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應急宣傳冊

應急宣傳冊

發布時間:2022-07-06 05:55:45

1. 消防隊進行培訓送什麼禮品合適

小型的消防器材(如小型車載滅火器、小型應急工具包等)附贈宣傳冊一本即可了!

2. 應急預案操作手冊

XXX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XXX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2010年X月

說 明

1.本操作手冊依據《XXX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簡化編成。
2.突發事件發生後按照其性質,一般啟動專項應急預案,由專項指揮機構負責指揮,事件的主管部門同時是專項指揮機構的辦事機構。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或應急實際需要,應當啟動本預案時,由鎮政府主要領導負責指揮。
3.應急流程圖是應急處置的總體框架,它明確了突發公共事件的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各個階段的應急內容、程序,並根據突發事件的等級明確了分級負責和指揮關系。
4.若要了解應急處置的詳細內容,請查閱《XXX突發公共事件X應急預案》和相關專項應急預案。

2010年X月

應急響應程序

一、信息報送
(一)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村委會、村小組要立即如實向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辦公室專用接警電話XXXX)。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採取的措施等。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突發公共事件相關情況,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時上報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X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和各相關部門接到突發公共事件重要信息報告後,研究判斷各類基礎信息和動態信息,及時提出緊急處置建議,向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報告,並將鎮政府應急委員會領導同志批示或指示傳達給有關村委會和部門,並跟蹤反饋落實情況。
(三)各村、及村民小組和相關部門要及時掌握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對於一些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或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報送,要高度重視,嚴密監視事態發展,及時上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同時,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時匯總有關情況,向上級匯報。
二、預警行動
(一)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要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方針。鎮內各村、街、各部門要根據突發事件的種類和特點建立健全監測網路,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落實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對有關突發事件進行全天候監測。要經常調查和分析研究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影響穩定的重點問題,特別要關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要害部門,定期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緊急重大情況,及時發現和掌握苗頭性問題,如有重要情況須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並及時上報。
(二) 鎮應急管理辦公室、各專項應急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都要指定聯絡員,具體負責溝通信息、協調業務、傳達指令等工作。
(三) 突發公共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級負責、條塊結合、逐級上報的要求報送。各村、各單位得到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應及時分別向鎮政府主管部門報送。突發公共事件所在地及其有關部門在上報信息的同時,要迅速派出應急工作組,作為第一支響應隊伍先行到達現場開展應急工作,及時控制局面,減少傷亡和損失,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四) 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接警處警中心設在鎮政府總值班室。鎮政府總值班室依託各村、各單位值班信息報送機制,對全鎮重大和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統一接警。各村、各單位也要設立突發公共事件接警處警中心。
(五) 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執行省、市統一預警標准,按照突發公共事件嚴重性、發展態勢和緊急程度,分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大(Ⅰ級)四級預警,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標示。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信息網路、宣傳車、警報器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發布,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六) 當突發公共事件已經發生,但尚未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准時,所在地政府要向鎮政府及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當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立即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並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超過一般(Ⅳ級)預警標准,但尚未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要向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當突發公共事件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准時,鎮政府立即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並向縣政府、縣有關部門和省、市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超過較重(Ⅲ級)預警標准,但尚未達到重大(Ⅱ級)預警標准時,縣政府要向各有關應急工作部門和單位預警並向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當突發公共事件達到或超過重大(Ⅱ級)和特大(Ⅰ級)預警標准時,由應急管理委員會立即啟動相應縣級應急預案,並及時向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情況。
(七) 在我鎮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如果涉及或影響到我鎮行政區域以外的地區,鎮政府要將有關情況及時報有關縣(市)、鎮、鄉政府;如果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員傷亡、失蹤、被困,或可能影響到境外的,鎮政府要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省、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徵求表態口徑和處理意見,及時處理。
三、指揮與協調
(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1級)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2級):由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請鎮政府應急委員會主要領導批准後啟動應急預案,鎮長或分管副鎮長等應趕赴現場,並成立由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和事發地村委會組成的現場指揮部。同時,立即上報上級政府,請求支援。
(二)較大突發公共事件(3級):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必要時,及時上報上級政府請求支援。
(三)一般突發性公共事件(4級):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或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由政府領導和相關專項指揮部領導負責指揮。必要時,上報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請求支援。
四、先期處置
(一)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要立即做出響應,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並及時向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
(二)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在向縣政府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三)應急響應一旦發現事態危害超出自身控制能力時,應立即向上級政府應急委員發出請求,由上級政府應急委員會協調其他應急力量予以增援。
五、保障行動
根據事件危害程度,鎮直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及相關預案要求,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人力、財力、物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證應急救援的急需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必要時,由鎮政府負責向上級政府請求援助。
