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茶道宣傳片

茶道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7-07 12:35:26

Ⅰ 中國有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是怎樣的該如何傳播

茶是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流產下來的一種飲品,很多人在無事的時候都喜歡燒一壺熱水,沏一壺好茶,可見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麼常見的一件事情。在歷史上可謂是中國說紛紜。

茶是由於神農氏嘗遍百草,再一次煮水的無意之間,幾片葉子落入鍋中,鍋中的水由此變更的微黃,喝下後感到神清氣爽,而這就成為了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在茶道文化中,飲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所謂沏茶就是為了喝的,因此飲茶又是茶道的最後一步,飲茶是,我們要注意,喝茶的左手要將茶杯端到我們的胸前,然後用右手拿起茶杯的蓋子,慢慢地抹去最上層水面上漂浮的茶葉殘渣,然後將茶水一飲而盡。

Ⅱ 與茶有關的十部經典電影,你看過幾部

以茶館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革命——《茶館》(1982年)

導演:謝添

簡介:說起有茶有針砭時弊,最先聯想到電影的恐怕就是《茶館》。本片曾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Ⅲ 《天下茶道》講的大致故事是什麼

《天下茶道》的大致劇情為——男主角「軒伢子」作為安化最大的茶行少東家,融靈氣、霸氣、浪漫於一身,在安化盛大的龍舟賽上和女主角「依瀾」一見鍾情。在對依瀾許下「闖天下、贏天下」的承諾後,他舍下安逸地生活、不顧家人地反對,帶著馬幫兄弟們托著安化黑茶開始了跋山涉水征程,走出一條從安化至歐洲的萬里茶道。

Ⅳ 誰知道有沒有關於茶道的動畫

亂馬1/2

漫畫裡面一定有

動畫也許是這集
152 92.7.24 黃金的茶器.五重塔的決戰
http://ke..com/view/8366.htm#6

Ⅳ 有沒有關於茶藝的電影或者教育片

與茶有關認真想來,世界上千萬種飲品中,最深沉、最渾厚、最雋永,最能把「文化」符號化的,除了茶,真的別無他選。因此,與「茶」有關的電影,中外電影史上也屢見不鮮。

《採茶女》出品:中國

評價:中國電影尚處於黑白無聲片的童年時代,採茶人就已成為了銀幕上的主角。

《劉三姐》出品:中國

經典台詞:憑他刀來有刀對,茶要采來歌要唱。

《利休》出品:日本

簡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師,但卻最終因為理想與性格上的差異死在豐臣秀吉的手裡,在茶道的歷史上留下一抹血痕。

《茶館》出品:中國(1982年)

簡介:以茶館常客善惡美醜的眾生相,敘述了三個被埋葬的時代。老茶館幾十年的變遷,折射出一部蒼涼悲愴的中國近代史。

《春秋茶室》出品:中國香港

簡介:描寫老闆娘與小叔子一起經營「春秋茶室」的故事。十幾年平凡而瑣碎的生活,有過喜悅,但更多的是憂傷,像茶的味道。

《龍鳳茶樓》出品:中國香港

簡介:周星馳在片中扮演一個與茶樓女郎廝混的黑幫嘍羅,最終死於幫會火拚。

《綠茶》出品:中國

經典台詞:我的一個朋友會用茶葉算命。

《菊花茶》出品:中國

簡介:一對青年男女因共同愛喝的菊花茶而逐漸接近,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情調而萌生愛意,最終雖然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妻子卻由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吃一碗茶》出品:美國

簡介:王穎是好萊塢華人導演中的代表,這部《吃一碗茶》,以19世紀末的美國排華法案為背景。當時,嚴重的種族歧視不僅摧殘了華人社區,更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和性功能障礙。直到影片結尾,憑借一種來自中國的特殊茶葉的幫助,一對夫妻的正常生活才得以恢復,「茶」在這里具備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臍帶的雙重寓義。

