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旗H9:國產「勞斯」不好意思,請叫我中國紅旗
傳承自概念車的尾燈組設計本以為只是「樣子貨」,但卻同樣暗藏玄機,貫穿式燈帶的凸起部分和下方的飾條組合起來與天安門造型相似,尾燈組內部光源的4面小紅旗與天安門城樓布局相同,進一步證明了其中的寓意。
寫在最後:
紅旗終於撥開了雲霧,將豪華與品牌調性有機結合,為市場帶來了這樣一台情懷與實力兼具的車型。以至於我在問朋友「如果價格合適的話,這車你買嗎」的時候,他們用堅定的點頭和深信不疑的眼神回復了我。
至此,紅旗品牌的復興之路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這場品牌革命依舊在路上。從品牌這兩年的發展情況來看,紅旗要繼續保持高端調性不能丟,同時還要「到人民中去」,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如何進行下一步戰略布局將是紅旗品牌未來發展的關鍵。
作者:杜安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五星紅旗的意義
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是現在中國在世界的標志和象徵!他的本意是: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士、農、工、商,「四民」,但依共產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再以現代詞彙稱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叄』 中國的國旗為什麼是五星紅旗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解放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之後,准備成立新中國前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上,黨決定向全國人民徵集國旗, 國徽和國歌.
當時共收到兩千九百八十多個國旗圖案,經過國旗徵集委員會的認真挑選,共選出38張.這些圖案裡面總的看來有一條是統一 的,那就是用一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差不多兩千多人都有統一的意見.1949年9月25日的政法協商會議上,毛主席拿著五星紅旗 圖案,說:」大家好象比較贊成三十二號(即五星紅旗,由曾聯松設計.但當時在在五角星內有鐮刀和斧頭).」他說這個圖案是 是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是這樣,將來還要大團結,是不是把這面旗當國旗.大家聽後都表示同意.當時還有比較多的人在旗上畫了一條或兩條長線,代表長江和黃河,但因有把祖國分成南北之嫌而被放棄.
後來,國旗徵集委員會去掉五星紅旗中大五角星上的鐮刀和斧頭,把它製成了國旗.
在國旗的徵集後還有還有個小插曲.那就是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七天,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中的幾個原東北軍將領聽到了新中國成立和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他們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自己的想像,綉出了解一面紅旗,令人感慨的是,他們綉出的紅旗與五星紅旗竟驚人的相似.他們還共同抒情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們也有一面紅旗
我們有床紅色的綉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
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午也罷!
瞧,這就是我們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
等到解放大軍到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灑著自由的眼淚,一齊沖出去!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解放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之後,准備成立新中國前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上,黨決定向全國人民徵集國旗, 國徽和國歌.
當時共收到兩千九百八十多個國旗圖案,經過國旗徵集委員會的認真挑選,共選出38張.這些圖案裡面總的看來有一條是統一 的,那就是用一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差不多兩千多人都有統一的意見.1949年9月25日的政法協商會議上,毛主席拿著五星紅旗 圖案,說:」大家好象比較贊成三十二號(即五星紅旗,由曾聯松設計.但當時在在五角星內有鐮刀和斧頭).」他說這個圖案是 是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是這樣,將來還要大團結,是不是把這面旗當國旗.大家聽後都表示同意.當時還有比較多的人在旗上畫了一條或兩條長線,代表長江和黃河,但因有把祖國分成南北之嫌而被放棄.
後來,國旗徵集委員會去掉五星紅旗中大五角星上的鐮刀和斧頭,把它製成了國旗.
在國旗的徵集後還有還有個小插曲.那就是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七天,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中的幾個原東北軍將領聽到了新中國成立和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他們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自己的想像,綉出了解一面紅旗,令人感慨的是,他們綉出的紅旗與五星紅旗竟驚人的相似.他們還共同抒情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們也有一面紅旗
我們有床紅色的綉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
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午也罷!
