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中國形象

宣傳中國形象

發布時間:2022-06-15 16:35:45

A.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

中國歷來不缺乏好故事,她們在歷史的沉澱中早已經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中國人民高歌猛進。比如孟母三遷、女媧補天、嫦娥奔月,比如愚公移山、誇父追日就是這樣,從這些優美的中國故事中,人們會領略並且贊嘆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定、堅強、慈愛、有信仰和實干精神的勤勞勇敢的優秀民族。 社會在發展,人民在進步,勤勞勇敢的中華人民與時俱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新文化,把誇父追日和愚公移山的夢想變成了日行萬里穿山鑽洞的高鐵,把嫦娥奔月的夢想寄託於玉兔登月車也已經圓滿地實現了。更有華為和阿里巴巴在電子領域和網購方面的飛速發展,無聲地為我們所有夢想不滅的人點起了心中的火炬。大時代里永遠不缺乏成功的機會和美麗,缺少的只是發現的眼睛與奮斗的毅力罷了。 中國好故事就應該這樣有傳承、有創新地發展下去,如此才能在潛默移化中凝聚成一種正能量,給人們和世界一個對中國文化定位的標准。正像一說起長城和詩詞,就必定會使人想起秦漢與盛唐一樣,文化的符號和形象已經通過這種載體內化於心,綿延不絕。如果提到美國,我們會想到西海岸和自由女神,提到韓國,映入我們腦海的恐怕就是三星、現代和韓劇了。唯美的意向一旦入腦入心,便會揮之不去,何愁她會不提高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與文化軟實力呢! 蜂蝶逐花飛,蠅蛆逐臭走。中國故事有好壞之分,而且她們一經傳播開來,便會產生或充滿正能量,或充滿低級趣味的社會影響。比如傳銷與資本運作,雖然在千萬的人群中也會產生一兩名千萬富翁,但其扭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以鯨吞下線來實現這個丑惡目標的,哪裡能夠與袁隆平院士和郭明義們相提並論。好人贈給世界的是玫瑰,惡人留給世界的是蒺藜。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的主流媒體一定要明辨是非,立場堅定,擔負責任,多宣傳正能量新聞,絕不給假丑惡以機會。這樣一來,才能避免被國民們「拍磚」問責,走上敗亡麥城的窮途末路。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強調,要真實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講中國故事有很多重點,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講中國品牌故事。方向已經明確,我們現在需要的只是行動: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升中國文化形象。(尚建朝)

B. 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內容有那些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起,並委託該公司製作的一部國家形象宣傳片。此次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長度的電視宣傳片,即目前已經開拍的人物篇,參與拍攝的人員都是國內外比較有影響力人,其中有:李嘉誠、王建宙、李彥宏、馬雲、丁磊、郎平、鄧亞萍、姚明、劉翔、丁俊暉、陳魯豫、馬艷麗。陳魯豫將會在國際主流媒 體播出,以「中國人」概念打造中國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鍾長度的短紀錄片,並供我國駐外使領館及重要外宣活動使用,力圖從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野展示當代中國。

國家形象宣傳片項目總策劃人朱幼光近日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考慮到國家形象廣告的受眾是國外觀眾,因此在製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分別與英、法、德等國家的朋友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中國歷史、傳統的四大發明等很熟悉,但都希望更了解當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此外,創作團隊還參考了不少外媒拍攝的中國資料片以及我國國家領導人、國新辦官員的講話和文章。 此次啟動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主要包括時長30秒的廣告短片和15分鍾的專題長片。
《人物篇》
廣邀各領域名人
「30秒的短片如何具備沖擊力和震撼力?首先還是會選擇有影響力的面孔。」朱幼光說,因此,《人物篇》的創意架構中,是由約50人的中國科技界、體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業界等領域名人,按一組組的群像出現,來詮釋祖國形象。
「當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員,第一次身著訓練服站在一起時,即便沒有任何台詞,那種氣勢就能(讓人)感到很激動。」
《角度篇》
走遍全國取景
15分鍾的長片《角度篇》製作規模大,多個拍攝小組要走遍全國各地,通過800多個畫面,以不同的角度來闡述我國發展而能持續、多元而能共榮等的和諧。
《角度篇》的創意中,有一個桂林魚鷹捕魚的畫面,旁白引用孟子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以此來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朱幼光說,國家形象宣傳片在國慶之前全部完工。國新辦將在國際主流媒體播放30秒的《人物篇》;15分鍾的長片則將用於外事活動展示,如:使、領館節慶,外交性質的酒會、茶會等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以英語為主。

