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遵化宣傳片

遵化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7-08 05:18:53

❶ 中國十大板栗之鄉

中國板栗之鄉,有湖北麻城、山東濰坊諸城昌城、廣西南寧隆安、河北遷西、河北邢台、山東臨沂、湖北羅田、河北遵化、北京懷柔、寬城滿族自治縣,陝西鎮安,安徽廣德。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河北遷西板栗。

栗,在古書中最早見於《詩經》一書,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國至少有二千五百餘年的歷史。
板栗原產我國,是我國食用最早的著名堅果之一,年產量居世界首位。我國板栗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後其肉質細密,香甜適口,十分受歡迎。
高達20米的喬木,胸徑80厘米,冬芽長約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葉長圓形,長10-15毫米,被疏長毛及鱗腺。葉橢圓至長圓形,長11-17厘米,寬稀達7厘米,頂部短至漸尖,基部近截平或圓,或兩側稍向內彎而呈耳垂狀,常一側偏斜而不對稱,新生葉的基部常狹楔尖且兩側對稱,葉背被星芒狀伏貼絨毛或因毛脫落變為幾無毛;葉柄長1-2厘米。雄花序長10-20厘米,花序軸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 (-5) 朵發育結實,花柱下部被毛。成熟殼斗的銳刺有長有短,有疏有密,密時全遮蔽殼斗外壁,疏時則外壁可見,殼斗連刺徑4.5-6.5厘米;堅果高1.5-3厘米,寬1.8-3.5厘米。花期4-6月,果期8-10月。

❷ 遵化歷史

遵化古代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下限到1840年鴉片戰爭。遵化在歷史上,尤其是到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明、清兩朝,在河北省乃至在全國都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遵化境內,經文物普查,發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清東陵;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為明長城、洪山口古戲樓和永旺塔;唐山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處,為湯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遵化市重點保護單位22處,有官房子、王各庄古橋、楊家莊遺址等。這些文物和文物遺址,從不同的側面,記錄著遵化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對於我們研究遵化發展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為便於講述,本篇在講解時,以辛亥革命前為結束時間。

先秦時期

遵化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目前所存文化遺址來看,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從大的方面來講,這些遺址可以稱為灤河流域遺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區共發現灤河流域遺址18處。在遵化境內有4處。即丁各庄、湯溝、西峪北、君子口遺址。這些遺址,其年代為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左右。從社會形態上來看,當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早期。

娘娘庄鄉丁各庄遺址,東西約500米,南北約500米,面積達25000餘平方米,是一座人類生活區遺址。其地勢呈東高西低的形勢,西面原來是一條河流,目前已成為耕地。在這里發現有舊石器時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狀石器、刮削器和瑪瑙質尖狀器。從中可以看出明顯的舊石器時代特徵。這里可以說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

另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在新店子鎮西峪村北的取土處。土質為黃粘土,文化層2至3米高。在這里曾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刮削器、尖狀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積不詳。

君子口遺址,也是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這些遺址的發現,表明至遲在1萬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類活動的遺跡。

在楊莊子遺址中,既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紅陶等等商代遺存,表明這個遺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較長。

這一時期的文化主要表現為仰韶文化特徵。

夏朝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朝代,它的遺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較少,更不用說在遵化了。但是,清華大學畢業生、原在七機部工作的任重遠先生,根據《水經注》、《禹貢》、《山海經》等書的記載,以及個人考察,曾經作過大禹在冀東治水,開牛門口為水道的推測。此說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認同。

商朝時期,在古薊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帶建有箕國,遵化也包括在內。這一時期,遵化境內的遺址有西峪遺址、楊莊子遺址、胡莊子遺址和宏門寺遺址。以西峪村內的遺址最為顯著。整個遺址面積達11284平方米,文化層深達1.5米。在這里收集到商代的銅戈、銅鼎和漢鐵鼎、鐵盤、陶罐等文物。而在楊家莊、楊家莊西、宏門寺等遺址中,均有磨製的石斧、石棒、夾砂紅陶、夾砂黑陶片出現,器型殘片有豆柄、罐、魚骨盆等,胡莊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殘片出現。 周朝遺址,在我市尚未發現,但據任重遠推測,遷安曾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動的場所,後來遷都至陝西岐山、豐鎬一帶。任重遠有一本《黃帝古都》,已由遷安市政府出資出版。在其中有關於遷安為黃帝古都的論證。若此事屬實,周太公在其遷徙途中,必然經過遵化地區。

春秋時,遵化、玉田一帶屬於無終國。據古人記載,古無終是春秋時期的偏裨小國,由少數民族山戎所建。無終國的滅亡時間及原因,史無明文。但是無終國國君棄國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燦所撰無終子洞《重修碑記略》中有載。這應當是無終國君,在外敵入侵下所採取的無奈之舉。

到戰國時期,遵化屬燕國所轄,是毫無疑問的了。

春秋戰國時期,在遵化遺留下來的遺址,有魏進河遺址、宮里遺址和洪水川南遺址。

魏進河遺址,出土器物為泥質灰陶片、可以分辨出來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繩紋、弦紋。洪水川南遺址,面積約4800平方米,有殘損的陶豆、陶托盤、陶盆、繩紋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劉備寨鄉宮里與常各庄交界處發現一處戰國遺址,可辨器型多為灰陶豆、盤等殘片。

這一時期的重要文物為龍、鳳玉佩,被定為二級文物。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到秦都咸陽刺殺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國。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薊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設右北平郡於今天津市薊縣,治內轄遵化地方。當時在右北平郡設縣的,有無終縣,但是其所轄地方與春秋時的無終國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設縣,不可確考。

