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寶寶積食吃益生菌管用嗎
寶寶積食吃益生菌有用嗎?想知道這個答案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益生菌,都有些什麼作用。
益生菌是一類寄宿在人體腸道和生殖系統內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在腸道內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緩解乳糖不耐受,促進機體營養消化吸收,一個是調整和維持腸道微生物生態平衡,防止腹瀉。
既然益生菌有上述作用,那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並不是,腸道菌群只要維持一個平衡,就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調整菌群失調,一定程度促進乳糖類消化。一般是在寶寶大便異常,比如便秘或者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型甚至稀,有較多奶瓣的時候才需要適當使用。在大便正常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
實際上,益生菌對寶寶腹瀉的作用也是很有限。腹瀉早期或者剛開始時還可以調整過來,時間長了就需要健脾胃來解決根本。
所以益生菌對寶寶積食來說作用有限,寶寶積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體質的原因,有喂養的原因,要從這些方面去注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積食。平時可以按摩過推拿的辦法,如果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胃消導劑。
Ⅱ 我的早餐店快開張了,開張時怎麼吸引顧客呢
採取買一送一,前幾位進店半價等優惠舉措,吸引顧客,當然,也有在早點上下功夫,物美價廉,才會有長久的顧客。
Ⅲ 寶寶積食了,聽說善卡優的暢飯飯很管用,是真的嗎
對於小孩子的飲食一定要格外當心孩子積食不能盲目的依靠葯物。雖然善卡優宣稱自己是一種以氨基酸、蛋白質及酶為載體,而形成的鋅、銫、碘等復合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兒童厭食,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頭發枯黃等問題但是作為家長不能盲目的選擇相信她的宣傳語,就去買來給孩子服用。孩子積食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散步,或者吃些山楂。
什麼是積食?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食物是什麼?食物就是能量、熱量。寶寶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就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寶寶積食的原因
小兒脾胃功能較差,又不知飢飽,餵食過多是積食的主要原因。
另外過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動過少、食後很快入睡也可能導致積食。所以,積食一般多發生於嬰幼兒。
寶寶積食的症狀
小兒積食是兒科常見疾病,家長可以從以下5個症狀,判斷孩子是否積食,及早進行干預。
第一、從食慾看
1、孩子食慾很差
有的孩子沒有胃口,一點東西都不想吃,這往往是食物積在胃部,胃不能受納了。此時往往處於積滯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葯,餓兩頓,空空肚子就好了。但是很少可以做到。
2、孩子食慾很旺盛
經常吵著餓,可是吃一點就飽了而且胃脹不消化,這也就是說如果病人的得了脾胃陰虛病,就會出現飢餓但卻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可是由於孩子本來對飢飽在大腦中就沒有什麼概念,餓了或者有好吃的就要吃,就會出現吃了不消化的情況。這類孩子往往由於積食時間長而且治療時間也比較長,用葯不當,傷了脾胃的陰液,造成舊積未除,反而傷了正氣。
3、孩子食慾超強,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
這類孩子往往由於經常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導致積滯的時間長了化熱,不僅有食積而且多伴有胃熱,所以就餓得特別快,但是孩子本來就「脾常不足」,就是說脾臟的運化功能本來就弱,再加上積滯在脾胃,脾臟又無力運化,身體吸收不到營養,最終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吃越積,越積越吃,直到積熱達到一定程度,或突發高燒,或扁桃體化膿。
Ⅳ 春節才102年歷史它又是怎麼一步步變成現在這樣的
1992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三位主持人:楊瀾(左)、趙忠祥(中)、倪萍(右)。
你知道現在的春節其實只有102年的歷史么?左派史家霍布斯鮑姆曾提出「被發明的傳統」一詞,意指許多人們自以為「古已有之」的傳統,是當代人活生生的創造,而春節無疑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月1日下午,由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交通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和區域·都市法制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我們的城市論壇」第十一期「回家過年?!——城鄉之間的春節難題」在季風書園舉行。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的三位博士研究生鄧劍、張珊珊和王磊光,共同講述在迅速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們是怎樣參與了春節這個節日的改造,國家政策和個人生活經驗的參與又是如何推動了新習俗的形成。
