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陽殷墟是什麼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包括洹河兩岸的後岡、高樓庄、花園庄、四盤磨、孝民屯等十多個村莊,總面積約有24平方千米,距今已經有3300多年歷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二十位國王盤庚將其都城從現在的山東曲阜搬遷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的「殷」地,直至商朝滅亡,「殷」作為商之首都,共經歷了八代12王,歷時273年。
後人稱這段歷史為殷朝,此地也被稱為殷都。
殷都被西周廢棄之後,逐漸淪為廢墟,因此又被稱為「殷墟」。
殷墟佔地面積約24平方千米,東西6千米,南北4千米。
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城市布局嚴謹而合理。
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確為一處繁華的大都市。
殷墟考古發掘最大的貢獻是甲骨文的發現。
甲骨文是商代人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和少量記事文字。
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遇到事情總是習慣於通過占卜來決定,要通過靈媒來溝通人神,通曉天意。
靈媒會將每次占卜的原因和結果用青銅刀或玉刀刻在甲骨上。
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成系統的文字,已經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和現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其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檔案庫」。
自19世紀末甲骨文在殷墟發現以來,先後共出土甲骨約16萬片。
目前發現的甲骨文共有4000多個單字,經學者們考證研究,一致公認的有1000多字。
學者們通過這十幾萬片甲骨和已識別的1000多個單字,已能大體解讀出有關商代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的主要內容。
甲骨上的卜辭和記事文字,雖然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記載,但是因為它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所以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和中國古代史,特別是研究商代歷史最重要、最直接的材料。
安陽殷墟博物館
2. 安陽殷墟的發現有什麼重大意義
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構建了中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使傳統文獻記載的商代歷史成為信使。以宮殿宗廟建築和王陵大墓為代表的商代建築,樹立了中國宮殿早期宮殿建築和皇家墓葬的典範。以青銅器、玉器為代表的殷墟文物證明商朝的青銅冶煉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著名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為晚期商代文明傳統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3. 安陽殷墟遺址有怎樣的文化價值
安陽殷墟遺址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發掘,確證了我國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構建了我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使傳統文獻記載的商代歷史成為信史。在殷墟先後發現了110多座的商代宮殿宗廟建築基址、10多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遺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眾多的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手工業作坊遺址、甲骨窖穴等。殷墟內有數量驚人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現出3300多年前我國商代都城的風貌,為這一重要的歷史提供了堅實證據。
4. 殷墟簡介
殷墟簡介
安陽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帶,古名「北蒙」,亦稱「殷」。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十代國王盤庚,從山東「奄」(今曲阜附近)遷都到「殷」,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紀,帝乙之子辛繼位,即紂王。他寵妲己,排忠良,建鹿台,驕奢淫逸,殘酷暴虐,眾叛親離。周武王聯合諸侯討伐,紂王自焚於鹿台。商王室在此共傳八代十王。歷經273載,史稱殷朝,亦稱殷商。周滅商後,國都他移,小屯一帶的繁華王都逐漸荒蕪,光華閃爍的商文化被淹沒地下,淪為一片廢墟,後人稱「殷墟」。
星移斗轉,歲月流逝。3000年過去了,19世紀末期的小屯人,辛勤地耕耘在這片古老的 土地上。他們時常翻掘出一些骨片,有的上面帶刻痕,但沒意識到是前人所為,統稱「龍骨」。剃頭師李成第一個發現並賣給葯店治療瘧疾和創傷,一斤僅值六文錢。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冬,山東濰縣古董商范春清從河南安陽購得許多「龍骨」,作為珍貴葯材販賣到京師一家葯店——北京菜市口達仁堂。次年,在京任國子監祭酒的金石學家王懿榮患瘧疾,抓了一帖中葯。他在檢認葯物時,驚奇地發現「龍骨」上有紋道,或像人或像獸,經仔細研究考證,系遠古圖象文字,多記載商代帝王之名,「始知為商代卜骨」。他追蹤尋源,曾與古文學家羅振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一起找到這位古董商,其人故意含糊其辭,未能求得「龍骨」真實產地。而范春清藉此連販近千片,大塊骨升值到二兩銀子,從王懿榮手中撈了一大筆錢。國寶甲骨文的發現不僅是對中國考古和文化史的重大貢獻,而且轟動了海內外。羅振玉第一個高價買知「龍骨」的真實產地,「殷墟」引起世界矚目。