《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出品:英意合拍

簡介:影片中多次出現英國式茶飲的場面,並以茶具被摔壞表現平靜生活的終結。

Ⅵ 中國國粹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道作為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萬物的本質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盡一致。中國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補」,隋唐以降又趨於「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懦道。流傳最廣,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一派,便吸收了老莊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點便是融通懦道,調合三教;宋明新懦學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謂「朱子道,陸子禪」之說;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詩雲:「懦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懦家之道。可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考察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形成茶藝的有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依茶藝而言,中國茶道先後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三種形式。
茶藝是苛道的基礎,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飲茶普及,茶藝完善之後。唐代以前雖有飲茶,但不普遍。東晉雖有茶藝的雛型(見杜育《 [上艹下舛]賦》,還遠未完善。晉、宋以迄盛唐,是中國茶道的蘊釀期。
中唐以後,中國人飲茶「殆成風俗」,形成「比屋之飲」,「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唐朝肅宗、代宗時期,陸羽著《茶經》,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又經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實踐、潤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時期,蔡襄著《茶錄》,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從而形成了「點茶道」,明朝中期,張源著《茶錄》,許次紓著《茶疏》,標志著「泡茶道」的誕生。
中國古代沒有茶道專著,有關茶道的內容散見於各種茶書及茶詩文繪畫中。下面是從古代茶書及茶詩文的東鱗西爪中,筆者所披尋出的中國茶道形成與發展的脈絡。
一、唐宋時期——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於何時,陸羽《茶經》始有詳細記載。《茶經》初稿成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 765年),又經修訂,於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經》問世,標志著中國茶道的誕生。其後,斐汶撰《茶述》,張又新撰《煎茶水記》,溫誕筠撰《採茶錄》,皎然、盧同作茶歌,推波助瀾,使中國煎茶道日益成熟。
(一)煎茶道茶藝
煎茶道茶藝有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1.備器
《茶經》「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風爐(含灰承)、 [上竹下呂]、炭撾、火[上竹下夾]、[釒復]、交床、夾紙囊、碾拂末、羅、合、則、水方、漉水囊、瓢、竹[上竹下夾]、鹺簋揭、碗、熟、盂、畚、札、滌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統貯茶器的都籃。
2.選水
《茶經》「五之煮」雲:「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陸羽晚年撰《水品》(一說《泉品》)一書。張又新於公元 825元年前後撰《煎茶水記》,書中引劉件芻評判天下之水等,陸羽評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講究水品,是中國茶道的特點。
3.取火
《茶經》「五之煮」雲:「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燔炙為膻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溫誕筠撰於公元 860年前後的《採茶錄》「辨」條載:「李約,[氵開]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嘗日:『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之有焰者,當使湯無

