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郵票的種類有什麼
郵票的種類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介紹如下:
1、普通郵票。指發行量大,適用於各類郵件貼用的郵票,是郵票的主要類別。普通郵票是編織傳統郵集和郵政史郵集的主要郵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對象之一。
2、紀念郵票。一般是為了紀念重大節日或者人物而發行的,其中五六十年代的老紀特更是其中的珍品,頗受集郵愛好者的歡迎。
3、特種郵票。在許多國家是指有特殊用途或特殊作用的郵票,我國的特種郵票卻另有含意,也就是指紀念郵票和普通郵票以外的特定選題為圖案的郵票。
4、航空郵票。是專為郵寄航空信件而發行的郵票。世界各國發行航空郵票,大多數是採用飛機作圖案。
5、欠資郵票。是郵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郵資時貼用的專用郵票。
(1)郵品宣傳擴展閱讀:
其他類型郵票簡介:
個性化郵票是一種主圖確定,副票可以根據需要改變的一種郵票。副票的圖案可以是重大事件和單位廣告以及個人照片等在法律約束下的各種內容,這也是其個性化的體現。
電子郵票亦可稱作自動化郵票或郵資機印郵票。是為適應郵政自動化需要而產生的一種郵資預付憑證,它根據用戶所需要的郵資面值,由電腦控制的自動售票機在預先印好圖案成單枚郵票「吐出」出售。
2. 個性化郵票的特點
1、個性化郵票特點個性郵票由主票與附票組成,可以用於寄信、收藏,是真正的郵票。 個性化郵票主票含中國郵政郵資;附票為用戶個人肖像。主票與附票組成一枚個性化郵票。整版郵票由個性邊飾與多枚個性郵票組成。2、個性化郵票價值個性郵票是國家的有價證券,由中國郵票印製局統一印製。個性郵票的紙張採用的是郵票專用防偽紙張——紅藍纖維紙,而且採用了專業的防偽印刷工藝:專用熒光噴碼與油墨防偽工藝。個性郵票因此更具藝術性與收藏價值。3、個性化郵票的用途個性郵票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特殊意義的產品,既包含個人肖像元素(或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展會公關等宣傳紀念元素),同時也包含國家機關正規嚴肅的有價證卷元素,所以具有無可比擬的紀念收藏價值,因此也就可以誕生出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用途,例如: 個性化郵票1: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個人紀念郵品,可以做為獨特的個人成長記錄,紀念自己的生日、畢業日、結婚日、節慶日、全家福等人生中許多珍貴的有紀念意義的時間點; 2:因為是個性郵票的副票完全由個人設計,所以在設計個性郵票的過程中,可以盡情釋放和分享自己的創意、個性和思想,通過一種嚴肅的方式來更好的表達自己,因此在作為獨特含義的高端禮品時,也具備不可比擬的感性要素,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優秀禮品。 3:作為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慈善團體,展會公關活動等,通常情況下都需要製作大量的商務禮品,活動紀念品等等,個性郵票對於這些團體用戶來說,可以在個性郵票的副票上體現出公司名稱和具體的形象標識,作為商務禮品尤其適合,等於擁有了一份國家特別製作的企企業名片。
3. 郵票的資料
郵票
郵票是指由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郵資憑證。其最本質的含義有兩點:一、是國家(或地區)郵政部門發行的。在一般情況下,除郵政部門以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行郵票;二、是郵資憑證。郵票的基本功能是郵資憑證,把它貼在郵件上,起到郵資已付的證明作用。由此派生出來的功能是:1、它的畫面具有廣泛的主要的宣傳作用。2、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標志,成為權力的象徵。3、是智慧的結晶,加之構思.印刷精湛,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它進入集郵領域後,是知識的海洋,形象的網路全書,具有藝術品的收藏價值;4、進入集郵市場,又具有特殊商品的屬性,是國家發行的郵資憑證,成為有價證券。5、是歷史進程的記錄,人類社會發展的縮影,具有歷史文物、歷史研究資料的屬性。
【郵票的誕生】
郵政通信源遠流長。到了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78年7月。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郵票的組成】
一是印有發行單位的銘記
郵票票面上用來表示發行該郵票的國家、地區和發行機構的標記。以文字、縮寫字母或特殊記號表示,如"中國郵政"。不同國家(地區)發行的郵票,除個別的未印銘記外,幾乎都有自己的郵票銘記。同一國家(地區)在不同時期發行的郵票可有不同的郵票銘記。如英國郵票一直以國王像為銘記,1966年起以女王側面頭像剪影為銘記。郵票銘記可為一種或2種以上。郵票銘記是用來判斷一枚郵票的發行國家或地區的重要依據。
二是印有或面值相應的文字
在郵票票面上用文字標明的郵資金額及其貨幣單位。世界各國(地區)郵票的貨幣單位多為該國(地區)的法定本位幣及其輔幣;面值數額多為常用的郵件資費。特例有:雙重幣制郵票,無面值郵票,以及附捐郵票,與印花稅票合用或兼用的郵票。改變的面值郵票稱"加蓋改值郵票"。改變郵票面值權屬郵政主管部門。郵票的面值與郵票的售價一般是相等的,郵局與郵票代售處無權高於或低於面值出售郵票。但有的郵票(包括小全張、無齒票、小型張等)在發售時,郵政主管部門就規定售價超出面值。郵票超過了規定的郵局出售時限,由郵商出售的郵票,其售價與郵票面值不同。
三是圖案
包括:
1、郵票票面上的圖文。泛指郵票票面上包括的全部印刷內容,其中主要有主圖、邊飾和邊框。此外,還有國名標記或地名標記、郵政票記、郵票面值和反映郵票發行目的的文字以及志號年份等。
2、印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上的郵資圖。 郵票圖案是專題集郵分類的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並不具備其中一種或兩種要素的郵票。需要指出的是,郵資封、郵筒、明信卡等上面的郵資圖,都不能稱作郵票,只能稱作"郵資符志"。
【郵票的分類方式】
按用途分類有:
普通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軍用郵票、包裹郵票、公事郵票、掛號郵票、捐稅郵票、印刷品郵票、明信片郵票、唱片郵件郵票。保價信函郵票、特快專遞郵票、郵稅兩用票、特許免費郵票、國內郵件郵票、國外郵件郵票、氣壓傳輸郵政郵票、火箭郵政郵票、城市郵資郵票、親啟郵票、星期日不投遞郵票、到達確認郵票、流動郵局郵票、代運費郵票、趕班費郵票、海上保險郵票、海空聯運郵票、特許信函和包裹投遞郵票、投遞員郵票、抽獎郵票等。
按使用區域分類有:
國內郵件郵票、國際郵件郵票、限地區使用郵票、海外郵局郵票、多國通用郵票等。
按發行主體分類有:
官方郵票(全國通用、限地區使用、地方郵局郵票)、半官方郵票、革命政權或地方政權發行的郵票、客郵郵票、佔領郵票、託管郵票、國際組織郵票、代管郵政郵票、大學郵票、流亡郵政郵票等。
按發行形式分類有:
正式發行的郵票、加蓋郵票、改值郵票、對剖票、臨時郵票等。
按郵票出售形式分類有:
零枚郵票、盤卷郵票、捲筒郵票、小本票、電子郵票等。
按郵票印刷分類有:
原版郵票、再版郵票、自粘郵票等。
按材質分類有:
紙質郵票(有水印、無水印)、金屬箔郵票、紡織品郵票、塑料郵票、復合材料郵票等。
按形狀分類有:
矩形郵票、三角形郵票、菱形郵票、平行四邊形郵票、梯形郵票、多邊形郵票、圓形郵票、橢圓形郵票、盾形郵票和曲線形郵票等。
按時期分類有:
古典郵票、早期郵票、中期郵票、現代郵票。
按面值分類有:
面值郵票、單位郵票、基數郵票、無面值郵票、字母代用面值郵票等。
按郵票所處的狀態分類有:
新郵、已用郵票、蓋銷郵票。
【郵票的種類】