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宣揚國威,也為了巡視各地,秦始皇曾經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東巡碣石,秦皇島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區還發現了秦始皇東巡的行宮遺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時間以後,秦始皇西經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郡,返回咸陽。據此推測,秦始皇的足跡曾經到過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農民起義時,韓王廣攻佔燕地,自立為燕王。以薊為都城,遵化又為韓王廣所轄。項羽在秦亡後分封諸侯,韓王廣被封為遼東王,領有右北平、遼西、遼東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漢時郡國並行,受封燕王、領有燕地的,先後有臧荼、盧綰、劉建、呂通、劉澤、劉旦等人。西漢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諸侯王的權力與領地日益縮小。西漢時,遵化地方為右北平郡所轄的十六縣之一,稱徐無縣,治所在今遵化鎮以西地方。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將各地地名按經義進行改名。改右北平郡為北順郡,將徐無縣改為北順亭。

東漢時繼續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遵化屬幽州部右北平郡徐無縣。王莽時改名為北順亭,東漢恢復舊名,治所在今遵化鎮東。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遵化先後屬公孫瓚、袁紹、曹操等人管轄。

魏晉時期,北方大亂,雖有曹魏後期和西晉初期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但總體上來看是以動亂為主,對社會經濟的破壞較大。曹魏時屬北平郡,稱徐無縣,治所在今遵化鎮東。

西晉時,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縣(治所在今豐潤銀城鋪)移置到徐無縣,即今遵化鎮東。郡治的北移,說明遵化地區的軍事地位日漸重要。後趙、前燕、前秦、後燕,仍以徐無為縣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鎮東,領四縣。東魏、北齊置徐無縣,北周並入無終縣,治所仍在遵化鎮東。

秦在歷史較短,且其活動地區主要是在陝西一帶,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發現有秦的遺址。漢代的文物遺址較多,在我市共有漢代文物遺址26處,古墓7處。

遺址以教廠遺址為最突出。該遺址於1986年發現,出土有漢「五銖」、「貨泉」、「半兩」等錢。此前,該村村民在挖菜窖時,還挖出過銅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漢墓雖有7處,但是以堡子店鎮十八里漢墓為最突出。其餘各處,均無有地面遺存,但是十八里漢墓目前尚存有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發現在封土東側有一洞口,經文物部門考查後,確認此處為一漢墓,地下有磚砌拱券。並發現了陶樓、陶狗、陶谷倉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發現過的文物。按其現存的情況來看,應是等級較高的一座墓。並且在大墓的周圍,有不少的小墓,還有大量的漢磚出現。可以推測,這里應該是一個漢朝墓葬區。因資金不足,當前未能進行清理與發掘,期望在發掘後應該能夠有較重要發現。

田家墳遺址和崔家莊東大坑遺址均有陶器殘片出現,還有漢磚遺留於世。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遺址,在遵化有禪林寺。始建年代不詳,在遼代重修時,得到一塊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後秦姚萇時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後秦時,禪林寺(當時名叫雲昌寺)也是重修,則此寺的始建年代當早於南北朝。

禪林寺在遼、金、元,以及清朝時,都有重修碑記。

隋唐宋金元時期

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開始了隋王朝短暫的統治時期。

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從而擴大了統治基礎。又改郡、州、縣三級政權為州、縣兩級。州設刺史,縣置縣令。煬帝時改州為郡,為郡、縣兩級。遵化屬漁陽郡無終縣。

唐朝初期,遵化改屬薊州無終縣。自戰國趙武靈王改革服制,實行胡服騎射以來,戰馬的作用越來越大。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唐玄宗天寶元年在遵化設平州養馬監養馬,隸范陽郡。由於在遵化地方設馬監和鐵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漸增多,為以後建縣打下了基礎。安祿山叛唐,河北成為偽燕國的屬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時,後唐李存勗統一河北,遵化歸於後唐統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見於《遼史>

❸ 唐山市區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最好多去處是遵化縣的清東陵啊
不過,如果你不是很喜歡歷史
對文化不感興趣
就當我沒有說哦!
如果喜歡,去感受下乾隆陵寢吧
滿壁浮雕,令人驚嘆。。。

還有就是京唐港也可以,
不過可能風比較大
如果有本地比較熟的人
能帶你玩得不錯哦!

如果只是想輕松下,玩得開心
兩個小時的車程就到秦皇島了
海濱城市可玩的多多了哦!

祝你好運了哈

❹ 唐山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灤州古城

灤州古城,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灤州鎮。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古城,采擷群山壯麗構築其骨,掬一捧灤河俊秀勾畫其容。將26個民族獨特風情織入古老的明清建築,將千年北方文化融匯進這座夢想樂園。灤州古城整體建築以盛清建築風格為主基調,共同展現北方古鎮的地域特色;在裝飾裝修、景觀節點等方面,不同區域根據不同的歷史節點和民族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建築形式,表現不同民族的不同個性 古城內景點頗多,比如東城門迎賓廣場、關帝廟、文廟,灤州衙門、接官亭等明清風格中式古典建築群,「青龍河」、「九龍溪」,北方風格水街古鎮,小吃一條街、古玩一條街、四合院客棧一條街等。 一座三千年的古城光耀古今,灤縣即將成為環渤海旅遊圈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後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後和136個妃嬪。 清東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盪,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月坨島

