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貴州天柱宣傳

貴州天柱宣傳

發布時間:2021-12-30 21:53:00

① 貴州天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貴州天柱有一些風景不錯的景點,這里為問主介紹一下,希望問主能喜歡……!!!
1.三星岩又名三棒岩,兀立於鳳城鎮北門外一華里的紫雲橋畔,朗江之濱,由數十噸重的三塊藝巨石並足鼎立,居中一石鐫刻「三星岩」而名。由三星石西行百步,為碧水清波的郎江,江上紫雲橋橫。此橋原為長廊式風雨橋,五孔三亭,四時可供行人遮風避雨。因年久失修,毀於建國初期。橋頭的峭壁懸崖,名曰紫雲岩,岩巔上古有真武觀,又稱紫靈庵,巍峨壯觀。因景緻宜人而久負盛名,歷代人墨客游歷到此多有吟詠。
2.三門塘,位於清水江邊一個古老的侗族村寨。5000多年前,從湖南遷入的嚴、謝、王三姓,各立門戶,故稱三門塘。又傳是寨中東、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門叫做三門塘。這個寨是當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歷史上早有記載。現寨中有19姓,300餘戶,1500餘人,是一個典型的民族村寨。三門塘村不但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而且民族風淳樸。那裡的村民團結互助,親如一家。尤其是好客禮賓,那份待客的深深情誼,濃得劃不開抹不掉。三門塘村口的幾道攔門酒,把侗家待客的熱情,盛滿在酒盅里,讓客人未飲先醉;幾種用料不同的侗家油茶,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既解渴又充飢;自製腌肉、腌血,香味四溢,讓早已償遍南北餚饈、山珍海味的客人稱贊不已;身著民族盛裝的婦女們熱情洋溢的勸酒歌,唱得客人如醉如痴;送別時,歌場響砌清水江兩岸,客人走了好遠,還有裊裊江風送來難舍貴客,熱情歡迎的歌聲。到了三門塘,可訪古探奇,考察清水江木材交易的興衰歷史,又可觀賞侗族人民的建築文化,還可以領略當地的民族風情。在游覽中不但能飽覽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又可作客農家,享受民間舒適恬靜的農村生活。
3.金鳳山寺,位於縣城東北,距縣城 10 公里,山頂海拔 907 . 5 米,勢雄奇峻秀。該山因明代初年一位雲南官佐到此棄官修行而出名,曾建有 48 座庵院。從東、西、南三面上山,都修有大道,千級石階蜿蜒曲折,繞山而上,附近鄰縣及縣內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成千累萬,香火鼎盛。遊人立於山頂,四面群山低俯,陣陣清風送爽,歷代均列此為登臨游覽勝地。遊客既可觀賞山景,又可瞻仰觀音殿、南嶽廟、寶鼎庵等寺廟,還可訪古探奇,找到當年開山的和尚「坐化成仙」的石棺材及歷代官宦、名人游山留下的詩文,縣人民政府將此列為縣內佛教活動場所。1984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黃哨山,位於天柱縣境正南面,海拔1029.5米,山上菁深林密,山下方圓百里,村寨數十個。黃哨山自古是一道險隘,迄明朝中葉才修有驛道直通山頂,凡由京城到黎平府上任的官員,均須「道出黃哨山「(黎平府志.地理志)。從北面上山,為15里碎石鑲嵌的花階路,距山頂不遠處,坡陡路窄,路旁圍以十餘丈長半人高的石欄桿;從山頂南下,為15里青石板路,三千餘級,曲折盤旋,俗稱「十八拐「。昔日設郵鋪於山頂,郵遞隔日一班。民國三十(1941),經錦屏、天柱兩縣勘界後,在山頂豎立天柱縣石碑一塊,碑高1米,寬0.8米。山頂南下50米處,有一口古井,泉水甘冽,四時不竭。東面望樓坡、姊妹岩、五龍嶺比肩相望;西面白岩坡、筆架山遙相對峙。