「春節」只有102歲
辭舊迎新、闔家團圓,春節可算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了。但與西方的宗教節日不同,春節是農耕文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歲時節日。關於其起源,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虞舜即位時,帶領部下祭拜天地。歷史上對春節的叫法不同,秦時稱上日、元日,兩漢時有歲旦、正旦之說,魏晉南北朝時稱歲朝、元首,唐宋稱歲日、新元,清朝則開始稱元旦、元日。民國之後,這一節日逐漸演化成為一個從臘八節起到元宵節止的全民性大節。
1912年,中華民國宣布改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在民間推行遇阻。1914年1月,時任內務部總長的朱啟鈐為順從民意,提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給假一日。「經袁世凱批准,就此奠定了陽歷年首為元旦,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所以說,現在我們過的春節,其實只有102歲。
傳統民俗剪紙。
民國初期,政府試圖將賀年、祭祖、貼春聯等活動移到陽歷元旦,但是民間強烈的傳統意識,還是將這些習俗保留在了春節。
三位主講人將研究材料縮小到了新中國以後的《人民日報》,以「春節」為關鍵詞檢索,共得3750篇報道,雖有局限,但亦是從一個切面反映春節在最近半個多世紀里是如何變遷的。
1949—1956年:與宣傳相結合的春節
「吃」,歷來是春節的重要元素,中國人節前積食的習慣在本就物資不充裕的背景下,讓「春節物價上漲」成為了一條鐵律,不過,1951年的北京似乎打破了這一慣例,度過了一個「物價穩定如常」的春節,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這一年的北京市工商局在年前就號召國營貿易公司、合作社以及有關私營商業到各地采辦年貨,提前做好准備;二是貿易部特別規定,要穩定春節期間的物價。可見,此時政府已開始針對過節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做出應對。
不過,這一時期關於春節最大的特點是,文娛節目被塗抹上了濃重的政治色彩。工農聯歡和軍民聯歡是這一時期的兩種重要形式。各地工人和農民在春節期間都會展開盛大的聯歡活動,鄧劍指出,這種參與性而非當下觀看性的文娛活動,讓人更能切身地感受到年味兒。而軍民聯歡幾乎是從解放以來唯一不曾間斷的聯歡形式。
這一時期,幾乎每年的春節文藝活動都有一個固定的主題:1953年的《婚姻法》宣傳,1954年總路線的宣傳。這種宣傳要求雖未訴諸法律文書,但不達標者還是會受到批評,1952年,中央戲劇學院的春節演出,由於其節目沒有配合現實斗爭的需要,受到了批評,戲劇學院不得不做出檢討。
1956-1966年:打破常規過春節
現在人們常說「春運難」,事實上早在1950年代,春運就已經難了。1954年,國家首次明確,春運時間為春節前後一個月,鐵道部成立「春節旅客輸送辦公室」,晝夜值班。1957年,國務院第一次專門就做好春運工作發出指示, 要求企業、學校動員職工、學生體諒鐵路運輸困難,能早走的早走,能晚走的晚走,能不走的不走。
解決春運難題在1958年與「大躍進」運動相結合,成就了「打破常規過春節」的號召。「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為普遍的共識和宣傳口號,煤礦、水利工程、機關部門是貫徹得最為徹底的行業。1959年的一篇報道就這樣寫道,今年除夕,最熱鬧的要算十三陵水庫工地。兩萬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幹部、學生的勞動歌聲響徹了大年三十的整個晚上。
1950年代媒體春節期間的新聞標題。
1960年代,鋪張浪費、搖錢賭博的一些舊風氣在社會上卷土重來,此時「以革命的精神過春節」的號召也相應而來,反對敬神祭祖、大吃大喝,以健康、節儉的態度過節遂成風尚。
1966-1976年:革命化的春節
這十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1967年,國務院發出了「今年春節不放假」的通知,中國自此進入「革命化的春節」。
所謂「革命化的春節」,簡單說來有三點:一是要「抓革命促生產」,春節不回家,積極參加生產勞動,變冬閑為冬忙;二是禁止春節里的一切所謂的「封建習俗」,如放鞭炮、燒香拜佛、舞龍舞獅、磕頭拜年等;三是不準大吃大喝,更不準打牌。
人們熟悉的春節習俗唯有「貼春聯」一項被保留,但內容與原來辭舊迎新的祝語大相徑庭,最有特色的當屬「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干」。
那時候最典型的過春節場面是:一家人圍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飯。飯前,要召開一次鬥私批修的家庭會,做父母的會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兒女也可以向父母「開炮」。
吃依然是過年重要的一環,但在這一時期流行的不是「吃好」而是「吃差」,城裡的單位食堂、農村的公社食堂會組織人們吃「憶苦思甜飯」——因地制宜,什麼難吃弄什麼,用野菜、樹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類的東西煮成粥,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牢記「萬惡的舊社會」,熱愛新社會。