瞧,這就是我們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
等到解放大軍到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灑著自由的眼淚,一齊沖出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確定
在籌備建國的各項准備工作中,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容。
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指定以馬敘倫為組長,葉劍英、沈雁冰為副組長,張奚若、田漢、沈雁冰、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劉王立明代)、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志等為成員的籌備會第六小組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7月4日,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評選委員會。7月12日,新政協籌備會制定了《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條例》。
從7月15日起至26日,經毛澤東、周恩來修改審定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分別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國內各報和香港及海外華僑報紙也紛紛轉載,在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中引起熱烈反響。
徵稿啟事發出後,應徵稿件如雪片一樣紛至沓來。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包括當時尚未解放的國民黨統治區的應征國旗圖案2992幅,國歌歌譜632件,歌詞694首,國徽圖案900幅。
這一幅幅圖案,一首首歌詞歌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期盼祖國獨立、統一和富強,為新中國誕生傾注的極大熱情。
8月5日,第六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聘請徐悲鴻、梁思成和艾青參加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聘請馬思聰、賀綠汀、呂驥和姚錦新參加國歌評選委員會。8月16日至20日,政協籌備委員會在北京飯店413會客室特設臨時選閱室,將所有應征設計稿集中陳列、展示。在國旗的討論中,經過反復比較篩選,政協國歌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從2992幅國旗圖案中精選出38幅印刷成冊,發給出席政協會議的每一位代表。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9月23日,新政協全體代表662人分為11個小組,對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協商座談會。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出席座談會。毛澤東首先談了對國旗的意見。他拿起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的方案說:「這個圖案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講完,與會者一致鼓掌同意。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同時,全體一致通過了關於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的四個決議案。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確定了國旗圖案離開國大典僅三天,首都人民連續三天突擊趕制了無數面五星紅旗。其中有一幅特製的大國旗,就是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今天成立了!」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軍樂隊奏響了威武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毛主席在天安門親手升起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新華社答讀者問中關於國旗的說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保留這個規定。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當天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發了主席令予以公布,並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肆』 曾聯松的國旗設計
默默無聞的設計者
五星紅旗,它是那樣的庄嚴、美麗,那樣的鮮艷奪目。對於它的設計,人們或許會這樣想吧:如此高 水平的巧妙設計,一定出自一位聞名遐邇、才華橫溢的美術大師之手吧?其實不然。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原來是一位默默無聞、長期從事計劃、財務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聯松,曾經是上海市日用雜品公司的副經理、上海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委員。
「丁年觀禮,皓首縈懷」
曾聯松作為一個長期做經濟工作的普通人,怎麼會成功地設計出國旗呢?許多人都曾帶著這種疑問去訪問過他。對於來訪者的提問,曾聯松同志常常報以爽朗的笑聲,有時還手執羊毫,先在一張紙上寫上八個大字「丁年觀禮,皓首縈懷」。然後才津津有味他講述起他設計圖案的幸福往事。
寫得一手好字
曾聯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時代曾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但他目睹祖國山河破碎,人民貧窮落後的悲慘境況,毅然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去攻讀理工,立志走科學救國的道路。然而,他太天真了,此路也走不通。於是,他只好又發憤改讀經濟。
充滿愛國激情的熱血青年
從學生時代起,曾聯松就是一位充滿愛國激情的熱血青年。他眼見舊中國倍受外強蹂躪,金甌殘缺,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真是心如火焚。「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曾和愛國學生一起,走上瑞安街頭,宣傳抵制日貨。1935年,他又在南京勇敢地參加了響應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集會遊行,並且在黨的引導下,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親眼目睹親身體驗過軍閥割據、八年離亂,以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和平統一 要求,悍然發動內戰,又把中國人民投入水深火熱之中。當解放戰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全國絕大多數城鄉已經得到了解放,人民共和國象一輪噴薄欲出的太陽,正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的時候,他是多麼地激動和興奮啊!他同全國人民一樣,盼望著一個嶄新的人民政權的誕生。
設計出於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
不久,上海市也解放了,上海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連數日,人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頭遊行、扭秧歌,歡慶勝利,歡慶解放!這動人的場面,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曾聯松內心的波瀾。不久,《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刊登了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曾聯松反復閱讀,認真思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國旗,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應是偉大祖國的象徵、中華兒女的寄託、炎黃子孫的驕傲!他決定投身到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 他在談到當時心情的時候說:「建立新中國,一直是縈回在我心頭的願望,一經看到她如旭日東升般展現在面前時,我能不為之興奮嗎?因此,當我從7月份的報紙上讀到全國政協籌委會關於徵求國旗的通知之後,即埋頭於設計之中。」他說:「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是從事美術設計的,當時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計工拙,想到去設計國旗圖案,實在是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使然。」
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7月的上海,正值酷暑季節。曾聯松為設計國旗圖案夜以繼日,揮汗如雨,伏案描摹,似痴如迷。
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曾聯松仰望群星閃爍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啟發:中國共產黨——難道不正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么!