煮茶圖(明)丁雲鵬
沸,庶可養茶。」
4.候湯
《茶經》「五之煮」雲:「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湯是煎茶的關鍵。
5.習茶
習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羅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於八世紀末的《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條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元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量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御史大夫李季聊宜慰江南,至臨淮縣館,或言伯熊善飲茶者,李公請為之。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通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常伯熊,生平事跡不祥,約為陸羽同時人。他對《茶經》進行了潤色,嫻熟茶藝,是煎茶道的開拓者之一。
陸羽、常伯熊而外,皎然、斐汶、張又新、劉禹錫、白居易、李約、盧同、錢起、杜牧、溫道筠、皮日休、陸偉蒙、齊等人對煎茶道茶藝均有貢獻。
(二)茶禮
《茶經》「五之煮」雲:「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一次煎茶少則三碗,多不過五碗。客人五位,則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則行五碗茶,缺兩碗,則以最先舀出的「雋永」來補。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雋永」補。若八人以上則兩爐,三爐同時煮,再以人數多少來確定酌分碗數。
(三)茶境
《茶經「九之略」章有「若松間石上可坐」,「若瞰泉臨澗」,「若援 [上艹下三個田字]躋岩,引[糹亘]入洞」,則飲茶活動可在松間石上,泉邊澗側,甚至山洞中。「十之圖」章又載:「用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室內飲茶,則在四壁陳掛寫有《茶經》內容的掛軸,開後世懸掛書畫條幅的先河。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雲:「三月三日,上已禊飲之日,諸子議以茶酌而代焉。乃撥花砌,爰誕陰,清風逐人,日色留興。卧借青靄,坐攀花枝,聞鶯近席羽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鶯飛花拂,清風麗日,環境清幽。
錢起《與趙莒茶宴》詩雲:「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習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翠竹搖曳,樹影橫斜,環境清雅。
唐代茶道,對環境的選擇重在自然,多選在
何水法<香茗圖>
林間石上、泉邊溪畔、竹樹之下清靜、幽雅的自然環境中。或在道觀僧寮、書院會館、廳堂書齋,四壁常懸掛條幅。
(四)修道
《茶經》「一之源」載:「茶之為物,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飲茶利於「精行儉德」,使人強身健體。
《茶經》「四之器」,其風爐的設計就應用了儒家的《易經》的「八卦」和陰陽家的「五行」思想。風爐上鑄有「坎上巽下離於中」,「體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樣。 [釒復]的設計為:「方其耳,以正令也;廣其緣,以務遠也;長其臍,以守中也。」正令、務遠、守中,反映了儒家的「中正」的思想。
《茶經》不僅闡發飲茶的養生功用,已將飲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層次,旨在培養儉德、正令、務遠、守中。
詩僧皎然,年長陸羽,與陸羽結成忘年交。皎然精於茶道,作茶詩二十多首。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有:「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標「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並陸羽。他認為飲茶不僅能滌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門徑,三飲便可得道全真。
玉川子盧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寫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問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三碗茶,唯存道德,此與皎然「三飲便得道」義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煙消雲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流傳千古,盧同也因此與陸羽齊名。
錢起《與趙莒茶宴》詩寫主客相對飲茶,言忘而道存,洗盡塵心,遠勝煉丹服葯。
斐汶《茶述》記:「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效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茶,性清味淡,滌煩致和,和而不同,品格獨高。
中唐以降,已經認識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滌煩、致和、全真的功用。飲茶能使人養生、怡情、修性、得道,甚至能羽化登仙。陸羽《茶經》,斐汶《茶述》,皎然「三飲」,盧同「七碗」,高揚茶道精神,把飲茶從目常物質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層次。
綜上所述,八世紀下半葉,值中唐時期,煎茶茶藝完備,以茶修道思想確立,注重對飲茶環境的具備初步的飲茶禮儀,這標志著中國茶道的正式形成。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人。煎茶道是中國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於中、晚唐、經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歷時約五百年。
二、宋明時期——點茶道
點茶法約始於唐末,從五代到北宋,越來越盛行。十一世紀中葉,蔡襄著《茶錄》二篇,上篇論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湯、①盞、點茶,下篇論茶器、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同時又是文學家、茶葉專家、荔枝專家、其《茶錄》奠定了點茶茶藝的基礎。
