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銷華為手機的憂點
1987年中開始運營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業務至今的20多年時間內,中國的移動通訊發展十分迅速。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超過5億人,成為只能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在中國手機市場發展日趨成熟、競爭也日益激烈的今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也在積極探求如何有效地進入這一市場。本文首先分析了影響中國手機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和中國手機市場的發展現狀,並進一步結合華為內部環境,明確了華為在國內開拓手機業務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然後文章針對華為公司手機業務的消費者市場進行細分,其中包括商務型消費者市場和大學生消費市場
關鍵詞:華為公司 市場營銷 手機營銷 營銷渠道
引 言
在科技信息迅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和辦公使用工具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ZDC在2011-2012中國手機市場研究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手機市場話語權仍然掌握在國外、台系品牌手中,但國產品牌手機已經受到國人的重視。不少國產品牌如聯想、小米、中興等藉助智能、3G的東風採取了全新的產品及市場競爭策略,並取得了群體性突破。而其中,憑借性價比優秀的國產智能機中的華為手機,取得顯著的成就。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華為手機迅速發展壯大的背後,成功的營銷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貳』 手機店銷售的計劃書怎樣寫好
一、
市場現狀分析
(一)用戶分析
我公司的主要顧客來源於大學生和追逐時尚的青年,對手機的時尚功能和個性要求較高;
而且他們比較容易接受中低檔產品,
偏好於進口的品牌機和質量好的國產機;
一般的使用壽
命為兩年,但很多人中途因為各種原因而更換手機;主要購買地:專賣店,大賣場和網上;
手機信息獲取來源:電視廣告,網路,宣傳單以及同學,同事之間的交流。
(二)競爭情況分析
目前在海南手機市場的國內品牌有:聯想,步步高,
OPPO
,
HTC
,波導,
TCL
,夏新,
中興,康佳等;國外品牌有: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蘋果等。這些手機中市場上
比較受歡迎,占市場比例較大的品牌主要是:諾基亞,步步高,摩托羅拉,三星,聯想。而
其實,國外品牌還是佔主流地位,尤其是諾基亞,在年輕人心中有較高期望。
(三)市場機會與問題分析
1
、競爭優勢與潛力:
(
1
)產品自主研發逐漸形成主流,並形成了幾個穩定的開發平台,提供了成本及性價比較
優的產品,有了比較優勢競爭的保障;
(2)
建立了自己的產品研發中心,為產品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和保障。
(3)
本公司的品牌雖說進入海南市場市場時間雖不長,但在人們心目中已有一定的份量,對
本品牌質量和性能已有了一定的認可,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客戶群;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較高,
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銷售網路,固有的門店和專櫃數量接近
30
家,專業銷售人員有
70
人。
(4)
隨著手機的逐步普及與推廣,以及人們對時尚潮流的追趕,手機的購買與換機愈加頻繁,
2
、競爭劣勢與威脅:
(
1
)由於近兩年,銷售網路建設過於迅速,而出現了產品銷售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
不強,自我管理意識較差;
(
2
)店面的覆蓋面和產能不夠,店面控制力度不強,終端資源利用分散,還沒將終端資源
提升到整合利用的高度。
銷售網點分布不均勻,造成資源的浪費,
有些地區過於集中,
以致
形成內部競爭,而有些新興發展地區網點很少或幾乎沒有等問題;
(
3
)品牌定位不清晰集中,拉動力弱、認知率和指名率低,特別是高端機型銷售渠道少;
(
