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堂寨好玩嗎
天堂寨景色宜人,很適合出遊,還有驚險刺激的滑索 棧道可以玩。天堂寨時而被雲霧籠罩,若隱若現,仙氣十足,宛若「天堂」,古時候有「多雲山」之稱,這次還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
滑索看起來很刺激,玩之前要經歷一番思想斗爭。膽子大的人一定要體驗一番,懸在半空中看風景簡直是一種享受,視野十分開闊,颼颼的冷風更能感受秋意的涼。如果不敢玩滑索也沒關系,老老實實走到谷底也是可以到達對面棧道的。
很多人到達棧道後,因恐高不敢再向上走一步,不過看起來應該比玻璃棧道好一些,畢竟是木頭棧道,看不到腳下是騰空的。有機會還是要體驗一下的,感受鳥瞰群峰的豁然之感。
Ⅱ 天堂寨門票免票政策是怎樣的
憑武漢地區有效證件(身份證、居住證等)到天堂寨風景區拍攝寨門圖片或一段寨門視頻,配 「安徽天堂寨」字樣,發送至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平台,即可享受天堂寨免票政策。
天堂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與湖北省羅田縣交界的地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堂寨古稱「多雲山」,最高峰海拔1729.13米,為大別山主峰之一,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景區內有大小瀑布108道,其中落差達50米以上的18道。
天堂寨所處的大別山,是中國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長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頂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荊楚,海拔1729米的天堂頂有一口天塘,塘水不溢不涸,俗稱「瑤池」。
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境內千米以上的高峰25座,天堂寨最高峰為大別山主峰之一。其主要景點有白馬大峽谷、龍劍峰、白馬峰、瀑布群等 。
1987年天堂寨經省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8月,包括天堂寨園區在內的安徽大別山(六安)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天堂寨為大別山地質公園主園區;2007年被批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天堂寨園區位於金寨縣西南部,其西南、東南與湖北省羅田、英山縣接壤。園區內虎形地居中,南上天堂寨主峰、北倚白馬雄峰,東去造錢坳,西登聖卦尖。地理坐標為:北緯31°06′18″~31°10′25″,東經115°45′00″~115°48′35″。面積120平方公里。
Ⅲ 天堂寨兩日游怎麼安排行程
1、中午到達天堂寨,下午游覽天堂寨的白馬大峽谷景區,欣賞1.3億年前形成的U形峽谷。體驗峽谷飛度溜索,看九龍潭,九龍官路,聖水洗白馬,天然城堡。親密嬉戲天堂聖水。欣賞「五順」,天順橋,和風橋,細雨橋,天貺橋。2小時左右。 接著體驗天水澗,金三角漂流,2小時。
2、早上,出發游覽天堂寨主景區,看三大景區:瀑布群景區,龍劍鋒景區,天屏峰景區,
(1)、欣賞九影瀑,情人瀑,泄玉瀑,淑女瀑,銀弓瀑,看娃娃魚。1小時。
(2)、爬龍劍峰,看林海長廊,雷劈石,松龜同壽,三友松,仙人指路,銀台燭花,木石姻緣。2小時。
(3)、到海拔1605米的天屏峰景區,看看江淮分水嶺,鄂皖交界地,石佛,馬頭峰,駱駝峰,鯨魚出海,金獅嘯天,五龍朝天,夢筆生花,剪刀石,白象戲水,情侶峰。返回停車場
注:從泄玉瀑到天屏峰有索道供大家選擇,索道長1500米,落差450米,行程25分鍾。票價往返票100元,單上70,單下60
Ⅳ 大別山 天堂寨在哪裡
現在旅遊開發的,已經獲得旅遊局4A級景區的
是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境內的羅田天堂寨現在我們能夠在外面看到的一些旅遊宣傳都是指哪裡的。
一個風光秀麗的森林公園!
