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海爾海外營銷策略

海爾海外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15 18:29:56

A.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海爾的國抄際化是國際化海爾的一個基礎,只有先做到了海爾的國際化才能去做國際化的海爾。我們在做海爾的國際化的時候,就是要海爾的各項工作都能達到國際標准,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質量;二是財務;三是營銷。質量要達到國際標准;財務的運行指標、運行規則應該和西方財務制度一致起來;營銷觀念、營銷網路應達到國際標准。我們自身具備這種素質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去,所以「出口」是針對海爾的國際化而言。

但國際化的海爾就不同了,「海爾」已不再是青島的海爾,中國的海爾也將成為整個國際化海爾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會有美國海爾、歐洲海爾、東南亞海爾等等。國際化的海爾是三位一體的海爾,即設計中心、營銷中心、製造中心三位一體,最終成為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具備在當地融資、融智功能的本土化海爾。

選擇在美國建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們自找苦吃,因為在美國建廠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在美國市場可以成功的話,就可以取得非常寶貴的經驗。另外,美國市場非常大,我們在美國市場已經銷售了幾十萬台,如果不設廠,就會有很大制約,如運費問題。

B. 海爾選擇的目標市場策略是什麼

營銷策略 :產品定價、定位及其品牌戰略。

(1).定價定位 「要麼不幹,要干就要爭第一「,海爾堅定地實施品牌戰略。

(2)品牌戰略海爾有句格言:「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信譽是企業的靈魂,產品合格不是標准,用戶滿意才是目的。」海爾品牌策略的核心是凸現服務優勢和強調技術與創新。海爾品牌的獨特性,除表現在產品質量、服務、信譽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它獨特的成長過程。

1、海爾品牌策略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分別是--名牌戰略階段、品牌多元化戰略階段和品牌國際化戰略階段 。海爾憑借其高質量、人性化、「真誠到永遠」的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尊重和忠誠。

2、其理念的領先合水平的差距,也造就了海爾品牌與其他家電品牌的差距和差異。海爾的品牌戰略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文化性。

3、銷售特色 與消費者之間零距離,隨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及時跟蹤服務,把服務向全方位拓展,這就是海爾的服務精神。在國內,用戶打一個電話,45分鍾就可上門服務。

(2)海爾海外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集中性市場營銷策略:

1、實行差異性營銷策略和無差異營銷策略,企業均是以整體市場作為營銷目標,試圖滿足所有消費者在某一方面的需要。集中性營銷策略則是集中力量進入一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實行專業化生產和銷售。

2、集中性營銷策略的指導思想是:與其四處出擊收效甚微,不如突破一點取得成功。這一策略特別適合於資源力量有限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由於受財力、技術等方面因素制約,在整體市場可能無力與大企業抗衡,但如果集中資源優勢在大企業尚未顧及或尚未建立絕對優勢的某個或某幾個細分市場進行競爭,成功可能性更大。

3、集中性營銷策略的局限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市場區域相對較小,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二是潛伏著較大的經營風險,一旦目標市場突然發生變化,如消費者趣味發生轉移;或強大競爭對手的進入;或新的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的出現,都可能使企業因沒有迴旋餘地而陷入困境。

