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府太極傳奇贊助商是誰
河北首永年縣廣府鎮被譽為「中國太極之鄉」,楊式太極拳宗師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宗師武禹襄於200年前先後誕生於此,從而奠定了廣府古城在海內外太極拳界的歷史地位,成為聞名遐邇的太極城。但是與廣府古城保護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府太極拳的保護則更應注重人,以人為本,推廣普及太極拳,宣傳太極拳,用影視劇來帶動宣傳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廣府太極傳奇》的投資人杜尚軍是土生土長的永年廣府人,民營企業家,北京太空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府太極傳奇》出品人、製片人。早在青年時期就立志為家鄉太極拳事業貢獻力量,他說這次能有機會投拍電視劇,也算為家鄉做點實事。
「我們力邀香港導演曹榮,並邀請黃聖依、譚耀文、楊子、羅家英、秦麗等明星加盟此劇,旨在打造一部反映太極文化的經典劇目,並將太極拳通過電視劇這個載體更深更遠地傳播出去,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河北永年縣廣府鎮是『太極之鄉』,讓全世界的人都來練太極拳。」杜尚軍如是說。
㈡ 廣府古城的抗戰時期
蕭孝成在1938年占據廣府古城以後,到5月份已經擁有將近千人的土匪武裝力量,主要的帶兵人是趙憲三、張福更,共編有3個中隊。蕭孝成依靠與天津日軍的特殊關系以及手中掌握的土匪武裝,在永年廣府城周圍為禍地方。中共永年縣工作委員會根據當地群眾的強烈要求,決定收復永年廣府城,除掉蕭孝成,解除永年廣府城人民的苦難。但是,當時永年縣黨的地方武裝剛剛組建,武裝力量還小,只有才恢復黨組織關系的韓蔭亭在南沿村一帶組織的名義上是自衛團、實際上是黨領導的僅有數十人的武裝力量。以數十人對1000偽匪,顯然眾寡懸殊,加以永年廣府城城牆堅固,四周環水,易守難攻,只靠自衛團收復廣府古城顯然不行。
1938年5月份,八路軍挺進冀南地區,東進縱隊騎兵團在團長王振祥、政委鄧永躍的率領下開進永年,駐扎在距永年廣府城8里之遙的石官營地區,宣傳抗日知識,消滅土匪,保護地方,安扶人心。這對永年的人民是個莫大的鼓舞。騎兵團來到永年廣府後,對蕭孝成是個極大的打擊和震懾,對工委計劃攻打永年廣府城,消滅蕭孝成是個難得的機遇。永年縣黨組織當即和騎兵團首長取得了聯系,徵得了騎兵團的同意,決心收復廣府古城,解除水年當地人民的痛苦。為了減少攻城時我軍人員的傷亡,決定對城內匪伙進行分化瓦解。縣工委派和蕭孝成是「把兄弟」的韓蔭亭打入蕭孝成內部。韓蔭亭進城後,和蕭孝成及蕭孝成的主要帶兵人張憲三、張福更等很快就拉上了關系。工委還派曹月如和其他人密秘刻印傳單,夜間到廣府城街上散發、張貼,宣傳抗日形勢和八路軍騎兵團的輝煌戰果。於此同時,曹月如通過內線關系和任蕭孝成部隊中隊長的車同文、王清傑取得了聯系。1938年5月份下旬,中共永年縣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和騎兵團政委鄧永躍、團長王振祥研究決定,在5月29日當天收復永年廣府城,並且周密地安排了攻城的兵力部署。騎兵團進攻北門,韓蔭亭的部隊進攻南門。5月29日當天上午,當攻城信號正式發出後,城內把守北門的車同文和把守南門的王清傑當即把城門打開,攻城隊伍未受任何阻擊便開進了城內,直趨蕭孝成的司令部,一槍未發地收復了廣府古城!
㈢ 河北省內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2.野三坡
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有兔耳嶺之石,丹霞之貌,大理之城,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1986年開發旅遊業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海內外遊人的青睞。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地處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淶水縣境內。它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3.白洋淀
白洋淀(淀為淺湖)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境內。白洋淀有大小兩個范圍:狹義或小白洋淀是周圍淀泊里最大的淀,廣義或大白洋淀是以狹義白洋淀為主體的、周圍淀泊的總稱,現有大小淀泊143個,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
4.白石山
白石山,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城南15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景區面積54平方公里,最高峰佛光頂海拔2096米。
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5.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北方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地處華北平原南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東南20公里處,西南距離邯鄲市區15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明清時期曾為冀[2]
南三府之一的廣平府治所,故稱為「廣府」。廣府古城坐落於達4.6萬畝的永年窪濕地中央,為獨一無二的旱地水城,被譽為「北國小江南」。
6.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7.媧皇宮
媧皇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為中國神話傳說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
媧皇宮始建於北齊時期,初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離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歷代修葺續建,媧皇宮現今佔地面積達76萬平方米。如今建築多為明清時期,而北齊遺跡,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共6部,是中國現存摩崖刻經中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
8.嶂石岩
嶂石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石家莊西南的贊皇縣境內(到贊皇縣城52公里),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區約110公里,是太行山森林公園精華所在。
9.百里峽
百里峽景區是野三坡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經過二十年來的開發建設和精心打造,始終貫徹「建精品、創名牌」的戰略,景區品位和檔次不斷攀升,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遊客人數逐年上升,客源市場基本穩定,主要覆蓋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及華中、華東部分地區。
10.普樂寺
普樂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鍾鼓樓、配殿、正殿組成。
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檐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㈣ 有關於邯鄲歷史成語典故名人名言散文詩歌嗎謝謝
【 叢台位於邯鄲市中心叢台公園內,是古城邯鄲的象徵。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公