於是,他決定以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設想:以一顆大星導引於前,幾顆小星環繞於後,象眾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徵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徵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從勝利走向勝利。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這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色相協調,象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色簡而庄嚴,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
環繞大星之後的小星,應該是幾顆呢?曾聯松想到我們偉大祖國有著三千多年燦爛文化,還聯想到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指出人民在當時包括有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就決定以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
接著,曾聯松又經過反復推敲,苦苦構思,確定五顆金星恰當的位置。他曾設想把大星置於旗面的當中,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這樣,視若端莊,但是天地不夠開闊,視覺局促、凝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勾劃,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近一個月過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頓覺視野開闊:旗面猶如千里之廣,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彷彿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燦爛輝煌。
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呼應,疏密相間,形成了一個橢圓形,這恰恰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既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徵,也顯得平穩和諧,明朗而有氣勢。
設計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團結
為了使整個圖案更加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周圍這一特徵,曾聯松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個歷史的結論顯示在旗上。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徵革命;配以黃色,燦爛輝煌,一片光明。
從美學的角度來衡量,曾聯松的設計也頗具特色。他自己曾總結出這樣幾點:
簡與繁——五星的構圖注意了以簡勝繁,以一當十。如果把許多特徵一一羅列出來,未免流於纖細,或者失之繁復,反而難以顯示庄嚴簡潔。
小與大——五星所形成的橢圓形,寓有祖國疆土之意,畫面雖有限,但聯想是廣闊的。所謂「物小蘊大,意趣無窮」。
賓與主——五星中的大星與小星,當然不是指現實生活中的賓主關系,但具有顧盼呼應之情,協調和諧之趣。
靜與動——五星的安置,如果處於旗面的中央,由於絕對均衡,則靜止呆滯,缺乏生動姿態;置於左上角,則昂然起升,靜中寓動,使畫面活躍,而且居高臨下,帶有向外伸展的氣勢,使視野開闊,「咫尺之內,覺千里之遙」。
長與寬——這是指比例關系。《條例》中規定,「形式為長方型,長寬三與二之比」。按此構圖,旗面能適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長方形,五星體呈橢圓形,兩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勢協調。橢圓形作為一個整體,還給人團聚完整和飽滿的感受。
橢圓形中,大星的一個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顯得安定莊重,穩如泰山。而四顆小星因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中央,則顯得錯落多變,生動活潑。大星外接圓半徑和小星外接圓半徑的比例是三與一之比,使大小比例關系比較協調。大星和小星之間有一定間距,顯得虛實結合,山安泉注。
橢圓形結體僅占旗面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比例關系使重點集中、旗面開朗。
整個旗面上的五角星、橢圓形和長方形相互結合,比例較為協凋,構圖比較緊湊,在整體中富於變化而又能取得統一。
赤日、紅光能表達庄嚴熱烈
紅與黃——色彩也會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感情的反應。紅色為暖色或熱色,赤日、紅光能表達庄嚴熱烈,如革命的積極斗爭行為。此外,紅色也會引起希望、活躍和喜愛。黃色也是暖色,能表達優美、溫和、珍貴,而往往與金色聯系起來。我們看到黃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閃閃的聯想感受。
——這就是曾聯松當年設計構思的基本情況。
1949年8月中旬,曾聯松將設計好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全國政協籌備會。
通過審核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元、國歌、國旗的決議。曾聯鬆手捧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有關國旗決議的上海《解放日報》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這天的《解放日報》上,同時套紅刊印著正式通過的五星紅旗圖案。
曾聯松的心願實現了!這同時也是全國人民的期望!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產黨人,為著爭取民族的解放,勞苦大眾的生存自由而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五星紅旗是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是用他們的光輝業績織就的。