普通郵票(regular stamp):
普通郵票是郵票的主要類別。它面值種類齊全,適用於各類郵件貼用。這種郵票發行量大、發售時間長、票幅較小、圖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紀特郵票那麼豐富,普通郵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別。世界各國的早期郵票大多數是普通郵票,如黑便士、藍便士,我國的大龍、小龍票等。世界上第一枚普通郵票是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的黑便士郵票英國的黑便士。我國第一枚普通郵票是1878年清代發行的大龍郵票。新中國第一組普通郵票是1950年2月10日發行的天安門圖案郵票。普通郵票是編織傳統郵集和郵政史郵集的主要郵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對象之一。
紀念郵票(commemorative stamp):
紀念郵票是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發行的一種郵票,大多以紀念的事件和人物為主圖,並附有相關的紀念文字,時間性很強。紀念郵票的特點一般是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發行數量較少,在郵局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我國紀念郵票印有志號。紀念郵票("J"字頭),這類郵票是指從1974年5月5日發行的"J1"起的新紀念郵票。"J"是"紀"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世界上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893年美國發行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周年紀念郵票,共16枚。我國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894年11月為紀念慈禧太後六十壽辰發行的紀念郵票。新中國誕生後,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
特種郵票(special stamp):
特種郵票也稱宣傳郵票。為宣傳和展現某一特定題材而印製發行。特種郵票的票幅較大,枚數較多,設計和印製精美,發行量較小,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論古今中外、歷史地理、科學發明、文化藝術、著名人物、名山大川、土特產品、名勝古跡、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建設成就等無所不包。特種郵票的形式和發行情況與紀念郵票相仿只是無具體的紀念對象,無嚴格的時間限制。有些國家並不單獨列為一類。我國第一套特種郵票是1951年10月1日發行的《國徽》。特種郵票("T"字頭),這類郵票是指從1974年1月1日發行的"T1"起的新特種郵票。"T"是"特"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
專用郵票:
是指具有專門郵政用途的郵票,如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快遞郵票、掛號郵票等。
1、航空郵票(airmail stamp):專為郵寄航空信件而貼用的郵票。這種郵票一般都印有"航空郵票"字樣和飛機圖案。通常以飛機、飛禽或象徵飛行的飛神、飛馬、飛輪、飛艇等作郵票主圖。但也有其他圖案作主圖的,同時印有飛機等圖案的郵票不一定都是航空郵票。世界上最早發行航空郵票的國家是義大利1917年發行的。我國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7月1日發行的飛機在長城上空飛翔圖案郵票,機尾為當時的五色旗。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5月和1957年9月先後發行了兩套航空郵票,此後沒再發行。
2、欠資郵票(postage e stamp):是寄信人在寄信時未貼郵票或未貼足郵票,郵局發現後加貼的補收郵資的憑證,由收件人交納郵費。這種欠資郵票郵局不出售,也沒有預付郵資的功能,但集郵者有時能從集郵公司買到,只作為集郵品收藏。有的國家也作為集郵品出售。新中國在五十年代發行過兩套欠資郵票,此後沒有發行。最早的欠資票是1904年清代郵政發行的,在倫敦版蟠龍票上加蓋"欠資"字樣。新中國成立以後於1950年9月和1954年8月先後發行了兩套欠資郵票。目前我國郵政部門如發現欠資郵件,凡無寄件人地址的加蓋欠資戳,並填寫應補的郵資數額向收件人收取郵費,有寄件人地址的則貼一張退批條,由寄件人補足郵資後再寄出。
3、快信郵票:也稱快遞郵票,是專供在快遞郵伯上貼用的郵票。我國清代郵政於1905年開始發行這種郵票。淮南和蘇中解放區郵政也發行過這種郵票。
4、掛號郵票:是專供在掛號郵件上貼用的郵票。中華郵政於1941年發行過"國內掛號郵資已付"郵票,屬於未印面值的"單位郵票"。
5、軍用郵票(military stamps):也稱軍郵郵票,是專門供軍人寄信貼用的郵票,免費供給或收取較低的資費。我國最早的軍用郵票是1938年晉察冀邊區發行的"抗戰軍人"紀念郵票。新中國成立後,於1953年曾發行一套3枚軍人貼用郵票,後因使用范圍等問題,停止發行。1995年郵電部決定再次發行義務兵專用郵票,並自8月1日起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試點,試用范圍為三省駐軍義務兵戰士。
6、公事郵票:又稱公文郵票、官用郵票或公務郵票,是專供政府及各部門之間寄發公文貼用的郵票。中國最早的公事郵票是1915年中華郵政在新疆發行的鑿孔"公文貼用"。
7、附捐郵票(charity stamp):是在郵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費,用來為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籌集基金而發行的附加捐資郵票,也叫福利郵票或慈善郵票,在附捐郵票上,郵資面值和附捐金額的表示方法是:郵資面值+附捐金額 。附捐金額不能充作郵資,故又稱"半郵政郵票"。我國最早的附捐郵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蓋"附收賑捐" 郵票,所得捐款用於救濟黃河決口區的災民。新中國成立後,發行過多次附捐郵票。1984年2月16日我國發行的《兒童》和1985年3月15日發行的《中國殘疾人》兩套郵票是建國後發行的附捐郵票,每枚郵票由當時的8分郵資和2分捐資組成,捐資由郵電部門統一撥付給兒童福利和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8、新聞紙郵票: 專供寄遞報紙、期刊使用的郵票。最早是1851年奧地利發行的。
9、加字改值郵票(overprinted stamp): 這是一種在其他郵票上加蓋文字,改變面值後作為一種新郵票使用的郵資憑證。採用這種郵票,多半是因為新郵票印製不及而採用的一種應急措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中華郵政郵票中部分孫中山頭像郵票和以飛雁、火車、輪船、寶塔等為圖案的郵票,以及部分解放區郵票,加印"中國人民郵政"文字及新面值後,作為新中國郵票使用。這樣的加字改值郵票,從1950年發行的"改1"到1951年發行的"改10"一共發行了10套共38枚。
10、包裹郵票(parcel post stamps):這是一種專供寄件人郵寄包裹時貼用的郵票,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比利時、伊朗、美國、義大利及羅馬尼亞等國家都發行過包裹郵票。我國解放區郵政和中華郵政也都發行過包裹郵票。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1年發行過一套包裹郵票4枚,只限東北地區貼用。
11、捲筒郵票(coil stamp):單行連枚印刷、製作成捲筒形、供自動售郵票機出售的郵資憑證。
特殊郵票:
1、小全張(mimiature sheet,souvenier sheet):是指全套郵票印在一張紙上的郵票,其面值、圖案、枚數與同時發行的郵票完全相同。一般在邊紙上飾以相關圖案、花紋或說明文字。在郵局出售時,一般按面值出售的。但也有高於面值出售的。按面值作郵資使用加價部分不能充作郵資。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張是1906年盧森堡發行的紀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張郵票。我國第一枚小全張是中華郵政於1941年發行的《節約建國》小全張郵票。建國後郵電部發行了許多小全張郵票,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全國科學大會入《中國歷代名樓》《桂花》等。
2、小型張(mminiature sheet):在國外,小型張和小全張不分。但在我國為了與小全張有所區別,小型張是指將一枚或數枚郵票印在一張面積較大的紙上,在郵票四周的空白處一般印有相關文字和圖案的小開張郵票,其郵票圖案是另外設計的;也有在發行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時,選取其中一枚郵票圖案,印在一張面幅較大的紙上,並在周圍印有文字說明和裝飾花紋的小型張郵票,有的小型張編有志號,單獨發行。小型張的面值一般比較高,既可在郵件上貼用,又可供集郵愛好者收藏,不是每套郵票都發行小型張。新中國第一枚小型張是1956年1月1日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小型張。由於它票幅較大,印製精美,很受集郵愛好者歡迎。
3、小張票: 也叫小版票。四周留有較寬的白紙邊,邊紙上常有相關文字或邊飾圖案,是郵票發行部門專門印製的一種印張較小,郵票枚數較少的郵票。如1980年9月10日發行J59《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郵票,整張枚數為50枚。為適應展覽會的要求另特印製了小張票,印張比整張小,小張枚數為12枚。
4、小本票(stamps published in pamplet form):為了便於攜帶,郵政部門將單一面值或多種面值的郵票印製成連票並裝訂成冊,配有封底稱為小本票。使用時按郵資撕下一枚或多枚即可。其上面郵票與原郵票的圖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於裝訂、裁切的需要往往有一邊、兩邊無齒孔或二、三邊無齒。世界上發行小本票最早的國家是盧森堡,時間在1895年。中華郵政發行過小本票。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個小本票是1980年6月1日發行的《童話-咕咚》。
5、連印票: 是將兩枚或兩枚以上不同圖案的郵票連在一起印刷的郵票。連印票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國發行的連印票有:四方連,即將四枚不同圖案的郵票組成四方形印在一起,如1979年9月15日發行的"J43"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運動會》四方連郵票。對於從整張郵票上撕下圖案相同的四枚郵票,習慣上也叫四方連,如猴票四方連。其實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四方連;橫連,將幾枚不同圖案的郵票橫在一起排印,有幾枚郵票就叫橫幾連。如紀10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郵票是橫三連,T25《化學纖維》是橫五連等;直連,將幾枚不同圖案的郵票直連在一起排印,有幾枚郵票,就叫直幾連。如J120《故宮博物院六十周年》郵票是直四連。這種郵票的優點是可以把幾枚郵票的圖案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例如J120直四連。看上去,故宮建築更加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加上排版印刷方法靈活多變,生動活潑,藝術性更強,所以特別受到群眾歡迎。
6、無齒孔郵票(imperforated stamp):指四周不打齒孔的郵票,世界上早期發行的郵票都沒有齒孔。1854年發明打孔機後,各國才開始發行有齒孔郵票,但此後有時因不具備打孔條件,有的郵票也沒有齒孔。此外,為了滿足集郵者的需要,有些國家也特地發行一些無齒孔郵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也發行了《梅蘭芳舞台藝術》、《兒童生活》、《熊貓》、《金絲猴》、《桂花》等多種無齒票、無齒小型張。
7、無面值郵票: 指各種未印面值的郵票。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過"國內快遞"和"國內掛號" 兩種無面值單位郵票。
8、蓋銷票: 從廣義上講,凡是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都是蓋銷票。但是,郵票公司價目表上的蓋銷票,指的是將沒有使用過的新郵票有意地用郵戳蓋銷,用來供應集郵者,這種郵票叫蓋銷郵票。有一部分集郵者喜歡蓋銷郵票,把蓋銷票作為一個集郵品種。郵票公司為了滿足這部分集郵者的愛好,就供應蓋銷票。如五十年代的中國集郵公司就曾向國內外集郵者供應過蓋銷票。蓋銷票的價格一般低於新票,但有的蓋銷票價格相當於新票。
9、信銷票: 信銷票是指實寄信件上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信銷票的出售價格一般低於新票和蓋銷票。但有的信銷票由於發行較早,存在數量稀少,價格昂貴,甚至成為無價之寶,最典型的例子是"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這種實寄過的信銷票存世僅此一枚,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原由我國著名集郵家刀任全先生收藏,後來刀老將這枚傳世孤品捐獻給國家,由集郵博物館收藏。由於信銷票容易得到,不用花錢或花錢很少,且有實寄意義,所以對初集郵者提倡從收集信銷票開始。
10、對剖票: 因某種面值郵票暫時缺售,為應急將另一種郵票豎向或橫向或對角剖開當兩枚郵票貼用,其面值按被剖郵票的面值等分出售使用,稱為對剖票。如1903年福州郵局因1分票短缺,為了應急就把庫存的蟠龍無水印紅色2分票斜角對剖當1分票使用。對剖票都是在郵局當面出售貼用,不預售,有的加蓋特殊戳記,收集時最好連同實寄封一起收集、保存。
11、"文"字票: 文化大革命發生後,郵票發行工作受到極大幹擾,正常工作包括郵票志號的編列工作無法進行,因此,從1967年4月20日發行的《毛主席語錄》郵票開始,郵票上原編列的"紀"、"待"、志號被取消,郵票上沒有編列志號,但在郵票發行內部仍有編號,從"文1"編起,一直編到"文19",這19套郵票,通稱"文"字郵票,共80枚。
12、發光郵票(lumineacent stamps): 指在暗室內經紫外線照射後會發出亮光的郵票,便於信函自動分揀機識別、蓋銷。這是在紙或油墨里加入發光材料的一種新型郵票。根據發光物質的種類又可以分為熒光郵票和磷光郵票。我國第一套磷光郵票是1980年發行的T.49"郵政運輸"。
13、生肖郵票:生肖郵票就是根據我國農歷以天乾地支記年方法確定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而每年發行的生肖圖案的特種郵票。我國從 1980年開始發行庚申年(猴年)郵票開始,目前已經發行第二輪生肖票,每年一月五日開始發行,深受群眾歡迎,人們爭相購買,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每年也發行這類生肖郵票。
14、有害郵票:有害郵票是違反《適用於萬國郵政聯盟會員國的集郵准則》而發行的郵資憑證。為抵制各國郵政部門在郵票發行中有損害集郵的健康發展的不道德行為,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集郵聯合會、國際郵票商協會聯合會曾於1983年11月聯合舉行集郵圓桌會議,會議通過了《集郵道德標准》,要求各國(地區)郵政部門共同遵守。但是鑒於有些國家仍在發行違反准則的有害郵票,因此決定每月公布一批有害郵品。並決定這些有害郵品不準參加國際集郵聯合會贊助的集郵展覽,郵票目錄也不得刊登這些有害郵品,迄今已公布了2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數百種有害郵品名單。