月坨島是樂亭縣西南渤海灣中的沙島,陸域面積10.5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彎曉月而得名。月坨島離陸岸4.8公里,封閉性良好。島上灌木叢生,鮮花野果散發出淡淡幽香,幾近封閉的自然環境鮮有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生態景觀保留了原始狀態。月坨島因形若彎月而得名,由月坨、腰坨、蛇坨、西坨等七個狹長列島斷續組成,四周環海,生態原始,景色以幽、野、奇、閑、異聞名。月坨島四周環海,地貌原始,島上灌木叢生,雜草茂盛,生態景觀與優良的海濱風情相映成趣。島上有北方最為豐富的鳥類資源,看萬鳥翱翔,蔚然壯觀。

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1985年開始修建,1995年重建,由方毅題寫館名。紀念館外圓內方,設計獨特,館內展出了唐山大地震的災害以及唐山人民抗震救災、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紀念館建築設計新穎別致,中間方廳聳立,周圍圓廈環抱,屋面西高東低呈台階狀,向廣場中心傾斜。

❺ 唐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唐山市裡好玩的地方:
1、南湖城市生態公園。唐山城市新名片,接待來唐賓朋的會客廳,唐山城市轉型的傑出代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
2、清東陵。唐山歷史文化的象徵,唐山境內最早的國家4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較高的聲譽。
3、景忠山。唐山儒釋道宗教文化的中心,精美的山嶽風光,國家4A級景區,河北最美30景。
4、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展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窗口,「五個第一」唐山驕傲,「開灤」帶來唐山、秦皇島兩個城市。
5、唐山灣國際旅遊島。渤海灣內璀璨的明珠,稀缺的珍品島嶼。未來京、津人的後花園,前途無可限量。
6、青山關。唐山境內長城中的翹楚,國家4A級景區,地位最重。在唐山旅遊宣傳片內長城中出鏡率最高。
7、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紅色旅遊經典之地。
8、紀念碑廣場和紀念館。老牌景點不可撼動,是證明唐山地震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地方。

唐山簡介及主要旅遊景點:

1、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較大城市之一。

2、清東陵,遵化萬佛園, 抗震紀念廣場, 唐山抗震紀念館,鳳凰山公園,大成山公園,南湖公園, 地震遺址 ,遷西五虎山旅遊區,青山關,白羊峪 ,靈山,紅峪溶洞,雲山峽谷,山葉口,金銀灘浴場 ,李大釗紀念館,景忠山等。樂亭三島(世界性的美景),獨特的水下長城,世界最大的工地唐山曹妃甸等特別多優秀的旅遊景點,200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❻ 唐山市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唐山市裡好玩的地方:

1、南湖城市生態公園。唐山城市新名片,接待來唐賓朋的會客廳,唐山城市轉型的傑出代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

2、清東陵。唐山歷史文化的象徵,唐山境內最早的國家4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較高的聲譽。

3、景忠山。唐山儒釋道宗教文化的中心,精美的山嶽風光,國家4A級景區,河北最美30景。

4、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展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窗口,「五個第一」唐山驕傲,「開灤」帶來唐山、秦皇島兩個城市。

5、唐山灣國際旅遊島。渤海灣內璀璨的明珠,稀缺的珍品島嶼。未來京、津人的後花園,前途無可限量。

6、青山關。唐山境內長城中的翹楚,國家4A級景區,地位最重。在唐山旅遊宣傳片內長城中出鏡率最高。

7、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紅色旅遊經典之地。

8、紀念碑廣場和紀念館。老牌景點不可撼動,是證明唐山地震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地方。