元前325
年—公元前229年)時期,是趙武靈王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的地方。叢台之名,是因為
時有許多亭台建築連接壘列而成,「連聚非一,故名叢台」。現存的古叢台,重修
清代同治年間,是一個方圓1100多平方米、高26米的三層青磚高台。台上建有據勝亭
、回瀾亭、如意軒、武靈館,存有許多碑刻。在第一層上還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七律
和乾隆皇帝親題的詩碑。古叢台氣勢宏偉、巍峨壯觀,歷時2000年,幾經修繕和改建
,雖原貌已失,但仍保持著古代亭榭的獨特風格。台前翠柏夾道,有階石可登,台周
碧水環繞,綠樹成蔭,為中原地區一處游覽勝地。
邯鄲是一座露天博物館。邯鄲成語典故之鄉游,是一種特殊的旅遊,是一種高品位的
文化旅遊。不到邯鄲作成語典故旅遊,可以說是愛好旅遊者的一種缺憾。只有到了邯
鄲,才能身臨其境,體會到其深邃的文化內涵。
邯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廣袤地域的輝煌歷史、深厚豐腴的文化積淀為邯鄲留
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歷史故事,經過千百年的披沙揀金,凝聚成了膾炙人口的成語
典故。據不完全統計,由邯鄲歷史和相關史書中所滋生、蘊積、提煉出的具有邯鄲地
方特色或與邯鄲有密切關系的成語典故達1500條之多,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毛遂自薦」、「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
趙武靈王地形圖
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奇葩。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
蘊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歷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
【 主要有: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價值連城、將相和、刎頸之交、圍魏救趙、梅開二
度、退避三舍、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不射之射、邯鄲學步、胡服騎射、銅雀春深、
寧可玉碎,不願瓦全、絕妙好詞、黃粱美夢、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後事
之師、奉公守法、奇貨可居、南轅北轍、河伯娶妻、挾天子以令諸侯、下筆成章、路
不拾遺、詩文判狀、竊符救趙、步履蹣跚.、三寸之舌、驚弓之鳥、曠日持久、不遺余
力、捨本逐末、羅敷採桑、智者千慮等。
【 曹魏建安文化
位於臨漳縣西南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
曹魏鄴城遺址
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在東漢末年至隋統一的400年間,
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相繼在此建都。戰國時期
西門豹治鄴而顯名於世,東漢末年孕育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學」。著名的政
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在鄴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主體的「鄴下文人
集團」,辭賦慷慨,談詩論文,開一代風格剛健,情調激越之文風,留下了大量的詞
賦文論作品,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地處黃河之北的鄴城,散布在
漳河之濱的百餘座東魏北齊皇陵和眾多的寺廟遺址,書寫著它曾經的輝煌。銅雀三台
和鄴城的建築格局,對隋唐長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後世的都
城建築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以鄴城為依託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學的搖籃,民族融合
的結晶,中國文化史的奇現。
【 北齊石窟文化
以響堂山石窟和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這
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經群,代表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響堂山石窟是
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國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後的全
國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齊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它始建於北齊,經隋、唐、宋、明
歷代開鑿續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
匯過程的歷史體現,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滲透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佛教雕塑藝
術漢化過程中承上啟下,融匯貫通的重要環節。媧皇宮石窟現存北齊佛教刻經六部,
共計約13萬字,是國內摩崖刻經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處,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和校
勘中國佛教史籍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北朝書法藝術的精品。
【 磁州窯文化
磁縣、峰峰礦區的西部地區,是綿延的太行山余脈,這里蘊藏著大量的高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嶺土,是製作陶瓷的天然原料。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並逐漸形成了漳河流域
的觀台和滏陽河流域的彭城兩大窯場。宋元時期逐漸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
從此薪火相傳,綿延千年。其造型優美,裝飾手法豐富,色彩對比強烈,題材廣泛,
技藝高超,瓷器產品在藝術上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它所創造的白地黑花的裝飾藝
術,集詩、書、畫於一體,獨具濃郁的鄉土氣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窯的最高水平。
古來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進斗金」之說。磁州窯以粗獷、
豪放、瀟灑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創造了宋金元時期民間瓷藝的最高成就,體現出
民間工藝強大的生命力。磁州窯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藝術中部佔有極其重要
的地位。
【 廣府太極文化
燦爛的東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清朝道光年間,在中國邯鄲的永年縣
廣府城,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使永年縣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
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楊式和武式太極拳