十二世紀初,宋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二十篇:地產、天時、采擇、蒸壓、製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 [缶並]、杓、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趙佶是傑出的藝術家,書畫、詩文皆佳,且精於茶道。點茶道蘊釀於唐末五代,至北宋後期而成熟。
左旁「火」;右旁:上三個「力」,下 「月」。
(一)點茶道茶藝
點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1.備器
《茶錄》、《茶論》、《茶譜》等書對點茶用器都有記錄。宋元之際的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對點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號,並附圖及贊。歸納起來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
2.選水
宋人選水承繼唐人觀點,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但《大觀茶論》「水」篇卻認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日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汗,雖輕甘無取。」宋徽宗主張水以清輕甘活好,以山水、井水為用,反對用江河水。
3.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於唐人
4.候湯
蔡襄《茶錄》「候湯」條載:「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候湯最難。」蔡襄認為蟹眼湯已是過熟,且煮水用湯瓶,氣泡難辨,故候湯最難。趙佶《大觀茶論》「水」條記:「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趙佶認為水燒至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為度。蔡襄認為蟹眼已過熟,而趙佶認為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為度。湯的老嫩視茶而論,茶嫩則以蔡說為是,茶老則以趙說為是。
5.習茶
點茶道習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①盞、點茶(調膏、擊拂)、品茶等。
蔡襄、趙佶、朱權、錢椿年、顧元慶、屠隆、張謙德而外,丁謂、范仲淹、梅堯臣、歐陽修、林通、蘇軾、黃誕堅、陸游等人對點茶藝都有所貢獻。蘇軾的《葉嘉傳》,明寫人,暗寫茶,文中暗含點茶法。
(二)茶禮
朱權《茶譜》載:「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日: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點茶道注重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且禮陳再三,頗為嚴肅。
(三)茶境
點茶道對飲茶環境的選擇與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靜、清靜。令詩有「果肯同嘗竹林下」,蘇軾詩有「一甌林下記相逢」,陸游詩有「自挈風爐竹下來」,「旋置風爐清樾下。」朱權《茶譜》則記:「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
(四)修道
《大觀茶論》載:「至若茶之有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則百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之。」「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茶,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士庶率以熏陶德化。
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型大小」,附圖及贊語。以朝迕職官命名茶縣,賦予了茶具的文化內涵,而贊語更反映出儒、道兩家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之理。木侍制《砧椎》贊有「上應列宿,萬民以濟,稟性剛直。」金法槽(茶碾)贊有「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圓機運用,一皆有法。」石轉運(茶磨)贊有「抱堅質,懷直心。啖嚅英華,周行不怠。」胡員外(茶瓢)贊有「周旋中規而不逾其問,動靜有常而性苦其卓。」羅樞密(羅合)贊有「凡事不密則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揚之。」宗從事(茶帚)贊有「孔門子弟,當灑掃應付。」陶寶文(茶盞)贊有「虛已待物,不飾外貌。」湯提點(湯瓶)贊有「養浩然之氣,發沸騰之聲,以執中之能,輔成湯之德。」竺副帥(茶筅)贊有「子之清節,獨以身試,非臨難不顧者疇見多。」
朱權《茶譜》序日:「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內煉之功。得非游心於茶灶,又將有裨於修養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日:「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萬象驚寒。……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盧同吃七碗,老蘇不禁三碗,予以一甌,足可通仙靈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內煉之功。助詩興,倍清淡。探虛玄大道,參天地造化,清心出塵,一甌通仙。
趙佶、朱權貴為帝王,親撰茶書,倡導茶道。宋明茶人進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飲茶修道思想,賦予了茶清、和、淡、潔、韻、靜的品性。
綜上所述,點茶道蘊釀於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紀中葉北宋時期發展成熟。點茶道鼎盛於北宋後期至明朝前期,亡於明朝後期,歷時約六百年。
三、明清時期——泡茶道
泡茶法大約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於末茶。明初以後,泡茶用葉茶,流風至今。
