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校園音樂會的宣傳語
用美妙的音符,編出燦爛的人生樂章,有音樂,靈魂便不會寂莫......
駐足音樂的殿堂,感受鍾聲的雄厚;雨霧般的纏綿;冰雹般激活;還有那陽春白雪般的典雅......
步入音樂的殿堂,能使你的靈魂得到升華。你把生命旋律給了我,我用理想把他譜成一首歌。
巴赫的音樂,浪漫典雅,折射出遙遠的時代風貌,迸發出古文明的底蘊;舒曼的小夜曲,恬靜優雅,安撫躁動的心靈,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慷慨激昂,催人奮進,感受熱血沸騰......
感受天籟之音,澄凈心靈,使人生得到啟迪!
有音樂,靈魂便不會寂莫,用美妙的音符,編出燦爛的人生樂章!
(1)流行聲樂宣傳擴展閱讀:
音樂會主持稿
陸;敬愛的老師們
崔;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晚上好
韓;首先歡迎大家能光臨晚會現場共賞精彩的節目。
崔;時間如白駒過隙,分分秒秒里躺著我們辛勤的汗水,分分秒秒里留下我們匆忙的背影,分分秒秒里記錄著我們的進步······
陸:是啊,我們擺脫稚嫩,懂得為自己的未來打拚。我們離開父母,懂得了自立自強。我們用進步來詮釋我們的努力。我們利用學術交流來揚長避短。
韓:下面讓我們開始今晚的音樂會吧。相信今天的音樂會一定會把大家帶入我們夢中的音樂殿堂。首先請大家欣賞由張譯文,田聖尚等人演唱,隋靜,李宇等人伴舞,xx,xx伴奏的《神話》。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會讓我們眼睛與耳朵一起陶醉的節目吧。
崔:我們確實體會到了那如夢如幻的的愛情。很凄涼卻是那般的唯美。人人都說慈母愛,但是姐姐也有一種珍貴的付出。下面請欣賞由xx給我們演唱的《姐姐》 伴奏:xx
陸: 下雨衣當傘,再苦再累都說無悔。有姐姐的人們多幸福啊。祝願我們身邊所有關心我們的親戚都永遠幸福健康。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由李立傑為我們演唱的《故鄉的小路》 伴奏:xx
韓 :謝謝xx的演唱。苦難的人們渴望自由,他們用音樂表達心酸,下面請欣賞侶倩為我們演唱的《一抹夕陽》伴奏:xx
崔:夕陽如此美麗只是近黃昏。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傾聽由xx為我們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和他一起領略下氣勢磅礴的大好江河吧。伴奏:xx
陸:聽完xx的演唱我們似乎已經聽到了那驚濤拍岸的聲音。 下面讓我們欣賞由xx演唱的《牧羊姑娘》 伴奏:xx
韓:祝願我們的牧羊姑娘和她的羊兒能早日擺脫悲傷。自由的歡唱。 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由王謙演唱的《二月里罷到如今》伴奏:xx
崔:謝謝xx的演唱。 鴿子嚮往自由,象徵和平。讓自由飛翔起來,下面一起傾聽由xx演唱的《飛吧,歌子》伴奏:xx
陸:好優美的聲音,如同歌子在藍天中飛翔一樣。相信這只鴿子飛到的地方就會有快樂的影像。下面就有請xx來告訴我們《幸福在哪裡》伴奏:xx
韓:謝謝郝琪的演唱,原來幸福一直都圍繞著我們啊。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由馮平平為我們演唱《絨花》 伴奏:xx
韓:好美的聲音,有絨花綻放時的輕柔
陸:哎,xx,你說大家聽了這么時間的聲樂演唱,我們是不是應該讓大家也欣賞一些樂器的表演啊。
韓:好啊,那我們聽聽大家的意見,大家想不想看看器樂的表演啊?那我們就請一個吧。
