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洲多國開學,當地學校該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歐洲學校的暑假結束了,目前很多學校已經陸續開學。但是新冠疫情依然在世界各國蔓延,而且還沒有減弱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開學,無疑會給學校、學生甚至是家長的生命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面對開學之後的疫情防控,學校應該如何做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安全呢?學校應該如何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關於歐洲多國開學,學校應如何做好消毒工作,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B. 門店消毒宣傳語
食—十 明—鳴 聖—盛 雞—機 咳—刻 健—劍 乘—成 巾—精 浴—欲 騎—其
C. 幼兒園小班清潔家園,滅蚊防病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蚊蠅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2、教會學生遠離蚊蠅,防止疾病傳播。 3、讓學生學會講究衛生,隔絕蚊蠅喜愛的環境。 情境導入: 1、視頻播放圖片,夏季蚊蠅叮咬食物的圖片,以及叮咬人類瘙癢、難忍的圖片,學生發言:你是怎麼看待蚊子、蒼蠅的? 2、學生自己談談自己被蚊子叮咬後的親身體會。 3、小組討論如何預防蚊蟲? 師總結: 為了我們有一個安全衛生的環境,要認真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從清理環境,清除蚊、蠅孳生地入手,以大幅度降低高峰期蚊、蠅密度為突破口,堅持高標准、高起步,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為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想方設法: 1、及早動手,降低第一代蚊、蠅數量。第一代蚊、蠅是全年蚊、蠅繁殖的基礎,只有最大限度地消滅第一代蚊、蠅,才能有效地控制全年蚊、蠅密度。衛生工作小組,將除害防病工作與創衛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對校園環境的管理力度,在加強對校園環境消殺及垃圾箱捅保潔和垃圾通道清掏的同時,及時清理各種不衛生死角,有效的降低蚊、蠅密度,預防和減少蟲媒傳染病的傳播。 2、突出重點,抓好高峰期的滅蠅、滅蚊工作。做好秋季蚊、蠅高峰期的消殺工作,是控制蚊、蠅密度的關鍵。從9月中旬開始,我們不斷完善除害制度,嚴格規范管理,做好高峰期的滅蚊、蠅消殺工作。各生活區負責主管主動承擔起孳生地的治理和消殺,建立完善的消毒除害制度,增設有效的防蚊、蠅設施,垃圾做到密封存放,日產日清,防止蚊孳生,完善防蚊、蠅設施。 親身實踐: 1、宣傳動員。充分利用宣傳冊,宣傳圖片,黑板報等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開展滅蚊、蠅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除害防病知識。動員社區居民群眾積極參與,使全鎮居民不斷增強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主動投身到除四害的工作中來,自覺地監督和維護社會環境衛生。 2、科學消殺。結合滅蚊工作技術性較強的特點,建立防治措施和制度,堅持科學消殺,合理用葯的原則,精心組織好滅蚊、蠅活動。貫徹綜合防治的原則,堅持以清理孳生地為突破口的工作方針,在做好化學消殺的同時,不斷拓寬消殺手段,將物理防治與化學消殺結合起來。為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D. 愛國衛生運動校園清潔志願活動的建議
摘要 一、充分認識開展秋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我校召開了校委會、全體教師會、全體學生會,並發放了致每位家長的一封信,讓全體師生和家長明白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同時,對每位班主任提出工作要求,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以保證秋季愛國衛生運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E. 除四害有什麼宣傳標語
講衛生,除四害,創建衛生城市!