❼ 唐山那裡有好玩的地方

❽ 遵化男人誰最帥千萬不要說是自己哦

可愛的家鄉---遵化 我可愛的家鄉遵化,她因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而讓我們引以為驕傲,她在五代就設了縣治;她因人傑地靈而上升到大清國的直隸州;淳樸勤勞的遵化人以「窮棒子精神」和「當代愚公精神」得到了共和國主席和總理的肯定並一越成為全國五六十年代的榜樣,改革開放後她又成為唐山的第一個縣級.她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冀東天然的聚寶盆,她因平原產糧而一度成為全國產糧大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她不但山上能長樹而且樹上還能長果,因此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板栗之鄉」;優質蘋果核桃生產基地,她因樹下能多種經營而成為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縣.更絕的是,她的地下還埋著寶呢,金、銀、鐵、錫、鉻等等,讓遵化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遵化就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自然銀行」.她工業基礎雄厚,初步形成了冶金、機械、建築建材、電力能源、醫葯化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七大行業.以建龍、港陸為龍頭的冶金礦山業,以栗源、廣野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以熱電廠、黎河水電站為龍頭的能源工業以成為遵化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她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我國現存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郡——清東陵坐落在遵化境內.年在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清東陵為龍頭,全旅遊景點景區達24個,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撤縣建的10多年來,遵化發揚「團結、勤奮務實、創新」的遵化精神,強力實施「開放帶動、科教興遵、旅遊突破、工業強、龍起民富」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了冶金礦山、旅遊、林果、高牧五大龍型經濟體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里百強行列,名列第77位,年居第76位,年更上一層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昂首新世紀,勤勞勇敢的遵化兒女必將承前人之優秀,結四海之智慧,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遵化——我可愛的家鄉!-----------------------------可愛的家鄉,我的根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的. 漫漫人生,我要剪輯昔日家鄉的恬靜,描繪未來家鄉的騰飛. 樹有根,有根才枝繁葉茂,蔥郁參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經冬歷夏,年年花落花開.人有根嗎?家鄉人的無私關愛是我成長的「根」,家鄉人的淳樸熱情是我情感的「根」,家鄉人的勤勞務實是我前進的「根」. 我的童年在綿延高聳的龍山腳下度過.鄉間生活的恬靜與童年的無憂無慮,交織了那段最美好的時光,澆灌了我那顆幼小的心靈,在我的腦海中填充了最斑斕的色彩. 小時候,家鄉美麗的風光是最好的老師.山教給我「海納百川」的寬容;水教給我「驚濤拍岸」的勇猛;草教給我「不屈不撓」的頑強.大自然的真諦教會了我做人的一切,家鄉的山山水水陶冶了我的性情,給我插上了飛向成功的翅膀. 小時候,家鄉人的無私關愛是最好庇護.鄉間的那種關愛是無私的純潔的,不計較回報的,關愛交織成一把傘,傘下的我在無憂無慮中成長,健康、快樂、沒有風雨的侵襲,沒有痛苦的折磨,那種關愛在我童稚的心靈中種下了博愛的種子,被無私的春水澆灌著成長著,愛與被愛就像經線與緯線一樣交織了這個世界,家鄉人的愛,給我插上了播撒愛心的翅膀. 小時候,家鄉人的淳樸熱情是最動人的樂曲,走在鄉間小路上,總能看見來來往往的人相互問候,那洋溢著鄉音的聲音,彷彿美妙的音符,演奏著家鄉人的淳樸,謳著家鄉人的熱情,在鄉音的影響下,我學會了朴實,學會了熱情,給我插上了放飛希望的翅膀. 小時候,家鄉人的勤勞務實是最強大的動力.不管什麼季節,我總能看到家鄉人忙碌的身影,家鄉人以他們的言行,影響著我,讓我學會了勤奮,學會了創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長大了,我懂得的已不僅僅是家鄉的山水給予我的精神,家鄉人的言行造就我的品格,我懂得了更多,然而家鄉帶給我的啟迪卻會影響我的一生. 家鄉在前進,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已悄然實現,勤奮的汗水,辛勤的耕耘,熱情的合作,造就了今天這個嶄新的遵化.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家鄉美麗的山水風光陶冶了我高雅的性情,家鄉淳樸的民風培養了我良好的品德,家鄉給了能使我受益終生的東西,愛是雙向的,家鄉造就了今天這個青春而又富有活力的我,那麼我就應該把握住這萋萋芳華,努力學習,辛勤耕耘,發揚家鄉人勤勞務實的精神,把對家鄉的熱愛轉化為不斷進取的動力,把愛交織,用家鄉給我插上的翅膀高飛,為遵化的明天,遵化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遠方的客人 遵化歡迎您 我的家鄉,素有"畿東第一城"的遵化,北有長城,西顧,南臨津唐,東通遼沈;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皇家文化積淀濃厚,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生態環境保持良好,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建築宏偉,壯觀,精美的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面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每一座陵寢都記載著清代的興衰歷史,傳承著動人神秘的故事,清東陵以她無可辯駁的魅力,以她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四季景色宜人的鷲峰山,以"山名,寺古,樹奇,石怪,崖絕,城窄"聞名遐邇.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置身鷲峰山,感慨萬千,留下千古絕句,您可以登臨長城之頂,可以小憩原始林中,可以步入棲雲古剎,可以入住農家小院,您會切身感受到"清凈清雅地無慮無憂心" 據記載,清康熙帝來到上關湖遊山玩水,即興口佔一絕:"峽崖瀑布掛前川,樹冷煙寒幕碧天,關外黎民風俗厚,涵儒威德已多年."這里青山疊翠,碧波盪漾,怪石嶙石,別有洞天. 被稱為"娘娘御"的卧龍山,蜿蜒曲折,是有名的宗教文化聖土,殿堂寺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多個景點自然天成,惟妙惟肖,景區林深樹茂,鳥語花香. 勇敢勤勞,熱情好客的遵化,真誠地邀請您來遵化遊玩,度假,您會切身感受到遵化的美麗,遵化的富饒,遵化的可愛.

❾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北峪村昨天回老家,據說現在老家這有點不太平!有播開著車,戴著口罩,直接

這是真的嗎,沒有看到相關報道啊,好恐怖呀,知情人應該報警處理,以免真的有人遇到危險,不會像那個女孩那麼幸運得救。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❿ 遵化定親都有什麼習俗