4
)售後服務的滯後性及售後機制制定的不合理性已經嚴重影響了業務的發展,售後人員
管理、技術培訓和設施投入不足,並且銷售與售後服務脫節嚴重。
二、營銷思路
1
、樹立全員營銷觀念,真正體現
「
營銷生活化,生活營銷化
」
。
2
、實施深度分銷,樹立決戰在終端的思想,有計劃、有重點地指導經銷商直接運作末
端市場。
3
、綜合利用產品、價格、通路、促銷、
傳播、服務等營銷組合策略,形成強大的營銷
合力。
三、銷售目標
銷售額比上年度提高
20%
,達到
500
萬人民幣,銷售網點達到
60
家,讓
XX
手機成為海南
人人皆知的品牌
四、營銷策略
首先將海南市場分為一下三類:
戰略核心型市場:海口
重點發展型市場:三亞
儋州
培育型市場:文昌
瓊海
東方
五指山
總的營銷方式:專營店直銷和代理商銷售
1
、產品策略
:堅持差異化,突出公司不同手機的功能特色,走特色發展之路;定位「高科
技、時尚、尊貴」的產品內涵,走高端品質發展之路。
2
、價格策略
:在產品運作中應該採取靈活的市場價格政策,緊跟市場行情變動,可以對產
品進行適當的歸類,
那些產品是樹立形象的、
那些產品是獲取利潤的,
那些產品是搶占市場
份額的等等,制定一系列的價格體系,而不是採取價格政策一刀切的策略,
沒有側重點,從
而喪失了大量的市場機會。
3
、通路策略
:根據不同的機型定位,以及不同的人群的消費口味與習慣,側重在不同的場
所進行宣傳,如學校,社區以及鄉鎮地區。
4
、促銷策略
:在不同的節日或大型活動期間,在各大賣場,專營店,推出各種各樣的主題
促銷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設立打折,抽獎等優惠措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在平時,也
可開展手機以舊換新,
手機免費體驗,
買手機送話費等促銷活動,
既宣傳產品,
有促進銷售。
5
、廣告策略
:
(
1
)對終端銷售人員和網點、店面進行統一形象設計管理,使消費者對本手機品牌產生較
深的印象,有利於品牌的傳播與推廣。
(
2
)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報紙、網路及電視,電台等方面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
量,比如,
在節假日前,將促銷活動信息發布在海口等地的公交車站廣告牌,
公交讀物和海
口廣播電台上,
讓更多的市民不經意間了解到本手機品牌及活動;
此外,
在進行產品宣傳時
要製作相對於別的品牌更加精製,富有爆炸性的宣傳說明書、海報及宣傳單,
五、銷售團隊管理
1
、人員規劃
,銷售人員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亞和儋州三地,並且在現有的專業銷售人員基
礎上,在銷售旺季臨時招聘一些促銷人員,負責產品的宣傳工作。
2
、規范管理
,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根據企業的規章條例和銷售的實際情況制定營銷管理
制度。比如,制定《營銷人員日常行為規范及管理規定》、《營銷人員
「
三個一
」
日監控制
度》、
《營銷人員市場作業流程》、
《營銷員管理手冊》等等,規范員工工作的次序和步
驟,
提醒員工應注意的問題,
保證整個工作系統的有序銜接和交流,
進一步增強團隊的組
織紀律性。
『叄』 華為手機的銷售模式
目前,華為手機營銷渠道可以分兩大類:分銷渠道和直銷渠道。分銷渠道分銷渠道主要包括全國總代理商、區域代理商、網上代理商三類,概述如下:1。全國總代理商:全國總代理商指由產品廠家授權、能夠直接從產品廠家批發獲得大批產品、通過其分銷網路向全國各地批發銷售產品的代理商。
全國總代理擁有遍及全國、成熟的銷售網點,資金實力較強,能有效降低廠商資金風險、保證供貨,根據手機市場中銷售渠道格局的變化,總代理不斷強化渠道滲透力和覆蓋面,仍能發揮較好的產品鋪貨和銷售能力。2。區域代理商:省級、市級等區域代理商是從上級代理商或廠商處批發采購產品、但是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分銷。
區域代理商包括手機連鎖銷售商,例如中復、迪信通、中域,他們即進行手機分銷,同時自身也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的零售賣場,可以零售手機。區域代理商利用在當地更細致的銷售網路,能夠更有效開拓和擴大手機在地區市場上的鋪貨率、提高市場份額。3。網上代理銷售商。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網上營銷手機的方式也開始在市場中出現。到目前為止,比較成熟、具備一定規模的網上代理銷售商有北斗手機網、太平洋手機網等。