1979-1989年:平安回家、歡樂過年
1979年1月17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題為《春節為什麼不放假》,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1980年,春節放假制度全面回歸,隨之而來的首要大難題又是春運。
1980年代起,城市涌進大量進城務工人員。
1981年年初,前2個月的客運就達到1.21億人次;1982年春運,僅北京站的旅客量就達到532萬人次。為何會有這么大流動量,人們常常會將此歸因於一個群體——「盲流」,意指從農村常住地遷徙到城市、無穩定職業和常住居所的人們。
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允許農民自理口糧進城鎮做工、經商、辦企業。在1980年代,形成了四大遷入圈:東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因礦產豐富和對外貿易便利、地理位置絕佳的新疆地區。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在春節集中回鄉過年,就常常出現買了票也未必上得了車回得了家的情況,人們常常提著大包小包在車站飛奔,甚至在火車發車前還有不少人從窗口爬進車廂。據統計,1988年有88萬人是在火車上站著回鄉的。安全過節、平安回家也在這個背景下提出。
這一時期,春節期間的文娛活動全面展開。電視節目不僅明顯增多,且題材豐富,不再局限於革命教育,更多貼近生活的電視劇開始被搬上銀屏。不過1980年代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1983年中央電視台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的舉辦,不論人們懷著欣賞還是吐槽的心情,這道年夜大餐也已經陪伴了我們整整31年。
經濟形勢大好,讓人們置辦年貨不再捉襟見肘。1985年北京舉辦了首屆春節商品展銷會。
1985年北京舉辦首屆春節商品展銷會。
不過,物資和娛樂的豐富卻未讓人們滿足太久,1989年2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上海出現春節冷、聖誕熱的現象》,傳統的節日亟待在新時代找到新形式和新內容。
1990至今:外出與歸家
新形式的關鍵詞是「外」:外出吃年夜飯,外出旅遊。
1990年代,「下館子」吃年夜飯成為流行。1996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百家飯店迎家宴、百家商場掛彩燈、百家賓館過大年」的口號。
而1999年,國務院公布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黃金周」。黃金周旅遊季就此催生。
陳紅(左)與蔡國慶(右)在1999年春晚合唱《常回家看看》。
1999年的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響了很多人的心聲,春節回家看看老人與家人團聚重新成為社會的呼籲,2013年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將「常回家看看」入法。但是這些年回家卻漸漸變了味,過年的紅包禮品、親戚朋友的問候攀比,越來越成為一種負擔,「恐歸族」一詞應運而生,當「情」逐漸變成「債」,沖淡了春節原有的味道。
作為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節日,在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中,人們始終可以找到盡情狂歡的位置,但在新中國的不同歷史時期中,春節卻在快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背景下被揉捏、重塑。
「文革」之前,春節是國家革命和生產大潮下的一場文化儀式,無論工人、農民、軍人,所有人都共同參與,是一場「大春節」,雖然物資貧乏,但大家都為濃郁的過年氛圍所感動。而從1970年代後期至今,消費市場讓年過得越來越充實的同時,也在使其變味。這個時期的「小春節」強調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但回家卻也漸漸成為人們「又愛又恨」的尷尬話題。
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春節
Ⅳ 小兒積食應該如何解決
我家育嬰師會推薦我去她們公司做小兒推拿
Ⅵ 苦瓜泡水真能治療癌症嗎這種說法有何根據
對於苦瓜,不葯不葯博士是比較推崇的,我自己在夏天也經常吃。但是一般都是作為蔬菜,炒熟了吃,雖然明知道炒熟了吃可能損失好些對人體有益的活性物質,但是苦於我這個腸胃不能承受苦瓜的苦寒,只能浪費些了。
苦瓜的保健價值剖析苦瓜基本不含脂肪和膽固醇,碳水化合物等比例也比較低,這一點似乎有利於減肥和脂肪肝的人群食用,目前的動物實驗也證明,苦瓜提取物確實能調節機體的糖代謝和脂代謝水平。至於是否真適合減肥人群食用,下文分析。
論營養素,其實苦瓜除了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以外,其他營養素都很一般。VC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預防壞血病、提高巨噬細胞對異物的吞噬作用等。其他營養素雖然一般,但是含有一些特有的活性成分,比如苦瓜素、MAP30等,但這些活性物質通常不耐熱。苦瓜確實含有許多有益的成分,但這些成分的作用多數都處在動物實驗階段,還未在人體上證明。
【不葯不葯】簡介
此博士哥哥葯學出身,卻也立志做一名優秀的營養師,人帥不帥不知道,但內容一定很帥!