(一)人力保障
(1)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疾病控制、地震救援、防洪搶險、森林消防、礦山救護、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以及水、電、油、氣等工程搶險救援隊伍是應急救援的專業隊伍和骨幹力量。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提高裝備水平。
(2)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團體和志願者等社會力量是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社會力量的應急能力建設,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識和技能。
(3)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鎮政府按照預案分工調用應急隊伍和社會力量進行處置。必要時,要及時向上級政府請求援助。
(二)財力保障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有關條款,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所需資金,列入鎮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作為公共財政應急准備資金;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所需財政負擔的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必要時,請求上級財政部門的支持。
(2)財政部門負責公共財政應急准備資金的管理,重大資金的動用必須由縣政府應急委員會審批。財政和審計部門要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管和審計。
(三)物資保障
(1)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儲備、調撥方案,明確儲備地點、儲存方式、儲存物資種類、儲藏數量和調撥程序等,應急儲備物資調用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統一協調。
(2)加強對應急儲備物資的管理。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中心。
(四)基本生活保障
鎮民政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基本生活保障標准,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
(五)醫療衛生保障
(1)鎮衛生院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應急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機制、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醫療救治系統、衛生監督系統和信息支持系統,全面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2)建立覆蓋全鎮的動態資料庫,做好應急醫療救護隊伍、疾病控制隊伍、醫療衛生設備等資源的調度工作。
(3)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需要,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應當採取公眾自救、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專科救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必要時,組織動員社會衛生力量參與醫療衛生救助工作。
(六)治安維護
(1)鎮武裝部、派出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治安保障工作,並會同縣武警大隊制定治安維護應急保障預案,明確在應急狀態下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應做的各項工作。
(2)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公安部門要迅速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警戒和治安管理,並根據需要在現場周圍設立警戒區和警示標志;協助有關部門及時疏散災民和傷亡人員,維護社會秩序,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要設施和重要物資,特別是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的警衛及防範保護; 必要時,依法採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
(3)事發地村屯應當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治安聯防,協助公安部門維護好社會治安秩序。
(七)社會動員
(1)依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人員傷亡等情況,確保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社會動員。在啟動各級相應應急處置預案時,發布社會動員令,向社會和公眾發布事件信息,實施現場動員和提供有關保障,組織人員疏散、隱蔽和隔離等。根據需要,動員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隊伍等所有可以動員的一切力量,有組織地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2)全鎮范圍內的社會動員,由鎮政府報請縣政府批准。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鎮社會動員工作,會同宣傳部門和公共媒體搞好動員教育,制定社會動員方案,協調鎮直相關部門開展工作, 並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備案。
六、響應終止
(1)鎮政府應急委員會、各專項指揮部或現場指揮部確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已基本結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應按程序及時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2)專項指揮部或現場指揮部,需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情況形成書面報告,上報鎮政府應急委員會,經鎮政府或上級政府應急委員會批准後,作出同意應急結束的決定。
(3)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由省政府應急委員會或省專項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較大、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由市、縣政府應急委員會或其專項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應急結束情況要及時通知到參與事件處置的所有部門和單位,必要時還應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
七、後期處置
(1)鎮政府應急委員會會同事發地村委會,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後處置工作。
(2)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結束後,現場指揮部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理事故現場,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3)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4)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迅速調撥救災物資,保證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5)保險公司要發揮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各類危害事件的特點,逐步擴展保險種類,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依據保險合同約定,及時進行理賠。
(6)對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要適時成立調查小組,對事件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並在宣布應急結束後的5日內,向鎮政府應急委員會提交突發公共事件調查報告。由鎮應急委員會負責向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相關情況。
(7)鎮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在宣布應急結束後,組織有關部門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核查小組,對事件危害和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並在10日內將評估報告報送鎮鄉政府應急委員會。由鎮應急委員會負責向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相關情況。
(8)鎮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和事發地村委會具體負責恢復與重建工作。需要上級政府給予援助的,由鎮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請求。

應急信息網路系統

1、 應急信息報送網路系統:
縣應急辦(電話:XXXX)


鎮應急辦(電話:XXXX)

要求:上述單位必須安排專人值班,座機保持專用暢通、手機要保持開機。

2、應急指揮網路系統:
鎮政府指揮系統
總 指 揮:XXX 職務:XX 手機號:XXXX
副 指 揮: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X副鎮長 手機號:XXXX
XXX 職務:派出所所長 手機號:XXXX
要求:1、上述單位、人員要保持通訊暢通,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保證聯得上,找得到,准時到崗到位。