婚姻習俗
(一)漢族正統婚俗
漢人婚嫁風俗,在遵化民間不同地區基本上大同小異。舊社會,正統與非正統婚俗不同,婚嫁儀式各異。
在舊社會,男女長大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要訂婚或結婚。男女婚事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年貌相當,命不相剋,以媒為證。多數男女雙方並不認識,第一次見面只能在洞房。這種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當時被視為金科玉律,不可違抗。除此以外,在遵化民間還有很多畸形古怪的婚姻,如買賣婚姻、指腹為婚、童養婚、換婚、招贅婚、轉房婚、典妻婚、沖喜婚、荒婚、望門婚、鬼婚和限制寡婦改嫁等。
民國初期,在縣城有的比較開明的家庭開始實行文明結婚,實行結婚典禮,雙方以鞠躬代替拜天地,迎婚以車代替花轎,自由婚姻代替包辦婚姻,婚嫁儀式也有所改變。
舊社會遵化民間的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婚嫁儀式不一,產生了非常繁雜的風俗習慣,青年男女成婚大約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 說親。舊社會男女定婚較早,兒女們到十五六歲,父母就托媒人說親。家趁人值的戶也有媒人找上門來的。說親全憑「媒妁之言」,媒婆到男方就說姑娘長得如何美;到女方家就說小夥子長得如何俊,並將雙方家庭情況作一介紹,以便男女兩家互相了解。雙方認為門當戶對,有意結親時,媒人就給雙方規定一個「相親」的日期。
2. 相親。在封建社會,男女的婚事,全由父母做主,做兒女的沒有自主權,媒婆兩頭說好,青年男女往往受騙上當,媒婆從中漁利,因此,在歷史上造成很多悲劇。自從1919年「五四」運動提倡男女婚姻自主,才打破了長期套在婦女頭上的封建枷鎖,男女的婚事才逐漸解放,才產生「相親」一說。但相親也多為父母包辦,父母說好便好,做兒女的卻無權問津。所謂「相親」,也不是像現在這樣,男女經人介紹之後,可以在一起互相談談心,了解一下對方誌向、性格、品德,傾吐心情,而是由媒人約定到一個適當的地點,作為串親偶然相遇,從人的長像、外表方面偷看一眼,就算相親了,互相不作任何介紹,然後由媒人再爭取雙方意見。雙方都認為可以時,再進行下一步——「相家」。
3. 相家。「相家」,也叫「相門戶」,主要是女方到男方相家,由媒人帶領女方的親族看看男方的房院,室內室外以及家庭成員情況,看看遂意不遂意。相家時,男方要准備酒席,如果女方看完後同意,就留下來吃飯,一般說這門親事便有八九成了。席間,男方要向女方親屬「拜席」,飯後,由男方的親朋向女方贈送錢或物作為禮品。如果女方不同意吃飯,甚至扭頭便走,說明這門親事十有八九告吹。
4. 換帖子。通過相家,雙方有意結親之後,媒婆先將男方的生辰八字(舊時用天乾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合起來是八個字)寫在一張紅紙上,交給女方,女方也將姑娘的生辰八字交給男方,名曰「換帖」。雙方都要請算命先生掐算一下,按照生辰八字屬相有無相剋。按迷信說法屬羊的和屬鼠的不能結婚,名曰:「羊鼠一旦休」;屬雞的和屬猴的不能結婚,名曰:「雞猴不到頭」;屬蛇的和屬虎的不能結婚,名曰:「蛇虎如刀銼」;屬牛的和屬馬的不能結婚,名曰:「白馬犯青牛」,如此等等即所謂八字相剋。經過掐算,八字相合,才能訂親。
5. 定親。定親前,還有要「彩禮」一說,女方根據男方家庭情況,如男方哥弟兄多,女方為了過門後不受家庭貧困之累,就多要一些彩禮,或者男方人長得不如意,但廣有家財,因而彩禮要得更多。也有女方家庭十分貧困多要錢物的。所要彩禮,男方同意後,即可履行定親手續。「定親」,也叫「過彩禮」,又叫「下訂禮」。雙方定好日期,男方的父母和媒人帶有部分禮物,如糕點、酒、肉、米、面、衣料、首飾、現金等物到女方家去定親,並由女方招待一番。席間,姑娘要向男方親屬「拜席」,男方要給拜錢,飯後,女方親屬也要向男方贈送一些禮品,從此,男女家長即可互稱為「親家」。男方把女方所要彩禮備齊後,就要選擇良辰吉日娶親。娶親前男方要將全部彩禮和「離娘肉」等禮物送到女方家,即所謂「過大禮」,然後才能娶親。
6. 娶親。娶親,其規模、形式,根據男方家貧富身份不同,出入很大。富豪和官紳之家,有大娶的,講豪華、闊氣,舉行婚禮十分隆重、熱鬧。如要高搭彩棚,請戲班唱堂戲或坐腔戲,一時請不到戲班,也要唱一台驢皮影戲。迎娶新娘時,新郎要簪花披紅,乘馬隨彩轎先到女家拜認岳父、岳母,然後乘馬先歸,謂之大娶。小戶人家其娶親形式極為簡單。有的女方因貧窮連飯也吃不上,就將閨女送至婆家,甚至有十來歲就童養到男方家的。下面所要介紹的是舊社會一般規模的娶親形式。
(1)響門亮轎。解放前全縣各地都有「轎子房」,是私人經營的,以租賃花轎、棺罩為生。哪家有了紅白喜事,可通過「轎子房」聘請吹奏人員。「響門」,就是事主在娶親的頭天,將吹奏人員請到家裡吹奏鼓樂。吹拉彈唱、鼓樂喧天,有的還請幾位名藝人唱做腔戲(即清唱),一直鬧到深夜。此舉一般都在大門外放上桌椅板凳,公開演唱,因此,謂之「響門」。「亮轎」,在響門的同時,將娶親用的花轎在門口亮一亮。娶親用的花轎一般是四人肩抬,高5尺,寬3尺多,立體見方的木框,四面圍著彩罩,上有轎頂,夏秋是夾層綉花圍子。冬季是棉圍子,轎門左右各有一根轎桿,前後各兩人抬著,走起路來四個人要走一個步伐,花轎上下顫動,甚為可觀,過去大姑娘結婚沒坐著花轎就稱為一輩子的憾事。用花轎抬來的,才算是明媒正娶。