C.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全篇介紹

人物篇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秒的版本,一個是1分鍾的版本,這兩個版本主要是出於不同播放載體的需要。
在人物篇中,楊利偉、姚明等各領域優秀代表以及普通百姓都在片中出現,展示立體的中國。
《人物篇》的創意架構中,是由約50人的中國科技界、體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業界等領域名人,按一組組的群像出現,來詮釋祖國形象。
當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員,第一次身著訓練服站在一起時,即便沒有任何台詞,那種氣勢就能讓人感到很激動。
宣傳片沒有刻意追求幽默,「可能姚明與丁俊暉站一起,身高差距帶來的視覺會有一些幽默感」。體現的是國家文化品位。
在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期間,已經完成的人物篇准首先在美國播放,人物篇將出現在美國時報廣場以及電視台等相關載體中。隨後,國新辦計劃兩部國家形象片陸續在歐洲、拉美、中東等地區進行播放,向世界宣傳中國的國家形象,向世界推介中國。除了傳統媒體外,國新辦還將嘗試在全球各個地區的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上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 15分鍾的長片《角度篇》製作規模大,多個拍攝小組要走遍全國各地,通過800多個畫面,以不同的角度來闡述我國發展而能持續、多元而能共榮等的和諧。
《角度篇》的創意中,有一個桂林魚鷹捕魚的畫面,旁白引用孟子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以此來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角度篇》分為「開放而有自信」「增長而能持續」「發展而能共享」「多元而能共榮」等8個篇章。其中有不少國內著名的景點,比如北京的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鍾鼓樓、北京奧運會標志建築水立方、鳥巢,上海的東方明珠、外灘以及世博會,廣州的亞運會,成都的大熊貓、寬窄巷子,西安的兵馬俑、碑林,西藏的布達拉宮等等都收入其中。
《角度篇》沒有迴避中國存在的問題。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生存現狀在片中多次出現,其中包括北京市石景山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課堂教學場景。 2010年國慶節前,國新辦將在國際主流媒體,面向世界觀眾,播放中國的國家形象宣傳。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2011年1月17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播出,中國各領域傑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讓美國觀眾了解一個更直觀更立體的中國國家新形象。
該宣傳片從2011年1月17日開始在紐約時報廣場首播,每小時播放15次,從每天上午6時至次日凌晨2時播放20小時共300次,並將一直播放至2月14日,共計播放8400次。同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從17日起分時段陸續播放該片。

D.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具體如下:

1、崇尚科學、熱愛祖國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

頒獎詞【明月共同途】你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得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2、最美家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頒獎詞【自強敏天行】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修出幸福花。

3、百折不撓的中國飛人蘇炳添

頒獎詞【秉心自超越】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4、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

頒獎詞【慷慨是英雄】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5、夫矢志報國的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

頒獎詞【沖天鵬翅闊】像靜水深流,在靜水底涌動,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6、分享扶貧故事,宣傳中國形象陳貝兒

頒獎詞【江海意無窮】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天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7、高原生命的保護神吳天一

頒獎詞【長松蔭高原】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裡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8、失聰女孩考上清華大學江夢南

頒獎詞【無聲玉滿堂】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鮮花也會怒放。

9、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

頒獎詞【潛龍育神軀】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與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10、勇攀高峰、 自立自強的中國航天追夢人

頒獎詞【赤心貫蒼穹】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並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E. "中國形象"的對外傳播中有哪些可取或不足的地方