陸:光明代表著希望,光明孕育著未來,在光明的世界裡我們充滿憧憬。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由xx和xx為我們帶來的二胡合奏,xx的作品《光明行》
崔:謝謝xx和xx的精彩演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情。接下我們一起欣賞由陳小慧給我們演唱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伴奏:高夢柯
陸:謝謝xx的演唱。 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深深的愛著我們的國家。下面讓我們有請xx為我們演唱《我愛你中國》伴奏:xx
韓:xx的演唱激起了我們每個人的愛國情懷。下面有請xx給我們演唱《黃水瑤》,和他一起進入那個曾被日寇侵略的年代。伴奏:xx
崔:謝謝xx的精彩演唱。中國自古地大物博,我們的祖國隨著時代步伐的發展,一日日的更加繁榮昌盛。下面一起欣賞由楊曦給我們帶來的《中國的土地》。伴奏:xx
陸:謝謝xx的演唱,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那都是映照出思念的物象。下面請欣賞xx為我們演唱《月之故鄉》伴奏:xx
韓:謝謝zz的演唱。讓人不禁思緒紛飛,飄向那能照到家鄉的地方了。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在情里,也在風雨里下面欣賞xx為我們帶來的《生死相依苦戀著你》伴奏:xx
崔:相信祖國永遠在我們的心裡。下面欣賞由xx為我們演唱的《我親愛的》伴奏:xx陸:xx唱的真是撕心裂肺啊,若我們xx真有真有這么個女孩,肯定會被他感動的。下面我們有請xx為我們演唱《梧桐樹》伴奏:xx。
韓:謝謝xx的精彩演唱,梧桐葉落,秋的孤寂是若隱若現。接下來有請xx為我們演唱動聽的草原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伴奏:xx崔:謝謝xx的精彩演唱我們好像已經看到了那牛羊滿地的美麗情景了。接下來。有請xx為我們演唱《延水瑤》 伴奏:xx
陸:謝謝xx的演唱,今天的節目就要到此結束了。
崔:哎哎哎。還沒呢。
陸:還沒呢?
崔:對啊。你說剛剛的樂器表演怎麼樣啊?
陸:那還用說。相當的精彩。
崔:那你問大家還想再看一個嗎?
陸:大家還想看嗎?
崔:好。那麼下面讓我們有請甄永成,王晶為我們演奏笛子與古箏合奏的《春到湘江》
韓:謝謝xx,xx。為我們今天的晚上獻上了這么精彩的節目。
崔:同學們今天的晚會就要結束了。我相信今天大家在樂海里都收獲了好多。
陸;我們代表晚會所有的節目參與者感謝大家的光臨。也感謝為我們辛苦攝像的攝影師。感謝所有支持我們晚會的老師,同學們。
合:今晚的音樂會到此結束,我們明年再見。謝謝大家!
㈡ 現在做流行聲樂培訓有市場嗎
肯定的,你看現在的一些綜藝啊、短視頻等等平台,流行音樂要多火熱有多火熱,所以會有很多家長或者學生想要學習流行音樂,品牌的話,音元素還是很不錯的,各方面都專業。
㈢ 怎樣宣傳聲樂社團
每年新生入學張貼宣傳海報。定期進行聲樂比賽。和其他社團舉行聯誼。參加公益活動擴大影響力。
㈣ 有關聲樂和流行音樂
首先,你說的《高高太子山》和《南泥灣》都不是民歌,而是創作歌曲。《高高太子山》是由趙立剛編詞、克義作曲的創作歌曲;《南泥灣》是有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的創作歌曲。
其次,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戲曲唱法、通俗唱法.......這些不同的唱法,就是唱法不同,怎麼可能相同呢?