(2)迎娶。過去娶親都要起得很早,甚至有的半夜就啟程。據說娶親人在半路和另一家娶親者相撞不吉利。娶親者不管路途多遠,也要大清早太陽不出來就要到女家,因為舉行結婚儀式是有時間規定的,在規定時間之內必須把新娘抬回來,去娶親時,轎內要坐一名十四五歲的小孩壓轎,轎前有個「荷包」,是用紅布做的約有四五寸長的紅布袋,上面拴一條紅繩,一頭拴在二尺長的木棍上,荷包下面有一撮黃穗子,形似紅燈。據說是古時搶親留下來的例,因搶親都在夜間行動,必須燈籠火把開道,後來人們認為娶親時有紅燈開路,可以驅逐煞神避邪。娶親要有「娶門客」(讀qiě),大都由新郎的嬸輩充當,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娶門客有坐轎車子的(轎車子不是現代的卧車,而是木製的軲轆,比馬車軲轆大,上有布棚圍子,里有鋪墊,前邊用馬或驢子拉著,馬脖子上套一圈銅鈴鐺),解放後,轎車子逐漸消失,就在膠輪馬車上面搭上席棚,前後敞著,代替轎車子。轎車或轎臨到女家,鞭炮齊鳴,以示喜慶。娶親人到女方家後,女方家要擺上果席,果席分16個盤,即8個果盤(4盤乾果,4盤鮮果)和8個糕點盤,沏上茶水。娶親客吃一點兒糕點,喝杯茶水,就給被聘的姑娘穿轎衣、轎鞋,坐在木桶上由送門客給其梳上兩個抓髻,頭上蒙紅布,由兄或弟背上花轎。姑娘上轎必須哭泣。實際上婦女結婚是人生一個轉折點,由姑娘到媳婦,從此離開爹娘,應該是很難過的,作閨女的捨不得離開爹娘,哭是人之常情。由於有這個老禮,如果遇有不哭的,做娘的就在閨女身上用手擰一把,或用笤帚柄將閨女打哭了,有的背轎人,在過屋門時故意將姑娘的頭往上門坎碰,把姑娘弄哭,總之,必須哭著走,否則被人恥笑。
(3)送嫁妝。「送嫁妝」也叫「送什盒」。聘閨女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都要陪送閨女一些東西,名曰「嫁妝」。可陪送的東西,大都是女人經常用的化妝品及室內擺設之類的裝飾品。如梳妝匣子、瓷瓶、撣罐、盆景、對美人、座鍾、掛表、箱子、板櫃、衣服、被褥等等(少數地主豪富之家,對閨女養得嬌,兒女少,也有陪送閨女房、地產的)。所有陪送的東西,為了顯示娘家的體面,都在姑娘上轎前准備好「抬子」,俗稱「飾盒」。每抬什盒不論東西大、小、輕、重,都要由兩個人抬著,隨花轎送到新郎家裡。多者有送六十四抬什盒的,最少也要有個梳妝台、罩子燈、洗臉盆之類的東西,湊合兩架什盒。
(4)聘送。姑娘出嫁,家中要有「送門客」,「送門客」和「娶門客」是相對稱的,如果「娶門客」是嬸娘輩,「送門客」也必須是姑娘的嬸娘輩。其中也有一些禮節,「娶門客」到新娘家,如果「送門客」接出門外,「送門客」到新郎家,「娶門客」也必須接到門外。在娶親的路上,她們各坐各的轎車子或棚車。姑娘出嫁了,姑姑、姨娘、舅舅以及親門近支要隨禮,和「送門客」一同要到新郎家統稱「新親」。新親要另坐一席,由懂禮貌的本族長者相陪。坐席時,「新親」要按父子不同席的風俗,以同一輩份入座,否則便不能入席。
(5)拜天地。舊社會每家正房前房山處都有個天地窯,正面形似貼壁小廟,背面、兩側全在牆內,成豎長方形的窯洞,是供奉天地神之處。「拜天地」是天知地知向天盟誓的意思,就是說從今日起一男一女成了百年之好,永不變心。「拜天地」是舊社會結婚一種禮儀形式。富有之家娶親,花轎抬到門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轎門要對准大門口,由兩個攙新人的正轎貴人(均是未婚的姑娘充任),首先打開轎簾,將娘家做來的子孫餑餑(餃子)由轎內端出來,然後將一個錫壺遞到新娘手裡(錫壺稱「寶瓶壺」,內裝五穀雜糧,栗子、棗之類的東西,瓶口用紅布蒙上,用五色線扎緊。瓶內的糧食要在結婚三日內熬粥全家食用,意味全家團圓)。新人下轎時在大門檻上放個馬鞍子,要一步邁過去。意味著平平安安。門前要有人高舉火把,即將大門兩旁早已紮好的乾草把點燃,據說這是古代人實行搶親制時門前高舉火炬留下來的舊例。後來,人們理解為將新娘身上的邪氣趕跑。然後,紅氈鋪地,因為新娘下轎兩腳不能沾地,然而在農村哪有那麼長的紅氈,就用兩塊長條氈子往前倒著走,沒有氈子,就用兩條口袋代替。將新娘攙到天地桌前和新郎行「周公之禮」。所謂周公之禮,就是焚燒香燭紙馬,新郎新娘拜天地時,有司儀人員在旁邊高喊:「新郎新娘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成!」然後,新郎作拉弓射箭姿勢,對準新娘,倒退入新房,新娘面對新郎跟著前進,仍蓋著蒙頭布由攙新媳婦的人攙著步入新房。據說這種禮節是「桃花女破周公」留下來的例。將新娘攙入新房,炕沿下早已准備下兩個糧食口袋,一高一低,登著上炕。糧食口袋內一般裝的是紅高糧,寓意是步步登高。炕上准備一個木製水桶,裡面放有栗子、大棗和一塊豆腐,水桶上放一個蒸饃饃用的平底兒,上面鋪上新娘的褥子,新娘坐在上面,背著炕沿,面向炕里不說話,靜坐,謂之「坐福」。這時新郎才能用紅箭頭挑開新娘的蒙頭布,男女雙方才算是第一次見面,是丑是俊,這才知曉,但木已成舟,即使醜陋,也沒有反悔的餘地了。午飯結束,由嫂嫂輩領著新娘拜祖、認親。拜祖,就是在祖宗牌位前行跪拜禮;認親,就是對新郎全家人以及姑姑、姨娘、舅父母等遠、近親屬一一拜見。對長輩要行「萬福」禮,長輩要賞拜錢。
(6)會親家。父親將閨女送到婆家,也是新「親家」相互認識的時候。新「親家」首次到女兒家要擺半桌酒席,並在酒席宴上,向親家和親家母表示閨女在家教養不夠,不懂禮貌,請親家母平時多指教等等客氣話,作一番囑托。
(7)入洞房。結婚那天晚上,新郎新娘要吃子孫餑餑、長壽面。所謂子孫餑餑,就是捏的餃子。子孫餑餑是有數的,在姑娘年歲的基礎上加一倍,如果姑娘17歲,娘家就捏34個餃子隨轎帶到新姑爺家,晚上吃用。吃子孫餑餑長壽面,象徵著子孫滿堂,長命百歲,白頭到老。洞房裡的被褥,大都由兒女雙全的嫂子們給鋪好,被子里放上不少核桃、棗、花生、栗子,借核桃、棗、栗子的諧音,取「和美」、「早(棗)生立子(栗子)」之意。
(8)回門。娶親的第三天,新娘帶著新郎回娘家,叫「回門」。新郎首次到岳父母家,首先要拜岳父母,然後拜祖、認親族。招待新姑爺,午飯一般是很豐盛的,由親門長輩相陪。回門有住兩天的,或三四天的不等,但一般都是住一夜或當日即返回。姑娘首次回家,做父母的要了解閨女的心事,看看是否遂心、滿意。
(9)送頭油。新婚後第五天,新娘的母親要給女兒送頭油。這是新親家母相互見面的時機。婚後第二十九天,要接閨女住家,但住娘家也不準超過一個月,到時就要將閨女送回或新郎接回。除此之外,每到大的節日,娘家都要接閨女吃「餐餃」。例如,端陽節、中秋節,特別是第一個端陽節,娘家一定要將閨女接回家,據說這是為了躲避瘟疫。