1928年至1937年,國人對殷墟組織了15次大規模發掘;「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殷墟進行了挖掘盜運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殷墟考古有計劃地進行。前後經過80多年的發掘,一座座地一下 「檔案庫」被陸續打開,基本弄清了「殷墟」的布局和數據;佔地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共出土甲骨16萬余片,其中大陸90多個單位收藏10萬片,台、港收藏3萬多片,外國收藏26萬多片;甲骨文總字數達160餘萬個,單字4500多個,能認識和隸定為漢字的1700多個。還有出土青銅器「司母戊鼎」,居世界之首:「婦好墓」等的發現,轟動了世界史學界和考古學界。1961年,國務院將殷墟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中國殷商文化節」的舉辦,「殷墟」這座豐姿多採的地下文物寶庫,將會更加光耀中華惠及炎黃子孫!
5. 安陽殷墟
古代安陽稱殷,是商代的首都,史稱盤庚遷殷。而後來武王伐紂,滅亡商朝,殷成為廢墟,直到清末才被發現!因此稱殷墟!
6. 述安陽殷墟
我家是那的,你是重那裡過去啊,東站?西客站?還是火車站?1路車過。裡面有很多墓,都是假的就味道還能懷念。真的早到北京了不知道那年回家。
7. 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圖片及解析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學術研究
甲骨文被發現之後,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古董商人為了壟斷財源,對於甲骨的來源秘而不宣,以後又謊稱出自河南湯陰、衛輝等地。直到1908年,學者羅振玉才首先訪知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一帶,於是他派遣自己的親屬去安陽求購,又親自前往安陽進行實地考察。先後共搜集到近二萬片甲骨,於1913年精選出2000多片編成《殷墟書契》(前編)出版,隨後又編印了《殷墟書契菁華》(續編),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繼羅振玉之後,許多著名的學者,如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於省吾、胡厚宣等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釋和研究,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並稱為「甲骨四堂」,被譽為甲骨學研究的一代宗師。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如今甲骨學已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世界性學科,從事研究的中外學者有500多人,發表的專著、論文達3000多種。它對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8. 安陽殷墟的導游詞歡迎詞歡送詞
安陽殷墟沿途講解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所在的安陽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安陽!我是你們的地接導游員宋東東,大家可以叫我小宋,也可以叫我東東。坐在我身旁的是咱們的司機謝師傅。謝師傅駕車技術精湛,擁有十幾年的駕齡,有謝師傅為我們保駕護航,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了。同樣我也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游員,我會盡己所能為大家服務的,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各位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再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就到了今天咱們要參觀游覽的目的地——殷虛了,行程中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在這里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安陽的情況吧!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晉冀豫三省交匯處。北鄰河北邯鄲,南接鶴壁新鄉,東連濮陽,依偎在太行山的東腳下。全市總面積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萬,其中市區面積247平方千米。下轄四縣四區一市。安陽,是一座集三千多年歷史和自然文化遺產於一體的文化名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二萬五千年前原始人洞穴的「小南海文化」益滿全球,後岡的仰韶、龍山、小屯三層文化的地層疊壓出了這里乃至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在古都安陽,您可以找回對中國古代朝野的深刻記憶:全國第一個甲骨文檔案庫、青銅器之冠「司母戊鼎」、也就是咱們今天的目的地——殷墟的重要寶貝、還有第一個女將軍婦好的陵墓、葬有最後一個「皇帝」袁世凱的地方——袁林,這些都在中國歷史博大的胸懷中閃爍著光芒。說到安陽就不能不提及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上個世紀60年代安陽林縣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紅旗渠等水利工程,解決 了大面積灌溉問題。其中以紅旗渠最為壯觀。紅旗渠工程規模巨大,共有數萬群眾參加,並前後得到了省、地各級領導、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開山、架橋,經過長達數十年地艱苦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1966年4月三條乾渠同時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設。這時,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才算基本形成。如今,紅旗渠已經做為一種精神廣為學習。我相信,你們也是艱苦奮斗的一員,祖國的發展也會因各位的努力而日益迅速。紅旗渠講完了,也該說說咱們的殷墟了。