直銷渠道:直銷渠道主要包括自建銷售網路、家電連鎖商場(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等)、手機連鎖銷售店(中復、迪信通、中域等)、電子商城(賽博、太平洋等)、大型超市(家樂福、沃爾瑪、華聯、物美或當地大超市等)、移動運營商營業廳、手機商城、手機一條街或通信專賣街、小型手機專賣店(只賣手機的小店,主要在縣城、集鎮)等。
(3)中興手機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8月,華為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華為名列第49位。2018年7月19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72位。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
2017年6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商標金獎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特別獎。2018年2月,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2018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在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為其規劃中的5G移動網路供應設備。
『肆』 分析中興通訊低價策略的利弊
中興通訊手機營銷策略分析的開題報告
同學你好,畢業了就需要面臨寫論文,
對於方面的論文不知道你是否確定選題,
確定選題了接下來你需要根據選題去查閱前輩們的相關論文,
看看人家是怎麼規劃論文整體框架的;
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動手收集資料了,
進而整理和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論文框架;
最後就是按照框架去組織論文了。
『伍』 論文題目 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研究 需要資料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關注度 競爭格局分析
一、網路消費者分析與定位策略
1、年齡分析:一般為經常網購的網民(18-30歲),手機發燒友。
2、收入分析:網路購物用戶月收入>2000的比例較大,採用小傷銷售模式。
3、消費習慣分析: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價值觀強等。
4、蘋果影響:想吃蘋果卻吃不起,小米在營銷策略上模仿蘋果。
4P分析
二、產品分析
1、小米手機世界上首款雙核1.5Hz的只能手機。
2、採用高通MSM826MSM8260 1.5Hz雙核處理器與HTC G14的CPU相似,但是主頻更高。
3、系統:雙系統切換,自助研發Android,MIiUI操作系統,優化改進功能100處。
三、價格分析
1999元,高端產品,低價位銷售。
四、渠道分析
網路渠道:電子渠道+物流合作分銷渠道模式
1、小米科技旗下的電商、小米網、只在線上售賣
2、物流和庫存交給凡客(節約成本)
運營商合作:與中國聯通合作
活動:1、預存話費送手機 2、購手機送話費
五、促銷分析(飢餓營銷)
1、高調發布會
酷似蘋果的小米手機發布會8月6日。
2、工程機先發上市
小米手機的正式版尚未發布,確先玉手了工程紀念版,而採用秒殺形式出售,8月29——8月31日3天時間,
每天200台,限售600台,比正式版優惠300元。
3、製造媒體炒作話題
小米手機是偷來的,如果小米手機的一些創意真是偷來的,估計大家的熱度會有所下降,可如果不是偷來的呢?
4、消息半遮半露,讓人猜測。
飢餓營銷分析
一、小米手機一機難求,消費者望之興嘆!
1、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布。
2、2011年8月29-31日,先預售小米工程紀念版每天200台。
3、2011年9月5日,正式開放網路預訂,2天內預訂30萬台,火爆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之後事情出乎消費者預料,就在供不應求之時,小米網站宣布停止預售,關閉購買渠道,讓消費者無處購買。
(時隔45天之久)
4、2011年10月11日,公布零售版公告內容顯示,「小米將於10月20日面向預購用戶發售,20日之後的第一周每天1000台,第二周每天200天。第三周每天3000台,後續發貨計劃稍後公布。30萬台預訂用戶發貨完畢後,將面向所有用戶進行發售」
5、2012年1月4日,13點開始第二輪開放購買。但未到發售時刻,小米官網無法訪問,或訪問緩慢。
二、飢餓營銷,在哪裡?