(二)新式婚俗
1952年國家頒布了新婚姻法,父母包辦,買賣婚姻為非法。男女雙方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逐步取消了舊式婚俗,革除了迷信色彩,向文明、簡朴、熱鬧方向發展。
婚姻程序也日趨簡化。一般是男女雙方相戀或經人介紹相識後,即可訂婚。男家准備一頓飯,介紹人帶女方家長、姑娘到男方家,男女雙方議定親事。男方家長要給女方一些錢物,作為「見面禮」。訂婚後男方在逢年過節時接女方來家住幾天,以便互相了解和增進感情。雙方商量後,男女雙方即可到醫院進行體檢(2003年婚姻法修改後,是否體檢,由男女自訂,政府不予干涉),到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時,看是否合乎婚姻法,如年齡、疾病、是否未出「五服」(即五代)的婚姻、血親等。符合婚姻法的,發給結婚證書。男女雙方各持一份,視為合法,擇日即可舉行結婚典禮。喜日這天,一般是由新郎騎自行車或用汽車去接女方。結婚典禮儀式,男女雙方不再拜天地,而是向父母來賓等行鞠躬禮,新郎新娘互相鞠躬,引入洞房。婚宴上,新郎新娘要向親友敬酒致謝。鬧洞房、聽聲的已很少。有的工、青、婦組織操辦本系統的青年男女利用節假日舉行集體婚禮,這種形式省事、省錢,比較簡單節約,深受歡迎。近年來,遵化有關部門每年都組織集體婚禮。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男方不送彩禮,女方不要嫁妝,風正俗清。70年代開始,婚俗有所變化。在農村,女方索要財物逐步升級,除衣物、傢具、房屋外,一般還要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大三件」。進入八九十年代,婚俗奢華風日趨嚴重,所要物品越來越高檔化。「三大件」已由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改為彩電、冰箱、收錄機。現在還有個別的要樓房、汽車等高檔貴重物品。
1. 新式婚禮形式。新式婚禮主要有三種:
(1)新舊結合。迎親由騎馬、坐轎改為用自行車、拖拉機、汽車(麵包、雙排座、小轎車)接親。新郎新娘穿新婚禮服。家族親友賀喜送錢送物(上喜禮)。男方家以酒宴招待。
(2)集體婚禮。一般由男女方所在單位的工、青、婦組織操辦,男女雙方報名參加。主要程序:新婚夫婦介紹戀愛經過,賓客代表致賀詞,領導提希望,主辦單位贈紀念禮品,晚上演電影、戲劇以示祝賀。這種形式,省錢、省事、省力,深受人們歡迎。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了舉行集體婚禮後,又回到家中設宴款待賓客的風習。
(3)旅行結婚。新婚男女領取結婚證後,不舉行婚禮就去外地觀光旅遊,回家後,就算完婚。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的旅行結婚後仍置辦酒席,招待親友。
2. 新式婚禮程序。新式婚禮大體有如下17個程序:
(1)放鞭炮
(2)奏婚禮進行曲
(3)新郎、新娘就位
(4)證婚人就位
(5)家長就位
(6)向新郎、新娘獻花
(7)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
(8)新郎、新娘向證婚人致敬
(9)新郎、新娘向家長致敬
(10)新郎、新娘向來賓致敬
(11)新郎、新娘互相致敬
(12)新郎、新娘互贈禮物
(13)證婚人講話
(14)新郎、新娘講戀愛經過
(15)家長講話致謝
(16)送新人入洞房
(17)放鞭炮
(四)唱(同剳zha)喜歌
唱喜歌,是遵化一種廣為流傳的民間風俗,因為是由說、唱、音樂綜合一體形式、且詞彙豐富,內涵深刻,用語動人心弦,故群眾喜聞樂見。唱喜歌者,多是些孤寡人、乞丐或社會上一些無家少業及游手好閑者,聞有哪家辦喜事,便到哪家唱喜歌。唱喜歌時,未進大門,先放少許鞭炮,然後敲敲打打說唱起來,邊說邊唱,說唱與喜事有關的內容,邊唱邊說走到大門里,與主人或者執賓人說幾句喜性話,道個喜,有的還給東家遞上薄禮紅包。這些行動,都為的是向東家啟發給禮錢。東家高高興興地加倍還禮。如在正午到,東家還得專門安排吃喝;如不吃飯(叫趕串飯),東家還需給上辦喜事的煙、酒、吃食等。辦喜事家,多盼望來唱喜歌的,為的是顯得喜事辦得圓滿熱鬧。
唱喜歌者,多與當地看喜日子的風水先生有聯系,通過看喜日先生知道哪家何時辦喜事。有的自己也會算計出辦喜事的日期來;還有的是經常走村串庄者,遇到辦喜事家,便道喜。唱喜歌者絕大多數受歡迎,但個別戶也有的不領情。遵化農村流傳著兩個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給兒子娶媳婦,可說是張燈結綵,賓客滿棚,熱鬧非常。正值午時,來了個唱喜歌的,面對大門高聲歌道:「一進大門紅彤彤,看著官氣往上升,今天快把喜事辦,明年還有官運到府中,佳女美貌多賢惠,佳男才高更有名,佳郎正遇科考年,進京直考榜題名……」恰好新郎是書生,第二年是科考年,真的就考中了,唱喜歌的喜歌意思應驗了。這一下唱喜歌的便提高了地位。又有一戶人家,可為當地富戶,正直蓋房上樑時,東家、泥木兩工、幫工的忙忙碌碌,此時來個唱喜歌者,敲敲打打,說說唱唱一陣子,可院內竟無一人出來搭理,還有的說風涼話的。唱喜歌的想,東家摳,給你道喜不理茬兒,好!給你說點倒霉話。往院里邁了一步,便有聲有色地高唱:「嘿!打竹板劈了杈,一進大門好害怕,大樑上好正開壘,呀!四梁八柱全爬下,大人看著哭,小人嚇得直叫媽……」唱罷快步揚長而去。結果,這家蓋房真的出現倒塌傷人事故。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消息很快傳出,再加上傳言中的添油加醋,越傳越玄。因此,出現一般人家對唱喜歌者,趕快搭對他高興走,也別惹出壞事來。