十六世紀末的明朝後期,張源著《茶錄》,其書有藏茶、火候、湯辨、泡法、投茶、飲茶、品泉、貯水、茶具、茶道等篇;許次紓著《茶疏》,其書有擇水、貯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點、湯候、甌注、盪滌、飲啜、論客、茶所、洗茶、飲時、宜輟、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遊、權宜、宜節等篇。《茶錄》和《茶蔬》,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礎。十七世紀初,程用賓撰《茶錄》,羅廩撰《茶解》。十七世紀中期,馮可賓撰《岕茶箋》。十七世紀後期,清人冒襄撰《岕茶匯鈔》。這些茶書進一步補充、發展、完善了泡茶道。
(一)泡茶道茶藝
泡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1.備器
泡茶道茶藝的主要器具有茶爐、湯壺(茶銚)、茶壺、茶盞(杯)等。
2.選水
明清茶人對水的講究比唐宋有過之而無不及。明代,田藝衡撰《煮泉小品》,徐獻忠撰《水品》,專書論水。明清茶書中,也多有擇水、貯水、品泉、養水的內容。
3.取火
張源《茶錄》「火候」條載:「烹茶要旨,火候為先。爐火通紅,茶瓢始上。扇起要輕疾,待有聲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4.候湯
《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涌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初聲、轉聲、振聲、驟聲、皆為萌湯,直至無聲。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是萌湯,直至氣直沖貴,方是純熟。」又「湯用老嫩」條稱:「今時制茶,不假羅磨,全具元體,此湯須純
林福榮《陸子品茶圖》
熟,元神始發。」
5.習茶
(1)壺泡法
據《茶錄》、《茶疏》、《茶解》等書,壺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壺、泡茶(投茶、注湯)、滌盞、釃茶、品茶。
(2)撮泡法
陳師撰於十六世紀末的《茶考》記:「杭俗烹茶用細茗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為撮泡。」撮泡法簡便,主要有滌盞、投茶、注湯、品茶。
(3)工夫茶
工夫茶形成於清代,流行於廣東、福建和台灣地區,是用小茶壺泡青茶(烏龍茶),主要程序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等,又進一步爭解為孟臣沐霖、馬龍入宮、懸壺高中、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遊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品啜甘露、領悟神韻。
對泡茶道茶藝有貢獻的,除張源、許次紓、程用賓、羅廩、馮可賓、冒襄外,還有陳繼舒儒、徐渭、陸樹聲、張大復、周高起、張岱、袁枚、屠本俊、聞龍等人。
(二)茶禮
中國茶道注重自然,不拘禮法,茶書對此多有省略。
(三)茶境
十六世紀後期,陸樹聲撰《茶寮記》,其「煎茶七類」篇「茶候」條有「涼台靜室、曲幾明窗、僧寮道院、松風竹月」等。徐渭也撰有《煎茶七類》,內容與陸樹聲所撰相同。《徐文長秘集》又有「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風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鮮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瓢煙。」
許次紓《茶疏》「飲時」條有「明窗凈幾、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地石」等二十四宜。又「茶所」條記:「小齋之外,別置苛寮。高燥明爽,勿令閉寒。壁邊列置兩爐,爐以小雪洞覆之,止開一面,用省灰塵脫散。寮前置一幾,以頓茶注、茶盂、為臨時供具。別置一幾,以頓他器。旁列一架,巾 [巾兌]懸之。……」
屠隆《茶說》「茶寮」條記:「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設,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張謙德《茶經》中也有「茶寮中當別貯凈炭聽用」、「茶爐用銅鑄,如古鼎形,……置茶寮中乃不俗。」
明清茶人品茗修道環境尤其講究,設計了專門供茶道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動有了固定的場所。茶寮的發明、設計、是明清茶人對茶道的一大貢獻。
(四)修道
明清茶人繼承了唐宋茶人的飲茶修道思想,創新不多。
綜上所述,泡茶道蘊釀於元朝至明朝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紀末葉的明朝後期,鼎盛於明朝後期至清朝前中期,綿延至今。
四、總說
中國茶道成於唐,繼於宋,盛於明。
中國茶道形成於八世中葉的中唐時期,陸羽為中國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創始人。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陸羽、常伯熊、皎然、盧同、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齊已等。唐代茶人對茶道的主要貢獻在於完善了煎茶茶藝,確立了飲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於中晚唐,歷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為時約五百年。
點茶道形成了十一世紀中葉的北宋中後期,代表人物是蔡襄、趙佶、梅堯臣、蘇軾、黃庭堅、陸游、審安老人、朱權、錢椿年、顧元慶、屠隆、張謙德等。宋代茶人承先啟後,創立了點茶茶藝,發展了飲茶修道的思想。點茶道鼎盛於北宋中後期至明朝初期,至明朝末期而亡,為時約六百年。
泡茶道形成於十六世紀末的明朝後期,代表人物有張源、許次紓、程用賓、羅廩、馮可賓、冒襄、陳繼儒、徐渭、田藝衡、徐獻忠、張大復、張岱、袁枚等.明清茶人對茶道的貢獻一 在於創立了泡茶茶藝,且有撮泡、壺泡和工夫茶三種形式;其二在於為茶道設計了專用的茶室——茶寮。泡茶道鼎盛於明朝後期至清朝前中期,衰於近代,復興於二十世紀後期。
中國先後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煎茶道、點茶道在中國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一線生機。唐宋元明清,中國的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先後傳入日本,經日本茶人的崇新改易,發揚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茶道發源於中國,光大於日本。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盡管現在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