不久,曾聯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一封信,上面寫著:
「曾聯松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合現在五百元——編者注)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1950年國慶,曾聯松被邀請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建國三十周年時,他再次應邀去北京參加慶祝活動。1977年,上海市政協五屆二次全體會議通過,增補他為市政協委員。
如今,五星紅旗已成為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祖國各族兒女,都象保護自己的眼珠一樣,愛護無數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鮮血染成的紅旗;用對祖國的貢獻,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50年來,中國人民以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行為,賦予五星紅旗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內容。
他曾回顧過去,「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展望未來,峰迴路轉,氣象萬千。他曾應一位記者的要求,作了一首《七律·詠五星紅旗》,表達他對黨中央方針政策的擁護和拳拳愛國的心聲。全文如下:
聳立重樓高闕巔,天安門上舞翩翩。
袂連桃季花爛漫,袖拂雲霞彩萬千。
霹靂晴空競震擾,滂淪冷雨更相看。
冰霜不減嫣紅色,路轉峰迴見新天。
『伍』 我國國旗「五星紅旗」都代表些什麼意思
國 旗 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徵廣大人民,表示億萬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
我國的國旗的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1949年7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向全國以及海外僑胞徵求國旗設計方案,一共收到2992個方案。經過反復討論、挑選,最後選種現在使用的這個方案。他的設計者是當時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
國旗、國歌都是祖國的象徵,熱愛、尊重國旗和國歌,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中共中央宣傳部擬定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升掛的暫行辦法》,在這個辦法中除規定什麼地方什麼場合應該掛國旗外,還對國旗的掛法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要求在國旗和其他旗幟並掛時,國旗的位置比其他旗幟高。升國旗必須到桿頂,降國旗時不得落地。在慶祝集會上升旗時,應由一人持旗,二人護旗,參加者行注目禮。國旗和國旗圖案不得做工商業品的標記、裝飾、廣告、圖案,不得做機關、團體、學校的證章、紀念章、及徽章。
『陸』 五星紅旗的含義是什麼來歷又是什麼呢五星紅旗還有什麼有用的資料呢
五星紅旗的含義: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
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
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五星紅旗,是怎樣誕生的呢?它的設計者是誰?讓我們追溯一下令人難忘的歷史吧!
1 9 4 9 年4 月,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佔領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巢穴——南京,掛在偽總統府上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落在了地下。同時,一個象徵新中國主權和尊嚴的標志--國旗,正在黨和革命人民的心底開始描繪。
1 9 4 9 年的6 月1 5 日,全國政協會議籌備會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該會所擔負的籌備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國的國旗這項重要任務,並指定由籌備會的第六小組負責。這個小組的成員有十六人,他們是:馬敘倫、葉劍英、張瀾、郭沫若、陳嘉庚、馬寅初、蔡暢、李立三、張奚若、廖承志、田漢、鄭振鐸、歐陽予倩、翦伯贊、錢三強、沈雁冰。
7 月4 日,第六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評選工作除由小組成員分別參加外,還聘請了徐悲鴻、梁思成、艾青等專家參加。
7 月1 4 日到8 月1 5 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徵求國旗圖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國、向海外傳開。許多人在工余時間,攤開稿紙,開始了設計工作。他們精心設計、繪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圖案,標上詳細的說明,寄到了北京。他們把設計繪制國旗圖案作為一件光榮、崇高的事情,以傾注自己對新中國無限熱愛的心意。
有一位當年曾沖殺在戰場上的戰士,在一篇文章里詳盡記敘了人民解放軍戰士怎樣在陣地、在戰壕里討論應征國旗圖案的情景:
「我們利用戰斗空隙,就在陣地上、戰壕里,在槍炮聲中討論了這三幅圖樣(應征國旗圖樣),討論會開得非常熱烈,大家不光對國旗圖樣各抒己見,還談了不少激動人心的感想。」「有的戰士無比興奮他說:『徵求國旗圖樣的意見,說明新中國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國成立那天,我要握著槍戴上立功獎章,在國旗下庄嚴地照一張像。』不少老戰士還用豐富的想像力,描繪著新中國成立後的美好前景,憧憬著未來的共產主義幸福生活……」
在國外,千千萬萬愛國僑胞熱切注視著祖國大地上翻天覆地的變化,蔣家王朝的覆滅,新中國的誕生,令他們欣喜若狂。當他們知道祖國在向自己的兒女徵求國旗設計圖案時,抱著深切的愛國之情,傾注了炎黃子孫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設計出一幅幅國旗圖案,從美洲、印尼、馬來亞、朝鮮……飛向祖國北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政協籌備會國旗審查小組,就收到了應征國旗圖案二千九百九十二幅,其中從遙遠的美洲寄來的國旗圖案有二十三幅。