廣為傳播,尤其是楊式太極拳開武術健身之先河,使太極拳易於習練,
廣府太極
成為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太極拳作為祖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瑰寶,就是從這里走遍全
國、走向世界,成為億萬民眾熱愛的體育健身運動。太極拳以集武術、醫術、導引術
為一體的科學的人體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愛好者的重視和喜愛,廣府
的太極拳文化已成為中國的國粹而載入史冊。被國家授予「世界太極拳夏令營基地」
、「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之鄉」、「太極拳聖地」。如今,以楊露蟬和武禹
襄為代表的廣府太極文化,已成為河北乃至中國向世界傳播健康和友誼的紐帶。影視
劇《廣府太極傳奇》在廣府實地拍攝。
【 雞澤毛遂文化
河北雞澤是戰國時期趙國名人毛遂的故里,「毛遂自薦」「一言九鼎」「脫穎而出」
等成語典故和毛遂精神是毛遂留給家鄉的寶貴遺產。2008年,經專家考證,雞澤毛官
營村是「毛遂自薦」
中毛遂的故鄉,同樣也是毛姓氏族的祖籍地,直至毛遂部分後人遷徙至河南、浙江、
江西、雲南等地,後輾轉至韶山——誕生了一代偉人毛澤東,雞澤縣決定加強對毛遂
文化的研究,挖掘整合毛遂文化資源,弘揚毛遂精神。為此,作為毛遂故里,毛澤東
祖籍地的雞澤成立毛遂文化研究會,加強對毛遂文化資源的發掘、搶救、保護和利用
。近一年來,研究會探討毛姓起源,考證毛遂及其家族名人毛享、毛萇、毛藻生平事
跡,並積極與國內外毛氏後裔聯系,為大力弘揚毛遂精神,其一雞澤將新一中更名為
毛遂中學,其二還將建設毛遂大街彰顯毛遂文化,弘揚徵集匯編毛氏宗譜,下力量搜
集有關毛遂文化的歷史文物。一部反映戰國時期名人毛遂事跡的《毛遂自薦》畫冊,
日前在河北省雞澤縣發行。雞澤縣組織人員撰寫的《毛遂傳》及電影故事片《毛遂傳
奇》創作,均已撰寫完畢。據了解,這只是毛遂故里挖掘和弘揚「毛遂文化」內容的
一部分。此外,一部誠義燕趙人文精神的數字電影《毛遂自薦》譯名《毛遂傳奇》日
前已在全國各電視台首播,並將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向海外發行;本劇是由
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共邯鄲市委宣傳部、雞澤縣委宣
傳部聯合攝制。這也是雞澤縣弘揚和挖掘毛遂精神的又一力作。
【 邊區革命文化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邯鄲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中心。劉伯承、鄧小平及其
領導的八路軍129師以太行山為戰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展現出邊區人民的浩然正
氣和民族之魂。劉、鄧首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這里指揮大小戰役3100多次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勛,形成了光彪史冊的革命軍事文化。從這塊
紅色土地上走出的300餘位將帥,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人民日報
》、《人民畫報》在邯鄲創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
播。在抗戰中創建於邯鄲的《人山報》影響深遠,邊區革命文藝活動和創作演藝隊伍
在這里培養、成長、壯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邊區大眾文化。現代最早的紀念性建
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涉縣的「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及「陳列館」名列了全國
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一)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
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
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
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說,
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
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
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
果學得不倫不類。
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里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
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閑娛樂廣場,把學步的
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
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二)負荊請罪
在邯鄲老市區距離火車站不遠的街道里,有一處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車巷,這里就
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如今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築,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
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入選中學課本的故事。戰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御敵有策,使
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
,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
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
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故事也很快演變成成語,表示勇於
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勇於承
認,勇於接受處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徵得別人的尊敬。現在,這是個應用得
非常廣泛的成語。
回車巷一帶是邯鄲的老城區,那裡有很多老房子,有幾處深宅大院,是民國時期邯鄲
市政府機構的院落,今天住在那裡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雖然老舊了,民風依然俠義
猶存。那一日我背著相機在老街閑逛,一位工人模樣的中年人自告奮勇地領著到處轉
,在他的帶領下,我看到了邯鄲古城牆遺跡,民國邯鄲政府的稅務局和機械局的大院
,還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廟。老街上的人們閑適自在,放學的學生們嬉笑打鬧,沒有呼
嘯的汽車,偶爾響起一聲小販的叫賣聲,深處其中恍如隔世。不過拆遷改造的推土機
的轟鳴聲已經隱約地聽到了,不知道這份寧靜還能守護多久。
(三)黃粱美夢
這個故事跟戰國沒什麼關系,但是故事發生在邯鄲。說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
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
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著枕頭入睡後開始做夢,夢