Ⅳ 六安一景區被央視點名,長達1分27秒,這是怎麼回事
迎來了國慶小長假,不少遊客選擇國內游,來觀賞國內的大好河山。而不少知名的景點往往人山人海,媒體更是爆料杭州的斷橋成為了人橋,那麼除了這些高熱度的景點,還有什麼景點值得大家去觀賞的呢?六安的這處景點被央視點名報道,究竟是因為什麼。
遊客們選擇在國慶之間出門旅遊,而絕大多數景點我們只能夠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人頭,那麼好玩又不堵的景點有哪些呢?六安的天堂寨就在其中,而央視也用大數據分析了這一點。因此遊客們想要在接下來的幾天國慶假期釋放自己的話,來六安的天堂寨就絕對不會錯。
Ⅵ 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為何說它是中國最獨特的景區
在大別山深處,有一個被稱為「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村,安徽人或許多人並不陌生。大別山作為我國南北水系的分水嶺,一定更為人所熟知。停在天堂堡頂,看看整個中原。你可以看到高聳的群山的全景。看來,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的勢頭還在。
一步步地,人們似乎離天空越來越近了。看著腳下的奇峰怪石,眼前的山林,大自然的奇葩似乎成了這一切中一個有趣的游戲,讓人不能自拔。大別山腹地的天堂寨被美麗的山石環繞,獵風肆虐。
Ⅶ 想去安徽自駕游,有什麼好的景點推薦給我
安徽玩的好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太平湖、西遞、宏村都是有代表性的著名景點。不知您的喜好如何,下面推薦一個池州二日游經典自駕游攻略給你。
第一天:各地中午左右到達池州【九華天池】AAAA景區,然後從蟾園登上龍池後游覽冰河石谷、羅漢守天門、大腳印、鳥巢、神樹抱石、九連池、天河瀑布等。登頂天池大壩,可飽覽湖光山色欣賞龍池碧水如黛、感受冰河石谷的鬼斧神工、秀美雄偉而秀麗的天池便出現在你眼前。遊玩時間約3.5h,結束後驅車80KM到石台縣城入住。
【皖南自助游】公/號有很多接地氣安徽自駕游攻略,可以搜索、、、關注。
Ⅷ 天堂寨簡介
天堂寨,位於大別山主峰安徽省金寨縣與湖北省羅田縣交界的地區,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
南麓為湖北天堂寨風景區(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北麓為安徽天堂寨風景區(國家5A級景區),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境內千米以上的高峰25座,天堂寨最高峰的海拔1729米,為大別山主峰之一,系江淮分水嶺,常年平均降雨量1350mm,濕度85%,年均氣溫12.6度,水質為地表一級衛生飲用水。其間,雄關漫道,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龍潭飛瀑,奇松怪石頗多,古稱「吳楚東南第一關」,氣勢雄偉壯觀。
Ⅸ 天貺節的習俗
節日時間:農歷六月初六
節日起源:宋代
節日活動:大門前曝曬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地區:中國
習俗:
回娘家
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准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歷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漢族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女兒回娘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歷六月農閑期間,才為女兒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娘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回娘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婦女要在祖墳旁邊挖四個坑,每個坑中都放餃子,作為掃墓供品。另外,甘肅榆中在農歷六月六廟會上,求育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用紅布包好,祈求得子。
曬書
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漢族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歷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霉,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群眾家裡,都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婦女在此日多洗頭,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還有一種藏井水的風俗。這種藏水、曬衣是講究夏季衛生的良好民風。
求平安
一年四季,對老弱病殘者最有威脅的季節有兩個:一是盛夏,二是臘月。此時死亡率高,發病者也多,因此在農歷六月六特別注意人畜的安全。山東臨朐地區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見邪」。大象是歷代最受歡迎的觀賞動物,也用於雜技,農歷六月六必為大象沐浴。在漢族民間吉祥圖案中也常以大象為吉利的象徵。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廣西壯族以六月六為牛魂節,此期間為牛洗澡,讓牛休息,喂各種好飼料。另一種方式是施用巫術。在大雨將至之際,如天氣連陰不止,閨中兒女,剪紙人懸掛在門的左邊,稱「掃晴娘」。這是一種比擬巫術,企圖利用掃晴娘把陰雲驅散,以期迎來陽光充足的晴天。這種巫術剪紙在中國北方廣為流傳,如隴東地區稱為掃天婆、掃天娃娃、驅雲婆婆等等。這些人皆為婦女形象,伸展兩臂,兩手各持一把掃帚或樹枝,作驅雲趕雨的姿勢。
