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賈湖宣傳片

賈湖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6-14 15:14:20

A. 按照自然旅遊景觀和人文旅遊景觀將河南省旅遊資源分類列舉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其中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均在中國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3處:
河南省旅遊宣傳片——感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千古名園:禹王台,大相國寺,開封府,,包公祠。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信陽桂花。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被歷史學

雞公山(12張)者稱贊為「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山上有民國時期世界各國建築群、總統行館等著名人文景觀。
1921年被美國人列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
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十佳旅遊好去處」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地質公園。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

洛陽(8張)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
明清大道場——袁家山
袁家山道場,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道場。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記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陽牡丹圖集(20張)
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丹桂飄香-——信陽桂花
信陽商城縣是中國桂花之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於此, 丹桂飄香桂花作為信陽的市花而深受當地人民的熱愛,農歷八月,古稱桂月,金秋時節是在信陽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跡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龍門石窟商丘在北宋時為陪都,稱南京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明清兩代著名的道教勝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1.開封龍亭:國家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B. 賈湖遺址的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
七次大規模發掘的數千件文物及標本存於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經過張居中等專家學者十餘年的整理和研究,由張居中等幾十位專家執筆,於1999年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了170餘萬字及千餘幅圖片的大型發掘、研究報告《舞陽賈湖》上、下卷。上卷系統介紹了遺址的文化內容、分期、年代、性質及與周圍文化的關系;下卷對自然環境、人種及人類體質、經濟結構、技術工藝、聚落形態、原始崇拜、原始音樂等進行了探討。是一部系統介紹、研究賈湖文化的專著。出土文物涉及多學科領域,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出土的文物標本進行鑒定、分析,並進行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計宏祥、侯連海、葉祥奎,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黃蘊平、王幼平、研究生周軍、王社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袁靖等鑒定了出土的動物標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劉長江和北京農業大學王象坤鑒定了出土的植物標本;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李文漪、地質研究所周昆叔,植物研究所孔昭宸對孢粉進行了鑒定分析;孔昭宸和南京師范大學肖家儀、徐州師范大學陳報章對賈湖植物硅酸體進行了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昌遂、左健、北京農業大學張文緒對陶片進行了成分分析;李文傑進行了制陶工藝研究;陳鐵梅進行了人類食譜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黃翔鵬、蕭興華,湖北音樂學院童忠良、蔣朗蟾、李幼平鑒定了出土的骨笛標本,蕭興華、顧伯寶、徐桃英為骨笛測了音?BR>
對賈湖文化進行專題研究的部分成果或文章還有:
1988年,張居中《考古新發現—賈湖骨笛》刊於《音樂研究》,對賈湖骨笛出土研究情況進行了報道。
1989年,黃翔鵬《舞陽賈湖骨笛測音研究》刊於《文物》1989年一期,對骨笛測音情況作了詳盡報道。用七音骨笛演奏了完整的《小白菜》樂曲。
1998年,張居中等經過對賈湖稻作粳稻的研究,在英國Antiquity(古物)雜志
發表了《河南稻作農業新發現與中國粳稻起源新論》。
1999年,張居中將賈湖骨笛的初步研究成果介紹給英國世界級刊物Nature《自然》雜志,在國際學術界引起轟動。
2003年4月,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和張居中等合作研究的關於賈湖原始文字的研究成果在英國Antiquity(古物)雜志
發表,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同年12月,張居中《賈湖刻劃符號的發現與漢字的起源》一文刊於《中國文物報》。
2004年12月,張居中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對賈湖陶器壁上的附著物進行化驗分析,結果證明,附著物內發現有酒石酸的成分,表明九千年前,中國先民已會釀酒。被證明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酒」,其原料主要有稻米、山楂、蜂蜜等。研究成果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2005年7月,其古配方在美國特拉華納州狗鯊頭酒廠被復製成功。