1、高調出場、敬請期待
2、需要有預訂號、按照排隊順序才能購買。
3、太過水災導致產能下降
4、12月在線銷售10萬庫存,已售完。
三、飢餓營銷
商品提供者為維護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而有意調低產量,或者雞鴨貨物,推遲產品上市時間。
以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從蘋果iphone4開始,到ipad再到4S全球上市。都踩著「產品發布:公布上市日期—消費等待——銷售搶購——全線缺貨」的營銷足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核心部件價格一月一降,甚至一月數降,「小米」式飢餓營銷除了不斷拉高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外,更重要的是在不斷降低小米的生產成本。這就是雷軍的成本控制之道。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機正式開放網路預訂,從5日13時到6日23:40兩天內預訂超30萬台,小米網站隨即立刻宣布停止預訂並關閉了購買通 道;2011年12月18日凌晨,小米手機開始面向普通消費者直接銷售,每人限購兩台。在開放購買3小時後,小米網站稱12月在線銷售的10萬庫存就全部 售罄;2012年1月4日下午,第二輪上線的10萬台小米手機,在兩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 為什麼是10萬台
1999元人民幣的價格和這樣的配置確實有很高的性價比,但這只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已,隨後不出所料,先是開放工程機測試,拖了一段時間,然後又 是網上預訂,又拖了一段時間,等到2011年12月18日正式發售的時候已經拖延了4個月左右。然而等到大多數人在18日購買的時候,小米官網居然又放出 3小時內購買完的消息;在2012年1月4日下午,小米手機第二輪投入10萬台,居然在兩個小時內銷售一空,小米手機官網甚至也出現由於訪問人數過多而打 不開的情況。
這實在讓人不解,為什麼很多人等了5個月還是買不到小米手機?是飢餓營銷手段還是產量不足?
其一:並不是小米手機產量不足,而是雷軍在故意拖延。以現在手機配件供應商的價格,小米手機定價1999元利潤不多,這個定價也只是為了吸引別人的 關注。等大家都關注小米手機的時候,小米手機再來個供貨不足,慢慢拖,一次只對外銷售少量手機。這其中肯定會有少數人能買得到,但是絕大多數普通人是買不 到的,12月份正式對外公開銷售居然說一個月的庫存只有10萬部,1月份第二輪銷售時還是只有10萬部,既然已經公開銷售,就不應該只有這么少的庫存,而 且手機發布已經5個月了,雷軍不可能想不到這些問題。
其二:小米手機為什麼要拖呢?原因很簡單,小米手機功能雖然強大,但是說白了,還是個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手機,其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CPU、內 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對外采購,以現在手機的核心部件供應商的供應價格來說,小米手機的定價是賺不了多少的,只有靠拖延時間,等核心部件的價格降低 下來以後,才會開始大批量對外發售,因為手機的核心部件跟電腦的一個樣,也是一個月一個價格往下降。
我們先看看小米手機在9月5日前的成本核算: 夏普4英寸16:9屏幕FWVGA解析度:181.83元 多媒體晶元:7.34元 快閃記憶體儲存器:172.26元 無線收發模塊:89.64元
高通snapdragon MSN8260處理器:150元 電源管理:12.95元 系統內存:88.04元 電子陀螺加速儀:20.74元 無線射頻晶元:17.23元 800萬像素攝像頭:70.72元 觸摸屏幕管理晶元:7.85元 電池:37元 其他:295.08元
合計:
1150.68
元
而到
2011
年
12
月
18
日,也就是
3
個月的時間,高通的晶元(系統的核心器件
AP/BBMSM8260
、
RF
Transceiver
QTR8615
、雙電源管理晶元
PM8058
和
PM8901
),
四顆晶元的總價下降到
250~285
元;顯示模塊
Sharp
四英寸顯示屏、
TDK
電容觸
摸
屏和
Synaptics
電容觸控晶元成本下降到
190
元左右;三星的存儲器價格下
降到
95
元左右;
800
萬像素攝像頭模組,價格下降到
65
元左右。因此,
小米
手機的
BOM
成本三個月下降了
250
元左右。
再到
1
月
4
日下午,小米手機的成本再次下降
50
元左右,這次的成本下降,主
要是高通的晶元和顯示模塊,
高通最近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
一方面是聯發
科
的
MT6573
晶元,