再次,學聲樂並不是象你說的「是唱那些民族歌」。學聲樂首先是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喜歡美聲就學習美聲的發聲方法,喜歡戲曲就學習戲曲的發聲方法,喜歡通俗就學習通俗的發聲方法。這些不同的發聲方法,雖然說起來是大同小異的,但真的落實到發聲的訓練上、教學上,卻是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這是由於聲樂教師預先策劃好了想引導這個學生今後唱什麼樣的風格的歌曲造成的。這裡面,除了審美情趣的不同,還有教師個人的偏好、學生個人的偏好這個因素。審美情趣和個人偏好是個復雜的問題,這里不再展開論述。
不同唱法的目標是對應不同風格的歌曲,這些不同風格的形成又是一個大的話題,這里也不講了。但是有一點已成事實,就是不同的風格引導著不同的聲音去表現,而不同的聲音形象引導著不同的發聲狀態,發聲狀態的不同的調整就是發聲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唱法的不同。所以,唱法不同,採用的發聲方法不同,發出來的聲音就不同。但是,這只是一個大致上的,並不完全絕對。例如,在中國,許多的民歌並不限於僅僅採用民族唱法去唱,象《嘎俄麗泰》、《在銀色月光下》等民歌,更多的是用美聲唱法去唱。
在所有的唱法中,相比較之下,美聲唱法的訓練體系是最完整的。基於這一點,其它唱法也逐漸摸索出一個思路來,那就是藉助美聲唱法的完整的訓練體系,有所取捨地用於本唱法的訓練之中,然後在唱作品的時候往喜歡的風格上去靠。這種做法雖有零打碎敲之嫌,但事實證明畢竟是有效果的,同時,也為加快本唱法盡早建立自己的完整的訓練體系的步伐注入了強有力的催化劑。
㈤ 中國音樂史對聲樂的指導意義
隨著我國國力日益增強,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以中國的聲樂藝術而言,近些年來,我們的藝術團體和個人,以我們民族精彩的聲樂藝術,昂首挺胸地跨入國際最高級別的藝術中心或劇場:維也納金色大廳宋祖英獨唱音樂會、吳碧霞亞洲巡迴獨唱音樂會、《和諧之聲》譚晶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向世界各國
展示我們古老悠久的文化;大眾化的「中華情」欄目、「同一首歌」欄目、「梨園春」欄目(帶著我國多種戲曲名角新秀,赴南美洲巡迴演出)等紛紛走出國門;在各類國際聲樂比賽上,也經常能看到我國的青年聲樂才俊摘金奪銀的好消息,還有一些歌唱家成為外國專業劇團的主角或職業演員。這些都表明了我國現代聲樂藝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不能因此盲目樂觀,審視我國的聲樂現狀,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因為嚴格意義上的我國現代聲樂藝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建立還不足百年,只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問題所在,才能促進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
科學的聲樂藝術教育教學體系亟待確立
我國現代專業聲樂藝術教育教學體系從上世紀20年代創立,歷經近百年的發展和幾代聲樂家、教育家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體系。但是我國聲樂藝術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標准與方向發展得很不均衡,或者說多數院校的聲樂教育者還不明確應當培養什麼樣的聲樂人才,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聲樂藝術教育教學體系。如一些專業音樂院校研究學習西方古典音樂的師生,以能否在國際上拿獎為第一目標,以唱外國聲樂作品而自傲,而對如何唱好中國聲樂作品研究較少;學習民族聲樂的師生,民族自信心不夠足,視野不夠寬,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非音樂院校中聲樂專業學生選習西方聲樂藝術的,由於種種原因,只能蜻蜓點水唱些皮毛;選學民族聲樂的學生,多以當紅歌星為榜樣,也只能囫圇吞棗,唱個大概,深度精度都不夠。現代流行歌唱藝術,還未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處於說不清和摸索的狀態。傳統的戲曲、民歌教育教學在現代社會發展條件下,如何繼承、發展、創新,特別是如何培養年輕一代熱愛民族聲樂藝術,學習演唱民族聲樂藝術,也存在著不足。雖然這幾年相當部分的年輕人對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已開始有了喜愛的苗頭,但還有教育體系的問題,也有宣傳導向的問題。如果自己民族的下一代都不喜愛自己民族聲樂藝術的傳統,走向世界肯定是空話。