重大危險源登記表

分布 性質 種類 技術要素 危害程度 影響范圍 處置辦法

重要防護目標確定統計表
目標 分布 性質 類別 防護級別 防護方法 防護要求 備注

應急救援力量登記表
一、骨幹力量
骨幹
名稱 分布 人員數量 裝備數量 救援能力 救助專業 主管單位 主要負責人 聯絡人員 聯絡方式

二、專業力量
專業
名稱 分布 人員數量 裝備數量 救援能力 救助專業 主管單位 主要負責人 聯絡人員 聯絡方式

醫療保障能力登記表
醫療機構 分布 救治專業 床位 救治力量 疫情監測設備 主要醫療器械 聯系方式

應急裝備、設施、物資登記表
名稱 性能 儲備庫點分布 數量 質量 負責人 協調
人員 聯絡方式 備注

避難場所分布情況表圖
場所名稱 分布地點 負責人 聯系方式 安置人數 保障時限 最大容量 保障方式

社會動員系統圖表
應急救援力量 分布地點 負責人 聯系方式 人數 裝備 設施 物資

3. 《深圳公眾應急常識》宣傳冊由 編寫

1.b
2.d
3.a
4.c
5.c
6.d
7.d

4. 應急管理局宣傳品都需要啥

創建宣傳品。
馬鞍山市應急管理局擬印製文明創建宣傳品及相關物品,市文明辦統一印製的文明創建宣傳手冊,資金6000元,封面250g銅版紙覆光膜。

5. 目前廣東省惠州市有幾個高鐵站

惠州高鐵站有8個,分別為惠州南站、惠東站、仲愷站、小金口站、雲山站、西湖東站、龍豐站、仲愷站、瀝林北站等;其中惠州南站以及惠東站是在惠州市可以前往更多城市。其他的都在惠州的區縣內。

惠州南站

惠州南站是廈深高鐵途經的站點之一,也是惠州首批開通運營的高鐵站點,位於惠州市惠陽區淡水新橋村愛民東路。始建於2010年,2013年12月28日,惠州南站正式開通運營。

惠東站

惠東站於2012年動工建設,於2013年12月28日竣工運營。位於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石井村,車站上行距離鮜門站35千米、下行距離惠州南站32千米,途經線路是杭深鐵路廈深段。

小金口站(惠州站):位於惠州大道與京九鐵路之間、惠州火車站、小金口鎮南部,換乘京九/廣梅汕鐵路。

雲山站(市政府站):位於雲山西路與文明一路交匯處;市民樂園,惠州市政府,市文化藝術中心,市科技館,市博物館,意生廣場,佳兆業廣場,華貿購物中心;未來可換乘惠州軌道交通1號線。

西湖東站(西湖站):位於環城西路麗日購物廣場對面、惠州西湖國家風景名勝區,惠州市中心醫院,豐湖書院,步行街。

龍豐站(客運南站):位於仲愷大道惠州社會主義學院和實驗中學路段中間;惠州汽車南站、南線汽車站。

惠環站:位於仲愷大道與和暢二路交匯處;中信惠州醫院,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仲愷站(陳江站):位於仲愷大道五路、六路與甲子路、曙光路交匯處、陳江鎮南部。

瀝林北站(瀝林站):位於京九鐵路北側、瀝林文化廣場、瀝林鎮西部。

惠州的特色景點:

惠州西湖是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境內的一個城市淺水湖泊,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景觀由「五湖六橋十八景」組成。

在歷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合稱為中國的三大西湖。中國擁有「西湖」之名的景緻數不勝數,除了天下聞名的杭州西湖外,惠州西湖也堪稱是我國西湖中的個中翹楚。

羅浮山又名東樵山,是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嶺南第一山.漢朝史學家司馬遷曾把羅浮山比作為「粵岳」。擁有九觀,十八寺,三十二庵。

它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博羅縣的西北部,橫跨博羅縣、龍門縣、增城市三地,總面積260多平方公里,和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境內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羅浮山的主峰是飛雲峰,海拔1296米。其山勢雄渾,風光秀麗,四季氣候宜人,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

6. 如何及時獲取防汛信息

1、通過宣傳活動學。政府及有關部門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基層組織發放一些公眾防災知識讀本、宣傳冊、宣傳單、明白卡,張貼防汛宣傳圖片,舉辦防災減災知識講座,大家要留意這方面的活動,積極主動參與。