另一方面是展訊的
TD
智能手機晶元,
所以小米手機採用的高通
晶元降價頻繁;顯示模塊的價格下降也是由於競爭激烈,因為顯示模塊
CTP
的
供應商已經接近
300
家,激烈的競爭導致了價格下降。
也就是說,
等到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到這手機的時候可能還要再等好幾個月。
但是
現在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
等幾個月後,
相信市面上四核心手機已經出來
不
少了,
而大多數品牌的雙核心手機價格都會在
2000
元左右,
那時候小米手機
1999
元的定價可就沒有太高的性價比了。最終勝利的會是誰?當然是雷軍,就
算幾
個月後小米手機的銷量不是很好,
但至少沒有虧損,
又賺足了眼球,
每個人都知
道有小米這個品牌,成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確實是一種很高明的市場營銷手
段。但是這種市場營銷手段在國外涉嫌欺詐,可能是要被起訴的。
iPhone4S在2011年月份發布,2011年10月份全美國就可以購買了,而且在美國也沒有存在什供貨不足。美國民眾只是等了1個月而已。而小米發布了5
個月後依然供貨不足,而且每輪僅有10萬台,恐怕說出去都很少有人會相信。
飢餓的成本控制
手機的利潤實際很高,國際一線品牌大廠Apple、HTC、三星、Moto等高端手機定價基本都在3500元以上,iSuppli分析國際品牌高端 手機材料成本只有售價的30%,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的材料成本是187.51美元。當然這裡面人工、廣告、軟體開發、專利授權等成本並 未考慮在內,高端手機拼的是品牌和軟硬系統整合能力。
國內手機市場的未來,無非是向兩個方向發展:高端的和大眾的。 高端的一定是被iPhone、Sumsung佔領,因為他們善於品牌營銷;低端的就是華為、中興、HTC這些執行力比較強的公司佔領。其他的小眾市場,會 存在,但是份額會比較小。所以雷軍非常聰明,在2011年9月以1999元的中等價格進入了手機市場。 不過,雖然小米手機售價是1999元,卻有專家對小米手機進行過拆解,稱小米手機的物料成本不超過900元:「從小米手機成本構成來看,高通無疑是 最大的贏家(系統的核心器件AP/BB MSM8260、RF Transceiver QTR8615、雙電源管理晶元PM8058和PM8901均來自高通),四顆晶元的總價應在40~45美元,大概會佔到整個BOM的三分之一;排在第二 位的顯示模塊,有Sharp四英寸顯示屏、
TDK電容觸摸屏和Synaptics電容觸控晶元構成,估計成本應在30美元上下,約佔BOM的23%;之後 是三星的存儲器,集成了1GBLPDDR2和4GB Flash的MCP,當前售價應略高於15美元;排在第四的是800萬像素攝像頭模組,當前的價格應不低於10美元。在此基礎上,小米手機的BOM成本很 可能位於130~140美元區間。」
由此可見,盡管不如國際手機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仔細算下來,小米手機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或者可以換個說法——雷軍成本控制的能力很高,下面筆者來分析一下雷軍從哪些地方控制了小米手機的成本: 一,不可控成本。
小米手機的成本包含電子元器件材料成本、稅費專利費成本、研發成本、測試成本和租用測試成本在900~1000元左右。除了這些基礎成本,還有包含關稅、17%增值稅、3G專利費等,加上售後服務,這部分成本在200~300元,總共的成本在1300元左右。 二,可控成本。
1.資金成本控制。對於每輪僅公開銷售10萬台的做法,按照雷軍的說法是:「生產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這是我們第一次做手機,前十萬台是需要一個磨 合的過程。生產一方面受限於產能,另一方面和銷售預測有關系。我們現在要訂三個月以後的元器件,誰能告訴我三個月後小米手機賣多少嗎?市場變幻莫測,預測 真的很難,而且采購元器件會佔用大量資金。不過,隨著生產的不斷磨合,同時我們也在尋找新的代工廠,產能肯定會逐步提升。」由此可以理解為,小米手機每輪 只有10萬台公開銷售,說明小米手機缺少現金流,這就是資金成本控制。 2.銷售渠道成本控制。一般來說,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有分銷和直銷兩種模式,分銷模式包括全國總代理商(中郵普泰、深圳天音通信等)、區域代理商 (中復、迪信通等)、網上代理商(北斗手機網、太平洋手機網等),直銷模式包括自建銷售網路、家電連鎖商場(國美、蘇寧等)、手機連鎖銷售店(中復、迪信 通等)、電子商城(賽博、太平洋等)、大型超市(家樂福、沃爾瑪等)、移動運營商營業廳、手機商城等。