C. 如何提升海爾競爭力,主要是面向國際的,更好參與國際競爭,除了它的戰略,經營特色等,最好詳細點

如何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美國經濟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術市場增長的滯緩,給尋求跨地域發展的企業投下了重重的陰影,以往成功的經驗已不足以借鑒。
中國企業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只能保持3~5年的時間。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品牌的壽命周期將會大大縮短。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巨大變化,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進行重新評價和創造。
受Enterprise IG 公司邀請,筆者參加了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由美國《商業周刊》主辦的「亞洲企業品牌戰略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國際知名的品牌管理顧問公司、品牌規劃顧問公司、專家和香港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就如何應對目前迅速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全球化的到來,深入而廣泛地探討了現代企業品牌管理方面的問題。受與會者一些觀點和思想的啟發,關注國內企業,現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競爭力的先決條件
來自美國和亞太地區的與會品牌管理專家一致認為,近期美國經濟衰退和全球高新技術市場增長滯緩的局面,給尋求跨地域發展的企業投下了重重的陰影,以往成功的經驗已經不足以借鑒,必須通過重新評價和創造新的品牌競爭力才能保留和開發新的客戶和消費者。
品牌的競爭力已不容忽視。討論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結論是,在日益動盪多變的市場條件下,品牌已經成為贏得顧客忠誠和企業求得長期生存與成長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要重新審視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別是對於國內的企業,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不斷創新的壓力已經直逼本土的企業必須將競爭的水平提升到國際水準,而不是「窩里斗」。
在全球環境下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越來越多地和產品品牌的競爭力聯系在了一起,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彼此制約、相互依存的,這是加入世貿之後的中國企業必須要保持清醒的一點。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比如某些技術、技能和管理機制。一個連續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核心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因為即使建立了核心競爭力,也還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就成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品牌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力在市場上的商品化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企業競爭力物化的表現。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談道,中國企業過去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勞;二是具有廉價的資源;三是有限的產品優勢;四是關系網路優勢。中國企業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只能保持3~5年的時間。加入WTO之後,企業品牌的壽命周期將會大大縮短,這不能不說對現在的本土企業生存來講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由此看來,與跨國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競爭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場上立得腳,決定著企業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先建立企業的競爭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必須具有獨特性,按照張維迎的觀點,即「買不來」、「偷不走」、「拆不開」、「帶不走」、「溜不掉」,也就是說,企業所擁有的核心資源要有這樣的特點:沒有市場可以買到;要有法律保護;資源本身與能力有互補性;具有組織性,不屬於個人;有持續競爭力。 品牌作為一種獨有的無形資產,具有特殊的附加值它隸屬於一定的組織,並且有相應的專利和法律保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品牌的競爭力也代表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滿足客戶需要——品牌競爭力的核心
來自於新加坡的品牌管理顧問和學者,同時也是《亞洲品牌戰略》和《高技術、高接觸品牌化》兩本暢銷書的作者,Paul Temporal博士在研討會上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未來競爭優勢來自於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而不是市場營銷。其實,客戶關系管理(CRM)的實質就是在努力維系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關系,其最終目標也是為了企業的品牌得以延續和持久。Paul Temporal博士指出,品牌作為一種關系,是基於企業和客戶之間相互信任的前提條件下而建立起來的,所以,品牌管理的策略應該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化的。與客戶培養和塑造一個感性的、富有個性色彩的品牌關系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首先要有知名度,讓客戶獲得足夠的信息能夠充分地了解品牌;其次,要獲得客戶對品牌的尊重,和客戶建立起友誼關系,進而贏得客戶的信任;最後,由信任而生成對品牌的忠誠,客戶和品牌之間轉變為水乳交融的合作夥伴關系。
品牌就等於客戶,擁有客戶才意味著擁有品牌,滿足客戶需求和維系客戶關系的能力是衡量企業品牌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按照國際著名的普華永道咨詢公司的指標,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客戶關系管理(CRM)能力,可從六個方面來加以衡量:(1)企業是不是把客戶的信息作為戰略性的資源來管理?(2)企業是否評估客戶持續的價值?(3)企業如何定義和滿足客戶的期望?(4)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否與客戶的價值相匹配?(5)企業是否進行了跨部門的集成?(6)企業是否主動地管理客戶的體驗和感受?顯然,這種能力與最終反映在企業品牌競爭力上的滿足客戶需求的程度是一致的。
為什麼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會轉向以滿足客戶需求程度為歸宿?如今每一個競爭者都具備了模仿其競爭對手產品、服務、系統甚至整個過程的能力,持續保持一個品牌的差異性市場定位再也不像以前改進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分銷推廣那樣簡單,更不能靠廣告就可以長期維持一個品牌的形象。即傳統的、單一的營銷策略已難以奏效,而客戶關系的培植具有惟一的不可替代性。
國內剛剛開始流行的CRM管理還只是停留在IT行業進行廣泛宣傳和市場培育階段,部分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CRM和品牌競爭力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習慣將客戶服務和品牌管理分開來的傳統觀念,將隨著CRM軟體的普及和推廣應用、尤其是境外跨國公司的促動而轉變,能否利用CRM滿足客戶需要將是衡量和提升本土品牌與跨國品牌競爭實力的指標之一。
三、信守承諾——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建立的關鍵點
如何給一個品牌建立一種信用,並進而轉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為此而付出比競爭對手高出數倍的價格?世界著名的品牌與識別顧問公司亞太區域(Enterprise IG)的CEO Mike Murphy這樣認為:你的客戶就是你的品牌,品牌是一種感覺,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一種無形資產,而不是產品本身。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購買產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商品的金錢價值。品牌在今天已變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商業社會品牌具有天然的所有權屬性,它可以轉變為企業的無形資產,而產品則不能;另外,在信息化的社會,品牌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電子商務環境下,只有強勢品牌才能生存下去,而強勢品牌則可以創造品牌忠誠。建立強勢品牌依賴的基礎就是信用。