Ⅶ 我家寶寶經常積食,吃什麼牌子的益生菌比較好
為什麼你們都喜歡瞎給孩子吃什麼益生菌??口服益生菌既不能幫助消化,也不能治療便秘,各種廣告宣傳的所謂補充益生菌根本就是偽命題,益生菌吃進胃裡之後,就會被強烈的胃酸殺滅,根本無法活著到達腸道,即使有極微量的倖存也並沒有什麼作用,況且你吃的很多益生菌根本就沒有多少活菌存在,各種添加劑和香精、色素倒是很多!嚴重消化不良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兒科就醫,不嚴重的話注意減少食量,多運動,不要亂吃保健品,多吃水果蔬菜,保證營養均衡!
Ⅷ 小孩能吃巧克力嗎
8歲以下兒童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兒童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嚴重的話會導致鼻子流血。
孩子吃巧克力的危害:
1、會影響到孩子的消化
巧克力屬於高脂肪無纖維素的食物,本身孩子的胃腸道發育不是很完善,而且處於薄弱狀態,孩子吃大量巧克力的話不僅會引起消化不良,同時也會導致小兒肥胖,最終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容易導致孩子患上蛀牙
50%的孩子沒有養成正確刷牙的方式,以及養成保持口腔衛生的好習慣,總是吃一些含糖量比較高的巧克力的話,會讓糖分直接沾附在牙齒上,久而久之會直接酸蝕牙釉質,引起蛀牙的產生。
3、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
在巧克力裡面含有大量的物質會興奮中樞神經,吃太多的話,容易讓孩子處於過度興奮狀態,從而影響了正常的睡眠習慣。
(8)積食宣傳擴展閱讀:
巧克力食用的禁忌人群:
1、產婦
產婦在產後需要給新生兒餵奶,過多食用巧克力,對嬰兒的發育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巧克力所含的可可鹼,會滲入母乳內被嬰兒吸收,並在嬰兒體內蓄積。可可鹼能損傷神經系統和心臟,並使肌肉鬆弛,排尿量增加,會使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
2、經期女性
月經期的女性盡量不要吃巧克力。盡管巧克力會讓人產生短暫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經期食用過多的巧克力會加重經期煩躁和乳房疼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吃巧克力有禁忌 5類人不適宜吃巧克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小孩子吃巧克力有5大危害 量要控制好
Ⅸ 那些小兒推拿,真的是對小孩子有好處的嗎
小兒推拿最近異常火爆,網上有個別人士對小兒推拿提出了質疑,認為它是一個騙局。還有甚者,說它能包治百病?事實果真如此嗎?
中醫自古以來就承擔著治病救人的使命,在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著名的古代中醫名家李時珍、華佗、扁鵲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中醫。小兒推拿屬於中醫的范疇,是中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2013年,小兒推拿被正式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相關部門建議開設《小兒推拿學》。各中醫醫院與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力爭開設小兒推拿科。
所以說,小兒推拿包治百病更是無稽之談。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中西醫都各有利弊,應正確看待。小兒推拿是在孩子身體無大礙但是卻有一些慢性症狀的情形下,運用推拿手法進行調理,以達到健康的狀態,切不可誤解它,更無須神化它。
Ⅹ 善卡優對小孩子真的那麼管用嗎,我家孩子積食了能吃善卡優的產品嗎
對於小孩子的飲食一定要格外當心孩子積食不能盲目的依靠葯物。雖然善卡優宣稱自己是一種以氨基酸、蛋白質及酶為載體,而形成的鋅、銫、碘等復合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兒童厭食,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頭發枯黃等問題但是作為家長不能盲目的選擇相信她的宣傳語,就去買來給孩子服用。孩子積食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散步,或者吃些山楂。如果孩子長期積食可以去醫院看看醫生,對症下葯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