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什麼
截止2021年11月,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還未公布。
歷年主題
1996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積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生。
1998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人道主義和精神衛生。
199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鬱影響每個人。
200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0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0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發展事業、規范服務、維護權益。
201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仍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6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共享健康資源,共建和諧家庭。
201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
2019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我行動——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
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
設立背景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精神衛生是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身潛力,能夠適應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工作,並能夠為其居住的社區做出貢獻。
當前(2009年),精神衛生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世衛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發育障礙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
而在大多數國家中,只有不到2%的衛生保健資金用於精神衛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數以上的抑鬱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濫用酒精導致精神障礙者無法獲得簡單、可負擔得起的治療或護理。
2. 201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主題是什麼
歷年主題
·1996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積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生
·199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關注世界精神衛生日
·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鬱影響每個人
·200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0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0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 心理和諧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發展事業、規范服務、維護權益
你好,望採納。
3. 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什麼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屆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為「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重點,主要是圍繞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舉辦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共同創造更有利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幫助兒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提升心理調適能力。
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
2021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渡過」抑鬱互助康復社區和好心情APP協辦,靈北中國支持的「打開心靈,讓愛同行」——2021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科普活動正式啟動。
該活動在北京啟動之後,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重慶、成都、西安等多個城市舉辦多場專家在線科普直播,旨在持續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尤其是對抑鬱症的認知,有效聯動社會各方力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推動全民精神健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世界精神衛生日
以上內容參考央廣網-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正式啟動
4. 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
內容如下:
1996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積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生。
199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鬱影響每個人。
200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0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9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發展事業、規范服務、維護權益。
201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仍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6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共享健康資源,共建和諧家庭。
201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
5. 200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活動主題是什麼
1996年世界衛生日的抄主題是:積襲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生
·199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03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鬱影響每個人
·200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0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0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6. 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什麼
2012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社會老齡化應當專重視精神屬疾病危害。國際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為老年期痴呆和抑鬱症。這個主題的實質也與2012年世界衛生日主題口號:「老齡化與健康」相一致。
社會老齡化應當重視精神疾病危害。國際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為老年期痴呆和抑鬱症。根據我國部分地區調查,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為4.2%;北京市調查顯示,65歲及以上人群抑鬱症患病率為4.4%。
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宣傳口號是「為心理健康投資!」在一些資源匱乏的國家,心理衛生方面的經濟、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大部分中低收入國家在這方面的支出不足全部衛生事業支出的2%。
7. 今年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什麼!具體的解釋又是什麼!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2012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
意義就是關注社會老齡化,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宣傳老年心理衛生知識等
8. 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什麼
今年世復界精神衛生日以制「共享健康資源·共建和諧家庭」為主題,國家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擬定的每年10月10日前後在全國開展「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2000年國家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首次組織了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
今年有可能在江西南昌舉行,具體估計要等到10月份才可以知道。
9. 2010精神衛生日主題 和詳情
全球約有10億人正在經歷心理、神經、精神疾病的影響!據估計,全球每年有87萬人自殺,是全球死亡負擔的1.4%。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健康部主管薩拉西諾表示,超過90%的自殺案例都和心理疾病相關。可以說,心理疾病已經呈現「全球化」的態勢了。
心理疾病是歐洲除心臟疾病之外的第一大疾病,高達27%的歐洲人在生活中的某一段時間都出現過心理問題。據歐盟統計,在歐盟國家中因心理疾病自殺的人每年達5.8萬,比在車禍和謀殺案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心理障礙是造成歐盟國家員工缺勤、提前退休和申領因工喪失勞動能力補助的三大原因之一。據保守統計,心理疾病給歐洲各國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它們國內生產總值的3%-4%。其實,歐洲尤其是西歐和北歐國家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社會衛生和福利制度也相對健全。一位社會問題專家說出了問題的根源:一個社會的精神健康狀況和物質生活條件有關系,它和一個社會整體的和諧程度,從制度上和實際生活中對個體、人性關注和關心的程度有著更大的關系。有的時候,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反而為更多心理疾病的出現提供了「溫床」。因為當物質生活的基本條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奮斗的首要目標之後,他就會有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時也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一個社會即使物質生活水平極高,但在精神方面做得不夠,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也無法做到獨善其身,人們的各種心理問題層出不窮。有調查顯示,中國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已經超過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中國有3000萬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今年春運期間,一些地方鐵路局就組織火車上的乘警接受心理培訓,擔任「心理壓力釋放員」。因為每年在客流高峰時都會出現「車癲」,這些人由於某些方面的精神壓力過大,會突然跳車、揮刀砍人、哭泣、撒錢等。著名心理咨詢師宋玉梅告訴記者,人們在生活中總是會碰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不良情緒就會產生,如果不良情緒增加太快,又得不到及時的釋放,一旦超出了人的承受極限,心理問題向惡性方向發展,人就會患上輕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失控的情緒向內,嚴重的就會去自殺,而失控的情緒向外,有時會表現為破壞甚至反社會。
從宏觀層面看,一些社會學家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信息爆炸,把各種社會不平衡、社會不公的消息迅速大量地帶給公眾,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失衡。此外,居住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人們的陌生感增強,歸屬感降低。加之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以及原有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受到外來文化的撞擊,使得人們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在這種環境下,心理問題成為「全球病」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