② 貴州省天柱縣為什麼是貧困縣

我們在外打工為什麼得不到扶貧,而家有車有店面的,得到建檔立卡扶貧戶

③ 貴州天柱縣是否有做影視廣告的

貌似沒見到過

④ 貴州天柱縣屬於哪個市

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縣,不屬於哪個市。

天柱縣位於貴州省東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縣,縣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縣位於黔東湘西結合處,清水江下游,介於與湖南省新晃縣、靖州縣、會同縣、芷江縣及貴州省劍河縣、錦屏縣、三穗縣接壤。

(4)貴州天柱宣傳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天柱在夏商時期為禹貢荊州之界僻;

周時為楚黔中地,屬夜郎;

秦代屬黔中郡;

漢初屬荊州武陵郡,漢武帝時改屬牂牁郡;

三國時屬吳;晉代屬荊州武陵郡;

南北朝屬郢州武陵郡;

隋代改屬揚州沅陵郡;

唐朝屬黔中道彝、播、敘三州,之後,東部歸朗溪縣(縣址在今湖南省會同縣朗江鄉),西部屬思州;

五代時屬楚,繼為徽州、誠州所轄;

宋代時東部為誠州所轄,後又分屬三江縣、會同縣,西部仍屬思州;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屬靖州;

元代分屬靖州路總管府和靖州軍民安撫使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設天柱守御千戶所;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改所建縣,取名「天柱縣」,朱梓任第一任知縣,因縣址山形如鳳,別號鳳城,縣下設圖里坊廂以統牌甲;

明崇禎十年(1637年),知縣石之鼎遷縣治於龍塘(今天柱縣社學鄉田心寨),更名「龍塘縣」;

清順治四年(1647年),境內賴洞民眾反抗官府,攻破龍塘縣城,殺死知縣何化龍,吏員俞廷薦遷縣治於雷寨(今天柱縣鳳城鎮雷寨村);

清順治九年(1652年),知縣黃繩憲將縣治遷回原址鳳城,復名「天柱縣」;

雍正四年(1726年),天柱縣由湖廣靖州改隸貴州黎平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隸貴州鎮遠府;乾隆元年(1736年),置遠口巡檢司(在今天柱縣遠口鎮);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姜應芳率侗族農民起義軍攻破縣城,知縣謝紹曾出逃;

同治三年(1864年),代理知縣毛騫遷縣治於遠口(今天柱縣遠口鎮);

是年11月,農民起義失敗,縣治復遷鳳城;民國元年(1912年),天柱直隸於省;

翌年,屬黔東道(亦稱鎮遠道);

民國三年(1914年),改遠口巡檢司為遠口分縣,隸天柱縣;

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東道,天柱直隸於省;民國十六年(1927年),貴州省劃81縣(市),天柱縣屬二等縣,改縣知事為縣長;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駐黎平);

翌年,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駐鎮遠)。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天柱縣