同年12月,張居中與蕭興華、李潤權合作在英國Antiquity(古物)雜志上公布了賈湖骨笛的進一步研究成果。
釀酒
張居中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帕特里克·麥克戈溫教授合作,對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內壁上沉積物進行化學分析,研究的結果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美國《國家地理》等及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
研究證實,沉積物中含有酒類揮發後的酒石酸,其成分有稻米、蜂密、山楂、葡萄,與現代草葯所含某些化學成份相同,根據C14同位素年代測定,其年代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800年。實物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先民已開始釀造飲用發酵的飲料。
專家認為:此前在伊朗發現的大約公元前5400年前的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賈湖酒的發現,改寫了這一記錄,比國外發現的最早的酒要早1000多年,成為世界上目前發現最早與酒有關的實物資料。
原始宗教
在考古工作中,發現大量的柄形器(權利地位的象徵)、叉形骨器、龜靈占卜、太陽紋陶器等宗教用品。
家畜飼養
家畜飼養和原始農業,都是人類邁向文明的重大進步。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把獵獲的食用不完的豬、羊等動物圈養起來,加以照料,以備食物缺乏時渡過難關。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中,經鑒定已有部分動物被圈養,主要是豬和狗。還有少量的黃牛和水牛的骨骼。
原始農業和家畜飼養的出現,使人們逐漸擺脫食物缺乏的境況,對人類邁向文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繼火發明之後的又一革命。是新石器時代到來的標志。 骨笛
發現於1986年5月初,首次在編號為M78的墓葬中清理出二支完整骨笛。
同年秋,又於4座墓葬中發現多支。1987年又發現數支。M282出土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十分完整。張居中等帶著這只完整的七孔笛赴北京鑒定。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民間音樂研究室主任蕭興華首肯它是吹奏樂器骨笛,中央民族樂團笛子演奏家寧保生進行了吹試。11月,黃翔鵬、蕭興華、徐桃英、顧伯寶、童忠良等音樂專家,攜帶儀器到鄭州對編號為M282:20的這支骨笛再次進行測試。試吹採用斜出45度角方法豎吹,測後的結論認為,這支骨笛的音階階構至少是清商音階六聲,也有可能是七聲音階具備的下徵調音階,並給它定了一個自然、簡單的名字「笛」。
根據骨笛出土的地層和形制,研究者把它分為三期:
早期:公元前7000~公元前6600年左右,笛上刻孔多五孔、六孔,能奏出四聲音階和完備的五聲音階。
中期:公元前6600~公元前6200年左右,笛上皆刻七孔,能奏出六聲和七聲音階。
晚期:公元前6200~公元前5800年左右,多七孔,個別有八孔,能奏出完整的七聲音階及七音階以外的變化音。
骨笛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經鑒定,賈湖骨笛又稱七音骨笛,用丹頂鶴的尺骨製作。形制固定,製作規范。年代不同,刻孔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多,分別能奏出四、五、六、七聲音階。早於半坡陶哨和河姆渡陶塤二、三千年。
有關資料表明,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個數最多,且能演奏的樂器實物。從而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在世界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賈湖骨笛也是河南省博物院500多件一級文物中9件鎮館之寶之首。
賈湖契刻與漢字起源
賈湖契刻共發現十七例,分別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里後外,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有些契刻符號的形狀與其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陽紋等。
專家研究認為,8000年前賈湖契刻與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是書寫工具相同,皆以利器為工具把符號刻在龜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來記載占卜內容的,而賈湖契刻也與占卜相關;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賈湖契刻是事理符號,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一些學者提出,文字在中國的形成已經歷了一個緩慢而長期的發展過程,其源頭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他們研究認為,河南省的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的龜殼上的契刻痕跡是最終演變成漢字體系已知的最早前身。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有的學者認為「賈湖契刻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稻作農業——碳化稻米的發現
1990年春,在對發掘資料進行室內整理時,在一塊紅燒土塊上發現了幾枚稻殼印痕。北京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員鑒定,確認為人工栽培稻。
1994年6月,經對一些標本進行浮選,首次發現了一些碳化稻米(籽實),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
1994年6~7月,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對上述發現先後召開成果鑒定會和學術討論會,與會的考古、農業史、古生物學家對這一發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同年,張居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象坤、孔昭宸又對6個遺跡內的標本進行浮選,又發現大量碳化稻米和菱角碳化果實。
2001年的發掘,對多個遺跡單位的填土進行浮選,又發現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及植物果核。