拿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為例。中國國際聲樂比賽已辦了三屆,總體上說,該賽事為我國專業聲樂比賽創立了一個很好的中國品牌和平台。從實際情況看,我國選手(能入選參賽者多是國內各專業音樂院校的研究生,本科高材生或專業演出院團的演員)存在著過於注重聲音和唱法(技術)的不足;在語言語音的准確,情感細膩的表達,人物在劇中的關系表現——即整體地理解、表達西方聲樂藝術精華方面,仍然處於較弱的情況。按國際慣例設立中國優秀作品比賽的項目過程中,明顯有兩大問題:(一)組委會規定復賽的中國聲樂作品曲目或給選手選擇的中國聲樂作品曲目面較窄。如果中國國際聲樂比賽是作為一個宣揚中國聲樂作品的平台,就應該從上世紀以來中國優秀的聲樂作品中挑選出一系列優秀的歌劇和藝術歌曲曲目來供選手們選唱,才能達到傳揚中華聲樂文化的目的。也正因為外國人知道的不多,才更應藉此平台讓他們知道我們有什麼作品。(二)中國選手演唱本民族的聲樂作品表現不盡如人意(除了第一屆吳碧霞外),多數選手只注重唱法和聲音,在完整地從聲腔聲韻、民族風格等方面細致地表達中華民族人文精神上有所欠缺。這些都反映出我們聲樂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要科學地看待民族與美聲唱法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如今在聲樂界,仍有一些人認為,只有美聲唱法是世界公認的具有科學性的唱法,我國的傳統戲曲及民族唱法民族性太強,無法走向世界;中國聲樂只有超越民族的局限,才能走向世界。這種觀點過分強調技術,忽視了聲樂藝術本質。
唱法是什麼?它是人類在演唱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能使人們更好地歌唱而又不損壞歌唱器官的各種方法和理論的總稱(即指人們常說的歌唱的技能技巧和理論)。那麼,凡是經過世界各國人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摸索總結出來的訓練歌唱的各種方法技能和理論,都應該是好的和含有科學性的唱法,否則早就被淘汰了。唱法既是一種藝術形式,同時又帶有一定的技巧,但這並不是說藝術就等於技術。它們之間有共性、能互相促進,但絕對不能等同起來。
藝術是一種感性體驗,表達的是一種情感邏輯,有著求美和多樣性的特點。我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是因為人類的感性體驗是相通的。聲樂藝術的本質是人類將自己創造出來的各種形式風格的聲樂作品,用藝術歌唱的方式去表達真、善、美情感的形式。因而它是無國界的,是全人類共通的。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央音樂學院自己培養的青年教師李M(唱電影《英雄兒女》中插曲《歌唱英雄的炊事員》的歌者)和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中國音樂學院自己培養的青年教師吳碧霞,她們既能韻味十足地演唱好地道的中國民族風格的作品,又能演唱好經典的歐洲各種風格的歌劇、藝術歌曲。吳碧霞是柴科夫斯基國際聲樂比賽金獎獲得者,到國外出演歌劇主角;同時也是中國聲樂作品演唱比賽的第一名獲獎者,獲得了國內外聲樂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她演唱的中外聲樂作品根本就沒有什麼唱法上的絕對不同和矛盾,她不是外國培養的,卻能自如地演唱西洋風格的聲樂作品。她的成功是因為掌握了中外聲樂藝術語言、風格的精髓,運用了好的唱功。一些外國聲樂演唱者的例子也能說明這個道理。如第二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獲第一名的羅馬尼亞女高音選手和獲中國藝術歌曲演唱優秀獎的愛爾蘭男高音選手演唱的《同一首歌》、《那就是我》,感人至深,引起全體觀眾和評委喝彩。這說明唱法不能決定一切,只要能藝術地表達人類善良美好的真情實感,就是科學的,也一定就是世界的。
因此,我國聲樂藝術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快的發展,就不能僅限於某種單一的聲樂藝術形式或風格,而應當包括中華民族和世界上所有優秀的聲樂藝術形式與風格。不要再迷惘於所謂的技術、唱法,也不要再爭論「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孰優孰劣,更不要人為地以唱法把學生引向只能唱某類風格的聲樂作品,而不屑其它風格的聲樂作品。應當花更大的精力去研究不同國家、不同體裁聲樂作品中的不同語言和風格,領會其中所要求的藝術情感和表達。我們要把培養既能演唱外國不同體裁和題材風格作品,也能演唱我國不同體裁和題材風格作品的聲樂人才作為方向,如此,中國聲樂藝術必將步步登高,闊步邁進.