國家形象傳播要做到受眾認同
在國家形象建設上,付出和收獲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對孔慶勤博士關於國家形象片的研究應該如何看待?以下三點值得考慮:
第一,國家形象片應基於事實。
就像法庭判案,面對錯綜復雜的案情,各方往往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更有庭外的「媒體審判」、「道德審判」干擾誘導。這時法官就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方能體現公平公正。可見事實是審判的基礎。同理,從新聞學原理的角度來看,事實(fact)也尤為關鍵。涉及到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更應注重事實。只有依據事實拍出來的片子,才能真正詮釋國家形象。
作為國家形象宣傳片,將自己優秀、引以為傲的一面展現給他人無可厚非,個人交往中誰都願意他人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進而促進更多的合作交流,國家亦然。然而,這里就存在一個觀念差異的問題。中國式的傳播愛突出領導、名人、政治,而這些對西方受眾可能會很陌生,或不易接受。除了精英,歐美觀眾更希望看到中國百姓的面孔、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有了他們的國家形象片,才會更加完整、全面、客觀。我們同外國人對話,並讓他們聽懂,關鍵在於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闡述我們的事實。
第二,「壞消息才是好消息」。
國際新聞界盛行「壞消息才是好消息」的原則,只有負面事件、有沖突、有爭議的新聞才值得關注。我們由於國情和媒體性質不同,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和國際媒體有同有異。中央電視台著名的「新聞聯播」反映了這一異同,即所謂的「前邊的十分鍾中國領導很忙,中間的十分鍾中國人民很幸福,最後的十分鍾其他國家很亂」。想一想我們在報道外國的時候,也偏好負面的新聞,那外國人又怎麼能接受我們的正面報道呢?
另外西方主流媒體,至少在形式上獨立於官方,具有監督政府、批評官員的傳統,以社會的守望者和公眾的看家狗自居。私有的媒體不代表國家,一般也不會做正面的宣傳。歐美受眾習慣了西方的新聞觀和獨立的新聞體制,看到中國官方運作的正面宣傳「形象片」,自然就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中國形象片的傳播效果在歐美不如想像的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盡管新聞觀和媒體性質不同,但人性總有相通的地方,比如突出對人的關愛、有趣的畫面、自然風光、文化覽勝等相對中性、滿足人情興趣的內容,要比負面不願意拍、正面沒人看的形象片好。
第三,淡化國家形象片的作用。
拍攝國家形象片實際是國家形象構建的一部分,這就涉及到新聞傳播中的「形象塑造」(Image making)問題。美國新聞學界的泰斗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經典著作《輿論學》中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即:新聞媒介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圖像,具體而言,就是大眾傳播媒體創造了我們對於世界的印象。盡管他指出,新聞界提供的形象常常是不完整和扭曲的,然而這些反映卻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④雖然傳播媒體在國家形象的塑造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認為一部國家形象片就能徹底改變國家形象,未免過於天真。
什麼是真正的國家形象?國家形象是一種心態。成熟的國家不會太在乎塑造國家形象,例如北歐諸國,是國民幸福指數高的代名詞,多少年來也沒見他們在形象片上有什麼大手筆。真正的國家形象是隨綜合國力的增強而增強的,並不是看誰的形象片拍得好。正如鄧聿文在文章中所說的,最好的國家形象展示是善待國民。這既有政治、經濟硬實力的增強,也有文化繁榮、法治建設、社會福利方面的改善。國民的幸福感增強,對國家的認同隨之提高,別人的看法也會相應的改變,自然無需過多的宣傳。所以如何更好地建設國家,才是真正塑造國家形象的落腳點。