(五)趕串兒
提起趕串兒,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兒。可是在遵化的南部和東南部,如黨峪、娘娘庄和鐵廠、東舊寨乃至豐潤縣城一帶,仍流行著「趕串兒」的民俗。
這個民俗習慣,不知從哪朝哪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去有個富戶人家辦喜事娶媳婦,門外來個穿的破鞋拉褂的人到這討要飯菜吃,這家給他盛了一碗,要他在院子外吃。此人填飽肚後心裡很高興,隨即說了幾句喜慶的順口溜,哼了一個小曲,大家覺得這是喜事唱喜歌,皆大歡喜呀。
解放後趕串兒的民俗隨著時代的前進,從形式、內容、人員有了新的變化。也有一些趕串兒的很像民間藝人。娘娘庄鄉有一尹姓的七旬老人,年輕時由於家庭生活困難,為了填飽肚子,經常「趕串兒」,大家叫他「趕串兒大王」。他人長得其貌不揚,但頭腦靈活,反應很快,張嘴就唱,出口成章,不論哪家有紅白喜事,他都能見景生情,唱喜歌,說順情話,專討東道主的喜歡。有很多順口溜、數來寶都是現編現唱,唱的東道主心滿意足。不光給他飯吃,還要給些煙酒和喜錢。
有趕串習俗的這一帶,誰家都把應候趕串兒作為一件大事,特別是辦喜事,男方響門的那天晚上,一般都是准備三四大盆的菜,有白菜,豆腐,油炸丸子,粉條,肉片等多種混在一起熬或燉,然後盛在大鍋或大盆里,擺在家門口,等到天黑來趕串兒的人,執賓組織趕串兒的人在門口排好隊,按順序盛,一般都給盛滿,然後端回家。大家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敲盆子敲碗兒,叮叮當當好不熱鬧。大人們看熱鬧也是里三層外三層,顯得特紅火。給東道主增加了無限喜慶的氣氛。
如今,黨的政策好了,農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家豐衣足食,人人吃穿不愁。但是,「趕串兒」的習俗還是流傳下來,只不過現在「趕串兒」的人大都是孩子了。也有個別的大人懷里抱著小孩兒趕串兒。過去是為了解饞、填飽肚子,現在趕串兒是為了湊熱鬧,圖吉利,圖喜慶,鄉里鄉親和和氣氣,體現了濃濃的鄉情。

閱讀全文

與遵化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錢包移動電子商務案例 瀏覽:501
保利品牌落地營銷 瀏覽:813
汽車品牌愚人節營銷 瀏覽:862
森馬行動方案策劃 瀏覽:351
理財公司市場活動策劃方案設計 瀏覽:319
從滿足式營銷轉向品牌化 瀏覽:259
籃球賽事活動策劃方案ppt 瀏覽:193
電子商務網站運營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994
社區新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7
安全生產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72
市場營銷給我們的啟示 瀏覽:918
市場營銷領域的市場 瀏覽:443
杭州歐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510
廣商文化市場營銷 瀏覽:81
園區安全技能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765
淺談電子商務及其發展變化 瀏覽:610
家裝行業電子商務應用典型案例 瀏覽:866
培訓機構一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1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瀏覽:697
星座生日派對策劃方案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