㈥ 女中音的流行聲樂
流行樂壇的女中音歷來少見,掐指一算,傑出的寥寥無幾。低沉,渾厚,委婉嫵媚而動人心弦的中音是稀世珍品,能撫慰聽者的心靈,讓人痴迷和嚮往。好聽的女中音會讓人慢慢上癮,讓人深陷其中並且無法自拔。華語樂壇著名的流行唱法女中音歌手有徐小鳳 、梅艷芳、蔡琴、郭燕、潘秀瓊、劉雅麗、陳慧嫻、歐陽菲菲、李宇春、蘇曼等。
其中,內地的郭燕、香港的徐小鳳、台灣的蔡琴,三位出自同一故鄉(湖北)的三地歌手,同是難得的女中音,同是黑膠迷,卻又獨具魅力,被媒體譽為華語三大流行女中音。
三大女中音之一:徐小鳳,生於1949年1月。香港樂壇標志性人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稱為殿堂級歌手,波點裙、大波浪、低沉磁性的豆沙嗓是她的標志。徐小鳳在歌壇四十餘載,好歌無數,地位超然,她那獨特魅力的嗓音,征服了整個華語樂壇。她的聲音不高亢不激越,平穩中帶極強的穿透力,不暗啞不滯重,渾厚中帶深沉古典,無論是歡快的《賣湯圓》,或是略帶傷感的《留下眼淚前》,還是詮釋人生、勵志的《順流逆流》,徐小鳳的歌曲都會成為家喻戶曉、茶餘飯後的經典佳作,不論老女老少,都會哼唱。她的歌聲慢慢的成了一種經典,是永遠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即使在21世紀,她的歌曲依然無可替代,她更是女中音界永恆的輝煌。
徐小鳳的黑膠情懷源自一首《戀之火》,這是徐小鳳翻唱40年代歌星白光的作品,是她演唱會多年來的保留曲目。1966年,她正是憑借這首歌參加「香港之鶯」歌唱比賽,擊敗了其他2000多名對手成為冠軍,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命運竟隨一首老歌徹底改變,徐小鳳從此踏入歌壇。此後,徐小鳳又陸續翻唱了白光的《假正經》、《魂縈舊夢》等,令白光也深為佩服,連連稱贊「這小妮子學我真像」,彼時人稱「小白光」。徐小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心戀》也是翻唱吳鶯音和崔萍兩位歌後的作品,但她在日後的努力中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歌唱才華,成為眾多大牌歌手模仿或是翻唱的對象,張國榮、周華健、譚詠麟、甄妮、王傑、劉德華、張學友、黎明等人都翻唱過她的歌曲。在1978年的大碟《風雨同路》大受歡迎之後,徐小鳳開始成為香港樂壇獨當一面的歌手,隨後佳作無數,縱使她在擁有眾多個人金曲的時代,仍不介意翻唱大量別人的名曲。徐小鳳熱愛經典,尊重經典,這也是她的黑膠情懷。徐小鳳縱貫40年的歌唱生涯,從黑膠、磁帶時代,一直唱到CD、Internet時代,變的是聆聽的方式,不變的是打動心靈的歌聲。
三大女中音之二:蔡琴,生於1957年12月。台灣流行樂壇的重量級人物,有「絲絨歌後」之美稱。70年代以民歌歌手身份開始涉足歌壇,隨後出版了第一張唱片《出塞曲》。30年長紅不衰,發行唱片近50餘張,獲獎無數,嗓音低回委婉,淳厚沉穩,極富穿透力。名曲有《恰似你的溫柔》、《你的眼神》、《最後一夜》、《新不了情》、《讀你》、《被遺忘的時光》、《渡口》、《抉擇》等,同時亦涉及廣播、寫作、電影、服裝設計等多個領域,主持包括「金馬獎」在內的多項大型活動,被譽為主持界的「名嘴」,是華語藝人大型巡迴個人演唱會內地場次和票房紀錄保持者。
在歌壇,蔡琴有著極好的口碑,蔡琴的黑膠情懷更是無庸質疑的,她的歌曲以對經典名曲的翻唱為主,周璇、白冰、蝴蝶、阮玲玉、李香蘭等眾多老牌上海歌星的作品包括《不了情》、《天涯歌女》、《三年》、《我有一段情》、《夜上海》、《月亮代表我的心》、《綠島小夜曲》、《夜來香》等,被蔡琴獨特的嗓音演繹得別有一番風味,讓聽者贊口不絕,讓再繁忙的人也忍不住駐足聆聽,忍不住陶醉其中並潸然落淚。在「發燒友」圈中,蔡琴的唱片都被作為試音碟,磁性低沉的嗓音被奉為華語人聲中的HI-FI標准,他們認為,只有器材能真實傳達出她聲音的魅力,才足夠水準。蔡琴的嗓音除了柔美更有一種成熟女人的那種滄桑的嫵媚,讓人十分迷醉。她波瀾不驚、低回委婉的歌聲,是一種被遺忘了的古老語言,有著一種古典的浪漫,一種優雅的感傷。她也是民歌時代跨到流行音樂環境最成功的代表人物,是繼白光後最受推崇的中音歌後。
三大女中音之三:郭燕,生於1977年3月。內地流行樂壇獨一無二的「藍色女中音」,被譽為「黑膠小天後」。2011年發行的原創HIFI專輯《雁歸》大獲好評,在融合中西古典音樂元素形態同時,亦極具流行性,精彩的展現了郭燕磁性寬厚、圓潤飽滿、結實干凈的獨特中音。在稀有的內地中音界的殿堂,郭燕的出現,讓人有耳目一新的喜悅。郭燕的超凡脫俗讓她能游刃有餘於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淳樸自然,憂柔委婉,不矯揉造作,極具感染力。與其他女中音相比,郭燕的特色還在於她的歌曲多為原創,無論是略帶傷感的中國古風《雁歸來》、《遇,不見》,還是禪意盎然的《佛說》,或是純凈空靈的《天空之城》與唯美的《花語》,都讓人愛不釋手,她每一個發音都緊緊牽引著聽眾的思緒,撫慰著你的心靈,讓你釋懷與淡然。