C. 求一篇800字高中科普文

接上面---感體驗,這是獲得音樂鑒賞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另外,人的音樂鑒賞能力是以個人的主觀愛好的形式出現的,它和一定社會的審美理想、藝術觀有著密切的聯系。雖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有時會對同一音樂作品作出不同的評價,表現出音樂鑒賞的差異,但是音樂審美評價必須符合音樂美的客觀標准。二、加強民族音樂欣賞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珍貴的財富。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可以上溯到九千年以前,在河南省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已經能准確的吹奏出五聲音階。筆者曾做過一些民族音樂素養的相關調查,在我們社會中的成人知道這些知識的人非常的少,接受調查的大部分朋友都具備大專以上學歷,而調查的結果卻令人痛心,一些具備鮮明特色的地方民歌他們大多不能分別出它是出自我國的什麼地區和民族;一些基本的樂器比如巴烏和洞簫也分不清;古箏和古琴也不能分辨出來。這個令人痛心的現狀正是由於我們長期以來在學校文化教育中對於民族音樂文化沒有落到實處的結果。(一)民族音樂教育的作用1.民族音樂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的,以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彩聞名於世。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使一個民族能最深層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種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廣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個性的重要方面。因而作為中國人理所應當地接受中國民族文化的熏陶,這是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本分。2.我國的民族音樂聚集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們56個民族擁有數以萬計的色彩獨特的民歌,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還有品種繁多的民間歌舞、民族器樂、曲藝及戲曲種類,都具有鮮明的音樂風格。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藝術修養。3.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必然聯繫到相關地域民族的歷史、地理、風情,著名民歌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器樂作品、服飾文化、節日、獨特民族樂器等等,這些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主體,這些知識的積累能夠培養學習者寬廣的藝術胸懷,並潛移默化地進行了綜合學科的學習。(二)民族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的方式1.以感受體驗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應創設多種情景,提供各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民族音樂教育中也應如此,課堂上應有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聽、唱、奏、演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讓學生與民族音樂多次面對面地接觸,品嘗民族音樂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樂中蘊涵的倫理道德、人間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嚴等感染學生,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講授民歌《茉莉花》時,可以讓學生演唱、演奏《茉莉花》,欣賞江蘇、河北、東北、廣東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還可觀看歌劇《圖蘭朵》及申奧宣傳片的片段,再讓學生創編新版的《茉莉花》。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民歌的「變異性」及民歌的發展與傳承。2.以豐富人文內涵為主線的教學方式音樂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民族音樂的「文化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氣息,通過音樂作品向學生傳遞民族音樂的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欣賞《二泉映月》時,教師可先介紹阿炳的悲慘命運、曲名的由來、創作的背景,並了解「二泉」的地理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還可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文字或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次文學、音樂與美術的文化整合。這樣學生能初步感受到這部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了解這部作品的時代特徵與文化價值,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因此,音樂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將學生領入藝術殿堂後就放任他們自行審美體驗了事,而應當選擇最優秀的作品作為範本加以分析、解釋、評價,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評價,讓學生在「操千曲」的審美實踐中,由淺入深地知曉音樂藝術特有的審美性質、手段和方法,提高審美敏感性,從而達到培養音樂審美力的教育目的。

D. 《探索發現》幫忙整理下!

給我加10分,我也要做,跟你分享一下,

女皇傳奇
4 24
眾多的石像,山峰的高大形體,烘托出它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緻的石棺,多彩的壁畫,再現了昔日的夢幻歲月。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長眠於此。無窮的懸念就藏在它隱秘地宮的深處……
瘞鶴銘
4 29
《瘞鶴銘》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坐標意義,被譽為「大字之祖」,其藝術影響力綿長悠久、遠及海外。素稱「書法之山」的鎮江焦山,歷代書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為寶墨軒碑林中被譽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署名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這是一篇哀悼家鶴的紀念文章,內容雖不足道,而其書法藝術誠然可貴。
神秘的石磨盤
6 05
這里是人類早期文明的幽秘禁地,濃綠色的麥苗,隨風起伏,偶爾破雲而出的陽光灑照在麥田裡,閃爍著一片綠色的光芒,映襯著我們腳下褐色的土壤,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庄嚴神秘的氛圍。雖然這里經過數千年的風雨盪滌,早期文明的遺跡已經淹沒地下,但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改變永恆的歷史,改變裴李崗人的存在。它也不會永遠消失於茫茫的歷史黑洞中,它會不失時機地向人類昭示自己的存在。
北洋軍閥
6 08
1912年3月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至此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了起來。
西泠印社百年之謎
6 29
西泠印社現在是一處美麗的山水園林,而100年前那裡還是一片荒疏的山地。在西泠印社社員個人資產捐助下,西泠印社逐步發展到現在的模樣。西泠印社共有社藏文物120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700多件,而這些重要的文物、價值億元以上的文物居然來自於社員個人的捐獻。