F. 小學生開學疫情防控知識內容
小學生開學疫情防控要嚴格落實學生晨檢制度,班主任參與晨檢;學生錯峰入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學校;錯峰就餐或分餐、送餐,盡可能減少聚集用餐;教室在學生放學後進行消毒等。
小學開學後疫情防控內容:
1、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加強對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並向主管部門報告。
2、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3、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強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應當保持教室、宿舍、圖書館、餐廳等場所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記錄。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宿舍床圍欄、室內健身器材等高頻接觸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5、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鍾;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
6、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後,清水沖洗干凈。
7、確保學校洗手設施運行正常,中小學校每40~45人設一個洗手盆或0.6m長盥洗槽,並備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8、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9、建議教師授課時佩戴醫用口罩。
10、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及學生手衛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後、接觸垃圾後、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後、接觸動物後、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污染物品之後,均要洗手。洗手時應當採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11、加強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及時追訪和上報。
12、不應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13、對教職員工、學生和家長開展個人防護與消毒等防控知識宣傳和指導。示範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遮擋口鼻。
G. 如何做好學校洪澇災害的衛生工作
一、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
1、水源的選擇與保護; 應在洪水上游或內澇地區污染較少的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取水點,並劃出一定范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有條件的地區宜在取水點設碼頭,以便離岸邊一定距離處取水。
2、退水後水源的選擇; 無自來水的地區,盡可能利用井水為飲用水水源。水井應有井台、井欄、井蓋,井的周圍30m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取水應有專用的取水桶。有條件的地區可延伸現有的自來水供水管線。3、對飲用水進行凈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滅菌方法。在有條件時可採用過濾方法。但在洪澇災害期間,最主要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是採用消毒劑消毒。 4、加強供水設施消毒; 被洪水淹沒過的水源或供水設施重新啟用前必須清理消毒,檢查細菌學指標合格後方能啟用。經水淹的井必須進行清淤、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後,抽出井水,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噸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較重加漂白粉8克/噸)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強食品衛生管理
1、水災地區需要重點預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變糧食引起的黴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變的大米引起。
(2)細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動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沒有很好冷藏(如肉、蛋類食品)和存放時間長的熟食(如米飯、蔬菜)引起。
(3)化學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誤食有毒物質引起。由於災區環境的變化和臨時居住地的條件所限,農葯、亞硝酸鹽及其他工業用化學物質易被誤食。
(4)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誤食豬甲狀腺、腎上腺和含毒的魚類會引起有毒動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豆漿、扁豆或發芽土豆、毒磨菇會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發生食物中毒的現場處理
(1)病人的救治與報告:病人的急救治療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腸以及對症治療和特殊解毒葯物治療:食物中毒報告的內容包括發生地點、時間、人數、典型症狀和體征、治療情況、中毒食物和採取的措施。同時應注意採集病人標本以備送檢。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現場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調查確認不是中毒食物以後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場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環境的消毒處理工作:對中毒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並對中毒場所採取相應的消毒處理。對細菌性食物中毒,固體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處理;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圍環境可採用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消毒。化學性或有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應將引起中毒的有毒物進行深埋處理。