郭燕從小迷戀黑膠唱片,酷愛經典金曲。2010年在香港的一次懷舊演唱會上,人們看到她把那個年代的萬種風情演繹得淋漓盡致,絲絲入扣,郭燕散發的復古氣息和黑膠情懷從此開始蔓延。2011年7月22日,郭燕「黑膠情懷」上海灘四大歌後金曲演唱會在深圳保利劇院拉開帷幕,復古紅唇造型,優雅的旗袍與華麗晚禮,高貴氣質,韻味十足,搖曳身姿盡顯溫婉韻味,昔日上海灘四大天後恍若重現。《花好月圓》、《魂縈舊夢》、《等著你回來》、《如果沒有你》、《鳳凰於飛》,郭燕不僅現場演繹了蔡琴曾翻唱的數十首金曲,同時還有徐小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順流逆流》、《漫漫前路》、《星》等國粵語作品,讓聽者在她餘音繞梁的歌聲中有恍如穿越的別樣體會,令人身心沉醉,記憶猶新。長期以來,郭燕平實低調,渾然天成的獨特中音使她不需要過度的商業包裝,除了籌辦演唱會,就是錄制專輯,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音樂之路,正是如此,我們可以才清楚地看到,郭燕猶如數年來內地流行女中音之中的一顆明珠,正緩緩地在東方升起。
㈦ 國內好的流行聲樂老師好像很少,有人知道么
國內的流行聲樂一直在發展,好的老師也涌現出幾個。老一代的老師都是通過自己的研究出來的。最近在北京比較好的老師有幾個。實際上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認可流行唱法這個詞。在以前的思想里,都是美聲民族打底唱通俗。大學的聲樂老師是不認可流行聲樂的 。這個時代被一件事徹底打破了去年央視春晚「席琳迪翁」的演出。確定的是
1、流行和美聲一樣都是歐美傳過來的唱法,在歐美流行和美聲是單獨的唱法。
2、流行有唱法而且也是一整套的科學發聲方法。
3、流行有自己的審美標准,除了共性外有些和古典音樂不一樣的個性。
㈧ 流行唱法的知識
通俗唱法的語言特徵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朴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一般不過多地修飾雕琢。近來,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也有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文學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歌曲。演唱大陸創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朴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於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於語系不同,字音規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於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可見,語言之於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歸韻收聲准確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徵。也有一些曾經學習過美聲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習慣把字頭(聲母)重咬,而過多注意追求聲音的效果,因而在轉唱通俗歌曲時,便覺風格不濃、韻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即使是帶有詩情畫意,意蘊較深的歌曲,也都從歌曲的總體氛圍上來刻畫、追求,而歌詞本身也多盡量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詞的語言性。許多優秀的通俗歌曲表達意境與氛圍十分濃郁,然其歌詞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彎彎的月亮》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又如《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才發現又回到你面前……」這兩首歌的歌詞,公認是文學品位頗高的上乘之作。