F. 海外中國人如何宣傳中國形象

不用宣傳、宣傳不太好,做好一個中國人才是最重要的、做回自己才能顯出中國人的形象。

G.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內容簡介

中國形象宣傳片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起,並委託該公司製作的一部國家形象宣傳片。此次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長度的電視宣傳片,即目前已經公映的人物篇,參與拍攝的人員都是國內外比較有影響力人,其中有:李嘉誠、王建宙、李彥宏、丁磊、郎平、鄧亞萍、姚明、劉翔、丁俊暉、陳魯豫、林浩、馬艷麗。將會在國際主流媒體播出,以「中國人」概念打造中國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鍾長度的短紀錄片,並供我國駐外使領館及重要外宣活動使用,力圖從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野展示當代中國。
國家形象宣傳片在製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分別與英、法、德等國家的朋友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中國歷史、傳統的四大發明等很熟悉,但都希望更了解當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此外,創作團隊還參考了不少外媒拍攝的中國資料片以及我國國家領導人、國新辦官員的講話和文章。 此次啟動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主要包括時長30秒的廣告短片和15分鍾的專題長片,這也是中國民族啟動品牌戰略的實施步驟之一。
30秒的《人物篇》主要在國際主流媒體播放;15分鍾的長片則將用於外事活動展示,如:使、領館節慶,外交性質的酒會、茶會等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以英語為主。
在國家形象宣傳片的製作與投放上,國家只是在形象片拍攝與製作上進行補貼,投放等環節完全以商業運作為主體,由專業的公司來進行操作。
國家形象的宣傳片拍攝工作的啟動,標志著中國國家公關時代已經到來。

H. 國家形象的宣傳對增強中國軟實力有何作用

國家形象是國內外公眾對一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狀況的綜合認知和整體評價。國家形回象的宣傳答可以改變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可以樹立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良好形象。良好的國家形象不僅能夠提升一國的國際影響力,而且能夠提高中國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而這些都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
現階段,文化傳播對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日趨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文化傳播之於國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利用文化傳播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機遇期,應當高度重視文化傳播,塑造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
①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政治。國家形象宣傳活動屬於文化活動,有助於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為我國經濟、政治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②文化屬於綜合國力中的軟實力,國家形象的宣傳,有助於我國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國家形象的宣傳藉助了現代大眾傳媒,必將促進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推動文化自身的繁榮和文化交流