如果走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小米手機則要多付出 5%~15%的成本,所以,雷軍卻沒有選擇傳統的手機銷售渠道,而是明智地選擇了新興的電子商務渠道,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雷軍採用的飢餓營銷模式和網路 炒作模式是得到成功的,比如雷軍在小米手機發布會之前,就通過IT新聞、論壇和微博,用水軍大幅度宣傳小米手機,並且開通了小米手機官方論壇,把所有的人 氣都聚集到官方論壇中,再通過兩次飢餓營銷和一次與聯通的合作,借媒體之勢行營銷之道,所以,在這種水軍和媒體都爭先宣傳的情況下,小米手機想不成為關注 點都難。所以,小米手機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還是會備受關注。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兩者的投入和獲得是相反的。
3.與聯通捆綁銷售。小米和聯通合作也在最近推出定製版的手機,聯通定製版小米手機合約價格為2699元,用戶可選擇最低消費126元/月的三年合 約或186
元/月的兩年合約,不管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小米手機,而小米手機供應給聯通的總量將達到300萬台。有聯通作為後援,雷軍自然也就高枕無憂了。 小米的風險
小米手機三次營銷的成功,對於其他企業來說,並不是不可復制的,從雷軍展開飢餓營銷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尋到蛛絲馬跡,如果其他企業需要學習小米手機的成功炒作,就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社會關系、豐富的人脈資源、強化的媒體關系、經驗豐富的市場團隊,這幾項缺一不可。
雷軍在營銷小米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這三次營銷都是前期預熱佔比高。無論是小米手機的發布會,還是第一輪投放10萬台,都做了充足的准備,新 聞、評測和評論不斷,99%以上的正面信息覆蓋率,從而引導了社會輿論關注。所以,連李開復都認為,小米手機最值錢的就是它的營銷團隊。
實際上,小米公司不拓展實體銷售通路,而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做營銷推廣,有好處也有風險。好處是的確可以降低成本,風險的是小米這種「飢餓營銷」必須 想辦法讓手機在網上保持一個適當的熱度,並且要不斷地排除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報道,很多負面信息在社會上很容易被掩蓋,但是網路上卻很容易被放大且持續很 長時間。這就是選擇電子商務的壓力所在,沒有過硬的質量很難生存下去,並且,售後服務途徑少、沒有實體店鋪也給小米手機帶來了很大壓力。這也成為拓展二三 線城市的絆腳石,小米如果想繼續前進,必須克服這些難關。 另外,小米手機還有可能的突圍路徑是,與三大移動運營商合作綁定銷售(假設以後會出CDMA版),這樣借運營商龐大的銷售網路加快小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同時也把宣傳成本嫁接到運營商身上,iPhone成功例子就在眼前。
最後,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小米需要盡快開拓海外市場,不要給黃牛生存空間,同時大幅增加小米手機的利潤額,讓小米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資金運作,為下一代機型的研發做更好的准備。
『陸』 營銷手機哪個好
目前,華為手機營銷渠道可以分兩大類:分銷渠道和直銷渠道。 分銷渠道 分銷渠道主要包括全國總代理商、區域代理商、網上代理商三類,概述如下: 1.全國總代理商: 全國總代理商指由產品廠家授權、能夠直接從產品廠家批發獲得大批產品、通過其分銷網路向全國各地批發銷售產品的代理商。全國總代理擁有遍及全國、成熟的銷 售網點,資金實力較強,能有效降低廠商資金風險、保證供貨,根據手機市場中銷售渠道格局的變化,總代理不斷強化渠道滲透力和覆蓋面,仍能發揮較好的產品鋪 貨和銷售能力。 2. 區域代理商: 省級、市級等區域代理商是從上級代理商或廠商處批發采購產品、但是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分銷。區域代理商包括手機連鎖銷售商,例如中復、迪信通、中域, 他們即進行手機分銷,同時自身也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的零售賣場,可以零售手機。 區域代理商利用在當地更細致的銷售網路,能夠更有效開拓和擴大手機在地區市場上的鋪貨率、提高市場份額。 3. 網上代理銷售商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網上營銷手機的方式也開始在市場中出現。到目前為止,比較成熟、具備一定規模的網上代理銷售商有北斗手機網、太平洋手機網等。 