它們可以說是詩化了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俗歌曲中這類有一定藝術功力的歌詞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詞是大實話、大白話,甚至不講究格律韻腳,如果沒有音樂的幫襯,那簡直就是在說話了。當然,由於通俗歌曲創作的無規定性,群眾自我參與意識極強,所以,各種創作現象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創作還是應當追求一種品位與檔次,以提高創作質量,為廣大群眾貢獻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於通俗歌曲歌詞的口語化與生活化的特點,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應當把歌詞的語言特點表現出來。比如歌詞的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與停頓,語氣的鮮明與准確以及連貫性與整體性等,都要通過對語言特徵的把握來予以表現
通俗唱法的藝術特徵
1.質朴的聲音
通俗歌曲內容與形式的廣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說,多為未受過專業聲樂訓練的人員。因此,通俗唱法的聲間運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態,也就是一種質朴的本色的聲音。即使在其發展過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種聲樂藝術的發聲方法,並且自身也在變幻升華,但其基本特徵仍是質朴的。在現代社會,許多專業性質的通俗歌手已把通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這一重要的藝術特徵,從而使之既有別於已形成成套科學理論體系的美聲唱法,又有別於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民族唱法。從某種意義上說,質朴的聲音已不僅是一種天生的自然形態,也是通俗唱法為區分於其他唱法的一種刻意追求。
2.獨特的韻味
韻味獨特亦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藝術特徵。在業余歌唱愛好者中,大多並未接受過聲樂訓練,嗓音條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時,仍頗具藝術感染力,這正是因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與廣泛性,造成一種純真動人的韻味。這種韻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風格質朴率直的體現;也可以是其獨特的聲音技巧,包括聲音的控制與放開、強烈與輕柔的對比以及氣聲、啞聲、嘶裂聲、喊唱聲等等的靈活運用;也可以是情感表達的本色與自然。總之,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本色意韻。
3.誇張的表演
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節奏、音準及吐字清晰之外,還常運用聲音或形體動作的強化來達到情感的表現,即往往藉助於誇張性的表演,加上電聲樂器的強力伴奏,更常把這種誇張的表演形式推至極致。這種表演所造成的氛圍,已不僅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擴展開來,對周圍的觀眾,具有極強的煽動性。這也正是眾多的青年人為之傾倒的緣故。
4.自彈自唱,歌舞一體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較注意外部形體的表演。有的藉助一樣樂器(一般是吉它),自彈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時,配以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選取或編排,都是根據歌曲的風格及情緒來設計,大部分通俗歌手,多隻在唱的同時用手勢或腳步的變化來輔助表演,而有的歌曲舞蹈性較強,就需要專門為之設計動作。通俗唱法的形體動作,多是借鑒現代舞的某些步態和身段,如霹靂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等。通俗唱法的這一藝術特徵,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參與.