這一切,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熱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祖國新政權的意願。
8 月中旬,政協籌備委員會在北京飯店的4 l 3 號會客室,設立了國旗圖案臨時選閱室,將所有應征的設計稿集中陳列,請評選委員會成員和專家們選閱。參加選閱的同志,提出評選國旗應注意的三點:一是要有中國特徵(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權特徵(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三是要以庄嚴簡潔為主。經過初選,應徵稿件的設計構思符合上述三點要求的,大約有四類:鐮錘交叉並加五角星;嘉禾齒輪並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橫條或豎條組成旗面,於左上角或中央置鐮錘或五角星或嘉禾齒輪;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為紅色,三分之一為白、藍、黃各色,加紅色或黃色五角星。在評選中,著名戲劇家田漢拿起五星紅旗圖案草稿說:「依我看,這個設計是不錯的。」多數人也覺得這個設計美麗大方,而且寓意也好。評選委員會從來稿中精選出三十八種國旗草圖,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供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
9 月2 5 日晚,毛澤東同志召開了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在這次會上,毛澤東同志拿著五星紅旗的圖案說:這個圖案表現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代表聽取了毛澤東同志的意見,經過反復討論,9 月2 6 日,全國政協一屆全體會議國旗、國徽審查組,通過了第三百二十三號設計圖案(即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中第3 2 號草圖)為當選圖案。在這之前的五星紅旗圖案,大星中還有鐮刀、斧頭。決議通過之前,國旗、國徽審查組對這一設計圖案作了局部修改,並對國旗圖案的意義作了統一說明。
9 月2 7 日,周恩來同志代表會議主席團,提出國旗等四個決議草案,請出席政協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進行表決。決議草案中,有關國旗的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上述決議。
關於國旗圖案意義的說明,新華社以答讀者問的形式於l l 月1 5 日公開發表: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旗面為什麼是紅色的?旗上的五顆五角星代表什麼?為什麼星是黃色的?四顆小五星為什麼有一角尖正對著五角星的中心點?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是的,美麗的國旗,庄嚴的國旗,一星居中,眾星閃閃,普照大地;使人一望,便有人民團結,國家昌盛,革命勝利的自豪感和親切感。整個圖案,庄嚴而顯華麗,簡潔而不單調;雍容而具氣勢,明朗而不蕭疏。
五星紅旗是團結的、革命的、勝利的旗幟,是人民的旗幟。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祖國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它自由地飄揚在我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上,鼓舞著我國人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進行英勇斗爭。我們應該把國旗的意義、它所代表的政治內容,在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中青少年中,深入進行宣傳和教育。中小學校要建立升旗制度。每個學生都要從小尊敬國旗,升旗時要立正。尊重和愛護我們的國旗,是熱愛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一種表現。
『柒』 紅旗H9,扭矩輸出380牛米,硬派造型夠勁
紅旗是自主品牌的校長,勞斯萊斯,法拉利,保時捷都得在它面前老老實實的,在紅旗身上產生了很多段子,「不怕大眾帶字母,就怕紅旗帶話筒「,帶話筒的紅旗車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有些人覺得開保時捷,勞斯萊斯有面子,但其實開紅旗車最有面子,紅旗從去年開始向市場上推了幾款親民級車系紅旗H5,紅旗HS5和HS7,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款紅旗H9,紅旗又一扛把子,H7換名+換臉,勞斯萊斯都得讓路。
粉絲把紅旗稱作共和國長子,它是出現在市面上的第一台國產品牌,品牌價值遠遠高於BBA,在老百姓眼裡,它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紅旗的自降身段讓很多人都激動,終於有了可以和紅旗親近的機會,非常期待紅旗H9上市之後的銷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紅旗公布H9配色方案 7種純色2種拼接 其中一個顏色名稱與日語有關
這到底是什麼顏色?你看,你快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那幅很經典的把蘇聯國旗舉在德國國會大廈的圖片叫什麼
圖片叫《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