說吳
6 30
三千多年前,西周的王子避世江南,兩千多年前,吳國君主們問鼎春秋,雖然他們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曇花一現,但從此一個嶄新的文化類型——吳文化開始發展壯大,惠澤至今。

遠古的聲音
7 06
1986年夏天,在賈湖遺址發掘出了一個神秘的骨管,骨管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有的音樂專家判斷它就是骨哨,但張居中卻不這么認為。隨著深入發掘,賈湖遺址的諸多秘密呈現在人們眼前。那鶴立雞群的身高,神秘的原始精靈崇拜,豐富的飲食結構、奇特的葬俗等等讓人們逐漸了解到了賈湖人的生活形態。

誰與問天
7 13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為了反擊西方列強的核訛詐,鞏固新生的政權,中國決定發展自己的導彈事業。
《臨汾旅命名之謎》
8 01
為紀念「八•一」建軍節,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特別製作了兩集紀錄片《臨汾旅命名之謎》,將於8月1日、2日在科教頻道播出。該片攝制組以南京軍區步兵第179旅有關「臨汾旅」榮譽稱號的確認這段歷史為切入點,充分利用解放軍檔案館收藏的珍貴軍史資料,深入南京軍區179旅(臨汾旅)和戰事發生地臨汾,多方尋找當年那段鐵血歲月的見證者,挖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和生動細節,精心製作了這樣一部軍史紀錄片。
該片對於宣傳軍事文化,弘揚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河套長煙
09 8 19
1979年早春時節,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滿都呼,當地牧羊人發現一塊奇怪的石頭。幾經輾轉,這塊石頭引起了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及古人類研究所的恐龍專家董枝明的強烈關注

劍湖祭
09 8 26
2008年1月,一支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組成的考古隊來到劍川一個叫做「海門口」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下面,埋藏著一個非常巨大的、足以震驚世界的木樁迷宮。