剛成長起來的本土品牌如何保證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忠誠、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戶資源被跨國品牌掠奪?反思成長中的中國品牌,其致命弱點就是「輕於承諾,耽於信守」。加入WTO之後的本土企業,要增強自己品牌的競爭力,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商業游戲規則,這是我們企業與國際企業接軌的第一步。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在《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中有一句話:「切記,信用就是金錢」。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信用經濟,而以商業承諾為基石的品牌競爭力核心也必然是信用。入世後的中國市場,最終是一場沒有終結的信譽的較量和品牌的角逐。張維迎教授曾多次提到,缺乏信譽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四、管理——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現代企業品牌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從單一的品牌架構向多元化轉化,因為企業面臨的品牌生存環境已經是變化莫測、難以控制的復雜多變的市場。香港Enterprise IG公司董事總經理Debora Chatwin女士指出,新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化的挑戰使得企業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為一種必然。我們看到許多國內企業已經完成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單一品牌成長的過渡階段,如聯想、海爾、TCL、科龍、海信、美的等,基於單一產品結構成長起來的品牌已經延伸到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中,形成以母品牌為主體的品牌架構,原有的品牌識別體系和管理體系都發生了相應的變革。每個企業都在努力尋求一種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監管一套新的企業品牌架構體系,則更具實質性的意義。包括改變企業的品牌觀念,依據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界定企業品牌和專業品牌、事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以及產品品牌之間的關系,從而在整合企業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品牌資產價值的最大化。
雖然目前這些品牌管理深層的問題在國內還沒有成為企業考慮品牌戰略的焦點,但Debora Chatwin女士已經用跨國專業公司的案例向我們預示,中國入世之後企業品牌管理的重心將從視覺轉向核心主體。從核心競爭力理論來分析,這是對我國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長期考驗。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性要素是企業自身的素質,內部條件比外部條件更具決定性影響,企業依賴強勢品牌獲取超額利潤和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就在於企業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
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或者說品牌競爭力的提升,決定了我們的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產品、資金以及生產規模等被動性核心資源方面需要有一個綜合平衡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企業里,科學的決策、科學的管理尚未真正形成。據國外一項調查數據顯示:1998年我國國際競爭力在47個國家和地區中列第29位,管理水平居第36位。管理,這個處於主導地位的核心資源正是中國企業最為欠缺的,而管理能力的缺乏,尤其是品牌管理經驗和理論的欠缺所導致的能力的低下,更是阻礙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難以形成的關鍵。
五、專業化——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信息化時代到來之後,企業品牌面臨著一個如何重新定位和資源整合的管理課題。根據《財富》雜志的統計,全球500強企業中,單項產品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佔500強總數的28%;主導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95%的有194家,佔38.8%,相關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70%的有146家,佔29.2%。這說明500強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最擅長的行業,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品牌。
當然這經歷了一個過程。美國企業大規模實行多元化經營是在20世紀60年代,但是這並沒有給這些企業帶來滿意的結果。事實上,不少500強企業因盲目多元化而一度危機重重,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索尼美國分公司、西爾斯、惠而浦、施樂等, 多元化發展導致公司資源分散,運作跨度和費用加大,產業選擇失誤增多,結果致使公司顧此失彼,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受到極大的挫傷。70年代,美國最大的500家工業企業中,從事多元化經營的佔94%,然而這一時期也正是跨國品牌競爭力最弱的階段。
自80年代末開始,一些著名的公司紛紛改弦易轍,開始調整自己的發展路徑。韋爾奇即是在此時接任GE總裁職位並開始了對GE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進行業務重組,即縮減多元化領域,回歸專業化,在要做的領域中爭取最優,樹立世界性的品牌競爭優勢。進入到90年代,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擴張,資源相對短缺,特別是高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以及企業之間兼並潮流的興起,促使各國企業不再單純追求多元化和經營規模的擴大,相反,通過拆分、重組,將不相關的業務出賣,或變成獨立的公司,縮小企業經營范圍,使經營業務專業化,品牌單一化。
中國也一樣。八九十年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投入了多元化經營,如今天在國內地產行業被稱為第一品牌的萬科地產,從創業初期直到最終將地產作為自己的主導行業,也曾經涉足過貿易、模特經紀人、廣告業、展覽業、服裝、葡萄酒等十數種行業。我們看到,在經歷了多元化發展之後,國內本土留存下來的都已經是在某一專業領域獨具競爭優勢的品牌。所以,無論是新興的海爾、聯想,還是百年老店同仁堂、張裕葡萄酒,它們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要和跨國企業在自己家門口擺開擂台一比高低,中國武術對西洋拳,走專業化經營發展之路,是我們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增強品牌競爭力的惟一選擇。
六、長期發展利益——保持品牌競爭力的源泉
任何企業在品牌初創期間都必須在短期和長期利益之間做出選擇,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在保證企業生存的前提下,同時兼顧企業的長遠利益,即處理好產品和品牌之間的平衡關系。但事實上企業往往難抵短期誘惑,加之體制問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經營者為獲取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犧牲企業的長遠利益。較之西方企業品牌,中國的品牌對大多數企業來講還僅僅是一件體面的外套,或者說是一件奢侈品。
除了從體制上根除誘因外,中國企業還應該逐步建立起基於長遠發展並兼顧社會進步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根植於企業的價值觀,美國蘭德公司曾花20年時間跟蹤了500家世界大公司,發現其中百年不衰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始終堅持四種價值觀:一是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二是共同價值高於個人價值;三是社會價值高於利潤價值;四是用戶價值高於生產價值。而這正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同時也是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點」。這些價值伴隨企業的發展變遷和經營活動的成敗考驗,日積月累沉澱為企業文化,並轉化為企業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沒有一定的企業文化做支撐,中小企業將很難長大。是什麼造就了世界500強企業中的西門子、惠普、索尼、雀巢、IBM、匯豐等品牌?既不是資本、規模和技術,也不是特定的優秀員工——這些因素每天都在變化,而是看不見的企業文化。這些文化融入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經營方針之中,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並隨企業文化的不斷延續和更新,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競爭優勢。
總之,21世紀,現代企業戰略的重點在於最大限度地創造強勢品牌,從而保證企業投資獲得長期的根本性的利益。中國加入世貿之後,最終決定企業品牌命運的不是價格,不是產品,也不是跨國競爭者,而是我們自己。