直銷渠道 直銷渠道主要包括自建銷售網路、家電連鎖商場(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等)、手機連鎖銷售店(中復、迪信通、中域等)、電子商城(賽博、太平洋等)、大型 超市(家樂福、沃爾瑪、華聯、物美或當地大超市等)、移動運營商營業廳、手機商城、手機一條街或通信專賣街、小型手機專賣店(只賣手機的小店,主要在縣 城、集鎮)等。 1. 自建銷售網路 手機生產廠商或運營商根據自身制定的營銷策略有重點、逐步在各地市建立其直接管理的銷售網路。如波導在全國擁有了28家分公司和300 多個辦事處,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2004年7月,中國移動聯合中興、華為、東信、波導以及神州數碼等生產商成立中移鼎訊,專門根據推出的移動通信 服務定製生產手機並負責進行銷售。中國聯通也計劃在2005年成立一家名為「聯通華勝」的公司,承擔起類似於「中國聯通通信終端銷售公司」的任務,負責聯 通終端方面的管理和營銷。 2. 家電連鎖商場 國美、蘇寧、大中等大型家電連鎖商場,憑借雄厚資金實力、規模化銷售效益、強大分銷網路,以終端零售商的角色進入手機銷售市場。這些家電連鎖商場主要採用由廠商「直供」的供貨模式。 3. 手機連鎖銷售店 手機連鎖銷售店也是手機銷售的主要渠道,北京的中域、中復、協亨、迪信通、廣州龍粵、北京天宇朗通、北京金飛鴻等都形成了品牌化的連鎖渠道資源,是專業經營手機銷售的大型連鎖店,在行業的地位非常高,為廠家進入市場提供了良好通路。
『柒』 關於中國電信營銷
我不知道你是那個省份的,但是現在電信的新增用戶數量雖然比不上移動,但是增長速度還是三家之中最快的。我們甘肅電信有很多廣告攻勢很有優勢。
比如我的E家手機和固話之間互打免費;CDMA手機全國全國接聽都免費;交話費送手機(我一個同學參加的交100話費送的CDMA中興手機後經過在手機賣場的查證,那部手機的零售價是180);而且電信的手機雖然有最低消費,但是彩鈴等新業務都是可選的(而非必選),而且來電顯示居然都可以取消,這樣一來,手機消費可以說是純話費了!也挺有誘惑的。最關鍵的是CDMA是所有手機標准里輻射最小,保密性能最好的!
運營商要更好地提供ICT服務,運營商整合產業鏈滿足行業需求需要採取五點策略
1、市場細分上:按照規模細分為大中型企業、中小規模企業。企業規模越大對產品功能、服務越重視,規模越小對資費越重視。同時從重點行業向一般行業,從重點地區向全省延伸;
2、產品設計上:運營商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加強與產業鏈上各方合作。可以通過租賃、合作的方式與競爭對手、產業鏈上下游和其它商業用戶合作,藉助外部資源優勢,實現與集團客戶的需求無縫對接。
3、業務上,運營商可以單獨充分利用自身的現有的客戶、接入和網路優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開發出一些競爭性產品、創新性產品,以及系統集成類產品等,同時需要根據競爭對手的相對應業務做比較,突出賣點和利益點。短期內以捆綁業務為主,長期要形成一整套ICT產品體系。
4、渠道策略上,運營商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產業鏈上下游,包括集成商和服務商的渠道一起來發揮協同作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渠道資源來擴大關系網。
5、產品維護上,運營商可以通過整合和利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人力資源技術優勢,來做好相應的維護支撐工作。
與產業鏈合作時,運營商可以採取的合作模式
產業鏈對於中電信開展集團客戶業務的意義是「配合者」:圍繞細分客戶進行其深層需求的探索與服務的配合者。因為中國電信擁有全球最大的固話網路和中文信息網,目前又擁有了用戶數全球排名第二的CDMA移動通信網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具備豐富業務提供能力的全業務運營商。中國電信在固網、寬頻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已擁有多個成熟品牌,例如在企業客戶方面的「商務領航」和針對家庭客戶的「我的e家」,把現有固網、寬頻優勢與CDMA移動業務融合,將使得中國電信能夠提供包含固定、移動的一攬子、一站式通信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中國電信具有提供全方位的移動業務服務能力,融合通信服務以及客戶專網服務優勢和能力。中國電信「商務領航」逐步將盡可能地融合「天翼」業務,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產業鏈對於中電信來說,更多的是做一個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