如岳陽的君山銀針,芽頭肥實,茸毫披露,色澤鮮亮,沖泡時芽尖直挺豎立,雀舌含珠,數起數落,堪為奇觀。其二,名茶要有商品的屬性。名茶作為一種商品必須在流通領域中顯示出來。因兒名茶要有一定產量,質量要求高,在流通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三,名茶需被社會承認。名茶不是哪個人封的,而是通過人們多年的品評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名茶,或載於史冊,或得到發掘,就是現代恢復生產的歷史名茶或現代創制的名茶,也需得到社會的承認或國家的認定。由於我國名茶種類繁多,在此僅對不同茶種的有代表性的少量名茶作一概述。

西湖龍井
黃山毛峰

洞庭碧螺春
安溪鐵觀音

君山銀針
雲南普洱茶

廬山雲霧
凍頂烏龍

祁紅
蘇州茉莉花茶

Ⅶ 茶道完整版電影

[www.xskw.net 新時空家園] 《走遍中國》 20120918 百集系列片·中國古鎮(29) 牛街——茶道湯池.mp4

Ⅷ 《天下茶道》中講述的是茶路是什麼

是安化人用無畏 的勇 氣走 出一條從 安化至歐洲的萬里茶路 。。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採納

Ⅸ 茶道相關影片

《烏龍小子》,《火影忍者》

Ⅹ 溫州茶文化幻燈片 小學6年級

11都說溫州缺少文化,那是因為溫州的經濟太突出...
聽說溫州人只知道賺錢,不知道享受生活,其實你並不了解溫州..
甚至於有人說溫州是文化的沙漠....其實除了見識外,還有發現....
推薦一篇溫州的茶文化的文章...
如果有空請來坐坐..

茶香 詩意的生活

汪瀅 路風 2005-09-22
茶,對於中國人來說,象徵著清醒與控制。茶,越抿越清醒,越抿越冷靜,令人或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或運籌帷幄深不可測。對於現代的都市人,茶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律者獨善其身自得其樂。也因此,在這個不斷物化的城市裡,都市人開始新一輪的精神追求———愛茶。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周作人
場景一

下午。
太陽的光芒還在肆意地揮灑。
楊華,一家外貿公司的產品經理,正和客戶坐在古色古香的茶館斗室里,討論著最近發生的紡織品貿易摩擦……

場景二

傍晚。
城市黃昏的光暈正在悄悄變暗。
胡可芳,一位快樂的城市自由職業者,正坐在喜歡的茶館靠窗的老位子上,和一群喜歡喝茶的老友,淡定地閑聊,眼角掠過窗外行色匆匆的人群,看著城市最後一縷金黃被燈光一點點替代、淹沒……

場景三

入夜。
都市的繁華漸漸平靜。
陸振軒,金融行業部門經理,正擁著美麗的女友,在悠悠古韻中憧憬著二人關於未來的美好生活……

這些只是我們這座城市的一個角落裡發生的一些片斷,時間不同,人物不同,心情不同,但是有一樣是共同的,他們都喜歡在陣陣茶香中讓自己的思緒隨意地漫遊。

他們是都市喝茶族,喜歡獨自或聚在一起喝茶,喝茶,是他們最喜歡的休閑方式。

難抵茶香誘惑
曾幾何時,迪廳喧鬧的高分貝占據了我們的心靈,酒吧五顏六色的燈光迷惑了我們的雙眼,好像我們的休閑世界淹沒在卡拉OK的熱浪、KTV的時尚和酒吧的喧鬧中。去茶館喝茶,彷彿註定成不了城市休閑的主流,只在一些風雅的文人中流行。直到現在,我們突然發現,溫州的街頭悄悄多了一些古色古香的門面———茶館。