E. 學習中國音樂的感受論文

如何欣賞音樂
馬俊輝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大慶163319)
摘要:音樂欣賞是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
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民族音樂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作為中國人理所應當
地接受中國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的方式包括:以感受體驗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和
以豐富人文內涵為主線的教學方式等。
關鍵詞:音樂;欣賞;民族
中圖分類號: J 6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672-5409(2007)08-0091-03
音樂欣賞是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
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力求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終生渴望欣
賞美好音樂的情感,使他們的心靈終生與音樂息息相通。
一、音樂欣賞
(一)音樂鑒賞能力的形成
1.音樂欣賞能力的形成:多聽、多欣賞
聽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聽得懂,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開始覺得好聽,就要經常去聽。當然,開
始時可能只是一種朦朧、初步的感受。如果繼續聽下去,就能逐漸感受到音樂的變化和特點,不但能夠辨
別出不同特點的旋律、節奏和音色,同時對音樂所表達的感情、意境也會有所領會,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
可以說是聽得懂音樂了。多聽音樂,還應該多聽各種各樣的音樂,不斷擴大自己的音樂欣賞面,正如科普
蘭所說的那樣:全部投入音樂意味著要擴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歡傳統類型的音樂是不夠的。趣味像靈敏度
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是天生的,但這兩者都可以通過明智的練習得到發展。這就是說對各個時期各種流派
的、新的和舊的、保守的和現代的音樂都要聽,這意味著盡可能不帶偏見地聆聽。廣泛地傾聽各種類型和
不同風格的音樂,一方面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從對音樂作品的比較和鑒
別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我國著名音樂家朱踐耳先生主張音樂家必須具備四副耳朵:即聽古典音樂的耳
朵、聽民族民間音樂的耳朵、聽現代音樂的耳朵、聽流行音樂的耳朵。廣泛地傾聽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
作品,對於增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大有裨益。可以
說,音樂欣賞就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網路全書,它與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的
音樂作品可以涉及到諸如歷史、地理、自然和風土人情等許多方面,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總之,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通過欣賞者自己的聆聽、欣賞,才能逐步獲得音樂欣賞能力,除此之外是沒有其
他捷徑的。
2.聆聽需要插上想像的翅膀
豐富的想像力是欣賞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樂是抽象的藝術,這一點是它與繪畫、雕塑等藝術
門類最大的區別,但並不是說音樂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過各種音樂要素使模糊的東西具體化和造型
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里對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
是不同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
的想像能力,鼓勵學生自由想像,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通過「音樂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樂作品。例如,學生在欣賞陳綱編曲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時,應啟發他們注意聆聽樂曲中模仿鳥
鳴的聲音和力度的變化,引導他們自然地聯想到這是描寫早晨的音樂,進一步引導學生想像出不同的早晨
的景象,再通過分析樂曲的旋律素材運用苗族音樂的特點,最終聯想到這是苗嶺的早晨。
3.反復聆聽,充分發揮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類不同器官之間的相互聯通。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感官表面上互不幹
擾,實際上卻相互感通,我們經常會在欣賞一幅花鳥畫的時候,彷彿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在聽賞一
首抒情曲時,彷彿看到了青山綠水的景象。這都是通感在起作用。白居易的《畫竹歌》中「舉頭忽看不
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中「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也都說明了這一點。例
如,在欣賞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月光》時,可讓學生在第一次聆聽時,利用手中的紙筆
畫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通過色彩與線條,把聽到的音樂表現出來,再請學生根據自己所畫的內容為樂曲
起名。第二次聆聽時,可請學生朗誦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月光》,進一步感受樂曲意境,最後出
示莫奈的名畫《日出-印象》,讓學生邊看畫面邊聆聽音樂,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教學中,還可以發
揮其他各個器官的作用,積極地參與到音樂之中,如拍手、點頭、跺腳、晃身、演唱、舞蹈等與聽覺相結
合,讓「音樂的耳朵」和運動的身體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表現,發揮
各個感官之間的通感作用,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發展他們的藝術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學習有關音樂知識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傳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腦中樞神經,能夠使人體分泌多種有益的生化物質
從而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說,人只要有健全的聽覺,就能夠聽音樂,但人僅有健全的聽
覺,卻不一定能聽懂音樂。馬克思說:「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是沒有意義。」古人雲「七弦
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如果想通過聆聽深刻感受、體驗、理解音樂,就需要具備「音樂的耳朵」。「音樂
的耳朵」是要通過培養訓練才能獲得的。在欣賞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和聲、
速度、力度、調式、織體等各個基本要素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體驗,逐步感受音樂作
品的情感內涵,使轉瞬即逝的音樂給他們留下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學習
一些音樂知識,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須的。特別是欣賞一些比較大型的、結構復雜的音樂作品,例如
交響曲、協奏曲、歌劇等,更要盡可能多學習一些音樂知識。音樂知識的范圍很廣,學生不可能全部掌
握,這就要求有選擇地學習和掌握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一方面是關於樂理的知識,例如音階
和調式、主題和旋律、節奏和節拍以及樂譜的讀法等。學習這些樂理知識,並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對樂曲
進行理性的純技術分析,那是音樂理論家的任務;而是要求學生學了這些理論知識,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賞
音樂。另一方面是關於音樂背景的知識,這包括音樂作品產生的歷史時代,作品的風格流派,作曲家的生
活經歷、藝術道路、創作個性以及具體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圖等。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為了對音樂作品進行概
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音樂作品的外部音響形式,而且還能通過這些音樂知識去進一步了
解音樂作品的豐富內涵,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領會音樂作品。
(三)提高文化修養,豐富生活閱歷
音樂鑒賞能力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修養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音樂鑒賞能
力所達到的水平。有些音樂作品作為綜合藝術的一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例如電影、戲劇、舞
蹈中的音樂部分。還有些音樂作品是根據其他文學藝術的題材重新加以創作的。這些音樂作品無論從作品
的題材或表現內涵來說,都和一定的文學藝術作品密切相關。這樣,豐富的文化藝術修養,對於理解這類
音樂作品就有更為直接的聯系。可以說,對各類文學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越深刻、越細致,那麼對相關
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和領會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文化藝術修養對於音樂欣賞的作用,也不僅僅限
於與其有直接相關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而是對全部的音樂作品,其中也包括無標題音樂的欣賞都有著很大
的關系。此外,人的生活體驗與音樂欣賞有著更為直接和密切的聯系,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將非常
有益於欣賞者對於音樂作品的體驗與領會。英國音樂學家柯克以自己為例說:「我自己對莫扎特的大調作
品的理解曾經是: 1,在童年時期,悅耳的音樂; 2,青年時期,優秀而典雅,但不深刻的音樂; 3,成年
時期,優美而典雅的音樂,其中貫穿著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在這里,我要不躊躇地說,在1、2兩種
情況下,我們都根本不是在理解莫扎特的音樂。」從這個例子,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欣賞者的生活閱歷、
情感體驗對於音樂欣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講,他們的生活閱歷自然很簡單,情感體
驗自然很單純,但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出: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加深自己的情

