基本相同,均穿光板羊皮袍。女子頭飾比較講究,少女梳一條發辮,成年則分成兩條。
4.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喜歡戴帽,尤以四楞小花帽最具特色。男子傳統服裝為寬袖、無領、無扣,中扎一布帶的棉質長袍。婦女則著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對襟背心,配有耳環、手鐲、項鏈等裝飾品。
5.苗族
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邊綉有寬大花邊。基本都纏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頭飾樣式繁多,配有各式包頭帕。男子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穿長褲。
6.彝族
男子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女子多穿鑲邊或綉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佩圍裙和腰帶,纏包頭。外出時,男女均披形如斗篷的「擦爾瓦」。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青布對襟上衣,有的以布帕纏頭;婦女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褲或褶裙。
8.布依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褂、長褲,包頭巾;婦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著長褲或百褶裙,戴各種銀質首飾。
9.朝鮮族
有「白衣民族「之稱,過去男女多著白色短衣,現婦女穿色彩艷麗的短衣長裙,男子仍著白色短上衣,外套坎肩,下穿大肥襠褲,褲腳系絲帶,外出時加穿長袍。
10.滿族
以長袍為主,俗稱「旗袍」。男袍袖口接有「馬蹄袖」,平時挽起,放下可為手背禦寒。
11.侗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衣,女多穿裙或長褲。
12.瑤族
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由青、藍布製作,男子多穿對襟無領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縣大瑤寨男子愛穿綉邊白褲,被稱做「白瑤褲」;女子服飾較復雜,有的穿無領短衣,下配長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穿長可及膝的對襟上衣,有的穿後面長、前襟短的過膝長衣。
13.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纏白色或藍色包頭,穿白色對襟衣或黑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長褲。各地女子服飾不盡相同,大理地區婦女多戴綉花布或彩色頭巾纏頭,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絲絨領褂,下穿藍布褲,系邊緣帶有幾何圖案下擺的圍裙,盤發辮於頭頂。
1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以白色或青藍色土布帕子纏頭,多穿多紐扣對襟短衫;女子穿無領左開襟、袖子肥大褂,下著綉有花紋、圖案的八福羅裙,有的穿褲腳有兩三道花邊的長褲,老人穿大襟衣。
15.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多穿藏青色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纏頭。婦女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胸前戴成串銀飾,頭戴鑲有小銀泡的圓帽,戴耳環、耳墜和大手鐲。
16.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多穿黑色、咖啡色等深色衣服;婦女服飾豐富多彩,夏季多穿花連衣裙,冬季外罩對襟棉大衣,年輕女子愛穿綉花套褲,喜歡以銀製品做裝飾。
17.黎族
黎族男子穿無領對襟上衣,下著前後兩幅布的「吊檐」,以紅布或黑布纏頭;女子穿對襟長袖上衣或套頭上衣,下配筒裙,束發腦後,飾以骨簪或金屬簪,戴綠花頭巾。
網路--中國少數民族服裝
⑹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
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蘊含著文化的傳承,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文化繼承。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積淀於服飾之中。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
在中國這個廣袤的大地上,56個民族勞動創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與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得以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品種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艷、花樣之繁,無不讓人驚嘆,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星星,一直閃閃發光。
(6)少數民族服飾的營銷策略數據擴展閱讀:
少數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中國各民族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為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以頑強的意念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經過歷代的不斷積累、融合、演變、創新,日趨縝密,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獨具民族個性和文化傳統的中國服飾文化,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精神風貌。
中國是衣冠大國以「衣冠王國」享譽天下,各少數民族更是以其燦爛多彩、風格迥異的服飾,書寫了中華服飾絢麗輝煌的華彩篇章。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人們一般都把風格不同的民族服飾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甚至視為某種意義上的「族徽」。
⑺ 少數民族刺綉如何銷售
一,渠道銷售。找代理商代理產品銷售。
二,直接銷售。品種齊全的情況下,可以開專賣店的形式銷售;
三,網路銷售,通過互聯網,做產品的宣傳銷售,如淘寶,阿里巴巴等……
四,出口銷售,通過外貿公司,出口到國外進行銷售。
等等……
至於哪一種方法,應該結合實際,根據你自身的特點,來進行……而不是茫目的尋找客戶。首先你應該給自己的產品一個定位,價格,及銷售人群,哪些人喜歡這種東西,哪個地區的人喜歡這些東西,針對不同的市場,進行不同的銷售策略。
⑻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變化是怎樣的呢
服飾是民族的外部標志,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服飾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中華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人會根據服飾來判斷是哪種民族的同胞。服飾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別族群的標志,它與社會文化的發展不可分割。少數民族民俗服飾其獨特的背景、特點、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識形態,充分揭示了蘊藏在少數民族服飾中的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精神訴求以及民族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