此外,在農歷六月六天貺節還有不少娛樂活動,主要是廣東地區有劃龍舟活動。在山東地區認為農歷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節日期間賞荷、采蓮,市場上還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婦女、兒童還喜歡用其花汁染指甲。農歷六月六,又是漢族民間的蟲王節。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產豐收,在六月六還有不少宗教活動。例如遼寧蓋州有八臘廟會,是一種為驅蟲、祈雨的活動。北京善果寺有數羅漢活動,以占卜吉凶。山東漢族民間在農歷六月六祭東岳大帝神,舉行東岳廟會。該日又是麥王生日。當地漢族民間還認為農歷六月六是海蜇生日,當天下雨,海蜇就會豐收。六月間百蟲滋生,尤其是蝗蟲等,對農業是莫大威脅。古代蝗蟲是最大的農業災害之一,人們一方面積極捕蝗,如利用火燒、以網捕捉、用土掩埋、眾人圍撲等方法,盡力消滅蝗蟲;另一方面則祭祀蟲王,如青苗神、劉猛將軍、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蟲主神。同時也利用各種巫術手段驅蟲。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普遍過火把節。從傳統看,它似乎起源於南詔內部的王權之爭,其實與用火防災有關。至今當地人在過火把節時,人們還舉著火把,到田間、地角遊行,目的是驅逐蟲災。
農歷六月六開始進入夏閑,婦女紡紗、織布、准備過冬的衣料。
大別山天貺文化節
天貺節,是大別山地區在夏季農閑、濕熱、莊稼初熟之際,通過漢族民間節慶方式,調節人與自然、人與人自身和諧的歲時節日。自2010年首屆大別山天貺文化節成功舉辦以後,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高度關注。為深入持久地把大別山淳厚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天堂寨風景區決定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天貺節舉辦節慶活動,讓民俗文化融入旅遊,貼進大眾,煥發出新的生機。
天堂寨,似璀璨的綠色明珠,閃耀於大別山腹地。天堂寨雄居鄂皖兩省三縣結合部,主峰海拔1729.13 米,是大別山主峰之一,系江淮分水嶺。天堂寨兼具了大別山「南雄北秀」山勢風格,景區內峰、石、樹、花、雲海相映成趣,動感十足,天堂寨是華東地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它的森林覆被率高達96.5% , 位居我國風景名勝區前列;其108道接力式瀑布群景區,水量充沛、姿態各異,落差50米以上就達18道之多,為華東地區所僅有。天堂寨先後摘得「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以及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多項「國」字型大小桂冠。 7月6日,第二屆中國大別山天堂寨(安徽)天貺民俗文化節拉開了帷幕,幾十家媒體奔赴現場,爭相報道。天堂寨景區總經理顧建華表示,這次活動形式有「六個一」:一場首屆中國大別山天堂寨旅遊論壇;一場開幕式暨文藝演出活動;一場「尋緣大別山,情定天堂寨」接姑娘、相親活動;一場民俗文藝表演(挑花籃、打花棍等);一次天貺文化峽谷游(白馬大峽谷);一次天貺民俗漂流體驗游。
據介紹,按照「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這一主題,天堂寨景區在編制了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先後投資開發了白馬大峽谷和溜索,實施了主峰一線觀景設施、休閑設施建設和古寨元素的恢復,新辟了景區內旅遊迴路,新建了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易址重建了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新建了景區新大門、旅遊公路改造升級和生態停車場。
作為大別山紅色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堂寨景區巧妙地將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結合起來,使「紅色大別山、綠色天堂寨」實至名歸,相得益彰。
天堂寨景區副總經理余保華告訴記者,景區在天貺節當天上午呈現精彩的文藝演出,有歌伴舞《天貺節節歌》、舞蹈《天天甜甜》、歌舞說唱《古韻 天堂寨》、書法表演等節目。
此外,景區領導還揭曉了4位天堂寨榮譽寨民:情系家鄉山水的軍旅作家徐貴祥,從大別山走出的慈善大使周森,天堂寨旅遊文化的開拓者史紅雨和天堂寨旅遊資源的發現者王治平。
隨著景區旅遊開發力度和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天堂寨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也隨之提高。入園遊客呈強勁增長態勢,2009年入園遊客達45.54萬人次,2010年入園遊客達60萬人次,年入園遊客量均呈強勁遞增態勢。
如今,天堂寨5A創建的號角已經吹響。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以打造旅遊名鎮為目標,堅持以「管理與開發並重,軟體與硬體齊抓」為原則,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採取更加靈活的營銷策略,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旅遊市場營銷體系,把天堂寨的牌子打出去,使旅遊市場熱起來,讓旅遊產品火起來。