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
建功立業,當了宰相,後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後來轉危為安,子孫
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後來湯顯祖和蒲松齡都對這個
故事進行過演繹,故事中呂仙後來被演繹成呂洞賓。現在人們利用這個成語比喻不可
能實現的虛幻夢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過一個夢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經歷
的榮華富貴和坎坷曲折,表達人生如夢的消極厭世的觀點,故事的結尾說盧生夢醒之
後對人生大徹大悟,跟隨呂洞賓雲游佈道去了。
後人在盧生做夢的小店修建了呂仙祠,現存最早遺跡是門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據說
石刻「蓬萊仙境」這四個大字是呂洞賓手書,蒼勁灑脫,有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其
他殿堂如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都是近來重修的。
在呂仙祠的東跨院,有一個以夢為題材的博物館,把古籍、傳說中比較著名的「夢」
,如莊子夢蝶、紅樓夢、南柯一夢等等,用繪畫和說明形式展出,生動有趣,彷彿進
入了夢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國畫技法繪制的繪畫很有水準,如果用展出的內容出版一
本連環畫,一定受歡迎。
(四)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這個故事我認為它算不得成語,充其量只能是個典故。這個典故告誡人
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
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
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
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
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的
叢台公園中的武靈叢台則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是使用的。如今從台已經成為邯鄲市的
地標建築,許多商品都以叢台命名,當地人還送過我一瓶「叢台」酒呢。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叢台,除了檢閱練兵之外,還是王侯休息娛樂的地方,頗
負盛名,歷史上屢建屢廢,現在的主體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留下來的。歷史上許多大
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處文化古跡。如
今,這里建成了叢台公園,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娛樂的場所。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里被稱為中國的「成語之鄉」、「
典故之鄉」。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涌現了眾多膾
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邯鄲學步———學步橋:橋名出典於《莊子·秋水篇》,據載:「春秋戰國時,有燕
國壽陵少年,看邯鄲人步姿優美,便學步於邯鄲,結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
而歸,引起大笑」。唐代詩人李白藉此典故曾書「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
。
至今,邯鄲尚有學步橋一景存在。位於邯鄲市區北關街,橫跨沁河之上,為三孔石拱
橋,大孔券兩側有四個小拱券,橋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拱中心處雕有向下
俯視的龍頭。橋面兩側有石欄桿,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獅、石猴等獸形,形態
各異,製作精巧,造形美觀,具有民族傳統風格,為一處重要的古代建築。
邯鄲一夢———黃粱夢:中國成語中,有邯鄲一夢、黃粱一夢、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夢熟黃粱、夢覺黃粱等,都是一個意思。此典出自唐人傳奇《枕中記》。大概情節
是,有位叫盧生的秀才進京趕考途經邯鄲,在一小客棧住下。當時,店主正在煮黃米
飯,盧生勞累之中便昏沉睡去,做了一個美夢,夢中享盡一生富貴榮華。等他一覺醒
來,一切沒有變化,他還是個窮書生,連店主做的那鍋黃米飯還沒煮熟。
當年盧生做美夢時的客棧,現在已發展成一個大集鎮,就叫「黃粱夢」,位於邯鄲市
北15公里處,佔地20畝,是一組規模宏偉、保存較好的明清時代道觀古建築群。祠內
主要建築有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等,布局嚴謹,錯落有致。盧生殿內有盧生睡像
與睡榻相連。中央院落松竹交蔭,鳥語花香。祠內還建有蓮池、假山、迴廊、碑碣、
鍾鼓樓、八卦亭,間有古松翠柏點綴,環境優美清靜,確有古觀幽雅之遺風。這便是
黃粱美夢典故的故鄉了。
胡服騎射———插箭嶺:胡服騎射,見於《史記·趙世家》:「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
百姓」。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他為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
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內容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
作戰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
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能西退胡人,北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胡服騎
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故步自封,應學習別人長處,勇於改革。
相傳邯鄲市西的插箭嶺就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現此處已
開辟為一處融古代文化與現代游樂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園林———趙苑。
趙苑佔地2100畝,為群雀式建築,雄偉壯觀,玲瓏剔透。苑內景觀分四部分。東部為
古名勝遺址區,內有插箭嶺、梳妝樓、照眉池、鑄箭爐等古遺址,有新修建的趙王殿
、諸子百家殿、古代兵器陳列館。南部為苑囿區,內有鴛鴦園、家家樂游藝園。西部
為現代游樂區,內有九宮城、水上世界、胡服騎射場、垂釣園等。北部為度假區,有
仿古賓舍、高檔泳池、檯球房和小型放映廳等,是療養度假的好地方。近期又在北大
門東側建起了「邯鄲成語典故苑」,佔地102畝,總體規劃以具有北方特色為主的園林
為載體,以發生在邯鄲的58個成語典故為內容,以戰國時期的建築特色為風格,以碑
刻、浮雕、繪畫、自然山石像形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整個園林以門、沼
、台、山四大主體為中軸線,形成了9個各具特色的藝術景區。
煉石補天———媧皇宮:媧皇宮是一座氣勢宏大的古建築群。位於邯鄲市涉縣鳳凰山
上,距邯鄲市120公里。相傳是因「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處而得名。始建於北