D. 海爾集團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海爾暫時還沒有大規模建立自己的專賣店連鎖體系,個人人為海爾也不適合走這條路,最多也就回是建立答一些體驗店,象蘋果那樣的。 從海爾產品和品牌推廣來看, 產品線廣,更新快,質量較好, 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美譽度在國內的公司中都是比較好了,所以沒有必要自己去建立連鎖銷售店,同時國內的一二級城市終端規模競爭也相當激烈,三級市場雖然前景很好,但海爾肯定不如過美,蘇寧水平高。
國美這次收購永樂和大中,加速的對一二級的市場控制, 接下來工作會主要放在三個實體的整合上,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憑借幾千家電的優勢,過美可能會延續其價格殺手的角色, 以價格, 以規模來擴大其市場份額。發展自有品牌的產品也會是國美以後發展的一個方向。

E. 海爾集團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海爾暫時還沒有大規模建立自己的專賣店連鎖體系,個人人為海爾也不適合走版這條路,最多也就是建立權一些體驗店,象蘋果那樣的。
從海爾產品和品牌推廣來看,
產品線廣,更新快,質量較好,
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美譽度在國內的公司中都是比較好了,所以沒有必要自己去建立連鎖銷售店,同時國內的一二級城市終端規模競爭也相當激烈,三級市場雖然前景很好,但海爾肯定不如過美,蘇寧水平高。
國美這次收購永樂和大中,加速的對一二級的市場控制,
接下來工作會主要放在三個實體的整合上,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憑借幾千家電的優勢,過美可能會延續其價格殺手的角色,
以價格,
以規模來擴大其市場份額。發展自有品牌的產品也會是國美以後發展的一個方向。

F. 海爾成功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海爾集團的的具體營銷策略和營銷管理: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o 2.夥伴型( Partner)關系營銷渠道的實i>F研究。「幫助客戶成功」是海爾

G. 海爾網站營銷策略

在要麼觸網、要麼死亡的互聯網時代,海爾作為國內外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海爾公司 2000 年 3 月開始與 SAP 公司合作,首先進行企業自身的 ERP 改造,隨後便著手搭建 BBP 采購平台。從平台的交易量來講,海爾集團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通過 BBP 交易平台,每月接到 6000 多銷售訂單,定製產品品種逾 7000 個,采購的物料品種達 15 萬種。新物流體系降低呆滯物資 73 . 8 %,庫存占壓資金減少 67 %。 通過與 SAP 公司的合作,海爾成為國內首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物流中心。