3、加強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特別是水淹過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應做好食品設備、容器、環境的清潔消毒,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業,並加強對其食品和原料的監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發霉變質原料。4、開展對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主要宣傳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過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被水淹過的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和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敗變質的食物和不能辨認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強環境衛生
1、對災民住所的衛生要求;首先要選擇安全和地勢較高的地點,搭建帳篷、窩棚、簡易住房等臨時住所,做到先安置、後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和亂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內飼養畜禽。2、廁所衛生和糞便處理措施(1)在災民聚集點選擇合適地點、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應急臨時廁所,要求做到糞池 不滲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為糞池)。(2)盡量利用現有的儲糞設施儲存糞便,如無儲糞設施,可將糞便與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以防雨水浸泡、沖刷。在應急情況下,於適宜的稍高地點挖一圓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為土地的襯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壓住,糞便倒入池內儲存,加蓋密封,發酵處理。也可採用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糞便,裝滿後加蓋,送至指定地點暫存,待水災過後運出處理。有條件時用機動糞車及時運走。 (3)集中治療的傳染病病人糞便必須用專用容器收集,然後消毒處理。散居病人的糞便處理:糞便與漂白粉的比為5:1,充分攪合後,集中掩埋;糞便內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攪拌後再集中掩埋。禁止將病人糞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傳播。3、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方法(1)根據災民聚集點的實際情況,合理布設垃圾收集站點,可用磚砌垃圾池、金屬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專人負責清掃、運輸,做到日產日清。(2)及時將垃圾運出,選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堆肥處理,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挖排水溝,同時用葯物消毒殺蟲,控制蒼蠅滋生。(3)對一些傳染性垃圾可採用焚燒法處理。4、人畜屍體的處理 對正常死亡者屍體應盡快運出進行火化處理。對甲乙類傳染病死亡者,應做好衛生消毒,以最快速度運出火化。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屍體應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處理後進行深埋。5、洪水退後的環境清理工作;水退過後,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在廣泛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裡,環境清理就搞到哪裡,消、殺、滅工作就跟到哪裡。(1)組織清理室外環境:整修道路,排除積水,填平坑窪,清除垃圾雜物,鏟除雜草,蔬通溝渠,掏除水井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掩埋禽畜屍體,進行環境消毒,消除疫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使災區的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期內恢復到災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區的住戶,水退後首先由專人對原住房的質量進行安全性檢查,確認其牢固性,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傢具清理室內物品,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畜棚圈,全面清掃室內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時將房間地牆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對室內和臨時居住點帶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進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曬。待室內通風乾燥、空氣清新後方可搬入居住。6、消毒 由於洪水導致多種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腸道致病微生物為主,因此要特別重視食物、飲用水、居住環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劑的選擇方面,要求簡便易行,價格便宜,供應充足。首先應有專人負責保護水源和飲用水消毒;同時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對受淹的房屋公共場所要分類作好衛生消毒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做好消毒劑的集中供應、配製和公發工作,做好消毒常識宣傳,組織群眾實施消毒措施並具體指導其正確使用。四、傳染病控制1、強化災區預防性的干預措施;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動物屍體,進行糞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環境。積極保護水源,開展打井或飲用水消毒,使災民清潔飲用水。2、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在某些傳染病疫區應有重點地控制傳染源,開展自然疫源地的滅鼠活動,在災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蠅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滅病媒害蟲。強化食品衛生管理,防止「病從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3、加強疫情監測,建立疫情報告網路; 在洪澇災害這一非常時期,要特別重視疫情報告及疫情監測,保持疫情監測系統的敏感性,這是做好救災防病工作的前提。發生傳染病疫情,要按「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積極處理疫情。在重點災區或傳染病多發地區設立疫情監測點、嚴密監視疫情動態。災區一旦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規與規章的要求,及時反饋信息,及時通報和報警。