15、編號郵票: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從1970年8月1日發行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開始改變了1967年以來郵票不編號的作法,恢復郵票編號,但沒有按原規定分紀、特號編列,而是每枚郵票一個號,不分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第一枚編為 (1)號,以後順序編列,這種郵票叫"編號郵票",共發行21 套95枚。
16、名貴郵票:名貴郵票就是著名的或珍貴的郵票。著名郵票是在郵政史或郵票發行史上具有突出的文物價值或者經歷曲折、膾灸人口的郵票,例如"黑便士"郵票、"大龍"郵票等。珍貴郵票是存世量較少,而又有較多集郵者追求、價格較昂貴的郵票,例如"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元"郵票、"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等。
17、票中票:票中票就是設計某套新郵票時,將早期珍貴的或具有特殊紀念、宣傳意義的郵票作為主圖印製成的郵票。票中票在許多國家都有發行,我國最早發行的票中票是1948年發行的 "郵政紀念郵票展覽"紀念郵票。近年來我國1983年11月發行的"中華全國集郵展覽1983·北京"兩枚紀念郵票都是票中票,一枚是"國徽"郵票,一枚是陝甘寧邊區發行的"延安寶塔山"郵票。我國1988年7月發行的大龍郵票小型張和 1996年3月發行的中國郵政開辦100周年小型張都屬於票中票。
18、電子郵票: 又叫自動化郵票。是為適應郵政現代化的需要而產生的。這種郵票與一般郵票不同,這不是整張郵票撕開後出售,而是根據郵資需要由電腦控制的自動售票機加蓋面值出售的。這種郵票無齒、無膠,一般是上下兩端印有兩個半圓的凹槽。為在自動出售機中固定位置,電子郵票1981年由當時的聯邦德國首次試驗發行。投入硬幣後,按一下所需面值的按鍵,電腦控制的號碼機即在空值郵票上加蓋面值吐出。
【郵票的齒孔】
齒孔是為了方便使用郵票,在整張郵票的各枚之間用打孔器打出的孔洞,這樣每枚郵票撕開後邊緣就出現了凹凸的鋸齒狀形態,我們稱它為齒孔。最早的郵票沒有齒孔,使用時用剪刀一枚枚剪開,很不方便,1854年英國郵局首先有了預先打好齒孔的郵票出售,從此以後世界各國紛紛採用打齒孔的辦法。
齒孔是按度數區分的,計算方法是在郵票邊上用量齒器測量,看2厘米的長度內有幾個齒孔,如一枚郵票在2厘米長度內有14個齒孔,就叫做14度;如果有11個齒和12個孔,那末這枚郵票的齒孔就是11.5度。測量齒孔度數是研究郵票的一項內容,也是鑒別郵票真偽和區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據。我國的郵票齒孔大多數為11度,11.5度,12.5度和14度等。
【郵票的志號】
郵票志號就是每套郵票或每枚郵票的編號。郵票志號是新中國郵票上特有的標志。這種志號對收集郵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郵票目錄就能於解每枚郵票的印製年份、全套枚數、總的編號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郵電部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在郵票底部圖案之外印有該類郵票序號、枚數、年代等志號,如1952年7月7日發行的《抗日戰爭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底部左邊印有紀16.4-1,底部右邊印有(78)1952,紀16表示我國發行的紀念郵票第16套,4-1表示全套郵票共4枚,這是其中第一枚,(78)表示這枚郵票在紀念郵票中的總序號, 1952年郵票印製和發行年代。從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取消了這種志號,郵票底部沒有印刷任何志號,但人們為了方便收集,按順序排列為"文1-19",這19套郵票統稱文字票,。從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發行的郵票又在底部印上了新編的連續號和印製年份,如《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底部印有(1)和1970年字樣,(1)代表這枚郵票新序號,1970是印製和發行年份。從1974年開始,我國郵票又J、T表示區分紀念或特種郵票,如1974年5月15日發行的《萬國郵政聯盟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底部左邊印有JI(3-1),右邊印有1974,這是表示這套郵票是新編的第一套紀念郵票,共三枚,這是第一枚,1974年印製發行。我國從1992年開始實行了按年編號的方法,在每枚郵票底部印有年份、序號、共計枚數、其中第幾枚,並以J、T區別紀念或特種郵票。如1992年1月5日發行的《壬申年(猴)》特種郵票。如1992年1月5日發行的《壬申年(猴)》特種郵票。底部左邊印有 1992-1,右邊印有(2-1)T,這是表示1992年第一套特種郵票,共計2枚,這是第一枚。
4. 郵票的意義
集郵是以郵票以及以它為基礎產生的郵品、文獻為主要對象的收集、鑒賞與研究活動,在長期的集郵活動中我總結出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思想性郵票素有
國
家
名片之稱,世界各國(或地區)都把本國(地區)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歷史、地理、體育、衛生等各方面最具代表性、最引為驕傲的內容反映在郵票上,把郵票作為對外宣傳的「窗口」。
二、藝術性郵票的藝術性是指通過郵票畫面的藝術形象去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國畫、油畫、工筆重彩、版畫、木刻、素描、攝影年畫、剪紙等等,郵票設計者根據郵票主題內容的要求,採用最完美的表現手法,塑造出完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史料性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凡重大政治的、經濟的、科學的、文化的、軍事的事件等,在郵票上幾乎都有反映,所以人們稱郵票是「連綿不斷的歷史」。
四、社會性集郵活動的社會性是我國集郵活動的特點,也是我國集郵活動的優勢。引導青少年利用業余時間集郵,對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增加補充自己的知識面非常有益。
五、知識性多姿多彩的郵票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如社會科學范疇的社會學、史學、民族學、文學、美學、政治經濟學等;自然科學范疇的動物學、植物學、建築學、園林學、宇航學、地理學、環境保護學等,可謂「人類文明的縮影」、「形象的網路全書」。
六、趣味性郵票畫面五彩繽紛儼如藝術的百花苑,諸如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珍禽異獸、名花斗艷、文人墨客、革命將領、開國元勛、文化體育等等,通過欣賞郵票,使集郵者充實了生活內容,又增添了樂趣。
七、國際性集郵是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活動。萬國郵聯規定指出:「郵票的主題應有助於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文化傳播,從而加強國際友好關系。」
八、增值性郵票是一種有價證券,具有一定的儲值、增值效應,郵票經歷使用消耗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儲值、增值效應開始顯現。
5. 求與集郵有關的一切資料!