齊(550—557年),明嘉靖、萬曆年間陸續建築,清咸豐年間重修,佔地76萬平方米
。主體建築媧皇閣依山就勢,坐北朝南,北靠絕壁,高四層23米。在建築選址、地勢
利用上獨具匠心,整體建築用8根鐵索拴在懸崖上的8個拴馬鼻上。媧皇閣的兩旁建有
鍾鼓樓,閣外山崖上保存有距今1400多年藝術價值極高的北齊摩崖石刻。
織絢邯鄲———邯鄲故城:東周時期,衛獻公的弟弟姬專,為避災難逃到晉國的邯鄲
,他在這里專心致志營造邯鄲,一生不再談論衛國,這便是「織絢邯鄲」的典故,意
思是忘掉過去向前看。人們常用「織絢邯鄲」這一成語來形容為新生活而奮斗的人們
。
邯鄲故城,在今邯鄲市區的西南部,由東城、西城、北城三部分組成,平面呈「品」
字形,城內總面積為505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
圍牆內地面有布局嚴整的十幾處夯土台,城下有面積寬廣的十幾處夯土基址。
這座歷史悠久的宮城,始建於戰國時期。自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至
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佔,歷經八代共159年,一直為趙國的王宮所在地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徒其民河內,夷其城廓」,
自此趙王城變為廢墟。趙都邯鄲故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雖受到天災與人為
的損毀,但地面的遺存仍很雄偉壯觀,地下的遺址也頗豐富。其平面布局基本符合我
國古代前者為城,後者為廓,五里之城,七里之廓的都城建築定製。
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趙威後問齊使、觸龍說趙太後———叢台:趙國曾是一個多難
的國家。他在歷史上曾經被侵犯和被欺侮。但是,國難識忠臣,國難出人傑,趙國出
現了一批不畏強權,善於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抗暴的英雄人物,出了一批有遠見、明大
義的君臣,如趙武靈王、趙威後(即趙太後)、藺相如、平原君、毛遂等人,終於使
趙國自立於強國之林。至今,邯鄲尚存留有許多趙國遺跡,顯示著趙國的霸業和強盛
。
㈤ 廣府太極傳奇是什麼時候拍攝的
奧運前 拍攝的
中國首部講述太極拳發展起源的3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廣府太極傳奇》正在太極之鄉——河北永年廣府古城熱拍,該片由黃聖依、楊子、譚耀文、羅家英、曹榮等著名演員領銜主演,另外還有李穎、秦麗、姚中華、張鈞涵等諸多影視明星加盟演出這部大型歷史傳奇劇。
由曾經執導《西遊記後傳》、《玉帝傳奇》、《新女駙馬》等經典劇作並且憑藉由成龍(最新動態、個人檔案、FLASHMV專輯)主演的《一個好人》而獲得「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的著名導演曹榮執導拍攝,近期吸引大批媒體來到劇組拍攝地——永年廣府古城探班。
黃聖依吊威亞嘗試打戲
昨日(10月9日),記者抵達片場的時候,恰逢趕上女主演黃聖依與譚耀文對台詞。還在為片中劇情特意打造的擂台上「切磋」起太極來,吸引了一片群眾演員以及當地百姓圍觀。
最精彩的是黃聖依為一場吊威亞的戲份吃盡苦頭,在空中被吊來吊去,幾次當落地的時候,黃聖依險些從高高的擂台上面失足,跌至擂台下面,幸好,有舞蹈功底的黃聖依身手敏捷,能夠及時自救局面。劇組工作人員以及楊子和其他演員為其叫好。
黃聖依也透露為了拍好戲,經常向武術指導學習:「其實,我不會很害怕。因為這個動作都很簡單,而且危險性真的很小。可畢竟是女孩子,如果要是再將我吊得高一些,在添加一些復雜的招式動作,我就真的會害怕了!」
日前,黃聖依剛剛任起「節能減排」的形象大使,在片場就做起了模範。為劇組的每一位演員,工作人員發送一雙精緻的環保筷子,希望大家不要在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且,還向劇組人員約法三章「要是發現誰不使用環保筷子就不給誰吃飯!」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黃聖依認真的做到形象大使的職責。當天中午,記者們吃工作餐的時候,黃聖依特意停下了所要拍的戲份,為從北京來的媒體每一個人送上了一副環保筷子,來推廣「節能減排」的概念。
老戲骨羅家英敬業讓人感動
一直以喜劇形象示人的羅家英在片場真的算是低調的一位演員。一直在一邊坐在靠椅上閉目養神。當記者向他問候時候,羅家英也是很有禮貌的向記者問好。羅家英自言:「這邊吃得還算習慣。就是空氣會有些污染,有點不太適應還。不過,都還好了啊!呵呵。」
原來,羅家英的母親剛剛去世,所以心情還是有些低落,羅家英透露自己也是剛剛回家料理一些後事,回來開工的。我們也想羅家英問候一聲:「保重身體!健康!」
《廣府太極傳奇》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天成(羅家英飾)突然遭人暗算,得其真傳的長女楊玉英(黃聖依飾)在當時的海歸進步青年、北大高才生許文華(楊子飾)校長的影響下,立志要在太極拳的普及上做出一番成就。她向民眾提出了「健身祛病」的口號,並力克重重險阻開辦女子拳館,終使太極拳在民間發揚光大的精彩故事。
本劇最大的特色一是:打破傳統武俠題材重星捧月的形式,不是眾美女愛英雄,而是眾英雄愛俠女,由此在劇中引發了太極傳人楊玉英(黃聖依飾)與北大才子許文華校長(楊子飾)、青年軍官嚴振國(譚耀文飾)轟轟烈烈、愛恨纏綿的三角戀。
二是在打造正劇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武俠演義,因為河北邯鄲的廣府是楊氏太極拳的發展起源地,在這里基本上老幼婦孺全會打太極拳,所以在這里拍攝《廣府太極傳奇》是尋根溯源之舉,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神秘特色與可觀性,在劇中觀眾們不僅可以看到太極拳的打鬥威力,也會看到飛檐走壁、天馬行空的武俠特色,同時也會有嚴振國(譚耀文飾)練功威力無比的點穴神功,而作為一介書生的許文華校長(楊子飾)被土匪追殺失足掉進山谷而練成了絕世武功的傳奇故事。
三是《廣府太極傳奇》是由曾經獲得過「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的動作導演曹榮執導,曹導讓本劇的武打場面繽紛復雜,可以說是百家拳各顯神通,太極拳獨領風騷。
河北首永年縣廣府鎮被譽為「中國太極之鄉」,楊式太極拳宗師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宗師武禹襄於200年前先後誕生於此,從而奠定了廣府古城在海內外太極拳界的歷史地位,成為聞名遐邇的太極城。但是與廣府古城保護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府太極拳的保護則更應注重人,以人為本,推廣普及太極拳,宣傳太極拳,用影視劇來帶動宣傳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據悉本片不僅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獻禮,同時也是向2008年奧運會的獻禮。《廣府太極傳奇》根據廣府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的真人真事改編,旨在宣傳太極精神。該劇由河北省電視劇製作中心、永年縣政府以及北京太空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㈥ 廣州市的形象宣傳語:一日讀懂兩千年 是什麼意思
這個主要是旅遊宣傳方面的,意思是游廣州一天可以看到廣州市歷代留下的古物,名勝等等,等於是了解了廣州兩千年歷史變遷的軌跡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歷程,下面我為你推薦一些:
廣州西關風情游:陳家祠———廣雅書院、浮丘石———仁威廟———文塔———荔灣博物館(西關民俗館)、蔣光鼐舊居、小畫舫齋———詹天佑故居、六二三路、沙面———華林寺、玉器街———抵1號碼頭(大鍾樓)上船珠江夜遊(泮溪風味點心餐或船上自助餐)
經典線路一日游:廣州市容(內環高速路)———黃花崗———中山紀念堂———廣州博物館(五羊石像)———光孝寺———陳家祠———上下九路商業步行街———泮溪酒家風味點心餐(午餐)———沿珠江美景———二沙島(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珠江新城———天河體育中心———中信廣場———市長大廈———火車東站綠化廣場———黃埔軍校———南海神廟———石化路———廣園路———雲台花園———白雲山山頂公園(白雲晚望)