你愛茶嗎?你泡茶館嗎?不論答案如何,有一個事實要呈現給你:在我們這個城市裡,茶店和茶館的數量正在悄然增加:除了幾家位於鬧市區的茶館茶坊,幾乎每一條商業街和社區,都能發現茶店或茶館的影子。據了解,僅僅南浦住宅區,茶葉店就不下20多家,其中不少附帶經營小茶館。雖然從表面上看,茶館外依舊靜悄悄,但在午後、黃昏,或是燈火闌珊的夜晚,茶館裡面總有不少常客出沒。茶,愛茶,泡茶館,正在都市裡開始了新一輪的流行。

胡可芳最喜歡功夫茶,她說,我喜歡這里,每當我心情不好或者需要靜思的時候就喜歡到這里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聞著我最喜歡的烏龍茶香,好好靜一下,享受這一份安逸和寧靜。

說起茶來她頭頭是道:品茶當然不只是品味,要先聞其香,再品其味。喝功夫茶者,常常捧起茶杯接唇後,先聞一下,吸入香氣,此時清香沁肺,驟覺清爽提神,然後再仰面一啜,慢慢吞下,齒頰留香,喉底甘潤,備覺身心愉快,有人還將杯底嗅一遍,回香回味,稱這才是懂得功夫茶「三味」。她說她有一群茶友,一有空就常去幾家茶館泡著,樂此不疲。
愛上茶館氛圍
與其說我喜歡茶的味道,還不如說我更喜歡喝茶時的氣氛與感覺,楊華說,我最喜歡茶館的環境,現在的商務客人已經越來越不喜歡大桌吃飯喝酒的喧鬧,往往吃了半天,還在圍繞著酒量誰大誰小在兜圈子,效率太低了。多應酬了真的是味覺疲勞,我和熟悉的客戶就喜歡常常以這里為根據地,吃點特色的點心或者套餐,泡一壺好茶,許多事情就在茶水開了的嘟嘟聲響中解決了,何必這么熱鬧,工作也是休閑,茶館不是最好的場所嗎?

現在溫州的茶館,應該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老茶館了,優雅的環境、悠揚的古韻、幽香的茶水、悠閑的小吃,隨著目標客戶的年齡變化,現在的茶館賦予了這個古老名詞許多新的含義。綉山茶苑和雅博茶坊,簡直就是開在風景中的風景,很難讓人不留戀。

現在,一些人開始追求得越來越多的是獨特的值得細細回味的東西,而茶,就是這種心情的很好的載體,而茶館,就是讓我們好好品味人生、品味生活的好去處。
在天福茗茶,記者遇見幾個老茶客,他們中間有企業界人士,有公務員,也有一些白領。但這些喜歡喝茶的人們,都是現代社會最活躍的一個群體,與別人有所區別的是他們都是現在社會的都市喝茶一族,雖然他們都有著自己另外一面你經常看到的人生精彩,但是在茶館他們是另一群人,他們都是來尋求一種安靜,一種氛圍。
去除都市的浮躁
茶是中國的國粹,說起茶能養性,古往今來,中國的歷史有多長,反反復復也就記載了多少年茶之養性大道。也許數千年來,茶的博大精深、永不褪色的發展之勢,就緣於這個原因吧。

一位文人朋友這樣認為,我從最簡單的作息時間表裡改變自己,雖然還不知這種改變將把我帶到何方,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為茶而改變的生活步伐,已經開始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我感覺得到,我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很快樂。