請姑姑
「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歷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消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岳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她丈夫就把計劃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娘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裡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
在陝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麥子饃饃熬羊肉」的習俗。六月上旬正是麥收羊肥之時,緊張的收獲季節剛剛結束,為了歡慶豐收,接女兒回娘家,闔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成了莊稼人的一件快事。
另外還有「六月初六,家家曬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說法。農歷六月氣溫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漢族民間又乘此節日提倡人畜清潔衛生。
苗族「趕歌節」
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的趕歌節是湖南鳳凰、貴州松桃等地苗族的傳統節日。屆時,苗族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匯集在歌場,盡情唱歌跳舞。
趕歌節歷史悠久,傳說種種。一種說法是,當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統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六月初六與前來征糧的官兵進行了堅決斗爭,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後來在大批官兵的圍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殘酷殺害。以後,每逢這天,他們就聚集在一起,舉行歌會,緬懷英烈。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忠烈的愛情而興起的。賽歌是趕歌節的主要內容,而對歌是苗家人表達愛情、選擇情侶的主要方式。節日當天,小夥子們吹奏蘆笙、嗩吶、笛子等樂器奔向歌場。姑娘們穿著綉滿名花、彩蝶,鑲著寬大花邊的衣服,佩帶閃光耀眼的銀飾,相伴來到歌場。以村寨為單位的集體對歌,各自找對手比賽,形式多樣,經過反復較量,最後產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愛戴。
瑤族「半年」
半年是瑤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山裡的瑤族成天忙於打獵種地,把祭祀神靈的事忘了,長年不燒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齊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瑤家一狀。玉帝聽說十分生氣,派了瘧神和痧神下人間作祟,但只限一年,不能讓瑤家絕後。兩個瘟神來到瑤山,瘧疾、泥鰍痧、絞腸痧等瘟疫頓時在這里橫行起來。瑤家吃盡了苦頭。五月的一天,兩個瘟神在石榴樹下閑聊,被盤家老大聽到了,得知兩個瘟神、要過了年才走。眾人十分著急,但很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過生日這天,瑤家像過年一樣大操大辦,殺雞殺鴨,宰豬宰羊,貼對子,放響炮,唱瑤歌,走親戚。兩個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樹下商量,卻被盤家老二聽到了,方知瘟神不見吃蘿卜,不見下大雪,心中有疑。於是他們家家都煮了一大鍋葫蘆,故意到處喊娃子吃「蘿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間、房頭。這才瞞哄過兩個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宮。人們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穀子成熟得格外飽滿。於是六月六過半年的習俗傳了下來。
每年的過節這天,瑤家都要撒石灰、放響炮、貼對子,以企盼人畜無災,五穀豐登。
藏族「響浪節」
響浪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的傳統節日,在農歷六月初四至十七舉行。「響浪」是藏語,意思是「在一個地方轉,求神保佑」。
節日時,藏族男女老少來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帳篷、宰牛羊、備香茶、設美酒,祝賀節日愉快。騎手們騎著駿馬、氂牛參加賽馬、賽氂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動。青年男女在鈸、鑼、嗩吶樂曲聲中唱著熱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歡樂的鍋庄舞,演出藏戲。
滿族「蟲王節」