現代風景精選一日游:廣州市容(內環高速路)———廣州藝術博物館———雲台花園———白雲山山頂公園———泮溪酒家風味點心餐———廣州地鐵———乘車游覽二沙島———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珠江美景———中信廣場———市長大廈———時代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火車東站綠化廣場———天河城購物中心
歷史文化精選一日游:廣州市容(內環高速路)———五羊雕塑———五層樓———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流花茶藝城———泮溪酒家風味點心餐———陳家祠———光孝寺———沙面歐陸風情旅遊風景區———下九路西關風情商業步行街
廣州具有「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的城市文化內涵,現廣州市旅遊局著力打造的「百里珠江,水上畫廊」廣州風情游正是最好詮釋「花城、商都、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的廣州游產品之一,或許你也因此「一日讀懂兩千年」。
日游珠江,看遍廣州
珠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以前廣州人和來到廣州的客人只能欣賞到「珠江夜遊」,也只能在小郵輪上觀看珠江兩岸燈光,而現在,珠江游更加豐富了,不僅行程拉長,還可以上岸參觀,所到之處均能體現廣州的歷史,將形成「在船看風景,上岸讀文化」的特色。
天字碼頭,天字第一
天字碼頭對廣州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座活體博物館,其原址在北京路接官亭南側,以前的各個朝代一直都是只向官方開放,用於「接待官員」,每一任的廣州官員離任了,也要在此碼頭起航。從此碼頭經過的、近代歷史中對全國影響巨大的人物中不僅有孫中山,還有林則徐,當年欽差大臣林則徐首次蒞臨廣州時,也是從此天字碼頭上岸的,當年他前往虎門硝煙時也是從此碼頭離開。也正是因為這座碼頭官方色彩非常濃郁,所以老百姓稱其為「天字第一碼頭」,意思是與百姓無關,沒有想到,這樣的名字卻流傳至今。
黃埔古港,追憶往昔
從天字碼頭登船,先到黃埔古港上岸參觀。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現在岸邊仍保留一條「海傍街」,這座古港最興旺發達的時候,是17世紀到19世紀,也是廣州海外貿易最為鼎盛的時期,那是近代西方商人對華貿易的黃金時代。上岸游覽,可以聯想一下當年繁華盛世的景象,今天生活在古港附近的居民們顯現出一種寧靜和安逸。
黃埔軍校,肅然起敬
下一站來到黃埔軍校,在那50分鍾的游覽中,歷史的韻味濃厚地撲面而來,尤其是軍校的對聯令人肅然起敬:「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在其二門右側的牆壁上,還掛著蔣介石親筆手書的「親愛精誠」之校訓。軍校大門綵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陞官發財,請住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都來」。這副對聯是眾多志士從廣州、從黃埔走向全國,走向革命道路的真實的精神寫照,這也正是孫中山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來源。
「琶洲會展」,現代經典
看過了歷史風雲,還要看看新廣州現代的建設成就。在珠江日游的回航路程中,專門安排了上岸參觀「琶洲會展中心」的環節。
實用資訊
「珠江日游」的具體線路安排:
現階段,逢周六、日、黃金周等開航。
09:00:天字碼頭開船
10:30:黃埔古港上岸參觀,午餐於岸上品嘗風味小吃100分鍾,12:10開船
12:30:黃埔軍校上岸參觀50分鍾,13:20開船
14:00:文沖船廠對開河面遊船慢駛暸望20分鍾,14:20返航
15:00:琶洲會展中心上岸參觀30分鍾,15:30開船
16:15:天字碼頭結束遊程。
服務:船務公司提供現場講解,供應茶水、棋牌,趣味游戲、有獎活動
㈦ 廣州市的形象宣傳語:一日讀懂兩千年 是什麼意思
這個主要是旅遊宣傳方面的,意思是游廣州一天可以看到廣州市歷代留下的古物,名勝等等,等於是了解了廣州兩千年歷史變遷的軌跡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歷程,
㈧ 廣府太極傳奇的劇情簡介
1925年的河北邯鄲廣府古城。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天成(羅家英飾)以開辦拳館為生,正值新一屆拳館開課,眾拳家友人皆來相賀。五行通臂拳高手通應(導演曹榮飾)挑唆拳會會長嚴仲乾到楊家拳館責難,嚴仲乾縱容通應滋事生非,通應和楊天成比手,結果楊天成被暗器所傷,幸而楊家長女玉英(黃聖依飾)及時趕到才免遭毒手,楊天成傷勢嚴重需百日靜養,無法開館授拳,一時拳友紛紛離去,楊家聲譽開始受影響。在廣府中學校長許文華(楊子飾)和楊家次女玉嵐(秦麗飾)、師弟石鎖(張鈞涵飾)的幫助下,楊玉英女扮男裝,冒充楊家弟子開課講拳,不料被通應識破。通應挑唆嚴仲乾利用拳會權勢,並以「傳男不傳女」的太極門訓要嚴懲玉英,通應把玉英騙到拳會,嚴仲乾要據祖訓斷筋廢功,遭到副會長武同義的反對,但嚴仲乾利用會長權利一意孤行。玉英被綁遊街,楊天成率夫人吳氏(李穎飾)、玉嵐、石鎖、許文華、春蘭(姚中華飾)、婭婷趕來相救,通應卻利用團城地形將楊天成一家困住,楊天成和許文華被通應打傷,眼看玉英就要被斷筋廢功,關鍵時刻,嚴仲乾的獨子嚴振國(譚耀文飾)飛馬趕來把玉英救走。 嚴振國是楊天成的真傳弟子,也是玉英青梅竹馬的戀人,從軍數載奉父命返鄉,為的是要創立嚴家拳派。他與玉英的婚事一直受到父親嚴仲乾的反對,因此進退兩難。振國勸玉英和他遠走高飛,玉英卻要留下來繼續辦女拳館,兩人發生沖突。振國由於私救玉英受到父親斥責,嚴仲乾決定要用家法來嚴懲振國,通應卻想趁機將振國殺害,讓僱傭的兇手服下延時毒葯。通應實施殺人計劃,關鍵時刻,楊天成救了振國。通應封了拳館,許文華帶春蘭、婭婷等眾多學生上街遊行,宣傳進步思想,並動員女學生入館學拳,但並不順利。
嚴振國提出要進民團做事,以實力開拓嚴家拳業。巴爺建議通過玉英打擂決定女拳館的命運。玉英打擂,無人能敵,嚴仲乾借口振國身上有傷,逼其喝下其實已經被通應做了手腳的興奮葯,結果出現幻覺,不認六親,將玉英打傷,自己也昏倒在地。盡管嚴仲乾封了楊家拳館,吳氏還是用偏方救了振國性命。
楊天成覺得與嚴家聯姻無望,開始動員玉英與許文華相好,玉英沒有答應,因為他不願放棄嚴振國。許文華是個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激進青年,玉英受她的啟發,認為太極拳只有走健身祛病的發展道路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這一想法得到了玉英的妹妹玉嵐和許文華的大力支持。玉英破天荒當上女拳師,開辦了第一所女子拳館,在受到保守拳家責難的同時,還要與形形色色的封建勢力進行斗爭。
嚴家走的則是與楊家完全相反的道路,嚴仲乾逼迫兒子嚴振國練習太極拳點穴大法,並要以此為基礎創立以攻防技擊為主要特點的嚴家太極拳。嚴振國進入地方武裝民團做事。剛正不阿的嚴振國看不慣民團的種種惡行,於是在民團里展開了一段嶄新的民團整段、改革行動,盡管他也是屢屢受挫,但他卻不畏強權,堅持到底,爭取每一個為百姓伸張正義的機會,得到百姓和民兵們一致的支持和愛戴。
對嚴家懷著深仇大恨的通應,是個身份復雜的人,他對嚴、楊的兩家的迫害從沒停止,幸好,大帥的妹妹吳夫人在玉英所研究的健身祛病太極拳方面甚是受益,於是在大帥的指令下,通應的行為有所收斂。可是不久,大帥失勢了,通應成了廣府的頭目,於是他開始對嚴、楊兩家公開迫害。關鍵時刻玉英和振國同心協力,又在許文華的幫助下,以一套絕世的太極高招,制服了通應,也制服了他手中的洋槍。最終,嚴振國在玉英的執著精神和時代的進步中妥協,全力協助玉英將太極拳推向全民健身的體育項目中去 。
㈨ 廣州市創文口號是什麼
廣州來創文宣傳口號
清自理聲頻熒屏,抵制低俗之風,將凈化進行到底。
物洗則潔,心洗則清。凈化心靈,完美自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盛則國盛!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盜版是文明沙化的禍因。
傳播文明,引領風尚,共同建設一個文明、健康、和諧的社會文化新天地。
知識產權要尊重,拒絕盜版是關鍵。