發生疾病特別是不明原因疾病暴發,責任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疾控機構報告疫情(2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以便採取預防決策。同時,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疫情監測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傳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發揮計劃免疫效力; 水災打亂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災民移動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難以控制。有必要對某些疾病進行疫苗的應急接種和服葯預防,有針對性地開展強化免疫和預防服葯等,以控制災區的傳染病暴發流行。5、加強特殊人群的健康保護,維護災民身體健康;兒童、老、弱、病、殘及孕婦等特殊人群的身體抵抗力差,由於災害期間過度疲勞和緊張,環境惡劣、營養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曬雨淋和蟲咬,日夜不能安息,處於機體內外病因交加之中極易患病。因此對這類特殊人群應採取加強預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臨時住地的衛生條件,是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環節。同樣還要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教育,養成災民良好衛生習慣,提倡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五、媒介生物控制1、防蚊的主要措施(1)環境治理;(2)防蚊驅蚊:有條件的災區,在住處裝上紗門、紗窗,或使用經葯物浸泡過的蚊帳;睡覺前點燃蚊香(或電熱蚊香);亦可用市售驅蚊劑塗在身體暴露部位。(3)室內(帳篷內)、外葯物噴灑:如敵敵畏、奮斗鈉、三氯殺蟲酯等。2、防蠅措施(1)清理環境,減少滋生場所。(2)室內(帳篷內)、外葯物噴灑,也可使用粘蠅紙、誘蠅籠或蒼蠅拍人工捕蠅。3、滅鼠措施;洪水期間的臨時聚居地屬於特殊環境,開展滅鼠時應注意: (1)多用器械滅鼠,如鼠籠鼠夾等,但不能使用電子貓,更不能拉電網捕鼠。此時鼠洞較淺,取水方便,還可用水或泥漿灌洞。(2)慎用毒餌:當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嚴重威脅時,則應在嚴密組織、充分宣傳的基礎上,開展毒餌滅鼠。(3)確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製毒餌,毒餌必須有警告色。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投餌後及時搜尋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餌結束應收集剩餌,焚燒或在適當地點深埋。衛生部門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備。為避免鼠死後,離開鼠體的蟲類叮咬,最好在滅鼠同時,在居住區噴灑殺蟲劑。六、健康教育;洪水災區健康教育是促進救災防病措施落實的重要保證。健康教育必須與受災這種非常時期、非常環境和非常對象相適應。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和教育對象的心理、文化、素質等相適應,而且應根據災情、氣象、疾病、衛生服務等因素的變化和災民對健康教育需求層次的變化進行精心組織。
H. 春季消殺,傳染病預防
時值夏季,氣溫逐漸升高,氣候異常,生活垃圾日產量增加,四害猖獗內,是各種流行傳染疾容病高發季節。為進一步降低四害密度,減少四害傳播疾病機率,有效預防麻疹、手足口、急性腸道傳染病等常見的流行性傳染病,切實保障幼兒身體健康,2015年6月12日下午幼兒離園後,我園組織全體員工進行了「四害大消殺、預防傳染病」行動。
在園領導的指導下,保健室統一配置了消殺葯水,保健老師、全體師生及食堂人員對校園的各個角落進行了徹底的清潔、消毒及消殺工作,重點對教室、廁所、樓道、樓梯間、大型玩具、洗手間、床底下、食堂、樓梯口、垃圾池、窨井口、室外綠化場地等各個角落進行清潔、消殺。消殺清掃完畢後,還在宣傳欄張貼了有關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資料,使師生對傳染病的防患意識得到大大提高。
I. 幼兒園"常消毒"公示欄怎麼寫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州、縣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要求及相關會議精神,以清潔消毒全覆蓋專項行動為突破口,壓實責任,確保清潔消毒全覆蓋專項行動取得實效。連日來,歸朝鎮在全鎮公共場所開展以「環境衛生制度化、清潔消毒標准化、疫情防控常態化」為主題的愛國衛生「常消毒」專項行動。
加強宣傳發動,引導群眾參與。歸朝鎮高度重視,積極動員廣大幹部群眾全面參與到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中來,為有力推進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全覆蓋行動,由鎮愛衛辦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組成專項行動組,及時定製「常消毒」公示欄、禁止吸煙和已消毒等專項行動宣傳材料,發放到重點區域的公共場所和單位,廣泛開展宣傳,促進公眾參與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全覆蓋行動。本次行動在鎮直機關各站所、中小學、衛生院、高速公路歸朝收費站、農貿市場、超市、飯店、歌廳、公廁等單位的公共場所進行了嚴格的消毒消殺,並認真檢查公共場所是否貼有「今日已消毒」和「禁止吸煙」等,「常消毒」公示欄中是否清潔消毒情況記錄。
強化示範引領,指明行動方向。歸朝鎮採取「整治一批、規范一批、達標一批」的有效措施,按照屬地為主、行業監管原則實現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全覆蓋,打造衛生安全、公眾放心的公共場所,嚴防傳染性疾病在公共場所傳播和蔓延。在開展衛生大掃除和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鎮愛衛辦每日明確專人對集鎮所在地辦公場所、公廁、農貿市場、街面等所有公共區域和公共設施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噴灑消毒,確保清潔消毒專項行動有效開展。
嚴格監督檢查,推進工作落實。歸朝鎮加強消毒殺菌,做到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全覆蓋,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健康、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鎮愛衛辦對全鎮重點區域的公共場所採取重點督導、分片區督查、明察暗訪、常規檢查等方式,進行現場檢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落實到位。通過加大監督檢查,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常消毒」工作規范化、常態化的持續開展,促進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
截至目前,共出動人員100餘人次,消毒公共場所56家(處),發放「常消毒」公示欄56塊,「已消毒」2000餘份,「禁止吸煙」2000餘份,垃圾桶200餘個,消毒葯100餘瓶,對中學一樓廁所存在臟亂差現象給予限期整改,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全覆蓋專項行動仍在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