蟲王節是滿族傳統節日,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每家派出一個人到蟲王廟拜祭,人們殺豬宰羊,敬獻蟲王爺,祈求蟲王爺不生蟲災,讓莊稼有個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櫃,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又稱「敬盤古」、「過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傳統節日,布依人在農歷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過「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過節,叫「六月場」或「六月橋」。
布依族人民於每年農歷六月六(盤古逝世日)這天,宰豬殺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歡吃糯米飯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戶戶還要殺狗慶賀。
節日期間,婦女們背著裝滿粽子的籃子,串寨走鄉,探親訪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裝,手提簫筒或二胡,口吹木葉,成群結隊來到廣場,舉行對歌、擲花包、趕表(戀愛方式)等活動。
有關節日的來源傳說不一。一種傳說是,在人類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盤古善種水稻,並把種植水稻的技術傳授給當地百姓,後盤古與海龍王的女兒結為夫婦,並生一子名新橫。盤古在若干年後的六月初六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傳授種植水稻技術,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供奉活動。另一種傳說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興義縣大土豪劉三勾結龍廣的大地主劉四,對安龍布依族人民進行屠殺和掠奪,布依族人民經過英勇斗爭,終於在六月初六這一天獲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次斗爭,布依族人民將這一天定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瑤族「曬衣節」
曬衣節是廣西桂平盤瑤地區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熱鬧非凡,清晨各家宰雞殺鴨開慶祝會,宴飲後,全家動員,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籠、櫃子等物拿到屋外曬坪上暴曬,曬上一兩個小時翻轉再曬,然後把衣物搬回廳堂涼一下,再放回原處。夕陽將落時,全寨人還要對著太陽招手,表示對它的感激。
土族「花兒會」
花兒會是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為期5天。
「花兒」是一種民歌,又稱「少年」。「花兒」的唱詞大多是即興編成,有對唱和獨唱兩種形式,內容豐富多彩。關於「花兒」,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五個美麗的土族姐妹,各個都有一副銀鈴般清脆的歌喉。每當她們唱起「花兒」的時候,萬物都聽得著了迷。許多英俊的小夥子慕名前來與她們對唱,可是整整過了三天三夜,小夥子們相繼敗下陣來。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雲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飄過來,帶走了五姐妹。後來人們說,五姐妹被封為「花兒仙子」,天天為玉帝唱「花兒」呢。為了紀念她們,人們便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兒會」。
「花兒會」期間,當地的土、回、東鄉、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裝前來趕會,而且還帶著帳篷、大餅。群眾絡繹不絕。會上,大家互相賽歌,以溝通心靈。很多藝術家慕名而至,採集生活素材,撰寫文章,進一步擴大了「花兒會」的影響,使其成為一個中外馳名的歌唱盛會。
Ⅹ 羅田天堂寨的景區特點
「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山產栗」,這是鄂東大別山區羅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產,得以致富的驕傲。羅田縣板栗在春秋、戰國以前即開始有人工種植。品種多,色味獨特,產地分布於全縣各地,但其產品對外銷售均冠以「羅田板栗」。羅田板栗果仁中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B、C、、B2等物質.所含蛋白質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羅田板栗的獨特品質和信譽,吸引了許多外國人.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不遠萬里來羅田考察,他通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後認為,羅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並積極介紹美國企業界人士來中國羅田開發板栗系列產品.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等國家的專家曾20多次來羅田考察,對其板栗的品質驚嘆不已.據說,日本將羅田板栗進口後進行加工處理,製成風味獨特板栗食品,並稱之為人參果。 蒼術,又名霜樹,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六十厘米,莖直立,葉互生,管狀花,瘦果有柔毛。其根莖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三至十厘米,直徑一至二厘米。表麵灰棕色,有皺紋及橫曲紋。蒼術性溫和,味辛苦,具有燥濕健脾的功能,可治療寒濕吐瀉,心腹脹痛、水腫脹滿,脾虛帶下,足膝瘺軟等病。也可用於驅蠅。將蒼術乾燥的根莖點燃,則清香盈室,使人神清氣爽,而蠅蠓聞之即逃。