繁榮、凈化出版物市場,人人齊參與。
㈩ 邯鄲歷史名人故事
趙武靈王
在位於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與政治家。他在國內帶頭實行胡服騎射改革,富國強兵,使軍隊戰鬥力和國力大大增強。對中原騎兵隊伍的組建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趙武靈王開疆拓土,大展雄姿,滅中山,略胡地,擴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今包頭市以北地帶均屬趙境。並深入險地親探秦國情勢,大有代秦統一天下之勢。是我國古代改革開放、變法圖強的先驅。
子楚夫人
即趙姬或邯鄲姬。戰國時秦莊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趙國邯鄲豪家之女,善歌舞。本為大商賈呂不韋之姬。呂以在趙作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奇貨可居,極力游說親昭王的太子安國君收子楚為嗣,事成後,將她也獻與子楚。她自匿有身,懷孕十二月而生子贏政(秦始皇),後子楚立為太子,她與贏政歸秦。不久,子楚繼位,是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為王,她為太後。常與呂不韋私通,呂恐事發,乃進(laoai), 詐為宦者, 得侍,私生兩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禮,親主國政,殺(laoai),及其二子,幽禁她於雍都,誓永不見。後因齊人茅焦之諫,秦王復迎她入咸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謚為帝太後,與庄襄王合葬於芷陽(今陝西臨潼縣芷陽鄉)。
趙奢
戰國時期趙國將領。原為田部吏,執法無私,受平原君推薦,管理國家稅賦,為國不為私,「民富而府庫實」。 後為將軍,善用兵。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國攻打韓國,駐軍閼與(今山西和順),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堅壁增壘,故意裝出並不進擊的樣子,然後率領大軍突然急速前進,直逼閼與,搶先佔據北山,以先聲奪人之勢大破秦軍,以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親。 趙奢墓在邯鄲西紫山上,此山又稱馬服山。
廉頗
戰國後期趙國著名大將。戰國七雄兼並斗爭時期,為趙國軍隊的主帥,率軍數次擊退秦軍強大攻勢,使秦軍無法深入趙國境內,迫使秦王不得不與趙暫時罷兵講和。 前283年率趙軍伐齊,大敗齊軍,奪取齊地,封為上卿,進一步擴展了趙國的勢力。各諸侯國對他統率的趙軍無不畏懼。前251年,廉頗率軍擊敗攻趙的燕軍,任相國,受封信平君。後因趙悼襄王輕信讒言,被革職,出奔魏都大梁(河南開封西北)。後趙國屢遭秦軍功敗,廉頗急欲歸國效力。 趙王派使者探視廉頗,使者受其政敵的賄賂,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他已衰老,不再起用。 廉頗也未遂報國之願,又投奔楚國,最後客死在楚壽春(今安徽壽縣)。
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上卿。相傳邯鄲市西十多公里處的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謀善辯,膽略過人,以大局為重,善與人和,歷代備受稱頌。 原為惠文王時繆賢的門客。 秦向趙強索 「和氏璧」,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南)與秦王相會,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趙王受辱,因功拜為上卿。 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謙讓,使其愧悟,二人成為團結御敵的知交。邯鄲城內有條胡同名「回車巷」,相傳就是藺相如在此回車給廉頗讓路的地方。
李牧
戰國末年趙國大將。主要活動年代在趙孝成王至趙王遷時期,是最早抗擊匈奴侵擾並取得重大勝利的著名軍事家之一。他曾採用示弱驕敵、待機誘敵的戰略, 斬殺匈奴驕兵十萬,使其聞李牧名而喪膽。在長達十年多的時間內趙國北部邊界不受侵擾 。並一鼓作氣擊破東胡,侍服林胡,為趙擴地千里。趙王遷三年(前233年), 秦軍派兵攻打赤麗、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擊, 在肥(河北晉縣西)大敗秦軍,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軍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東),又被李牧率師擊敗。後因趙王中秦反間計,被殺死。
王莽
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至公元23年在位。字臣君,魏郡元城(今大名東沙窩廟一帶)人,祖籍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北)。漢元帝皇後侄,其家族均是高官貴職,有九侯五大司馬。西漢末,以外戚掌握政權,成帝永始元年時封新都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稱假(代理)皇帝。 次年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號「儒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在位時,對元城水患較關注,曾修治屯氏河(後人稱王莽河,今無)以利良田。命令全國民間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禁止買賣;實行五均六管;屢次改變幣制,引起經濟混亂;恢復五等爵,經常改變官制。法令苛細,賦役繁重。 天鳳四年(公元17年)爆發農民大起義。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莽在長安被殺。
毛遂
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雞澤人。公元前260年,秦大敗趙軍於長平,乘勝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危在旦夕。 趙王派平原君赴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前往。 談判中,楚王畏秦,議事不決,毛遂按劍上階慷慨陳辭,直說利害,說服了楚王合縱抗秦,使趙國得救。平原君以遂為上客。今永年縣廣府鎮東南有「毛遂墓」。
樂毅
戰國時燕將,中山國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樂羊的後代。燕昭王時任亞卿,幫助燕昭王實現政治、軍事改革,頗有建樹。後出奔趙國,被封為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號望諸君,此後來往於燕趙之間,促使兩國和睦相處。卒於趙國。相傳邯鄲城東的樂家堡為其居地,村北的將軍墓是他的墓葬。現邯鄲市叢台下有亭,亭因封號名為「望諸榭」。
公孫龍
戰國時期邏輯思想家。名家(又稱「辯者」,是辯論名實即概念與事實問題為中心的一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傳說字子秉,趙國(今邯鄲)人。做過平原君的門客,曾和趙惠文王論偃兵,認為「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反對諸侯兼並戰爭。在當時「堅白同異」的辯論中,和惠施主張不同,但同屬名家。其名辯論題有「離堅白」、「白馬非馬」等多條。認為石頭的「堅」和「白」兩屬性是可以互相分離的;「白馬」和「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別,是不同的概念(「名」),不應混淆,著重分析了概念的規定性和差別性, 還提出並論述了「指」、「物」、「名」、「謂」等概念。 對古代邏輯思想發展有很大貢獻。 雖然其「白馬非馬」的結論未必正確,但此論幾乎涉及了邏輯概念論的所有基本問題,如內涵、外延的反比關系以及限定與概括定義法等。其《名實論》對邏輯判斷、推理的實質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還致力於使邏輯少有政治理論色彩,向純邏輯的方向發展。著有《公孫龍子》。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其學說為我國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荀子本著「揚棄」的原則,繼承了孫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從而使儒家理論更加適應新興統治階級的需要。成為以後歷代統治階級不可或缺的統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荀子學說,是我國兩千年來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封建制度的理論基礎,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為鞏固封建社會這一制度,有著重要的貢獻。