殷墟,是商朝後朝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並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里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後,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叫做「殷墟」。好了!殷墟馬上就要到了,請各位遊客攜帶好隨身物品,准備下車!謝謝! 安陽殷墟景點講解各位旅客朋友們:眼前就是咱們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墟了! 1961年,國務院把這里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景象。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建造的。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不過他是仿製品,珍貴的原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也是我們的國寶。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築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當年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大殿現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吧。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就隨便扔掉了。後來村裡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葯,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塗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一種中葯,叫作龍骨。於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葯店。由於當時葯店大多隻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後再出售。殊不知,這么寶貴的東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不過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買回,恰好他又對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興趣,便仔細進行了研究,並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這些寶貴的文字,應當好好謝謝這位老先生了。甲骨文被確認後「龍骨」的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於私挖,由於科學含量低,破壞性了很多的甲骨文。從1928年開始大規模有組織地挖掘,才將這些寶貴的文物保住,並挖掘了許多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甲骨文。好了:各位遊客們,今天的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有興趣的話可以猜一下上面的字。記得中午見,謝謝!
9. 安陽殷墟觀後感 500字左右急用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公元前14世紀(正時奴隸社會制度),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安陽小屯村一帶),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餘年的都城,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穩定的國都。曾時的殷都佔地面積約36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沿古老的洹河兩岸呈環型放射狀分布,是一座開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規模巨大、嚴謹合理。都殷時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時期,在這里留下了輝煌絢爛,獨具東方特色的殷墟文化。商朝滅亡後,周公平三監之亂,大遷殷民,使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為美麗的都城繁華散盡,逐漸淪為廢墟,史稱「殷墟」。
那次,看過鄴城遺址後一打聽,從那裡到安陽不過30公里的車程,稍有猶豫,車仍駛向了殷墟。殷墟並不在計劃之內,之前並未作一些相關的功課,頭腦里有限的記憶只是停留在老早以前在歷史課上學過的那些枯燥的青銅器具和無法認同的殉葬場面上。可是,當我腳踏著這片曾經轟轟烈烈的土地,看著那些被還原的,想像著那些未被還原的,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看著那些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制車、制骨、瓷器燒造等圖文說明;看著那些製作精美、應用廣泛的青銅器具;看著那些形象的,靈巧的,象精靈一樣的甲骨文字……於是,那些曾經忘卻的,以及重新了解的,甚至帶著若干想像的記憶,就那樣地,在我的腦子里紮下了根。
靜靜地看著那些列在展室里,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們是如此的美,紋飾細膩,全身泛著柔和的雅緻的綠色,甚至發著一種極其藝術的光環。哦,原來銅銹的顏色配著那樣細膩的紋理,竟也可以如此的優雅,原來枯燥的不是青銅器具,而是我內心對歷史的匱乏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曾經的天下大都會呵,二百七十餘年激情燃燒的鏗鏘歲月,並沒有輕得象一縷煙,依然留下了諸多讓人暇想的見證。三千餘載的風雨滄桑,是何等的漫長,又是何其的短暫,曾經矗立起的那麼多無法超越的高峰,如今,依然穿越於時空而存在。
墓地內華美的陪藏品與殉藏的累累白骨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的發展總有著它的必然吧,面對歷史的厚重,我無言評說,只是為那些無辜的生命嘆息,並深深感慨沒有戰爭的和諧社會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並為維護和平而默默努力。