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垃圾分類」:強調多元共治,政府兜底處理
記者 | 陳鑫 實習記者 唐青青
繼上海等城市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作為全國46個試點城市之一,北京市也正式拉開垃圾分類大幕。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
《條例》引用了最新國家標準的垃圾四分類名稱和表述,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並首次明確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北京市施行的《條例》核心亮點是明確了垃圾分類鏈條上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責任界定,包括單位和個人的分類投放的責任,生產服務型企業、政府機關源頭減量的責任,後端收集、運輸、分類處理垃圾的責任等。
《條例》提出,北京市垃圾分類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方針和城鄉統籌、科學規劃、綜合利用的原則,實行全市統籌和屬地負責,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處理的社會服務體系。
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011.16萬噸,日均2.77萬噸。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4月27日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截至2020年3月,全市生活垃圾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了每天3.27萬噸,可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表示,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將集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強化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處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等行為。
對於居民未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違法行為,北京市將採用教育勸阻、書面警告與執法處罰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條例》規定,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同時拒不聽從勸阻的,城管部門將給予書面警告,再次違反規定將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對個人的處罰門檻其實是很高的,只有當一個人拒不履行責任,才會去處罰,這更多是為傳遞信號,發揮威懾作用。但是針對負責收集、運輸、處理垃圾的企業,處罰是比較嚴苛的。 」劉建國說。
根據《條例》規定,對於單位責任主體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城管執法部門將責令立即改正,處1000元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將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固體廢物處理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指出,垃圾分類既然是法律,居民和單位都必須要遵守,做得好會有獎勵措施,這樣也可提高居民和單位的積極性。
《條例》也明確,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可以通過獎勵、表彰、積分等方式,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多個街道和社區都自主推出了個性化的獎勵舉措,例如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設置紅黑榜等。對於推行效果好的社區和街道,北京市也會給予其一定的資金獎勵。
不過,相比於上海在2019年強制推行垃圾分類時的雷厲風行做法,北京制定的措施相對顯得柔性。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設施處副處長蔡華帥對媒體表示,北京市參考了其他城市垃圾分類的經驗並結合實際,選擇了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策略,更重質量而非數量。
比如北京市要求的垃圾分類並沒有像上海一樣區分干濕垃圾,也不要求定時定點投放,而且充分考慮了前端投放、運輸與後端處理能力的匹配度,分類方法也相對務實。「如果民眾無法特別精準地判別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可以將之置於其他垃圾中。這種做法可操作性高,也能減輕民眾對垃圾分類的抵觸心理。」劉建國表示。
2019年4月26日,住建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首批選定的46個重點城市中,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等多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
而就在北京市《條例》施行前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於4月29日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並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有效覆蓋。
對於各地的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在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曾透露,截至2019年底,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經接近70%。在其他地級以上城市,這項工作也全面啟動,廣東、浙江、陝西等省正按規劃在全省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成效也在顯現。據上海市發布的數據,2019年7月1日《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後3個月內,上海濕垃圾分出量達9000餘噸/日,較2019年6月增長約2000噸/日;可回收物分出量5600餘噸/日,較2019年6月增長約1600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噸/日;干垃圾處置量低至約15275噸/日,較2019年6月減少約4000噸/日。
中國環聯理事長張益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上海和北京制定的《條例》都是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起到表率引領作用的地方性法規,「我們期待北京新《條例》的出台和實施能創造更多具有引領性、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的『北京模式』和『首都經驗』。」
不過,張益也指出,推進垃圾分類過程的挑戰是有共性的,這不僅是北京面臨的挑戰,也是其他城市存在的問題。目前來看主要是要克服「四難」:即投放習慣養成難,前分後混改變難,廚余垃圾處理難,管理合力形成難,這需要一個過程。
「垃圾分類最重要的就是源頭如何達到分類的目標,這實際上需要居民的配合,怎麼去讓垃圾產生者按照要求進行有效的分類,這肯定是最重要最難的一步。」蔣建國分析,另外從政府層面來看,垃圾分類全面推廣之後,垃圾收運系統肯定也要發生變化,政府的末端處理設施能否滿足源頭分類之後,不同類別垃圾的出入和處理,這也是北京和其他城市都面臨的問題。
「垃圾分類,不單單是指垃圾處理,而是強調社會多元共治。」劉建國對界面新聞表示,北京的《條例》主要強調政府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公益民生事業,政府負責兜底處理垃圾,還需要每個環節的人各司其職,最後才能形成一個良性運行的系統。
B. 北京柳浪家園南里物業電話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北京訊(公益記錄者 胡佳音)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鎮柳浪家園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展開推進很長一段時間,不少社區居民已經對生活垃圾分類有了明確的認識,但還有許多社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不甚了解。4月8日,北京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總隊的志願者們再次進入柳浪家園社區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通過多頻次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進而引導市民從日常小事中實踐生活垃圾分類,共同建設綠色和諧宜居的生態環境,讓垃圾分類從口號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4月8日上午,志願者們在柳浪家園南里社區的生活廣場展開宣傳和回收工作,經過前段時間多次的進社區宣傳,很多社區居民把分好類的可回收物交給志願者回收人員。志願者一邊稱重可回收物,一邊為不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社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益處,通過宣傳活動逐步轉變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下午,根據對生活垃圾分類宣傳計劃的安排,志願者們分別在柳浪家園北里、東里社區的生活廣場中展開宣傳和回收活動。志願者們一邊向現場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一邊演示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同時回收人員向社區居民展開可回收物回收,宣傳活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宣傳推廣活動將持續不斷的深入社區,營造社區綠色環保的生活垃圾分類氛圍,促進社區居民真正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並且積極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中來。通過北京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總隊志願者們不厭其煩的進社區宣傳活動,從而不斷提高社區居民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使生活垃圾分類真正走進社區中的每家每戶,走進社區每個居民的心中。