2、通過課堂學。中小學課本上一般有包括防汛在內的防災減災相關知識,作為在校中小學生要認真學習,豐富自己的防汛知識。還有不少有關防汛方面的課外讀物,可參考閱讀。

3、通過網路學。政府部門的防汛、水利、氣象等門戶網站上一般有防汛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大家可上網瀏覽這些網站,學習防汛知識。

4、通過媒體學。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有時會播出或刊登防汛方面知識內容,大家要注意收聽收看。

洪澇的主要危害

洪澇災害危害極大,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導致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破壞,農田、城鎮、村莊等大面積受淹,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耕地失去耕作條件,企業停工停產,影響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等。

同時,可能會造成河流改道、生態破壞、水環境污染,引發疫情,直接危及人民群眾健康。

以上內容參考碭山縣應急管理局-防汛知識圖文解讀

7. 誰能幫忙把《深圳公共應急常識》宣傳冊的內容發給我

我搜索了一下,是《深圳公眾應急常識》
這個他們沒把電子檔發到網上來。。我也盡力搜索了。。還是幫不到你

8. 《深圳公眾應急常識》宣傳冊是由誰編寫的

《深圳公眾應急常識》是市政府投資640萬元,由深圳市應急指揮中心組織編寫完成, 市長許宗衡親自為該書作序,共1.8萬多字,配有121幅彩繪 ...

9. 誰知道一些自然災害的急救常識

戰略措施1: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通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一整套工作運行機制。
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通過培訓和預案演練使廣大群眾、災害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預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案。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政府應鼓勵社區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救災演練、裝備專門的通訊設備在緊急條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並保證必要的緊急儲備物資和設施。積極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應急准備。

戰略措施2: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面對自然災害,科學防禦,從早期盲目的抗災到近年來主動地避災,體現了在防災減災中的科學發展觀。

戰略措施3: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風防禦工作實踐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氣象科技在防颱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台,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台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數值預報產品,為准確預報台風未來的路徑提供了參考依據,使預報員對台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為准確超前的預報提供了科學依據;骨幹預報員在台風預報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戰略措施4: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了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信息服務中,向政府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信息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並用手機簡訊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至用戶,使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用戶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戰略措施5: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防災減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組織領導,各個部門積極響應。在氣象災害應急管理中,氣象部門在內部上下聯動的同時,加強了與新聞、水利、民政、安全監督、海洋、農業、林業、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動和緊密協作,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
需要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充分動員和發揮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依靠公眾力量,形成規范、高效的災害管理工作流程。

戰略措施6:分類防災,針對行動
不同災種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差異很大,防災減災的重點、措施也不同,如對台風災害,重點是防禦強風、暴雨、高潮位對沿海船隻、沿海居民的影響,強霧、雪災則對航空、交通運輸形成很大影響,沙塵暴災害主要影響空氣質量。根據不同災種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特徵,採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預防和減輕台風災害,應根據台風預警級別,及時疏散沿海地區居民,人員應盡可能呆在防風安全的地方,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隻走錨、擱淺和碰撞,拆除高層建築廣告牌,預防強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對暴雨洪澇災害,根據雨情發展,及時轉移滯洪區、泄洪區人員、財產,及時轉移城市低窪危險地帶以及危房居民,切斷低窪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濃霧發生時,大氣能見度與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機場、高速公路、航運採取停運、封閉措施,交通駕駛人員控制速度,確保安全,居民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口罩。
雪災發生時,相關部門做好交通疏導,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駕駛人員小心駕駛,防範道路結冰影響。

戰略措施7:人工影響,力助減災
人工影響天氣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減災科技手段。在合適的天氣形勢下,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霧等作業,可以有效抵禦和減輕乾旱、洪澇、雹災、霧災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和損失。