聲音的集中探討
聲音集中能力的鍛煉在聲樂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唱出高音和唱好高音的基礎。有的本錢好,是指聲音集中的能力強。有的人本錢差,是指聲音集中的能力差。本錢的好與壞就是指聲音集中能力的強與差。有本錢的是好條件,無本錢的也不要自卑,要通過科學的手段來鍛煉成好本錢>聲音集中靠聲帶,所以聲帶集中聲音的鍛煉就必不可少。許多人認為聲帶不可控,是無意識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我們試著發幾個音,你會馬上體會出聲帶閉合能力的差異。在這幾個音中,會感到有的母音會使聲音很集中,而有的母音集中聲音不很容易。這說明什麼?實際上就存在著聲帶拉緊能力的差異。用容易集中聲音的母音你會發現容易唱得高,用不容易集中聲音的母音你會發現唱得高會費些勁兒。而且還會發現,容易集中聲音的母音也會容易喉嚨緊。不容易集中聲音的母音雖然喉嚨不容易緊,但會感覺聲音容易空。這就說明「喉嚨的打開」與「聲音的集中」是一對矛盾。
為了解決聲音的集中能力,就必須排除喉嚨的干擾,否則集中聲音就是一句空話。有些人在沒有排除喉嚨干擾的情況下去集中聲音,只能讓喉嚨必緊,那是因為喉嚨在搗亂。有些人的喉嚨雖打開,但聲音又不會集中,只能讓聲音發空,會感覺唱高音很困難。所以打開喉嚨」和「集中聲音」就需要方法。很多人還沒有協調好這兩者的關系,就想又打開又集中,那豈不是徒勞
所以在聲樂學習階段,交練習就必不可少。你可以分階段練習,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打開喉嚨,那就暫時可以不管聲音集中能力的強與弱。如果是為了集中聲音,那就可以暫時不管喉嚨暫時的緊。如此循環反復,逐步達到喉嚨開、音集中。
聲音集中離不開喉嚨打開以後的空間,只有有了這個合理的空間,再去集中聲音,你會感到此時的集中是不會受到喉嚨干擾的,此時的集中就進入了可控階段,隨著音的增高,聲帶拉緊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這種聲帶拉緊的感覺的強化就是更進一步的集中了聲音,高音也就唱出來了。這是你才明白「關閉」的真正含義。你叫它「集中」也好、「關閉也好」。其實都無所謂,名稱不重要,方法很重要。
喉嚨和聲帶基本處於一個位置,喉嚨打開的動作方向與聲帶拉緊的方向正好相反。當同方向運動時,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有的人為什麼聲音緊?那是因為喉嚨緊聲音緊,同方向運動的結果。有的人為什麼聲音空?那是因為喉嚨開,聲帶集中也差,也是同方向運動的結果。所以分開這兩個動作很重要。讓喉嚨和聲帶互不幹擾,各負其責。
以上的羅嗦是為了說明集中聲音不應該有喉嚨的參與,至於集中聲音也很簡單。我個人習慣於發「ei」。這是我個人的習慣,當然只要是能集中聲音的母音都可以用。如果能感覺到了集中的感覺,就盡力保持強化即可。如果會強化了,也就等於主動掌握了集中聲音的技巧。這中主動與被動有著天壤之別。主動的掌握,你是主人。被動的掌握,你是奴隸。我們要做主人不作奴隸。
最後聲明一點:喉嚨打開的方法會牽涉到聲音的集中,否則明白了道理也是做不到的我想首先唱高音跟本錢沒多大關系,發聲的基音,也就最終音質是與每個人生理條件有密切關系. 但有些先天不足的人,可以讓的良好共鳴加以改善。其次; 在我的個人經驗里往往人在唱不同母音而改變聲帶閉合狀態: 那說明共鳴的的統一性還沒做到佳當然當你在唱閉口音象會感到聲音集中的多,開口音象會使聲音相對難集中也比較容易集中並且能打開喉器等等但這些現象都用共鳴位置不同而決定的,如果我們能在訓練中能把不同母音的共鳴狀態得到統一你的聲音共鳴的集中也更好的體現出來了。總之訓練聲音的目的之一是讓聲帶只簡單的發聲工作不要給於過多的責任不去阻礙就是暢通。
㈨ 為什麼流行歌成為當今聲樂的主體
就好像現在宅男愛看網路小說打dota,不愛讀唐詩下圍棋~~而且音樂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誰都能玩的,成就高低是一方面,有人喜歡又是一回事
㈩ 教育培訓機構要如何做好推廣工作
教育行業在互聯網中的競爭度還是比較高的,隨著互聯網+教育普及,競爭度會越來越高,搜索競價的成本也會更高,想要在互聯網推廣教育類的網站或者項目,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推廣方法,建議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考慮:
教育培訓機構推廣技巧一:社交平台推廣
自媒體和短視頻是目前是非常流行的推廣方式,教育行業也是比較適合這種方式推廣的,因為,課程的內容是可以持續更新的,這樣就解決掉了內容原創的問題。
堅持做短視頻,分析其用戶喜好,改進課程的表達方式,也許會在短視頻領域分一部分流量。
總結:
教育行業想要單純通過網站獲取流量,難度是有的,但也是可以克服的;在做網站的同時,也要放眼其他的營銷方法,新穎的營銷方法,畢竟,人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
創業不易,祝君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