SAP 主要幫助海爾完善其物流體系,即利用 SAP 物流管理系統搭建一個面對供應商的 BBP 采購平台,它能降低采購成本,優化分供方,為海爾創造新的利潤源泉。如今,海爾特色物流管理的 「 一流三網 」 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的特徵: 「 一流 」 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 「 三網 」 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和計算機信息網路。 「 三網 」 同步運動,為訂單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在 CNNIC 最新的網站排名中 , 海爾網站名列中國工業網站第一名。以高科技、高質量產品而聞名的海爾集團,一貫重視科學研究與開發,不斷推出高科技新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海爾正以自己的實力與真誠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需要,為世人創造美好的新生活,創造新的互聯網神話。

五、案例評析:

海爾網路營銷特色是 「 一流三網 」 ,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1 、 為訂單而采購,消滅庫存

在海爾,倉庫不再是儲存物資的水庫,而是一條流動的河,河中流動的是按單采購來生產必須的物資,也就是訂單來進行采購、製造等活動,這樣,從根本上消除了呆滯物資、消滅了庫存。海爾集團每個月平均接到 6000 多個銷售訂單,這些訂單的定製產品品種達 7000 多個,需要采購的物料品種達 15 萬余種。新的物流體系將呆滯物資降低了 73 . 8 %,倉庫面積減少了 50 %,庫存資金減少了 67 %。

2 、雙贏,贏得全球供應鏈網路

海爾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優化外部資源使供應商由原來的 2336 家優化至 978 家,國際化供應商的比例卻上升了 20 %,建立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網路,有力地保障了海爾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不僅如此,更有一批國際化大公司已經以其高科技和新技術參與到海爾產品的前端設計中,目前可以參與產品開發的供應商比例已高達 32 . 5 %

3 、實現三個 JIT ( just in time 即時),即 JIT 采購、 JIT 配送和 JIT 分撥物流的同步流程

目前通過海爾的 BBP 采購平台,所有的供應商均在網上接受訂單,並通過網上查詢計劃與庫存,及時補貨,實現 JIT 采購;貨物入庫後,物流部門可根據次日的生產計劃利用 ERP 信息系統進行配料,同時根據看板管理 4 小時送料到工位,實現 JIT 配送;生產部門按照 B2B 、 B2C 訂單的需求完成訂單以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產品通過海爾全球配送網路送達用戶手中。目前海爾在中心城市實現 8 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 24 小時配送到位,全國 4 天以內到位。

H. 海爾對外投資策略

一、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一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目的並不是在東道國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藉此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路,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境外貿易性企業占境外企業總數的55%,這些貿易性企業中有相當數量是國內主辦企業的海外營銷機構。這說明到目前為止,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主要的模式。

中國最大制葯企業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三九集團的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等均在國內,海外公司主要是營銷機構。自1992年以來,三九集團先後在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作為三九集團在海外的窗口,擔負著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了解三九產品,開拓三九產品海外銷售市場的重任。海外營銷公司的發展壯大,使三九集團產品的市場由單一國內市場逐步演變成為全球性市場。另外,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中技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主要是為了建立本企業的海外營銷網路,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具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其中優點表現為:一是企業通過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目標市場,有利於擴大出口規模。二是在此種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直接擴大產品出口,通過直接掌控海外銷售獲得流通領域的可觀利潤,還能直接了解市場信息。三是「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於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因為導致中國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動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會保持較長時間。四是對於部分大企業而言,設立海外營銷渠道,有利於其通盤考慮進出口和國內外市場,通盤考慮國內外可利用資源,實施其全球發展戰略既推動出口也尋找進口贏利的好機會,真正做到國際化經營。五是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還能夠為國家出口創匯,並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條件,即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銷售走出去了,企業的生產、采購和研發等並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國外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所以企業需要適當增強這方面的應對能力。

二、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有些企業通過在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藉此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由於適合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一種重要模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12月底,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已達490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和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和原料葯等行業。

近年華源集團境外加工貿易投資的規模已接近3億美元,起到了示範和龍頭作用1992年誕生於上海浦東新區的華源集團,是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紡織業面臨的是國內市場萎縮、生產能力過剩,而在國際市場上又不斷受到以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的限制。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華源集團拋棄單純依靠出口佔領海外市場的傳統做法,另闢蹊徑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先後在塔吉克、尼日、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國等地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並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繞過國外貿易壁壘,規避反傾銷,拓展了海外市場,並帶動和擴大了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華源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設立了兩個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規定的貿易區成員國境內生產的棉紗或纖維製成的紡織品享有免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北美尤其是美國的棉紗和面料產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和江蘇春蘭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多屬於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最大特徵是兩個互動即投資與貿易的互動和對外經濟貿易業務與國內經濟的互動。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和促進外貿出口第一個互動;通過對外投資與出口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帶動出口,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第二個特徵是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

