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的樂譜共有哪幾種
普遍的民族樂器用簡譜多點,西洋樂器用五線譜多點,想學習音樂方面的最好都懂點吧.
分類方式一:
1、中國古代就有「宮,商,角(jue),徵(),羽」五音,對應簡譜中的1 2 3 5 6,是樂譜的基本音符,在譜曲時古曲用這五個音。在譜曲時是以它們其中的一音定調,只有在樂曲中才會體現音節,幾分音符和音的長短。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這樣譜曲的,整首歌里沒47兩音出現,是傳統民歌。
2、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簡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宗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梭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因此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得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體制,已基本通行於各個國家,在學校里已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3、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種方法。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和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一線、上加第一間,下加第一線、下加第一間等,各代表一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譜號有三種:高音譜號,又稱G譜號,低音譜號,又稱F譜號,中音譜號,又稱C譜號。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五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三種用 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
五線譜一般分類為:
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
分譜:分別記載著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
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准,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在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一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四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錢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來又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五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到了16世紀又有了加線的辦法,它更加完備了音高的記載。
有量記譜法是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的。這種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的記譜法,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塗以黑色塗成的,它被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自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後用於五線譜。五線譜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種。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周逐步流傳和使用,是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才有所推廣。在五線譜之外,還存在著各種線譜的體系。除紐姆譜外,在16世紀中義大利和英國就曾使用六線譜及七線譜(供管風琴之用)。20世紀初,也有人對五線譜進行過改革,並作過種種多線譜的嘗試,但都未能普及。
分類方式二:
較有針對性的記錄不同種類樂器的演奏方法的樂譜,如:鋼琴譜、吉他譜、古箏譜等!
㈡ 驅魔少年樂譜的圖片
http://hi..com/%C9%CF%B9%D9%C6%AE%D3%A3/album/%C7%FD%C4%A7%C9%D9%C4%EA#/%C9%CF%B9%D9%C6%AE%D3%A3/album/%C7%FD%C4%A7%C9%D9%C4%EA/index/3
在我的空間裡面有哦,每個版本都有
㈢ 如何看鋼琴樂譜 附圖
咳咳……你買的是五線譜么
五線譜上的數字代表的是指法
比如說
右手大拇指是1
食指是2中指是3
4可以代表大拇指(這里有換位)或四指
5可以代表大拇指,食指(換位)或小指
小星星
和兩只老虎都比較簡單
所以指法也比較簡單
另外
真正的鋼琴
有黑白鍵
則有升降調(五線譜是用#,b表示的)
你可以看看琴譜小節標志旁是否有升降調標志
我不知道你的樂譜是什麼樣的
只能盡我的想像構思你的問題
若不是這些問題
請追問吧~
㈣ 這個玫瑰花和樂譜的圖片還有清晰的大圖嗎
這張圖片的原圖大圖如下
㈤ 簡譜怎麼看圖解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
其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後經德國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稱的簡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ti(中國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基本要素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就數字簡譜來說,在數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點「˙」、「︰」符,點的多少可以理解為強度,越多越強,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現為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振動頻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注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原理表現為聲音的時值長短。
3、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較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現為振幅的大小。
4、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注。
㈥ 五線譜與簡譜的對照圖片!!
以歌曲《兩只老虎》為例:
五線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線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簡譜
㈦ 樂譜本(五線譜)圖片
㈧ 五線譜簡譜對照表大圖
簡譜對應的五線譜調節步驟是需要用手彈奏,然後會有額外的加線,再利用耳朵來聽就可以為五線譜定調了。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在古希臘,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
五線譜簡譜對照表大圖,如圖所示:
(8)樂譜宣傳圖擴展閱讀:
一、五線譜:
1、記錄筆記的五個平行水平線稱為五線譜。員工的五行和由五行形成的空間是從下往上計算的。如果將音樂寫在多根譜線上,則譜線必須用譜號鏈接。
2、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越高,聲音越高。相反,便箋的位置越低,便箋在工作人員上的位置就越多。要確定音符的高度,必須使用譜號指示音符。譜號記錄在職員的一行上,因此該行具有固定的級別名稱和高度,並且還確定其他行或房間的級別名稱和高度。
二、表示法:
1、注釋的長度通過在基本注釋的基礎上添加破折號,點,延音線和連字元來表示。
2、有兩種使用破折號的方法:寫在基本音符右側的破折號稱為時間增量。時間越長,音符的持續時間就越長。沒有時間表的基本音符稱為四分音符。每次添加時間線都意味著延長了四分音符的時間。
3、基本注釋下面寫的破折號稱為減少時間線。減少時間的行越多,聲音越短,每次添加減少時間的行,這意味著它被縮短為原始音符長度的一半。
㈨ 蘇維埃進行曲樂譜圖
㈩ 巴拉拉小魔仙主題曲樂譜 圖片
《從前有個魔仙堡》
傳說有個魔法堡
有個女王不得了
每個魔仙得她指導
都盼望世界更美好
變大變小真的奇妙
一個咒語一個符號
一不小心就會一團糟
我有個
好提議
就約定在一起
去尋找魔法的秘密
一看到巧克力
特別是草莓的
我知道我無能為力
巴啦啦小魔仙
咒語一呼喊
就展開正義的一戰
巴啦啦小魔仙
咒語一呼喊
會實現最美的夢想
有了友愛力量
我的法力變強
戰勝灰暗憂傷
我們才能夠成長
小魔仙
來到人間
一整天
幫助別人不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