集郵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娛樂活動.建議剛開始集郵的朋友,先不要急於購買郵票、郵品,而是先增加集郵知識.這樣就可以少走彎路,少花些銀子買垃圾郵品,避免為獲取郵票而損壞價值更高的實寄封、片.
可以先閱讀些集郵刊物《集郵》《上海集郵》《集郵博覽》《中國集郵報》《集郵報》這是公開發行的集郵三刊兩報。
可以去集郵網站轉轉:
中國集郵信息網:(中國集郵協會門戶網站)
http://bbs.cpi.com.cn/bbs/
專題集郵信息網:(人氣最旺的集郵網站)
http://www.zhuanti.net/ztbbs/index_1.asp
快樂集郵網:(倡導快樂集郵)
http://kljiyou.com/dvbbs/
年代越久遠,發行量越少,它的價值就越高,比如80年的猴票!這就是郵票的價值。
要想保存好你的「愛」郵?去郵票市場買護郵袋,有各種規格尺寸的,買回來後用鑷子夾著郵票放進郵票袋,千萬不能用手!!!還有一個重點:霉雨季節不要拿郵票看...天氣乾燥了要拿出來通風...
集郵的工具:鑷子,護郵袋,集郵本,放大鏡
集郵要想注意哪些,怎樣識別真假郵票的這些問題很大,所以不可能說的很詳細,因此給你幾個網址看看:
趙涌集郵在線 http://www.zhaoonline.com/moles/index.php
沈明郵票社
http://www.smstamps.com/
http://www.yu398.com/
只要你喜歡,會很快明白這些的,除此之外你還要親自到郵票市場親身體驗,自己去買,不要怕買錯!開始可先買便宜的,然後在逐步買貴的,這樣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集郵是一項有益的社會文化活動, 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高度知識性的娛樂活動。在中國,集郵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
集郵能夠增加知識、開闊眼界。郵票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知識。欣賞、研究郵票,集郵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
集郵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郵票的畫面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支反映社會生活,每一枚郵票都是一件小形藝術品。集郵者在欣賞郵票時可以領略獨特的藝術情趣,感受方寸天地展現的藝術風韻,並可以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集郵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郵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是一定社會經濟文化的信息載體,郵票上附載著郵票發生者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特殊手段。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本國有代表性的科學文化 成就展現在郵票上,使集郵者在集郵的過程中,了解本國的科學文化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世界各國還利用郵票的宣傳作用,在郵票上表現熱愛和平、環境保護等內容,以取得宣傳效果。集郵的教育功能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易為人們所接受。
集郵是一項開放性的社會文化活動。集郵聯系了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人們之間增加交往、增進友誼的紐帶。國際性郵展成為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使者,拓展了國際文化交流的渠道,有助於各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增加彼此的友誼。
集郵的好處有許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益於培養愛國主義思想。集郵愛好者從郵票上可以看到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科學發明、錦綉河山、名勝古跡、優秀兒女、豐富的物產。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我們的民族。
2.可以豐富科學文化知識。郵票題材十分豐富,集郵愛好者從郵票上可以獲取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歷史、天文、地理、體育、衛生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樂趣。
3.有利於陶冶人們的情操。郵票是思想性很強的宣傳品,愛憎分明,人們在收集的欣賞中就會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培養高尚品德和良好情趣。
4.有利於培養美的心靈。每枚郵票都是一件小型藝術品,畫面上有周密的構思,生動的形態,美麗的圖案,鮮明的色彩,深刻的內含。人們反復欣賞,可以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得到美的享受。
5.可以養成節約習慣。集郵愛好者省下一些零用錢,購買郵票,積少成多,一方面支援國家建設;另一方面由於郵票每年都可以增值,堅持長期收集,自己也積攢了一筆可觀財富。
郵票是微型網路全書,是國家的名片。集郵, 日益成為人們喜愛的一項業余文化活動。搜集了一定數量的郵票之後,要按專題進行整理。 專題可分體育、風景、歷史事件、名人、文物、 繪畫等等。集郵,除了向集郵分公司或門市部買一部分新郵票外,還可以從親朋好友的來信的信封上採集。剪的時候不要把齒孔剪掉,剪下來的郵票應放在溫水裡浸泡十分鍾,然後輕輕撕下來,用毛筆刷去背面的膠水、漿糊,再用清水漂洗。潮濕的郵票須夾在新聞紙訂成的本子里陰干。
你如剛剛開始集郵,先收集近期發行的郵票,選擇你喜愛的專題,早期發行的郵票中有許多珍品,但價格都很貴。
購買郵票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預訂:每年的11月--12月,在各地集郵門市部或集郵專櫃都能預訂新一年的郵票,它是集郵者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保證你拿到全年發行的各種郵票及小型張、小本票等郵品。
零售:在郵政部門的集郵門市部或集郵專櫃能零售各類郵資票品、集郵品、集郵用品等,它為集郵愛好者提供服務的一種經營方式。
函購:是各級郵政部門的集郵機構以通信郵寄方式向集郵客戶出售集郵票品的一種銷售方式。
網上訂購:它是各地郵商通過網路給集郵愛好者提供的一種新的集郵服務形式,如中郵網、盧工郵商網等。
集郵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法文philatelie,是1865年法國人海爾賓創造出來的。它是由希臘文philos(愛好)和atelein(免費或免費憑證)組合而成。後一個意思在這里指的是郵票。
集郵起初只是指對郵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後來逐步擴大到與郵票及郵政業務有關的其它收集品,包括實寄封,首日封,首航封,郵資信封,郵簡,郵戳,郵政單式簽條以及郵政和集郵史料等。世界上有了郵票才出現了集郵,而郵票是由於郵政的發展才產生的,要全面了解集郵首先得從郵政開始。