I. 談談如何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公共外交: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b>
公共外交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10月1日,美國將重返闊別近20年之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期將原來里根政府指責的「第三世界批評美國和以色列的講壇」變成為改變美國國際形象的重要舞台。這是「9·11」後美國政府重新重視以增強與世界溝通為目標的公共外交的重要體現,旨在解決「世界為什麼仇視美國」這一問題。
美國的教訓對我們不無啟示。中國也經歷過「非典」對我國際形象先抑後揚的教訓。今天,中國日益融入世界。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僅關繫到中國的國際信用從而影響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而且從長遠講,與中國的「軟國力」密切相關,已經成為中國的無形資產。中國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對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必須將中國的公共外交戰略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很重視民間外交,民間外交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也扮演了十分積極的角色,但公共外交工作還有待於加強。公共外交是以本國政府為主體、他國公眾為受體的外交形式,既不同於公司間或政府間對等的公關外交,也不同於以公眾為主體的公眾外交,如民間外交,或稱為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如何從形象上入世,影響國外民眾和媒體的中國觀,某種程度上比一時的外交得失更加重要。
那麼,中國的國際形象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呢?
過去,對國際形象問題我們存有不少錯誤觀念或心態,較典型的有以下幾方面。其一,將國際形象與國力等同,認為國家強大了人家自然就會尊重你。忽略了國家的親和力,即國際社會對你的親近和喜歡程度,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威脅論」產生、蔓延和強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其二,重視國際地位,忽視國際形象。在歷史上的朝貢體系下,特別在乎的是中華民族的威望,現在則有重「威」忽「望」之勢。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應包括中國「軟國力」的復興。其三,發展戰略中偏經濟、輕文化,而文化也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對現代中國形象宣傳不夠。其四,認為身正則影不歪、酒香不怕巷子深,敏於行而訥於言,忽視在國際社會宣傳自己、推銷自己,塑造正面的國際形象。其五,以歷史、文化大國自居,認為國際社會不了解我歷史和文化,因而不尊重中國;而外國民眾也常常只對中國的歷史感興趣,對現在的中國並不了解。我們心態則是,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理應受到世界的尊重。但歷史上的受尊重不會自動轉化為現在的魅力;而曾經的受害者,希望自然而然地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也是不現實的。在具體做法上,常常是拷貝國內宣傳做法開展對外宣傳或公關,而不是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外交。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中國長期游離於主流國際社會之外,國際形象主要是內政問題的某種折射;在此之後,內政問題也一直是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因素,甚至一度成為主導因素。內政問題首先是中國由於體制、價值觀等方面與西方標准差異明顯,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次是國家統一問題,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之後,最主要的就是台灣問題了。
這說明,內政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國際形象的長遠掣肘。
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認知,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存在對方和我方兩方面的原因。對方原因包括:因不了解中國國情和意識形態的隔閡而產生的不信任等。我方原因則往往是不重視外部世界的反映,不善於推銷自己等。針對國際社會對我內政外交政策不夠了解,近年來,我國政府經常以白皮書的形式加以正面、詳細的闡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自1980年起先後批准加入了17個國際人權公約和協定書,並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和《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更是消除了國外輿論對中國政府的詆毀。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威脅論」成為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主要制約。其中也蘊涵著一個悖論:以中美關系為例,中國處於弱勢,比如抗戰期間,中國較容易受美國同情,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就比較正面;反之,中國強大了,美國就認為是一種威脅,對中國看法較負面。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中國強大了就會威脅人家的邏輯,增強對中國的信任。
中國國際形象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並把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推行。
公共外交是更好發揮一國「軟權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開展中國的公共外交,要求我們結合中國的歷史智慧,探討我們開展公共外交的觀念、環境、資源和挑戰,提出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戰略體系:
———目標:自信、務實、開放、負責的中國,是我國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標定位,從長遠看是服從於中國國家發展目標的定位———「富強、民主、文明和負責任的大國」,積極配合「三步走」的經濟發展目標,循序漸進地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由「中性」、「正面」向「親近」轉換。
———手段:關鍵是樹立政府在國內的親民、民主形象,中國駐外機構也要首先保護好每一個中國公民、僑民在海外的利益;其次通過開展文化廣播的國際交流形式,利用當地國家的電台、電視台渠道播放中國的新聞娛樂節目,利用當地華僑、留學生和對華投資跨國公司開展針對母國的形象宣傳活動,如「創意中國」、文化營銷國家活動,塑造充滿活力的、民主、開放和富有人性的國家形象,重視「國家品牌塑造」。
———重點:鑒於「今天中國的國際形象,基本上就是一個被美國媒體妖魔化了的形象」,我們應抓住美國和歐洲這些影響世界輿論的重點,及時對歐美某些媒體不負責任地妖魔化中國的行為進行消毒,並充分利用聯合國舞台傳遞中國的聲音,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機構:整合我國外交資源,設立公共外交事務的專門部門,統一協調公共外交工作。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歷史學博士後)

J. 如何宣揚中國的國際形象

1、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戰線積極作為、開拓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2、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彰顯時代創新、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當代中國故事也引來八方喝彩。

3、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創新宣傳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講好中國故事,既是責任擔當,也要遵循規律、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關注、認同與日俱增,但「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噪音雜音依然存在,唯有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10)宣傳中國形象擴展閱讀:

國家形象的重要性:

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是一個「結構十分明確的信息資本」。國家形象被認為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可以從一個方面體現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因此,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深受各國政府的重視。

閱讀全文

與宣傳中國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年會晚宴策劃方案ppt 瀏覽:411
當當網的網路營銷策略ppt 瀏覽:356
交付及培訓方案 瀏覽:442
銷售企業新人培訓方案 瀏覽:939
面膜促銷活動名稱 瀏覽:188
企業重視市場營銷的主要因素 瀏覽:774
大型活動策劃方案實施方案 瀏覽:38
寧波qq網路營銷 瀏覽:156
移動電子商務教案 瀏覽:515
講座市場營銷 瀏覽:266
培訓班4月份活動方案 瀏覽:305
市場營銷原理16版 瀏覽:910
愛心企業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14
幼兒大班大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93
關於服裝品牌的微信營銷解決方案 瀏覽:767
銷售開業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300
趣味游戲促銷活動 瀏覽:931
兒童餐會策劃方案 瀏覽:486
網路營銷的最基本職能 瀏覽:88
電子商務銷售方式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