戰略措施8:風險評估,未雨綢繆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對自然災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同,其防災救災能力也各不相同。災區的經濟實力與發展水平、社會制度、災區自組織能力都是影響區域自救能力和恢復能力的重要因素。經濟發達地區,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災後恢復能力強,速度快,但其損失也就越大;不發達地區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當致災因子與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脆弱性相結合,災害風險也隨著增加。
通過自然災害的綜合風險評估,並應用評估結果,可以進一步探討自然災害風險管理模式和預防措施,可以有針對性地控制災害,規范對易災地區的利用,提高對災害的認識。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我國學習、借鑒。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建立了對內陸和周邊水域、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進行制圖、調查的政府機構,收集了大量有關洪水、火災、風暴和相關災害的數據,為有關地區後來的災害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和地質調查局、美國林業局在內的機構,記錄了大量洪水、航運災難、極端氣候事件、森林火災,以及相關的原因和措施方面的資料。依據風險評估資料,建造大規模的防災工程,如堤壩、水庫、海堤等,突發事件「避難」場所;從法律上控制對易災土地的利用;制定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防災標准和法規;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多災地區居民的防災意識;開展農作物、洪水和地震保險;開展改善氣候的實驗,如人工增雨、消霧、減弱風暴,及降低地層縫隙的壓力避免地震等實驗。在上世紀中葉,聯邦政府還制定了全國性的第一部災害救助法律,啟動永久性的災害救助項目。美國陸軍工程兵在修建災害工程 (防洪堤、水壩和防洪牆)的同時,還為大型人工養灘項目提供資金資助、為沿海地區建立風浪侵襲模型,監督跨洲颶風疏散計劃的實施,(受洪水影響)濕地使用許可管理等。保險公司如聯邦保險管理局,與當地政府共同監督洪區和高風險沿海地區的制圖和管理,通過各種政策增強公眾對洪水的認識,幫助受災人員恢復工作生活,推動在有嚴重洪水威脅地區的長期居民搬遷工作。

10. 消防安全無小事,看看澄海區如何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活動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推動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落實消防宣傳教育主體責任,認真組織開展好今年「119」宣傳日宣傳工作,根據《***「119」消防日宣傳周活動方案》精神,結合區消防大隊「119」消防宣傳活動「找火災隱患,保全家平安」。公司決定開展消防宣傳系列活動,提高員工的消防責任意識和消防知識,為了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組織機構:
成立「119」消防宣傳活動專項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二、「119」消防宣傳活動安排
(一)活動時間:2014年11月3日至30日。
(二)活動主題:找火災隱患,保全家平安。
(三)主要內容
1、201*年11月2日至11月10日,開展一次「找火災隱患,保全家平安」教育活動。發放員工消防安全宣傳冊,向職工宣傳普及防火、滅火、應急疏散常識和查找、消除火災隱患的方法。
2、201*年11月20日,開展一次滅火器操作、消防水帶連接等項目消防技能競賽,進一步提高員工撲滅初期火災的能力。
3、201*年11月26日,在苯加氫車間開展一次「護衛生命」綜合性的應急演練活動。通過實地演練,檢驗應急救援裝備的配備、完好情況和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各崗位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要將演練與加強從業人員的應急救援培訓相結合,增強廣大職工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201*年11月26日,在公司開展一次「消防知識競猜」活動。使員工深刻牢記一懂三會、四個能力等消防常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119」消防日活動是消防工作的「年度大戲」,是推動落實消防工作的重要舉措。各部門和車間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明確責任,加強協調,抓好落實;要結合工作分工,認真組織落實。
(二)突出正面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各部門和車間要加強消防的政策、法規和先進典型等方面的宣傳,利用開交接班會及班組培訓的時機加大宣傳力度,傳播消防正能量。
(三)堅持重心下移,深化活動效果。要充分調動各車間班組的積極性,使他們認真落實「119」消防日的各項要求,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宣教活動。不斷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有力促進消防工作的落實。要克服短期思想,注重延伸「119」消防日期間開展的主題宣貫、警示教育、安全文化建設等活動時限,及時充實活動內容,達到以月促年的效果。
(四)嚴格督導考核,確保工作落實。各部室要加大對活動進展情況的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活動扎實有效開展。要將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各級目標管理考核,細化考核內容,嚴格責任落實。
五、工作開展:
1、制訂方案,進行動員部署。工作小組於11月2日下午召開工作會並制訂好專門方案,並由組長組織進行動員和部署安排。
2、突出工作重點,認真開展此項活動。按工作內容的要求,認真按照「119」消防日的活動方案開展工作。
3、要注重標准,嚴格要求,活動結束後要做好此項工作的總結。

公司
201*年11月2日

閱讀全文

與應急宣傳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企業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465
校園微信營銷策劃案 瀏覽:990
近幾年網路營銷的發展 瀏覽:41
服裝品牌市場營銷論文 瀏覽:799
旅遊市場營銷策略論文 瀏覽:953
環衛宣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02
二本院校市場營銷畢業投簡歷 瀏覽:938
幼兒園大培訓大執法方案 瀏覽:182
飲料廣告促銷活動 瀏覽:426
網路營銷績效評價舉例 瀏覽:104
新產品的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847
市場營銷項目組合 瀏覽:319
高端樓盤營銷方案 瀏覽:307
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544
公司商務禮儀培訓方案 瀏覽:552
創收節支方案策劃 瀏覽:705
員工講堂培訓方案 瀏覽:660
就業介紹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38
親子戶外環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71
培訓方案更加實效可行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