從古代郵驛到近代郵政:
在古代社會,人們很早就用各種方法來傳遞信息。公元前三千年,亞述的商人用泥制的書板與亞洲西部的同行們通信。這些泥制的書板都是用奇特的楔形文字雕成的。從公元前兩千年古埃及的遺跡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正在把信件交給帕拉奧國王的送信者的圖象。據史料記載,使者出發前,考慮旅途的艱險,把所有財產都給自已的孩子。可見當時的使者送信是一件困難和危險的事情。
我國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時期,就開始使用烽火台傳送軍事消息。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車同軌」「書同文」,更促進了郵驛的發展。這一時期不但建立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全國驛站網,而且形成了一套郵驛管理的法令和制度。據記載,從最遠的邊疆到首都咸陽,只要七天就能把文書送到。公元二世紀,漢武帝為了加強國際經濟,文化交流,開始建立國際郵路,從首都長安西行,經過甘肅,新疆直通波斯和羅馬帝國。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唐代設陸驛,水驛和水陸兼辦的驛站。其中陸驛1297處,服務人員17000人,規定日行70里,急件日行300里。
我國的郵驛制度一直延續了約3000年,到了近代郵政出現後,郵驛還和郵局同時並存了一個時期,直到1914年才正式宣布裁撤。
1840年,英國政府根據羅蘭。希爾建議的方案,對郵政制度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實行單一資費,降低資費標准和預先收費,同時開始使用郵票。由於這一改革帶來的明顯效益,許多國家紛紛效仿。英國郵政制度的改革,標志著近代郵政的開始。1874年在伯爾尼舉行了國際郵政大會,對國際郵件互換作了統一的規定。1875年國際總郵政聯盟成立,1878年改名為萬國郵政聯盟。就在這一年,中國試辦國家郵政,並且發行第一套郵票。
1898年,清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大清郵政,但實權在外國人手裡。1905年清政府設立郵傳部,但直到1911年才在名義上接管郵政。
郵票的誕生: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英國誕生了,5月6日正式使用。這就是以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為圖案的面值1便士的郵票。由於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
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人羅蘭。希爾。他原來是一個教員,一生為改革郵政作了不懈的努力。由於他對發展郵政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他去世前被授予倫敦市榮譽市民的稱號。1979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許多國家為他發行了紀念郵票。
在使用郵票前,郵件的收費手續十分繁雜,根據信件用紙的張數和投送路程的遠近,逐件計算費用,並且是在郵件送到後向收件人收費。收費的標准也非常高,最高郵資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就連英國的國會議員也感到是沉重的負擔。為此國會竟決定議員享有免費交寄郵件的特權。這些弊病成了郵政事業發展的障礙。
羅蘭。希爾為什麼會想到改革郵政呢?曾經有一些有趣的傳說。一個傳說是:蘇格蘭有位美麗的少女,每天有大批向她求婚的信通過郵局雪片般飛來,但按當時的郵件收費辦法,她必須為所有這些信件付出郵資,而這筆昂貴的費用是她無法負擔的。她只好拒收。而郵局在退信時,又往往找不到寄信人,結果往返徒勞,費力不討好。這件事促使希爾決心改革。
1837年希爾出版了<郵局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他主張取消議員免費郵票的特權,實行統一的收費標准,不論路程遠近,凡不起過半盎司的信件都收費1便士,印刷一種標簽,寄信人可以在任何郵局買到,貼到信上,作為預付郵資的憑證。這種標簽就是後來出現的郵票。
郵戳與郵票:
人們知道,郵戳主要是用來蓋銷郵票的。但是郵戳還曾經是郵票的前身,這點卻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而且,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郵件又重新用郵戳來代替郵票,甚至還有繼續發展的趨勢。有人戲稱這是郵票的"返祖現象",不過這不是簡單的"歷史倒退"。
郵戳與郵票有著不可分割而又互為轉化的關系,的確是明顯的事實。在集郵中,郵戳的地位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不但有人兼集郵票與郵戳,而且還有人專門收集郵戳。西方集郵界有名名言:"今天的郵戳就是明天的郵史"。可見郵戳的重要性。
郵戳的資歷比郵票老得多。早在郵票出現很久以前,郵政部門就在郵件上蓋一個圖章,註明收到郵件的地名,有時還有日期。郵資通常是用紅黑兩種墨水書與的。紅色表示郵資已由寄件人付出,黑色表示需要向收件人收取。
世界上最早的有日期的郵戳是1661年英國郵政總局局長享利。比紹普採用的。
郵戳在郵政事業迅速發展的條件下轉化出郵票,而今天,在郵件日趨增多的時候,郵票又開始向郵戳分化。現在許多國家對同時大量寄發的郵件多採用郵資總付的辦法,即在郵件上不貼郵票,而是蓋上一個"郵資總付"戳。
早期的集郵:
世界上最早開始集郵的人是誰?一直眾說紛雲。
1840年"黑便士"郵票發行的當天,大英博物館的約翰。格雷博士出於對郵政改革的關心,專門到郵局買了這種郵票作為紀念品保存起來。他也同樣買了首日發行的"藍便士"。格雷有理由宣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集郵者。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郵票已遍及20多個國家,郵票的種類開始多了,集郵才盛行起來。1852年,地理學家溫地美倫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用鏡框公開陳列出他收集的88種郵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郵展覽。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美國都出現了活躍的集郵家。
1861年英國倫敦的柏青巷出現了露天的郵票交換所,那是當時集郵者的聚會處。同一時期,斯坦德牧師在馬可巷的教堂里組織了一個集郵會,這是集郵組織的雛形。1865年法國成立了一個集郵團體。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郵組織。1890年比利時皇家集郵俱樂部聯合會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集郵組織。
隨著集郵活動的發展,郵票成了商品。1856年,16歲的吉本斯開始了他的郵票生意,開辦了一家專門經營郵票的商店。幾年後,法國婦女尼古拉斯在巴黎因出售郵票而出名。1860年美國也出現了郵票商店。1862年法國開始出售世界上第一本集郵冊。(當時是把郵票實貼在冊子上的。