C. 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啟動7個月,具體都取得了什麼進展
新修訂的《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自5月1日實施,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工作進展主要體現在八個指標的“六升兩降”八項成效上。一是家庭廚余分出數量大幅提升。二是廚余垃圾分出質量逐步提升。三是桶站設置達標率進一步提升。四是指導員值守率明顯提升。五是宣傳動員覆蓋率明顯提升。六是執法檢查力度持續提升。七是其他垃圾清運量明顯下降。八是問題率不同程度下降。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堅定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狠抓這件“關鍵小事”。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批示精神,在中央單位、駐京部隊的大力支持下,只爭朝夕、久久為功,帶領廣大市民踴躍參與到垃圾分類持久戰中來,確保人人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而奮斗。
D. 北京市啟動「垃圾分類回收綠色環保志願活動」有何意義
9月27日消息,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街道9月26日啟動「垃圾分類回收綠色環保志願活動」,將藍色游標傳媒集團試水辦公場所垃圾分類回收新模式向酒仙橋地區全面推廣。
有效實現垃圾分類回收並不是活動最終目的,希望員工在參與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了解垃圾處理過程的不容易,進而強化綠色環保理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同時帶動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今後,「藍色游標」的經驗和做法將向整個酒仙橋地區推廣,垃圾分類投放袋將在該地區的社會單位、社區醫院等地點投放,動員更多的企業和居民加入到這一志願活動中來。
E. 怎樣宣傳垃圾分類
1.製作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手冊並將其分發到戶,手冊內容應盡量詳盡,包含所有家庭常見的廢棄物類型,其分類應和公共場所設置的分類垃圾箱及後期的收集和處理分類相吻合。
2.在大中小學校以舉辦講座或將相關知識融入學校課程的形式宣傳垃圾分類和如何分類,讓最易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兒童和青少年來帶動成人。
3.製作介紹垃圾分類知識的節目在有影響力的媒體上播放,例如北京電視台的生活欄目,同時最好能請到一些知名人士做帶頭示範。
4.在社區中舉辦垃圾分類知識講座和舉辦網路問答活動,為公眾答疑解惑。
5.請垃圾分類指導員在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期(例如早晨出門上班時)守候在垃圾投放處,對投放垃圾的居民予以提醒和指導。
6.在居民樓電梯的廣告位、小區的公告欄等地張貼垃圾分類指導。
7.政府要求所有外包裝生產商在包裝袋、包裝盒上印刷相應標志以表明其回收時所屬的類別。
F. 北京曬垃圾分類實施一周年成績單,具體有哪些
垃圾分類實施具體有以下的成績
3響應可持續發展戰略,
推進垃圾處理產業化垃圾處理作為新興產業,風險小,收益穩定,前景是非常誘人的。但垃圾不可能永遠作為一種公益性事業,為了垃圾分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當鼓勵企業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業中來,參與垃圾直運、垃圾處理的流程中來,由相應的垃圾處理企業去收集、運輸、處理垃圾,進而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的市場化運作。這樣既可以減少政府在這方面的財政支出,又能帶動垃圾處理產業的發展。
G. 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內容
垃圾分類,是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類法為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人類每日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污染。
當前形勢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的數量,改善生存環境狀態,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
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一、減少土地侵蝕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二、減少污染
中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三、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
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總結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
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7)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擴展閱讀:
實施情況
2017年3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並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其他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其他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包括河北省邯鄲市、江蘇省蘇州市、安徽省銅陵市、江西省宜春市、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宜昌市、四川省廣元市、德陽市、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陝西省咸陽市。
方案要求必須將有害垃圾(英語:Hazardous waste)作為強制分類的類別之一,可選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強制分類類別。
2019年11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標准,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標准將生活垃圾類別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刪除大件垃圾、可燃垃圾和可堆肥垃圾三個類別。
由於此標准為推薦性標准,非強制性,故部分城市(如上海)暫時不會改變名稱和分類標准。
H. 社區垃圾分類的活動宣傳怎麼做
社區垃圾分類的活動宣傳怎麼做:
社區工作人員在沿街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報紙,並積極向大家宣傳關注垃圾分類公眾號,向居民講解如何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以及這些分類垃圾桶對應的顏色,為大家解答日常生活垃圾分類中碰到的問題,鼓勵居民堅持做好垃圾分類。
產生原因:
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並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
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元至幾百元不等。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生產著垃圾。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等。
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資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等。
I. 關於垃圾分類的新聞有哪些
1、北京朝陽區青年匯在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朝陽青年「桶前值守」垃圾分類志願行動,組織動員全區廣大青年切實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引導、踐行中,提升共青團和人民企業以及社區青年匯在首都社會治理工作中的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