嬴政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稱秦始皇,曾用名趙政,生於邯鄲,戰國時秦國國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統一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皇帝,被史學家譽為「千古一帝」。從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縣制度,統一法令,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防禦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男子力耕不足糧賦,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同時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對中國文化的摧殘極為嚴重,故而在秦始皇稱帝後不久,秦王朝便滅亡了。
曹操
(公元前155年——公元前220年)字孟德,沛國譙縣(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從陳留起兵到洛陽去世,奮戰30餘年,參加大小戰役近50餘次,在北方消滅群雄割據,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可謂一代梟雄。赤壁戰後,曹操回到鄴城(今邯鄲臨漳縣),自此以後他大部時間居於鄴城,並修建三台(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他於208年親自參加規劃設計,修建後的鄴都,東西長七里,南北總寬五里。他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善詩歌與精散文,創作的《蒿里行》、《觀滄海》等詩作流傳千古。特別是後期,居鄴城常與「建安七子」寫詩論文,為一時之盛。
魏徵
(公元前580年—公元前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屬館陶縣)人。魏徵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享有盛譽的諫臣良相,他勤政愛民,直言進諫,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促使太宗行開明之治,在此期間,唐朝出現了興盛局面,而魏徵則是「貞觀之治」的一大功臣。
楊露禪
(公元1800年——公元1872年)永年縣人,楊式太極拳的開創人。楊露禪所創太極拳,經其子班侯繼承發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極拳路。再經其孫楊澄甫修訂,遂定為楊式大架子。現楊式太極拳已譽滿全國,弟子遍天下,其技藝正走向世界。
韓蔭亭
(1912-1979)曾用名韓樾,永年縣田寨人。自幼酷愛學習,樂於助人,思想進步。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學投身革命,一九三0年在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學加入共青團,同年轉為中共黨員。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縣第一任縣委書記,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努力開辟黨的工作,領導「貧農團」,組織過工人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中共永年縣委軍事委員,永年縣第一任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三支隊營長和營教導員。1939年因傷脫離部隊後在家鄉組織地方武裝,接受黨的指示,打入敵營,暗中配合抗日斗爭。製造了日軍和偽匪之間相互殘殺、營救抗日人員、掩護八路軍過鐵路、照護八路軍首長劉志堅養傷、鳴槍報信我軍突圍等傳奇活動,受到了八路軍首長高厚良、宋任窮、陳再道的高度評價。一九四五年八月後任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冀南三分區獨立三團團長,率領部隊殲滅日偽軍,解放臨洺關,攻打圍困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鄲。一九四七年九月隨十縱隊大軍南下,開赴中原、挺進大別山、轉戰豫南鄂北、進軍華南作戰。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殲滅了大批敵軍,打出了大片解放區,為全國解放立下了戰功。
高樹勛
(1892-1972)河北省鹽山縣人。早年參加馮玉祥的國民軍,1926年隨部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師長,第二十六路軍十七師師長,河北省保安處處長,新八軍軍長,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10月,國民黨軍企圖打通平漢線,進犯晉冀魯豫解放區。10月30日,在前線率部一萬餘人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當時為爭取、分化國民黨軍, 中共開展了號召國民黨官兵以高樹勛為榜樣參加人民行列的「高樹勛運動」。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民主建國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郭隆真
革命活動家、烈士。女,回族,原名郭淑善,又名郭林一。大名縣金灘鎮人。自幼性格堅強,愛打抱不平,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拒絕父母包辦婚姻。1909年和父親一起興辦全縣第一所女子小學。 1913年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後,與鄧穎超、 劉清揚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領導婦女開展反帝愛國斗爭。 又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發起成立「覺悟社」,創辦《覺悟》刊物。期間,曾三次被捕。 1920年和周恩來等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經周恩來介紹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赴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在北京協助國民黨特別是黨部做婦女工作,是婦女委員會委員之一。曾編印《婦女鍾》、《婦女之友》等刊物,後又創辦縵雲女子學校,作為革命活動的基地。1928年任河北省委委員。 1929年在哈爾濱做工運工作,任中共滿州省委工委書記,是中東鐵路工人罷工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930年任中共青島市委委員兼宣傳部長,負責工運工作。後被捕,在濟南千拂山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