採用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一般是我國技術成熟國內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原料葯等行業的製造業企業,投資集中在亞、非、拉和前蘇聯東歐國家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是企業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但其產品在國外又有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首要的優點是可以將成熟的技術設備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搬遷到市場銷路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這樣就能夠使企業過剩的生產能力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獲得收益。其次,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以國內的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配件等實物作為出資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匯資金,可以節約外匯支出,符合一些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還能夠合理地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和突破各種貿易壁壘,有效拓展海外市場。

三、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某些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不論是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採取跨國並購投資方式均堅持在全球各地樹立自主品牌,靠長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國際知名品牌,靠消費者認同自己的品牌來開拓海外市場。

該模式以海爾集團為代表。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過程中,始終以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為核心目標。早在20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就提出了「創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1998年後海爾全力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海爾成為國際化的海爾,讓海爾由中國名牌成長為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辦廠時,堅持打海爾的牌子,中方投資方是海爾,企業的名字是海爾,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牌的。由此看來,海外投資不僅是海爾佔領國際市場的手段,更是其創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徑。海爾賦予了海外投資新的功能和含義。海爾採用的「先難後易」策略是由海外創牌模式決定的:海爾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份量最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然後靠品牌優勢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在美國、歐洲實施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正是為了在歐美國家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進而讓海爾成為世界名牌。隨著一個個本土化的名牌崛起於世界各地,海爾實施的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大陸只有海爾集團一家入選,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創牌投資模式的主要特徵十分明顯,一是企業海外投資無論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跨國並購方式,其核心目標之一始終是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採取「先難後易」策略,其中有兩層含義:即採取該模式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採用先難後易的策略,如海爾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有份量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後,再靠品牌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同時,採取該模式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道路也是先難後易的,即先到發達國家建廠而後再向發展中國家擴展。由於創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的初期註定要經歷較長的困難期,之後品牌才能逐漸被消費者認識、認知和認同,才能打開局面。二是「先有市場,後建工廠」,如海爾先通過出口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等海爾的品牌被當地消費者認同、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後再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自主創立品牌的模式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從優點來說,首先,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屬於「厚積薄發」型,雖然開始階段起步艱難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不同需求,海爾在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實行設計、生產和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

從制約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具有相當的挑戰性。首先它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擁有具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有熟諳國外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到海外去辦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難度,而在那裡林立的名牌之中創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難,而要將一個有待樹立和打造的品牌在當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起點要高,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需要進行長期大量的品牌投入,應當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投入的回報。那麼,海外企業既要進行生產投入,又要進行品牌投入,由於進行雙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響。

四、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資模式,它是指通過並購國外知名品牌,藉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一是「買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後藉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所並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於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並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後TCL集團又於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並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後,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並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採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採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葯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於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葯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葯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採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後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採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採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後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採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葯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並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並購目標企業後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於海外資產並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義大利電冰箱製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並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路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於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於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後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並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路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並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於並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採用資產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後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採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並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於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於中方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並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並購陷阱,制約並購目標的實現。

由於目前國際直接投資業務中主要的方式是並購投資,而不是新建投資方式(或稱綠地投資方式),所以應當說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海外投資方式。還有,資產並購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業為交易對象,上市公司終歸只是海外企業群體中的一小部分,因而這一模式比海外股權並購模式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更適合廣大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海外投資規模的日趨擴大,並購投資將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其中資產並購模式會被更多的企業選用。

七、海外股權並購模式

海外股權並購模式是指我國公司購買一家海外目標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認購其新增注冊資本,所獲得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可對該公司行使經營管理控制權的一種海外投資行為。在海外股權並購模式下,其交易的對象是海外目標公司的股權,而最終取得的是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我國企業作為收購方成為海外目標公司的新股東。近年來,國內企業選擇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的事例逐步增多,如2001年萬向集團並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UAI公司、2003年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都屬於此類並購。

2003年8月,北京東方電子集團以10.5億港幣收購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份3.56多億股,以佔有其超過26.36%的股份成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東。冠捷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PDP顯示器以及液晶電視類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本次海外股權收購,北京東方電子集團將自此擁有從TFT-LCD面板到顯示器整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市場、研發、服務體系,從而奠定了實現「通過產業整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