⑤ 貴州省天柱縣的人怎麼樣

大部分好酒貪杯,欠缺責任心,事業心,自以為是,,以吃喝玩樂為重點,還不怎麼孝順父母

⑥ 貴州天柱縣鳳城鎮政府禁毒宣傳辦電話

你好
你可以撥打客服電話查詢一下!有記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的

⑦ 以貴州省天柱縣風景寫一篇演講稿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⑧ 貴州天柱縣的歷史

天柱縣-縣城歷史 天柱縣地圖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後改名,1961年復置。縣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天柱縣縣總面積2201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326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41萬餘人,以侗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98.3%,是貴州省少數民族比例最多的縣份之一。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戶所,屬湖廣靖州衛;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析會同、綏寧二縣地益之,屬湖廣布政司靖州;崇禎十年(1637年)遷治龍塘,改龍塘縣,不久回治天柱,仍復天柱縣名。清雍正五年天柱縣改隸貴州,屬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隸鎮遠府。
天柱縣民國二年(1913年)天柱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年)直屬於貴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鎮遠專區,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銷天柱縣並入錦屏縣,1961年恢復天柱縣。天柱人傑地靈,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乾隆欽點翰林宋仁溥,侗族農民起義領袖姜應芳均被載入史冊,北伐名將王天培、抗日名將吳紹周名垂青史。1949年以後,天柱更是英才輩出,涌現出了張作為、滕樹嵩、粟周熊、潘年英、楊長槐、楊抱林、楊念一、楊紹櫚等蜚聲文壇的作家、畫家、音樂家。 天柱縣-人口概述 天柱縣 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315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天柱縣總人口34830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風城鎮52194、邦洞鎮37512、坪地鎮18081、蘭田鎮26614 瓮洞鎮18013、高釀鎮27487、石洞鎮25464、遠口鎮23944、坌處鎮13902、白市鎮30607、社學鄉19478、渡馬鄉16904、注溪鄉5008、地湖鄉3899、竹林鄉13395、江東鄉15800。
2003年,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315個村委會、11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40.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7萬人;以侗、苗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2萬人,佔98.2%。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長率5.88‰,計劃生育率93.88%。天柱縣-經濟發展 天柱縣2002年,天柱縣國內生產總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為3.42億元、0.72億元和1.4億元,增長.1.20%、9.76%和11.37%。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糧食總產量12.30萬噸,油菜籽產量3680噸、烤煙產量254噸,肉類總產量1.50萬噸。除糧食因災減產4.40%外,其餘均有不同程度增產。年末大牲畜存欄8.74萬頭,生豬存欄21.96萬頭。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更新、退耕還林都有新進展。工業總產值1.3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6075萬元,比上年增長13.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0.0萬噸、重晶石7.91萬噸、水泥3.24萬噸、發電量2220萬千瓦時。財政總收入4372.8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95 萬元,增長3.10%;財政支出1.52億元,增長18.2%。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0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5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4970萬元。招商引資項目25個,協議資金1.6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095.5萬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天柱縣公路通車里程502千米,其中干線公路149千米,新修和改造公路52千米。興建了一批通村公路,已有224個村修通了公路,占天柱縣總村數的71.1%。水電建設成效顯著。積極爭取到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第四批農村電氣縣等一批重點項目,地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實現完成了第一期農村電網改造。天柱縣有218個村實現了城鄉同網,占總村數的69.2%。通信發展突飛猛進,固定電話裝機2.1萬門,農村有75%的村通了電話;移動通信網已形成,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開通了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和寬頻網際網路。城鎮供水、綠化、市場、電力、通信以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都有所改善,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寬4.4平方千米。天柱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比上年增長4.7%。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萬元,受保人員達4.2萬人次;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投入305萬元,受保人員13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長5.4%。基礎教育質量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初中階段凈入學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小學和初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分別比上年下降0.33和0.09個百分點。高考再創佳績,有827人被大專院校錄取,重點院校上線人數突破100人大關。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有5個鄉鎮被州政府評選為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天柱縣有衛生醫療機構24個,衛生技術人員810人,病床位447張,93.3%的村建立了衛生室,農村衛生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強;有文化服務設施21個,有114支業余文藝隊伍,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002年4月,天柱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文化先進縣稱號。有線電視節目增加到了6套,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為83%和88%。2002年,天柱縣圍繞富民強縣建市的目標,以財源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實施科教興縣、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工業化和市場化,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發展小城鎮、扶貧開發、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新的突破,發展以開發水資源為主的能源工業、以加工重晶石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以人工種草為主的畜牧業、以臍橙和油茶為主的林果業、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鄉鎮工業,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天柱縣-行政區劃 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
鳳城鎮、邦洞鎮、坪地鎮、蘭田鎮、瓮洞鎮、高釀鎮、石洞鎮、遠口鎮、坌處鎮、白市鎮、社學鄉、渡馬鄉、注溪鄉、地湖鄉、竹林鄉、江東鄉。天柱縣行政區劃 天柱縣-歷史名人 王天培 王天培:
王天培(1888年-1927年),男,原名王倫忠,號植之,貴州天柱執營人。其父王大瀛曾任清朝"綠營兵"都司。王天培少年時代進私熟讀《五經》。清末廢科舉,始進天柱縣官立小學就讀,繼進貴陽陸軍小學堂學習。1909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擔任宣傳工作。1912年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1914年畢業分回貴州,歷任黔軍見習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
詳細參見:王天培楊長槐:
楊長槐筆名乎石,貴州天柱人,1938年生,1963年於貴州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畢業,師從貴州老一輩畫家宋吟可、孟光濤、王漁父等,工作後在貴州美協長期從事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組織工作。其作品主要以貴州山川風物為題材,其代表作有《一江春水來》、《醉玉滿春》、《侗鄉煙雲》等。
詳細參見:楊長槐