集郵活動首先是從歐洲開始的,接著擴大到北美,隨著集郵活動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強烈地希望有組織地開展國際性的交往。到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這種國際性交往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1878年,在法國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集郵會議,有20多外國家參加,會後出版了<國際集郵會議錄>,這是世界最早的國際性集郵文獻。同年,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舉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郵展。
1926年國際集郵聯合會在巴黎成立。
發展中的世界集郵:
有人說集郵是世界上最風行的愛好。這是不誇張的。事實上,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愛好象集郵這樣波及到如此廣泛的階層,深入到如此寬闊的領域,而它的勢頭還正在不斷發展。
人數:全世界集郵的人數究竟有多少,並沒有準確的數字,因為迄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標准,不同的人估計出來的數字往往是有很大差別。據認為,按人口比例計,北美和大洋洲最多,差不多是每十個人中有一個集郵者。其次是歐洲。發展中國家相對來說少得多。有些集郵家估計全世界有總人數在一億以上。
目錄:郵票目錄的出現已有120年的歷史。它是收集,鑒別和研究郵票的重要依據。大部分國家都有本國的郵票目錄。同時,有些國這有出版了世界郵票目錄,通稱為標准目錄。著名的標准目錄有英國的<吉本斯郵票目錄>,美國的<斯科特標准郵票目錄>,<明庫斯新世界郵票目錄>和法國的<香檳郵票目錄>
報刊:集郵報刊在宣傳和組織集郵活動方面無疑起了重要作用。目前,通過報刊發行機構發售的報刊至少有五百多種。中國出版的<集郵>月刊在發行量上居首位。
集郵社團:集郵是一項社會的活動。隨著集郵的盛行,人們要求組織起來,於是各種社團出現了。在集郵發達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大小城鎮都有集郵俱樂部或其他名目的集郵社團。
集郵展覽:展覽是集郵組織的一項重要活動。全國性或地區性集郵組織每年都舉行郵票展覽並頒發獎品。國際集郵聯合會經常贊助和支持一些國家舉辦大型的國際郵展。最初的郵展只限於集郵者向同好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藏。而現在的郵展則發展成了集郵者集聚的節日。在展覽期間,通常都開展貿易活動,組織學術討論,舉辦學術報告,以及交換郵品等活動。
集郵在中國:
集郵在中國出現大約比西方國家晚三四十年。1878年中國開始發行郵票,兩年後,即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出版的<花圖新報>上出現了一篇題為<各國信館之印圖>的短文。這是我國最早向公眾介紹集郵意義的中文文章。
1911年辛亥革命後,我國集郵活動有了明顯的發展。1922年我國第一個有影響的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次年出版了一期會刊。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集郵活動進入了健康發展的時期。1955年1月中國集郵公司成立,同時出版了<集郵>雜志。集郵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1979年中國郵票總公司成立,這是一個統一經營郵票設計,生產和向國內外提供集郵服務的企業。
1980年1月停頓了14年之後的<集郵>雜志復刊。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履的集郵組織,它標志著我國的集郵事業開始了新的里程。
近幾年來,我國郵票選題的豐富和設計藝術的提高,對促進人們提高收集中國郵票的興趣無疑是起了好的作用。
6. 中華集郵聯合會的性質和發行郵品的價值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是郵政總局的直屬單位(這個在郵政官網上可以看到)。但對外稱國家郵政局聯系單位,聯系有業務指導、協調幫扶的意識,但作為集郵界的行業協會,其實聯合會就是給郵總捧臭腳的,是個小太監。十幾億人口的大國發行個千萬枚的郵票都打折,看看人家發行上億枚的郵票都升值,基本不存在貶值的問題,聯合會除了養幾個要飯的老頭,基本上沒什麼正經業務。
業務范圍(全是他們沒干好的):
1、指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集郵協會和全國行業性集郵協會的工作,發展集郵組織,行使組織服務、溝通協調和管理監督的職能;
2、普及集郵知識,提高集郵水平,倡導高尚的集郵道德;
3、組織集郵學術研究,宣傳集郵文化內涵和社會作用;
4、舉辦和支持全國性的集郵活動,表彰獎勵集郵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5、積極向有關方面反映會員的正當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對有關郵票、郵政用品設計、選題、發行等工作提出建議;積極尋求自我發展的途徑,努力為會員提供服務;
6、出版會報、會刊和有關出版物;
7、代表中國集郵界參加國際性集郵組織舉辦的會議,積極開展國際集郵文化交流活動,加強與世界各國和地區集郵組織的友好往來。
聯合會沒資格發行郵品,最多隻能發行趣味品,比如會員張,加字之類的,但從長遠看沒什麼太大的價值。
7. 全面的郵票收藏知識
收藏投資技巧之郵票進市「四不宜」
1、郵市大熱的時候,熱門的小型張和其他郵票不宜進,因為過熱的郵票都是炒家一炒再炒升價的,時可能暴跌。
2、無人問津的冷票不宜進,冷票是指郵市上價格長期來較低的郵票。因為冷票有它的「致命傷」,或者圖案設計不好,如<白鶴>,<敦煌壁畫>等,或者票樣不合規矩,如<編鍾>,<馬王堆>,郵人說像明信片(無齒孔)等;或者有些忌諱,如T72M(圖68)<葯用植物>,1982年5月20日發行,才印115.45萬枚,但市價老是低於同年發行的T74M,T79M約50%的價格,而且無多少人問津;或者印數過大,如和106M<熊貓>,是當時印量上千萬,超過以前的小型張印量5-6倍多,貪圖便宜吃進這些票,很容易壓在手上放不出去而只賠不賺。
3、錯體郵票不宜進,一般錯體郵票因為沒有比照系數而價格較貴,最主要是郵市上的錯體不少是人為變造的,郵人一般難以識別其真假。即便是真貨,其承接力也不是很大,較難脫手。
4、超量發行的郵票不宜進,集郵紀念品紀念張,封,片不宜進,對某種傳聞紛紛的郵品沒有確定以前(如傳言某種郵票因錯版收回,某種郵票有政治問題)不宜進。哪些郵品不宜收藏
有的集郵愛好者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即求珍求全。其實,對郵品的收藏,只要精力與財力狀況允許,以豐富的「郵識」為條件,實行兼容並包,又何嘗不可呢?但是,確實有3種類型的郵品不宜過多收藏。
花紙頭是一種穿著郵票外衣,實為模擬郵票的印刷品。它與普通郵票一樣,印有國名、圖案、面值,並打有齒孔,一般也蓋有郵戳。但是花紙頭的面值是虛擬的數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郵資。這類郵票設計得大都花里胡哨,引人注目,並以銅版紙印刷,容易引起集郵愛好者的購買慾望。所以,對於這類郵票的收藏應慎重。