長期以來,各種資料一直都說是朱可夫元帥麾下的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於1945年4月30日下午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樓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最先將紅軍旗幟插上柏林議會大廈的是蘇聯英雄米哈伊爾·米寧。他於1922年出生,衛國戰爭爆發後參軍,一直與納粹德國軍隊作戰。他不僅參加過解放列寧格勒的戰役,還一路隨軍隊打到柏林。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德國國會大廈,據稱,在蘇軍即將攻克柏林之際,斯大林下令:5月1日之前必須把紅旗插到帝國議會大廈樓頂!在此命令下,米寧等5名士兵攜帶一面紅旗,最終設法到達大廈樓頂。最初,他們無法確定插紅旗的合適地點,但米寧注意到大廈樓頂雕像上的王冠,於是,他爬上雕像,把帶有紅旗的一根金屬棒插入王冠,並用自己的皮帶將紅旗固定。歷史將銘記這一永恆的時刻——1945年4月30日。蘇軍紅旗的樹立,宣告了納粹德國滅亡。次月,米寧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而那幅原載於前蘇聯《真理報》上著名的「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的照片也不是當時拍攝,而是後來補拍的,照片中揮舞旗幟者也不是米寧。由於4月30日蘇軍隨軍記者並未捕捉到紅軍插旗的瞬間,所以在5月2日,28歲的戰地攝影師葉夫根尼·哈爾傑伊得到指示,拍攝五星、錘子和鐮刀的蘇聯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新聞照片。於是,哈爾傑伊帶著他的「萊卡」相機、一面蘇聯國旗、兩個紅軍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和米哈伊爾·葉戈羅夫來到被打的千瘡百孔、並且已被燒毀的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用了一整卷膠片,拍攝了36張照片。公開發表的照片後期還經過了加工處理:背景的黑煙是後來在底片上製做的,為的是讓人感覺戰爭仍在繼續。蘇軍士兵的兩只手腕上都戴著搶來的手錶,為了塑造蘇軍的正面形象,在照片發表之前,哈爾傑伊在底片上做了些小小的手腳,於是手錶消失了。
為了配合圖片宣傳,官方文字報道稱,紅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率先將鑲著鐮刀和斧頭的前蘇聯國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標志著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結束,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取得的最後勝利。
盡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勝利旗幟插到帝國國會大廈》這張照片仍然成為蘇聯紅軍擊敗納粹德國的勝利象徵,為世人所記憶。
『拾』 共產黨黨徽圖片、含義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徵著工人階級;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農民階級。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規定》指出,黨旗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規定》還就黨旗、黨徽的使用范圍及黨旗、黨徽的製作作出明確規定。
(10)紅旗宣傳圖擴展閱讀:
在戰爭年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黨徽圖案一直處在變動的、不規范的狀態中。中共中央及各級組織有過多次明確黨徽圖案為「鐮刀斧頭」的規定和決議。但同時又受蘇聯國旗的影響,黨徽圖案既出現過「鐮刀斧頭」,也出現過「鐮刀錘頭」。從地域上看,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許多會議等正式場合多使用「鐮刀錘頭」,閩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陝、陝北等革命根據地則多為「鐮刀斧頭」。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使用的印信標志,更多地體現為「鐮刀錘頭」圖案。
1943年4月28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中國共產黨黨旗樣式並作出決定:「中共黨旗式樣,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委託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准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會場上第一次懸掛了黨旗。在七大會場上及在此前後各抗日根據地所出現的黨旗黨徽圖案,基本上都統一於「錘頭鐮刀」,已經鮮見「斧頭鐮刀」圖案。
1950年,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製作方案,規定「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桿套為白色。」
1952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黨旗問題的批復》指出:「黨旗上只有錘頭鐮刀,並無五星(蘇聯國旗上有五星),此點請注意。」這兩個文件的發布,「鐮刀錘頭」的說法從此才固定下來。
「鐮刀錘頭」的圖案,或可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鐵錘是大工業的象徵物,錘頭更多地代表著當時的先進生產力,「鐮刀錘頭」組合才更能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另一方面,從美學角度考慮,「鐮刀錘頭」的圖案更美觀大方。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場主席台後部幕布中央第一次懸掛中國共產黨黨徽,黨徽兩邊分別斜插五面紅旗。這樣的會場布置成為此後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標配。但這次大會懸掛的黨徽是方柄鐮刀與方柄錘頭的組合。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會場懸掛的黨徽造型有了新的變化:鐮刀柄由方形改為圓形,錘頭也由方形改為缺角形狀,整體更加美觀。
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會場懸掛的黨徽與現行的黨徽基本一致,但同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仍是方柄鐮刀的黨徽圖案。
1996年9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指出:「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規定》對黨旗黨徽的性質、式樣、規格、製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並附有標准圖案和製法說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75年後,黨旗黨徽有了統一而明確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