吳紹周:
吳紹周吳紹周(1902年-1966年)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兼八十五軍軍長。派名吳見 登,字子斌,苗族,光緒二十八(1902年)二月生於天柱縣瓮洞鎮客寨村。
詳細參見:吳紹周 姜應芳:
姜應芳(1833年-1862年)侗族農民起義軍首領。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月端陽出生在天柱縣邦洞鎮坌溪寨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嫉惡如仇,具有俠義肝膽。在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過程中,他英勇善戰,沖鋒陷陣,威震敵膽。道光二十年(1840年)其父姜老毛被地主胡興發勾結縣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糧」為由,被囚死於獄中。
詳細參見:姜應芳天柱縣-文化概況 天柱縣天柱屬北部侗族方言區,繁衍於此的北部侗苗人民一直傳承著重教興學的傳統,因而文化教育較為發達,素有「文化縣」之稱。在歷史文化、名勝古跡中,這里擁有黔湘北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築——家祠。這些家祠主要分布於清水江下游的天柱縣境內。天柱家祠文化極其深厚,建築典型、歷史悠久,頗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其中遠口吳氏總祠、白市楊氏先祠,建築規模宏偉,牆上雕畫藝術精湛;坌處三門塘劉氏宗祠更是異彩紛呈,成為民族文化之迷。充滿神奇色彩的清水江下游家祠群,已成為天柱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和魅力獨特的風景線。天柱縣家祠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7座。天柱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三門塘民族文化村、遠口吳氏總祠、王天培將軍故居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侗家人人會唱歌」,侗族民歌源遠流長。無論逢年過節、喜訂豐收、婚喪嫁娶、宗教禮儀,都要以唱歌來慶祝。侗族民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北部地區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邊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玩山、趕歌場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娛樂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途徑。竹林的阿婆坳、坌處的平芒、三門塘至今仍保持趕歌場的傳統。其景況熱鬧非凡,真如是「歌的海洋」。
天柱縣文化單位有縣文化廣電視局為行政管理部門。其系統的下屬單位有:文化館、文工隊、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公司、新華書店、文化廣播電視科稽查隊、廣播電視站。投資400餘萬元的縣宣傳文化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各鄉鎮都有文化服中心。天柱縣有村級文藝(腰鼓)隊187支。天柱縣城鄉群眾文化活動頻繁開展。呈現出異常火爆的場面。二00二年四月,天柱縣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進縣」稱號。

⑨ 我想邀請大家經常到貴州天柱吧做客,想讓貴州天柱吧人氣越來越大

是天柱的支持一個!頂你!

⑩ 貴州省天柱縣之八景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柱人,天柱八景是:春花夜月 嫩草斜陽 金鳳曉鍾 龍泉噴玉 美女梳頭 濮頭霧雨 石柱擎天 三星拱月

閱讀全文

與貴州天柱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促銷活動用詞 瀏覽:918
凈水機促銷方案 瀏覽:300
佛山市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902
教室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瀏覽:671
電子商務入門教材 瀏覽:542
中央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學 瀏覽:331
海南紅色教育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51
文化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107
百行進萬企全國推廣方案 瀏覽:275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理論試題 瀏覽:314
法制宣傳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2
李寧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618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