F. 河南省有什麼旅遊資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其中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均在中國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3處:
河南省旅遊宣傳片——感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千古名園:禹王台,大相國寺,開封府,,包公祠。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信陽桂花。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被歷史學

雞公山(12張)者稱贊為「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山上有民國時期世界各國建築群、總統行館等著名人文景觀。
1921年被美國人列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
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十佳旅遊好去處」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地質公園。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

洛陽(8張)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
明清大道場——袁家山
袁家山道場,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道場。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記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陽牡丹圖集(20張)
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丹桂飄香-——信陽桂花
信陽商城縣是中國桂花之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於此, 丹桂飄香桂花作為信陽的市花而深受當地人民的熱愛,農歷八月,古稱桂月,金秋時節是在信陽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跡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龍門石窟商丘在北宋時為陪都,稱南京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明清兩代著名的道教勝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1.開封龍亭:國家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G. 河南境內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其中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均在中國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3處:
河南省旅遊宣傳片——感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千古名園:禹王台,大相國寺,開封府,,包公祠。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信陽桂花。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被歷史學

雞公山(12張)者稱贊為「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山上有民國時期世界各國建築群、總統行館等著名人文景觀。
1921年被美國人列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
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十佳旅遊好去處」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地質公園。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

洛陽(8張)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
明清大道場——袁家山
袁家山道場,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道場。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記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陽牡丹圖集(20張)
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丹桂飄香-——信陽桂花
信陽商城縣是中國桂花之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於此, 丹桂飄香桂花作為信陽的市花而深受當地人民的熱愛,農歷八月,古稱桂月,金秋時節是在信陽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跡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龍門石窟商丘在北宋時為陪都,稱南京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明清兩代著名的道教勝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1.開封龍亭:國家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H. 河南省有什麼旅遊資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其中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均在中國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3處:
河南省旅遊宣傳片——感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千古名園:禹王台,大相國寺,開封府,,包公祠。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信陽桂花。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被歷史學

雞公山(12張)者稱贊為「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山上有民國時期世界各國建築群、總統行館等著名人文景觀。
1921年被美國人列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
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十佳旅遊好去處」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地質公園。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

洛陽(8張)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
明清大道場——袁家山
袁家山道場,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道場。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記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陽牡丹圖集(20張)
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丹桂飄香-——信陽桂花
信陽商城縣是中國桂花之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於此, 丹桂飄香桂花作為信陽的市花而深受當地人民的熱愛,農歷八月,古稱桂月,金秋時節是在信陽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跡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龍門石窟商丘在北宋時為陪都,稱南京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明清兩代著名的道教勝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1.開封龍亭:國家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閱讀全文

與賈湖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培訓學校集體活動安全方案 瀏覽:654
微信網路營銷的禮貌用語 瀏覽:528
年會晚宴策劃方案ppt 瀏覽:411
當當網的網路營銷策略ppt 瀏覽:356
交付及培訓方案 瀏覽:442
銷售企業新人培訓方案 瀏覽:939
面膜促銷活動名稱 瀏覽:188
企業重視市場營銷的主要因素 瀏覽:774
大型活動策劃方案實施方案 瀏覽:38
寧波qq網路營銷 瀏覽:156
移動電子商務教案 瀏覽:515
講座市場營銷 瀏覽:266
培訓班4月份活動方案 瀏覽:305
市場營銷原理16版 瀏覽:910
愛心企業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14
幼兒大班大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93
關於服裝品牌的微信營銷解決方案 瀏覽:767
銷售開業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300
趣味游戲促銷活動 瀏覽:931
兒童餐會策劃方案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