在股權並購模式下,作為投資主體的我方並購企業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海外目標企業一般為在股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權並購實施過程復雜,但法律程序簡單。在法律程序上,只要並購方取得股權優勢後即可進行董事和監事的改選。股權收購完成後,海外目標公司作為我方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存在,擁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買賣協議的簽訂方是我方收購企業和海外目標公司的不同股東,故該投資模式的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

採用股權並購方式進行投資,由於不增加海外目標公司及其股東的稅收支出,故收購成本較低;同時可以運用股權並購方式取得目標公司的控股權,使目標公司在經營上與我方公司形成一個整體,為我方公司的國際化戰略服務。但採用這種模式,在股權收購條件下,我方企業要對海外目標公司的一切債務負責。另外,由於並購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可能會遇到少數股東的阻撓。

隨著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並購模式日漸通行。採用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我方企業既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又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獲得生產要素內部化收益;運用股權並購方式我方公司可以在部分出資控股的情況下,以「小資本」控制「大資本」取得海外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實現企業資本滾動式發展,迅速實現企業海外擴張的目標;通過股權並購,還可實現我方企業海外間接上市的目標,即買殼或借殼上市。

八、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

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大型能源企業開展海外投資主要是政府的推動,注重的是國家的宏觀利益是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向海外資源開發方面進行的投資。海外能源開發投資是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步驟,這類投資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投資回收期限長,投資風險大,需要政府來推動和承擔主要風險。在這種模式中,即包括新建海外企業也包括通過資產或股權並購而設立的海外企業。現階段,這種投資模式主要體現在能源戰略方面,今後將向資源戰略擴展。

開展該模式海外投資的代表性企業當屬我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證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能源,開展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能源投資是解決能源瓶頸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三大石油巨頭積極實施國家提出的「走出去」戰略,著眼國家長期能源安全,紛紛進行海外油氣田的投資開發,先後啟動了二十幾個項目。三大石油巨頭與國外的很多合作項目採取的是「份額油」的方式,即中國石油企業在當地的石油建設項目中參股或投資,每年從該項目的石油產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額。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石油進口數量以及價格的穩定。

海外投資的主體一般是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重點能源企業,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資金來源有保證,抵禦風險能力較強,從而有利於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實施。由於把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宏觀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比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第一位的其他投資模式能更有效地為國家戰略服務。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有些自然資源如石油的供給形勢己越來越嚴峻,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國必須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能源生產分工,盡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實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就發生在自然資源行業,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里,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投資仍將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模式之一。但這種投資模式在非能源行業一般不採用,由於所需投資數額較大,眼下非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採用也不現實。

九、海外研發投資模式

海外研發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高科技企業而非傳統的製造企業或資源開發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研發資源,使研發國際化,取得居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並將對外直接投資與提供服務結合起來。首創這一海外投資模式的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8個地區部和32個分支機構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印度班加羅爾、瑞典斯德哥爾摩、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研發中心,並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進行研發,從而能夠及時掌握業界最新動態。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截至2002年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2154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國內企業之首,華為申請國際和國外專利198項,是發展中國家企業里最多的。華為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在86個國家和地區注冊600多件次。華為依託全球化技術開發網路,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發機構,以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性能價格,幫助全球運營商確立可持續贏利的運營模式。現在,華為的設備已經在非洲、南美、東南亞、東歐等地區40多個國家晝夜運轉,靠著掌握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在世界電信市場上已經能與跨國公司比肩較量。

高科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開展海外投資,必須擁有強大的技術開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弱勢和薄弱環節正在於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學習華為的做法,進行海外研發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的研發資源,推動研發國際化取得居於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網路