還有一種金銀郵品。這類郵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動輒鑲金嵌銀,顯得雍容華貴,這也成為它的最大賣點。起初人們看到這類郵品不俗的包裝,容易將其與珍郵等同起來,再加之廣告上「限量發行」、「流水編號」等字樣的大力吹捧,便慷慨解囊。後來隨著人們「郵識」的增加,加上該類郵品受到「不得組集參展」的限制,許多人認為把它們存放在家中也不過是占據空間罷了。
另外,商業郵票也不宜多藏。這類郵票的發行國大多是一些非洲國家和歐洲內陸以發行郵票為支柱產業的小國,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印刷精美。這類郵票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大量出口,外銷大大超過了內需。這類郵票曾在1996年至1997年間風光一時,但隨著郵市走冷,也就逐漸無人問津了。正確認識專題集郵的珍罕性
在專題郵集中,珍罕性佔20分,由此可見,珍罕性在一部專題郵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選題相似的時候,不少評審員更看重的是郵品的珍罕性,而忽視了郵集的思路、創新。甚至有人認為,5萬元以下很難參加國家級郵展,5-10萬是鍍金獎及以下的層次,10-20萬是鍍金獎和大鍍金獎,拿金獎就要在此之上,彷彿集郵展覽變成了金錢的較量,過高的門檻使許多專題集郵者面對郵展望而卻步,這將不利於我國專題集郵事業的發展。
目前,人們對專題集郵珍罕性的認識有幾個誤區:
1.郵品越珍罕,郵集水平越高。有些人過分強調了珍罕性的重要,一部郵集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往往取決於郵品的質量。郵集的珍罕性佔20分,一部十多萬元的郵集可能拿到十七、八分,一部五、六萬的郵集也不會少於十一、二分,也就是說其差距是五分左右。而在其它方面還有80分,只要在其它方面做得更好,完全可以縮小差距,甚至可超越價值高的郵集。在首屆全國老年人郵展上,某部郵集以其珍罕的郵品取得了金獎。這一結果卻受到越來越多集郵者的質疑,因為這部郵集所選用的郵品並不切題、郵集的綱要存在著不少不足之處。作為專題集郵者不應該片面看重珍罕性,而還要注意專業知識、集郵知識的積累。作為評審員更應該客觀細致地評價每部作品,使評審結果公正、合理。
2. 郵品越貴越珍罕。人們習慣使用價格來衡量郵品地珍罕性,數千元以上的郵品才是珍罕,幾元、幾十元一件的就不是珍罕的郵品。一枚1000多元的金猴卻不能說珍罕,因為只要有錢,無論到哪個郵市都能買到。有些數十年前的郵資機戳、宣傳戳雖然只要數十元,但其收集的難度卻遠高於猴票。郵集的珍罕性固然要體現在郵品的價格上,更要體現在收集的難度上,這才能使集郵者保持不斷去尋覓、去追求的樂趣。
3.年代越久遠越珍罕。專題郵集中使用大量1900年以前的郵品,使整部郵集的外觀充滿了古樸、滄桑,人們包括評審員會對此產生好感。一般說來,年代越久,隨著時間的流逝,能流傳下來的郵品就會越來越少,如中國的大龍郵票、紅印花加蓋票等,這些能稱為珍罕的郵品。但有些外國早期的郵資封片,發行量巨大,留存下來的數量也很多,國外只要花幾美元就很容易買到,而到了國內,被哄抬到數百元甚至更高,這些郵品不一定就是珍罕。
4.不管題材是什麼,珍罕性的要求沒有區別。自黑便士發行以來,世界上,已發行了數十萬種郵票,假如包括郵戳、郵資封片等,更是數不勝數。但早期珍罕的郵品往往集中在動植物、雕塑、建築物、國家元首等,近期的郵品才多種多樣。所以,不應該用同一種標准來衡量珍罕性。舉例說,《聲音》的收集難度要遠高於《雕塑》,因現存《雕塑》的珍罕郵品非常多,其選擇的空間就遠多於《聲音》,而《聲音》的郵品往往要經過苦苦尋覓,才能得到,盡管《聲音》可能只花三四萬元,但其收集難度不見得比十多萬元的雕塑低。珍罕性應該與收集難度成正比。
珍罕性雖然重要,但它不是影響郵集取得高分的唯一因素,珍罕性以外,還有80分等待我們去爭取,我希望廣大集郵愛好者不要緊盯著珍罕性,而應該全面地改進,努力取得好的成績。
8. 關於非典有什麼郵品
1、2003年發行郵票「眾志成城,抗擊非典」,全套1枚。
2、發行郵票同時,發行首日封1枚。
3、同時發行個性化郵票16枚版1版。
4、同時發行郵折1本。
5、各地曾經發行郵資加印片、個性化郵品等,如重慶就發行馬飛片加印。
6、許多地方刻制了宣傳郵戳。
9. 第一套人民幣硬幣郵品典藏冊-《中國硬幣》真的那麼值錢
好帖子,完全贊同樓主觀點。不過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收藏版里。
我是收藏版本周專家第一名,玩各版人民幣有20年了。這類宣傳純粹是商家的誇大炒作,其實這東西在真正的錢幣市場根本沒人要,內行對它不屑一顧,純粹是「垃圾收藏品」。
10. 專題集郵的素材如何選用
1?郵品的選擇郵品的選擇和利用首先要切題。郵票以新票為好,只有舊票的價值遠遠大於新票時才可以使用舊票。同一套郵票在同一部郵集中出現是不適宜的,應該拆開使用。在整部郵集中,同一個國家的郵品不能超過10%;眾多國家的郵品出現在同一部郵集中可以反映出專題研究的深度和收集的難度。由於奧運獲獎、某些會議的召開、領導人訪問等諸多原因而在已發行的郵票上進行加蓋紀念,就改變了原來郵票的屬性,選擇專題素材時要避免選取這種加蓋以後的郵品。如體育郵票上加蓋了紅十字,就不能算作體育郵票,而應該歸入紅十字專題。極限片不能多用,要控制使用。郵票發行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通常可以分為3個時期。早期:史前~1900年。中期:1901~1945年。現代:1946年至今。專題郵集中應該包括3個不同時期的郵品,並且早、中期的應該佔大多數。一部使用大量現代郵品的專題郵集,即使拓展得十分出色也上不了高檔次。像計算機、環保等非常現代的選題也可以間接地找到早期的郵品。若討論臭氧層破壞就會擋不住有害的太陽光線,而導致生存環境惡化時,可以尋找早期有太陽圖案的郵戳、郵票、水印、郵資封、片等;若討論計算機的發展歷史、編碼時,可以考慮尋找有關珠算、二進制有關的早期郵品。
2?郵品的多樣化和珍罕性專題郵集要求郵品多樣化,除郵票外,還要有封、片、戳、簡、本票、過橋票和附票等。還要有一些漏印、漏色、漏齒、套印、套色不準、膠面印、中心倒印、齒孔移位等的變體票、樣票、樣張、史前封片等收集難度較大的郵品,即要有珍罕性。在選用珍罕性的郵票時,運用傳統集郵方法進行研究,可以顯示出集郵者的集郵水平。所以,專題集郵者打好傳統集郵的知識基礎是必要的。收集難度和珍罕性程度往往決定郵集的分數高低。專題郵集的郵品中不要有商品痕跡,應無人為雕飾。如果首日封、紀念封上面的郵戳可以加深專題信息,則可採用剪片或開天窗的形式進行展示。剪片是近年國際郵展中流行的集郵素材,所有實寄封都適合於做剪片,特別是郵資機蓋戳、郵資機宣傳戳幾乎全部採用剪片形式。剪片力求郵資相符。所謂開天窗,就是將貼片開口切掉一部分,把信封貼在貼片後面,在開口處漏出所要展示的戳記。天窗開多了影響貼片布局的美觀,也增加了布置的難度,採用剪片形式就方便多了。
3?郵戳一部專題集郵無郵戳展示就會顯得不夠完整。世界著名經典獲獎郵集《大洋洲鳥類》中使用的郵戳達170多枚。不僅利用了信封上的日戳、宣傳戳和紀念戳,而且使用了掛號收據和電話局日戳。除非實寄封片上的郵戳十分珍罕,存世極少,才把封片全貌展示,否則採用剪片。有的郵戳不夠完整,但只要被選用的信息齊全即可,這只限於古典時期或珍罕而難得的郵戳。郵戳不應出現在空白紙上單獨展示,而應同它的載體,如封、片等一起出現。
4?文字郵集的專題內容,要用郵品和文字表達;應以郵品為主,文字為輔,文字通常不要太多。
5?學習觀賞專題郵集就像閱讀一部圖文並茂、趣味無窮的好書一樣,它是作者擁有充足郵品與豐富知識的完整體現。專題知識在郵集的組編過程中作用十分重要,一位機械師選了足球專題,就必須學習和閱讀大量有關足球的文獻,要了解足球的發展史,有何種大賽、比賽規則、動作名稱、技術詞彙,有哪些球星、哪些官員,吉祥物是什麼,各界賽事的徽志等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