蒼術,是羅田著名的特產之一,素有「英桔羅蒼」之說。羅田蒼術的特徵是:香味濃郁,橫斷面有橙黃色或棕紅色油點,俗稱「珠砂點」。羅田蒼術,多產於縣北山區一帶,大部分為野生,亦有少量人工種植。在羅田勝利(滕家堡)山中又發現有少量的白皮蒼術,其葯用性能比一般蒼術更好。 羅田甜柿,指中國湖北省大別山區羅田縣產的甜柿,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羅田甜柿是世界唯一自然脫澀的甜柿品種,秋天成熟後,不需加工,可直接食用。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出產的甜柿更是珍品,其特點是個大色艷,身圓底方,皮薄肉厚,甜脆可口。別的地方出產的甜柿一般有籽粒八顆以上,而鏨子石甜柿不超過三顆籽,所以既方便食用,更方便加工。羅田甜柿栽培歷史悠久,南宋以前就有栽培。南宋時期已普遍採用良種嫁接繁殖技術,歷史悠久。羅田自古就有「甜柿之鄉」的美稱,較日本古老的甜柿「禪寺丸」(1214年發現)還早180餘年。存有百年以上的古大甜柿樹5000多株,其中鏨字石、唐家山的甜柿久有盛名。日軍侵華時,特派一支部隊掠取鏨子石甜柿標本運回日本。20世紀80年代,日本又派專家到鏨子石進行專題研究。他們拍攝的照片還編進日本教科書。2001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命名羅田為「中國甜柿之鄉」。21世紀以來,羅田縣立足甜柿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甜柿基地建設,不斷推動形成甜柿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建有大崎、三里畈、鳳山、平湖、河鋪、勝利、九資河等七大甜柿主產區。到2009年,該縣甜柿栽培面積已達到4.5萬畝,年產量達到1000多萬公斤,面積和產量呈現出了快速上升勢頭。
羅田不僅具有適宜甜柿生長發育的基本氣候條件,而且由於地勢、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的自然調節作用,形成更具獨特優勢的區域環境。 娃娃魚,學名大鯢,屬兩棲綱,大鯢科。因叫聲似小兒啼,故稱「娃娃魚」。它名之曰魚而非魚,也屬一怪。大鯢不是鄂東特有的,它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陝西等十七個省,棲生山谷的溪流中,大別山腹地經常可見它的足跡。一九八二年八月初,羅田縣山洪暴發,有一條身長達六十厘米、重十多斤的大鯢,沖到鳳凰關下的大路旁邊,一位農民獲得,後送縣一中喂養。
大鯢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大者達一點八米長,重四、五十斤。背面呈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頭寬而扁,口大,齒成弧狀。鼻眼極小,位於頭的背面,無眼臉。身軀粗壯,尾側扁。四肢很短,前肢四趾,後肢五趾,趾間有微蹼。皮滑,頭部疣粒顯著,多數成雙排列。它體外受精,親體有護卵習性。生活在深山陰暗的溪流中,以魚、蝦為食。 羅田天堂寨東腔戲,相傳是我國最早成型的戲劇品種,被戲劇界稱為我國戲劇的活化石。它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央和地方電視台以及新聞媒體多次進行報道和宣傳。
陳家山村地處羅田天堂寨與湖北麻城、安徽金寨交界處,距河南新縣不到40公里,是大別山偏遠的小山村。目前有184戶、近700村民聚集在一個馬鞍形山樑上的大垸內。村裡人喜愛的東腔戲又稱東路花鼓,以哦呵腔、畈腔等山野唱腔行板,以鑼、鼓伴奏為主,富有大別山地域特色,是源自西路花鼓的楚戲的姊妹劇種,清中葉至今在這里世代口耳傳授,從第一代師祖陳興太至今已有9代傳人,前7代的多名老藝人20年前就上了《湖北省文藝志》。
長期以來,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農民們在勞作和生活中「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當地歌風盛行,砍柴、放牛、採茶、摘桑、插秧、薅田等山野田畈皆有歌唱,由此便產生了最具地域特色的「哦呵腔」、畈腔、採茶調等,東腔戲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東腔戲不用絲弦,只有擊樂和吹奏樂伴奏;一人唱,多人和,台前唱,台後和;它演唱方式靈活,既可在舞台演出,又可化整為零在私人住宅唱坐堂;它發音高亢,吐詞用羅田天堂寨方言。它的唱腔一般分正腔和小調兩類,正腔包括東腔、對腔、嘆腔、二行、火攻、四平、二高腔等,小調有「採茶調」、「扳筍調」、「掛燈調」等。隨著時間推移,行當由過去小生、花旦和丑角為主演,發展至青衣、老生、花臉等多行當演唱的地方戲。
羅田天堂寨東腔較著名的藝人先後有黃繼清(本縣白廟河人,生於咸豐年間1851年)、黃大結子、黃二結子(黃繼清之子)、餘八(外號餘八相公,本縣勝利廖家坳人,生於咸豐1861年,擅長旦角,所帶徒弟中較有名的是紅安人戴哈巴)、潘鳳仙(本縣城關人,擅長旦角)、喻小舟(本縣城關人,擅長生角)、晏仲芳(本縣北豐人,擅長丑角)、許伯奇(本縣白廟河人,擅長旦角)等。
我國戲劇音樂家劉正維撰文指出:「鄂東北活躍了幾百年的一支本地哦呵腔,正是人聲幫和,鑼鼓伴奏。它影響很大,到處流傳。幾百年來,成了鄂東北、陝西、豫南、湘東北、贛北、皖中南、浙西與閩西等八省區花鼓戲、採茶戲主要聲腔,並組成了打鑼腔聲腔系統」。由此可見,研究中國戲曲,不能不研究東腔戲。羅田天堂寨東腔戲的產生形成及其內容,特徵和傳承經歷及其影響在中國戲曲史中實屬罕見和重要。如今,陳家山戲班在羅田天堂寨、麻城、金寨、新縣仍頗受歡迎,每年正月初八以後,戲班子便外出演戲,直到陽春3月才回家忙春耕。每逢傳統節日、婚喪喜慶,方圓百里的鄉親有請必到;縣城廣場、村野山坡、農家堂屋、洞房花燭的新房都是他們演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