陸振軒是年輕人里喜歡喝茶的一個,他說,別以為我們年輕就不喜歡茶館,我和我女朋友就喜歡這里的環境,記得我們第一次約會就是在這里,沒想到我們二人都不約而同點了大麥紅茶,這大概就是緣分吧,呵呵。我認為茶館環境不錯,特別適合私密環境下的交流,也適合小團體搞些自娛自樂的PARTY,我和女朋友說好了,結婚就包下整個茶館,搞一場別開生面的茶館婚禮……

喝茶開始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顯示了不少人正在悄悄去除都市裡的浮躁。在雅博茶坊,有身著旗袍的服務小姐款款而行,嫻熟地表演茶藝、茶道、茶技。女主人許蒙愛告訴記者,這里的氛圍吸引各種年齡層次的人參與。茶客在茶館里可以一邊品茶,一邊聽著古箏、評彈,「看」、「聽」、「玩」、「侃」、「思」,各取所需,品味更加輕松、自得其樂的文化氛圍。鄭曉群 汪瀅
相關鏈接
溫州喝茶好去處
五福林茶館 古樸溫蘊

五福林的宗旨就是為愛茶人的心靈營造出廉美和靜的中國茶精神。在這里,所有的空間里都是用木竹為基本元素。空間的分隔上,唐式廳、明式廳、清式廳代表中國茶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各牆面上的窗欞格,玄關處的古式傢具,出挑的屋檐,通透裝飾的迴廊,連環境都充滿茶香。

地址:人民東路浦發大樓D幢114室二樓。

雅博茶坊 精緻雋永

在雅博茶坊里,除了茶還是茶。雅博的空間是很典雅的,內又有懷謝樓、春草軒、鶴舫等各單體建築的組合,16個茶室用十六個詞牌名,這個創意也很獨到。在雅博茶坊里幾乎每個角落都是古董。讓身體沉坐在這樣的椅子上是一種很自然的休閑。窗外盡是養眼的綠意,地處鬧市而無市聲之擾,這樣的愜意在溫州的夜生活里是不多見的。

地址:謝池巷東首池上樓
綉山茶苑 山邊風景

依山逶迤的古典園林建築成就了綉山茶苑。茶苑很古典的,從入口的洞門,至青石雕鏤的抱鼓、瓦檐勾頭;從曲徑通幽的迴廊,至漏透的花窗疏影;若隱若現的垂簾里流淌著古箏的清韻,濃郁的樹葉、啁啾的鳥聲、輕淺的人語,如此時,有月懸高天,清輝如夢;或雨打芭蕉,寄思他鄉;抑或是什麼都不想,邀幾位知己,圍桌夜話,或埋頭品茗,哪怕是獨處著,只是感受看茶色的溫柔、清氣的醇厚,那也不失是一種緣分。

地點:溫州市綉山路綉山公園內。

天福茗茶:信河街萬豐廣場一樓
茗豐茶店:小南路五洲大廈樓下
引於<溫州日報>

閱讀全文

與茶道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島的韓國倫理電影 瀏覽:978
讀書社團的策劃方案 瀏覽:918
禁播愛情片 瀏覽:239
蛋蛋長在喉結的電影 瀏覽:701
聊齋系列香港片 瀏覽:88
社區志願培訓方案 瀏覽:846
方案和策劃案 瀏覽:654
百合米婭 瀏覽:305
借種講的是什麼 瀏覽:502
日本重生電影主角 瀏覽:523
電影院放映時間查詢 瀏覽:363
《陷阱》未刪減版韓國百度雲 瀏覽:868
電子商務政策法律滯後 瀏覽:493
現貨微信營銷話術 瀏覽:739
瓦嚓拉·堂卡帕斯特 瀏覽:72
兄弟操嫂子 瀏覽:219
愛愛資源網 瀏覽:897
中國打越戰的電影 瀏覽:122
讀中級電子商務容易找工作嗎 瀏覽:968
翁虹5部出位電影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