I. 海爾品牌成功地營銷策略 分條概括

品牌擴展策略,是指企業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稱的聲譽來推出改良產品或新產品,以憑借現有名牌產品形成系列名牌產品的一種名牌創立策略。由於這種做法既節約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銷費用,又可使新產品搭乘原品牌的聲譽便車,得到消費者承認,起到「借船出海」、「借勢造勢」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稱之為「搭乘名牌列車」策略。正因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許多企業視為拓展經營范圍、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紛紛採用。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名牌戰略的實施,品牌培育和發展就成了企業工作重心,企業經營已從產品行銷轉向品牌行銷,如青島海爾集團,自 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時間里,只生產一種產品——「海爾」牌電冰箱,當「海爾」牌成為當時中國家電產品唯一馳名商標後,海爾集團利用「海爾」名牌效應和健全的全國性銷售與服務網路,從電冰箱擴展到電冰櫃、空調器、洗衣機、微波爐、彩電等27個門類的產品,成為國內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的成功典型。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企業盲目實施品牌擴展策略,似乎企業涉足的行業越多,產品門類越齊全,便越像一個有綜合實力的大公司,結果不但沒有取得實效,反而把企業給「拖垮」了。因此,總結國內外企業實施品牌擴展策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科學、規范的實施辦法,顯得十分重要。
(一)
縱觀國內外企業實施品牌擴展策略的實踐,我們發現,有五個問題值得重視:
問題之一:擾亂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謂定位就是把產品定位在未來潛在顧客心中。具體地說,就是要在潛在顧客的心目中為產品創造一定的優勢和特色,賦予一定的形象,以適應顧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業在創牌過程中,一旦顧客接受了某個品牌,那麼這個品牌極易成為它的第一種產品的代名詞,也就是說,消費者趨向於把某個品牌看成某種特定產品。如「娃哈哈」本來是兒童果奶的代名詞,「娃哈哈=兒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隨著「娃哈哈」紅豆沙、「娃哈哈」八寶粥、「娃哈哈」純凈水的出現,消費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現了模糊,從而沖淡了「娃哈哈」在兒童食品領域的領導地位,「娃哈哈」這一牌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定位被擾亂了。「 雪佛蘭」汽車是美國家庭轎車的代名詞,但是在「雪佛蘭」將生產線擴展到卡車、賽車領域後,消費者心目中的「雪佛蘭就是美國家庭轎車」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車則乘虛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寶座。
品牌無疑是在提醒消費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銷路就值得懷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業,本是生產化肥農葯的,現在卻利用核心品牌擴展到生產冰淇淋等冷飲,當消費者產生聯想時,不知這種冰淇淋會是什麼滋味。
問題之三:損害原品牌的高品質形象。
企業在實施品牌擴展的過程中,下面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損害原品牌的高品質形象:其一,許多企業在創
出「名牌產品」之後就急於實施品牌擴展策略,卻受到廠房、設備等因素的制約,只好走收購、兼並其他小企業或重新投資生產的路子。而這些小企業的技術力量都比較薄弱,產品質量不上去,重新投資生產又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影響產品質量,從而損害原品牌的高品質形象。如美國A·C吉爾伯特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已在消費者心目中樹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該公司決定將品牌擴展到女孩玩具上,結果由於質量低劣,價格低,使公司作為高品質男孩玩具製造商的形象受到極大損害。1966年,吉爾伯特公司宣告破產。其二,把高檔品牌使用在低檔產品上,就有可能損害原品牌的高品質形象。早年,美國的「派克」 鋼筆質優價貴,被視為身份的象徵。然而,1982年新任總經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後,盲目擴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於每支售價3美元的低檔筆,由此毀壞了「派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結果喪失了部分高檔筆市場。
問題之二:使消費者產生心理沖突。
有些企業在進行跨行業的品牌擴展過程中,不顧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兩種不同行業的產品中,當兩種產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時,消費者通過聯想就會產生心理沖突。例如,以生產「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團,企業的品牌經營如此成功,以致於消費者把「999」視為「胃泰」這種葯物的代名詞。然而,企業把「999」擴展到啤酒,消費者就難以接受了。因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過聯想產生心理沖突,當消費者想起「999」胃泰這種葯,喝帶有「心理葯味」的酒時,自然不是一種好享受。倘若進一步聯想到飲酒過量會傷胃,&l

閱讀全文

與海爾海外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學工具書 瀏覽:999
適合夫妻半夜看的電影的網站 瀏覽:220
馬雲和電子商務 瀏覽:565
金智秀拍過電影嗎 瀏覽:830
倫影片最新 瀏覽:58
哪個網站可以看小電影 瀏覽:568
愛情電影網好看的社保卡 瀏覽:818
韓國賣房銷售一男三女 瀏覽:253
電影《四體》 瀏覽:762
羅莎·卡拉喬洛有哪些大尺度電影 瀏覽:651
市場營銷的相關業務知識和實踐 瀏覽:108
不要VIP的天天影院 電視網站 瀏覽:572
情深深雨蒙蒙橋取景地 瀏覽:558
一個關於打了胎小孩電影 瀏覽:286
哪裡的電影可以免費看 瀏覽:978
新三國演義大電影版和普通版區別 瀏覽:632
電影百度網盤資源公眾號 瀏覽:484
戰狼1下載 瀏覽:393
理論片2020電影 瀏覽:602
東莞樓盤開盤促銷活動2014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